更多与史记小说免费阅读相关的优秀历史小说请收藏游牧小说网
游牧小说网
游牧小说网 同人小说 言情小说 竞技小说 架空小说 乡村小说 都市小说 网游小说 科幻小说 仙侠小说 官场小说 耽美小说 军事小说
小说排行榜 穿越小说 玄幻小说 历史小说 校园小说 总裁小说 综合其它 武侠小说 重生小说 推理小说 经典名著 灵异小说 短篇文学
好看的小说 公关生涯 情在商场 美腿妈妈 红杏出墙 亲妈后妈 七年之痒 远山呼唤 女人如烟 小镇风月 奶孙乱情 热门小说 全本小说
游牧小说网 > 历史小说 > 史记  作者:司马迁 书号:10113  时间:2017/3/25  字数:15018 
上一章   张耳陈馀列传    下一章 ( → )
  张耳者,大梁人也。其少时,及魏公子毋忌为客。张耳尝亡命游外⻩。外⻩富人女甚美,嫁庸奴,亡其夫,去抵⽗客。⽗客素知张耳,乃谓女曰:“必求贤夫,从张耳。”女听,乃卒为请决,嫁之张耳。张耳是时脫⾝游,女家厚奉给张耳,张耳以故致千里客。乃宦魏为外⻩令。名由此益贤。陈馀者,亦大梁人也,好儒术,数游赵苦陉。富人公乘氏以其女之,亦知陈馀非庸人也。馀年少,⽗事张耳,两人相与为刎颈

  秦之灭大梁也,张耳家外⻩。⾼祖为布⾐时,尝数从张耳游,客数月。秦灭魏数岁,已闻此两人魏之名士也,购求有得张耳千金,陈馀五百金。张耳、陈馀乃变名姓,俱之陈,为里监门以自食。两人相对。里吏尝有过笞陈馀,陈馀起,张耳蹑之,使受笞。吏去,张耳乃引陈馀之桑下而数之曰:“始吾与公言何如?今见小辱而死一吏乎?”陈馀然之。秦诏书购求两人,两人亦反用门者以令里中。

  陈涉起蕲,至⼊陈,兵数万。张耳、陈馀上谒陈涉。涉及左右生平数闻张耳、陈馀贤,未尝见,见即大喜。

  陈中豪杰⽗老乃说陈涉曰:“将军⾝被坚执锐,率士卒以诛暴秦,复立楚社稷,存亡继绝,功德宜为王。且夫监临天下诸将,不为王不可,原将军立为楚王也。”陈涉问此两人,两人对曰:“夫秦为无道,破人国家,灭人社稷,绝人后世,罢百姓之力,尽百姓之财。将军瞋目张胆,出万死不顾一生之计,为天下除残也。今始至陈而王之,示天下私。原将军毋王,急引兵而西,遣人立六国后,自为树,为秦益敌也。敌多则力分,与众则兵彊。如此野无兵,县无守城,诛暴秦,据咸以令诸侯。诸侯亡而得立,以德服之,如此则帝业成矣。今独王陈,恐天下解也。”陈涉不听,遂立为王。

  陈馀乃复说陈王曰:“大王举梁、楚而西,务在⼊关,未及收河北也。臣尝游赵,知其豪桀及地形,原请奇兵北略赵地。”于是陈王以故所善陈人武臣为将军,邵为护军,以张耳、陈馀为左右校尉,予卒三千人,北略赵地。

  武臣等从⽩马渡河,至诸县,说其豪桀曰:“秦为刑以残贼天下,数十年矣。北有长城之役,南有五岭之戍,外內动,百姓罢敝,头会箕敛,以供军费,财匮力尽,民不聊生。重之以苛法峻刑,使天下⽗子不相安。陈王奋臂为天下倡始,王楚之地,方二千里,莫不响应,家自为怒,人自为斗,各报其怨而攻其雠,县杀其令丞,郡杀其守尉。今已张大楚,王陈,使吴广、周文将卒百万西击秦。于此时而不成封侯之业者,非人豪也。诸君试相与计之!夫天下同心而苦秦久矣。因天下之力而攻无道之君,报⽗兄之怨而成割地有土之业,此士之一时也。”豪桀皆然其言。乃行收兵,得数万人,号武臣为武信君。下赵十城,馀皆城守,莫肯下。

  乃引兵东北击范。范人蒯通说范令曰:“窃闻公之将死,故吊。虽然,贺公得通而生。”范令曰:“何以吊之?”对曰:“秦法重,⾜下为范令十年矣,杀人之⽗,孤人之子,断人之⾜,黥人之首,不可胜数。然而慈⽗孝子莫敢倳刃公之腹中者,畏秦法耳。今天下大,秦法不施,然则慈⽗孝子且倳刃公之腹中以成其名,此臣之所以吊公也。今诸侯畔秦矣,武信君兵且至,而君坚守范,少年皆争杀君,下武信君。君急遣臣见武信君,可转祸为福,在今矣。”

  范令乃使蒯通见武信君曰:“⾜下必将战胜然后略地,攻得然后下城,臣窃以为过矣。诚听臣之计,可不攻而降城,不战而略地,传檄而千里定,可乎?”武信君曰:“何谓也?”蒯通曰:“今范令宜整顿其士卒以守战者也,怯而畏死,贪而重富贵,故先天下降,畏君以为秦所置吏,诛杀如前十城也。然今范少年亦方杀其令,自以城距君。君何不赍臣侯印,拜范令,范令则以城下君,少年亦不敢杀其令。令范令乘硃轮华毂,使驱驰燕、赵郊。燕、赵郊见之,皆曰此范令,先下者也,即喜矣,燕、赵城可毋战而降也。此臣之所谓传檄而千里定者也。”武信君从其计,因使蒯通赐范令侯印。赵地闻之,不战以城下者三十馀城。

  至邯郸,张耳、陈馀闻周章军⼊关,至戏卻;又闻诸将为陈王徇地,多以谗毁得罪诛,怨陈王不用其筴不以为将而以为校尉。乃说武臣曰:“陈王起蕲,至陈而王,非必立六国后。将军今以三千人下赵数十城,独介居河北,不王无以填之。且陈王听谗,还报,恐不脫于祸。又不如立其兄弟;不,即立赵后。将军毋失时,时间不容息。”武臣乃听之,遂立为赵王。以陈馀为大将军,张耳为右丞相,邵为左丞相。

  使人报陈王,陈王大怒,尽族武臣等家,而发兵击赵。陈王相国房君谏曰:“秦未亡而诛武臣等家,此又生一秦也。不如因而贺之,使急引兵西击秦。”陈王然之,从其计,徙系武臣等家宮中,封张耳子敖为成都君。

  陈王使使者贺赵,令趣发兵西⼊关。张耳、陈馀说武臣曰:“王王赵,非楚意,特以计贺王。楚已灭秦,必加兵于赵。原王毋西兵,北徇燕、代,南收河內以自广。赵南据大河,北有燕、代,楚虽胜秦,必不敢制赵。”赵王以为然,因不西兵,而使韩广略燕,李良略常山,张黡略上

  韩广至燕,燕人因立广为燕王。赵王乃与张耳、陈馀北略地燕界。赵王间出,为燕军所得。燕将囚之,与分赵地半,乃归王。使者往,燕辄杀之以求地。张耳、陈馀患之。有厮养卒谢其舍中曰:“吾为公说燕,与赵王载归。”舍中皆笑曰:“使者往十馀辈,辄死,若何以能得王?”乃走燕壁。燕将见之,问燕将曰:“知臣何?”燕将曰:“若得赵王耳。”曰:“君知张耳、陈馀何如人也?”燕将曰:“贤人也。”曰:“知其志何?”曰:“得其王耳。”赵养卒乃笑曰:“君未知此两人所也。夫武臣、张耳、陈馀杖马箠下赵数十城,此亦各南面而王,岂为卿相终己琊?夫臣与主岂可同⽇而道哉,顾其势初定,未敢参分而王,且以少长先立武臣为王,以持赵心。今赵地已服,此两人亦分赵而王,时未可耳。今君乃囚赵王。此两人名为求赵王,实燕杀之,此两人分赵自立。夫以一赵尚易燕,况以两贤王左提右挈,而责杀王之罪,灭燕易矣。”燕将以为然,乃归赵王,养卒为御而归。

  李良已定常山,还报,赵王复使良略太原。至石邑,秦兵塞井陉,未能前。秦将诈称二世使人遗李良书,不封,曰:“良尝事我得显幸。良诚能反赵为秦,赦良罪,贵良。”良得书,疑不信。乃还之邯郸,益请兵。未至,道逢赵王姊出饮,从百馀骑。李良望见,以为王,伏谒道旁。王姊醉,不知其将,使骑谢李良。李良素贵,起,惭其从官。从官有一人曰:“天下畔秦,能者先立。且赵王素出将军下,今女兒乃不为将军下车,请追杀之。”李良已得秦书,固反赵,未决,因此怒,遣人追杀王姊道中,乃遂将其兵袭邯郸。邯郸不知,竟杀武臣、邵。赵人多为张耳、陈馀耳目者,以故得脫出。收其兵,得数万人。客有说张耳曰:“两君羁旅,而附赵,难;‮立独‬赵后,扶以义,可就功。”乃求得赵歇,立为赵王,居信都。李良进兵击陈馀,陈馀败李良,李良走归章邯。

  章邯引兵至邯郸,皆徙其民河內,夷其城郭。张耳与赵王歇走⼊钜鹿城,王离围之。陈馀北收常山兵,得数万人,军钜鹿北。章邯军钜鹿南棘原,筑甬道属河,饷王离。王离兵食多,急攻钜鹿。钜鹿城中食尽兵少,张耳数使人召前陈馀,陈馀自度兵少,不敌秦,不敢前。数月,张耳大怒,怨陈馀,使张黡、陈泽往让陈馀曰:“始吾与公为刎颈,今王与耳旦暮且死,而公拥兵数万,不肯相救,安在其相为死!苟必信,胡不赴秦军俱死?且有十一二相全。”陈馀曰:“吾度前终不能救赵,徒尽亡军。且馀所以不俱死,为赵王、张君报秦。今必俱死,如以⾁委饿虎,何益?”张黡、陈泽曰:“事已急,要以俱死立信,安知后虑!”陈馀曰:“吾死顾以为无益。必如公言。”乃使五千人令张黡、陈泽先尝秦军,至皆没。

  当是时,燕、齐、楚闻赵急,皆来救。张敖亦北收代兵,得万馀人,来,皆壁馀旁,未敢击秦。项羽兵数绝章邯甬道,王离军乏食,项羽悉引兵渡河,遂破章邯。章邯引兵解,诸侯军乃敢击围钜鹿秦军,遂虏王离。涉间‮杀自‬。卒存钜鹿者,楚力也。

  于是赵王歇、张耳乃得出钜鹿,谢诸侯。张耳与陈馀相见,责让陈馀以不肯救赵,及问张黡、陈泽所在。陈馀怒曰:“张黡、陈泽以必死责臣,臣使将五千人先尝秦军,皆没不出。”张耳不信,以为杀之,数问陈馀。陈馀怒曰:“不意君之望臣深也!岂以臣为重去将哉?”乃脫解印绶,推予张耳。张耳亦愕不受。陈馀起如厕。客有说张耳曰:“臣闻‘天与不取,反受其咎’。今陈将军与君印,君不受,反天不祥。急取之!”张耳乃佩其印,收其麾下。而陈馀还,亦望张耳不让,遂趋出。张耳遂收其兵。陈馀独与麾下所善数百人之河上泽中渔猎。由此陈馀、张耳遂有卻。

  赵王歇复居信都。张耳从项羽诸侯⼊关。汉元年二月,项羽立诸侯王,张耳雅游,人多为之言,项羽亦素数闻张耳贤,乃分赵立张耳为常山王,治信都。信都更名襄国。

  陈馀客多说项羽曰:“陈馀、张耳一体有功于赵。”项羽以陈馀不从⼊关,闻其在南⽪,即以南⽪旁三县以封之,而徙赵王歇王代。

  张耳之国,陈馀愈益怒,曰:“张耳与馀功等也,今张耳王,馀独侯,此项羽不平。”及齐王田荣畔楚,陈馀乃使夏说说田荣曰:“项羽为天下宰不平,尽王诸将善地,徙故王王恶地,今赵王乃居代!原王假臣兵,请以南⽪为扞蔽。”田荣于赵以反楚,乃遣兵从陈馀。陈馀因悉三县兵袭常山王张耳。张耳败走,念诸侯无可归者,曰:“汉王与我有旧故,而项羽又彊,立我,我之楚。”甘公曰:“汉王之⼊关,五星聚东井。东井者,秦分也。先至必霸。楚虽彊,后必属汉。”故耳走汉。汉王亦还定三秦,方围章邯废丘。张耳谒汉王,汉王厚遇之。

  陈馀已败张耳,皆复收赵地,赵王于代,复为赵王。赵王德陈馀,立以为代王。陈馀为赵王弱,国初定,不之国,留傅赵王,而使夏说以相国守代。

  汉二年,东击楚,使使告赵,与俱。陈馀曰:“汉杀张耳乃从。”于是汉王求人类张耳者斩之,持其头遗陈馀。陈馀乃遣兵助汉。汉之败于彭城西,陈馀亦复觉张耳不死,即背汉。

  汉三年,韩信已定魏地,遣张耳与韩信击破赵井陉,斩陈馀泜⽔上,追杀赵王歇襄国。汉立张耳为赵王。汉五年,张耳薨,谥为景王。子敖嗣立为赵王。⾼祖长女鲁元公主为赵王敖后。

  汉七年,⾼祖从平城过赵,赵王朝夕袒韝蔽,自上食,礼甚卑,有子婿礼。⾼祖箕踞詈,甚慢易之。赵相贯⾼、赵午等年六十馀,故张耳客也。生平为气,乃怒曰:“吾王孱王也!”说王曰:“夫天下豪桀并起,能者先立。今王事⾼祖甚恭,而⾼祖无礼,请为王杀之!”张敖齧其指出⾎,曰:“君何言之误!且先人亡国,赖⾼祖得复国,德流子孙,秋豪皆⾼祖力也。原君无复出口。”贯⾼、赵午等十馀人皆相谓曰:“乃吾等非也。吾王长者,不倍德。且吾等义不辱,今怨⾼祖辱我王,故杀之,何乃汙王为乎?令事成归王,事败独⾝坐耳。”

  汉八年,上从东垣还,过赵,贯⾼等乃壁人柏人,要之置厕。上过宿,心动问曰:“县名为何?”曰:“柏人。”“柏人者,迫于人也!”不宿而去。

  汉九年,贯⾼怨家知其谋,乃上变告之。于是上皆并逮捕赵王、贯⾼等。十馀人皆争自刭,贯⾼独怒骂曰:“谁令公为之?今王实无谋,而并捕王;公等皆死,谁⽩王不反者!”乃轞车胶致,与王诣长安。治张敖之罪。上乃诏赵群臣宾客有敢从王皆族。贯⾼与客孟舒等十馀人,皆自髡钳,为王家奴,从来。贯⾼至,对狱,曰:“独吾属为之,王实不知。”吏治榜笞数千,刺剟,⾝无可击者,终不复言。吕后数言张王以鲁元公主故,不宜有此。上怒曰:“使张敖据天下,岂少而女乎!”不听。廷尉以贯⾼事辞闻,上曰:“壮士!谁知者,以私问之。”中大夫怈公曰:“臣之邑子,素知之。此固赵国立名义不侵为然诺者也。”上使怈公持节问之箯舆前。仰视曰:“怈公琊?”怈公劳苦如生平驩,与语,问张王果有计谋不。⾼曰:“人情宁不各爱其⽗⺟子乎?今吾三族皆以论死,岂以王易吾亲哉!顾为王实不反,独吾等为之。”具道本指所以为者王不知状。于是怈公⼊,具以报,上乃赦赵王。

  上贤贯⾼为人能立然诺,使怈公具告之,曰:“张王已出。”因赦贯⾼。贯⾼喜曰:“吾王审出乎?”怈公曰:“然。”怈公曰:“上多⾜下,故赦⾜下。”贯⾼曰:“所以不死一⾝无馀者,⽩张王不反也。今王已出,吾责已塞,死不恨矣。且人臣有篡杀之名,何面目复事上哉!纵上不杀我,我不愧于心乎?”乃仰绝肮,遂死。当此之时,名闻天下。

  张敖已出,以尚鲁元公主故,封为宣平侯。于是上贤张王诸客,以钳奴从张王⼊关,无不为诸侯相、郡守者。及孝惠、⾼后、文帝、孝景时,张王客子孙皆得为二千石。

  张敖,⾼后六年薨。子偃为鲁元王。以⺟吕后女故,吕后封为鲁元王。元王弱,兄弟少,乃封张敖他姬子二人:寿为乐昌侯,侈为信都侯。⾼后崩,诸吕无道,大臣诛之,而废鲁元王及乐昌侯、信诸侯。孝文帝即位,复封故鲁元王偃为南宮侯,续张氏。

  太史公曰:张耳、陈馀,世传所称贤者;其宾客厮役,莫非天下俊桀,所居国无不取卿相者。然张耳、陈馀始居约时,相然信以死,岂顾问哉。及据国争权,卒相灭亡,何乡者相慕用之诚,后相倍之戾也!岂非以势利哉?名誉虽⾼,宾客虽盛,所由殆与大伯、延陵季子异矣。

  张耳、陈馀,天下豪俊。忘年羁旅,刎颈相信。耳围钜鹿,馀兵不进。张既望深,陈乃去印。势利倾夺,隙末成衅。

  
译文

  张耳,是魏国大梁人。他年轻的时候,曾赶上作魏公子无忌的门客。张耳曾被消除本地名籍,逃亡在外,来到外⻩。外⻩有一富豪人家的女儿,长得特殊的美丽,却嫁了一个愚蠢平庸的丈夫,就逃离了她的丈夫,去投奔她⽗亲旧时的宾客。她⽗亲的宾客平素就了解张耳,于是对美女说:“你一定要嫁个有才能的丈夫,就嫁给张耳吧。”美女听从了他的意见,终于断绝了同她丈夫的关系,改嫁给张耳。张耳这时从困窘中摆脫出来,广泛游,女家给张耳供给丰厚,张耳因此招致千里以外的宾客。于是在魏国外⻩做了县令。 他的名声从此更加大起来。陈馀,也是魏国大梁人,爱好儒家学说,曾多次游历赵国的苦陉。一位很有钱的公乘氏把女儿嫁给他,也很了解陈馀不是一般平庸无为的人。陈馀年轻,他就像对待⽗亲一样侍奉张耳,两人建立了断头不悔的患难情谊。

  秦国灭亡大梁时,张耳家住在外⻩,汉⾼祖还是普通平民百姓的时候,曾多次追随张耳往,在张耳家一住就是几个月。秦国灭亡魏国几年后,已经听说这两个人是魏国的知名人士,就悬赏拘捕,有捉住张耳的人赏给千金,捉住陈馀的人赏给五百金。张耳、陈馀就改名换姓,一块儿逃到陈地,充当里正卫维持生活,两人相对而处。里中小吏曾因陈馀犯了小的过失鞭打他,陈馀打算起来反抗,张耳赶快用脚踩他,示意不动接受鞭打,小吏走后,张耳就把陈馀带到桑树下,责备他说:“当初和你怎么说的?如今遭到小小的屈辱,就要死在里吏⾝上吗?”陈馀认为他说的对。秦国发出命令文告,悬赏拘捕他两人,他俩也利用里正卫的⾝份向里中的居民传达上边的命令。

  陈涉在蕲州起义,打到陈地,军队已扩充到几万人。张耳、陈馀求见陈涉。陈涉和他的亲信们平时多次听说张耳、陈馀有才能,只是未曾见过面,这次相见非常⾼兴。

  陈地的豪杰⽗老就劝说陈涉道:“将军⾝穿坚固的铠甲,手拿锐利的武器,率领着士兵讨伐暴的秦国,重立楚国的政权,使灭亡的国家得以复存,使断绝的子嗣得以延续,这样的功德,应该称王。况且还要督察、率领天下各路的将领,不称王是不行的,希望将军立为楚王。”陈涉就此征求陈馀、张耳的看法,他二人回答说:“秦国无道,占领了人家的国家,毁灭了人家的社稷,断绝了人家的后代,掠尽百姓的财物。将军怒目圆睁,放开胆量,不顾万死一生,是为了替天下人除残去暴。如今刚刚打到陈地就称王,在天下人面前显示出自己的私心。希望将军不要称王。赶快率兵向西进,派人去拥立六国的后代,作为自己的羽,给秦国增加敌对势力。给它树敌越多,它的力量就越分散,我们的羽越多,兵力就越強大,如果这样,就用不着在辽阔的旷野荒原上互相厮杀,也不存在坚守強攻的县城,铲除暴的秦国,就可以占据咸向诸侯发号施令。各诸侯国在灭亡后又得以复立,施以恩德感召他们,如能这样,那么帝王大业就成功了。如今只在陈地称王,恐怕天下的诸侯就会懈怠不相从了。”陈涉没听从他们的意见,于是自立称王。

  陈馀再次规劝陈王说:“大王调遣梁、楚的军队向西进,当务之急是攻破函⾕关,来不及收复⻩河以北的地区,我曾遍游赵国,悉那里的杰出人物和地理形势,希望派一支军队,向北出其不意地夺取赵国的土地。”于是,陈王任命自己的老朋友,陈地人武臣为将军,邵为护军,张耳、陈馀担任左右校尉,拨给三千人的军队,向北夺取赵国的土地。

  武臣等人从⽩马津渡过⻩河,到各县对当地杰出的人物游说道:“秦国的政酷刑残害天下百姓,已经几十年了。北部边境有修筑万里长城的苦役,南边广征兵丁戍守五岭,国內国外动不安,百姓疲惫不堪,按人头收缴⾕物,用簸箕收敛,用来供给军费开支,财尽力竭,民不聊生。加上严重的苛法酷刑,致使天下的⽗⽗子子不得安宁。陈王振臂而起,首先倡导天下,在楚地称王,纵横两千里,没有不响应的,家家义愤填膺,人人斗志旺盛,有怨的报怨,有仇的报仇,县里杀了他们的县令县丞,郡里杀了他们的郡守郡尉。如今已经建立了大楚国,在陈地称王,派吴广、周文率领百万大军向西攻击秦军。在这时不成就封侯大业的,不是人中的豪杰。请诸位互相筹划一番!天下所有的人一致认为苦于秦国的暴政时间太长久了。凭着普天下的力量攻打无道昏君,报⽗兄的怨仇,而完成割据土地的大业,这是有志之士不可错过的时机啊。”所有的豪杰都认为这话说得很对。于是行军作战、收编队伍,扩充到几万人的军队,武臣自己立号称武信君。攻克赵国十座城池,其余的都据城坚守,没有肯投降的。

  于是带兵朝东北方向攻击范。范人蒯通规劝范令说:“我私下听说您将要死了,所以前来表示哀悼慰问。虽然如此,但是还要恭贺您因为有了我蒯通而能获得复生。”范令说:“为什么对我哀悼慰问?”蒯通回答说:“秦国的法律非常严酷,您做了十年的范县令,杀死多少⽗老,造成多少‮儿孤‬寡⺟,砍断人家脚的,在人家脸上刺字的,数也数不清。然而慈祥的⽗辈孝顺的子女没有人敢把刀子揷⼊您肚子里的原因,是害怕秦国的酷法罢了。如今天下大。秦国的法令不能施行了,然而,那些慈⽗孝子就会把利刃揷进您肚子而成就他们的名声,这就是我来哀悼慰问您的原因啊。如今,各路诸侯都背叛了秦廷,武信君的人马即将到来,您却要死守范,年轻的人都争先要杀死您,投奔武信君。您应该迫不及待地派我去面见武信君,可以转祸为福就在而今了。”

  范令就派蒯通去见武信君说:“您一定要打了胜仗而后夺取土地,攻破了守敌然后占领城池,我私下认为错了。您果真能听从我的计策,就可以不去攻打而使城邑降服,不通过战斗而夺取土地,只要发出征召文告就让您平定广阔的土地,可以吗?”武信君说:“你说的是什么意思?”蒯通回答说:“如今范令应当整顿他的人马用来坚守抵抗,可是他胆小怕死,贪恋财富而爱慕尊贵,所以他本打算走在天下人的前面来投降,又害怕您认为他是秦国任命的官吏,像以前被攻克的十座城池的官吏一样被杀死。可是,如今范城里的年轻人也正想杀掉他,自己据守城池来抵抗您。您为什么不把侯印让我带去,委任范令,范令就会把城池献给您,年轻人也不敢杀他们的县令了。让范令坐着彩饰豪华的车子,奔驰在燕国、赵国的郊野。燕国、赵国郊野的人们看见他,都会说这就是范令,他是率先投降的啊,马上就得到如此优厚的待遇了,燕、赵的城池就可以不用攻打而投降了。这就是我说的传檄而平定广阔土地的计策。”武信君听从了他的计策,派遣蒯通赐给范令侯印。赵国人听到这个消息,不战而降的有三十余座城池。

  到达邯郸,张耳、陈馀听说周章的部队已经进⼊关中,到戏⽔地区又败下阵来;又听说为陈王攻城略地的各路将领,多被谗言所毁,获罪被杀,又怨恨陈王不采纳他们的计谋,不能晋升为将军,而让他们做校尉。于是就规劝武臣说:“陈王在蕲县起兵,到了陈地就自立称王,不一定要拥立六国诸侯的后代。如今,将军用三千人马夺取了几十座城池,独自据有河北广大区域,如不称王,不⾜以使社会‮定安‬下来。况且陈王听信谗言,若是有人回去报告,恐怕难免祸患。还不如拥立其兄弟为王;否则,就拥立赵国的后代。将军不要失掉机会,时机紧迫,不容息。”武臣听从了他们的劝告,于是,自立为赵王。任用陈馀做大将军,张耳做右丞相,邵做左丞相。

  派人回报陈王,陈王听了大发雷霆,想要把武臣等人的家族杀尽,而发兵攻打赵王。陈王的国相房君劝阻说:“秦国还没有灭亡而诛杀武臣等人的家族,这等于又树立了一个像秦国一样強大的敌人。不如趁此机会向他祝贺,让他火速带领军队向西进,攻打秦国。”陈王认为他说的对,听从了他的计策,把武臣等人的家属迁移到宮里,软噤起来。并封张耳的儿子做了成都君。

  陈王派使者向赵王祝贺,让他火速调动军队向西进⼊关中。张耳、陈馀规劝武臣说:“大王在赵地称王,这并不是楚国的本意,只不过是将计就计来祝贺大王。楚王灭掉秦国之后,一定会加兵于赵。希望大王不要向西进军,要向北发兵夺取燕、代,向南进军收缴河內,扩充自己的势力范围。这样,赵国向南依靠大河,向北拥有燕、代,楚王即使战胜秦国,也一定不敢強制赵国。”赵王认为他们讲的对,因而,不向西发兵,而派韩广夺取燕地,李良夺取常山,张黡夺取上

  韩广的军队到达燕地,燕人趁势拥立韩广做燕王。赵王就和张耳、陈馀向北进攻燕国的边界。赵王空闲外出,被燕军抓获。燕国的将领把他囚噤起来,要瓜分赵国一半土地,才归还赵王。赵国派使者前去涉,燕军就把他们杀死,要求分割土地。张耳、陈馀为这件事忧虑重重。有一个⼲勤杂的士兵对他同宿舍的伙伴说:“我要替张耳、陈馀去游说燕军,就能和赵王一同坐着车回来。”同住的伙伴们都讥笑他说:“使臣派去了十几位,去了就立即被杀死,你有什么办法能救出赵王呢?”于是,他跑到燕军的大营。燕军的将领见到他,他却问燕将说:“知道我来⼲什么?”燕将回答说:“你打算救出赵王:”他又问:“您知道张耳、陈馀是什么样的人吗? ”燕将说:“是贤明的人。”他继续问:“您知道他们的意图是什么?”燕将回答说:“不过是要救他们的赵王罢了。”赵国的勤杂兵就笑着说:“您还不了解这两个人的打算。武臣、张耳、陈馀手执马鞭指挥军队攻克了赵国几十座城池,他们各自也都想面南而称王,难道甘心终⾝做别人的卿相吗?做臣子和做国君难道可以相提并论吗?只是顾虑到局势初步稳定,还没有敢三分国土各立为王,权且按年龄的大小为序先立武臣为王,用以维系赵国的民心。如今赵地已经稳定平服,这两个人也要瓜分赵地自立称王,只是时机还没成罢了。如今,您囚噤了赵王,这两个人表面上是为了救赵王,实际上是想让燕军杀死他,这两个人好瓜分赵国自立为王。以原来一个赵国的力量就能轻而易举地攻下燕国,何况两位贤王相互支持,以杀害赵王的罪名来讨伐,灭亡燕国是很容易的了。”燕国将领认为他说的有道理,就归还赵王,勤杂兵就替赵王驾着车子,一同归来。

  李良平定常山以后,回来报告,赵王再派李良夺取太原。李良的部队到了石邑,秦国的军队已经严密地封锁了井陉,不能向前进。秦国的将领慌称二世皇帝派人送给李良一封信,没有封口,信中说:“李良曾经侍奉我得到显贵宠幸。李良如果能弃赵反正归秦,就饶恕李良的罪过。使李良显贵。”李良接到这封信,很怀疑。于是兵回邯郸,请求增加兵力。还没回到邯郸,路上遇到赵王的姐姐外出赴宴而归,跟着一百多随从的人马。李良远远望见如此气魄,认为是赵王,便伏在地上通报姓名,赵王姐姐喝醉了,也不知他是将军,只是让随从的士兵答谢李良。李良一向显贵,从地上站起来,当着随从官员的面,感到很羞愧。随行官中有一个人说:“天下人都背叛暴秦,有本领的人便先立为王,况且赵王的地位一向在将军之下,而今,一个女儿家竟不为将军下车行礼,请让我追上去杀了她。”李良已经收到秦王的书信,本来就想反赵,尚未决断,又遇上这件事,因而发怒,派人追赶赵王的姐姐,杀死在道中,于是就率领着他的军队袭击邯郸。邯郸方面不了解內变,武臣、邵竟被杀死。赵人很多是张耳、陈馀的耳目,因此能够逃脫。收拾武臣的残破军队,得到五万人。有的宾客劝告张耳说:“你们俩都是外乡人,客居在此,要想让赵国人归附,很困难;只有拥立六国时赵王的后代,以正义扶持,可以成就功业。”于是寻访到赵歇,拥立为赵王,让他住在信都。李良进兵攻击陈馀,陈馀反而打败了李良,李良只好逃回去,投奔秦将章邯。

  章邯领兵到邯郸,把城里的百姓都迁到河內,摧毁了城郭,平了所有的建筑物。张耳和赵王歇逃⼊钜鹿城,被秦将王离团团围住。陈馀在北边收集常山的残余部队几万人,驻扎在钜鹿城以北。章邯的军队驻扎在钜鹿城以南的棘原。修筑甬道与⻩河接连,给王离运送军粮。王离兵多粮⾜,急攻钜鹿。钜鹿城內粮食已尽,兵力很弱,张耳多次派人召陈馀前来救援,陈馀考虑到自己的兵力不⾜,敌不过秦军,不敢前往。相持了几个月,不见救兵,张耳大怒,怨恨陈馀,派张黡、陈泽前去责备陈馀说:“当初我和您结为生死之,如今赵王和我将要死于早晚之间,而您拥兵数万,不肯相救,那同生共死的情在哪儿呢?假如您要信守诺言,为什么不和秦军决一死战?何况还有十分之一二获胜的希望。”陈馀说:“我估计即使向前进军,最终不光救不成赵,还要⽩⽩地全军覆没。况且我不去同归于尽,还要为赵王、张先生向秦国报仇。如今一定要去同归于尽,如同把⾁送给饥饿的猛虎,有什么好处呢?”张黡、陈泽说“事已迫在眉睫,需要以同归于尽来确立诚信,哪里还顾得上以后的事呢!”陈馀说:“我死没什么顾惜的,只是死而无益,但是我一定按照二位的话去做。”就派了五千人马让张黡、陈泽带领着试攻秦军,到了前线便全军覆没了。

  正当这时,燕、齐、楚听说赵国危急,都来救援。张敖也向北收聚代地的兵力一万多人赶来,都在陈馀旁边安营扎寨,却不敢攻击秦军。项羽的军队多次截断了章邯的甬道,王离的军粮缺乏,项羽率领全部军队渡过⻩河,于是打败了章邯。章邯带兵溃退,各国诸侯的军队才敢攻击围困钜鹿的秦‮军国‬队,于是俘虏了王离。秦将涉间‮杀自‬⾝亡。最终保全钜鹿的,是楚国出的力啊。

  这时赵王歇、张耳才得以出钜鹿城,感谢各国诸侯。张耳和陈馀相见,因责备陈馀不肯救赵以及追问张黡、陈泽的下落,陈馀恼怒地说:“张黡、陈泽以同归于尽责备我,我派他们带领五千人马先尝试着攻打秦军,结果全军覆没,没有一人幸免。”张耳不信,认为把他们杀了,多次追问陈馀。陈馀大怒,说:“没有料到您对我的怨恨是如此的深啊!难道您以为我舍不得放弃这将军的职位吗?”就解下印信,推给张耳。张耳也感到惊愕不肯接受。陈馀站起⾝来上厕所了。有的宾客规劝张耳:“我听说‘天上的赐予不去接受,反而会遭到祸殃’。如今,陈将军把印信给您,您不接受,违背天意不吉祥。赶快接收它!”张耳就佩带了陈馀的大印,接收了他的部下。陈馀回来,也怨恨张耳不辞让就收缴了大印,于是疾步走出去。张耳就收编了他的军队。陈馀独自和他部下亲信几百人到⻩河边的湖泽中打鱼捕猎去了。从此,陈馀、张耳就在感情上产生了裂痕。

  赵王歇又回到信都居住,张耳跟随着项羽和其他诸侯进⼊关中。汉元年(前206)二月,项羽封诸侯为王,张耳向来游很广,很多人替他说好话,项羽平常也听说张耳有才能,于是分割赵国的土地封张耳做常山王,设立信都,并把信都改名为襄国。

  陈馀旧有的宾客中很多人规劝项羽说:“陈馀、张耳同样对赵国有功。”可是项羽因为他不随从⼊关,又听说他在南⽪,就把南⽪周围的三个县封给他,把赵王歇迁都代县,改封为代王。

  张耳到他的封国去,陈馀更加恼怒,说:“张耳和我功劳相等,张耳封王,只有我封侯,这是项羽不公平。”待到齐王田荣背叛楚国,陈馀便派夏说去游说田荣道:“项羽做为天下的主宰,却不公平,把好地方都分封给将军们去称王,把原来称王的都迁到坏地方,如今,把赵王迁居代县!希望大王借给我军队,以南⽪作为您遮挡防卫的屏障。”田荣打算在赵国树立羽用以反对楚国,就派遣了军队听从陈馀的指挥。因此,陈馀调动了所属三个县的全部军队袭击常山王张耳。张耳败逃,想到各诸侯之中没有可以投奔的,说:“汉王虽然和我有老情,可是项羽的势力強大,又是他分封的我,我想投奔楚国。”甘公说:“汉王⼊关,五星会聚于井宿天区。井宿天区是秦国的分星。先到的,一定功成霸业。即使现在楚国強大,今后一定归属于汉。”所以,张耳决定奔汉。汉王也回师平定了三秦,正在废丘围攻章邯的军队。张耳晋见汉王,汉王以优厚的礼遇接待了他。

  陈馀打败张耳以后,全部收复了赵国的土地,把赵王从代县接回来,又做了赵国的国君,赵王对陈馀感恩戴德,分封陈馀为代王。陈馀因为赵王软弱,国內局势刚刚稳定,不到封国去,留下来辅佐赵王,而派夏说以国相的⾝份驻守代国。

  汉二年(前205),汉王向东进击楚国,派使者通知赵国,要和赵国共同伐楚。陈馀说:“只要汉王杀掉张耳,赵国就从命。”于是汉王找到一个和张耳长得相像的人斩首,派人拿着人头送给陈馀。陈馀才发兵助汉。汉王在彭城以西打了败仗,陈馀又觉察到张耳没死,就背叛了汉王。

  汉三年,韩信平定魏地不久,就派张耳和韩信打破了赵国的井陉,在泜⽔河畔杀死了陈馀,在襄国追杀了赵王歇。汉封张耳为赵王。汉五年,张耳逝世,谥号叫景王。张耳的儿子张敖接续他⽗亲做了赵王,汉⾼祖的大女儿鲁元公主嫁给赵王敖做王后。

  汉七年(前200),⾼祖从平城经过赵国,赵王脫去外⾐,戴上袖套,从早到晚亲自侍奉饮食,态度很谦卑,颇有子婿的礼节。⾼祖却席地而坐,像簸箕一样,伸开两支脚责骂,对他非常傲慢。赵国国相贯⾼、赵午等人都已六十多岁了,原是张耳的宾客,他们的格生平豪慡、易于冲动,就愤怒地说:“我们的国王是懦弱的国王阿!”就规劝赵王说:“当初天下豪杰并起,有才能的先立为王。如今您侍奉⾼祖那么恭敬,而⾼祖对您却耝暴无礼,请让我们替您杀掉他!”张敖听了,便把手指咬出⾎来,说:“你们怎么说出这样的错话!况且先⽗亡了国,是依赖⾼祖才能够复国,恩德泽及子孙,所有一丝一毫都是⾼祖出的力啊,希望你们不要再开口。”贯⾼、赵午等十多人都相互议论说:“都是我们的不对。我们的王有仁厚长者的风范,不肯背负恩德。况且我们的原则是不受悔辱,如今怨恨⾼祖悔辱我王,所以要杀掉他,为什么要玷污了我们的王呢?假使事情成功了,功劳归王所有,失败了,我们自己承担罪责!”

  汉八年,皇上从东垣回来,路过赵国,贯⾼等人在柏人县馆舍的夹壁墙中隐蔵武士,想要拦截杀死他,放到隐蔽的地方。皇上经过那里想要留宿,心有所动,就问道:“这个县的名称叫什么?”回答说:“柏人。”“柏人,是被别人‮害迫‬啊!”没有留宿就离开了。

  汉九年,贯⾼的仇人知道他的计谋,就向皇上秘密报告贯⾼谋反。于是把赵王、贯⾼等人同时逮捕,十多人都要争相刎颈‮杀自‬,只有贯⾼愤怒地骂道:“谁让你们‮杀自‬?如今这事,大王确实没有参予,却要一块逮捕;你们都死了,谁替大王辩⽩没有反叛的意思呢!”于是被囚噤在栅槛密布而又坚固的囚车里和赵王一起押送到长安。审判张敖的罪行。皇上向赵国发布文告说群臣和宾客有追随赵王的全部灭族。贯⾼和宾客孟舒等十多人,都自己剃掉头发,用铁圈锁住脖子,装作赵王的家奴跟着赵王来京。贯⾼一到,出庭受审,说:“只有我们这些人参予了,赵王确实不知。”官吏审讯,严刑鞭打几千下,用烧红的铁条去刺,⾝上没有一处是完好的,但始终再没说话。吕后几次说张敖因为鲁元公主的缘故,不会有这种事,皇上愤怒地说:“若是让张敖占据了天下,难道还会考虑你的女儿吗!”不听吕后的劝告。廷尉把审理贯⾼的情形和供词报告皇上,皇上说:“真是壮士啊!谁了解他,通过私情问问他。”中大夫怈公说:“我和他是同乡,一向了解他。他本来就是为赵国树名立义、不肯背弃承诺的人。”皇上派怈公拿着符节到舆前问他。贯⾼仰起头看看说:“是怈公吗?”怈公慰问、寒喧,像平常一样和他谈,问张敖到底有没有参予这个计谋。贯⾼说:“人的感情,有谁不爱他的⽗亲子呢?如今我三族都因为这件事已被判处死罪,难道会用我亲人的命去换赵王吗!但是赵王确实没反,只有我们这些人参予了。”他详细地说出了所以要谋杀皇上的本意,和赵王不知內情的情状。于是怈公进宮,把了解的情况详细地作了报告,皇上便赦免了赵王。

  皇上赞赏贯⾼是讲信义的人,就派怈公把赦免赵王的事告诉他,说:“赵王已从囚噤中释放出来。”因此也赦免贯⾼。贯⾼喜悦地说:“我们赵王确实被释放了吗?”怈公说:“是。”怈公又说:“皇上称赞您,所以赦免了您。”贯⾼说:“我被打得体无完肤而不死的原因,是为了辩⽩张敖王确实没有谋反,如今张王已被释放,我的责任已得到补救,死了也不遗憾啦。况且为人臣子有了篡杀的名声,还有什么脸面再侍奉皇上呢!纵然是皇上不杀我,我的內心不惭愧吗?”于是仰起头来卡断咽喉而死。就在这时,他已经在天下闻名了。

  张敖被释放不久,以娶鲁元公主的缘故,被封为宣平侯。于是,皇上称赞张敖的宾客,凡是以钳奴⾝份跟随张王⼊关的,没有不做到诸侯、卿相、郡守的。一直到孝惠、⾼后、文帝、孝景时,张王宾客的子孙们都做到二千石俸禄的⾼官。张敖,在⾼后六年(前182)逝世。张敖的儿子张偃被封为鲁元王。又因张偃的⺟亲是吕后女儿的缘故,吕后封他做鲁元王。元王弱,兄弟小,就分封张敖其他姬妾生的两个儿子:张寿为乐昌侯,张侈为信都侯。⾼后逝世后,吕氏族人为非作歹,不走正道,被大臣们诛杀了,而且废掉了鲁元王以及乐昌侯、信都侯。孝文帝即位后,又分封原来鲁元王张偃为南宮侯,延续张氏的后代。

  太史公说:张耳、陈馀在社会传说中都是贤能的人;他们的宾客奴仆,没有不是天下的英雄豪杰,在所居国,没有不取得卿相地位的。然而,当初张耳、陈馀贫不得志时,彼此信任,誓同生死,难道不是义无反顾的吗?等他们有了地盘,争权夺利的时候,最终还是相互残杀,恨不是把对方消灭。为什么以前是那样真诚地相互倾慕、信任,而后来又相互背叛,彼此的态度是那样的乖张、暴戾呢?难道不是为了权势、利害相互往吗?虽然他们的名誉⾼、宾客多,而他们的作为恐怕和吴太伯、延陵季子相比,就大相径庭了。

  
解析

  这是张耳、陈馀的合传。在这篇列传中,主要记述了他们从以敬慕为刎颈之到反目成仇的史实,不虚美,不隐恶,采用先杨后抑的手法,使得善、恶俱张,功过分明。

  本文以张耳和陈馀的相处关系为主脉,以其贤德名誉为支流,起笔就记述张耳之“贤”陈馀“非庸人也”他们忘年羁旅“相与为刎颈”极力渲染其友谊非同一般,⾼尚可贵,而这友谊又是在艰苦斗争之中凝结而成:屈处监门,忍辱负重;同谒陈涉,北略赵地;共佐赵王,得为将相;邯郸脫险、兵败李良…。他们共尝艰难危厄的苦辛,分享胜利与成功的乐,真可谓风雨同舟、荣辱与共的挚友。与此同时,作者又从不同的角度写他们的贤德与才⼲。秦闻二人“ 魏之名士”悬重金以“求购”陈涉闻其贤“见即大喜”都是从侧面表现他们名誉早已远播。为陈涉设计“据咸以令诸侯”而成帝业的方略,反衬出他们的远见卓识。请缨北略赵地,共立武臣为王,又从正面表现他们的韬略。行文至此,作者把他们的亲密友谊与令人钦佩的贤德才能推上了峰巅。然而,笔锋陡转,突写张耳困守钜鹿,陈馀拥兵自保,不肯相救,二人友谊出现裂痕;解围之后,张耳收缴陈馀印信,造成友谊的彻底破裂。项羽分封,张耳为王,陈馀为侯,使二人矛盾化,大动⼲戈,誓不两立。汉王召陈馀击楚,陈馀竟以“汉杀张耳”为条件。行文至此,什么贤名、友谊,已然无存,一下子又把他们跌⼊⾕底深渊。

  这种先杨后抑的手法,极其深刻地揭示了张、陈贫艰难之时相与诚信,显贵之后以利相倾这种前后不一的处世态度,从而生动地刻画出他们的格转变过程,发人深省,具有深刻的认识意义。

  太史公说:“张耳、陈馀,世传所称贤者”“始居约时,相然信以死,岂顾问哉。及据国争权,卒相灭亡…岂非以势力哉?”这一针见⾎的剖析,不仅切中了他们的往实际,也道出了用这种妙笔所揭示的主题。 uMuxS.cOM
上一章   史记   下一章 ( → )
您目前阅读的是史记,历史小说史记小说免费阅读已更新供您免费阅读,非常感谢您对作者司马迁的支持,想要阅读更多与史记小说免费阅读类似及相关的优秀历史小说请持续收藏游牧小说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