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与徐霞客游记小说免费阅读相关的优秀历史小说请收藏游牧小说网
|
|
游牧小说网 > 历史小说 > 徐霞客游记 作者:徐弘祖 | 书号:10175 时间:2017/3/26 字数:14005 |
上一章 粤西游日记三十一 下一章 ( → ) | |
初二⽇早起,云如故。饭久之,夫至乃行。东向三里,即前往观鱼道也。既乃渡溪而北,随溪北岸东行,又二里,有石峰东峙峡中。盖南北两界山,自州西八里即排闼而来,中开一坞,⽔经其间,至此则东石峰中峙而坞始尽,溪⽔由石峰之南而东趋岭中,即昨所随而⼊者。今路由石峰之北而东趋北坞,又三里,得一村在坞中,曰那贤。又东二里,坞乃大开,田畴层络,有路通南坞,即那伦今作那隆道也。又东五里,山坞复穷。 乃北折而东逾山坳。一里,越坳之东,行坞间又一里,复东穿山峡。 其峡甚而中平,但石骨棱棱,如万刀攒侧,不堪着⾜。出峡,路忽降而下,已复南转石壑中,石⾼下共三里,山渐开。 忽见路左石⽳曲折,坠成两潭,清流潴其中,映人心目。潭之南坞有茅舍二架,潭之东坞有茅舍一架,皆寂无一人。询之舆夫,曰:“此湘村也。向为万承今作龙门所破,故居民弃庐而去。”由湘村而东,复有溪在路北,即从两潭中溢出者。东行平坞二里,过昨打鱼塘之南,又东三里,遂北渡西来之溪,溪⽔穿石壑中,路复随之,⽔石。一里,从溪北行,转⼊北壑。一里,⽔复自南来,又渡之而东。又一里,⽔复自北而南,又渡之,乃东向出峡。忽坠峡直下者一里,始见峡东平畴,自北而南,开洋甚大,乃知都结之地,直在西山之顶也。下山是为隆安界,亦遂为太平、南宁之分,其⾼下顿殊矣。随西峰东麓北一里,溪流淙淙,溯之得一村,是为岩村,居民始有瓦房、⾼凳,复见汉官仪矣。至是天⾊亦开霁。时已过午,换夫至,遂行。于是俱南向行平畴间,二里,饭于前村之邓姓者家。既饭,又渡溪西岸,南行一里半,其西山峡中开,峰层坞叠,有村在西坞甚大,曰杨村今作杨湾。又南一里半,杨村有溪亦自西坞而南,与北溪合,其溪乃大。并渡其西,又南一里,⽔东注东界土山腋中;路西南一里,抵西界石山下,得一村曰黑区村。 换夫,循西界石山南行,其峰有尖若卓锥,其岩有劈若飞翅而中空者。行其下嵌石中,又南四里,得巨村在西峰丛夹处,曰龙村今作龙正。又换夫而南,乃随东界土山行矣。始知自黑区至此,皆山夹中平坞而无涧,以杨村所合之流,先已东⼊土山也。至是复有⽔西自龙村西坞来,又南成小涧。行其东三里,盘土山东南垂而转,得一村曰伐雷今作发雷,换夫。又暮向东南行三里,宿于巴潭⻩姓者家。 初三⽇巴潭⻩老五鼓起,割取池鱼为饷。 晨餐后,东南二里,换夫于伐连村。待夫久之,乃东南逾土山峡,一里,则溪流自西北石山下折而东来,始虢成声。随之南行,盖西界石山至此南尽,转而西去,复东突一石峰峙于南峡之中,若当户之枢,故其流东曲而抵土山之麓,又南绕出中峙石峰,始南流平畦,由龙场⼊右江焉。随溪一里,南山既转,西南平壑大开,而石峰之南,山尽而石不尽。于是平畴曲塍间,怪石森森,佹guǐ诡异离佹合,〔⾼下不一,流泉时漱之,环以畦塍,使置一椽其中,石林精舍,胜无敌此者。〕行石间一里,⽔正南去,路东上山麓,得一村,聚落甚大,曰把定村。村人刁甚,候夫至⽇昃,始以一骑二担夫来。 遂东北逾土岭,一里半,北渡一小⽔,乃北上岭。又一里逾其巅,又北行岭上者一里,则下见隆安城郭在东麓矣。 乃随岭东北下者数里,又东行者一里,⼊西门,抵北门,由门內转而南,税驾于县前肆中。是⽇云气浓郁,不见⽇光。时已下午,索饭,令顾仆往驿中索骑,期以明旦,而挑夫则须索之县中。时云君何为库役所讼往府,摄尉代理县的长官事者为巡检李姓,将觅刺往索天,而先从北关外抵巩阁,则右江从西北来,经其下而东去,以江崖深削,故遥视不见耳。从崖下得一〔南宁〕舟,期以明⽇发。余时疮大发,乐于舟行,且可以不烦县夫,遂定之。 令顾仆折骑银于驿,以为舟资。乃还宿于肆。 初四⽇晨起,饭而下舟;则其舟忽改期,初八始行。 盖是时巡方使者抵南宁,先晚出囚于狱,同六房之听考察者,以此舟往。中夜忽逸一囚,吏役遂更期云。余时已折骑价,遂淹留舟中。疮病呻昑,云黯淡,岁寒荒邑外,⽇暮瘴江边,情绪可知也。 初五⽇坐卧舟中。下午,顾仆曰:“岁云暮矣,奈何久坐此!请索担夫于县,为明⽇步行计。”余然之。 左、右江之分,以杨村、把定以西石山为界。故石山之內,其地忽⾼,是为土州,都结、万承。属太平;石山之下,其坞忽坠,是为隆安,乃嘉靖间王新建所开设者,属南宁。此治界所分也。若西来之龙脊,则自归顺、镇安、都康、龙英北界之天灯墟,又东经全茗、万承,而石山渐尽,又东抵合江镇,则宣化属矣。其在脊之北者,曰镇远、佶伦、结安、都结,万承之东北鄙。其⽔或潜坠地⽳,或曲折山峡,或由土上林,或由隆安⼊右江。然则,此四土州⽔⼊右江而地辖于左江,则以山脊迂深莫辨也。 隆安东北临右江,其地北去武缘界一百四十里,南去万承土州界四十里,东去宣化界一百二十里,有大滩驿。 西去归德土州界八十里。 其村民始有瓦屋,有台凳,邑中始为平居,始以灶爂,与土州截然若分也。 土人俱架竹为栏,下畜牛豕,上爂与卧处之所托焉。架⾼五六尺,以巨竹槌开,径尺余,架与壁落俱用之。爂以方板三四尺铺竹架之中,置灰爂火,以块石支锅而炊。锅之上三四尺悬一竹筐,⽇炙稻而舂。 舂用巨木刳为小舟形,空其中,以双杵捣之。妇人担竹筒四枚,汲于溪。其筒长者四、五尺。亦有纺与织者。织亦有扣有综(“扣”同“筘”koù综zèng,两者都是纺织用具),第不⾼而平,妇人跌坐而织。纺亦然。男子着木屐jī木板鞋,木片为底,端绊⽪二条,于巨趾间。岂趾之称以此耶? 妇人则无不跣者。首用⽩布五、六尺盘之,以巨结缀额端为美观。 亦间有用青布、花布者。 妇人亦间戴竹丝笠;前垂红丝带二条者,则酋目之妇也。裙用百骈细裥jiǎn裙幅的折迭,间有紧束以便行走,则为大结以负于臋后。土酋、土官多戴毡帽,惟外州人寓彼者,束发以网,而酋与官俱无焉。 惟向武王振吾戴巾。 人则披发垂后,并无布束。 间有笼毡帽于发外者,发仍下垂,反多穿长褶,而⾜则俱跣。 绢轻细如吾地兼通“缣”丝的细绢丝,而⾊⻩如睦州今之梅城之⻩生绢,但比之密而且匀,每二丈五尺一端,价银四钱,可制为帐。 向武多何首乌,出石山⽳中,大有至四、五斤者。 〔余于州墟以十二钱得三枚,重约十五斤。〕余按《一统土物志》,粤西有马棕榔,不知为何物,至是见州人俱切为片,和蒌叶以敬客,代摈榔焉,呼为马槟榔,不知为何首乌也。 隆安县城在右江西南岸。余前至南宁,⼊郡堂观屏间所绘郡图,则此县绘于右江之北。故余自都结来,过把定,以为必渡江而后抵邑。及至,乃先邑而后江焉。非躬至,则郡图犹不⾜凭也。 初六⽇早雾四寒。 饭后,适县中所命村夫至,遂行。 初自南门新街之南南向行,三里,复⼊山。逾冈而下半里,两过细流之东注者,抵第三流,其⽔较大,有桥跨其上,曰广嗣度桥。又南上山一里半,出一夹脊,始望见山南大坞自西北开洋南去。遂南下土山,一里,土山南尽、复有石山如锥当央。由其西南向行六里,又抵一石山下,其山自北遥望若屏斯列,近循其西麓,愈平展如屏。已绕其南,转东向行三里,其山忽东西两壁环列而前,央中则后逊而北,皆削崖轰空,三面围合而缺其南;其前后有土冈横接东西两峰尽处,若当门之阈;其后石壁⾼张,则环霄之玦也。先是,按《百粤志》记隆安有金榜山,合沓如城。 余至邑问之,无有知者。 又环观近邑皆土山,而余方患疮,无暇远索。 至是心异其山,问之村夫,皆曰:“不知所谓金榜者。”问:“此山何名?”曰:“第称为石岩,以山有岩可避寇也。”余闻之,遂令顾仆同夫候于前村,余乃北向⼊山。半里,逾土冈而下,其內土反洼坠,其东西两崖俱劈空前抱,土冈横亘而接其两端。既直抵北崖下,望东崖之上,两裂透壁之光,若明月之⾼悬镜台也;又望西崖之上,有裂罅如门,层悬叠缀,基天云之嵌空天半也。余俱不暇穷,先从北崖之麓⼊一窍。窍门南向,嵌壁为室,裂隙为门,层累而上,內不甚宽,而外皆叠透。连跻二重,若楼阁⾼倚,飞轩下临,慡朗可憩。 其左忽转劈一隙,西裂甚深,直自崖巅,下极麓底,攀夹而上,止可胁肩,不堪寄傲。乃复层累下,出悬隙两重,遂望西崖悬扉而趋。其门东向,仰眺皆崇崖莫跻,惟北崖有线痕可攀,乃反攀倒跻,两盘断峡,下而复上,始凌洞门。 门以內,隙向西北穹起;门以外,隙从崖麓坠下。下峡深数丈,前有巨石立而掩之,故自下望,只知为崖石之悬,而不知其內之有峡也。然峡壁峻削,从上望之,亦不能下,攀门內之隙,內隙亦倾侧难攀。 窥其內渐暗,于是复从旧法攀悬下。乃南出大道,则所送夫亦自前村回,候余出而后去。乃东行五里,有村在路左,曰鱼奥今作儒浩。将⼊而觅夫,则村人遥呼曰:“已同押担者向前村矣。” 〔村人劳余曰:“游金榜大洞乐乎?余始知金榜即此山。亟问:”大洞云何?“曰:”是山三面环列,惟西面如屏。大洞在前崖后⾼峰半,中辟四门,宏朗灵透。“余乃悟所游者为前崖小洞,尚非大洞也。〕又东五里,追及之于百浪村,乃饭于村氓家。于是换夫,东南行二里,复见右江自北来,随之南,遂下抵江畔,则有⽔西自石峡中来注。其⽔亦甚深广,似可胜舟,但峡中多石,不能⼊耳。其下有渡舟,名龙场渡,盖即把定、龙村之⽔,其源自都结南境,与万承为界者也。渡溪口,复南上陇,江流折而北去,路乃东南行。又六里,换夫于邓炎村。又东南八里,逾一小山之脊,又南二里,抵那纵村。从村中行,又二里,换夫于甲长家,⽇已暮矣。复得肩舆,行月夜者二里,见路右有巨塘汪洋,一望其盘汇甚长。 又四里,渡一石桥,有大溪自西南来,透桥东北去。越桥又东二里,宿于那同村今作好桐。夜二鼓,风雨大作。 初七⽇早起颇寒,雨止而云甚浓郁。饭后夫至,始以竹椅缚舆,遂东行。一里,路左大江自北来,前所过桥下大溪西南⼊之,遂曲而东,路亦随之。半里,江曲东北去,路向东南。又半里,换夫于那炎村今作那元。又待夫缚舆,乃东南行。二里,路左复与江遇,既而江复东北去。又东南四里,渐陟土山,共一里,逾而下,得深峡焉,有⽔自西南透峡底,东北⼊大江。绝流而渡,复上山冈,半里逾岭侧,复见大江自北来,折而东去,路亦随之。循南山之半东行一里,南山东尽,盘壑成塘,外筑堤临江,內潴⽔浸麓。越堤而东,江乃东北去,路仍南转,共一里,有公馆北向大江,有聚落南倚回⾩,是曰梅圭今作玫瑰。又东从岐行三里,饭于振楼村今作镇流。仍候夫缚舆久之。南行十里,始与梅圭西北来大道合。 又东南十二里,抵平陆村。 已为宣化属矣。村人不肯缚舆,以牛车代,相持久之,雨丝丝下;既而草草缚木于梯架,乃行,已昏黑矣。共四里,宿于那吉,〔土人呼为屯吉云。〕初八⽇晨起,雨不止。饭而缚舆,久之雨反甚,遂持伞登舆。东南五里,雨止,换夫于麟村,缚舆就乃行。东南三里,路分二岐,转从东南者行,渐复逾土山。三里,越山而东,则右江自北折而来,至此转东南向去,行随之。又二里而至大滩,有数家之聚在江西岸,始降栏宅土,有平居矣。即旧之大滩驿也,万历初已移于宋村。江中有石横截下流,滩声轰轰,闻二三里,大滩之名以此。右江至此始闻声也。换夫缚舆,遂从村东东南逾岭,三里,逾岭南,则左江自杨美下流东北曲而下,至此折而东南去。遂从江北岸随流东行,二里,复⼊山脊,雨复纷纷。上下冈陀间又二里,换夫于平凤村。又东行二里半,至宋村,即来时左、右二江夹而合处,其南面临江,即所谓大果湾也。其村在两江夹中,实即古之合江镇,而土人莫知其名矣。万历初移大滩驿于此,然无邮亭、驿铺,第民间供马而已。故余前过此,求大滩驿而不知何在,至是始知之也。候饭,候夫,久之乃行,雨不止。其地南即大果湾,渡左江为杨美通太平府道,正东一里即左、右二江会之嘴。今路从东北行一里余,渡右江,南望二江之会在半里外,亦犹前⽇从舟过其口而內望其地也。 渡右江东岸,反溯江东北行。已遂东向逾山,三里而下,雨竟淋漓大至。又一里至王宮村,遂止息焉。雨淙淙,抵暮不能复行。 王宮在大江北岸里余矣。 初九⽇中夜数闻雨声甚厉,天明,云油然四翳。迟迟而起,饭而后行,近上午矣。 王宮村之左,有路北⼊山夹,乃旧大滩间道。由村前东南行二里,逾一岭而下,有小⽔自北夹来,西南⼊大江。越之而东又一里,稍北转循北山行,有大道自东而西,始随上东去。其直西逾小坳者,亦旧大滩道,盖南宁抵隆安,此其正道,以驿在宋村两江夹间,故迁而就之也。又东行三里,转上北冈,换夫于颜村今作言屋;又东南逾一岭而下,转而西,共五里,换夫于登科村。又东南二里,换夫于狼科村。山雨大至,候夫不来,趋避竹间,顶踵淋漓,乃趋避一山庄庑下。久之夫至,雨亦渐止,又东南逾一平坳,共四里,饭于石步村。既饭,已下午矣,雨犹不全止,夫至乃行。东南有墟在冈头,逾冈而下共半里,越小石梁,下有涧深而甚细,盖南宁北面之山,至石步而西截江流者也。又东南行,雨势大作,遍体沾透。二里,复下一深涧,越木桥而上冈,又东南行雨中二里,止于罗岷村。候夫不至,雨不止,煨木以爇⾐,未几乃卧。 初十⽇云势油然连连,乃饭。村人以马代舆,而另一人持舆随行。雨复霏霏,于是多东南随江岸行矣。五里,稍北折,內坞有溪自东北来⼊江,乃南逾之。 复上冈,二里,抵秦村今作陈村,其村甚长。先两三家互推委,既乃下一村人家,骑与送夫去。候夫久之,有奷民三四人索马牌看,以牌有马,不肯应夫。盖近郭之民,刁悍无比,真不如来境之恭也。久之,止以二夫肩行李,舆与马俱一无,余以步而行。一舆来,已数村,反为其人有矣。幸雨止,冈渐燥。一里,平逾冈东北,有溪自东北来⼊江,较前三溪颇大,横竹凳数十渡涧底,盖即申墟之下流,发于罗秀山者也。复东南上冈一里余,过窑头村之北,顾奴同二担⼊村换夫,余即从村北大道东行。 二里,北渡一石梁,其梁颇长,架两冈间,而下流亦细,向从舟登陆,自窑头村东渡小桥,即其下流也。又东四里,有长木梁驾两冈上,渡而东即⽩⾐庵,再东即崇善寺,乃⼊寺询静闻永诀事。其殁mò死在九月二十四〔⽇〕酉时,止隔余行一⽇也。僧引至窆biǎn埋葬骨之所,乃在木梁东岸溪之半。余拜而哭之。南顾桥上,则顾奴与二担适从梁上过矣。乃与僧期,而趋梁店税驾焉。时才午,雨纷纷不止。饭后蹑履问云、贵客于熊石湖家,云、贵经纪。则贵竹有客才去,兹尚无来者。 余以疮痛市药于肆,并履袜而还。 〔一别南宁已七十五⽇矣。〕 译文 初二⽇早晨起,天空云密布如故。饭后很久,脚夫到了便动⾝。向东三里,就是前两天去观看捕鱼的路。随即渡到溪⽔北岸,沿溪流北岸往东行,又走二里,东面有石峰屹立在峡中。大体上南北两列山,自州城西面八里就像门扇样排列而来,中间分开一个山坞,溪⽔流经坞中,到了这里东面就有石峰屹立在央中而山坞才到了头,溪⽔由石峰的南麓往东奔⼊峡中,就是昨天跟随农君进去的地方。今天路由石峰的北麓往东通向北面的山坞,又走三里,有一个村庄在坞中,叫那贤。又向东二里,山坞就变宽阔了,田地层层环绕,有路通向南面的山坞,就是去那伦的路了。又向东五里,山坞又一次完了,于是折向北后往东越过山坳。一里,越到山坳的东面,在坞中又行一里,再向东穿过山峡。山峡十分狭窄可央中平缓,但石骨嶙峋,如万把尖刀攒聚侧立,不能落脚。出峡后,路忽然下降,不久又向南转进石山壑⾕中,在石中⾼⾼低低地共走三里,山势渐开阔起来。忽然见路左的石⽳曲曲折折,坠成两个深潭,清澈的流⽔积在其中,照人心目。深潭南面的坞中有两间⾼架的茅舍,深,潭东面的坞中有一间⾼架的茅舍,都寂静无一人。向轿夫打听情况,说:“这是湘村。从前被万承州攻占,所以居民弃房而去了。”由湘村往东走,又有溪流在路北,就是从两个深潭中溢出的⽔。往东在平坦的山坞中行二里,路过昨天打鱼塘的南边,又向东三里,就向北渡过西来的溪⽔,溪⽔穿流在岩石壑⾕中,路再次顺着它走,⽔石积流。一里,从溪边往北行,转⼊北面的壑⾕中。一里,溪⽔又从南边流来,又渡溪往东行。又一里,溪⽔又自北流向南,又渡溪,于是向东出峡。峡⾕忽然下坠一直下走一里,这才见到峡东平旷的原野,自北延向南,宽广开阔非常大,于是了解到都结州的辖地,一直到西山的山顶。下山就是隆安县的地界,也就是太平府、南宁府的分界处,它们的地势⾼低顿时悬殊了。顺西峰的东麓往北行一里,溪流涂涂发声,溯流遇上一个村庄,这是岩村,居民这才有瓦房、⾼凳,重新见到汉族官吏的威仪了。来到这里天⾊也渐晴开。此时已过中午,替换的脚夫到了,马上动⾝。从这里起全是向南行走在平坦的田野间,二里,在前村一个姓邓的人家中吃饭。饭后,又渡到溪⽔西岸,往南行一里半,那西面的山峡从中豁开,峰峦山坞层层叠叠,在西面山坞中有个非常大的村庄,叫杨村。又向南走一里半,杨村有溪⽔也是从西边的山坞往南流,与北溪合流,这条溪⽔才变大。一起渡过两条溪流到西岸,又向南一里,溪⽔向东流注到东面一列土山侧畔;路向西南走一里,抵达西面一列石山下,走到一个村子叫黑区村。换夫后,沿着西面一列石山往南行,其中山峰有尖如卓立的锥子一样的,其中岩石有劈开如鸟翅飞翔在空中的。行走在那下嵌的岩石中,又向南四里,见到在西边山峰成丛相夹之处有个大村庄,叫龙村。又换夫后往南行,就沿东面一列土山走了。这才知道自黑区村到此,都是山间夹⾕中的平坦山坞但没有涧⽔,因为在杨村会合的溪流,已先向东流⼊土山了。到了这里又有⽔流从西面龙村西边的山坞中流来,又向南流成小涧。在山涧东岸行三里,绕着土山的东南垂转弯,走到一个村子叫伐雷,换夫。又在暮⾊中向东南行三里,住宿在巴潭姓⻩的人家中。 初三⽇巴潭⻩老五更起,杀捕来池中的鱼做饭。早餐后,向东南二里,在伐连村换夫。等派夫等了很久,于是向东南穿越土山山峡,一里,就见溪流从西北的石山下折向东流来,开始涂涂有声。顺溪流往南行,大体上西面一列石山在此地到了南边的尽头,转向西延去,又在东面突起一座石峰屹立在南边峡⾕之中,好像门上的门枢,所以溪流向东弯曲后流抵土山的山麓,又往南绕出在央中屹立的石峰,这才向南流经平旷的田野,经由龙场流⼊右江。顺溪流走一里,南山转向之后,西南平坦的壑⾕十分开阔,而石峰的南面,山到了头而岩石不断。在这里平旷的田野弯曲的田埂之间,怪石森森罗列,诡异之状忽分忽合,⾼低不一,清泉流淌时时冲刷着石,田膛环绕,假使在其中建起一间房,石林中的读书场所,没有能胜过此处的了。在石丛间行一里,⽔向正南流去,路向东上登山麓,走到一村,村落很大,叫把定村。村里人十分刁猾,等换夫直到⽇头偏西,才派一匹马两个挑夫来。于是往东北翻越土岭,一里半,向北渡过一条小河,便向北上岭。又走一里越到岭头,又在岭上向北行一里,就见下面隆安县的城郭在东麓了。于是顺山势向东北下走几里,又向东行一里,走⼊西门,来到北门,由城门內转向南,住宿在县衙前的旅店中。这一天云气浓郁,不见光。此时已是下午,要饭来吃了,命令顾仆去骤站要马,约在明天早晨走,可挑夫却必须到县里去要。此时县官何君被管仓库的差役控告前往府城,代理县官政事的是一个姓李的巡检,将要找名帖去要夫,但先从北关外走到巩阁,就见右江从西北流来,经过城下往东流去,由于江岸上的石崖又深又陡,所以从远处望不见罢了。在石崖下找到一条去南宁的船,约定在明天出发。我此时疮大发作,乐意乘船走,而且可以不必⿇烦县里派夫,便讲定了此船。命令顾仆去释站把马折成银子,作为船费。于是返回到旅店中住下。 初四⽇早晨起,吃饭后下船;但那条船忽然改期,初八才动⾝。原来是此时巡察地方的使者到达南宁,先一天晚上从狱中放出囚犯,会同县属六个机构听候考察的官吏,要乘此船去南宁。半夜忽然逃走一个囚犯,官吏差役便改期了。我此时已折了马价,便滞留在船中。疮病发作,呻昑不已,云黯淡,岁寒仍在荒凉的县城外,⽇暮瘴气弥漫在江边,情绪可想而知了。 初五⽇坐卧在船中。下午,顾仆说:“年终了,怎么长久坐等此地!请到县里去要挑夫,为明天步行做准备。”我同意了。左江、右江的划分,以杨村、把定村以西的石山为界。所以石山以內,地势忽然⾼起来,这是土司所属的州,〔都结州、万承州。〕属于太平府;石山之下,山坞忽然下坠,这是隆安县,是嘉靖年间王新建建立的县,属南宁府。这是政区界线的划分。至于由西面延伸而来的主脉山脊,却是从归顺州、镇安府、都康州、龙英州北境的天灯墟,又往东经过全茗州、万承州,而后石山渐渐到头,又向东延抵合江镇,便是宣化县的属地了。那在山脊北面的,是镇远州、结伦州、结安州、都结州,万承州的东北边鄙。这一片的⽔流,或潜坠⼊地下的洞⽳中,或曲折流经山峡,或经由上林土县,或经由隆安县流⼊右江。然而,这四个土州的⽔流流⼊右江可地域归左江道管辖,那是由于山脊曲折深远没有辨清的原因。 隆安县城东北方面临右江,此地北边距武缘县境一百四十里,南边距万承土州边界四十里,东边距宣化县边界一百二十里,〔有个大滩。〕西边距归德土州边界八十里。这里的村民开始有瓦房,有桌凳,人们开始在平地上居住,开始用灶烧火做饭,与土州截然不同了。 土人全是用竹子架成⼲栏式竹楼,下边养牛养猪,楼上用来烧火做饭与睡觉。架子⾼五六尺,用大竹子褪裂开来,竹片宽一尺多,屋架与墙壁屋檐滴⽔全用竹子。烧火做饭是用三四尺长的方木板铺在竹楼架子的央中,放上木炭灰点燃火,用石块架起锅煮饭。锅的上方三四尺的地方悬挂着一个竹筐,天天烤稻子去舂米。〔舂米用巨树挖成小船的形状,挖空树⼲中心,用一对木柞捣米。〕妇女担四个竹筒,在溪中汲⽔。〔竹筒长有四五尺。〕也有纺纱与织布的人。〔织布也有箱有综,只是不⾼而且平放,妇女盘腿坐着织布。纺纱也是这样。〕男子穿木板鞋,〔木片做成鞋底,前端绊上两条⽪,叉在大脚趾之间。莫非趾的称呼就是因为这个吗?〕妇女则无人不⾚脚的。头上用五六尺⽩布盘绕在上,以大巨的头结缀在额头上以为美观,也间或有用青布、花布的人。妇女也间或有戴竹丝斗笠的;前垂挂两条红丝带的,是酋长头目的子。裙子用成百并列的细直褶子做成,偶尔有束紧裙子以便行走的,便结为一个大结背在臋部后方。土人酋长、土司大多戴毡帽,只有外州人寓居在那里的,用发网束拢头发,可酋长与土司全都没有。〔唯有向武州的王振吾戴头巾。〕人则散披着头发垂在⾝后,并且不用布条束发。偶尔有在头发外面罩上毡帽的,头发仍下垂着,反而大多穿长褶裙,但脚却全都⾚着。 趾的绢又轻又细好像我们地方的丝嫌,颜⾊⻩得像睦州的⻩生绢,但比它细密而且均匀,每匹长二丈五尺,价值四钱⽩银,可制成蚊帐。 向武州何首乌很多,出产在石山洞⽳中,有大到四五斤的。我在州城的集市上用十二文钱买到三个,重约十五斤。我考察《一统土物志》,粤西有种马槟榔,不知是什么东西,来到这里见州里的人全都切成片,与篓叶拌和后拿来敬客,代替槟榔,称为马槟榔,却不知是何首乌。 隆安县城在右江的西南岸。我从前到南宁,进⼊府衙大堂观看屏风上所绘的南宁府地图,就见此县绘在右江的北岸。所以我从都结州来时,过了把定村,以为必定要渡过江后才能到县城。及走到时,是先到县城而后到江边。不亲自来到,就不知道南宁府地图是不值得凭信的。 初六⽇早晨雾气四面充塞。饭后,恰好县里命令村中的脚夫来到,于是上路。起初从南门新街的南面向南行,三里,又走⼊山中。越过山冈下走半里,两次涉过向东流注的细小溪流,到达第三条溪流,溪⽔较大,有桥跨在溪上,叫广嗣度桥。又往南上山一里半,走出一条相夹的山脊,这才望见山南面的大山坞从西北向南广褒地伸展而去。于是向南下土山,一里,土山在南边到了头,又有石山如锥子一样挡在央中。由石山西面向南行六里,又抵达一座石山下,此山从北面远望好似屏风劈开排列,走近顺着它的西麓看去,愈加呈平面展开好像屏风。不久绕到山南,转向东行三里,此山东西两面崖壁忽然环列在前方,央中则往后退向北方,都是陡削的山崖在⾼空崩裂,三面合围而缺着南面;它前后有土冈横接到东西两座山峰的尽头处,好像挡在门口的门槛;它后方的石壁⾼⾼扩展开,如环绕在云霄中的⽟块。这之前,据《百粤志》记载,隆安县有座金榜山,重合起来如像城墙。我到县城打听此山,无人知道。又环视县城附近都是土山,而且我正患病生疮,无暇到远处去寻找。来到这里心里感到此山很奇异,向村夫打听,都说:“不认识所谓的金榜山。”问:“此山叫什么名字?”答:“只是称作石岩山,因为山中有岩洞可以躲避強盗。”我听说这话,就命令顾仆同脚夫在前边的村子等候,我于是向北进山。半里,越过土冈下山,土冈內地势反而洼陷下去,土冈东西两侧的石崖全都劈向空中向前环抱,土冈横亘着接到两端的石崖。径直抵达北面的石崖下后,望见东面石崖之上,两处石壁上的裂隙透过亮光,好像明月⾼悬在明镜台上了;又望见西面石崖之上,有像门一样的裂,层层叠叠悬缀着,好似⼊云的门扉镶嵌在半天空。我都来不及穷究,先从北面石崖的山麓进人一个石窍。石窍口向南,嵌⼊石壁成为石室,裂开隙成为门洞,层层叠累上去,里面不怎么宽,但外边全都层层叠叠相通。一连上登两层,好像楼阁背靠⾼空,飞空的轩廊凭临下方,明朗可以歇息。它左边忽然转过去劈开一道隙,向西裂去非常深,一直从石崖顶端,下裂到山麓极底处,攀着夹上登,只可以收缩肩头,不能寄托豪迈的情怀。只好重又层层叠累而下,钻出两层⾼悬的裂隙,于是望着西面石崖上⾼悬的门扉赶过去。这个门洞向东,仰望过去都是⾼崖无法上登,只有北面石崖上有线一样的石痕可以攀登,于是反攀倒登,两次绕过断开的峡⾕,下了又上,这才登到洞口。洞口以內,裂隙向西北弯隆而起;洞口以外,裂隙从石崖向山麓下坠。下方的峡⾕深数丈,前边立有巨石遮住了峡⾕,所以从下边望去,只知是石崖⾼悬,却不知巨石之內有峡⾕了。不过峡壁陡削,从上边望得见,却不能下去,想攀住洞口內的裂隙,里面的裂隙也是倾斜难攀。窥视峡內渐渐暗下来,于是又用原来的方法攀住悬崖下来。向南出到大道上,就见送行的脚夫也从前边的村子返回来,等我出来后便离开了。于是向东行五里,有村庄在路左,叫鱼奥。将进村去找脚夫,就见村里人远远呼叫道:“已经同押担子的人去前面的村子了。”村里人慰劳我说:“游金傍山大洞⾼兴吗?”我这才知道金榜山就是此山。急忙问:“大洞怎么讲?"’答:“这座山三面环形排列,唯有西面好像屏风。大洞在前崖后面⾼峰的半中,洞中开有四个洞口,宏伟明朗,透着灵气。”我于是醒悟过来,我游的是前崖的小洞,还不是大洞。又向东五里,在百浪村追上了顾仆他们,便在村民家中吃了饭。于是换夫,往东南行二里,又见到右江从北面流来,顺江流往南走,于是下到江畔,就见有条⽔流自西面的石山峡中前来注⼊右江。这条⽔流也十分深广,似乎可以承载船只,只是峡中岩石很多,船不能进⼊罢了。岸下有渡船,名叫龙场渡,大概就是把定村、龙村溪⽔的源头出自都结州南境,与万承州界的地方。渡过溪流的⽔口,再向南上登土陇,江流折向北流去,路于是向东南行。又走六里,在邓炎村换夫。又向东南行八里,越过一座小山的山脊,又往南二里,抵达那纵村。从村子中走,又行二里,在甲长家中换夫,天⾊已晚了。又得到轿子,在月夜中行二里,见路右边有个大巨的⽔塘,一片汪洋,一眼望去⽔塘弯弯曲曲积⽔非常长。又是四里,走过一座石桥,有条大溪自西南流来,穿过桥下往东北流去。过了桥又向东走二里,住宿在那同村。夜里二更时,风雨大作。初七⽇早晨起相当寒冷,雨停了但云层非常浓郁。饭后脚夫来到,开始用竹椅捆成轿子,于是向东行。一里,路左大江自北面流来,前一天所过桥下的大溪从西南流⼊大江,于是弯向东,路也顺着江走。半里,江流弯向东北流去,路走向东南。又走半里,在那炎村换夫。又等着脚夫绑轿子,这才往东南行。二里,路左边再次与江流相遇,不久江⽔又向东北流去。又向东南走四里,渐渐上登土山,共有一里路,翻越而下,下到一处深峡中,有⽔流从西南通过峡底,往东北流⼊大江。横渡⽔流,又上登山冈,半里越到岭侧,再次见大江自北面流来,折向东流去,路也顺江而下。沿南山的山东行一里,南山在东面到了尽头,环绕壑⾕建成⽔塘,外面临江处筑了堤,堤內蓄⽔浸到山麓。越过堤坝往东走,江⽔于是向东北流去,路仍向南转,共一里,有客馆面向北边的大江,有村落在南面背靠回绕的土⾩,这里叫梅圭。又向东从岔道行三里,在振楼村吃饭。仍等脚夫捆轿子等了很久。往南行十里,这才与梅圭从西北来的大道会合。又向东南走十二里,抵达平陆村。〔已是宣化县的属地了。〕村里人不肯绑轿子,想用牛车代替,相持了很久,细雨丝丝地下着;随后在梯子架上草草捆了些木头,这才上路,天已经昏黑了。共四里,住宿在那吉,当地人称为屯吉。 初八⽇早晨起,雨未停。吃饭后捆轿子,等了很久雨反而更大了,终于打着伞登上轿子。向东南五里,雨停了,在麟村换夫,捆好轿子就上路。向东南三里,路分为两条岔道,转弯从通向东南的路走,渐渐又翻越土山。三里,越过山往东走,就见右江从北面曲折流来,流到此地转向东南流去,顺江行。又走二里后来到大滩,有个几家人的村落在江西岸,〔⼲栏式竹楼开始降为土屋,有在平地上居住的人了。〕就是从前的大滩,万历初年已迁到宋村。江中有石滩横截下游,河滩⽔声轰轰响,二三里外都听得见,大滩的地名源于此,右江到这里才听见⽔声。换夫捆轿子,于是从村东向东南越岭,三里,越到岭南,就见左江自杨美往下流向东北弯曲而下,流到此地折向东南流去。于是从左江北岸顺流往东行,二里,再走⼊山脊,雨又纷纷而下。上下在起伏的山冈间又走二里,在平凤村换夫。又向东行二里半,到了宋村,就是来时左江、右江两条江流相夹会合之处,它的南面临江,就是所谓的大果湾了。这个村子在两江相夹的中心地带,实际就是古代的合江镇,可本地人无人知道这个名字的。万历初年把大滩释迁到此地,然而没有邮亭释站只是民间供给马匹而已。所以我前次路过此地,找大滩却不知在哪里,到此时才知道。等着吃饭,等候派夫,很长时间才上路,雨不停。此地南面就是大果湾,渡过左江是杨美通向太平府的路,正东一里处就是左、右二江汇的尖嘴。现在路从东北方行一里多,渡过右江,向南望去两条江⽔相会之处在半里外,也像前些⽇子从船中经过江口向江內望那个地方一样。渡到右江东岸,溯江流往东北行。不久便向东翻山,三里后下走,雨居然哗哗地大下起来。又走一里来到王宮村,便停下来休息。雨声哗哗,到天黑都不能再上路。〔王宮村在大江北岸一里多处。〕 初九⽇半夜几次听见雨声十分猛烈,天明后,云浓郁四面笼罩。很迟才起,吃饭后上路,将近上午了。王宮村的左边,有路向北通进山间峡⾕中,是从前去大滩的近路。由村前往东南行二里,越过一座岭后下走,有小溪从北面的峡⾕中流来,向西南流⼊大江。越过小溪又向东一里,稍转向北沿北山行,有条大道自东通向西,开始沿大道向东去。那一直往西越过小山坳的路,也是从前去大滩的路,原来南宁到隆安,这是正道,因为站在两江相夹间的宋村,所以绕路去将就它。又向东行三里,转上北面的山冈,在颜村换夫。又往东南越过一座岭下行,转向西,共走五里,在登科村换夫。又向东南二里,在狼科村换夫。山雨暴降,脚夫等不来,奔到竹丛间避雨,头顶脚跟雨⽔淋漓,只得赶到一处山庄的厢房下躲雨。很久之后脚夫到来,雨也渐渐停了,又向东南越过一个平坦的山坳,共四里,在石步村吃饭。饭后,已是下午了,雨还没有全停,脚夫到了便动⾝。东南方有个集市在冈头,翻过冈头后共下走半里,越过小石桥,桥下有条深涧但⽔流非常细,大概是南宁北面的山,到石步村后向西横截江流。又往东南行,雨势大作,遍体透。二里,又走下一条深涧,越过木桥后上山冈,又在雨中向东南行二里,停在罗崛村。等候派夫不见到来,雨不停,点燃柴烘烤⾐服,不多久便躺下了。 初十⽇乌云浓郁连绵,于是吃饭。村里人用马来代替轿子,而另有一人扛着轿子跟着走。雨又霏霏而下,从这里起多半是向东南沿着江岸走了。五里,稍折向北,山內坞中有溪⽔从东北前来流⼊江中,于是向南越过溪⽔。又上冈,二里,抵达秦村,这个村子非常长。开头两三家人互相推楼,随后去到村中一户人家,坐骑与送行的脚夫离开了。等候派夫等了很久,有三四个奷民要了马牌去看,因为牌上只派马,不肯派夫应差。原来城郭附近的百姓,刁悍无比,真不如来时的那些地方恭敬了。很久后,只派两个脚夫肩扛行李,轿子与马全无一样,我用脚步行。一经乘轿以来,已走过数村,现反而被这里的人占有了。幸好雨停了,山冈渐渐变⼲。一里,平缓越到山冈东北面,有溪⽔自东北前来流⼊江中,与前三条溪流相比相当大,用几十个竹凳横在涧底渡过去,大概就是申墟的下游,是发源于罗秀山的溪流了。再向东南上冈一里多,经过窑头村的北边,顾奴同两副担子进村去换夫,我立即从村北的大道往东行。二里,向北走过一座石桥,此桥很长,架在两面山冈之间,但桥下的⽔流也很细小,从前从船上登陆,从窑头村向东走过的小桥,就是它的下游。又向东走四里,有座长木桥架在两座山冈上,过桥往东走就是⽩⾐庵,再往东就是崇善寺。于是进寺询问静闻永诀的事。他死在九月二十四⽇下午五至七时,我上路后的一天。僧人引路来到下葬的场所,就在木桥溪流东岸的半中。我哭着拜祭了他。回顾南面的桥上,就见顾奴与两个挑夫刚好从桥上走过。于是与僧人约定⽇期,便赶到梁家客店住下了。此时才是中午,雨纷纷下个不停。饭后散步到熊石湖家去打听云南、贵州的客商,〔云南、贵州的经纪人。〕有贵州客商才离开,现在还没有人来。我因为疮痛到药店中买了药,并买了鞋袜便返回来。一别南宁已有七十五天了。 UmUxs.Com |
上一章 徐霞客游记 下一章 ( → ) |
您目前阅读的是徐霞客游记,历史小说徐霞客游记小说免费阅读已更新供您免费阅读,非常感谢您对作者徐弘祖的支持,想要阅读更多与徐霞客游记小说免费阅读类似及相关的优秀历史小说请持续收藏游牧小说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