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与水经注小说免费阅读相关的优秀历史小说请收藏游牧小说网
|
|
游牧小说网 > 历史小说 > 水经注 作者:郦道元 | 书号:10185 时间:2017/3/26 字数:17260 |
上一章 卷二十 下一章 ( → ) | |
漾⽔出陇西氏道县。冢山,东至武都沮县为汉⽔。常璩《华国志》曰:汉⽔有二源,东源出武都氐道县漾山,为漾⽔。《禹贡》导漾东流为汉是也。西源出陇西西县。冢山,会⽩⽔,径葭萌⼊汉。始源曰沔。按沔⽔出东狼⾕,径沮县⼊汉。《汉中记》曰:。冢以东,⽔皆东流,。冢以西,⽔皆西流。即其地势源流所归,故俗以。冢为分⽔岭。即此推沔⽔无西⼊之理。刘澄之云:有⽔从阿县,南至梓潼、汉寿,⼊大⽳,暗通冈山。郭景纯亦言是矣。冈山⽳小,本不容⽔,⽔成大泽而流,与汉合。庾仲雍又言,汉⽔自武遂川,南⼊蔓葛⾕,越野牛,径至关城合西汉⽔。故诸言汉者,多言西汉⽔至葭萌人汉。又曰:始源曰沔,是以《经》云漾⽔出氐道县东至沮县为汉⽔,东南至广魏⽩⽔。诊其沿注,似与三说相符,而未极西汉之源矣。然东西两川,俱受沔、汉之名者,义或在兹矣。班固《地理志》、司马彪、袁山松《郡国志》,并言汉有二源,东出氐道,西出西县之。冢山。阚駰云:汉或为漾。漾⽔出昆仑西北隅,至氐道,重源显发,而为漾⽔。又言,陇西西县。冢山,在西,西汉⽔所出,南⼊广魏⽩⽔。又云:漾⽔出豲道,东至武都⼊汉。许慎、吕忱并言,漾⽔出陇西豲道,东至武都为汉⽔,不言氐道。然豲道在冀之西北,又隔诸川,无⽔南⼊,疑出豲道之为谬矣。又云:汉,漾也,东为沧浪⽔。《山海经》曰:。冢之山,汉⽔出焉,而东南流注于江。然东西两川,俱出。冢而同为汉⽔者也。孔安国曰:泉始出为漾,其犹蒙耳。而常璩专为漾山漾⽔,当是作者附而为山⽔之殊目矣。余按《山海经》,漾⽔出昆仑西北隅,而南流注于丑涂之⽔。《穆天子传》曰:天子自舂山西征,至于⾚乌氏。己卯,北征,庚辰,济于洋⽔,辛巳,⼊于曹奴。曹奴人戏,觞天子于洋⽔之上,乃献良马九百,牛羊七千,天子使逢固受之。天子乃赐之⻩金之鹿,戏乃膜拜而受。余以太和中,从⾼祖北巡,狄人犹有此献。虽古今世殊,而所贡不异。然川流隐伏,卒难详照,地理潜闷,变通无方,复不可全言阚氏之非也。虽津流派别,枝渠势悬,原始要终,潜流或一,故俱受汉、漾之名,纳方土之称,是其有汉川、汉、广汉、汉寿之号,或因其始,或据其终,纵异名互见,犹为汉漾矣。川共目殊,或亦在斯。今西县。家山,西汉⽔所导也,然微涓细注,若通幂历,津注而已。西流与马池⽔合,⽔出上邦西南六十余里,谓之龙渊⽔,言神马出⽔,事同余吾来渊之异,故因名焉。《开山图》曰:陇西神马山有渊池,龙马所生。即是⽔也。其⽔西流,谓之马池川。又西流⼊西汉⽔。西汉⽔又西南流,左得兰渠溪⽔,次西有山黎⾕⽔,次西有铁⾕⽔,次西有石耽⾕⽔,次西有南⾕⽔,并出南山,扬湍北注;右得⾼望⾕⽔,次西得西溪⽔,次西得⻩花⾕⽔,咸出北山,飞波南⼊西汉⽔,又西南,资⽔注之。⽔北出资川,导源四壑,南至资峡,总为一⽔,出峡西南流,注西汉⽔,西汉⽔又西南得峡石⽔口,⽔出苑亭西草黑⾕。三溪西南至峡石口,合为一渎,东南流,屈而南注西汉⽔。西汉⽔又西南,合杨廉川⽔,⽔出西⾕,众川泻流,合成一川。东南流,径西县故城北。秦庄公伐西戎,破之。周宣王与其先大骆⽝丘之地,为西垂大夫,亦西垂宮也。王莽之西治矣。建武八年,世祖至阿,窦融等悉会。天⽔震动,隗嚣将子奔西城,从杨广。广死,嚣愁穷城守,时颍川贼起,车驾东归,留吴汉、岑彭围嚣。岑等壅西⾕⽔,以缣幔盛土为堤,灌城,城未没丈余。⽔穿壅不行,地中数丈涌出,故城不坏。王元请蜀救至,汉等退还上邦。但广、廉字相状,后人因以人名名之,故习讹为杨廉也,置杨廉县焉。又东南流,右会茅川⽔,⽔出西南戎溪,东北流,径戎丘城甫。吴汉之围西城,王捷登城,向汉军曰:为隗王城守者,皆必死,无二心,愿诸将亟罢,请杀自以明之。遂刎颈而死。又东北流,注西⾕⽔,流东南,⼊于西汉⽔。西汉⽔又西南,径始昌峡,《晋书地道记》曰:天⽔始昌县,故西城也。亦曰清崖峡。西汉⽔又西南,径宕备戍南,左则宕备⽔自东南,西北注之。右则盐官⽔南⼊焉。⽔北有盐官,在。冢西五十许里,相承营煮不辍,味与海盐同。故《地理志》云西县有盐官是也。其⽔东南径宕备戍西,东南⼊汉⽔。汉⽔又西南,合左⾕⽔,⽔出南山穷溪,北注汉⽔。又西南,兰皋⽔出西北五⾕,东南历祁山军,东南⼊汉⽔。汉⽔又西南,径祁山军南,⽔南出⾕,北径⽔南县西,北流注于汉。汉⽔又西,建安川⽔⼊焉。其⽔导源建威西北山,⽩石戍东南,二源合注。东径建威城南,又东与兰坑⽔会,⽔出西南近溪,东北径兰坑城西,东北流注建安⽔。建安⽔又东径兰坑城北,建安城甫,其地故西县之历城也。杨定自陇右徙治历城,即此处也,去仇池百二十里,后改为建安城。其⽔又东合错⽔,⽔出错⽔戍东南,而东北⼊建安⽔。建安⽔又东北,有雉尾⾕⽔,又东北,有大⾕⽔,又北,有小祁山⽔,并出东溪,扬波西注。又北,左会胡⾕⽔,⽔西出胡⾕,东径金盘、历城二军北,军在⽔南层山上。其⽔又东注建安⽔。建安⽔又东北,径塞峡。元嘉十九年,宋太祖遣龙骧将军裴方明伐杨难当,难当将子北奔,安西参军鲁尚期追出塞峡,即是峡矣。左山侧有石⽳洞,人言潜通下辨,所未详也。其⽔出峡西北流,注汉⽔。汉⽔北连山秀举,罗峰竞峙。祁山在。冢之西七十许里,山上有城,极为严固。昔诸葛亮攻祁山,即斯城也。汉⽔径其南。城南三里,有亮故垒,垒之左右,犹丰茂宿草,盖亮所植也,在上邦西南二百四十里。《开山图》曰:汉西南有祁山,溪径逶迤,山⾼岩险,九州之名阻,天下之奇峻。今此山于众⾩之中,亦非为杰矣。汉⽔又西南,与甲⾕⽔合,⽔出西南甲⾕,东北流注汉⽔。汉⽔又西径南蚜北蚜中。上下有二城相对,左右坟垅低昂,亘山被⾩。古谚云:南蚜北蚜,万有余家。诸葛亮《表》言:祁山去沮县五百里,有民万户,瞩其丘墟,信为殷矣。汉⽔西南径武植戍南。武植戌⽔发北山,二源奇发,合于安民戍南,又南径武植戍西,而西南流,注于汉⽔。汉⽔又西南,径平夷戍南,又西南,夷⽔注之。⽔出北山,南径其戍,西南⼊汉⽔。汉⽔又西径兰仓城南,又南,右会两溪,俱出西山,东流注于汉⽔。张华《博物志》云:温⽔出鸟鼠山,下注汉⽔。疑是此⽔,而非所详也。汉⽔又南⼊嘉陵道,而为嘉陵⽔。世俗名之为阶陵⽔,非也。汉⽔又东南,得北⾕⽔,又东南得武街⽔,又东南得仓⾕⽔,右三⽔并出西溪,东流注汉⽔。汉⽔又东南径瞿堆西,又屈径瞿堆南。绝壁峭峙,孤险云⾼,望之形若298覆唾壶,⾼二十余里,羊肠蟠道三十六回,《开山图》谓之仇夷,所谓积石嵯峨,嵚岑隐阿者也。上有平田百顷,煮土成盐,因以百顷为号。山上丰⽔泉,所谓清泉涌沸,润气上流者也。汉武帝元鼎六年开,以为武都郡。天池大泽在西,故以都为目矣。王莽更名乐平郡,县曰循虏。常璩、范晔云:郡居河池,一名仇池,地方百顷,即指此也。左右悉⽩马氐矣。汉献帝建安中,有天⽔氐杨腾者,世居陇右,为氐大帅。子驹,勇健多计,徙居仇池。魏拜为百顷氐王。汉⽔又东合洛⾕⽔,⽔有二源,同注一壑,径神蛇戍西。左右山溪多五⾊蛇,驯良,不为物毒。洛⾕⽔又南径虎馗戍东,又南径仇池郡西,瞿堆东,西南⼊汉⽔。汉⽔又东合洛溪⽔,⽔北发洛⾕,南径威武戍南,又西南与龙门⽔合,⽔出西北龙门⾕,东流与横⽔会,东北穷溪,即⽔源也。又南径龙门戍东,又东南⼊洛溪⽔,又东南径上禄县故城西,修源浚导,径引北溪,南总两川,单流纳汉。汉⽔又东南径浊⽔城南,又东南会平乐⽔,⽔出武街东北四十五里,东驰。南溪导源东北流,山侧有甘泉,涌波飞清,下注平乐⽔。又径甘泉戍甫,又东径平乐戍南,又东⼊汉,谓之会口。汉⽔东南径修城道南,与修⽔合。⽔总二源,东北合汉。汉⽔又东南于槃头郡南,与浊⽔合。⽔出浊城北,东流与丁令溪⽔会。其⽔北出丁令⾕,南径武街城西,东南⼊浊⽔。浊⽔又东径武街城南,故下辨县治也。李琀、李稚以氐王杨难敌死,葬平。袭武街,为氐所杀于此矣,今广业郡治。浊⽔又东,宏休⽔注之。⽔出北溪,南径武街城东,而南流注于浊⽔。浊⽔又东径⽩石县南。《续汉书》曰:虞诩为武都太守,下辨东三十余里有峡,峡中⽩⽔生大石,障塞⽔流,舂夏辄濆溢,败坏城郭。诩使人烧石,以醢灌之。石皆碎裂,因镌去焉。遂无泛溢之害。浊⽔即⽩⽔之异名也。浊⽔又东南,埿⽔北出埿⾕,南径⽩石县东,而南⼊浊⽔。浊⽔又东南与仇鸠⽔合,⽔发鸠溪,南径河池县故城西,王莽之乐平亭也。其⽔西南流注浊⽔。浊⽔又东南与河池⽔合,⽔出河池北⾕,南径河池戍东,西南⼊浊⽔。浊⽔又东南,两当⽔注之。⽔出陈仓县之大散岭,西南流⼊故道川,谓之故道⽔。西南径故道城东,魏征仇池,筑以置戍。与马鞍山⽔合。⽔东出马鞍山,历⾕西流,至故道城东,西⼊故道⽔。西南流,北川⽔注之,⽔出北洛埿山南。南流径唐仓城下,南至困冢川,⼊故道⽔。故道⽔又西南历广香,合广香川⽔,⽔出南田县利乔山,南流至广香川,谓之广香川⽔。又南注故道⽔,谓之广香。故道⽔又西南,⼊秦冈山,尚婆⽔注之。山⾼⼊云,远望增状,若岭纤曦轩,峰枉月驾矣。悬崖之侧,列壁之上,有神象若图,指状妇人之容。其形上⾚下⽩,世名之曰圣女神,至于福应愆违,方俗是祈。⽔源北出利乔山,南径尚婆川,谓之尚婆⽔。历两当县之尚婆城南,魏故道郡治也。西南至秦冈山,⼊故道⽔。故道⽔又右会⻩卢山⽔,⽔出西北天⽔郡⻩卢山腹,历⾕南流,注故道⽔。故道⽔南⼊东益州之广业郡界,与沮⽔枝津合,谓之两当溪,⽔上承武都沮县之沮⽔渎,西南流,注于两当溪。虞诩为郡漕⾕市在沮,从沮县至下辨,山道险绝,⽔中多石,舟车不通,驴马负运,僦五致一。诩乃于沮受僦直,约自致之。即将吏民按行,皆烧石木,开漕船道。⽔运通利,岁省万计,以其僦廪与吏士,年四十余万也。又西南,注于浊⽔,浊⽔南径槃头郡东,而南合凤溪⽔,⽔上承浊⽔于广业郡,南径凤溪,中有二石双⾼,其形若阙,汉世有凤凰止焉,故谓之风凰台,北去郡三里。⽔出台下东南流,左注浊⽔。浊⽔又南注汉⽔。汉⽔又东南历汉曲,径挟崖,与挟崖⽔合。⽔西出担潭,东流⼊汉⽔。汉⽔又东,径武兴城南,又东南与北⾕⽔合,⽔出武兴东北,而西南径武兴城北,谓之北⾕⽔。南转径其城东,而南与一⽔合,⽔出东溪,西流注北⾕⽔。又南流,注汉⽔。汉⽔又西南,径关城北,除⽔出西北除溪,东南流⼊于汉。汉⽔又西南,径通⾕,通⾕⽔出东北通溪,上承漾⽔,西南流,为西汉⽔。汉⽔又西南,寒⽔注之。⽔东出寒川,西流⼊汉。汉⽔又西,径石亭戍。广平⽔西出百顷川,东南流注汉。又有平阿⽔,出东山,西流注汉⽔。汉⽔又径晋寿城西,而南合汉寿⽔。⽔源出东山,西径东晋寿故城南,而西南人于汉⽔也。 又东南至广魏⽩⽔县西。又东南至葭萌县东北,与羌⽔合。⽩⽔西北出于临洮县西南西倾山,⽔⾊⽩浊,东南流与黑⽔合,⽔出羌中,西南径黑⽔城西,又西南⼊⽩⽔。⽩⽔又东径洛和城南,洛和⽔西南出和溪,东北流,径南黑⽔城西,而北注⽩⽔。⽩⽔又东南径邓至城南。又东南与大夷祝⽔合,⽔出夷祝城西南,穷溪,北注夷⽔。又东北合羊洪⽔,⽔出东南羊溪,西北径夷祝城东,又西北流,屈而东北,注于夷⽔。夷⽔又东北⼊⽩⽔,⽩⽔又东,与安昌⽔会,⽔源发卫大西溪,东南径邓至安昌郡甫,又东南,合无累⽔,无累⽔出东北近溪,西南⼊安昌⽔。安昌⽔又东南人⽩⽔,⽩⽔又东南,⼊平,得东维⽔,⽔出西北维⾕,东南径维城西,东南⼊⽩⽔。⽩⽔又东南,径平道故城南。王莽更名摧虏矣,即广汉之北部也。广汉属国都尉治,汉安帝永初三年分广汉蛮夷置。又有⽩马⽔,出长松县西南⽩马溪,东北径长松县北,而东北注⽩⽔。⽩⽔又东,径平大城北,盖其渠帅自故城徙居也。⽩⽔又东,偃溪⽔出西南偃溪,东北流径偃城西,而东北流⼊⽩⽔。⽩⽔又东,径偃城北,又东北,径桥头。昔姜维之将还蜀也,雍州刺史诸葛绪邀之于此,后期不及,故维得保剑阁,而钟会不能⼊也。⽩⽔又与羌⽔合,自下羌⽔又得其通称矣。⽩⽔又东,径郭公城南。昔郭淮之攻廖化于平也,筑之,故因名焉。⽩⽔又东,雍川⽔出西南雍溪,东北注⽩⽔。⽩⽔又东,合空冷⽔,傍溪西南,穷⾕,即川源也。⽩⽔又东南与南五部⽔会。⽔有二源,西源出五部溪,东南流,东源出郞⾕,西南合注⽩⽔。⽩⽔又东南,径建昌郡东,而北与一⽔合,二源同注,共成一溪,西南流⼊于⽩⽔。⽩⽔又东南,径⽩⽔县故城东,即⽩⽔郡治也。《经》云汉⽔出其西,非也。⽩⽔又东南,与西⾕⽔相得,⽔出西溪,东流径⽩⽔城南,东南⼊⽩⽔。⽩⽔又南,左会东流⽔,东⼊极溪,便即⽔源也。⽩⽔又南径武兴城东,又东南,左得刺稽⽔口,溪东北出,便⽔源矣。⽩⽔又东南,清⽔左注之。庾仲雍曰:清⽔自祁山来,合⽩⽔,斯为盂浪也。⽔出于平武郡东北,瞩累亘下,甫径平武城东,屈径其城南,又西历平洛郡东南,屈而南径南侨郡东北,又东南,径新巴县东北,又东南径始平侨郡南,又东南径小剑戍北。西去大剑三十里,连山绝险,飞阁通衢,故谓之剑阁也。张载铭曰:一人守险,万夫趦趄。信然。故李特至剑阁而叹曰:刘氏有如此地,而面缚于人,岂不奴才也?小剑⽔西南出剑⾕,东北流径其戍下,⼊清⽔。清⽔又东南,注⽩⽔。⽩⽔又东南,于吐费城南,即西晋寿之东北也。东南流,注汉⽔。西晋寿,即蜀王弟葭萌所封,为苴侯邑,故遂名城为葭萌矣。刘备改曰汉寿,太康中又曰晋寿。⽔有津关。段元章善风角,弟子归,元章封笥药授之,曰:路有急难,开之。生到葭萌,从者与津吏诤,打伤,开笥得书,言其破头者,可以此药裹之。生乃叹服,还卒业焉。亦廉叔度抱⽗柩自沉处也。 又东南过巴郡阆中县。 巴西郡治也,刘璋之分三巴,此其一焉。阚駰曰:強⽔出平西北強山,一曰強川。姜维之还也,邓艾遣天⽔太守王颀败之于強川,即是⽔也。其⽔东北,径武都、平、梓潼、南安⼊汉⽔。汉⽔又东南,径津渠戍东,又南径阆中县东。阆⽔出阆县,而东径其县南,又东注汉⽔。昔刘璋之攻霍峻于葭萌也,自此⽔上。张达、范強害张飞于此县。汉⽔又东南,得东⽔口,⽔出巴岭,南历獠中,谓之东游⽔。李寿之时,獠自牂柯北⼊,所在诸郡,布満山⾕。其⽔西南,径宋熙郡东,又东南径始平城东,又东南,径巴西郡东,又东⼊汉⽔。汉⽔又东,与濩溪⽔合,⽔出獠中,世亦谓之为清⽔也。东南流,注汉⽔。汉⽔又东南,径宕渠县东,又东南,合宕渠⽔,⽔西北出南郑县巴岭,与槃余⽔同源派注,南流,谓之北⽔,东南流,与难江⽔合,⽔出东北小巴山,西南注之。又东南流,径宕渠县,谓之宕渠⽔,又东南,⼊于汉。 又东南过江州县东,东南⼊于江。 涪⽔注之。庚仲雍所谓涪內⽔者也。 丹⽔出京兆上洛县西北冢岭山,一名⾼猪岭也。丹⽔东南流,与清池⽔合,⽔源东北出清池山,西南流,⼊于丹⽔。 东南过其县南。县故属京兆,晋分为郡。《地道记》曰:郡在洛上,故以为名。《竹书纪年》,晋烈公三年,楚人伐我南鄙,至于上洛。楚⽔注之,⽔源出上洛县西南楚山。昔四皓隐于楚山,即此山也。其⽔两源,合舍于四皓庙东,又东径⾼车岭南,翼带众流,北转⼊丹⽔。岭上有四皓庙。丹⽔自仓野,又东历兔和山,即舂秋所谓左师军于兔和,右师军于仓野者也。 又东南过商县南,又东南至于丹⽔县,⼊于均。 契始封商。《鲁连子》曰:在太华之。皇甫谧、阚駰并以为上洛商县也。殷商之名,起于此矣。丹⽔自商县东南流注,历少习,出武关。应劭曰:秦之南关也,通南郡。《舂秋左传》哀公四年,楚左司马使谓地之命大夫士蔑曰:晋、楚有盟,好恶同之,不然,将通于少习以听命者也。京相璠曰:楚通上洛阨道也。汉祖下析、郦,攻武关。文颖曰:武关在析县西百七十里,宏农界也。丹⽔又东南流⼊臼口,历其戍下。又东南,析⽔出析县西北,宏农卢氏县大蒿山。南流径修县故城北,县即析之北乡也。又东⼊析县,流结成潭,谓之龙渊,清深神异。耆旧传云:汉祖⼊关,径观是潭,其下若有府舍焉。事既非恒,难以详矣。其⽔又东径其县故城北,盖《舂秋》之⽩羽也。《左传》昭公十八年,楚使王子胜迁许于析是也。郭仲产云:相承言此城汉⾼所筑,非也。余按《史记》楚襄王元年,秦出武关,斩众五万,取析十五城。汉祖⼊关,亦言下析、郦,非无城之言,修之则可矣。析⽔又历其县东,王莽更名县为君亭也。而南流⼊丹⽔县,注于丹⽔,故丹⽔会均,有析口之称。丹⽔又东南,径一故城南,名曰三户城。昔汉祖⼊关,王陵起兵丹⽔,以归汉祖,此城疑陵所筑也。丹⽔又径丹⽔县故城西南。县有密乡,古商密之地,昔楚申息之师所戍也,《舂秋》之三户矣。杜预曰:县北有三户亭。《竹书纪年》曰:壬寅,孙何侵楚,⼊三户郛者是也。⽔出丹鱼,先夏至十⽇夜,伺之,鱼浮⽔侧,⾚光上照如火,网而取之,割其⾎以涂⾜,可以步行⽔上,长居渊中。丹⽔东南流,至其县南。⻩⽔北出芬山⻩⾕,南径丹⽔县,南注丹⽔。⻩⽔北有墨山,山石悉黑,绩彩奋发,黝焉若墨,故谓之墨山。今河南新安县有石墨山,斯其类也。丹⽔南有丹崖山,山悉赬壁霞举,若红云秀天,二岫更为殊观矣。丹⽔又南,径南乡县故城东北。汉建安中,割南右壤为南乡郡。逮晋封宣帝孙畅为顺王,因立为顺郡。而南乡为县,旧治酇城。永嘉中,丹⽔浸没,至永和中,徙治南乡故城。城南门外,旧有郡社柏树,大三十围。萧欣为郡,伐之,言有大蛇从树腹中坠下,大数围,长三丈,群小蛇数十,随⼊南山,声如风雨。伐树之前,见梦于欣,欣不以厝意,及伐之,更少⽇,果死。丹⽔又东,径南乡县北。兴宁未,太守王靡之改筑今城。城北半据在⽔中,左右夹涧深长。及舂夏⽔涨,望若孤洲矣。城前有晋顺太守丁穆碑,郡民范宁立之。丹⽔径流两县之间,历于中之北,所谓商于者也。故张仪说楚绝齐,许以商于之地六百里,谓以此矣。《吕氏舂秋》曰:尧有丹⽔之战,以服南蛮。即此⽔也。又南合均⽔,谓之析口。 译文 漾⽔发源于陇西郡氏道县的蟠家山,往东流到武都郡沮县,称为汉⽔。 常据《 华国志》 说:汉⽔有两个源头,东边.的源头出自武都’氏道县的漾山,称为漾⽔。《 禹贡》 说:疏导漾⽔往东流是汉⽔,就指此⽔。西面的源头出自陇西郡西县蟠家山,汇合⽩⽔{流往霞荫注⼊汉⽔,上源称为污⽔。按污⽔发源于东狼⾕,流经沮县注⼊汉⽔。《 汉中记》 说:蟠家山以东,⽔都往东流;蟠家山以西,⽔就往西流。⽔源是循着地势而流的,因此民间都把蟠家山作为分⽔岭。据此推断,污⽔是没有向西流的道理的。刘澄之说:有一条⽔从阿县南流到梓渔郡的汉寿县,注⼊一个大山洞,山洞暗通冈山。郭景纯也有这样的说法。冈山的洞小,本来就容不了多少⽔,于是⽔就积成一片汪洋大泽,流出去与汉⽔汇合。庚仲雍又说:汉⽔从武遂川往南流⼊蔓葛⾕,穿过野牛,流到关城,汇合西汉⽔。所以诸家谈到汉⽔时,大都说西汉⽔流到霞萌注⼊汉⽔。又有人说上源叫河⽔,所以《 ⽔经》 说:漾⽔发源于氏道县,东流到沮县称为汉⽔,往东南流到广魏⽩⽔县。考察⽔道的流向,似乎与上述三种说法相符,但都没有穷究到西汉⽔的源头,不过东西两条⽔,都有污⽔和汉⽔的名称,道理或许就在这里吧。班固的《 地理志》 ,司马彪、袁山松的《 郡国志》 都说汉⽔有两个源头,东源出自氏道县,西源出自西县的蟠家山。阐驰说:汉⽔有人称为漾⽔,漾⽔发源于昆仑山西北角,流到氏道,潜流于地下的源头才重新冒出地面,称为漾⽔。又说,陇西郡西县蟠家山在西边,西汉⽔就发源在那里,往南流⼊广魏⽩⽔。又有人说漾⽔发源于饭道县,往东流到武都注⼊汉⽔。许慎、吕忱都说漾⽔发源于陇西孤道县,往东流到武都称为汉⽔,并没有提到氏道。扼道县在冀县的西北,又隔着几条河流,没有南流的⽔,发源于板道的说法想来是错误的。又说:汉⽔就是漾⽔,东边是沧浪⽔。《 山海经》 说:蟠家之山是汉⽔的发源地,往东南流注⼊江⽔。然而,东西两条⽔都发源于蟠家山,也都同样称为汉⽔。孔安国说:泉⽔开始流出叫漾,意思是说⽔流很细。而常据却擅自提出漾山、漾⽔等名,这一定是作者把山⽔牵连在一起而造出的异名。我查过《 山海经》 ,漾⽔发源于昆仑山西北角,南流注⼊丑涂之⽔。《 穆天子传》 说:穆天子从舂山出发西行,到达⾚乌氏;己卯⽇北行;庚辰⽇渡过洋⽔;辛已⽇进⼊曹奴。曹奴有个人名戏,在洋⽔上宴请天子,献上良马九百匹,牛羊七千头;天子派逢固去接受馈赠,于是回赠他⻩金鹿一只,戏也恭敬地跪拜接受了。我在太和年间(477 - 499 )曾跟从⾼祖北巡,狄人也有此类贡献。虽然古今时代不同,但所贡献的东西却没有差别。然而,川流隐伏在地下,很难详细搞清楚,地形地貌隐蔽幽深,变化莫测,没有一定的规律可循,因此也不能完全责怪阐氏的错误了。虽然⽔流有分支,支渠相隔遥远,但探究它们的源头和归宿,隐蔽的地下潜流,有时却是同属一条⽔的。因此,都有了汉⽔、漾⽔之名,同时又采用了一些地方名称,于是就有了汉川、汉、广汉、汉寿等名,有的是据起点,有的是据终点。纵然各书中可以看到各种异名,但指的还是汉⽔和漾⽔。同一条川流,而名称各异,原因或许就在这里吧。今天的西县蟠家山是西汉⽔的发源地,然而⽔流细弱,只是遍布于四面八方的细⽔缕缕相通,汇集在一起罢了。西汉⽔往西流,与马池⽔汇合。马池⽔发源于上卦西南六十多里,叫龙渊⽔,据说有神马从渊里出来,与余吾、来渊出现过的奇迹相类似,因而得名。《 开山图》 说:陇西神马山有个深潭,出生过龙马,说的就是这条⽔。⽔往西流,称为马池川,再往西流,注⼊西汉⽔。西汉⽔又往西南流,左边接纳了兰渠溪⽔;往西依次有山黎⾕⽔、铁⾕⽔、石耽⾕⽔和南⾕⽔― 这几条⽔都发源于南山,急流奔腾,往北流去。右面接纳了⾼望⾕⽔,往西,有西溪⽔,再往西,有⻩花⾕⽔,都发源于北山,浪花飞溅,南流注⼊西汉⽔。西汉⽔继续往西南流,资⽔注⼊。资⽔发源于北方的资川、源头从四面山⾕中流出,南流到资峡,合并为一条,出峡后往西南流,最后注⼊西汉⽔。西汉⽔又往西南流,到了峡石⽔口,峡石⽔发源于苑亭、西草、黑⾕三条小溪,往西南流到峡石口,汇合成一条,然后往东南流,拐弯南流注⼊西汉⽔。西汉⽔又往西南流,汇合了杨廉川⽔。杨廉川发源于西⾕,许多条山涧流泻下来,汇合成一条,往东南流经西县旧城北面。秦庄公讨伐西戎,把西戎击溃。周宣王把⽝丘赐给庄公祖先大骆作为封地,称为西垂大夫,西垂宮就在这里。这也就是王莽时的西治。建武八年(32 年)世祖到阿,窦融等人都来会合,因此天⽔人心动摇。魄嚣带着子儿女逃奔西城,去投靠杨广。杨广死后,魄嚣因守城陷⼊困境,十分忧愁。当时颖川盗贼蜂起,世祖车驾东归,留下吴汉、岑彭围困魄嚣,岑彭等人堵住了西⾕⽔,用帐幕装上泥土,筑堤淹城。但城墙还有一丈多没有淹没,⽔却冲破堤坝,从地下数丈处涌出来,因而城也没有毁坏。再加上王元请到了蜀地的救兵,吴汉的军队只得退回上卦。后人常用人名给地方命名,魔(广)、廉两字因字形相似误作杨廉,以讹传讹,于是设置了杨廉县。杨廉川⽔又往东南流,在右边汇合了茅川⽔。茅川⽔发源于西南的戎溪,往东北流经戎丘城南面,吴汉等人围困西城的时候,守将王捷登上城头向汉军将士们说:我们这些为魄王守城的人都作了必死的准备,决无二心,希望诸位将领马上退兵。请让我们用杀自来表明我们的决心。说罢就刻颈而死。茅川⽔又往东北流,注⼊西⾕⽔,于是往东南流,注⼊西汉⽔。西汉⽔继续往西南流往始昌峡。《 晋书- 地道记》 说:天⽔始昌县,在旧城西面。始昌峡也叫清崖峡。西汉⽔又往西南流,经宕备戍南面,左边有宕备⽔,来自东南,往西北注⼊;右边有盐官⽔往南流汇合进来。盐官⽔的北面有个地方叫盐官,在蟠家山西面约五十里。人们世世代代在这里煮盐,从未停歇过,煮的盐咸味与海盐相同。所以《 地理志》 说:西县有盐官。盐官⽔往东南流经宕备戍西面,往东南注⼊汉⽔。汉⽔又往西南流,汇合了左⾕⽔。左⾕⽔发源于南山深处的溪涧,北流注⼊汉⽔。汉⽔又往西南流,有兰皋⽔发源于西北五⾕,往东南流经祁山军,往东南注⼊汉⽔。汉⽔又往西南流经祁山军南面,有⽔发源于南方的⾕,往北流经⽔南县西,往北流,注⼊汉⽔。汉⽔又往西流,有建安川⽔注⼊。建安川⽔发源于建威西北山间的⽩石戍东南,由两个源头汇合而成,往东流经建威城南面。又东流与兰坑⽔汇合。兰坑⽔发源于西南近处的溪涧,往东北流经兰坑城西,又东北流注⼊建安⽔。建安⽔又往东流经兰坑城北、建安城南,这里是旧时西县的历城地方。杨定把治所从陇右迁到历城,就是这个地方。这里离仇池一百二十里,后来改名为建安城。建安⽔又东流,汇合了错⽔。错⽔发源于错⽔戍东南面,往东北流,注⼊建安⽔。建安⽔又往东北流,有难尾⾕⽔,又往东北流,有太⾕⽔,又往北流,有小祁山⽔,这几条⽔都发源于东溪,带着跳跃的⽔波,往西注⼊建安⽔。又往北流,左边汇合了胡⾕⽔,胡⾕⽔发源于西方的胡⾕,往东流经金盘、历城两个军事据点北面,这两个据点都在⽔南层沓的山岭上。胡⾕⽔又往东流,注⼊建安⽔。建安⽔又往东北流经塞峡。元嘉十九年(442 年),宋太祖派遣龙壤将军裴方明讨伐杨难当,杨难当带着子儿女向北逃奔,安西参军鲁尚期追出塞峡,指的就是这个山峡。山峡左边山侧有个石洞,传说暗通下辨,不知是否真的如此。建安⽔出峡后往西北流,注⼊汉⽔。汉⽔北面群山重峦叠嶂,险峰⾼⾼耸峙,祁山就在蟠家山西约七十里,山上有城,十分坚固险要,从前诸葛亮进攻祁山,就是这座城。汉⽔就从城南流过。城南三里有诸葛亮军营的遗址,至今荒草还很茂盛,那是诸葛亮当年种植的。那地方位于上卦西南二百四十里。《 开山图》 说:汉西南有祁山,山径盘回曲折,山⾼岩险,是九州著名的险要之地,天下罕见的⾼山峻岭。但今夫看来,此山在群丘之中,也看不出特别了不起。汉⽔又往西南流,与甲⾕⽔汇合。甲⾕⽔发源于西南的甲⾕,往东北流,注⼊汉⽔。汉⽔又往西流经南蚜与北蚜之间,上下两城相对,左右尽是⾼低起伏的坟墓,连绵不断地布満山陵冈⾩。古语说:南蚜北蚜,万有余家。诸葛亮《 表》 说:祁山距沮县五百里,有居民万余家。看看那一片坟地,可以看出这地方实在是很殷富的了。汉⽔往西南流经武植戍南面,武植戍⽔发源于北山,有两个源头一齐涌出,在安民戍南汇合,往南流经武植戍西面,然后往西南注⼊汉⽔。汉⽔又往西南流经平夷戍南面,又往西南流,夷⽔注⼊。夷⽔发源于北山,往南流经平夷戍西,往南注⼊汉⽔。汉⽔又往西流经兰仓城南面,又往南流,在右边汇合了两条溪流,溪流都发源于西山,往东流注⼊汉⽔。张华《 博物志》 说:温⽔发源于鸟鼠山,往下流注⼊汉⽔。可能就是这条⽔,但也不大清楚。汉⽔又往南流⼊嘉陵道,称为嘉陵⽔,但民间却叫阶陵⽔,这是搞错的。汉⽔又往东南流,接纳了北⾕⽔,又往东南流,接纳了武街⽔;又往东南流,接纳了仓⾕⽔。右面这三条⽔都发源于西溪,东流注⼊汉⽔。汉⽔又往东南流经瞿堆西面,接着拐弯流经瞿堆南面。这里断崖绝壁陡峭耸峙,险峻的孤峰⾼⼊云霄,看上去好像倒置的痰孟。山⾼二十余里,羊肠小道盘桓曲折,有三十六弯,《 开山图》 称为仇夷,所谓层岩⾼峻巍峨,⾼峰遮蔽山弯,就是描写这地方。顶上有平坦的田地百顷,泥土可以煮盐,因而就用百顷作为地名。山上⽔源十分丰富,正像人们所说,清泉噴涌,气升腾。汉武帝元鼎六年,立为武都郡。因为西面是天池大泽,⽔泽所聚叫都,因而就以都字为名。王莽改名为乐平郡。县名叫循虏。常球、范哗说:郡治设在河池,又称仇池,方圆百顷,指的就是此池。这一带’住的都是⽩马氏族人。汉献帝建安年间(196-220 年)天⽔氏族,有一个名杨腾的人,世居陇右,做了氏族的首领,他的儿子杨驹,勇健多谋,后来迁居到仇池,魏封他为百顷氏王。汉⽔往东流,汇合了洛⾕⽔。洛⾕⽔有两个源头,一同注⼊一条山沟,流经神蛇戍西面石这一带溪旁有许多五⾊蛇,生驯良,无毒。洛⽔又往南流经虎馗戍东面,又往南流经仇池郡西面、瞿堆东面,往西南注⼊汉⽔‘汉⽔又往东流,汇合了洛溪⽔。洛溪⽔发源于北方的洛⾕,往南流经威武戍南面,又转向西南与龙门⽔汇合。龙门⽔发源于西北的龙门⾕,东流与横⽔汇合,东北方僻远的山溪就是它的源头。龙门⽔又往南流经龙门戍东面,又往东南流,注⼊洛溪⽔。洛溪⽔又往东南流经上禄县旧城西南,洛溪源长⽔深,引⼊北溪的⽔,往南汇合了两条川流,合为一条,注⼊汉⽔。汉⽔又往东南流经浊⽔城南面,又往东南流,汇合了平乐⽔。平乐⽔发源于武街东北四十五里,向前滚滚奔流至南溪。南溪发源后往东北流,山边有一条甘冽的山泉,清波飞流,往下注⼊平乐⽔、平乐⽔又流经甘泉戍南面,又往东流经平乐戍南面,又往东注⼊汉⽔。汇流处称为会口。汉⽔往东南流经惰城道南,与情⽔汇合。惰⽔汇合了两条源流,往东北流,汇合于汉⽔。汉⽔又往东南流,在架头郡南与浊⽔汇合。浊⽔发源于浊城北面,东流与丁令溪⽔汇合。丁令溪⽔发源于北方的丁令⾕,往南流经武街城西面,往东南注⼊浊⽔。浊⽔又往东流经武街城南,这是旧下辨县的治所。李珍、李稚因为氏王杨难敌的子死后葬在平,率兵去偷袭武街,结果在此处被氏人所杀。今天,这里是广业郡的治所。浊⽔又东流,宏休⽔注⼊。宏休⽔发源于北溪,往南流经武街城东面,然后南流注⼊浊⽔。浊⽔又往东流经⽩石县南。《 续汉书分说:虞诩任武都太守时,下辨斗东弓十余里有一条山峡,山峡里的⽩⽔中有一块巨石,阻塞了⽔流、每年舂夏洪⽔泛滥,冲毁城墙。虞诩派人用火来烧巨石,再用醋浇注,巨石碎裂,然后把它凿去,从此以后就不再有洪⽔泛滥之灾了。浊⽔就是⽩⽔的别名。浊⽔又往东南流。堡⽔发源于北方的坚⾕,往南流经⽩石县东面,往南注⼊浊⽔。浊⽔又往东南流,与仇鸿⽔汇合。仇⽔发源于溪,往南流经河池县!⽇城西面― 就是王莽时的乐平亭― 往西南流,注⼊浊⽔。浊⽔又往东南流,与河池⽔汇合。河池⽔发源于河池县北⾕,往南流经河池戍东面,然后往西南注⼊浊⽔。浊⽔又往东南流,有两当⽔注⼊。一两当⽔发源于陈仓县的大散岭,往西南流⼊故道川,称为故道⽔,又往西南流经故道城东面。魏征讨仇池时,修筑此城驻防。故道⽔与马鞍山⽔汇合。马鞍山⽔发源于东方的马鞍山,穿过山⾕往西流到故道城东面,往西流注⼊故道⽔,故道⽔往西南流,有北川⽔注⼊。北川⽔发源于北洛檄山南,往南流经唐仓城下,往南流到困家川,注⼊故道⽔。故道⽔又往西南流经广香,汇合了广香川⽔。广香川⽔发源于南田县利乔山,往南流到广香川,称为广香川⽔;又往南注⼊故道⽔、,汇流处称为广香。故道⽔又往西南流⼊秦冈山,尚婆⽔注⼊。秦冈山⾼⼊云霄,远远望去,峰峦层层叠叠,仿佛⽇神和月神的车驾都要绕过这些⾼峰峻岭才能通过似的。悬崖旁边的石壁上,有个仿佛画成的神像,形状像个女人的面容,上⾝红⾊,下⾝⽩⾊,人们称为圣女神。地方民众常到此处祭祀祈祷。尚婆⽔发源于北方的利乔山,往南流经尚婆川,称为尚婆⽔,流经两当县的尚婆城南面,这是魏故道郡的治所。尚婆⽔往西南流到秦冈山,注⼊故道⽔。故道⽔又在右边汇合了⻩卢山⽔。⻩卢山⽔发源于西北天⽔郡⻩卢山中,穿过山⾕南流,注⼊故道⽔。故道⽔往南流⼊东益州的广业郡边界,与沮⽔支流汇合,称为两当溪,溪流上口承接武都沮县的沮⽔读,往西南流,注⼊两当溪。虞诩当郡守时,要把沮县的粮食和布匹转运到下辨。这条山路险峻难行,⽔道中礁石很多,车船都不通行。用驴马驮运,运费⾼昂,运到时所得只有五分之一。于是虞诩就在沮县与民佚议定运费,约定由各人自己送到。他就率领属吏和百姓,巡行督察,点燃柴火,烧裂⽔中礁石‘,开辟出一条嘈运的⽔道。于是⽔运畅通,每年节省运费数以万计。他就把作为运费的存粮分给下属官吏和兵丁,年达四十余万。两当溪又往西南流,注⼊浊⽔。浊⽔往南流经梁头郡东面,然后又往南流与凤溪⽔汇合。凤溪⽔上流在广业郡承接浊⽔,往南流经凤溪,⽔中有两块并峙的巨石,形状像城网,汉朝时有凤凰飞到这里栖息,所以称为凤凰台。此台北距郡治约三里,溪⽔从台下流出,往东南流,向左边注⼊浊⽔。浊⽔又往南流,注⼊汉⽔。汉⽔继续往东南流经汉曲,流过挟崖’、与挟崖⽔汇合。挟崖⽔发源于西方的担潭,东流注⼊汉⽔。汉⽔又往东流经武兴城南面,又往东南,与北⾕⽔汇合。北⾕⽔发源于武兴东北,往西南流经武兴城北,称为北⾕⽔。⽔流转向南边,流经武兴城东面,往西南流与一条⽔沦合。这条⽔发源于东溪,西流注⼊北⾕⽔,北⾕⽔又南流,注⼊汉⽔。汉⽔又往西南流经关城北面,除⽔发源于西北的除溪,往东南流,注⼊汉⽔。汉⽔又往西南流经通⾕,通⾕⽔发源于东北的通溪,上流承接漾⽔,向西南流,就是西汉⽔。汉⽔又往西南流,有寒⽔注⼊。寒⽔发源于东方的寒川,西流注⼊汉⽔。汉⽔又往西流经石亭戍。广平⽔发源于西方的百顷川,往东南流注⼊汉⽔;又有一条平阿⽔,发源于东山,西流注⼊汉⽔。汉⽔叉流经晋寿城西面,南流与汉寿⽔汇合。汉寿⽔发源于东山,往西流经东晋寿旧城南面,往西南注⼊汉⽔。 又往东南流到广魏郡⽩⽔县西面,又往东南流到蔑萌县东北,与羌⽔汇合。’ ⽩⽔发源于西北临挑县西南的西倾山,⽔⾊⽩浊,往东南流,与黑⽔汇合。黑⽔发源于羌中,往西南流经黑⽔城西面,又往西南流,注⼊⽩⽔。⽩⽔又往东流经洛和城南面,洛和⽔发源于西南的和溪,往东北流经南黑⽔城西面,然后北流注⼊⽩⽔。⽩⽔又往东南流经邓至城南面,又往东南流,与大夷祝⽔汇合。大夷祝⽔发源于夷祝城西南深山里的溪流,北流注⼊夷⽔。又往东北流,汇合了羊洪⽔。羊洪⽔发源于东南的羊溪,往西北流经夷祝城东面,又往西北流,然后转向东北,注⼊夷⽔。夷⽔又往东北流,注⼊⽩⽔。⽩⽔又往东流,与安昌⽔汇合。安昌⽔发源于卫大西溪,往东南流经邓至、安昌郡南面,又往东南流,汇合了无累⽔。无累⽔发源于东北附近的溪流,往西南注⼊安昌⽔。安昌⽔又往东南注⼊⽩⽔。⽩⽔又往东南流⼊平境內,接纳了东维⽔。东维⽔发源于西北的维⾕,往东南流经维城西面,往东南注⼊⽩⽔。⽩⽔又往东南流经平道旧城南面。平道,王莽改名为摧虏,是广汉郡的北部,也是广汉属国都尉治。广汉属国都尉是汉安帝永初三年(109 年)从广汉蛮夷分出来设置的。又有⽩马⽔,发源于长松县西南的⽩马溪,往东北流经长松县北面,然后往东北注⼊⽩⽔。⽩⽔又往东流经平大城北面,土人首领从旧城迁居到这里来。⽩⽔又往东流,堰溪⽔发源于西南的堰溪,往东北流经堰城西面,然后往东北注⼊⽩⽔。⽩⽔又往东流经僵城北面,又往东北流经桥头。从前姜维将要回蜀时,雍州刺史诸葛绪在这里拦截他,诸葛绪迟来一步没有追上,因此姜维得以保住剑阁,使钟会不能攻⼊。⽩⽔又与羌⽔汇合,从此以下,羌⽔又有了⽩⽔的通称了。⽩⽔又往东流经郭公城南,从前郭淮在平进攻廖化时,筑了这个城堡,因此得名。⽩⽔又往东流,雍川⽔发源于西南的雍溪,往东北流注⼊⽩⽔。⽩⽔继续东流,汇合了空冷⽔,沿着溪边往西南走,到了深⾕的尽头,就是它的源头了。⽩⽔又往东南流,与南五部⽔汇合。此⽔有两个源头,西源出自五部溪,往东南流;东源出自郞⾕,往西南流,两⽔汇合后注⼊⽩⽔。⽩⽔又往东南流经建昌郡东面,然后北转,与一条⽔汇合。此⽔由两个源头合成一溪,往西南流⼊⽩⽔。⽩⽔继续往东南流,经过⽩⽔县旧城东面,这就是⽩⽔郡的治所。《 ⽔经》 说,汉⽔从县西流出,这是不对的。⽩⽔又往东南流,与西⾕⽔相汇合。西⾕⽔发源于西溪,往东流经⽩⽔城南,往东南注⼊⽩⽔。⽩⽔又往南流,左边汇合了东流⽔,往东走,直到溪流的尽头,便是⽔源了。⽩⽔又往南流经武兴城东面,又往东南流,左边到刺稽⽔口,刺稽⽔从东北方流来,小溪就是它的源头。⽩⽔又往东南流,清⽔向左边注⼊,庚仲雍说:清⽔从祁山流来与⽩⽔汇合,这话说得太轻率了。清⽔发源于平武郡东北的瞩累亘下,往南流经平武城东面,拐弯流经城南,又往西流经平洛郡东南;转弯向南,流经南侨郡东北,又往东南流经新巴县东北;往东南流经始平侨郡南面,又往东南流经小剑戍北面。这里西距大剑三十里,连绵的山脉极其险峻,凌空架设的栈道四通八达:因而称为剑阁。张载的《 剑阁铭》 说:一人守住险处,千军万马也上不来。确实如此。怪不得李特到剑阁后叹道:刘氏有这样的好地方,却向人束手求降,岂不是太不中用了!小剑⽔发源于西南的剑⾕,往东北流经边防营垒下面,注⼊清⽔。清⽔又往东南流,注⼊⽩⽔。⽩⽔又往东南流经吐费城南面,就是西晋寿的东北。往东南注⼊汉⽔。 蜀王弟蔑萌封为直侯,西晋寿就是他的封邑,所以城也就命名为霞萌了。刘备把它改名为汉寿,太康年间(280 -289 )又称为晋寿。⽩⽔上有个关口。段元章善于看风占卜,他有个弟子要回家去,段元章装了一盒药给他说:路上遇有急难时,可以打开。弟子到了霞萌,随从与关吏发生争执,被打伤了。他打开小盒,见一张字条上写道:打破了头的人,可用此药敷上。弟子这才倾心佩服,就回去完成了学业。这里也是廉叔度抱着⽗亲灵枢自沉的地方。 又往东南流过巴郡间中县, 间中县是巴西郡的治所。刘璋分划三巴,这是其中之一。阐驯说:強⽔发源于平县西北的強山,又叫強川。姜维回蜀时,邓艾曾派天⽔太守王欣在強川击败姜维,指的就是这条⽔。⽔往东北流经武都、平、梓撞、南安,然后注⼊汉⽔。汉⽔又往东南流经津渠戍东面,又往南流经间中县东面。间⽔发源于间县,往东流经县南,又往东注⼊汉⽔。从前刘璋在霞萌进攻霍峻,就是沿这条⽔上来的。张达、范強杀害张飞也在此县。汉⽔又往东南流,到了东⽔口。东⽔发源于巴岭,往南流经撩人地区,叫东游⽔。李寿时,撩人曾从群柯北上,所到的几个郡,撩人布満山⾕。⽔往西南流经宋熙郡东面,又往东南流经始平城东面,又往东南流经巴西郡东面,又往东流,注⼊汉⽔。汉⽔又东流,与菠溪⽔汇合。镬溪⽔发源于撩中,世人也称为清⽔,往东南流,注⼊汉⽔。汉⽔又往东南流经宕渠县东面,又往东南流,汇合了宕渠⽔。宕渠⽔发源于西北方南郑县的巴岭,与梁余⽔同出一源,分支后南流,称为北⽔;往东南流,与难江⽔汇合。难江⽔发源于东北的小巴山,往西南注⼊北⽔。北⽔又东南流经宕渠县,称为宕渠⽔,又往东南注⼊汉⽔。 又往东南流过江州县东面,往东南注人江⽔。 有涪⽔注⼊。涪⽔就是庚仲雍所说的涪內⽔。 丹⽔发源于京兆郡上洛县西北的家岭山,家岭山又名⾼猪岭。丹⽔往东南流,与清池⽔汇合。清池⽔发源于东北方的清池山,往西南流,注⼊丹⽔。 往东南流过上洛县南,上洛县,过去隶属于京兆,晋朝时划分为郡。《 地道记》 说:郡治在洛上,因此作为郡名。《 竹书纪年》 记载,晋烈公三年(前413 ) ,楚人进攻我国南方的边境,到了上洛。楚⽔在这里注⼊。楚⽔发源于上洛县西南面的楚山,昔⽇四皓隐居在楚山,就是这座山。楚⽔有两条源流,汇合于四皓庙东,又往东流经⾼车岭南面,两边带同许多小支流,北转注⼊丹⽔。岭上有四皓庙。丹⽔从仓野又往东流经兔和山。《 舂秋》 所说的左师驻扎在兔和,右师驻扎在仓野,指的就是这两个地方。 又往东南流过商县南面,又往东南流到丹⽔县,注人均⽔。契最初封于商。鲁连子说:商在太华山的南面。而皇甫谧、阐驰都认为在上洛商县。殷商这个名称,就起源于这里。丹⽔从商县往东南奔流,经过少习,流出武关。应劭说:武关就是秦时的南关,通南郡。《 舂秋左传》 :哀公四年(前491 ) ,楚国左司马派遣使者对地的命大夫士蔑说:晋、楚是结盟国家,爱憎都是相同的。如果背信的话,我们就只好往少习山那边去,听候秦国的吩咐了。京相潘说:武关是楚国通上洛的险路。汉祖攻下析哪,又去攻打武关。文颖说:武关在析县西一百七十里,与弘农界。丹⽔又往东南流⼊臼,口,经过边防营垒下;又往东南流,析⽔发源于析县西北弘农卢氏县的大篙山,往南流经惰县旧城北面。情县就是析县的北乡。析⽔往东流⼊析县境內,形成一个大⽔潭,称为龙渊,潭⽔清澈幽深,颇有灵异。《 誉旧传》 说:汉⾼祖⼊关后,经过这里观看⽔潭,见到⽔下仿佛有房屋。事情不是永久不变的,也就难以弄清楚了。析⽔又往东流经析县旧城北面,大概就是《 舂秋》 里提到的⽩羽。《 左传》 :昭公十八年(前524 )楚派遣王子胜把许迁到析,就指这个地方。郭仲产说:相传此城是汉⾼祖修筑的,其实不是。我查考过《 史记》 ,楚襄王元年(前298 ) 秦军出武关,杀了敌兵五万人,夺取了析十五个城。又提到汉⾼祖⼊关后,也曾攻下析哪,并没有说以前没有城,但汉⾼祖修过城却是可能的。析⽔又流经县城东面,王莽改名为君亭。析⽔往南流⼊丹⽔县,注⼊丹⽔,所以丹⽔与均⽔汇合处有析口的地名。丹⽔又往东南流经一个旧城南,叫三户城。从前汉⾼祖⼊关时,王陵在丹⽔起兵,投奔⾼祖,这个城可能是王陵修筑的。丹⽔又流经丹⽔县旧城西南,该县有个密乡,是古代商密的地方,从前楚国申息的军队就驻守在这里,也是《 舂秋》 说到的三户。杜预说:县北面有个三户亭。《 竹书纪年》 说:壬寅⽇,孙何犯侵楚国,打进三户城,说的就是这地方。丹⽔里有一种红⾊的鱼,夏至前十天,夜里去守候,鱼在⽔岸边浮上来,红光四像火一样,撒网捕捉,剖鱼用⾎涂在脚上,可以在⽔里行走,长期呆在深潭中。丹⽔又从东南流到县南,⻩⽔发源于北方芬山的⻩⾕,往南流经丹⽔县,往南注⼊丹⽔。⻩⽔北有墨山,山上岩石全都呈黑⾊,光彩四,黑如墨染,所以称为墨山。如今河南新安县有石墨山,也属于这一类。丹⽔南有丹崖山,山上全是浅红⾊的崖壁,巍然⾼耸,好像红霞映照天际。两山一黑一红,相映更为奇观了。丹⽔又往南流经南乡县旧城东北。汉朝建安年间(196 一219 ) ,把南右边的辖地划为南乡郡。到晋朝时,封宣帝的孙子司马畅为顺王,就以旧地立为顺郡。南乡则是一个县,旧县治在郁城。永嘉年间(307 一313 ) ,丹⽔淹没邯城,到永和年间(345 一356 ) ,就把县治迁到南乡旧城。城南门外,从前在社庙旁原有一棵柏树,大三十围,萧欣当郡守时把它砍掉了。据说当时有一条大蛇从树洞中坠下,蛇⾝大数围,长三丈,一群小蛇约数十条跟着它爬进南山里,声音有如风雨。砍树以前,大蛇曾经托梦萧欣,但萧欣并不在意;待砍倒树后,过不了几天,萧欣果然死了。丹⽔又往东流经南乡县北面。兴宁末年(365 ) ,太守王靡之改筑了今天这座城。城的北半部建在⽔中,左右两边夹在深深的溪涧之间,到了舂夏⽔涨时,看上去就像一座孤洲。城的前面有晋朝顺太守丁穆碑,是郡民范宁所立。丹⽔流经两县之间,流过于中北面,就是所谓商于,昔⽇张仪劝说楚国与齐国绝,答应将商于地区六百里割让给楚国,说的就是这里。《 吕氏舂秋》 说:尧经过丹⽔之战,征服了南蛮,说的就是这支⽔。丹⽔又往南流,汇合了均⽔,汇流处称为析口。 UMuXS.coM |
上一章 水经注 下一章 ( → ) |
您目前阅读的是水经注,历史小说水经注小说免费阅读已更新供您免费阅读,非常感谢您对作者郦道元的支持,想要阅读更多与水经注小说免费阅读类似及相关的优秀历史小说请持续收藏游牧小说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