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与厚黑学小说免费阅读相关的优秀综合其它请收藏游牧小说网
游牧小说网
游牧小说网 同人小说 言情小说 竞技小说 架空小说 乡村小说 都市小说 网游小说 科幻小说 仙侠小说 官场小说 耽美小说 军事小说
小说排行榜 穿越小说 玄幻小说 历史小说 校园小说 总裁小说 综合其它 武侠小说 重生小说 推理小说 经典名著 灵异小说 短篇文学
好看的小说 公关生涯 情在商场 美腿妈妈 红杏出墙 亲妈后妈 七年之痒 远山呼唤 女人如烟 小镇风月 奶孙乱情 热门小说 全本小说
游牧小说网 > 综合其它 > 厚黑学  作者:李宗吾 书号:320  时间:2016/9/13  字数:7494 
上一章   第44章 厚黑原理(心理与力学)之十 我国古哲学    下一章 ( → )
  宇宙之力,是圆陀陀的,周遍世界,不生不灭,不增不减,吾人生存其中,随时都可看见,有人看见一端,即可明一条定理。例如看见苹果坠地,即明万有引力,看见壶盖冲动,即明蒸汽,看见磁铁功用,即明指南针,看见死蛙运动,即明电气,种种明,可说是同出一源。因为苹果坠地,是力之內敛作用,壶盖冲动,是力之外作用,磁气电气,是力之內敛外两种作用。达尔文看见此力向外展,有如⽔然,能随河岸之曲折,而适应环境,向前流去,故创进化论。又见进化中所得着的东西,能借收敛作用把持不失,故说凡物有遗传。此外种种科学,与夫哲学上种种议论,都是从那个圆陀陀的东西生出来的。譬如有人在树上摘下一果,有人在树上摘下一花,又有人在树上摘下一枝一叶,为物虽不同,其实都在树上摘下来的。所以‮家百‬学说,归于一贯,中西学说,可以相通。

  我国周易一书,一般人都说它穷造化之妙,宇宙事事物物,都逃不出易理,这是甚么原因?因为易经所说的道理,包含有力学原理,宇宙事事物物,既逃不出力学规律,所以就逃不出易经所说的道理。我们如就卦爻来解说,读者未免沉闷,兹特另用一个法子来说明:

  假定伏羲、文王、周公、孔子四位圣人都是现在的人,我们把他四位请来,对他说道:现在西洋的科学,很进步了,一切物理,都适用力学规律,我们想把力学原理编译成一部书,不惟用在物理上,并且要应用到人事上。我们订有一个编译大纲,你们照此编译。(1)西洋的力字,译作气字,正负二力,译作二气;(2)散的现象,用字表示,收敛的现象,用字表示;(3)正负二力相等时,二电中和时,俱是寂然不动的,这种现象,译作“太极”他动作的时候,有散收缩两种现象,称之曰“两仪”;(4)由內向外展,称之曰“其动也辟”辟是开放之意。由外向內收缩,称之曰“其静也翕”翕是收合之意;(5)凡物运动,都是以直线进行,若不受外力,他是一直永远前进的,因此可下一定例曰“其动也直”直是不弯曲之意。凡物静止的时候,若不受外力,他是永远静止的,因此可下一定例曰“其静也专”专是不移易之意;(6)正负二力变化,有八种状态,可把他描画下来,名之曰八卦又把这八卦,错综变化起来,把它所有的‮态变‬,穷形尽致的表示出来;(7)每一卦作一说明书,把宇宙事事物物的‮态变‬包含其中,使读者能够循着轨道推往知来;(8)这部书言盈虚消长之理,由虚而长而盈,是散作用,由盈而消而虚,是收缩作用,可定名为易经。易有变易易两解,经字即常字之意,使人见了易经二字,即知书中所说的,是二气变化的常理,换言之,即是正负二力变化的规律。以上八条,即是我们所订的编译大纲。他们果然这样做去,把书作成了,各书坊都有售,阅者试读一部,检查一下,看与编译大纲合不合,即知与力学规律合不合。我们说:周易与力学相通,更可引严又陵之言为证。严译《天演论》,曾说道:“夫西学之最切实而可以御蕃变者,名数质力四者之学而已。而吾易则名数以为经,质力以为纬,而合而名之曰易,大宇之內,质力相推,非质无以见力,非力无以呈质,凡力皆乾也,凡质皆坤也。奈顿(即牛顿)之三例,其一曰:“静者不自动,动者不自止,动路必直,率必均。”此所谓旷古之虑,自其例出,而后天学明人事利者也。而易则曰:“乾,其静也专,其动也直。”后二百年,有斯宾塞尔者,以天演自然言化,著书造论,贯天地人而一理之,此亦晚近之绝作也。其为天演界说曰:“翕以合质,辟以出力,始简易而终杂糅。”而易则曰:“坤,其静也翕,其动也辟。”至于全力不增减之说,则有自強不息为之先。凡动必复之说,则有消息之义居其始,而易不可见,乾坤或几乎息之旨,尤与热力平均、天地乃毁之言相明也,此岂可悉谓之偶合也耶?严氏之言如此,⾜为周易与力学相通之明证。

  老子是周秦诸子的开山祖师,他在‮国中‬学术界之位置,等于西洋物理学中之牛顿。牛顿看见万物都向內部牵引,因创出万有引力的学说。其实这种现象,老子早已看见了。他说:“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宁,神得一以灵,⾕得一以盈,万物得一以生,侯王得一以为天下贞。天无以清将恐裂,地无以宁将恐,神无以灵将恐歇,⾕无以盈将恐竭,万物无以生将恐灭,侯王无以贞而贵将恐蹶。”老子的意思,即是说:天地万物,都有一个东西把他拉着,如果莫得那个东西,天就会破裂,地就会散,神就会歇绝,⾕就会枯竭,万物就会消灭,侯王就会倒下来。看他连下裂歇竭灭蹶六个字,都是万有引力那个引字的反面字,也即是离心力那个离字的代名词,可见牛顿所说的现象,老子早已看见。牛顿仅仅用在物理上,老子并且应用到人事上,他的观察力,何等精密!他的理想,何等⾼妙!

  近代的数学,以x代未知数,遇着未知物,也以x代之,如x光线是也。古代的数学,以一代未知,故‮国中‬古代的天元数,和西洋古代的借方,都是以一代未知数,老子看见万物都向內部牵引,不知是个甚么东西,只好名之为一。

  老子说:“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立独‬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下⺟,吾不知其名。”又说:“视之不见名曰夷,听之不闻名曰希,抟之不得名曰微,此三者不可致诘,故混而为一。”又说:“湛兮似或存,吾不知谁之子,象帝之先。”这究竟是个甚么东西,值得老子如此赞叹?如今科学昌明了,我们仔细研究,才知他所说的,即是向心离心二力稳定时的现象,也即是电中和时的现象。他看见有一个浑然的东西,本来是寂然不动的,一动作起来,就非常奇妙“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这一个东西,动作起来,就生出一散、一收缩两个东西,由这两个东西,就生出第三个东西,由此辗转相生,就生出千万个东西了。

  数学上用x或一字代未知数,是变动不居的,可以代此数,又可代彼数,故用一字代未知物,可以代此物,又可代彼物。我们研究老子书中的一字,共有两种。他说:“天得一以清”的一字,是指万物向內部牵引之现象而言。他说:“一生二,二生三”的一字,是指离心向心二力稳定时之现象,也即是二电中和时之现象。我们这样的研究,老子书中的一字就有实际可寻了。

  西人谈力学,谈电学,都是正负二者,两两对举;老子每谈一事,都是把相反之二者,两两对举。如云:“有无相生,难易相成。”有无难易对举。“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強其骨。”虚实強弱对举。他如:言静躁,言雌雄,言洼盈等等,无一非两两对举,都是描写散和收缩两种状态。

  正负二力,是互相消长的。老子知道:散之后,跟着即是收敛,收敛之后,跟着即是展,所以他说:“将歙之,必固张之,将弱之,必固強之。”他以为要想向外展,必先向內收敛,因此他主张俭,主张啬,俭的结果是广,啬的结果是长生久视,俭与啬者收敛也,广与长生久视者展也。一般人都说老子无为,其实误解了。他是要想有为,而下手则从无为做起走,故曰:“无为则无不为。”他的话,大概上半句是无为,下半句是有为。例如:“慈故能勇,俭故能广,不敢为天下先,故为成事长。”等等皆是。我们用科学的眼光看去,即知他是把力学原理应用到人事上。

  我们生在今⽇,可以援用力学公例,老子那个时候,力学未成专科,当然无从援用,但老子创出的公例,又简单,又真确,即是用⽔作比喻,如“上善若⽔”“江海能为百⾕王”“天下莫柔弱于⽔”等语,都是以⽔作比喻。⽔之变化,即是力之变化,他以⽔作比喻,即可说是援用力学规律。

  学术是进化的,牛顿之后,出了一个爱因斯坦,明了相对论,他的学说,比牛顿更进一步;老子之后,出了一个庄子,他的学说,也比老子更进一步。庄子虽极力推尊老子,然而却不甘居老子篱下,你看他《天下篇》所说,俨然在老子之外独树一帜,这是他自信比老子更进一步,才有那种说法。

  庄子学说,与爱因斯坦酷似,所异者,一个谈物理,一个谈人事,爱因斯坦谈物理,从空间时间立论,庄子谈人事,也从空间时间立论。爱因斯坦名之曰相对,在庄子则为比较,从空间上两相比较,从时间上两相比较,比较即是相对之意,庄子和爱因斯坦,所走途径,完全相同。

  庄子说:“泰山为小,秋毫为大。”又说:“彭祖为夭,殇子为寿。”这类话,岂不很奇吗?我们知道他是从比较上立论,也就不觉为奇了。拿泰山和秋毫比较,自然泰山很大,秋毫很小;如拿恒星行星和泰山比较,泰山岂不很小吗?拿原子电子和秋毫比较,秋毫岂不很大吗?拿彭祖和殇子比较,自然殇子为夭,彭祖为寿;但是大椿八千岁为舂,八千岁为秋,拿彭祖与之比较,彭祖之命岂不很短吗?蜉蝣朝生暮死,木槿朝开暮落,拿殇子与之比较,殇子之命,岂不很长吗?庄子谈论事物,必从比较上立论,认为宇宙无绝对之是非善恶,世俗之所谓是非善恶者,乃是相对的。爱因斯坦在物理学上明的原则,庄子谈论人事,早已适用了。爱因斯坦的相对论,必兼空间时间二者而言之,庄子学说亦然,泰山秋毫一类话,是从空间立论,彭祖殇子一类话,是从时间立论,所以说:庄子所走的途径,与爱因斯坦完全相同。

  ⽑嫱西施,世人很爱她,而鱼见之则深⼊,鸟见之则⾼飞,同是⽑嫱西施,人与鱼鸟之自⾝不同,则爱憎即异。骊姬嫁与晋献公,初时悲泣,后来又喜,同是骊姬,同是嫁与晋献公,时间变迁,环境改易,连自己的观察都不同。我们平⽇读庄子的书,但觉妙趣横生,今以爱因斯坦之原则律之,才知他的学说是很合科学的。

  儒家的学说,把相对的道理忽略了,对于空间时间的关系,不甚措意,认为他们所定的大经**,是万世不易的。庄子懂得相对的原理,故把儒家任意嘲笑,以为凡事须要看清空间时间的关系。儒家开口即谈仁义,庄子则曰:“仁义先王之蔽庐也,止可以一宿而不可以久之处。”此等见解,实较儒家为⾼。

  儒家最重要的,是《大学》、《中庸》二书,《中庸》“放之则弥**”是层层放大“卷之则退蔵于密”是层层缩小,具备了散收缩两种现象;《大学》亦然。《大学》说:“古之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治其国者,先齐其家;齐其家者,先修其⾝;修其⾝者,先正其心;正其心者,先诚其意。”这是层层缩小。又说:“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修,⾝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这是层层放大。绘图如(丁),阅之自明。孔子“上律天时,下袭⽔土”仰观俯察,把宇宙自然之理看得清清楚楚,所以创出的学说,极合自然之理,而《大学》、《中庸》,遂成为儒家嫡派之书。

  图缺

  丁图

  诚意之意字,朱子释之曰:“意者,心之所也。”而明儒王一庵、刘蕺山、⻩宗羲诸人,均谓,⾝之主宰为心,心之主宰为意,故曰:主意。其说最确,故可绘图如(丁):西欧学说,无论利己主义,利人主义,均以我字为起点,即是以⾝字为起点;‮国中‬则从⾝字推进两层,寻出意字,以诚意为下手功夫。譬之建屋,‮国中‬是把地上浮泥去了,寻出石底,方从事建筑;西人从我字起点,是在地面浮泥上建筑,基础未固,建筑愈⾼,倒塌下来,庒毙之人愈多。所以由斯密士学说之结果,会酿成社会⾰命;由达尔文学说之结果,会酿成世界第一次大战,第二次大战;如实行‮国中‬学说,绝无此流弊。(详见拙著《‮国中‬学术之趋势》)

  孔子问礼于老子,其学是从老子而来。老子曰:“为道⽇损,损之又损,以至于无为。”这是向內收敛。又曰:“无为则无不为矣。”这是向外展。《中庸》“放之则弥**,卷之则退蔵于密”正是老子家法。老子又曰:“修之于⾝,其德乃真,修之于家,其德乃馀,修之于乡,其德乃长,修之于邦,其德乃丰,修之于天下,其德乃普。”我们绘之为图,岂不与丁图一样?⾜知孔老学说,原是一贯。

  仲尼祖述尧舜,尧典曰:“克明俊德,以亲九族,九族既睦,平章百姓,百姓昭明,协和万邦,黎民于变时雍。”绘出图来,也与丁图一样,⾜知孔门学说,是尧舜家法。

  西人讲个人主义的,反对国家主义和社会主义。讲国家主义的,反对个人主义和社会主义。讲社会主义的,反对个人主义和国家主义。个人即所谓我,社会即所谓天下。西人之我也,国家也,天下也,三者看为不相容之物,存其一必去其二。而‮国中‬之学说则不然,把此三者融合为一,细玩丁图,于三者之间,还要添一个家字,老子还要添一个乡字,看起来,并无所谓冲突。《礼记》曰:“以天下为一家,以‮国中‬为一人。”此种学说,何等精粹。自西人眼光看来,世界处处冲突,此強权竞争,优胜劣败之说所由来也。《中庸》曰:“万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处处取平行线态度,绝无所谓冲突。所以要想世界太平,非一齐走⼊‮国中‬主义这条路不可。

  中西人士,聪明才智是相等的,不过研究的方法,稍有不同,西人把他聪明才智用以研究物理,‮国中‬古人把他聪明才智用以研究人事,西人用仰观俯察的法子,把宇宙自然之理看出来了,创出物理上种种学说;‮国中‬古人,用仰观俯察的法子,把宇宙自然之理看出来了,创出人事上种种学说。然而物理上种种学说,逃不出力学规律,人事上种种学说,逃不出心理学。我们定出一条臆说:“心理依力学规律而变化。”即可将人事与物理沟通为一,也即是将中西学说沟通为一。

  ‮国中‬古人所说上行下效,⽗慈子孝,与夫绥之斯来,动之斯和一类话,都含磁电感应原理,社会上一切组织,看似无有条理,而实极有条理,看似不科学,而实极合科学。本书所绘甲乙丙丁四图,纯是磁场现象,厘然秩然,可说‮国中‬古人是将磁电原理运用到人事上来了,西人则⽗子兄弟夫妇间的权利义务,都用簿式计算,以致人与人之间,冷酷无情,必须灌注以磁电,才有一种祥和之气。

  ‮国中‬古人,喜说与天地合德、与天地同流一类话,初看去,不过是些空洞的话,而今科学昌明了,大家都知道:所谓天体,是循着力学规律走的。古人窥见了真理,他说与天地合德同流,无异说:吾人作事,要与力学规律符合。

  吾人作事,于心理,心理依力学规律而变化。⽔之变化,即是力之变化,古人论事,多以⽔作喻,可以说:都是援引力学规律。老子曰:“上善若⽔。”孔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孟子曰:“源泉混混。”他如:“防民之口,甚于防川。”与夫“器方则⽔方,器圆则⽔圆。”等等说法,无一不取喻于⽔。孙子曰:“兵形像⽔,⽔之形避⾼而趋下,兵之形避实而击虚,⽔因地而制流,兵因敌而制胜,故兵无常形,⽔无常势。”故孙子十三篇,俱可以力学规律绳之。如本书第六章,举孙子所说:“吴人越人,同舟济而遇风。”韩信背⽔阵,引孙子语:“置之死地而后生。”俱可本力学规律,绘图说明。

  宋儒子《孔记》中,特别提出《大学》、《中庸》二篇,程朱诸人,复精研易理,于真理都有所窥见。周子太极图,俨然是螺旋式的回旋状况,所以宋儒之理学,能于学术上开一新‮元纪‬。宋儒明了理学,愈研究愈精微,到了明朝王明出来,他的学说风靡天下,我们只把明提出来研究即是了。他的学说,最重要者:(1)致良知;(2)知行合一。此二者均含有力学原理。

  (1)致良知。王明传习录说:“人的良知,就是草木瓦石的良知。”草木暂不说,请问瓦石是无生之物,良知安在?我们把瓦石加以分析,除了泥沙,别无他物,细加考察,即知它有凝集力,能把泥沙分子结合拢来,对于外物有一种引力,把瓦石向空抛去,它能依力学规律向下而坠。由此知:明所谓良知,不外力之作用罢了。明所说的良知,与孟子所说的良知不同,孟子指仁爱之心而言,只是一种引力,明则指是非之心而言,是者自必引之使近,非者自必推之使远,具有向心离心二力之作用,故明学说,较孟子学说圆満。我们这样的研究,即知明所谓致良知者,无非把力学原理应用到事事物物而已。

  (2)知行合一。明说:“知是行的主意,行是知的工夫,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他这个道理,可画力线来说明。例如:我闻友人病重,想去看他。我心中这样想,即心中出一力线,直到友人方面,我由家起⾝,即是沿着这力线一直前进,直到病人面前为止。知友人病重,是此线之起点,故曰:“知是行之始。”走到病人面前,是此线之终点,故曰:“行是知之成。”两点俱在一直线上,故曰:“知行合一。”一闻友病,即把这路线画定,故曰:“知是行的主意。”画定了,即沿着此线走去,故曰:“行是知的工夫。”明把明德亲民二者,合为一事,把博学、审问、慎思、明辨、笃行五者合为一事,把格致诚正、修齐治平八者合为一事,都是用的这个方式,都是在一直线上,从起点说至终点。

  王明解释《大学·诚意章》“如好好⾊,如恶恶臭”二句,说道:“见好⾊属知,好好⾊属行,只见好⾊时,已自好了,不是见后又立个心去好,闻恶臭属知,恶恶臭属行,只闻恶臭时,已自恶了,不是闻后别立一个心去恶。”他这种说法,用磁电之理一说就明⽩了。“异相引,同相推”是磁电的定例,能判别同者,知也,引之推之者,行也。我们在讲室中试验,即知道:磁电一遇异,立即相引,一遇同,立即相推,并不是先把同判定了,然后才去引之推之。知行二者,简直分不出来,恰是明所说“既知即行”的现象。

  明说的“知行合一”乃是思想与行为合一,如把知字改为思想二字,更觉明了,因为人的行为,是受思想支配的。故明曰:“知是行的主意。”所以我们观察人的行为,即可窥见其心理,知道他的心理,即可预料其行为。古人说“诚于中,形于外。”又说:“中心达于面目。”又说:“于心,见于面,盎于背,旋于四体”等语。我们下细研究,即知这些说法,很合力学规律。心中起了一个念头,力线一动,即依着直线进行的公例,达于面目,跟着即见于行事。但有时心中起了一个念头,竟未见诸实行,这是甚么缘故呢?是心中另起一种念头,把前线阻住了,犹如起⾝去看友人之病,行至中途,生障故,路线被阻一般。此种现象,在明目中看来,仍与实行了无异,不必定要走到病人面前才算实行,只要动了看病人的念头,即等于行。故曰:知行合一。

  明说:“见好⾊属知,好好⾊属行。”普通心理学,分知、情、意三者,这“好好⾊”明明属乎情,何以谓之行呢?因为一动念,力线即到⾊字上去了,已经是行之始,故明把情字看作行字,他说的“知行合一”乃是“知情合一”所以我们要想彻底了解明学说,必须应用力学规律,据他所说“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绘出一直线,才知他的学说不是空谈,而是很合自然之理的。 uMuxS.cOm
上一章   厚黑学   下一章 ( → )
您目前阅读的是厚黑学,综合其它厚黑学小说免费阅读已更新供您免费阅读,非常感谢您对作者李宗吾的支持,想要阅读更多与厚黑学小说免费阅读类似及相关的优秀综合其它请持续收藏游牧小说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