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与异时空—中华再起小说免费阅读相关的优秀架空小说请收藏游牧小说网
游牧小说网
游牧小说网 同人小说 言情小说 竞技小说 架空小说 乡村小说 都市小说 网游小说 科幻小说 仙侠小说 官场小说 耽美小说 军事小说
小说排行榜 穿越小说 玄幻小说 历史小说 校园小说 总裁小说 综合其它 武侠小说 重生小说 推理小说 经典名著 灵异小说 短篇文学
好看的小说 公关生涯 情在商场 美腿妈妈 红杏出墙 亲妈后妈 七年之痒 远山呼唤 女人如烟 小镇风月 奶孙乱情 热门小说 全本小说
游牧小说网 > 架空小说 > 异时空—中华再起  作者:中华杨 书号:35766  时间:2017/7/26  字数:11714 
上一章   第三十四章 神秘老者(二)    下一章 ( → )
  杨沪生原本还以为史秉誉真的跟自己一样洒脫,喜带着老婆孩子看风景…钱是不用顾虑的,像杨沪生、史秉誉这样从⾼位退下来的,⼲什么事情他们都不用担心资金问题…谁知道史秉誉说是他不想当摆设了,军队势力大的让他这个总政委、国家主席不过气来,既然如此,还不如跑来跟杨沪生一起过把遥控指挥的瘾。

  杨沪生当时就汗流浃背,感觉到危机之所在。史秉誉这样说等于指着他杨沪生的鼻子,骂他“⼲涉朝政”了。军队的势力从哪里来的?还不是因为他杨沪生才得来的?能让军队庒‮府政‬的,那肯定是军方上层将领,打着他杨沪生的招牌威胁‮府政‬了。

  历史经验告诉杨沪生,军人⼲政乃取祸之道。五代十国就是最明显的例子。后梁之所以取代唐,那是因为朱温是当时最大的诸侯。后唐靠战争消灭后梁后,河东节度使反客为主,灭了后唐,成立后晋。契丹灭后晋,后晋残余势力中,最具实力的刘知远拥兵自重,没有援救当时的开封政权,等后晋灭亡,不多时⽇后,刘知远在手下劝说下“勉強”登上皇帝宝座,建立了后汉政权。接着掌握‮央中‬噤军的郭威发动兵变,让后汉政权退出历史舞台,建立了后周,等郭威一死,同样的一幕又被赵匡胤演绎了一次,陈桥兵变,⻩袍加⾝,代周建宋,赵匡胤因为手握兵权,当上了宋朝的开国皇帝。若非杯酒释兵权,很难说当赵匡胤到地下找他的把兄弟郭威解释篡夺后周政权时,相似一幕会不会再由石守信、王审琦等人再表演一次。

  前事不忘,后事之师。历史教训是惨痛的,杨沪生可不希望自己刚刚建立起来的‮主民‬政权,因为⾼级将领的个人野心,再次走了回头路。自从离开权力金字塔塔尖后,杨沪生东奔西走,和各地驻军头头脑脑:绿竹⼊幽径,青箩拂行⾐;言得所憩,美酒聊共挥;长歌昑松风,曲尽河星稀;我醉君复乐,陶然共忘机。解放战争、反⼲涉战争中,杨沪生打出了权威,在军队中拥有任何人所无法比拟的威望,军队山头不少,浙江系、江西系、福建系(福建系里又分了很多小山头,几乎一个县就有一个到数个小山头)、老太平军系、起义湘军系、倒戈淮军系、海军系、空军系…林林总总,这些山头,很多是杨沪生为了在军队里维护自己权威,有意让他们彼此之间约束,非本山头者,互相看不顺眼,大家又都是杨沪生提拔起来的,在杨沪生面前,不管他是哪个山头的,只有俯首听命的份。就是杨沪生离开了权力中心,军队对杨沪生的忠心,那也是没有二话。对于军队,杨沪生如臂使指,那是说一不二,没有人胆敢违背他的意愿。这样的⽇子,杨沪生自然过的十分舒心,自我感觉好的不能再好了。

  可是,史秉誉提前从⾼位上退下来,却给杨沪生敲响了警钟。不错,只要杨沪生在世一⽇,军队就不会出现任何问题,再多的山头,到了杨沪生这里,他们都属于杨沪生一人所建山头。可是等杨沪生死了呢?人总有一死,长生不老是不可能的,作为唯物主义者,杨沪生不相信这世界真有什么神仙,汉武大帝够牛的吧?不照样跑到地下去看赵飞燕表演掌上舞蹈去了?千古一帝秦始皇想要万寿无疆,可皇帝宝座还没坐多少⽇子,就跑到天庭寻找长生不老药了。有生就有死,这是自然规律,谁也无法逃脫。

  活着的时候,所有的山头在杨沪生眼里都不成问题,这不过是互相制约的力量而已,没什么大不了的,可是如果杨沪生现在就死了,或者上帝特别喜开玩笑,一道闪电过来,又让他跑到其他朝代去“解放劳苦百姓”现在这些山头很有可能就发展成大大小小的军阀。到时候来个军阀混战也不是不可能,真要这样,这是‮国中‬的悲哀,也是这支军队缔造者杨沪生的悲哀。杨沪生自然是不愿意自己辛辛苦苦打下的江山,居然发展到这种很有可能出现的局面。于是退隐下来的杨沪生不能不仔细思考,思考如何改变这种局面。而史秉誉,在这方面给杨沪生帮了很大忙。

  作为一个杨沪生所理解的‮主民‬却又⾼度‮央中‬集权的国家,残余的封建思想不可能迅速从人们头脑里彻底清除出去,或许再过一百年,人们心灵最深处照样还有那种思想残渣存在。参议院采用多政合作执政,而社会因为杨沪生的缘故,掌握了军权,很自然的,在参议院里拥有绝对強势地位,要避免军人⼲政,这种局面必须得到改变,很难想象,当社会不再掌握军队,他在参议院里会处于何种尴尬的境地。

  可是,如果一个政,必须依靠军队保护,才能维持对国家的统治,这对这个国家,这个政来说,又何尝不是一种悲哀?清兵⼊关前,八旗军又是何其強悍,当八旗退化腐朽后,这样的军队连农民起义军都打不过了,又怎么可能辅佐清朝统治者将政权千秋万代延续下去?由此可见一个政,是否有生命力,是否能将对国家的统治延续下去,并不在于他掌握了多少军队,而是在于他是否得民心,不得民心,掌握再多军队,也不过是握在手上的纸老虎,起吓唬人作用,只要有人胆敢上前轻轻一捅,马上显了原形,你要得民心,哪怕明着手中没有掌握军队,你照样可以统治这个国家,民心所向,谁又能剥夺你的权力?

  想明⽩的杨沪生和史秉誉一道,不再当他的太上皇,而是做起了国事顾问,他不再利用自己的威望⼲涉‮府政‬事物,相反,却一步步将政委制度废除了…军队政治教育还是必要的,但这支军队是国家的军队,而不是某某集团的军队,教育战士爱国主义,维护国家利益,保护国家主权,这种思想工作由政治部去做就可以了,没必要非要在军中搞两头蛇。军队中不光要‮主民‬,他还要决策独断,多头领导下,你有你的主意,我有我的主意,到底听谁的?政委不负责军事事物,却为了制衡军事首长,有指挥上的最后决断权,这显然不合理,单一首长制还是有他合理的。

  与废除政委制,实施单一首长制同步进行的,还有军事武装的文官化管理。历史上宋明积弱,很多人将矛头直指军队由不懂军事的文官来指挥,可他们却没看到,采石一役指挥宋军击败金**队的虞允文就是文官掌军,而明朝著名抗后金督师袁崇焕,他同样不是武官出⾝。宋明积弱,子并非在文官掌军上,最主要⽑病出在不是依法治国,而是以德治国,对个人品德的信奉远⾼于对法律的推崇。要知道,人的**是永无止尽的,谁都喜美⾊、金钱、权力,靠个人品德来约束,最后得到的只可能是**堕落。上粱不正下粱歪,上面的人光想着享乐,文官贪财武官怕死(这都是人的本能),又怎么可能指望由这些人指挥的军队打胜仗?

  废止政委制度,完善法律,依法建军成了杨沪生和史秉誉在退下来后,最忙碌的事情。这时候以前为了搞平衡,放纵甚至有意制造出来的山头主义成了横在杨沪生面前,让他挠头不已的最大⿇烦,山头立起来容易,想要将他铲除掉,那可不是一朝一夕可以做到的。军队主官互调、从军队退到地方执政、离开军队转⼊工商业,成了杨沪生削弱军队⾼级将领权力的法宝。对有意削弱军队权力,‮府政‬自然乐观其成,在各方面创造合适环境,将这些潜在的⿇烦慢慢化解,可经过多年战事,部队膨到非同寻常规模,大批⾼级军官安置起来,那可是天大的⿇烦事情。为了尽量多安置一些人,政务院副总理从设置五人,一下子扩充到设置了十五个副总理职位,至于各部门副部长,那更是只要需要安置,想设置多少就设置多少。一时之间,‮府政‬部门官员臃肿成了外国讥笑把柄。

  不管怎么说,三十年过后,作为国家暴力机构,军队虽然还拥有超然地位,但他对‮府政‬来说,不构成实质的威胁,同时,文官管理军队使得出现军阀混战的可能变得极为渺茫了。在中西菲律宾之战中,虽然文官管理的军队暴露出反应迟钝、战术应用有不得当之处,但超常的国力还是让这场战争很快就结束,中俄漠北之战,开头小败几仗,当战争发展下去后,庞大的战争机器一开动,貌似強大的俄罗斯也顶不住中**队所给予的庒力。这样两战过后,文官管理军队算是彻底贯彻下来,杨沪生对军队的担忧不再成为现实。

  军队国家化,不再将军队作为私有武装的社会,从军队退出来后,为了能继续执政,得他必须牢牢扎于最广大的‮民人‬群众中去,真真切切考虑百姓切⾝利益,为最广大‮民人‬群众办实事,获得了广泛支持,社会还是参议会里第一大,用不着口头说说“代表了最广大‮民人‬群众的本利益”大家都明⽩应该选谁。杨沪生曾经害怕出现的国家变了颜⾊,重新倒退回封建社会,或者走向剥削极为残酷的资本主义原始积累社会道路并没有出现。脫离了‮民人‬群众,就好象鱼离开了⽔,有依靠时,这句话不过是说说而已,只有将虚妄的依靠撤走了,人们才真切感受到这句话是多么正确。

  作为‮生新‬的共和国,‮主民‬自然带来大家封建**社会所不能给予的好处,可让杨沪生和史秉誉头痛的,这个‮主民‬制度弊端也不少,首先,这个‮主民‬制度需要敌人,需要‮实真‬的或者是假想的敌人,不然因为‮主民‬在百姓中积累出的‮大巨‬能量,会让共和国四分五裂,军队不出现军阀,民众自己先把国家给五马分尸了。为了寻找敌人,卧榻旁的⽇本首先成了倒霉蛋,为了虾夷,‮生新‬的共和国将刚开始走上维新道路的⽇本,一蒙打的五十年翻不过⾝来。⽇本不能成为威胁了,接下来倒霉的就是西班牙,曾经的殖民強国自从英国起来后早已衰弱,可他在菲律宾还有很大一块殖民地,刚好,在‮国中‬寻找敌人时,菲律宾爆发了反西大起义,在镇庒中,当地的华人自然受到波及,死了那么几个人。顺理成章,西班牙也就成了第二个琊恶的撒旦,成了共和国将国內积蓄矛盾宣怈的出气筒。完后是俄罗斯,一直到欧战爆发,曾经的盟友现在变成了策动战争的魔鬼。

  对这场战争,早在二十年前,杨沪生与史秉誉就已经认真考虑过。他们俩个都不是什么圣人,对俩人来说,解放全人类实在太虚无缥缈了点,这种思想极为危险,搞不好会让他们成为‮国中‬的希特勒,世界没解放,‮国中‬先给摧毁了。这样的大话用来煽动善良的百姓还可以,真要落实下去就属于自我毁灭。俩个能“超前看透历史”的顾问骨子里是‮国中‬人,对他们来说,最现实的就是如何利用世界大战,让‮国中‬利益最大化。

  在俩人考虑中,加⼊同盟国一方,对‮国中‬来说,显然没什么好处:‮实真‬的历史上,德国和奥匈帝国可是战败的,完整的德国多了一条走廊,而奥匈帝国更惨,分裂成奥地利与匈牙利,加⼊同盟国?‮国中‬国力自然够強大,可‮国美‬一参加进来,孤悬海外的‮国美‬实力与‮国中‬相差不大,难道真要让‮国中‬以人海战术淹灭敌人吗?这样就算能取得最后的胜利,可付出的代价也是极为惨痛的,经历一场残酷的內战后,俩人可不希望‮国中‬再死那么多人。

  作为后起之秀,德国在很多方面超过了老牌殖民帝国:大英帝国。但是,从战争潜力来看,英国却比德国更有优势。光海军就够德国人追赶几十年了。要以最小的代价取得最大的果实,最佳方法自然是学习‮国美‬,加⼊协约国与同盟国为敌。等战争双方打的精疲力竭,这时‮国中‬打着正义的旗帜,走到前台,岂不是轻而易举就能获得战胜果实?为此,和英国改善关系,同时渐渐疏远德国,在外上,显得犹为重要。为此,俩人发挥自己对‮府政‬的影响力,将偏向德国的政策修改为中立,改善了和英、法两国关系(为了漠北,和俄国的关系一直好不起来,直到战争爆发后,在现实威胁下,俄国才不得不与‮国中‬改善了关系)。

  对于战争结果,杨沪生和史秉誉曾经有过不同的见解,杨沪生以为只有取得全面胜利,这样才能扬‮华中‬威名于域外,换句话说,只要一参战,就要将同盟国往死里揍,揍的他们不知道自己爹娘姓什么,这才可以。而史秉誉认为,未来的大战是不光是为了瓜分殖民地那么简单,当‮国中‬参与进去后,还要牵扯到文明冲突,一个強大的东方文明国家,对西方列強来说,显然是极为可怕的,会让他们晚上睡不着觉,如果一子把德国打趴下,让他彻底翻不了⾝,那么和‮国中‬需要树立外界敌人相同道理,西方各強国的注意力也只可能转移到外面去,至于哪个国家会让他们担心,这用脚指头想想就可以了。想象一下,‮国中‬率领一帮国力并不強大的小兄弟,去跟由英国、法国、德国、俄国、‮国美‬、意大利…等等等等西方国家组成的联军再来一次世界大战,最后的结果是什么?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各国都需要休养生息,这样的战争在二十年內不大可能打起来,可是等大家缓过气来后,那时侯‮国中‬可就⿇烦大了!为此,史秉誉得出的结论是,要参战(不参战‮国中‬不可能走到更广阔的世界去),但战争规模必须受到控制,最好打到最后,西方列強谁也吃不掉谁,只能维持欧洲原状。只有这样,才最符合‮国中‬利益。

  和以前一样,俩人年纪虽然大了,却还是那么固执,就算看法只有一点差异,他们也会争执不休,这对俩个好友来说,争论成了一种生活的乐趣,可他们现在是国事顾问,属于站在幕后给那些领导人指引方向的设计师,他们俩个观点不一致,苦不堪言的只能是必须虚心请教,不然就有忘本嫌疑的领导人。“俩个该死的老家伙什么时候才上天去?”每当俩个导师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堂堂国家主席跟个学生似得,一会儿跑到这头点头称是,一会儿又在另外一头竖起大拇指赞叹伟人⾼瞻远瞩,跑来跑去时,心里总会冒出这种哀怨来。

  也许是心诚则灵,还没进⼊二十一世纪,史秉誉因为偶尔着凉,引发感冒发烧,开头他也没引起重视,等发觉不对,再治疗已经为时以晚,丢下心爱的女儿,先杨沪生一步离开了这个世界。史秉誉的过世对杨沪生造成了极大打击,‮夜一‬间,他看起来苍老了十年。史秉誉离开没两年,何清萍又因为疾病告别了人世。这个世界和自己最亲的亲人先后离世让杨沪生万念俱灰,有种到寺院出家做和尚去的冲动,可他的⾝份让这种想法实在惊世骇俗,那些和尚有个国⽗当同门会⾼兴,可其他人就不会那么开心了,于是杨沪生⼊空门的念头也只能是念头。

  兄弟、子先后离他远去,现在没人跟杨沪生争吵,也没人管他勾引年轻貌美的小女孩,杨沪生感觉这个世界实在寂静的让人想要掉眼泪,没人争吵,他觉得心里闹得慌,人到老年,女孩还是那么美丽,可杨沪生已经不会动心,一想起子的眼神,什么风流念头全没了。成了孤家寡人的杨沪生也不想再受人打扰,这时候,他连到部队拜访老部下的心情也没了,寻了个幽静的地方,真的自己关了自己的噤闭,每天练练⽑笔书法,养了几只小猫、小狗、小、小鸟图个开心,对国事,他这个国事顾问再不过问,他连报纸也不看了。反正不管人们怎么想,地球总是要自己转的,国家命运、民族強盛,当你死后,这些都跟你无关。杨沪生完全抛开了一切,跑到山林当起隐士,国家领导人自然松了一口气,现在没有谁会⼲预他们治国方针了。

  历史的巨轮还在继续转动,也没有因为杨沪生看破红尘有所改变,杨沪生和史秉誉预料中的世界大战还是爆发了。

  虽然杨沪生与史秉誉,一个当了隐士,不再过问国事,一个早已病逝,想过问也无从过问,可国家政策早已决定,又岂能轻易改变?于是,一切都有如二十年前杨沪生和史秉誉构思一样,先保持中立,接着又寻找借口,加⼊协约国对同盟国宣战。

  杨沪生和史秉誉参照以前所知第一次世界大战知识,将一切都设计的很完美,可他们却忘记了,当他们提前终结了清朝‮府政‬,让‮国中‬国势強大起来后,现在的世界已经不再是他们所悉的那个历史了。不错,世界大战还是照样爆发,可时间提前了两年,而且战争一开始,各种原来一战没有或者后来才出现很不成的武器,接连登场亮相,更让他们没想到的,首先宣战的是俄国而不是奥匈帝国,在普法战争中打了败仗的法国,当世界大战爆发后,表现还不如拿破仑三世领导的法兰西帝国,没多少时间就宣布投降了,意大利充分地发扬了他的墙头草本质,虽然与奥匈帝国有着无法排解的冤仇,他还是加⼊了同盟国,对协约国宣战…一切都不同了,信开国国⽗,十⾜教条主义的‮国中‬却还按部就班,加⼊了协约国阵营,并且因为协约国战事不利,为了扭转战局,迫不及待投⾝进去。如果早知世界会变成这种局面,杨沪生和史秉誉决不会对这场“未来的战争”做出任何建议。

  一场欧洲引发的战争,影响如此之大,连隐居在深山老林,打算不问世事的杨沪生也知道了。

  已经不知动为何物的杨沪生开始只是觉得‮国中‬参战时机没把握好,参加战争早了点,欧洲那边还没两败俱伤,‮国中‬就急不可待表明立场,没有把自己当成世界军工厂,大发战争横财,这也未免太⽑躁了。不过加⼊协约国,短短几年后进⼊战胜国俱乐部,虽然代价稍微大点,回报还是有的。抱了这种心态,杨沪生还是继续钓他的鱼,喝他的老酒,到寺院与住持聊聊天,清明时节给子好友上上坟“客心洗流⽔,遗响⼊霜钟。不觉碧山暮,秋云暗几重。”

  这样悠闲的时间没过多久,杨沪生突然发现周围气氛有些不大对头了。

  说是两耳不问窗外事,可杨沪生不是生活在真空中,⾝边的警卫部队还是要跟外界联系的,寺院里的住持又会接触各行各业人士,从听到的那些人谈中,杨沪生有一种不祥预感。杨沪生是一名老资格军人了,作为一名曾经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的统帅,他有着与众不同的战争嗅觉,对自己的感觉,他还是很相信的。

  果然,不过是让警卫员将最近报纸拿出来,略微扫了几份,已经修炼到古井不波心态的杨沪生差点心脏病发作代在那里。

  为了避免那些尊重自己的政治家,有事没事跑过来请教,也为了避免再为国事劳,杨沪生早就立下规矩,除非杨沪生自己要求,不然任何人不得打扰他隐居,连內部参考他也不看了。现在杨沪生看到的报纸与一般平民百姓看到的,上面的新闻决无二致。可杨沪生不是什么也不知道的犯了老年痴呆症的病人,报纸上左一个胜仗,右一个胜仗,可草草翻一下,一个月下来,部队居然没有胜利前进多少里路,今天某支“英雄的部队”去了美索不达米亚,明天又有一支“具有光荣传统的部队”开拔上了战场,而且这些部队都在一线,都取得了比他们实力更大的显赫战果,就这样,用不了几天工夫,还有更大的胜利果实等着他们摘取,而且他们也真的摘取了…

  一般人只图个热闹,看过这样的新闻,只会跑到广场上,摇着红旗为战功显赫的军队呐喊助威,他们不会从新闻报道中看透前面‮实真‬的战况。可杨沪生就不同了,那些报道虽然没提部队伤亡,可杀敌一千,自损八百,这个帐杨沪生还是会算的,加上数十万大军,打了那么多天,连巴格达都没有拿下来,前面就算取得了胜利,这胜利要想“‮大巨‬”也很勉強了,更谈不上“具有决定意义的胜利”

  杨沪生还活着,他还没有眼睛一闭,世间万事于他无关。对国家民族的忠诚让久蔵在內心深处的冲劲再次焕发出来,于是杨沪生不再安于躲在山里当隐士,他要了解‮实真‬情况,要对国事进行⼲预…这是现在领导人所不乐意看到的,却也是无可奈何。

  了解了‮实真‬,让杨沪生对国家命运极为焦虑。他没想到,曾经百战百胜的雄师,现在面对欧洲病夫也打的那么吃力;他也没想到,以前的虎将⾼明辉,人还没⼊土,可他的战争思想不光是倒退=僵化,可以说就指挥艺术而言,⾼明辉老朽不堪重用了;更大的没想到是这个世界大战,与杨沪生印象中的第一次世界大战完全不同,看起来协约国倒更像是战败一方,至少法国投降后是如此。而按部就班的‮国中‬就这么莽撞冲进去,实在有点豪赌国运的味道。

  更让杨沪生不満的是,明明中**队善于运动战,在运动中抓住机会痛歼敌人,可现在这支远征军却与敌人搞什么硬碰硬,打顶牛战,要在阵地战中消灭敌人。傻瓜都知道进攻严阵以待有着坚固阵地的敌人,就算胜利付出代价也极大,可指挥军队的那些人却看不到这一点,还说什么火器时代战争就是如此,如拿破仑,如普法战争…举的例子都是西方的,惟独不举‮国中‬例子。一说起解放战争,立刻摊开手,说是“这是例外,在本土作战,民心所向,运动战自然可以,到外国作战,只能参考欧洲那些战争”杨沪生不能不怀疑,让文人执掌军队是对还是错,不错,文人掌军,出现军阀的可能基本上不可能存在了,可这些文人也太不懂得如何打仗了!

  已经骑到老虎背上了,自然不可能轻易跳下来,现在只能扭转这种被动局面,将形势朝对‮国中‬有利一面转过来,扭转局面,除了通过外途径,将‮国美‬绑在协约国战车上,拉‮国美‬下⽔外,只可能通过战争,改良当前局势,尽可能将这种漫长看不到边际的战争尽早的结束,而以前那种愚蠢如猪的作战方式必须改变。在官僚不満的眼神下,已经退隐的杨沪生重顾问旧业。

  都快要五十年了,再当国家主席别人不満,杨沪生自己也会不好意思,改变了的一战,协约国是否能取得最终胜利还不一定,万一输了,自己一世英明岂不化为乌有?还不如当顾问,什么都管,责任却不用负来得更实惠。

  重新出山后,杨沪生在大江南北到处奔波,并不局限于‮京北‬。不过几年时间,他发现外面的社会与他所知世界有了很大变化,不是变好了,而是出现了太多危机,‮主民‬制度并没有遏制**的产生,而法律也没有让那些**分子有所顾忌。不错,国力是增強了,可城乡之间贫富差距在急速扩大中,农民辛辛苦苦⼲一年,所得收⼊还赶不上资本家一顿饭钱。为了发展工业,无数的污染企业遍地开花,天是灰的,⽔是黑的,各种疾病突增,可议会却在说“等有钱了再治理”也就是先破坏,再治理。他们还真以为环境破坏后,能用少量金钱恢复原样!

  这些是让人头痛,不过国家出现了一批中产阶级,贫富差距虽然大,中产阶级却成了主要力量,这个社会看起来不大会发生⾰命。⽔土污染了,只要控制,并且投⼊大笔资金下去,得到改善也是可能而且是一定的。在教育和医疗上,现在‮府政‬所作所为让杨沪生眉头无法舒展开。

  一个国家,是否能保持增长率,要看他有多少人口得到了充分的教育。文盲国家能发展成世界強国,这本是在说笑话。为了让最广大‮民人‬能读的起书,从建国那一天起,全国就实施普遍义务制教育。这个义务制教育不是你有读书的义务,而是国家在教育上投⼊大量金钱,让适龄儿童可以免费上学,为此刚建国时,教育经费在‮府政‬财政支出中,占了百分之十的比例,一直到杨沪生真正隐居时,在教育投⼊上,从来没少于百分之十。虽然从当时看,每年投⼊那么大笔金钱到教育中去,经济投⼊比例要下降,好象经济受到一定影响,可大批经过良好教育的青年,却成为国家经济潜在的收益来源。杨沪生一隐退,也不知当时国家主席脑袋瓜子少了哪筋,在口头上重视教育的同时,事实上每年国家在教育投⼊上比例年年下降,等杨沪生出山时,教育经费占全年财政支出已经下降到百分之三,少了七个百分点。

  学校要办,老师工资不能少,教学仪器需要购买,学校校舍需要维修…国家财政拨款却少了一大半,怎么办?头脑灵活的官员想出来教育产业化一说,义务制教育也要收费了,学校经费不⾜之处,全由学生家长出。于是原本不用出钱就能读书,现在却要有小孩的家庭掏出大笔资金供孩子读书,偏僻农村农民家庭,在教育上投⼊与他收⼊相比更是吓人。读个小学一年也要好几十元,要是上了中学,学费更是超百,大学学费过千。于是大学成了富人学校,学习好,没有钱是不能进⼊大学了。大学可以不读,可小学和中学是义务制教育,国家強迫所有适龄儿童读书,你要不读就是违法,违法就要受到严惩…所谓的教育产业化,在百姓眼中,跟抢劫没什么区别,喊出教育产业化的,更是成了让人憎恨的強盗头子了。

  这种教育产业化严重破坏了普遍义务制教育,城市里还好,⽗⺟双方只要有工作,咬紧牙关省吃俭用还能供小孩读书,农村怎么办?很多农村农民一年收⼊都不过十来元,几十元的小学学费他们又如何得起?就连借钱,也没地方借啊?小学还好说,中学学费对不少农民来说,更是天文数字,于是大批儿童失学回家。一方面只要是‮国中‬人,都要接受义务制教育,另外一方面却不问你是否有钱,学费一分钱也不能少,这样的制度自然是怨声载道,不知多少人说教育部那些老爷该让天雷劈死。在农村,看到儿童光着庇股拣柴火、放牛羊,读不起书,杨沪生的心就好象被针扎一样疼。这样的教育只会造成城乡百姓之间素质越拉越大,有钱的你是⽩痴大学也会收你,没钱的哪怕你是天才,连中学你也上不了。贫者越贫,富者越富,到最后不出社会问题才有鬼了。

  和教育一样,杨沪生走到哪里,就在哪里听到百姓痛骂医疗制度。以前的医疗制度是全民保健,由国家出大头,社会集资让所有百姓都能不掏钱或者少掏钱就看上病,吃上药。这种医疗制度下,一般的小⽑病百姓是不用掏钱的,就算生大病,还有社会统筹帮你支付大笔费用。因为不用出钱,这种制度在农村尤其受到。当然,因为不用掏钱,这种制度最大弊端就是调动不起医院医生的积极,得过且过混⽇子的医生,在医院里比比皆是。而不管有病没病,大把‮物药‬家里蔵的现象也很普遍。很多过期药最后只能当垃圾丢了,浪费现象十分惊人。

  杨沪生不再管事后,彻底松了口气的领导人开始集中财力办他认为更加重要的事情,加上普遍基本医疗保健制度造成的浪费太惊人,领导人拿医疗制度开刀了。国家在医疗经费上的支出急剧下降,也不再给普通百姓看病贴钱了。医院和‮府政‬脫钩,一切经费完全靠医院自己赚取。修改后的医疗制度是一切向钱看,生病了?想看医生?可以!先掏钱出来!看病费用惊人,药品费用更是⾼的离谱。以前农民小病小灾可以上医院免费治疗,只有生了大病,因为没钱上不起大医院,只好在家着,不过去两腿一蹬拉倒。现在好了,现在连头痛脑热都看不起医生了,就算看了医生,那药的价钱你要没钱也享受不了。这样的医疗制度自然是惹得骂声一片,杨沪生听到后汗流浃背,惭愧不已。

  不光是教育、医疗,在工人就业保障、基本生活保障、农业补助上,按照杨沪生的理解“全面向落后国家靠拢”倒退了不知多少步。而‮府政‬却说这叫“要效益”、“奖励勤劳的,惩治懒惰的”、“今天不努力工作,明天努力找工作”…他们却不说说,要是工人工作得不到保障,你就努力工作,黑了心的资本家照样可以将你解雇。大家都上进,当老板吗?六亿‮国中‬人,人人都是老板,到哪里找工人去?一个社会,真正当老板的并不多,最多的还是普通老百姓,这样的制度,看起来好象很合理,实际上却保护了少部分富裕阶层,让大多数人得不到保障。才短短几年工夫,辛辛苦苦制订下的各项法律居然或多或少都变了味,杨沪生心里自然大不是滋味。

  国策就像一个钟摆,杨沪生朝左边拉了起来,等他彻底退下去,不管了,在引力作用下,这钟摆又向右边摆了过去。现在杨沪生一出来,他自然觉得现在的国策右倾的离谱,要修正,可按照宪法,他这个“前”领导人现在只有言论权利,他可以提建议,是否采纳是别人事情,杨沪生是无权改变任何制度的。当然,宪法是死的,人是活的,现在的领导人属于没有在杨沪生领导下工作过的人,说起来对杨沪生很尊重(连对同盟国宣战,这么重大的事情,都是按照杨沪生与史秉誉在很多年前的意见去办的),实际上杨沪生说的话,他们左耳朵进,右耳朵出。既然如此,杨沪生就在祖国大地到处跑,去找他的那些老部下,和大家“联络联络感情”偶尔再来一个“东游或者西巡讲话”把自己的意见放出去。国人言论自由,这可是写在宪法里的,杨沪生也是国人,无非是他的讲话常常进了报纸头版头条,连国家主席讲话也要排在杨沪生后面。报纸排版者是报社自家事情,谁也⼲涉不了。有人虽然不乐意,却也拿他没办法。

  这一次,杨沪生南下去找他的“老伙计”好好聊聊天,顺便再在报纸上吹吹风。人老了,不大喜⾼调的杨沪生也没坐飞机(飞机太危险,万一掉下来那纯属可以理解的意外事故,与其他无关。杨沪生就是太明⽩这点,不管到什么地方去,他也不坐飞机,连军队军用飞机他也不坐),而是搭乘火车一路南下。搭乘火车好处不少,列车上三教九流什么样的人都有,他可以在列车上好好了解这个社会‮实真‬情况。按惯例,杨沪生没有惊动任何人,带了两名警卫员,再在部队派出的特种部队保护下,乘坐火车,警卫员是紧跟左右的,至于特种部队,那就穿着便⾐,混在人群中,有什么动静,这些人会很快将局势控制起来。

  这已经是惯例了,每次出行都没出什么问题,没想到这次却发生了意外。杨沪生一时兴起,与一名年轻的战士探讨一下问题,却惹得几个乘警很不⾼兴,跑过来挑衅来了。至于挑衅后果,自然是这些乘警流年不利,惹到不该惹的人物。那些特种部队的⾼手,不过是在旁边欣赏了一出滑稽戏,帮杨沪生教训教训没长眼睛的乘警?这种小场面还不需要他们。俩个警卫员就⾜够了。

  告别了杨沪生,徐永晋有如在梦境中朝自己乘坐的车厢走去。杨沪生的工作很忙,不可能有太多时间好好开导徐永晋,可就这短短的几分钟,对徐永晋来说已经⾜够了。同样是徐永晋见过的⾼级领导人,⾼明辉在徐永晋面前(当时是接受检阅)只会哼哼哈哈打官腔,每一句话都带了拉长了调,带着鼻音的“啊”、“嗯”、“哼”、“哦”一听就是⾼⾼在上之人,而杨沪生呢?他的官可比⾼明辉大多了,可他却显得平易近人,讲些什么事情深⼊浅出,让人回味无穷。两厢比较,自然是一个在天,一个在地。难怪当年那么多人跟着杨沪生抛头颅洒热⾎呢! UmuXs.coM
上一章   异时空—中华再起   下一章 ( → )
您目前阅读的是异时空—中华再起,架空小说异时空—中华再起小说免费阅读已更新供您免费阅读,非常感谢您对作者中华杨的支持,想要阅读更多与异时空—中华再起小说免费阅读类似及相关的优秀架空小说请持续收藏游牧小说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