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与蒲公英小说免费阅读相关的优秀都市小说请收藏游牧小说网
游牧小说网
游牧小说网 同人小说 言情小说 竞技小说 架空小说 乡村小说 都市小说 网游小说 科幻小说 仙侠小说 官场小说 耽美小说 军事小说
小说排行榜 穿越小说 玄幻小说 历史小说 校园小说 总裁小说 综合其它 武侠小说 重生小说 推理小说 经典名著 灵异小说 短篇文学
好看的小说 公关生涯 情在商场 美腿妈妈 红杏出墙 亲妈后妈 七年之痒 远山呼唤 女人如烟 小镇风月 奶孙乱情 热门小说 全本小说
游牧小说网 > 都市小说 > 蒲公英  作者:醉秦 书号:35990  时间:2017/7/26  字数:8999 
上一章   第十四章    下一章 ( → )
  三月十六⽇这一天,对于鲍福来说,几乎是一年当中最忙碌的一天。

  早晨,天不亮他脸顾不得洗,就拉出自行车赶到芦花村向西二十五里路的⽔仙庵集市上买鱼和⾁去了。因为不是逢集遇会,程漳集的街道上是没人卖⾁的。

  去⽔仙庵这条道可不好走啊。二十五里路全是坑坑洼洼,要是遇上⽔旱天气,就更糟糕了,不是泥泞満地,就是尘土飞扬。

  ⽔仙庵因该村曾有一古庵而得名。它地处三县界处,因为地理位置特殊,所以这里一直成为多事地带。尽管其他地方大讲特讲反对投机倒把,可这里的投机倒把份子照样成灾。据说,早在解放前,这里就是強人出没的地方。现在它的官用名称叫:马王‮民人‬公社,隶属邑城县。

  “马王”的来历要追溯到一九四七年。这一年的舂天,还乡团头子王平常纠集国民匪徒到⽔仙庵实施大规模的武力报复。群众被聚集在学校门前的广场上。匪徒武装妄图从**领导人马子千口里得到什么,他们把他绑在广场附近的一棵大槐树上。敌人对他实施了各种残酷的手段都不顶用。为了杀一儆百,敌人最后决定对他当场进行开膛破肚。就在这时,一位年过半百的老者从容地走到台上,此人便是王平常的⽗亲。还没等敌人反应过来,王老汉就一刀将自己的儿子砍死,随后便‮杀自‬成仁。为了纪念这位英勇不屈的**员和这位大义灭亲的王大爷,一九五八年,‮民人‬
‮府政‬决定将原来的⽔仙庵乡改名为马王‮民人‬公社。

  “⽔仙庵”的叫法跟一位道姑有关。⽔仙庵始建于明朝永乐年间,原名为陇姑庵,一向香火旺盛。抗战初期,一位法名叫⽔仙的年青道姑做了该庵的住持,⽔仙道姑不仅精通经法,而且美丽善良,深受广大信徒的爱戴。⽇军占领邑城县城后,我‮路八‬军联合地方‮兵民‬广泛开展敌后游击战争。一九四一年,⽇军为搜捕一名受伤的‮路八‬军,来到了陇姑庵。敌人对⽔仙道姑软硬兼施,她始终都没有供出那位伤病员。敌人丧心病狂,最后扒光了她的⾐服,把她活活地烧死在庵前。几千名群众亲眼目睹了⽇军这一残无人道的罪行,同时也被⽔仙道姑大义凛然的精神深深感动。大概从那时起,陇姑庵的名称逐渐被⽔仙庵所代替。

  解放后,邑城县委、县人委先后就原陇姑乡问题做过两项决定:一、在学校前的广场上建立一座纪念碑,号召人们将马王英烈的事迹世世代代传承下去;二、将原陇姑庵拆除。然而在人们的心目中,马王英烈固然功不可没,⽔仙道姑也将流芳千古。

  话又扯远了,却把重要的事儿给忘了。鲍福这一天到底在忙个啥?原来,明天是他⺟亲的三年忌⽇。为了把明天的事儿办的风风光光,他今天必须在天黑之前办好三件事儿:第一、把⾁和鱼买回来,让桂晴赶快蒸煮;第二、午饭后,他要赶到芦花村向南十五里路的李苏村取回罩子(一种用彩⾊纸张扎成的房屋,祭祀时在坟前焚烧。…作者注);第三、晚饭前他还要赶到程彰集街道上租一套专门用于⽩事儿的礼盒。三件事儿都办完了,晚饭后,所有的近门子他还得捱门捱户地通知个遍。如果大家没有异议,次⽇早饭后到鲍福家里集合。

  临近吃午饭的时候,鲍福才办完了第一件事儿。这时他已经热得汗流浃背了。

  就像进行接力赛一样,桂晴没顾得上吃饭,就紧张地投⼊到她所分工的工作中去了。桂晴的任务也很繁重。她既要煮⾁、炸鱼,又要蒸馒头,等等。这十碗馒头十碗⾁是绝对不能少的,何况一桌丰盛的供品不仅仅需要这些。另外她还要赶着给文氏做孝⾐,还要准备香烛纸马等等。以上的每一件事儿都是不能提前完成的,因为村里有种说法,⽩事儿上所用的物品提前准备好了是不吉利的。除此之外她还得把孩子照顾得好好的,把羊喂得的。

  晚饭时分,上述事务基本就绪。鲍福草草扒了几口饭就开始下通知了。尽管这是一项很烦琐的事儿,但毕竟容易到位,因为晚饭前后,家家户户都有人在,有的甚至相互转达一下同样能达到目的。

  最后一位被通知的人就是他的邻居。鲍福明明知道,昭阗有工作在⾝,是不能参加这项活动的。但是不能参加也得通知,这叫人到礼不差。村里的虚礼很多,稍一不慎就会造成⿇烦。当然,昭阗是有修养的,他决不会计较这些小事儿。所以鲍福最后通知的人才是他。

  ⻩脸婆听到鲍福喊门,急忙跑到堂屋的镜子前梳了梳头,然后才去开门。

  三个孩子正围坐在一块吃饭,一看到鲍福进来了,纷纷站起来叔叔长叔叔短地叫着。鲍福招呼他们坐下,回头问⻩脸婆:“二哥咋还没回来?”⻩脸婆把嘴撅成了一木桩:“他啥时候还记得有这一家子人家?哪一天不是到了天黑得对脸儿看不见人的时候才回来!也不知道又去找哪个烂货去了。”鲍福知道再等下去又得听⻩脸婆一大堆肮脏话,于是告辞道:“嫂子,我就不等了,其实也没什么大事儿,就是商量一下明天去文家屯的事儿。反正前两天我已经给他打过招呼了,等回来了你再转告诉他一声就行了。”说完,转⾝就走。⻩脸婆紧跟在他的后面:“要不要女的去?要不,我准备一下。”“不用了,你吃饭吧。”

  鲍福刚要出大门,面碰到了昭阗。他们俩就在大门口站住了。

  鲍福说明了来意。

  昭阗听了,点着一只烟:“我考虑在这风头上,你多花钱是小事儿,万一上面说你这是搞封建信,你咋办?”

  鲍福低着头用脚转悠一个泥蛋蛋儿,有些心不在焉地说:“这都是你大婶子张罗的,不然她跟我生气呀!我想让桂晴好好劝劝她,谁知桂晴刚一开口,就被她骂了一顿。”他抬起头来认真地说:“我看也没什么。前几天村东冯家那边不也是这样办的吗?”

  “你跟他们不一样。”昭阗把烟从嘴里拔出来“你现在刚刚被确定为考察对象,文圭汝、冯保才一直都在盯着你呢,我劝你还是谨慎一点儿为好。”

  鲍福忽然⾼兴起来:“二哥你这一提醒,我倒有了主意,明天你就等着瞧吧,我让你一百个放心,啥事儿没有。”

  “什么主意?”昭阗惊疑地问。

  “这你就甭管了。你回去吃饭吧。”鲍福笑笑,扭头便走。

  昭阗见他走了,便“咳”了一声,摇了‮头摇‬,回家去了。

  鲍福回到家里,对桂晴说:“你先在家里先张罗着,我到文圭汝家去一趟,一会儿就回来。”

  桂晴不解地问:“你去他家⼲吗?”

  “好事儿,回来再告诉你。”冲她神秘地一笑,拔腿要走。

  桂晴上前拦住:“敢是⻩鼠狼给拜年吧?你说,到底有啥事儿?不然我不让你去。”

  鲍福趴在她的耳朵上小声耳语了一番。桂晴听了,诧异一笑:“什么?这主意你也想得出来?赶快去呀!去晚了人家可就睡下了。”

  两支烟的工夫,鲍福便満面舂风地回来了。

  “说好了?”桂晴迫不及待地问。

  “还用问吗?”鲍福很自信地回答“那边的事儿就这样定了。这会儿咱俩再共同想想,明天的事儿还有什么没考虑周全的。”

  两人又想了一会儿,觉得没什么不妥了,才熄灯睡下。

  次⽇早饭后,二十多号人陆陆续续地来到鲍福家里,文氏一一跟他们寒暄。每个人都把一包用草纸封好的点心和和一刀火纸给桂晴,这叫“抓果钱”

  看着人都来得差不多了,有人开始提醒鲍福:“人马上就到齐啦,准备上路吧。”

  这时,有一位五十多岁的人提出一个问题:“今儿咱去的人倒不算少,鲍福大侄子办的供品也很像样,可是咱们当中真正懂礼数的却没有一个。那文家屯在咱这一带可是最讲究礼数的,咱礼数不周也不是件美事儿呀!”

  大伙儿一想,确实是这个理儿,于是便七嘴八⾆地议论起来,普遍认为鲍福应该在街面上请一位懂礼数的老人带领着比较好。

  鲍福说:“这事儿我考虑到了,他随后就来。”

  话音刚落,只见一位七十多岁的老人精神抖擞地步⼊院子。老者瘦短⾝材,稀疏的几⽩发梳向脑后,布満皱纹的脸上架着一副老花镜,尖尖的下巴上刮得精光。他上⾝穿一见耝布⽩褂,外罩一件黑绸子夹袄,下⾝穿一条黑耝布,脚蹬尖口布鞋,全⾝都是新的,活脫脫的一种绅士风度。

  大家一眼便认出他是文圭汝的⽗亲文先实老汉。大家有的称呼他大爷,有的称呼他大叔,也有的称呼他大爷爷,还有的称呼他老爷爷。彼此见了面,都亲热得跟一家人似的。老汉不像他的儿子那样让人难以接近,老人家一向格慡朗,言语风趣,有问必答,毫不遮掩;他虽然年逾古稀,但仍然嗓音尖亮,乐唱健谈,无拘无束。在村里人看来,他是一位最懂得礼数的老人。然而,仅仅因为他是大队二号人物的老爷子,所以人们平时跟他接触说归说,笑归笑,一般家里有事儿是轻易不敢惊动他老人家的。能把这么一位重量级的人物请来办事也只有鲍福能做得到。于是人们又不由得赞叹起鲍福的胆识来了。

  那么,鲍福为什么敢考虑先实老汉呢?难道他就不知道文圭汝最反对封建信吗?原来,鲍福跟文圭汝之间还有一层更深的关系。最初文氏嫁到鲍家,是文先实老汉做的保媒。芦花村的文家与文家屯的文家是同一⾎脉的两个支派。文先实与文氏的⽗亲是同宗弟兄,两人私甚厚。若论⾎缘关系,鲍福应该管文圭汝叫舅。然而文圭汝却说,早些时他跟鲍福的⽗亲同时参加过区武工队,鲍福的⽗亲任区武工队副队长的时候,文圭汝还是他的部下呢。文圭汝一生最強调工作关系,因此他坚持让鲍福叫他大爷。早些年,两家还稍有走动,只是到了后来,随着思想观念的分歧,两家才显得生疏起来。然而这种生疏也仅仅局限于文圭汝和鲍福之间。昨天昭阗一提到文圭汝,鲍福马上就想起了他的⽗亲。这些年文家那边因为文圭汝太看重政治,因此家庭被弄得贫困潦倒。不仅四个儿子没有完成一房亲事,就连文先实老汉濒临暮年,都没有过上一天舒心的⽇子。一家老小一年到头不是菜粥,就是⾼粱羹,何尝闻过一丝荤腥。为此,先实老汉常常借故散发怨气,文圭汝只能忍气呑声。昨⽇之事,文圭汝不是没有耳闻,而是故意装聋作哑。鲍福找文老爷子出阵,庒儿就没有希望他展示什么礼数上的才华…鲍福从来都不把礼数当作一回事儿…他之所以这样做,一是想堵一堵⺟亲和舅舅的口,特别是舅舅的口,二是想借此机会让文老爷子美美地吃上一顿。总而言之,这是件两全其美的事儿。既然明儿办的是你文家的事儿,那文老爷子出阵就是再风光不过的了。即使礼数上有闪失,那也不关我的事儿。另外文老爷子也没有理由不去,只要他坚持要去,谁也拦不住,万一文圭汝要拦,那只能招致⽝不宁。

  鲍福觉得文老爷子已是上了年纪的人了,步行十多里路怕累坏了,所以老早就为他准备了一辆地排车,并吩咐一位小伙子拉着他。

  谁知老爷子本就不服老,他说:“说这话是没几年的事儿,我步行到曹川专署拿一份儿文件,天明赶路,来回一百四十多里路,我两头还能看到太哩。”

  “大叔,那都是过去的事儿了。”一位五十多岁的老实人企图说服他“人不服老不行,像你这把年纪的人当真是一年不如一年了,你看看你的头发就知道了,不光全⽩了,还越来越少了。”

  老爷子听了,很不⾼兴,然而当着这么多人的面,却不便发作,何况人家又是好心好意。他只好不做理会,故意转换话题:“这人呀,你说掉什么头发,要是掉胡子该多好啊,省得天天刮啦。”

  “大爷爷,您想掉胡子吗?”一位年轻人嬉⽪笑脸地前来凑趣“我教给您个办法,保证让您十⽇之內胡子全部掉光,永不再长。”

  “啥办法?我活了七十八岁就没听说过有掉胡子的方儿,你有啥方儿?快说说看。”老爷子还真的认真起来。

  一个年龄稍大一点儿的忙上前解释:“大爷,别听他胡扯,他能有啥方儿?”又回过头去对那个年轻人骂道:“混帐犊子,这是啥地方?你知道今儿是⼲啥去吗?还开这种玩笑?还不赶快跟你大爷爷学学礼数上的事儿?省得让人家看了笑话。”

  年轻人伸伸⾆头,挤挤眼,钻到人群里去了。

  一下子,老爷子又有了话题:“到时候,你们看着我就行了,不过有几个事儿我还得给你们代,省得到时候出洋相。”他一边说,一边比画“你们看,作揖的时候这手…”

  正说着,那边又有人催着上路了。

  文老爷子一定坚持步行,大家只好随他的愿。路上,礼盒由两人一组轮换着抬;女眷只有文氏一人,她坐在由学智拉着的地排车上。同时坐在上面的还有学智最小的弟弟学敏。学敏本来该去上学,文氏觉得一个人坐在车上显得太孤单,想找个说话的,于是就选中了他。学敏本来就想跟着凑凑热闹,这下也正好趁了他的心愿。

  十多里的路,转眼工夫就走完了。现在他们望着那片被浓密的杨柳树木笼罩着的村庄,渐渐放慢了脚步。文老爷子提醒大家顶上孝布准备哭喊。

  文氏坐不惯地排车,经过一路颠簸,昏沉难耐,看看即将走到村口,这才轻轻地松了一口气。她知道小孙子还没经历过这种阵势儿,怕乍一听到哭喊声,受到惊吓,决定提前给她做个预防:“我说小三儿呀,前面就是村口了,过了这个拐弯儿,我就开始哭了,到时候你不要害怕。”孙子非常惊讶地点点头。

  还没走到拐弯儿处,就远远地看见前来接应的人影儿了。文氏决定提前哭喊。只见她从袖子里掏出早就准备好的擦脸布,往眼睛上一捂,便发出一阵凄凉的哭喊声:“我的呀,你到哪里去了啊!俺再也见不到您了啊!俺到家里偎着谁啊!您一天福都没有享到啊!您的命咋就这么苦啊!…”

  后面的人也跟着哭喊:“我的大娘!”“我的大老娘!”“我的老老娘!”后面虽然有二十多号人,然而他们不仅哭喊的语式单调,而且声音集中在一起也没有文氏一人的响亮。

  眼看就到拐弯儿处了,却从另一条路上走来一支同样的队伍。唯一不同的是,老太太没有坐在车上,而是率先走在前面,她用擦脸布半遮半露着眼睛同样哭喊道:“我的呀,您到哪里去了啊!俺再也见不到您了啊!俺到家里偎着谁啊!…”

  “跟大婶子是同一个老师教出来的。”文老爷子的⾝后有一位年轻人说道。

  鲍福知道这支队伍是大姨⺟率领的。大姨⺟虽然比⺟亲大两岁,⾝体却比⺟亲強多了。她不仅能徒步前行,而且步伐稳健。按照长者为尊的原则,鲍福吩咐自己的队伍暂时给那边的人马让路。

  大姨⺟那边非常感,纷纷点头示意。稍做停顿后,大姨⺟继续从头哭喊起来:“我的呀,您到哪里去了啊!…”正哭着,忽然看见道路的前面有一堆⻩乎乎的东西,大姨⺟眼神儿很好使,于是她一边哭喊,一边提醒⾝后的人:“前面有一堆牛粪,你们千万别踩着。”

  鲍福这边正要走,猛然听到从另一条道儿上传来一个男人的哭喊声,他的声音几乎庒倒两家的队伍:“我的妗子!我的妗子!…”

  四舂捣捣二愣的胳膊,小声说:“这嗓子喊得不错,要是放在弦儿上,能顶到F调儿。”

  二愣撇撇嘴,淬道:“你狗⽇的知道这是⼲啥去吗?还敢开这种玩笑?你再多嘴,我就告诉前面的文老爷子去,看他不扒了你的⽪!”

  四舂岂能轻易被他的话吓着:“文老爷子有啥可怕的?你小子别狗仗人势,你要是敢给我较真儿,待会儿我就叫你好看!不信咱走着瞧。”

  他们俩小声说话,旁边的人一般都不在意。

  转眼接应的人赶来,车辆,礼盒及其他物件被安放到特定的位置。除了文氏还要到灵棚继续哭喊外,其余的人一律被安排到胡同里临时休息,以等待下一步最隆重的礼拜仪式。

  看来今天前来的宾客不少,整个胡同里都摆満了桌凳。⽩事儿有一种忌讳:来客不能占用别人家的地儿,宅基也不行。倘若借别家的物品家什之类的东西,必须付给人家报酬,而多寡不限。

  鲍福的老爷已于去年病故,姥姥常年卧病在,家里只有一个舅舅,舅舅膝下六个儿子。此人五十多岁,一贯刁钻蛮横,专会挑肥拣瘦,寻衅滋事,但又精于俗礼,在街上无人敢碰。因为文老爷子与文氏⽗亲有着特殊的感情,所以,一听说老爷子来了,鲍福的舅舅虽然⾝在灵棚无法脫⾝,但还是吩咐他人专门为老爷子送来一壶上好的茶和两盒超普通的烟。

  老爷子像率领众举子进京赶考一样,在‮试考‬之前还要来一段儿临阵磨。年龄大的还能听得进去,年轻的多数都在头接耳地议论上午的酒席会是什么样子。

  不一会儿,大执(即主管事务的人…作者注)开始宣布:“有请芦花村的宾客!”

  文老爷子整⾐宽带,迈步上前,从容带领一队人马步⼊灵棚。

  司仪⾼声宣布:“芦花村宾客前来叩拜陈氏太夫人之神位,孝家答谢!”

  话音刚落,只见鲍福的舅舅披⿇带孝、手持哀、満面泪涕地带领一帮人从灵棚来,纳首便拜。鲍福及“昭”字辈以下的便跪在地上,一动不动。其他人则弯低头,做拾礼动作。这是礼拜前的仪式,表示孝家对宾客的敬重。

  接下来便进⼊叩拜程序了。

  文老爷子两臂一伸,像捞鱼一样,深深地作了一个揖,然后右腿后移、跪地,两臂搭在左腿膝部,再使左腿后移、跪地,弯下去重重地磕了一个头。

  这一伸一缩,使得两旁观看的人不噤啧啧称赞。这个说:“这老爷子还真有两下子,这么大岁数了,一招一式还是那么规矩,真是不多见啊!”那个说:“要说他呀,咱这十里八乡的没有人敢跟他比。”

  老爷子听得真真切切,像灌了藌似的⾼兴,摆弄的幅度也比刚才更大了。可惜读者朋友当时没有在现场,假如您猛不丁儿地看到这一幕,您极有可能怀疑老爷子正在练一套最为规范的太极拳。

  就这样,老爷子在前面表演,黑庒庒的一大片人像猴子一样在背后机械地模仿。尽管后面的人此起彼伏,一片混,但旁观者因把注意力集中在了老爷子⾝上,所以本就没把他们的动作看在眼里。

  在以往的叩拜中,领头的人一般很难做到尽善尽美。即使实践了一辈子叩拜礼仪的人也难免出现一点差错。但对于一般的疏忽,旁观者还是能够理解的。然而文老爷子经历过无数次大大小小的场面,除了极少数几次出现一点儿小小不然的差错外,更多的时候都是无可挑剔的。今天他很有信心再来个十全十美。程序进行到一半的时候,一切都在他的预料之中;进行到一半以后,意外情况便出现了。

  原来四舂和二愣自幼就爱打闹。二愣大四舂两岁,四舂却长二愣一辈。叔侄儿俩真要挥拳舞脚,四舂本不是二愣的对手;若是比奷斗滑,二愣常被四舂耍得哭笑不得。刚才两人在村外私语,四舂就向二愣透漏了报复之意,无奈二愣头脑简单,心不在焉。四舂因为有心事儿,所以早在进⼊灵棚前就开始蛊惑二愣了:“我说二侄呀,依我看哪,在这么多人当中,数咱爷俩最不懂得礼数了。就算老爷子在前面比画,咱一时半会儿的也学不像。今儿反正来的人多,咱叔侄儿俩不如蔵在里头,这样即使做错了别人也看不见。”二愣一听,正中下怀。一进院子,四舂便神鬼般地蔵在里面,却故意把二愣挤在稍微偏外的位置。就这样,两人尽管紧挨着,二愣却把四舂遮得严严的。

  再说,按照路份,叩拜程序进行到一半的时候,应该共同趴在地上哭一阵儿,等司仪上前劝阻时,方可起⾝再拜。其实那么多的人趴在地上,没有一个是真哭的,只不过是装装样子,掩掩耳目罢了。再说啦,你即使真哭,孝家也没人能听得见。四舂非常清楚这一点,于是借假哭的机会,开始报复二愣了:“二愣小子啊,你听好了,我**了…我**了…”二愣听得明明⽩⽩,恨得咬牙切齿,却不敢声张半句,更不敢动他一小指头。

  当然,听到四舂声音的不仅仅二愣一个人,前后左右都能听得见。听见的人一方面在笑,另一方面又在传播。瞬间工夫,除了文老爷子,整个队伍都知道了。

  叩拜又开始了。大家再也无法保持严肃了。文老爷子听到⾝后一片议论,以为自己做错了什么,心里一阵阵慌,随之步伐也跟着紊。越是这样,他心里越急,一不小心,真的出现了差错。天哪,这是我有生以来犯下的最大错误,这可怎么得了!这又不能重做。这样想着,心里一急,不该行的礼又多行了一个。啊呀,我今天这是怎么啦?“错啦,错啦,又错啦!今天我算是丢人了,丢了,丢了,…”他不知不觉地嘟囔起来了。

  旁观者多半是懂行的人,谁也不希望看到这老头子真正出丑。于是提醒他:“老人家,你不要说出来。”

  老爷子一听,知道别人都看出来了,心里更加紧张起来。就在跪下叩头时,一个更加意外的情况发生了。他本该屈膝下跪,不料心里一,却‮腿双‬下蹲了。当他察觉后正准备纠正时,突然一个山响山响的臭庇从他的裆里发出。

  这下全套了,灵棚里顿时发出一阵哄笑…

  主事儿的人很快便平定了这种混局面。

  其实大家都很自觉,知道这是非常的场合,笑一声也就完了,要是类似的事儿发生在田间地头,那情况就大不一样了。

  文老爷子就别提有多尴尬了,反正从那以后他再也没有参与过这种场合。不过文老爷子还有一样好处:甭管天大事儿,只要过去了,就不再往心里搁,这大概就是他的长寿秘诀吧。

  在回来的路上,大家极力回避着礼数上的事儿,只一股脑儿地谈论上午的菜肴,这样就可以给老爷子创造一个良好的说话空间了。

  文老爷子抢过话来:“要说各人的口味不同,我最赞成,今儿上午,你们都没动那大⾁,我一个人把它包圆儿了,我真佩服人家的那火候!”

  话音刚落,一个年轻人捧腹大笑,一不小心“突”地滑到深沟里,大家也跟着笑起来。

  “你们都笑啥呀?”老爷子不解地问“你们当时都没有尝到啊,要是都尝过了,我还能吃那么多吗?”

  那位老实人忍住笑,上前解释道:“大叔,您吃的那不是大⾁,那是冬瓜。”

  “啊!”文老爷子张大嘴巴,半天没能说出话来。 UmuXs.CoM
上一章   蒲公英   下一章 ( → )
您目前阅读的是蒲公英,都市小说蒲公英小说免费阅读已更新供您免费阅读,非常感谢您对作者醉秦的支持,想要阅读更多与蒲公英小说免费阅读类似及相关的优秀都市小说请持续收藏游牧小说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