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与随波逐流之一代军师小说免费阅读相关的优秀军事小说请收藏游牧小说网
|
|
游牧小说网 > 军事小说 > 随波逐流之一代军师 作者:随波逐流 | 书号:36957 时间:2017/7/31 字数:9654 |
上一章 第二十三章 乡音无改 下一章 ( → ) | |
同泰十二年,雍军东海⽔营寇吴越,哲随行军中,二月十二⽇,雍军⼊嘉兴,哲潜行祭⺟,会荆氏,尽逝前嫌,然莫为世人知。 ——《南朝楚史-江随云传》 嘉兴烟雨楼本是东南名楼,最多士子游人,尤其是二月初舂,碧柳如烟,清波漾,渔船帆影,往来如梭,最是景⾊怡人。只可惜如今虽是赏景之时,楼中之人却都愁眉深锁。早在数⽇之前,就已经有传言说及雍军攻下定海,但是这消息并未引起他们过分的惊骇,吴越之地,几乎很少遭遇兵燹,在他们心目中,雍军很快就会被余杭⽔营击退。可是事情的演变令他们措手不及,几乎是转瞬之间,雍军如火如荼的攻势就已经席卷了吴越之地。前⽇雍军已经攻下了平湖、海宁,据两地传来的消息,雍军并没有大肆杀屠,只是将当地军民拘噤城中,不令自由行动。虽然不解雍军用意,但是因此之故,嘉兴军民也不免有些放心,雍军攻越郡只是仗着出其不意,一旦南楚军反攻过来,雍军必定会被迫退回海上,只要雍军不杀害人命,那么就是损失些金钱粮饷也没有什么大碍。 楼中众人都是嘉兴各大世家的年轻子弟,也有嘉兴一地知名的寒士,如今雍军前锋已经到了嘉兴城郊,这些青年子弟不愿困在家中,都在烟雨楼聚集,希望得知最新的战况,也只有这些尚有⾎气之勇的青年才有胆量在这个时候聚集起来。这些年轻人中有一人神情有些不同,那是一个弱冠年纪的少年,青衫儒服,相貌俊秀,气度深沉,他坐在窗前俯瞰南湖景⾊,似乎有意和众人隔离开来。満楼众人也是有意无意地避开他,但是却都暗暗用目留意他的神⾊。这个少年名叫荆信,他是荆氏嫡长孙,荆长卿之子。 和各地攻讦江哲的风气不同,嘉兴一地的世家盘错节,为了荆家的面子,众人多半都是缄口不言,而且內心深处,这些世家反而都暗暗羡慕荆氏旁宗出了江哲这样的人物。家国天下,在这些世家眼中,家族的荣耀才是最重要的,虽然不免将大雍的勇士当作蛮子,认为他们不及南人诗词风流,但是大雍的威势仍然让他们心有余悸。所以即便是为了留条后路,嘉兴世家对荆氏一向是不敢轻忽的,这也是尚维钧想要铲除荆家,却不能顺利进行的一个缘故。当然荆氏也不是全然不会受到影响,碍着朝廷的颜面,嘉兴世家表面上对荆氏还是会冷淡一些的。荆信⾝为荆家的继承人,自然对这种情形深有体会,若是大雍和别国开战,众少年在烟雨楼论战之时,往往将他围在当中,若是大雍和南楚作战,众人则是有意无意地将他孤立起来,当然,却也不会对他视而不见,甚至对他的论断更加留心。久而久之,荆信便习惯了这种对待,所以今⽇他便刻意和众人保持了一定的距离。 望向窗外的湖⽔,荆信心中并没有表现出来的那样平静,对于这个表叔江哲,他从未见过,也没有任何印象,可是对于江哲之⽗江寒秋,他却有些了解。昔年江寒秋离开嘉兴的时候,带走了自己的全部文稿,但是在荆氏的书房之內,却留下了几本笔记,上面有他读书的心得,荆信自从得知江哲之事后,便特意去看那几本笔记。虽然江寒秋籍籍无名,可是他的笔记可以说是包罗万象,极有见地。荆信每次读后,都有新的收获,不由叹息,有这样的⽗亲,怪不得江哲可以名动天下。 对于江哲,荆氏之內是有两种倾向的,有如荆舜荆一般索去了大雍,依靠江哲的支持重立家业的,也有如荆长卿一般忿忿不平,将其当作臣贼子的。荆信心中明⽩,这些年来,祖⽗已经渐渐倾向二叔,甚至族中也对自己的⽗亲不満,想要让二叔接任家主,只是碍着二叔在大雍行商,不便张扬罢了。在荆信心目中,他自然不赞同⽗亲这般固执,不念亲情,可是若是依附江哲投向大雍,他也不甚情愿。荆氏为何要依靠外人立⾜呢?这便是他心中所思。 这时,一个少年奔上楼来,大声道:“糟了,嘉兴守军不敢出城敌,已经溃散逃去,雍军已经⼊城了,正在沿途戒严,不许居民上街行走,再过片刻,就要到烟雨楼了。” 这些青年大哗,心中都生出恐惧来,虽然还没有雍军屠城的消息,可是这种人为刀俎,我为鱼⾁的情形并不好受,一个英武少年怒道:“都是尚维钧那厮,只知道搜刮聚敛,这吴越文武官职都是他鬻爵卖官的本钱,贤达充任下陈,庸碌之辈反而金堂⽟马,否则怎会被雍军直⼊吴越內陆。”众少年闻言都是齐声喝彩,平⽇碍着尚维钧秉政之威,纵有不満,也只能私下里议论几句,今⽇这少年当众指斥,嘉兴又遭遇变,人人都觉得心神畅快。但是纵然如此,也已经无济于事,众人不免黯然叹息。一个矮胖青年看向荆信,见他神⾊沉静,不由讽刺道:“荆兄却是可以安枕无忧,纵然雍军屠戮嘉兴,也不会为难荆氏,令尊于兵荒马之中,还能够安然从淮东返回,何况如今呢?” 荆信本是心思深沉之人,闻言也不由然大怒,荆长卿在楚州遇险,幸好有人暗中相救,才将荆长卿一家送回嘉兴,荆信若非留在家乡侍奉祖⽗,也必然遭此劫难。那相送之人丝毫不露声⾊,来去无踪,但是想来也知道能够在淮东战之际救出荆长卿的,必不是寻常之人。这件事情荆氏本来不愿声张,想不到却被朝中秉政之人严令追究,将荆长卿下狱问罪,甚至已经下了斩首文书。可是在这个时候,却传来雍军攻破定海的消息,就是嘉兴官府有再大的胆子,也不敢在这个时候将荆长卿斩立决,反而将文书蔵起,让荆长卿取保出狱,这件事情虽然别人不知,但是嘉兴各大世家都是知道的。此事既是荆氏隐秘,也是荆信心中噤忌,这矮胖青年一说出口,也觉得自己失言,但是看到荆信沉的面容,又觉得自己说得没错,露出桀骜之⾊。 这时,另外一个沉稳青年道:“事已至此,嘉兴已经为雍军所得,我们还是各自归家去吧,也好和家人同甘共苦。”这些青年闻言,也知道自己全无扭转局势的力量,便趁着烟雨楼尚未戒严,一一离去了。 荆信却是站在楼上低头不语,神⾊冰寒,想到⽗亲在楚州受辱,一路上逃难也是十分艰难,可是在嘉兴世家子弟看来,不过是装腔作势,真是令他痛恨不已,心中突然生出一个念头,若是自己从军作战,将雍军逐出吴越,想来应该不会有人再指责荆氏通敌了。这个念头一生出来,便如烈火燎原,一发不可收拾。这时,楼下传来纷之声,他走到另外一扇窗子,向下望去,街道上到处都是慌失措的民众,雍军如同青黑⾊的铁流一般正从四面八方涌⼊,在他们的強势威下,这些无力自保的南楚平民纷纷闭户归家,整座嘉兴城已经渐渐落⼊雍军的控制。 荆信正转⾝下楼,趁机归家,还没有走下楼梯,只见几个步履沉凝的黑⾐军士护着一个青⾐少年走上楼来,荆信心中一惊,还未作出反应,一个军士已经一把将他推到一边,按着刀柄问道:“你是什么人,为什么这个时候还在烟雨楼流连?”那军士杀气隐隐,显然荆信若是回答不当,就要将他一刀杀死。 荆信微怒道:“晚生本来在此赏玩湖景,贵军⼊城,不及闪避,若是你等要因此加害,晚生也无话可说。” 那军士笑道:“你这书生倒是盛气凌人得很。”言罢回头问道:“霍公子,可要将他监押起来么?” 那青⾐少年走上前来,笑道:“这倒是我们失礼了,烟雨楼本是人人都可以来此赏玩的胜地,兄台在此也没有什么奇怪。在下霍琮,请问兄台尊姓大名,我见兄台气度不凡,这般时候还在外面流连,想必是嘉兴青年俊杰。” 荆信凝神瞧去,这青⾐少年不过十六、七岁,容貌平平,不甚出众,却是神⾊淡然,而那几个黑⾐军士一眼便可看出非是普通军士,荆信虽然对军务不甚了然,但也知道雍军服⾊以黑为贵,能够穿着黑⾐黑甲的,必然是雍军猛士。这少年如此年纪,就可以指挥这些黑⾐军士,必然是雍军重要人物,虽然知道此人乃是南楚的強敌大仇,但见他和颜悦⾊,荆信心中却是生不出丝毫厌恶仇恨之感,再见他眉宇之间自有一种雍容淡漠的气度,更是不敢怠慢,躬⾝施礼道:“晚生荆信,不敢当俊杰之称。” 那青⾐少年闻言神⾊一动,笑道:“原来是嘉兴荆氏的才子,听说荆兄十四岁时已经中了举人,若非近年来闭门读书,不求功名,只怕已经名登金榜,成了南楚的栋梁之材了。” 荆信听他语气,似乎对自己的荆氏⾝份并不留意,心中反而一宽,但是听到他这般恭维,却生出一缕寒意,自来两国征战,对敌国的人才不是据为己有,就是杀之而后快,这少年虽然是淡淡几语,却可能是决定自己生死的判词。但是对待这种情况,他也只能微笑道:“霍公子年纪如此之轻,却显然深受贵军勇士敬重,想必⾝份地位必然紧要,这般人物,方可称得上是栋梁之材。荆某无心功名,平⽇里只是读书饮酒,闲来便浏览南湖风光,殊无雄心壮志,怎称得上是栋梁,都是霍公子谬赞了。” 那青⾐少年闻言淡淡一笑,道:“荆兄过誉了,我不过是附骥之人,并无可取之处,今⽇和荆公子有缘相见,霍某有意请公子共饮几杯,不知公子意下如何?” 荆信微微苦笑,看了一眼那几个按刀而立的军士,道:“敢不从命。” 那青⾐少年邀请荆信⼊席,楼中伙计在雍军军士监视下,战战兢兢地送上酒菜。荆信本是心中忐忑不安,但是几杯酒之后,见那青⾐少年不曾提起荆氏和江哲的关系,也不曾有意招揽,他心中才平静下来,虽然不免有些自嘲,看来自己的才学还不⼊人眼,但是言谈举止之间已经是挥洒自如。那青⾐少年自称初次来到嘉兴,便向荆信问及嘉兴名胜。 荆信已经略带几分酒意,指着楼前的湖⽔道:“嘉兴南湖,素有东南奇秀之称,此是滮湖,嘉兴西南名秀川,有鸳鸯湖与此湖相接,两湖并称南湖。滮湖为众流所汇,停蓄演迤,揽其形势,实为灵秀所钟,鸳鸯湖中隔一长堤,堤上有一座石桥,名叫五龙桥,桥东的湖泊叫东湖,桥西为西湖。古人曾有诗言‘东西两湖⽔,相并比鸳鸯。湖里鸳鸯鸟,双双锦翼长’(注1),就是描述鸳鸯湖美景,西湖又称里湖,旋称蠡湖,为后人附会而称作范蠡湖,湖边建有范少伯祠,用以祭祀贤良。‘槜李城南范蠡湖,野桃花落点舂芜。湖中种得杨池藕,得似西施臂也无。’(注2),此诗就是昑咏西湖美景的,西施臂即是西湖莲藕之名。” 霍琮听得⼊神,微笑看去,只见荆信神采飞扬,气宇风流,想及此人⾝份,心道,不愧是先生亲眷,把盏敬酒道:“荆兄果然才华过人,小弟也记得几首前人词句,尽述烟雨楼胜景。不知道荆兄可听过么?”言罢他从容昑道:“细雨前汀,菱花开过苹花断。倚楼客倦,雨远更烟远。平底船轻,柳外渔歌缓。风吹散,鸳鸯飞遍,只是无人见。”(注3) 此诗昑罢,荆信心思电转,眉头深锁,沉默不语,他在祖⽗书房之內曾经见过一张条幅,就是这几句词,落款是清远居士,清远居士正是江哲之⽗江寒秋的别号,这首词流传不广,至少荆信不曾见过嘉兴还有别人知晓,这少年却昑咏出来,莫非此人和江哲有什么关联么?他心中生出疑念,神⾊便渐渐变化,那青⾐少年问他三句,他也难以回答一句,一时之间烟雨楼上的气氛变得尴尬起来。 这时,一个中年将领步上楼来,对这青⾐少年抱拳道:“霍参赞,嘉兴已经全部控制住,请参军下令。” 青⾐少年起⾝道:“方将军不必拘礼,霍琮只是暂领虚职罢了。” 那中年将军却是神⾊恭敬,道:“侯爷有令,这次行事要听从参赞之命,请霍参赞尽管吩咐。” 那青⾐少年微微一笑,道:“如此霍某擅专了,请方将军将嘉兴世家家主、名士贤达都请来烟雨楼吧。” 这中年将军正是方远新,乃是东海数一数二的将领,能征善战,本来不会听从一个啂臭未⼲的少年命令,可是这霍琮自从到了定海,便奉命整理定海军山遗留的文书图籍,这些文书都是关系定海军山的机要,到了后来,这霍琮对定海和吴越沿海地势军情了若指掌,就是靖海侯也要仰赖于他。东海⽔军在定海所立的大营便是他据图籍完善的,甚至何处该修寨垒,何处该设哨所,他也一清二楚,最后靖海侯授他参赞一职,却是无人反对。更何况他是楚郡侯弟子,和靖海侯师兄弟相称,所以这些将领也不敢轻视于他。这次姜海涛阻止不了江哲前来嘉兴,便特意让霍琮负责劫掠越郡之事,又让方远新统军,就是为了江哲的全安着想,否则虽然霍琮才能出众,姜海涛也不会让一个少年主管此事。 荆信在一旁听见已经是神⾊大变,他虽然猜到这少年⾝份重要,却也想不到嘉兴军民生死皆在此人掌握之中。有心想要告辞,谁知尚未出口,那青⾐少年已经笑道:“荆兄才具,霍琮心中敬服,还请荆兄多留些时候,一来替在下引见嘉兴贤才,二来在下也想和荆兄多盘桓些时候。”抬头看去,却见那青⾐少年神⾊从容,毫无威凌之意,纵然心中不満,也难以出口。大雍才俊如此,南楚焉能久存?荆信一叹,⾝不由己,自己又能如何呢? 鸳鸯湖畔,有一处梅林,梅林之中有一处数丈方圆的坪子,就在梅花疏影之中,掩映着一处坟茔,墓前一块青石墓碑,上面的字迹已经十分模糊,更被青苔所掩,难以看清文字。可是墓碑虽然残破,那坟茔却似有人照料,墓草青青,更有香花供奉,坪子上更是⾜迹成蹊,显然有人常常在此徘徊流连。对比梅林之外的荒草漫漫,当真是古怪得很。 时近午后,这里的沉静被人声惊碎,一个披着青⾊大氅,头戴信斗笠的男子正缓缓向梅林走来,在他⾝后,一个容颜如雪的青⾐少年迤逦而行,两人左右⾝后,则是一些黑⾐军士紧紧护卫。梅林之外,更是早有一些黑⾐大氅的军士将梅林团团围住,林外青草已被摧残得七零八落,那男子见状眉头轻皱,不由庆幸为免打扰亡者安宁,事先下了不许这些武士进⼊梅林的谕令。 走到梅林之前,那青⾐少年走⼊林中,他虽然不甚留意⾜下,可是所过之处青草不折,可见他的轻功⾼绝,不多时,青⾐少年出林道:“公子,可以进去祭奠老夫人了。”那男子轻声长叹,轻轻除去青⾊大氅,摘下遮住面容的斗笠,露出华发朱颜,⽩⾐素服。他举步向梅林之內行去,那青⾐少年接过一个武士手中提着的香烛纸钱,随后⼊林。那些黑⾐护卫都是小心谨慎地留意四周,大雍驸马都尉,楚郡侯江哲亲⾝至此祭奠亡⺟,纵然嘉兴已经落⼊雍军手中,也不能大意,若被隐秘行踪的南楚谍探盯上,岂不是⿇烦至极。 我望着梦中依稀仿佛的梅林,记起当⽇拜别⺟亲坟茔的情景,不由泪洒⻩土,在墓前拜倒,顿首膝前,泪⽔无声的滑落,若非娘亲亡故,⽗亲怎会和舅⽗生出嫌隙,因此离开故园,流浪江南,若不是旅途劳顿,⽗亲怎会旧病复发,又怎会因为痛惜娘亲之死而心伤难愈,以至于留下我这人海孤雉。⽗亲心碎而死,我飘零半生,都是因为娘亲亡故,想及此处,怎不令我肝肠寸断。 不知哭了多久,颈后有冰凉的真气侵⼊,我浑⾝一个冷颤,方才清醒过来,心中明⽩是小顺子见我过于伤心,才用真气唤醒我,免得我悲恸过度。我望了跪在我⾝后的小顺子一眼,眼中透出一丝暖意,然后接过他手中的纸钱香烛,在娘前墓前焚化。目光一闪,看到那被青苔蒙蔽的石碑,心中一痛,伸手除去青苔,露出碑上俊逸清雅的字迹,石碑上面书着“江门荆氏之墓”落款是“寒秋泣立”四字。 看到碑上的⽗亲墨宝,心中原本生出的戾气渐渐消散,耳边传来苍劲的⾜音,由远及近,小顺子走出梅林,不多时转回道:“是荆氏老家主前来,被呼延统领阻住,公子是否要见他?”我略一犹豫,道:“请舅⽗进来吧。” 不多时,一个华服老者拄杖走⼊,这人已经年过七旬,须发皆⽩,容颜苍老,神情冷肃,不过见他⾝姿,便知道仍是⾝轻体健。他走⼊梅林,也不瞧我一眼,径自走到墓前,望着坟茔,良久方道:“哲儿你离开嘉兴多年,这次应是头一次回来拜祭你娘亲。” 我叹息一声,终于下拜道:“舅⽗大人康健如昔,甥儿江哲叩见。” 那老者也不上前搀扶,淡淡道:“你的口音尚有嘉兴余韵,想来未曾忘记乡梓,不过你又何必行此虚礼,你应知道我对你⽗子的恨意。我和你娘亲的生⺟早亡,继⺟不良,⽗亲又醉心仕途,令我兄妹二人在家中受尽孤苦,若非有小妹时时劝慰,当初我早已离家而去,本不会有机会继承家主之位。你娘亲⾝子不好,我不愿她嫁给薄情宦游之人,所以亲自为她择婿,你爹爹无心仕途,才华横溢,故而被我看中,说服⽗亲将小妹许配给他。” 我站起⾝来,默默听着他的话语,他语气动,显然这些心事埋蔵多年,无人可以述说,今次才对我说了出来,这些往事我不甚清楚,今⽇听到舅⽗说及,自然是专心倾听,听到此处,我揷话道:“⽗亲在世之时,曾言昔⽇和娘亲结为鸳侣,多蒙舅⽗从中斡旋。” 那老者冷哼道:“总算他还有些良心,哼,小妹和你⽗亲成婚之后,倒也是举案齐眉,相敬如宾。只是过了不久,她便怀了你,其时她常常晕厥,我召来良医为她诊治,那医士说你娘亲先天不⾜,若是生育便有命之忧,当时若用物药流去胎儿,尚还不晚。我便劝你爹娘答允,若是你⽗亲忧虑没有后嗣,最多我送他几个侍妾就是。岂料你爹爹竟然不肯答允,结果小妹生下你之后,险死还生。其后数年都是绵病榻,若非如此,怎会在瘟疫爆发之时受到波及而死。都是你⽗子害死了她,你今⽇回来祭拜也还罢了,但你若想将江寒秋的灵柩送回来合葬,除非我死了,否则绝无可能。” 闻言,我昔⽇模糊的记忆渐渐回来,想起少时虽然常见爹爹娘亲花间唱和,琴筝合奏,但是娘亲果然总是那般苍⽩神⾊,虚弱体态,想起爹爹过去隐约透露的一言半语,忍不住清泪垂落,泣道:“舅⽗难道不明⽩,这决定乃是娘亲之意,爹爹不过是不愿违逆娘亲苦心。” 那老者⾝子一颤,望向江哲的面容,心中浮起亡妹的倩影,发觉甥儿的相貌轮廓和亡妹颇为相似,当⽇小妹也是这般清泪滚滚,向自己哀求定要留下胎儿,良久,他才叹道:“你说得不错,若非小妹坚持,我又怎会屈服,只是我失妹之痛,难以平息,只得迁怒于你⽗子。”说出这句话,仿佛是多年支持他的仇恨支柱崩溃一般,他的神情多了几分颓废,似乎⾝姿也疲软了许多。 我心中也觉得苦涩非常,舅⽗虽然害得我⽗子飘零天涯,可是却是出于对娘亲的兄妹情深,梅林之中,⾜迹成蹊,显然舅⽗常来祭拜娘亲,却故意让⽗亲立下的石碑被青苔遮掩,却是因为他对⽗亲怨怼之情始终不减,当初我中了状元之后,荆氏族人颇有和我和好的,最后却不了了之,虽然是我无意,但是也多半是因为舅⽗反对,这也是舅⽗迁怒于我。但是,归结底,却也是因为他对娘亲不能忘怀,我又何必还要和他作对。想到此处,我上前深深一拜,道:“舅⽗,我爹爹离开嘉兴之后,也是思念娘亲成疾,因为不愿令爹爹伤怀,我也不敢多问娘亲的事情,舅⽗如今在此,何不向甥儿说一说娘亲的风采,也好让哲心中多些可以追念的往事。” 老者闻言,也不由开怀,笑道:“你娘亲小字梅娘,生平也最是爱梅,少年之时,若是梅花含苞待放,便彻夜不寐,等候梅花开放,偶然有梅花早开,便定要前去赏梅,纵然冰雪未消,也不顾及。曾有一次她正在病中,闻说园中梅花初放,便不顾侍婢劝阻,披⾐进园,踏雪折梅,结果受了风寒,大病一场,连⽇昏昏。自她嫁给你⽗亲之后,常和你⽗亲琴筝唱和,更是做了一首《梅花落》的筝曲,尽述梅花清华孤傲之姿,你可还有印象?” 我略一思索,已经记了起来,轻声唱道:“中庭多杂树,偏为梅咨嗟。问君何独然?念其霜中能作花,露中能作实。摇舂风媚舂⽇,念尔零落逐寒风,徒有霜华无霜质。(注4)” 老者闭目聆听,歌尽方道:“那一年嘉兴遭遇瘟疫,你娘亲本就体弱,不幸染病,临去之时,对我和你⽗亲说,她虽然不愿离去,无奈却终究不能抗拒天命,你虽年幼,自有你爹爹照看,谅无妨碍,只是不能再看一眼梅花飞雪,却是死有余恨。故而你娘亲殁后,我便选了这处梅林安葬于她,让梅香疏影,常伴芳魂。” 我忆起娘亲过世之时,我还年幼,又因为瘟疫横行,被送到别处安居,竟不能见到娘亲最后一面,忍不住泪落,道:“舅⽗其实不必为娘亲伤恸,娘亲少时有舅⽗照拂,出嫁后又和爹爹夫情深,虽然不幸早逝,但是想必娘亲其时心中定是平安喜乐,只因有舅⽗和爹爹这般爱她,她纵死也不会觉得此生虚妄。” 不知何时,夕已经西沉,晚霞映⼊梅林,染了轻红的薄雾载沉载浮,再有那若有若无的梅香相伴,梅林之內宛似仙境瑶池,坟中沉眠的又是我们两人至亲,梅林之中一片静默,空气中凝聚着祥和安宁的气息,令我二人都不愿言语。那老者更是似乎陷⼊回忆之中,眉宇间现出温柔怀念之⾊。 良久,夕的余晖渐渐黯淡,老者清醒过来,淡然道:“你这次前来,准备如何对待嘉兴世族,又准备如何对待荆氏?” 我轻轻一叹,终究是要回到正事上来,仇怨和家族存亡相比,孰重孰轻,舅⽗心中也是明⽩的,更何况我们终究是至亲,抬头微笑道:“舅⽗何出此言,哲此次不过是趁着我军攻占嘉兴的良机前来祭拜娘亲罢了,至于军务上的事情,我却不便揷手。” 老者眼中寒光电闪,道:“以你楚郡侯的⾝份,怎会轻易到嘉兴来,就是你不惧危险,大雍皇帝也未必放心,而且你若仅是为了祭拜亡⺟,何必遣人密送帖子到荆家,想来这一次你是要和荆氏作个了断了,若是我今⽇不来,只怕荆氏也将烟消云散。数⽇之前,朝廷下了公文,判了长卿死罪,你想必已经知道?” 我目光流转,道:“此事我的确知情,今次已是最后的机会,雍军退后,再无人能够维护荆氏,舅⽗难道不念族人安危,何况今后吴越将是战场,荆氏在嘉兴也难安居。” 老者叹道:“故土难离,只是我也知道没有选择,长卿经此一事,已经心灰意冷,说服他已是不难。” 我早已料到如此,两国大战在即,我不想在南楚留有我的软肋,对于荆氏,我既然难以完全忘怀,就只有迫使他们归属大雍。对舅⽗轻轻一拜,道:“舅⽗如此明理,哲心中感佩,明⽇雍军将清洗嘉兴,凡是青壮男女,士子工匠,皆在劫掳之列,我已转托负责的将领,他会对荆氏加以关照,等到适合的时候,舅⽗可以随船去大雍安居。” 老者⾝躯轻颤,良久才道:“好狠毒的手段,夺取吴越人口钱粮,弱敌而资己,虽然是海盗手段,却是极富实效,我纵然不答应归顺,你也会令人将荆氏掳去定海,是么?” 见舅⽗一眼看穿我的心意,我倒也是心中赞佩,却不便说什么,只是深深一拜。老者轻轻一叹,举步向外走去,我心中怆然,背过⾝去,不愿见他苍老⾝形,风中却飘来他苍劲的语声道:“哲儿不必为难,你对荆氏已是仁至义尽,谢谢你对长卿和舜卿的提携救助。” 闻言,我心中一宽,放下了心中大石,荆氏的事情终于处理妥当,我便可以安心离去了。对着娘亲坟茔再拜叩首,徘徊良久,终于依依惜别。 这一次我费尽心机说服姜海涛,让他允许我亲到嘉兴一趟,除了想拜祭⺟亲之外,最重要的却是要和荆氏和解,毕竟嘉兴荆氏是我⺟族,先天上已经有争取的可能,这次我献策图谋吴越,掳劫世家平民填定海,是为了削弱南楚,可是我并不准备真得残害吴越之民,一来不符合我的子,无利之事我从来不做,二来也有损大雍荣耀,三来将来统一江南之后,吴越之地必然因此久久不肯降服,所以最好的办法就是在被掳的吴越之民中选出一些人来,通过他们管理俘虏,这样一来,外严內宽,以吴越之人温和隐忍之民风,才不会造成大雍统治上的困难。而这样的人选不可轻易选择,又需有治理內政的才能,所以嘉兴世家就成了我的选择,人谁没有私心呢,我也不会例外。只不过当⽇我只和海涛说了一半缘故,我来嘉兴尚有别的缘故,只希望他得报之后不会捶顿⾜吧? ———— 注1:宋张尧同《嘉禾百咏》 注2:清谭吉璁《和鸳鸯湖棹歌之十》 注3:清冯登府《点绛-烟雨楼秋泛》 注4:南朝宋鲍照《梅花落》 uMuxS.cOM |
上一章 随波逐流之一代军师 下一章 ( → ) |
您目前阅读的是随波逐流之一代军师,军事小说随波逐流之一代军师小说免费阅读已更新供您免费阅读,非常感谢您对作者随波逐流的支持,想要阅读更多与随波逐流之一代军师小说免费阅读类似及相关的优秀军事小说请持续收藏游牧小说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