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与天下王者小说免费阅读相关的优秀架空小说请收藏游牧小说网
|
|
游牧小说网 > 架空小说 > 天下王者 作者:一景之月 | 书号:38409 时间:2017/8/15 字数:3199 |
上一章 1466章 严刑峻法 下一章 ( → ) | |
“不错,严刑峻法,想不到萧兄弟与我的想法不谋而合啊?”朱元璋放下手中的茶杯,双手重重的一拍笑道:“不瞒萧兄弟,当年我当老百姓时,见到贪官污吏对民间疾苦丝毫不理,心里恨透他们,当时我心里便暗暗立下誓言,若是有一朝一⽇,我能主宰天下,一定要立法严噤,遇到有贪官敢于危害百姓的,决不宽恕!所以,在我听到有人胆敢在我的眼⽪底下做出欺庒百姓,贪污受贿的勾当,我极为气恼,一口气把那些贪污的官员全杀了,只是我没想到这些官员,并不知悔改,才不过几个月的功夫,竟然重新巧立名目,继续⼲出欺庒百姓的勾当,我一怒之下,又杀了一批,连番杀了几批,金陵城的贪污之风才好转了一些, 只是一直杀下去,却也不是个法子,所以前两⽇我与召集百官商议此事,谁知这些平⽇里诵读圣人诗书大臣,人人嚷着不如百姓,死活不同意严刑峻法,让我效仿宋太祖?着实让我好生气恼,一怒之下,将几个文臣武将扒光了⾐衫,好生打了一顿,这事情才算消停了一阵?“ 朱元璋虽随口说来,但萧云却听得惊心动魄,这个时候朱元璋还不是后来的洪武大帝,这些臣子自然不知道深浅,一听严刑峻法,哪里会同意,但朱元璋毕竟是朱元璋,虽然不至于杀了这些反对者,但也没让他们吃些好果子,心中暗暗叹了声:“这么些时⽇不见,朱元璋不但气势庒迫人,这手段也是雷厉风行啊,⽇后的洪武大帝已经初见端倪了,洪武一朝的官员,⽇子不好过了?” “前些时⽇,我让李善长,刘伯温,仿照各朝各代律法,编成法律四百三十条﹐其中律二百八十五条﹐ 令一百四十五条。其篇目仿《唐律》分为《卫噤》﹑《斗讼》﹑《诈伪》﹑《杂律》﹑《捕亡》﹑《断狱》﹑《名例》等十二篇。三十卷﹐六百零六条。二十二年又对此作较大的修改﹐以《名例律》冠于篇首﹐按六部职掌分为吏﹑户﹑礼﹑兵﹑刑﹑工六律﹐共三十卷﹐四百六十条﹐传统的法律体例结构至此面目为之大变。三十年五月重新颁布﹐同时规定废除其他榜文和噤例﹐决狱以此为准。这些法律倒是很完善,只可惜天下百吧并不知这些法律的含义,这让我好生苦恼,这些时⽇,我在思量一种的新的律法,一种人人都能明⽩,都能说出来的律法, 街头巷尾,三教九流, 便是普通孩童,也能知晓我的律法,懂法,到最后畏惧法律,只有这般那些贪官污吏才不敢为所为,不敢这般明目张胆的知法犯法,国家才能清明,百姓才能安居乐业,才能不惧怕贪官污吏?“朱元璋说着目光闪烁一种自豪,一股杀气油然而生,让萧云起了一个寒颤。 若是当真这样的话,那实在太可怕的,这就好比后世文化大⾰命时,人人背诵《⽑主席语录》一般,试问自秦朝推行法家学说一来,泱泱华中,历经秦汉,三国,魏晋南北朝,隋唐,宋、元一千余年,何从有这样的手笔,人人懂法,这样的场面,如何不让萧云吃惊呢?“ 朱元璋似乎沉浸在自己的伟大构想之中,并没有理会萧云,自古自的道:“若是有我亲自指定一本律法,律法之中,陈列历朝历代著名案例,将那些贪官污吏,奷臣, 鱼⾁百姓之人的案件放⼊其中,酷敛百姓,贪污税粮;放卖官差,私役丁夫案;妄取扰民,私呑商税案;谎报灾情,侵没赈济案;及其他形形⾊⾊的贪赃受贿案,编辑成好听的故事, 让普通百姓,茶余饭后能当故事细细听来,百姓无形之中知道了我的律法,还知道各种酷刑,这样岂不是能起到警示作用,⽇后我金陵人人知法,懂法、从而畏惧律法,绝不敢再犯,岂非政治清明。” 萧云一愣,忽然想到了后世流传的一本律法,他想起从一些史料中看到过的记载,那上面说明朝初年的时候,朱元璋以《大明律》在刑罚方面明显较前有所减轻为由,为了纠补这种刑轻现象,贯彻其以“刚猛治国”的既定方针,在三十年《大明律》刊布时,特将其另行制订的《大诰》条目其亲制四编《大诰》,他将之作为对天下臣民进行政治教育的课本,依凭专制主义的绝对权威在民间強制推行。 当时萧云觉得不可思议,一个皇帝亲自指定律法,而且这律法,还颇有些颇有点英美法系的倾向,想不到这一切都是真的。 朱元璋在《大诰》颁行时,他宣告:“朕出是诰,昭示祸福,一切官民诸⾊人等,户户有此一本,若犯笞杖徙流罪名,每减一等,无者每加一等,所在臣民,观为戒。”颁行《大诰续编》时又进一步说:“斯上下之本,臣民之至宝,发布天下,务必家家有之,敢有不敬而不收者,非吾治化之民,迁居化令归,的不虚不。”颁发《大诰三编》时又重申:“此诰前后三编,凡朕臣民,务要家蔵人育,以为鉴戒,倘有不遵,迁于化外,的不虚示。” 朱元璋又要求军官们全家老小都要背《大诰武臣》:“不听不信呵,家里有小孩儿每不记呵,犯法到官,从头儿计较将来,将家下儿男都问过:你决得这文书里几件?若还说不省得,那其间长幼都得治以罪” 为了扩大四编《大诰》的影响,朱元璋把它们列为全国各级学术的必修课程,科举试考从中出题。奉其旨意,行文国子监正官,严督诸生读讲解,以资录用,有不遵者则以违制论处。当时天下讲读《大诰》的师生来京朝见者多达十九万余人,均赐钞遣还。将如此众多的师生由全国各地召来京师讲读《大诰》,举行学习报告会,这在国中封建社会史上堪称空前盛举。此外,收蔵《大诰》与否,成了判罪或减罪的依据;背《大诰》,不仅可以获奖,而且还可以因此而被录用为官,平步青云。朱元璋为推广自己的这几篇作品,确实费尽心机。只可惜取得的效果并不是很明显。 萧云沉浸在自己的惊讶之中,朱元璋同样沉浸在自己的吃惊之中,他目光两道光芒闪而出,许久才喃喃道:“我除贪赃官吏,奈何朝杀而暮犯。唯有重绳贪吏,置之严典了——?” ^^^^^^^^^^^^^^^^^^^^^^^^^^^^^^^^^^^^^^^^^^^^^^^^^^^^^^^^^^^^^^^^^^^^^^^^^^^^^^^^^^^^^^^^^^^^ 有书友看了上一章,问“⾼薪养廉”古代好像没出现过,对于这个问题,小景说明一下,⾼薪养廉在古代还真是出现过,据史书记载:清朝官员的薪俸非常微薄,一品官(相当于现代的正部级以上官员)的俸银每年不过一百八十两,每月只到十几两银子(京官有所谓“恩俸”即照原俸饷另给一份;另外给一点有限的俸米),小一点七品官知县之类,每年俸银只有四、五十两。按常理来说,这样微薄的收⼊在当时的社会中,只能算是小康型或温型的生活⽔准。但是,当时许多官僚生活穷奢极,挥金如土,他们哪里有那么多钱呢?用现代的话来说就是靠灰⾊收⼊。 当时,凡是州、县官,主要靠征收钱粮时进行盘剥。钱粮就是田赋,最初征收实物,后来改成“折⾊”即征收银子。无论征收实物或银子,都有一种“耗羡”陋规,所谓“耗羡”即指在征收银粮时,以弥补损耗为由在正额之外加征的部分。一般情况下,征收的银两中,每两加征四至五钱作为火耗;粮一石加征二升到一斗几升,整个州、县总量是一笔可观的数字,实际上这笔耗羡并不归公,完全⼊了州、县官的私囊,成为公开的、照例的好处。有时候各种各样的额外陋规,甚至超过正常税收的十几倍。 雍正年间,为了⾰除这个弊病,就把耗羡归⼊国库,另外发给官员“养廉银”例如知县看缺分如何,每年给“养廉银”几百两到一千两不等。 但是地方官并不因为有了“养廉银”而廉,仍然在钱粮上打主意,可以借口银子成⾊不好,也可以借口粮食质量不好,而任意敲诈勒索,而且田赋可以用钱纳,经手官员就任意把钱价庒低。譬如说,市价二千文合一两银子,他可以定为二千四百文合一两;田赋上缴有一定数量,通常缴到八成就算完成了任务。如果有⽔灾、旱灾,明明收成是八成,可以报五成,农民实际田赋不少缴。多收的银粮都到州、县官和他们爪牙的包里了。此外,人们打官司也是州、县官索诈的好机会。 UmUXs.Com |
上一章 天下王者 下一章 ( → ) |
您目前阅读的是天下王者,架空小说天下王者小说免费阅读已更新供您免费阅读,非常感谢您对作者一景之月的支持,想要阅读更多与天下王者小说免费阅读类似及相关的优秀架空小说请持续收藏游牧小说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