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与柏台故事小说免费阅读相关的优秀历史小说请收藏游牧小说网
|
![]() |
|
游牧小说网 > 历史小说 > 柏台故事 作者:高阳 | 书号:39777 时间:2017/9/7 字数:4795 |
上一章 彭鹏(2) 下一章 ( → ) | |
公将去京师,相国那拉公明珠![]() ![]() 又闻先生作宰时,尝作劝盗文,遣吏往狱中诵读。大略谓一念之差,不安生理,遂做出此等事来,受尽苦楚。然人心无定,只将这心改正,痛悔向⽇的不是。如今若得出头,重新做个好人,依旧可以成家立业等语。一时狱中痛哭失声。 此皆深得孔子拜 ![]() ![]() 陆陇其殁于康熙三十一年,正徐乾学受佛伦所攻之时。康熙曾 ![]() 雍正二年,临雍释奠,论九卿议增文庙从祀贤儒,因议曰:“陇其自幼以斯道为己任,精研程朱之学,两任邑令,务以德化民,平生孝友端方,言笑不苟。其所著述,实能发前人所未发,弗诡于正,允称纯儒,宜配享俎⾖。”得旨俞允。今上乾隆元年,诏九卿核议,应予追谥诸臣,因议曰:“宋儒胡瑗、吕祖谦诸儒,皆未居显职而有谥。陇其虽官止五品,已从祀文庙,应予追谥。”上特赐谥曰“清献” 寻礼部以会典未载五品官予谥立碑给价之例,请上裁定。得旨:“陆陇其着加赠內阁学士兼礼部侍郞,照例给予碑价。” 同时赐谥者有汤斌。汤卒于康熙二十六年,官工部尚书,但为降七级留任。殁后虽得旨照尚书例祭葬,却未予谥。乾隆元年,特谥“文正”清朝得谥文正者共八人,除曾国藩以事功差可企及外,其他视汤斌皆不能不深惭。彭鹏附记:李光地 汤陆皆为康熙九年庚戌科进士。这一榜得人甚盛,但同年之间,恩怨纠纷甚多,充分反映了康熙初期仕途上的复杂。徐乾学以外,李光地的是非亦很多,与陈梦雷的纠纷亘数十年无定论,直至傅增湘印《榕村语录》,方知李光地与陈梦雷合作投机,李光地确有“卖友”之实。 此外“夺情”及“外妇之子”合而为李光地三惭德,尤以“夺情”一事,将李光地的假道学面孔,剥露无遗。发难者莆田彭鹏为有名的一桩柏台故事。彭鹏其人,我以前亦曾说过,但语焉不详,于此愿作一比较完整的介绍。 《清史稿》本传: 彭鹏,字奋斯,福建莆田人。幼慧,与其⽗仇, ![]() 康熙二十三年,授三河知县。三河当冲要,旗民杂居,号难治。鹏拊循惩劝,不畏強御,有妄称御前放鹰者,至县索饩牵,鹏察其诈,絷而鞭之。治狱摘发如神,邻县有疑狱,檄鹏往鞫,辄自其宽。 二十七年,圣祖巡畿甸,召问鹏居官及拒精忠伪命状,赐帑金三百。谕曰:“知尔清正,不受民钱,以此养尔廉,胜民间数万多矣。” 寻顺天府尹许三礼,劾鹏匿报控案,命巡抚于成龙察之,成龙奏鹏讯无左验,方缉凶,非不报也。吏议夺官,诏镌留任,嗣以缉盗不获,累被议,积至降十级三,俱从宽留任。 按:耿精忠在福建作 ![]() ![]() ![]() 后来李光地的“节”倒是“显”了,却未“述”其“功”甚至有落井下石的行径。此即“安溪卖友”的真相。彭鹏必深知內幕,心薄其人,因借“夺情”一事,褫其假道学面目。 彭鹏初授三河知县。此地旗汉杂处,有名难治,又多盗,平剧中的窦尔墩,实有其人,《清稗类钞》记: 窦开山,啂名尔墩,一曰二东。兄大东,皆献县剧盗,能舞 ![]() ![]() ![]() 捕卒等视所骑马二十五匹,其尾尖俱截去尺许,始恍然叹其艺之精,非所敌也。 彭鹏因“缉盗不获,累被议”即因缉捕窦尔墩,不能得手。但窦亦为之敛迹,民间仍受彭鹏之惠。相传康熙巡视近畿时,彭鹏有调动的消息,三河县民叩辇陈情, ![]() 彭鹏于康熙二十九年行取为御史,劾李光地“贪位忌亲”事在三十三年。《清史稿》本传: 三十三年,顺天学政,侍郞李光地遭⺟丧。上命在任守制,光地乞假九月,鹏劾光地贪恋禄位,不请终制,应将光地解任,留京守制,上从之。 按:李光地自康熙十九年八月至京,由编修超擢为二品的內阁学士,即因陈梦雷的讦告,徐乾学等人的杯葛,不安于位。二十一年五月乞假送⺟归里。至二十五年七月始再赴京,授翰林院掌院。 翌年三月,复又乞假归省,至二十七年四月,奔孝庄太后之丧回京,犹为礼部以“在途迁延”所劾。一官如寄,来去不定,可知处境极苦。及至三十三年正月,放顺天学政,四月即丁忧,得旨:“提督顺天学政,关系紧要,李光地特行简用,着在任守制。” ⽗⺟之丧三年,是名教中最看重的事。康熙此旨,实在是要试一试李光地究竟真道学,还是假道学。真道学则必奏请解任,回籍守制,甚至拜折即行,不问允准与否,亦不算忤旨。 哪知李光地因为自复起后,居官之⽇少,在里之⽇多。如今再回乡守制三年,与朝廷脫节,将来服阕回京,人事全非,再想如现时之帝眷之隆,将不可得。因而上疏乞假九月,回里治丧。这一来滋人口实,群起而攻,《清史列传》本传: 光地疏言:“苦块余生,重荷圣恩之厚,圣知之深,敢不以残 ![]() 御史沈恺曾、杨敬儒 ![]() ![]() 当⽇奉旨,仍如初命。于是彭鹏发难,一开头就说:“以三年之通丧,请为九月之给假,于礼则悖,于情则乖,于词则不顺。”接下来说李光地有“可留者一,不可留者十”可留者无非“报亲之心切,而哀痛之情微”此已讥其功名之念重于报亲之心。不可留者十,前面五条,与沈恺曾、杨敬儒所言,大致相同。后面五条,咄咄 ![]() 六、光地疏称荷圣知之深,残 ![]() 七、定例生童匿丧应试,褫⾰严处。万一犯者起而诘曰:“侍郞何至此?”光地何辞以对? 八、学校所以致天下之为臣思忠,为子思孝,故登其堂曰“明伦”光地以不祥之⾝,俨然而登,奈桥门环视何? 九、本年正月,皇上面议诸臣于礼义廉聇,难进易退,三申意焉。试问光地今⽇礼乎?进退难易之谓何?悖圣训而失本心。 十、度光地之心,必曰:“君命也,谊何敢辞?”臣闻宋臣富弼⺟丧,王起之固辞,且⽇:“起复金⾰之变,礼不可施于平世。”仁宗许之,纲目大书,以垂训后世。又宋孝宗起复刘琪,六疏固辞,发明曰:“纲目书固辞予之也。”我皇上尧舜比隆,教孝教忠,必无有辞之而弗允者矣。 康熙得奏,一面将原疏 ![]() 尔与李光地同乡,意 ![]() ![]() 所谓“自有深意”即言 ![]() ![]() 皇上令光地在任守制,或以此试光地耳。光地深文厚貌道仁道义,言忠言孝,一试诸此,而生平心术品行,若犀然镜照而无遁形。 皇上所以留之之意,臣鹏愚憨不能知。使光地而亦不知,贪恋苟且而姑为此给假九月之请,外以欺人,则为丧心;使光地而早已自知,诡随狡诈而姑为此给假九月之请,內以欺己,则为挟术。 夫为人子而甘于丧心,为人臣而敢于挟术,两者均罪,光地必居一焉。以此赴任不可,以此回籍尤不可。盖回籍则⺟死有知,恨其不诚,当必 ![]() ![]() 嗟乎,光地当闻命而绝不一辞,则忍于留矣,皇上即罚其忍,使之在京守制,以动其市朝若挞之羞。光地忘通丧家而假易以暂,则安于久矣,皇上即罚其安,使之离任终丧,以为道学败露之聇。 臣与光地,家居各郡,然皆闽产也,今若此人人切齿,桑梓汗颜。伏乞皇上察光地患得患失之情,破光地若去若就之局,不许赴任,不许回籍,舂秋诛心,如臣所请。 万一光地依然督学,则光地得信其术,故哀其辞曰:九月且不获命,况三年乎。而蚩蚩者亦曰:是 ![]() 前疏光地十不可留,如稍有涉私,是责光地以不孝而先自蹈于不忠,所以跪听传旨,一一沥鸣,以头抢地呜咽而不能自已也。 此奏一上,竟如所请,命“李光地解任,不准回籍,在京守制”一个多月以后,康熙召试翰林官,以“理学真伪论”命题,自然是因此事而发。康熙有意试李光地的人品,亦获得证实。而李光地之狼狈,可于其子李钟伦家书中见之: 今旨已下,便只得在京行三月哭奠,朝夕鸣号,以暂怈哀情,杜门省罪,罅隙渐消,乃可相时乞归营葬。在今且当浮游随分,小抗之则大创在睫,所关非特平常也。阿爹此番撄此大故,惨折之余,加以震动,晦冥不测,气体大为衰羸,脾胃不能消纳,腹多痛。楚侄在此真百⾝难分。翘首南望,心肝如焚。 李光地在京守制,服満起复,仍授顺天学政。彭鹏亦外放为贵州臬司,升广西巡抚,调广东,四十三年正月殁于任上。在康熙四十年左右,圣祖以为督抚中最清廉⼲练的,共得四人:湖广总督郭、河道总督张鹏翮、直隶巡抚李光地、广东巡抚彭鹏,每举以并称。除彭鹏外,另三人皆康熙九年庚戌两榜出⾝,李光地二甲二名,张鹏翮与郭皆在三甲,名次几相连,一为一百二十二,一为一百二十四。 uMuxS.cOM |
上一章 柏台故事 下一章 ( → ) |
您目前阅读的是柏台故事,历史小说柏台故事小说免费阅读已更新供您免费阅读,非常感谢您对作者高阳的支持,想要阅读更多与柏台故事小说免费阅读类似及相关的优秀历史小说请持续收藏游牧小说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