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与缇萦小说免费阅读相关的优秀历史小说请收藏游牧小说网
游牧小说网
游牧小说网 同人小说 言情小说 竞技小说 架空小说 乡村小说 都市小说 网游小说 科幻小说 仙侠小说 官场小说 耽美小说 军事小说
小说排行榜 穿越小说 玄幻小说 历史小说 校园小说 总裁小说 综合其它 武侠小说 重生小说 推理小说 经典名著 灵异小说 短篇文学
好看的小说 公关生涯 情在商场 美腿妈妈 红杏出墙 亲妈后妈 七年之痒 远山呼唤 女人如烟 小镇风月 奶孙乱情 热门小说 全本小说
游牧小说网 > 历史小说 > 缇萦  作者:高阳 书号:39795  时间:2017/9/8  字数:10553 
上一章   第01节    下一章 ( → )
    等淳于意看完了最后一个病人,宋邑才敢进去禀报:“唐师兄早就来了,等着见老师。”

  “喔!”淳于意不免奇怪“今天是七月初六,不是洗沐⽇,他怎的有空来看我?”

  “说是有要紧话要陈告老师。”

  “好,我就来。”

  说是这样说,淳于意却是慢条斯理洗了手,脫掉已沾上病家脓⾎的青布短襦,换上一件宽大舒适的纱懿毂禅⾐;他表面显得很从容,其实心里在嘀咕——唐安是他的学生,也是齐王的侍医。这所谓“要紧话”可与齐王的病情有关?大有疑问。于是他停下来细细盘算…

  门外影子一闪,宋邑先探头进来,随从跟着唐安;师道尊严,尽管唐安比三十八岁的淳于意还大好几岁,而且是食禄三百石的王府属官,见了老师,依旧恭恭敬敬地行礼问安,然后与宋邑并排坐在下方,正一正⾐襟,极严肃地注视着淳于意,准备有所陈诉。

  “你有话,就说吧!”

  “是!”唐安膝行数步,凑近淳于意低声说道:“有个消息,必得奉陈。今天午前,我听得王府太傅与內史在计议。想征召老师为‘太医令’。”

  一听这话,淳于意像一打在头顶上,半晌作声不得。

  那师兄俩——宋邑和唐安,相互看了一眼,提出无言的疑问。他们的疑问是相同的,只知道老师不愿意做医官,过去数年中,在平原的朸侯,在琅琊的平昌侯,甚至远在邯郸的赵⽟,广陵的吴王,皆曾特遣专使,备办重礼来邀请,都为他设法辞谢了,但却不解他何以把这件事看得如此严重,征辟为官,竟似捕他⼊狱一般,岂不可怪?

  这个疑团,自然不敢直说,这时安慰老师要紧,于是宋邑也凑近了淳于意说:“幸得师兄先来通消息。老师如不愿就王府之聘,还来得及想办法。”

  “自然!”淳于意定定神,点一点头答道:“一定要想办法。你,”他看着唐安“且先说与我听,齐王的病情如何?我从虚到临淄,路上曾听人谈起,说齐王病,可有这话?”

  “岂仅病,头痛目昏,终⽇萎顿。只怕——”

  唐安咽了口唾沫,没有再说下去。不说,听的人也知道,他咽下去的那句话是:“只怕不久于人世了!”

  “齐王今年多大?”宋邑问了一句“十八?”

  “才十七。”

  “才十七!”宋邑看着淳于意说:“但已大十围。气、头痛目昏,怕的是都由过于肥胖而来!”

  淳于意不作声。闭目想了一会,徐徐答道:“非病也!养尊处优,肥而蓄精,以致骨⾁不相任,脉法曰:‘年二十脉气当趋,年三十当疾步,年四十当安坐,年五十当要卧。’少年岂可不劳动?如能节制饮食,舒散筋骨。应可不药而愈。否则,即使扁鹊复生,依然无能为力”

  “谨受教!”唐安代地顿首“当相机陈告太傅!”

  “要召我⼊王府,自然是为的护侍齐王的病。不一定非我不可。而非我不可的病人,却以我⾝在王府,只好等死。天下不平不妥之事。莫过于此。”这一番议论,在宋邑、唐安,竟是闻所未闻,想所未想,一时都愣在那里,无可赞一词。

  “你们大概都还不明⽩,我何以屡屡躲避王侯的征聘,是自命清⾼吗?不是。”淳于意停了一下,又说:“你们虽都是我的学生,只怕还不甚了解我的生平,自然更不能体会我的本心,我今天都跟你们说了吧!”

  “因所愿也,不敢请耳。”宋邑和唐安同声回答。

  “我的本籍是淳于,寄籍临淄,现住虚,这是你们知道的,我做过齐国的太仓令,弃官从先师庆先生学习,这也是你们知道的,但是,你们不知道我为何要迁居虚,也不知道我不仅从过先师庆先生,还有——”

  还有公孙光,是淳于意第一次所从的老师。

  自古以来,谈医药的,只是传抄医方。其时淄川唐里的公孙光,所蔵的古方最多。淳于意专诚去拜访,接谈之下,极其投机,于是公孙光慨然公开他的秘传,不过半年工夫,淳于意就把他的全部古方,都记诵得滚瓜烂了。

  “我的方子都在这里了。”公孙光对他的学生说:“我没有蔵私。我年纪大了,留着这些方子也没有用,平生心⾎所聚,都给了你了。你该想到来之不易,不要轻易传授他人!”

  “遵命。”淳于意向老师保证:“我至死不敢妄传他人。”

  受业已毕,淳于意没有必要再留在师门,而且公孙光一再催他离去,但淳于意恋恋不舍,总觉得公孙光年迈力衰,去⽇无多,多侍奉得一⽇,便多尽得一分心意,所以一直迟迟其行。

  这般殷挚的情意,颇为公孙光所感动,同时他也充分领受了淳于意的好心,朝夕盘桓,谈艺论道,自以为是晚年意外得来的一段清福。

  ⽇夕盘桓,愈谈愈深,终于有一天,公孙光发现他自己应该倒转来向淳于意请教了。做老师的只是承受前人的心⾎,独得有效验的秘方,什么病用什么方子,他明⽩,何以这个病要用这个方子,他就不明⽩了。但是,淳于意却已大有参悟,能够说得出其中的道理;并且敢于打破成例,引用新方——自然他是有把握的,一些看来必死的病人,由于他的大胆和细心,居然⽇有起⾊。

  于是公孙光说了真正推心置腹的话。

  “你一定会成为国手!收你这么一个学生可说是我一生最大的安慰。”公孙光收敛笑容,神⾊变得十公郑重:“我跟你说了吧,我心目中只佩服、而且羡慕一个人,此人家住临淄,他所处的药方,我所不如…”

  “哦!”淳于意失声轻喟,打断了公孙光的话,临淄是他最悉的地方,何以竟未听说有这样一位知医的人?

  公孙光懂得他的意思,便接下来为他解释:“此人家道甚富,嫌行医辛苦,而且常有⿇烦,所以从不肯承认懂得医道。他跟你一样,只是喜好此道而已。他比我还大几岁,今年七十开外了,或许,不忍绝艺随⾝以俱没,想找一个天资绝世的传人。你可以去碰碰运气。”

  这一说,淳于意大为‮奋兴‬。但公孙光却又不肯说出此人的姓名和住处,他告诉淳于意说“此人”的情很乖僻,冒昧求见,会惹起他的脾气,反为不妙。公孙光又向淳于意保证,一定能替他找到一个机会去谒见“此人”;但机会要等,少安毋躁!

  听公孙光说得如此周详恳切,淳于意只好耐心等待。匆匆数月,机缘难遇。淳于意唯一的收获是,结了一个新朋友,姓,叫殷,三十多岁,是个裘马翩翩,意气豪迈的富家子弟,他们是由公孙光的介绍而认识的,彼此都觉得对方很对劲,一见就成了莫逆之

  不久,殷来辞行,说回他的家乡临淄。公孙光为他置酒饯别。这时才向淳于意说破,所要他去谒见的“此人”就是殷的老⽗庆——一个有爵位的老百姓,爵位称为“公乘”去士大夫阶级很近了。

  当然,殷是乐于为淳于意引见的,并且有喜出望外之感,因为这一来他可以跟淳于意结伴回乡,时常往来。

  非常幸运地,老庆对淳于意也有极好的印象,同时他的心事也被公孙光所猜中,确有择人传艺的打算,更加以殷为他大说好话,所以对于淳于意的请求,很痛快地答应了。

  考问了淳于意过去的所学,庆率直地说道:“你以前所学的方子,都要不得!统统把它抛掉!”

  淳于意愣了。多少年的心⾎,一旦付诸东流,实在有些舍不得。但师命难违,只好恭恭敬敬地表示遵从。

  “你别心疼!”庆笑道:“我给你的东西,⾜可补偿。我有⻩帝、扁鹊传下来的脉书,辨五⾊而诊病,知生死,决疑难,只怕你学不完。”

  就从这天开始,庆和淳于意移居别院。那里是庆蔵书的地方,在他家是个“噤地”子弟僮仆,轻易不准进⼊,此刻却毫无保留地为淳于意开放了。

  面对着那些曾闻其名,从未涉猎的医书,淳于意有如老饕独享盛筵,反倒不知从何处下手。而庆却是有意要考验他,给他一个月的工夫,自己去看,看完了有话问他。

  这一月中,淳于意⾜不出户,看完了庆的珍蔵。所得到的是一大堆杂无章的意念,以及越想越多的疑问。因此,他心里不免惴惴然,怕的是通不过庆的考问。“你,”庆这样问他:“说与我听,哪几部书是你最喜爱的?”

  这不难回答“最爱《素问》和《八十一难》”他说“此外还有《灵枢》,不过比起《素问》,不免逊⾊。“

  庆的昏花老眼,陡然发亮。⼲责多皱纹的脸,平添一层奕奕的神采,他慢慢地笑了,是那种莫逆于心、志得意満的笑。

  “你的眼光锐利非凡。”庆说了一句,脸上忽又闪现凄凉的暮⾊,以略带嘶哑的声音接下去说:“我行年七十有六,⾎气两亏,为⽇无多,只怕这两部经典都传授不完,你要格外下功夫,一⽇作两⽇用。如我有讲解不到之处,你千万要提出来问,否则悔之莫及——你要知道,这两部经典,句句皆理,字字皆法,举世除我以外,无人能解其精义,倘或你不知而不问,一旦我死了,再没有别人能够指点你。”

  师⽗的传授绝学,竟同于生死之际,郑重托孤,淳于意感恩师,热泪盈眶,顿首再拜,一一应诺。

  果然,他没有辜负庆的期望,把那相传是⻩帝和歧伯问答而记载下来的《素问》,和托名⻩帝所传,其实是战国名医扁鹊所著的《八十一难》,颠来倒去的读了想,想了读。⽩天向庆讨教,晚上在荧然的烛火下,独自用功,简直废寝忘食了。

  就这样自暮舂到初冬,他有八个月未见过殷一面。这天,别院的门开了,殷有事,必须禀陈老⽗。一见淳于意,双眼眨了几下,竟似不甚想识的神气。”

  “啊!”殷讶然相问。“你怎变成了这个样子?”

  淳于意不解所谓,摸着自己的脸,无从回答。

  “来!”别院中未置铜镜,殷领着他走到院中,指着池中一泓平静的清⽔说:“你自己看。”;

  池⽔中的影子,双颊瘦削,形容枯槁,再细看时,二十六岁的他,头上竟有了不少⽩发。

  顾影惊心,他唯有苦笑。但一想到这几个月所获得的东西,他立刻感到仅仅付出⽩发为代价,真是算不了什么。这样想着,心中坦然,只是谢了殷的关怀,顺便动问来意。

  “明⽇起‘大酺’五⽇,我特地来禀告老人。”

  “大酺”淳于意不知道这话从何而来?汉朝的法津,三人以上无故群饮酒者,罚金四百。唯天子诏,赐民“大酺”百姓才可以聚会畅饮,但这不是常有的事。

  “新天子即位,下的恩诏。”

  怎么叫“新天子”?八个月的工夫,淳于意⽇有所思,夜有所梦,都在那两部医书上面。隔绝人间,久忘世事,此刻得要定神细想一想,才能弄得明⽩。

  这要从他十八岁那一年想起。那一年八月,二十四岁的惠帝驾崩。在惠帝生前,后宮美人一共替他生了六个儿子。这六个皇子,都非惠帝的骨⾁,吕太后娘家子侄,宮秽的结果。其中之二的刘恭。为吕太后假托自皇后所生而立的太子,同时杀了太子的生⺟来灭口。这时继承惠帝面登大位,但年幼不能听政,吕大后以太皇太后的⾝分,临朝称制,大封他娘家的子弟,总计有四王六侯。封侯还可说,封王是“非法”的,当年⾼祖刘邦,宰自马与功臣歃⾎为盟:非刘氏而王者,天下共击之。不知如何。左丞相陈平,太尉周,好像忘掉了盟誓,对于吕太后非法的举动,竟未谏阻。

  到了吕太后称制的第四年,小皇帝年龄渐长,懂得人事了,听说自己不是张皇后的儿子,生⺟又无故被杀,年少不知轻重,说要为⺟报仇,这话传到吕太后耳朵里,立刻把他幽闭永巷,暗中下了毒手,另立恒山王刘弘为皇帝,吕太后依旧临朝称制,到现在也已经四年了。

  然则,怎么又有个新天子?难道恒山王做了四年的皇一帝,又被废了吗,

  从他眼中,殷看出了他心中的困惑,使即笑道:“外面天翻地覆的大事,你竟一些都不知道?”

  “越说越离奇了。我真的不明⽩。”他说:“连我的头发⽩了都不知道,何况外面的世事?”

  “吕太后崩逝了。”

  “喔!”

  “吕太后娘家,无分男女老幼,一律皆斩。”

  淳于意大惊“这报复未免太残酷!”他嗟叹着说。

  “吕氏窃国,罪有应得。”殷朝里看了一下,低声说道:“你们知医的人,不免妇人之仁。”

  这句话触引起淳于意一个久已在的疑团,家的人,自殷以下,何以全不知医?是庆本肯传授,还是他家的人不愿学?如果说庆不肯传授,”为了什么原因?药石针砭,是卫⾝延年,大有用的东西。照常理来说,不该不传授或不愿学的。

  疑团重重,却无暇深问,他这时急切要明⽩的是:“谁能尽杀吕氏一族?军权不在诸吕手中吗?”

  “那是朱虚侯所立的大功——”

  朱虚侯刘章与齐王刘襄是弟兄,都是齐悼惠王刘肥的儿子。刘章少年英俊,深得祖⺟吕氏的心。征⼊皇宮为侍卫,并且做了吕家的女婿,但是,刘章并没有忘掉他祖⽗——⾼皇帝刘邦的基业和遗训,耿耿在心的一件事,就是从吕氏手中夺回刘家天下。

  这年七月间,吕太后一死,长安城內,谣言纷纷、说话吕怕刘氏宗室和⾼皇帝当年布⾐昆季之的大臣们,有所动作,所以准备公开叛

  于是朱虚侯刘章,与他的弟弟单侯刘兴居秘密商议,决定先发制人,作了一封密札,兼程送到临淄,告诉他们长兄齐王刘襄,即刻联络山东各地的列侯,大发兵马,里应外合,中讨吕氏。惠帝后宮美人所生的诸子,全非刘毫的⾎胤,所以打倒吕氏以后,愿意拥护齐王做皇帝。

  刘裹一听这话,尽发山东兵马,往长安进发,同时号召各路诸侯,同申讨伐。消息传到长安,由吕太后封为梁王的吕产,以相国的⾝分,派遣大将军颖侯灌婴领兵“平”灌婴是先帝从龙之臣,领军东出函⾕,歇马荣,按兵不动。这一来关中诸吕才感到局势真个棘手了。

  其时左丞相陈平和太尉周,早存匡复汉室之心,看看时机已到,室谋定计,夺了赵王昌禄——也就是朱虚侯刘章的岳⽗所掌握的北军,归于周统率。周集合全军宣布:“为吕氏右袒,为刘氏左袒。”号令一出,北军三万将土都解开⾐襟,袒露了左臂。

  “啊!”淳于意听殷讲到这里,不觉失声赞叹:“人心思汉!”

  “对了!”殷点点头:“就这一下,诸吕大势去矣!”

  “以后呢?”

  “南北两军,实以北军一解决,凡事就好办了。但多亏得朱虚候有胆有识,他奉命领劲车一千,直⼊宮门,正好遇到吕产,追到厕所,抓住杀掉。大局就此定了。”

  “这样齐王就做了皇帝?”

  “不!大臣宗室商议结果,认为⾼祖八个儿子之中,在世的以代王年纪最长,也最贤,所以决定拥立代王为帝。已经奉到京,告庙即位,大赦天下,赐大酺五⽇。”

  汉家天下终于光复了。淳于意自然在无比的‮奋兴‬之中,也不免感叹,甚至于觉得不能信其为‮实真‬似的。八个月的工夫,在他记忆中,只像舂夜一场长长的梦,夜尽天明,放眼一看,山川如故,世事全非,太奇妙,也太不可思议了!

  “老人家呢?”他忽然问说:“老人家也不知道这番惊天动地的变化?”

  “我怎会不知道?”

  苍老的声音,从他们⾝后出现。不知何时,庆也策杖来到了院子里。

  “老师!”淳于意赶紧招呼,但只叫了一声,便不知道该说些什么好,只带点傻气地笑着。

  庆理会得他的心情,点点头说道:“难怪你⾼兴!于今是重重喜庆,不独河山再造,而且当今天子,我是见过的。昔年曾游代地,深知代王仁厚俭朴,礼贤爱民。圣主临御,苍生之福,这都是上天垂怜,不可不谢!你们随我行礼。”

  说着,他放下竹枝,转向北面,颤巍巍地望空而拜,淳于意赶紧上前扶了一把:然后和殷并排,随在庆⾝后,伏地稽首。答谢上苍降福。

  行完了礼,两个人扶掖着庆回到室內。殷把朝廷的恩诏,向老⽗陈述了一遍。然后又说些家常事,庆只是听着,不大开口。

  等殷一走,庆的话就多了。他向淳于意说,吕太后崩逝,汉家宗室大臣,计诛诸吕这些大事,他特意瞒着不说,怕的是淳于意用功正在吃紧的时候,不可分心。同时又告诉淳于意,说这八个月中,常叫人到他家去探望,他的子和五个女儿都很好,尽管放心。

  这份深厚的情意,让淳于意感得不知道说什么好,唯有深深下拜,并且深深铭记在心底,不可稍忘师恩。

  “这八个月你也太苦了。”庆以⽗亲怜爱子女的眼光看着他“‘三十当疾步’,你今年才二十六,步门不出,劳心太甚,大非所宜。这几个月中,我唯一顾虑你的,就是这件事。趁这天下‘大酺’,举国狂的机会,你回家住些⽇子,好好舒散舒散,过了年再来,我还有话说。”

  淳于意想一想,真也该回家去看看,尤其是两岁的小女儿缇萦,那双晶莹的眼睛,此时浮现脑际,引起他強烈的想念,渴望亲一亲她那娇嫰的双颊。

  “遵老师的吩咐。我回家略略料理完了,马上再来替老师请安。”

  “过了年来。”庆看一看天⾊“今天来不及了,你明天一早走吧!”

  “是!”淳于意忽然又想到一个疑义:“老师刚才提起脉法:‘三十当疾步’,上一句是‘二十当趋’,这‘趋’字究作何解?请老师再替我讲一讲。”

  “‘趋’者急促之意,与‘三十当疾步’的‘疾’字不同。‘疾步’有法,‘趋’则无法。”说到这里,庆似乎不満意自己的解释,停下来微皱着眉有所思索,一眼瞥过,顿时长眉轩举,欣然指着户外说道:“你看!”

  院子里一头初生两三月,虎纹斑斑、极惹人爱的小猫在草地上打滚嬉戏,不管是一条蜈蚣,还是一双蛤蟆,什么都要招惹,淘气得无理可喻。

  一转眼间,那头小猫爬上了栏⼲,由栏⼲又爬上紫藤花架,在虬结蔓延的枝网间,蹦跳不停,谁知深秋天气,枝朽叶枯,噤不住它纵⾝一跃,枝断叶落,凭空把那头小猫摔了下来,它在地上滚了个转,站起来发愣,仿佛弄不清那是什么回事?

  真是稚态可掬,淳于意忍不住哈哈大笑。但笑声未终,却看见小猫追逐一双垂丝的蜘蛛了!

  “看到没有?只此便是‘趋’。二十少年,尚在发育,须如这头小猫般活泼,骑马箭,蹴鞠行猎,爱⼲什么⼲什么,只要不到‮物玩‬丧志、荒废正业的程度,皆于少年有益。”庆说到这里又笑道:“你对医道,真是⼊了了,一丝都不肯放过。但凡事速则不达,为学须持之有恒,不在一时。而且你知医必先养⾝,记住我的话,回得家去,不可再如此拚命用功,弄坏了⾝体。可不要辜负了我一片苦心!”

  这一番话,说得淳于意悚然动容。他也确是遵从了庆的吩咐,数月家居,安享天伦乐趣,等过了年,再回到庆那里时,体貌丰腴,跟以前大不相同了。

  庆⽗子见他如此。都非常安慰。家极富,宾朋甚多,加以这年是新无子建元的第一年,庆贺酬酢,游宴几无虚⽇。这样到了暮舂三月,才得清静下来,好好地谈论学问。

  “淳于!”一天谈到深夜,庆忽然郑重地叫了他一声,听这声音,就知道他有要紧话说。

  于是淳于意正襟危坐,清朗地答一声:“老师!”

  庆却不即开口,脸上有些为难的神气,这使得淳于意非常诧异,他实在想不出这位恩师对他还有什么不便启齿的话?或是一种非常难以办到的要求?果真如此,自己得要先表明态度,为报师恩,哪怕赴汤蹈火,在所不辞。

  “老师,”他俯⾝向前、极恳切地说:“尽请吩咐!凡有所命,我悉力以赴。”

  “喔,你误会了!”庆这样回答,脸上浮现了欣赏和安慰的神情,但也似乎更惭愧了“我老实对你说了吧,”他低低地说,益显得声音的苍老“我的绝学,传你而不传子,实在是出于私心。”

  这话可把淳于意弄糊涂了,唯有细心静听。

  “再说老实话,老实话,阿殷的资质并不在你之下,他⺟亲怀他在腹中的前后,我就像你如今一样,苦研医书,几于⼊,所以阿殷必得我的遗传,近医药。还记得他五六岁的时候,我教他记诵草木药,至多三遍,就能琅琅上口。但是,现在我不准他私窥我的医书,你知道为什么?”

  这自然是所谓“出于私心”而这“私心”又是什么呢?淳于意只能老实回答:“我难测⾼深。请老师明示。”

  庆点点头,想了一下,忽然问道:“你可晓得扁鹊姓什名谁?”

  淳于意愕然:“不是姓扁名鹊么?”

  “非也,真正的扁鹊姓秦,越人,渤海郡郑县人氏…”

  “老师!”淳于意打断他的问话:“怎么叫‘真正的扁鹊’?难道还有冒充的扁鹊?”

  “正是有此一说。战国之际,扁鹊遍天下,王畿洛有‘耳目痹医’的扁鹊;赵国邯郸有‘带下医’的扁鹊;秦国咸有‘小儿医’的扁鹊。扁鹊成了良医的别名。这许多扁鹊,可就是一个人?这话有两说,一说是第一位扁鹊成名之后,他人掠美冒名。一说是许多扁鹊,确是一个人,他的行医,随俗而变,王畿敬老,所以为‘耳目痹’,秦国重小儿所以为‘小儿医’。”一口气说到这里,庆有些累了,歇下来微微气。

  淳于意一向对老师侍奉得极周到的,这时赶紧走到置放饮具的地方,揭开竹筐,把一个用棉絮遮盖保温的铜壶取了出来,斟出一杯热米浆,捧来为庆饮用。

  一面侍奉,他一面笑道:“照此说来,邯郸多娼女,视美妇人为一宝,所以扁鹊一到那里,就成了‘带下医’了?”

  “一点不错。”庆也微笑回答。

  “然则依老师看,究竟是哪一说为是?”

  “我是深信后一说的。”

  “请问其故!”

  “我曾细参扁鹊的遗书,他原是无所不能的。”

  “可又何必随俗而变。”

  “此正是扁鹊不得已的苦心。化名扁鹊,不愿以真姓名示人即有自隐之忧;随俗而变,亦依旧不过是不愿世人识破真相。”

  “这又是为了什么?”

  “为了想苟且全生。天下虽大,人心甚狭,一个人的名气大了,必定遭人妒忌,于方百计要来打击你!扁鹊深知其理,所以避名唯恐不及,饶是如此,依旧不得善终。秦国的太医令李醯,到底买出刺客来,刺杀了扁鹊。唉——”

  庆闭目长叹,须眉皆动,內心的悲愤,仿佛到了无法抑制的地步。淳于意可以想象得到,这位⾼年的恩师,大概也曾有过类似扁鹊的遭遇,抚今追昔才会如此动。对于这一个猜测,他很希望求得证实,但以不忍再触动老人的伤感,所以几番想开口动问,而仍归于默然。

  慢慢地,庆的情绪平伙了,重又呈现了那种仿佛有所內愧的神⾊“我实在很难对你说什么,学医所以救人,而我习于安逸,对于病家深夜叩门求治,甚以为苦,因而唯恐世人知我懂得医道,此是一。再则,古书说得好:‘己所不,勿施于人’,我深知行医不是一种好营生,唯恐阿殷知医而又享了大名,所以不愿传授他,却传授了你,这不是不仁吗?有此两层缘故,我真个不知怎么对你说才好!淳于一”他伸出那双筋络虬结而枯瘦的手,按在他的唯一传人的肩上,痛苦地说:“你不知道我心里是多么为难!”

  那一双衰迈老翁的手,在淳于意觉得有千钧之重。他了解恩师心里的为难,更了解那双手所付在他肩上的期望。一种绝学,一种可以救活天下后世无数生灵的秘艺,已在这斗室中完成了授受。授者说不出课以责任的话,而受者又不必对授者负责,只无奈天下后世何?

  就这一念之间,他感到肩头非常沉重,可是,越是如此沉重,心头愈有一种充实的喜悦和庄严的満⾜,他伸起双掌,捧住老人的手,尚未说话先投以宽慰的眼⾊。

  “老师,我决不辜负你的传授,为老师弥补遗憾我要尽力以医救人,并昌大你的绝学。”

  庆噙泪而笑,心中的舒畅是他多年来所未有经历过的。平生的疚歉,终于可以弥补,他对淳于意的感,非言语所能形容,觉得必须有一些具体的表示,让淳于意来知道他的心。

  于是略略想了一下,他说:“淳于,我有点意思,说出来你别拦我:我深知你居官清廉,管‘太仓’时,粒米不⼊私囊,至今齐人谈起‘淳于仓公’皆有敬意。你的境况不好,又有五个女娃而无子,助不得你的生计。至于行医资以谋生,其格便低,再则病家的势财,就像专负他什么,如果是那不治之症,势必生出许多怨言,你的脾气又生得刚,叫我不放心。因此我有一个计较,你尽管放心去行医,家中⽇常用度,归我负责。至于行医不必计值,医好了那有钱的人,自有谢礼。若是他不送,你也不须介意。能这样格就⾼了,也省却无数是非。你看可是?”

  话是说得如此恳切委婉,淳于意即使心有未安,也不能不领受这番思德,便即伏⾝下拜,却让庆一伸手挡住了。

  “不必如此!各人行其心之所安。”庆略停一停又说:“还有句要紧话,你千万记住:可以为贵人治病,不可为贵人侍从。省会得我的意思么?”

  “听老师谈了扁鹊的故事,我原来的打算也是不受医官之识,不独免了李醯之类的人忌我,而且我受了老师的成全,也不能仅仅侍奉贵人,我要腾出工夫来治那些非我不能治的病。”

  “好极了,好极了!”庆不胜欣赏地称赞“数百年来,天下之医,盛称‘秦派’,如今看来,‘齐派’要取而代之了!” UmUXs.CoM
上一章   缇萦   下一章 ( → )
您目前阅读的是缇萦,历史小说缇萦小说免费阅读已更新供您免费阅读,非常感谢您对作者高阳的支持,想要阅读更多与缇萦小说免费阅读类似及相关的优秀历史小说请持续收藏游牧小说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