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与全唐文小说免费阅读相关的优秀历史小说请收藏游牧小说网
游牧小说网
游牧小说网 同人小说 言情小说 竞技小说 架空小说 乡村小说 都市小说 网游小说 科幻小说 仙侠小说 官场小说 耽美小说 军事小说
小说排行榜 穿越小说 玄幻小说 历史小说 校园小说 总裁小说 综合其它 武侠小说 重生小说 推理小说 经典名著 灵异小说 短篇文学
好看的小说 公关生涯 情在商场 美腿妈妈 红杏出墙 亲妈后妈 七年之痒 远山呼唤 女人如烟 小镇风月 奶孙乱情 热门小说 全本小说
游牧小说网 > 历史小说 > 全唐文  作者:佚名 书号:39890  时间:2017/9/8  字数:6197 
上一章   第07部 卷六百三十六    下一章 ( → )
    
  李翱(三)  贺行军陆大夫书  某月⽇,布⾐李翱寄贺书,谨再拜大夫阁下:窃闻阁下⽩宰相,使汴州人执邓惟恭归于京师,奏天子处其轻重生死罪。伏睹诏书,舍惟恭死罪,俾永为黔首于汴州。翱九月时上宰相书言政刑,中有词曰:“亲戚怀二,杀之可也,况怀二且非亲戚哉。”当是时,惟恭在其位,故不直书而微其词。然则惟恭之罪,闻知于四方,其孔甚已。呜呼!本既除矣,自兹⽇厥后,汴、宋、颍、亳人其无事矣。岂汴、宋、颍、亳人而已,实天下皆受其利。昔阁下为建州剌史,人⾜食与⾐,且知廉聇礼义,治平为天下第一。其为信州,犹建州也。其为汝州,犹信州也。汴人苦其政,失其心,十五年矣,久则不易变矣,亦惟阁下孜孜不怠,致汴州犹汝州也。天下莫不幸甚,而翱则喜乐乎万世之民。所以然者,夫陋巷短褐躬学古知道之人,其所以异于朝廷藩翰大臣王公卿士者,口未尝餍乎肥甘尔,体未尝焕乎绮纨尔,目未尝悦乎采⾊尔,耳未尝乐乎声音尔,居处未尝宿乎华屋尔,出游未尝乘乎乘⻩尔,禄利未尝⼊于家尔,名字未尝得进于天王尔,其如此而已;至若忧天下之艰难,幸天下之和平,乐天下之‮民人‬,得与其⾝臻乎仁寿,思九夷八蛮解辫?椎髻,同车旧文轨,则虽朝廷藩翰大臣王公卿士,亦未必皆甚乎陋巷短褐躬学古知道之人者也。若必皆甚焉,则天下之理得⽇变化,可以如响之应乎声也。故天地山川草木鳞羽之瑞有一可以为升平之符者,时政有一可以教民者,藩屏之臣有一可以长人行化者,则未尝不私自喜乐也;万类含育有一伤和平之气者,夷狄蛮戎之俗有一?弗乎道者,时政有一不毗于下民者,则未尝不私自忧惧也,而况其远者大者乎?天下之一善,故不⾜以喜乐,然多其善,则太平之基,可庶几乎?天下之一不善,故不⾜以忧惧,然累其不善,则颠覆之形,殆将至也。太平之基,颠覆之形,乃从政者之所喜乐忧惧尔,其为布⾐守道之人不同任,如耳之不司采⾊文章也,而与知之者,士之躬学古知道者,固与夫天下百姓同忧乐,而不敢独私其心也。翱虽不肖,未尝瞬息动心而不景行乎此也,是以忧乐乎万世之民也,亦惟少加意焉。翱再拜。  劝河南尹复故事书  某道无可重,每为阁下所引纳,又不隔卑,时访其第,故窃意阁下或以翱为有所知也,情苟有未安,不宜以默,故详之以辞。  河南府版榜县于食堂北梁,每年写⻩纸,号曰⻩卷。其一条曰:“司录⼊院,诸官于堂上序立,司录揖,然后坐。”河南大府,⼊圣唐来二百年,前人制条,相传岁久,苟无甚弊,则轻改之不如守故事之为当也。八九年来,司录使判司立东廊下,司录于西廊下得揖,然后就食,而板条⻩卷则如故文焉。大凡庸人居上者以有权令陵下,处下者以姑息取容,势使然也。前年翱为户曹,恐不知故事,举手触罚,因取⻩卷详之,乃相见之仪,与故事都异,至东知厨⻩卷,为状⽩于前尹,判榜食堂。时被林司录⼊谗,盛词相毁,前尹拒之甚久,而竟从其请。翱以为本不作,作则勿休,且执故事争而不得,于本道无伤也,遂⼊辩焉,⽩前尹曰:“中丞何轻改⻩卷二百年之旧礼,而重违一司录之徇情自用乎?”前尹曰:“此事在⻩卷否?”翱对曰:“所过状若不引⻩卷故事,是罔中丞也,其何敢?”前尹因取⻩卷简条省之,使人以⻩卷示司录。曰:“⻩卷是故事,岂得责人执守?”当司录所过状注判云:“⻩卷有条,即为故事,依榜。”当时论者善前尹之所能复故事焉。自后翱为司录所毁,无所不言,前尹相告曰:“公以守官直道纠曹,所伤乃至横,过朝官于某处揖公,见公公事‮立独‬,且又知毁之所来,故塞耳不听。”翱虑前尹迁改,来者不知为谁,终获戾,故后数十⽇,以软脚乞将去官。不五六⽇,亦幸有敕除替人,因以罢免。  前⽇阁下偶说及此,云近者缘陆司录之故,却使复两廊相见之仪。此义盖惑阁下听者,必曰京兆府之仪如此,阁下从事京兆府,习其故而信之焉尔。夫事有同而宜异者,京兆府司录上堂自东门北⼊,故东西廊相见,得所宜也;河南司录上堂于侧门东⼊,直抵食堂西门,故旧礼于堂上位立,得所宜矣,若却折向南,是司录之自崇,而卑众官,非所宜也。此事同而宜异者耳,假令司录上堂,由南门北⼊,河南府二百年旧礼,自可守行,亦不当引京兆府之仪而改之也。况又自侧门东⼊者耶。河南尹大官也,居之岁久不为滞,且如故门下郑相公之德,而居之六年,阁下之为河南尹亦近。何知未归朝廷间,亦有贤者未得其所,或来为曹掾者耶?安可弃旧礼使之立于东廊下,夏则为暑⽇之所炽曝,冬则为风雪之所飘洒,无乃使论者以阁下为待一司录过厚,而不为将来贤者之谋耶?且此事某前年辩之,因而获胜,阁下前⽇亦自言某不知有侧门故也。且阁下曹掾,非为不多,乃无一人执旧礼以坚辩焉,此亦可叹也。夫圣人然后能免小过,窃恐阁下于此事,思虑或有所未至,而官属等唯唯走退,莫能进言,则谁与阁下为⽔火酸咸少相承者。以大府而苟以自尊者,寡见细人之所行耳,卢司录甚公方,未必乐此,阁下召问之可也。伏望不轻改二百年之旧礼,重惜一时之所未达。意尽词直,无以越职出位言为罪,幸甚。某再拜。  寄从弟正辞书  知尔京兆府取解,不得如其所怀,念勿在意。凡人之穷达所遇,亦各有时尔,何独至于贤丈夫而反无其时哉,此非吾徒之所忧也。其所忧者何?畏吾之道未能到于古之人尔。其心既自以为到,且无谬,则吾何往而不得所乐,何必与夫时俗之人,同得失忧喜,而动于心乎。借如用汝之所知,分为十焉,用其九学圣人之道,而知其心,使有馀以与时世进退俯仰,如可求也,则不啻富且贵也,如非吾力也,虽尽用其十,?益劳其心尔,安能有所得乎?汝勿信人号文章为一艺。夫所谓一艺者,乃时世所好之文,或有盛名于近代者是也。其能到古人者,则仁义之辞也,恶得以一艺而名之哉?仲尼、孟子殁千馀年矣,吾不及见其人,吾能知其圣且贤者,以其辞而得之者也。后来者不可期,安知其读吾辞也,而不知吾心之所存乎?亦未可诬也。夫于仁义者,未见其无文也;有文而能到者,吾未见其不力于仁义也。由仁义而后文者也,由文而后仁义者习也,犹诚明之必相依尔。贵与富,在乎外者也,吾不能知其有无也,非吾求而能至者也,吾何爱而屑屑于其间哉。仁义与文章,生乎內者也,吾知其有也,吾能求而充之者也,吾何惧而不为哉。汝虽过于人,然而未能浩浩于其心,吾故书其所怀以张汝,且以乐言吾道云尔。  与翰林李舍人书  翱思逃后祸,所冀存⾝,惟能休罢,最惬私志,从此永已矣,更无健羡之怀,况乞得馀年,退修至道,上可以追⾚松子房之风,岂止于比二疏、尚平子而已。但举世好爵禄权柄,具写此心以告人,人无有少信之者,皆为不诚之言也。王拾遗是桂州旧僚,颇知此志,若与往来,伏望问之,可知其旨。但以常情见待,岂知失时,还有偏尚之士哉?又近⽇来,两施子耝得其说,未及就正,当此时使获长往,亦⾜以不愧宗门,不负朋友。尝慕张公以不能取容当世,故终⾝不仕况向前仕宦,亦以多矣,幸免刑戮,方尔退修,与致令名,年已六十有一,比之诸叔⽗兄弟,为得年矣。且不知馀年几何,意愿乞取残年,以修所知之道,如或有成,是万世一遇,纵使无成,且能早知止⾜,⾼静与三老死于林薮之下,比终⽇?,耽乐富贵,而大功德不及于海內,而卒于位者,所失得,伏计舍人必以辨之矣。以舍人比他见知,故尽其意焉,若非至诚,亦何苦而強发斯言乎?  答泗州开元寺僧澄观书  前⽇见命作《开元寺钟铭》,云藉仆之词,庶几不朽,而传于后世,诚⾜下相知之心,无不到也。虽然,翱学圣人之心焉,则不敢让乎知圣人之道者也,当见命时,意亦思之矣。吾之铭是钟也,吾将胆圣人之道焉,则于释氏无益也;吾将顺释氏之教而述焉,则惑乎天下甚矣,何贵乎吾之先觉也。吾之词必传于后,后有圣人如仲尼者之读吾词也,则将大责于吾矣。吾畏圣人也。夫铭、古多有焉,汤之《盘铭》,其词云云,卫孔悝之鼎,其词云云,秦始皇之《峄山碑》,其词云云,皆可以纪功伐,垂诫劝。铭于盘则曰《盘铭》,于鼎则曰《鼎铭》,于山则曰《山铭》,盘之词可迁于鼎,鼎之词可迁于山,山之词可迁于碑,唯时之所纪耳。及蔡邕《⻩钺铭》,以纪功于⻩钺之上尔。或盘或鼎,或峄山或⻩钺,其立意与言皆同,非如《⾼唐》《上林》《长杨》之作赋云尔。近代之文士则不然,为铭为碑,大抵咏其形容,有异于古人之所为。其作钟铭,则必咏其形容,与其声音,与其财用之多少,?铸之勤劳尔,非所谓勒功德诫劝于器也。推此类而承观之,某不知君子之文也亦甚矣,然所为文,亦皆有盛名于时,天下之人咸谓之善焉。吾不知吾所独知,其能贤于他人之皆不知乎?天下人咸以不知者云善,则吾之独知又何能云善乎?虽然,吾当亦顺吾心以顺圣人尔,阿俗从时,则不忍为也。故当时甚未敢承教,为其所怀也,如前所云。⾜下吾之必铭是钟也,当顺吾心与吾道,则⾜下之铭必传于后代矣;如从俗之所云,则天下属词之士愿为之者甚众矣,何藉于李翱之词哉?幸思之也。⽇中时过淮而南,书以通意,且为别。  送冯定序  冯生自负其气而中立,上无援,下无,名声未大耀于京师。生信无罪,是乃时之人,见之者或不能知之,知之者则不敢言,是以再举进士,皆不如其心。谓生无戚戚,盖以他人为解。予联以杂文罢黜,不知者亦纷纷笑之,其自负益明,退学书,感愤而为文,遂遭知音成其名。当黜辱时,吾不言其拙也,岂无命耶?及既得时,吾又不自言其智也,岂有命耶?故谓生无戚戚。生家贫甚,不能居,告我游成都。成都有岷峨山,合气于江源,往往出奇怪之士,古有司马相如、扬雄、严君平,其人死,至兹千年不闻。生游成都,试为我谢岷峨,何其久无人耶?其风侈丽奢豪,羁人易留。生其思速出于剑门之艰难,勿我忧也。  韦氏月录序  人之所重者,义与生也。成义者莫如行,存生者在于养。所以为养者资于用,用⾜而生不养者多矣,用不⾜而能养其生者,天下无之。养生之物,噤忌之术,散在杂方,虽有力者行之,而患不能备知。杜陵韦行规,博学多艺,能通《易》《传》《论语》、老聃、庄周之书,皆极师法。穷览‮家百‬之方,撮而集之,成两轴,各附于本月,阅之者简而详。以授于余,且曰:“《齐人要术》,传行寡验。行规集此书,经试验者,然后摭取,实可以有益于养生者。若执事序而名之,则所谓无翼而能飞者,必传于天下矣。”余因号之为《月录》。  八骏图序  予尝闻有周穆王八骏之说,乃今获览厥图,雄凌し腾,彪虎文螭之流,与今马⾼绝悬异矣。其名盗骊、蜚⻩、?、⽩羲之属也。视矫首则若排云,视举⾜则若乘风。有待驭之状,有矜群之姿。若⽇月之所不⾜至,若天地之所不⾜周。轩轩然,嶷嶷然。言其真也,实星降之精;思其发也,犹神扶其魄。轼者如仙,御者如梦,将变化何别哉。  卓异记序  圣唐帝功,瑰特奇伟,前古无可比伦。及臣下盛事,超绝而殊常,辉昔而照今,贻谋记叙家世徽范,奉上虔密,不自显发,人莫知之,至有误为传说者。洎正人硕贤,守道不挠,立言行已,真贯⽩⽇,得以爱慕遵楷,其奷雄之迹,睹而益明。自励广记,则随所闻见,杂载其事,不以次第,然皆是警惕在心,或可讽叹。且神仙鬼怪,未得谛言,非有所用。俾好生不杀,为仁之一途,无害于教化。故贻谋自广,不俟繁书,以见其意。时开成五年七月,在檀溪,李翱撰。  去佛斋论  故温县令杨垂为京兆府参军时,奉叔⽗司徒命,撰集《丧仪》。其一篇云《七七斋》,以其⽇送卒者⾐服于佛寺,以申追福。翱以杨氏《丧仪》,其他皆有所出,多可行者,独此一事伤礼,故论而去之,将存其馀云。  佛法之染流于‮国中‬也,六百馀年矣。始于汉,浸于魏、晋、宋之间,而澜漫于梁萧氏,遵奉之以及于兹。盖后汉氏无辨而排之者,遂使夷狄之术,行于‮华中‬,故吉凶之礼谬,其不尽为戎礼也无几矣。且杨氏之述《丧仪》,岂不以礼法迁坏,⾐冠士大夫与庶人委巷无别,为是而纠之以礼者耶?是宜合于礼者存诸,愆于礼者辨而去之,安得专已心而言也?苟惧时俗之怒已耶,则杨氏之仪,据于古而拂于俗者多矣。置而勿言,则犹可也,既论之而书以为仪,舍圣人之道,则祸流于将来也无穷矣。佛法之所言者,列御寇、庄周所言详矣,其馀则皆戎狄之道也。使佛生于‮国中‬,则其为作也必异于是,况驱‮国中‬之人举行其术也。君臣、⽗子、夫妇、兄弟、朋友,存有所养,死有所归,生物有道,费之有节,自伏羲至于仲尼,虽百代圣人,不能⾰也。故可使天下举而行之无弊者,此圣人之道,所谓君臣、⽗子、夫妇、兄弟、朋友,而养之以道德仁义之谓也,患力不⾜而已。向使天下之人,力⾜尽修⾝毒国之术,六七十岁之后,虽享百年者亦尽矣,天行乎上,地载乎下,其所以生育于其间者,畜兽、禽鸟、鱼鳖、蛇龙之类而止尔,况必不可使举而行之者耶?夫不可使天下举而行之者,则非圣人之道也。故其徒也,不蚕而⾐裳具,弗耨而饮食充,安居不作,役物以养已者,至于几千百万人。推是而冻馁者几何人可知矣。于是筑楼殿宮阁以事之,饰土木铜铁以形之,髡良人男女以居之,虽璇室、象廊、倾宮、鹿台、章华、阿房弗加也,是岂不出乎百姓之财力欤?昔者禹之治⽔害也,三过其门而不⼊,手胼⾜胝,凿九河,疏济洛,导汉汝,决淮江而⼊于海,人之弗为蛟龙食也,禹实使然。德为圣人,功攘大祸,立为天子,而传曰“菲饮食,恶⾐服,卑宮室,土阶⾼三尺”其异于彼也如是。此昭昭然其大者也,详而言之,其可穷乎?故惑之者溺于其教,而排之者不知其心,虽辨而当,不能使其徒无哗而劝来者,故使其术若彼之炽也。有位者信吾说而之,其君子可以理服,其小人可以令噤,其俗之化也弗难矣。然则不知其心,无害为君子,而溺于其教者,以夷狄之风而变乎诸夏,祸之大者也。其不为戎乎幸矣。昔者司士贲告于子游曰:“请袭于。”子游曰:“诺。”县子闻之曰:“汰哉叔氏,专以礼许人。”人之袭于,失礼之细者也,犹不可,况举⾝毒国之术,圣人之礼,而以传于后乎?  从道论  中才之人,拘于书而惑于众。《传》言“违众不祥”《书》曰“三人占,则从二人之言”翱以为言出于口,则可守而为常。则中人之惑者多矣。何者?君子从乎道也,不从乎众也。道之公,余将是之,岂知天下然而非之;道之私,余将非之,岂知天下?然而是之。将是之,岂图是之之利乎;将非之,岂图非之之害乎?故大道可存,是非可常也。小人则不然,将是之,先攫其利己;将非之,先怖其害己。然则远害者心是而非之,眩利者心非而是之。故大道丧,是非汨,人伦坏,琊说胜。庸可使众言必听,众违必从之耶?且夫天下蚩蚩,知道者几何人哉?使天下皆贤人,则从众可也;使天下贤人二,小人三,其可以从乎?况贪人以利从,则富者之言胜;柔人以生从,则威者之言胜;中人以名从,则狷者之言胜。而君子之处众,则谆谆然如愚,怡怡然如卑,当言而默者三,游同而器异则默,待近而责远则默,事及而时未则默。小人俱不然。所以君子慎言,而小人饰言,君子俟时,而小人徇时也。然则君子默于众,小人默于独,皆事势牵之,岂心愿耶?学而从之者,得以择之矣。呜呼!治世少而世多,贤一伸而琊百胜,在上者言贵和而不贵正,在下者言贵从而不贵得,设使一室之中,一人唱而十人和,一人讷,则虽言之,群而讠尤之矣。是则和者人之喜,默者人之怒,吾宁从道而罹怒乎,宁违道而从众乎?斯所谓辨难易而权是非矣。或曰:“众可违而不可从,可知乎?”曰:未也。君子怯于名而勇于实,吾非众之首,众非吾之从,君子完其力而已,则奚以违。理不吾之问,辞非人必从,君子耳其声而已,则奚以违?所谓君子者,进退周旋,群独语默,不失其正而不罹其害者,盖在此而已矣。 uMUxs.COm
上一章   全唐文   下一章 ( → )
您目前阅读的是全唐文,历史小说全唐文小说免费阅读已更新供您免费阅读,非常感谢您对作者佚名的支持,想要阅读更多与全唐文小说免费阅读类似及相关的优秀历史小说请持续收藏游牧小说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