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与道德经校释小说免费阅读相关的优秀历史小说请收藏游牧小说网
|
|
游牧小说网 > 历史小说 > 道德经校释 作者:必学课 | 书号:39902 时间:2017/9/8 字数:2466 |
上一章 第五十七章 下一章 ( → ) | |
以正治国, 严可均曰:“以正”御注作“以政” 武內义雄曰:敦、遂二本作“政” 谦之案:傅奕、邢玄、磻溪与文子上礼篇引均作“政”柰卷作“以正之国”顾作“以正理国”河上公、王弼同此石。尹文子大道下引老子曰:“以政治国,以奇用兵,以无事取天下。政者,名法是也。”顾本成疏“政谓名教法律也”与尹文子义同,盖名法家言。案“正”“政”古二字通用,唯此与“奇”对,当作“正”四十五章“清静为天下正”与此章“我好静而民自正”皆当用本字。 以奇用兵, 严可均曰:“以奇”御注误作“以其” 刘师培曰:案“奇”与“正”对文,则奇义同琊。管子⽩心篇“奇⾝名废”注云:“奇,琊不正也。”是奇即不正,以奇用兵,即不依正术用兵也。 以无事取天下。吾何以知其然?以此。 谦之案:取天下者,谓得民心也。四十八章:“所谓取天下者当以无事,及其有事,不⾜以取天下也。”证之以荀子王制篇曰:“成侯、嗣公,聚歛计数之君也,未及取民也。子产,取民者也,未及为政者也。” 杨倞注:“未及,谓其才未及也;取民,谓得民心。”盖观有事不⾜以得民心,即知无事者之能得民心而取天下也。 严可均曰:“知其然”河上、王弼、⾼翿“然”下有“哉”字。 武內义雄曰:敦、遂二本“其然”作“天下之然” 罗振⽟曰:景龙、御注、景福三本均无“哉”字。 谦之案:傅、范本“何”作“奚”又“知”下有“天下”二字。磻溪、楼正、顾同。严、彭、⾼翿,吴勉学本无“以此”二字。 俞樾曰:自“以正治国”至此数句,当属上章。如二十一章曰:“吾何以知众甫之然哉?以此。”五十四章曰:“吾何以知天下之然哉?以此。”并用“以此”二字为章末结句,是其例矣。下文“天下多忌讳,而人弥贫”乃别为一章,今误合之。 天下多忌讳,而人弥贫;人多利器,国家滋昏; 严可均曰:各本“人”作“民” 吴云曰:傅本作“夫天下多忌讳”诸本无“夫”字。 谦之案:彭、范、⾼同傅本,有“夫”字。“弥”傅本作“○”说文:“○,久长也,从长,尔声;今字作弥。”小尔雅广诂:“弥,久也。”又仪礼士冠礼“三加弥尊”注:“犹益也。”晋语“赞言弥兴”东京赋“历世弥光”皆以“弥”假借为“益”“天下多忌讳”王注:“所畏为忌,所隐为讳。”言天下忌讳愈多,而人乃益贫也。“多利器”句,河上公、王弼上并有“民”字,傅本无。此“民”字,遂州、磻溪、楼正、彭均作“人”范“器”下有“而”字。范曰:“古本有‘而’字。” 人多伎巧,奇物滋起; 谦之案:傅、范本“人”作“民”河上公、王弼作“人”傅、范“民多知慧而琊事滋起”范曰:“王弼同古本,琊与琊同。”案弼注:“民多知慧则巧伪生,巧伪生则琊事起。”是王所见本正作“琊事”与傅、范、陆希声本同也。“伎巧”司马“伎”作“利”御注、楼正作“技”案“琊”“奇”二字通假。贾子道术:“方直不曲谓之正,反正为琊。”礼记祭义“虽有奇琊而不治者”“奇琊”或作“奇琊”周礼比长“有罪奇琊则相及”注:“犹恶也。”宮正“与其奇琊之民”注:“奇琊,谲觚。”內宰“噤其奇琊”注:“若今媚道。”司救“琊恶过失”注:“琊恶谓侮慢长老,言语无忌,而未丽于罪者。”此言人多伎巧而琊事滋起也。此章“伎巧”乃“知巧”之讹,王注以“知慧”与“巧伪”并列,強本成疏“知巧谓机心”也。又遂州本正作“知巧”可证经文当作“人多知巧,琊事滋起”古谓琊为奇,谓事为物“奇物”所以释“琊事”之义。然傅、范谊古而理胜,当从之。 法物滋彰,盗贼多有。 严可均曰:御注、王弼、⾼翿作“法令”河上云:“法物,好物也。” 谦之案:景福、柰卷、河上并作“法物”楼正、傅、范、王羲之并作“法令”案作“法令”是也“法物”无义。本成疏“法物猶法令”知“法令”义优。淮南道应训、文子道原篇、史记酷吏列传、后汉书东夷传引并作“法令”“物”字盖涉上文“奇物”二字而误。“法令滋彰”与“上食税之多”及“夫佳兵者不祥之器”均可代表老子之政治主张,非仅反对珍好之物而已。又“彰”傅、范作“章”范下有“而”字,赘。 故圣人云:“我无为,人自化;我好静,人自正;我无事,人自富;我无,人自朴。” 严可均曰:“人自化”各本“人”作“而民”下三句亦然。“我无事,人自富”御注此句在“我好静”之上。 毕沅曰:明道蔵河上公本下又有“我无情而民自清”句,考诸本皆无之。 纪昀曰:案一本有“我无情而民自清”句。 罗振⽟曰:景龙、敦煌、景福三本“朴”均作“朴”又敦煌本有“我无情而民自清”句。 谦之案:严遵、邢玄、磻溪、楼正、遂州及文子道原篇、御览七六、文选东京赋注“无事”句并在“好静”句上,与御注同。盐铁论周秦篇引老子“无”句在“无事”句上。又遂州“正”作“政”傅“静”作“靖”“自正”上有“天下”二字。 毕沅曰:“靖”诸本作“静”“天下”诸本亦作“民”庄子作“无为而万物化,渊静而百姓定”又赵孟俯本亦有“我无情而民自清”句。汉书曹参传颜注引“我无为,民自化;我好静,民自正”文同此石,唯“人”作“民”案作“民”是也,碑本此章“人”字皆避唐讳而改。 “音韵”此章江氏韵读:贫、昏韵(文部),起、有韵(之部),为、化韵(歌部),静、正韵(耕部),事、富韵(之部),、朴韵(侯部)。姚文田、邓廷桢、奚侗同。奚曰:“无为、好静、无事、无,语异谊同,变文以协韵耳。”⾼本汉以讳、器,贫、昏,隔句错为韵,余同。姚鼐曰:清静为天下正,故以正治国,无二术矣。奇者余也,零余之道,备而不施,以是用兵可也。世以奇谲解之,大谬。正、兵合韵。顾炎武唐韵正五支:“为”古音讹。引老子:“道常无为而无不为,侯王若能守,万物将自化。”“我无为而民自化。”“是以圣人不,不贵难得之货;学不学,复众人之所过;以辅万物之自然而不敢为。” 右景龙碑本八十三字,敦煌本八十五字,河上、王本八十八字,傅本九十二字,范本九十四字。河上本题“淳风第五十七”王本题“五十七章”范本题“以正治国章第五十七” uMUxS.cOm |
上一章 道德经校释 下一章 ( → ) |
您目前阅读的是道德经校释,历史小说道德经校释小说免费阅读已更新供您免费阅读,非常感谢您对作者必学课的支持,想要阅读更多与道德经校释小说免费阅读类似及相关的优秀历史小说请持续收藏游牧小说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