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与道德经校释小说免费阅读相关的优秀历史小说请收藏游牧小说网
|
|
游牧小说网 > 历史小说 > 道德经校释 作者:必学课 | 书号:39902 时间:2017/9/8 字数:1474 |
上一章 第七十三章 下一章 ( → ) | |
勇于敢则杀,勇于不敢则活,知此两者或利或害。天之所恶,孰知其故? 严可均曰:“知此两者”河上、王弼无“知”字。“孰知其故”此句下各本有“是以圣人犹难之”罗振⽟曰:景龙、御注、景福三本均作“知此两者”敦煌庚、壬二本作“常知此两者”“是以圣人犹难之”景龙本、敦煌辛本无此句。 谦之案:严遵、遂州亦无此句。景福、敦煌壬本“杀”作“○”磻溪、楼正、⾼翿、柰卷作“知此两者”严遵、景福作“常知此两者”淮南道应训引第二句同,人间训:“能勇于敢,而未能勇于不敢也。”又列子力命篇:“老聃语关尹曰:‘天之所恶,孰知其故?’言天意,揣利害,不如其已。”语皆出于此章。又各本有“是以”一句,当从碑本删去。马叙伦曰:“‘是以’一句,乃六十三章错简复出者,易州无此句,可证也。” 天之道,不争而善胜,不言而善应,不召而自来,囗然而善谋。 严可均曰:“不召而来,然而善谋”“来”下一字未刻。御注、王弼、⾼翿作“繟”释文引梁王尚、钟会、孙登、张嗣作“繟坦”二字,引河上作“墠” 罗振⽟曰:释文:“墠,梁王尚、钟会、孙登、张嗣本作‘坦’。”敦煌庚本亦作“坦”辛、壬本作“不言” 谦之案:此文“繟”“坦”并出,碑文空一格,何字不明。严、彭、王羲之本作“坦”柰卷作“繟”方以智曰:“‘繟然’与‘坦然’‘啴然’互通。焦氏翼曰:‘繟音阐,王作坦,严作默,不如作繟为长。’智按王辅嗣注作‘坦然’者亦通。盖‘单’与‘亶’古通,犹‘嬗’之于‘禅’,‘儃’之于‘啴’也。‘啴’音单音善,缓也,其音啴以缓,故人唐用‘啴然。’”(通雅卷八)卢文弨曰:“繟、坦、墠三字音相近,得通用。”大田晴轩曰:“‘坦然’,平貌。言天道平易,似无谋者,而歙、张、与、夺、善谋而不失也。‘坦然’或作‘繟然’,繟音阐,舒缓貌,亦通。”今案严本作“默”谊古。或作“繟”作“坦”皆非。傅、范本亦作“默”范曰:“‘默’字,傅奕同古本,河上公并开元御注本作‘繟’,王弼、梁王尚、孙登、张嗣作‘坦’,今依古本。”又王充论衡初禀篇曰:“人徒不召而至,瑞物不招而来,黯然谐合,自然道也。”即本老子此章,但“坦然”作“黯然”此字景龙碑未刻,敦、遂本作“不言”“不言”亦即“黯然”也。傅、范本作“默然”与“黯然”形义相近,必有一是,当从之。 天网恢恢,疏而不漏。 严可均曰:“疏而不漏”各本“不失” 毕沅曰:河上“不”作“勿” 谦之案:作“不漏”是也。孙矿古今本考正曰:“‘疏而不失’,‘失’一作‘漏’。”后汉书杜林传注、魏书景穆十二传均引“失”作“漏”群书治要亦作“漏”“漏”⽟篇“力⾖切,漏怈也。”淮南泰族“朱弦漏越”注“穿也。”不漏即不怈不穿,亦即不失也。 “音韵”此章江氏韵读:杀、活、害韵(祭部,杀音设,活,胡厥反,害,胡折反)。恶、故韵(鱼部),胜、应韵(蒸部),来、谋韵(之部)。姚文田同。奚侗:杀、活为韵,未及“害”字。陈柱:来、谋、恢、失韵。按“害”古读割,释名:“害,割也,如割削物也。”又通“曷”孟子:“时⽇害丧?”经文三十五章“害”去声,协太。此“害”⼊声,协杀、活。江有诰唐韵四声正十四泰:“害”胡盖切。按古有⼊声,当与曷部并收。老子任为篇“此两者或利或害”与杀,活协。邓廷桢曰:杀、活、害为韵。害在祭部,杀、活则祭部之⼊声。诗蓼莪五章烈、发、害为韵,是其证也。 右景龙碑本五十八字,敦煌本五十七字,河上、王、傅、范本均六十四字。河上题“任为第七十三”王本题“七十三章”范本题“勇于敢章第七十三” UmuXs.CoM |
上一章 道德经校释 下一章 ( → ) |
您目前阅读的是道德经校释,历史小说道德经校释小说免费阅读已更新供您免费阅读,非常感谢您对作者必学课的支持,想要阅读更多与道德经校释小说免费阅读类似及相关的优秀历史小说请持续收藏游牧小说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