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与佛说四十二章经小说免费阅读相关的优秀历史小说请收藏游牧小说网
游牧小说网
游牧小说网 同人小说 言情小说 竞技小说 架空小说 乡村小说 都市小说 网游小说 科幻小说 仙侠小说 官场小说 耽美小说 军事小说
小说排行榜 穿越小说 玄幻小说 历史小说 校园小说 总裁小说 综合其它 武侠小说 重生小说 推理小说 经典名著 灵异小说 短篇文学
好看的小说 公关生涯 情在商场 美腿妈妈 红杏出墙 亲妈后妈 七年之痒 远山呼唤 女人如烟 小镇风月 奶孙乱情 热门小说 全本小说
游牧小说网 > 历史小说 > 佛说四十二章经  作者:佚名 书号:39915  时间:2017/9/8  字数:12064 
上一章   智明破魔    下一章 ( → )
    佛言:夫为道者,譬如一人与万人战。挂铠出门,意或怯弱,或半路而退,或格斗而死,或得胜而还。沙门学道,应当坚持其心,精进勇锐,不畏前境。破灭众魔,而得道果。

  【释】第三十三章是用譬喻说明了修道人应勤修戒定慧三无漏学,要一心精进学道。这就像一个人带有无始劫种种虚妄的习气,或者一切的惑——见惑、思惑、尘沙惑,这些就譬如万人。若你能受持净戒,这就譬如你披上了铠甲,戴上了盔甲。然后你再能坚持其心,就没有怯弱,这就是一种戒力的精进。你能精进勇猛,不会半途而退,这就是定力。有定力就不会半路退回,不怕前面种种的境界,不怕前面有很多的敌人和你作战。不怕,就不会战死,这就是慧的力量。戒、定、慧这三种力量,能破灭如众魔般的无始虚妄习气、种种⽑病。能破除众魔,就可以证得道果,这就是作战得胜,凯旋归来。

  所以佛在这一章经上说“夫为道者”:做一个修道的人。“譬如一人”:若能专一其心修行,就像一个人“与万人战”万人战,就是譬如种种的习气、⽑病、虚妄、贪、嗔、痴,要对治它们,就好像与万人作战似的。

  在这时候,你“挂铠出门”:披上盔甲和人作战。“意或怯弱”:你要是心不坚固,意志怯弱。“或半路而退”:或者不修行了,半路而退。“或格斗而死”:或者和虚妄的习气、魔军作战,战败了,死了——就是修行不成功。“或得胜而还”:或者得胜回来了。

  “沙门学道,应当坚持其心”:沙门学习道业,应该把心坚固了,不要半途而废。“精进勇锐”要向前精进勇锐,只有进而不能退。“不畏前境”不怕前面的敌人多。“破灭众魔”把一切魔王都破灭,打败了。“而得道果”自然就能证得道果。

  第三十三章“佛言:夫为道者,譬如一人与万人战”佛讲了,修道人,一个人修道实际上如同与万人作战。有的人说:“我在家不修道的时候,没这么累,虽然⼲点活,它不累。⼲点活,回去喝点酒、菗菗烟、看看电视,两腿一蹬睡觉了,没这么累。”因为你是顺着魔道走,你和得道了无相⼲,只能越堕越快。最后,生死一来就不自由了,你永远不会得到自由。

  但“为道者”就不一样了,为道,想获得自由,想获得解脫,你就得一人与万人战,就得有这么大的力量。有时候我们生起烦恼,有的人就认为上当了,他以为修道是很轻松的一件事情,比在家要轻松多了,也不怎么⼲活,就是吃饭、在那一打坐,他想的就是:“不行我就在那躺着了,两眼一闭,我就什么也不想。”

  就是说“为道者”就像一个人与万人作战似的。不为道,你就是自己顺着魔军走,那个烦恼好像是不起来,好像快乐,好像轻松,但是他永远在生死轮回之中,痛苦在后面呢,而且无有穷尽。为道者要想彻底的断除这些痛苦,就比如一人与万人作战。

  我们往往都忽视了这一点,所以有很多人在修道的时候就产生了退道心,他还以为:“你看我这修道没修好,我怎么生起这么大烦恼呢?不行,得回家,在家的时候没那么大烦恼。”所以他收拾收拾包就回去了。回家了一看,烦恼更多了,更恐惧、更害怕,因为他堕落到贪里去了,所以又恐惧害怕起来了“不行,我还得修道。”又出家了。

  出家了,过了一段又忘了这码事了“啊!这修道怎么这么烦呢?这么多人,大家在一起,造成这么多烦恼,不行!”又想起了过去“你看我一个人在家,上山放个牛,你说谁管着我了?拿个鞭子,往地下一躺,腿一伸,多自在!想菗烟、想喝酒,随便!愿意找谁唠嗑就找谁唠嗑。这可好,师⽗也不让串寮,还得成天早早地起来上课,一天老是一个模式,走来走去,得了,拉倒吧!”又回家了。

  他的主要原因就是烦恼习气太重,主要是不明⽩“修道得一人与万人战”这个是很重要的一点。一定要谨记这句话,要知道这句话——一人与万人战,你心里才能对自己有所鼓励,而且明⽩这个。

  所以说,修道不求顺利,你要是求顺利、求快乐,那你得上五中去求。修道不求快乐,我们求的是什么呢?求的是道,是永远的解脫,永远的清净。我们不是为贪五之乐而来的,我们要是贪乐,这里不存在乐,佛法里不存在这个问题,我们只存在着清净、无为,那不是世间乐所能比拟的。那个乐是什么乐?是五之乐,是低级的。

  你要知道,这个“万人”就是我们的贪嗔痴习。我们的贪嗔痴习从无始劫就形成了,所以它的习气特别重,你不想叫它生气都不好使,非生气不可。人家说一句话就生气,就算明知道对,还生气,还拿几句话对付人家,非把人家对付生气了,哎!心満意⾜了,这算出了这口气了。出完气了,又生起恐惧心了“这样修道对吗?这不对呀,哪有这样式的?”又后悔,后悔也没办法,已经说完了。

  应该知道,你在与贪嗔痴作斗争,每时每刻都要提⾼警惕,有一念忽视,魔就要进⼊你心里,就要占有你,就要破坏你,所以你不是前进就是后退。所以每天早晨你起的第一个念头,不是念几句“阿弥陀佛”你就得生起一个念头:“我又开始一天紧张的修行了,应该精进,不能懈怠,我要和大家和合,有一念不和都不行。”

  这里顺便多说几句,这个和合很重要,一念不和都不行。就是说,有一粒米,我不和大家共同吃,我心里有愧;有个,我不和大家共同睡,我有愧;有个药,我也得和大家吃,得先让别人吃,最后才轮到自己,永远永远是这样。大家就是我,最后才轮到我。我呢?大家吃了,就没有了,我也不要了,完事了。就算轮到我,我吃也是为大家吃。这个心永远记住一个大家,这样才能和合,有一念不和都不行。

  不光念头,就是我们的⾝口意、行为,特别是行为上,一定要和合。我穿的⾐服,随时都可以让你穿。你的东西埋汰了,我随时都应该帮助解决的。我的鞋有味了,我赶紧给刷了,那味别影响你。你那味,我来多昅几口,这样的话空气能⼲净,这才行。我那个东西你随便用,而且你要怎么做我就怎么做,我绝没有半点额外的想法,我只能比你们做得更和合。这个心里永远和大家和合,这是一种平等心,最后趋向无我,它回向无我。

  你觉得不和合“太别扭了,这个人那么多⽑病,我跟他和⼲吗?”你不和“我”就坚固;你和了“我”就破。谁来帮你破?就是众人帮你破“我”没有众人,你连破“我”的机会都没有。所以说,共同修行有力量。这里多说了几句。

  你记住“一人与万人战”哪!万人,那不是一个两个,不是我跟他俩。这个事我能顶得过去,我没起烦恼;那个事我也顶得过去,没起烦恼;十个事我也没烦恼,等到一百个就受不了了。那也不行的,那如果有一千个怎么办?它得与万人战。“万人战”还说少了,因为我们的烦恼像恒河沙一样多,那么多的烦恼,你战胜一个两个就完事了?它不可能的。

  我们看这世界上,看到那天上星星那么多,看到人那么多,看到树木那么多,你要东西也要那么多,你从来都不嫌恶。你不嫌,这时候你的烦恼也这么多。物质多多少,你的烦恼就会多多少,你要了无量的物质,就有无量的烦恼在等着你。你想把世界都变为财产、都变为你的,那世界的烦恼也都给你了,你就斗吧。你贪嘛,是不是?所以你就起烦恼,越起烦恼越贪,越贪烦恼来得越多。

  所以你应该明⽩“与万人战”那“战”不是说万人都给你物质、给你好,是与万人战,与无始劫的贪嗔痴战,而且非常顽固。“万人”只是比喻,实际上不知超过多少万亿,我们随时随地都得破它,随时随地都得想到:我们就在与万人战。

  如同“挂铠出门”披上铠甲。铠甲,大家知道吧?

  弟子:知道。

  是什么?

  弟子:古时候用铁片连起来,箭不进去的那种⾐服,它有的是用金丝织的。战争时骑着马,穿着的那个铠甲。

  金的,我是不能用了,大家都不能用了。

  弟子:说是金的,其实是铜的。再一个是兽⽪,那都不清净。

  还有谁知道什么是铠甲?

  弟子:就是在战场上保护自己的⾝体不会受伤的那种⽪。

  谁还能说一说?

  弟子:智慧。

  智慧。还有谁能说一下?你说。

  弟子:修行人,戒律是铠甲。

  我们真正的铠甲就是戒律。

  我们出门作战,第一步,你披上戒律的铠甲。这个戒律的铠甲就像古时候穿的那个护心镜,保护你的法⾝不被伤害。古时候作战,都是先把自己保护得好好的,他不是怕死,因为他得需要有锐利的武器才能战胜对方,铠甲也是武器的一部分。我们说的铠甲指的是戒、定、慧,所以你得披上这个铠甲。

  第一个铠甲就是戒。戒是无上菩提的本,我们有了这个戒,才能够有出战的资格,要不你没有出战的资格,你怎么出战?你去了,还没等作战,一箭就把你在那块了,是不是?你想有出战的资格,首先要有戒律。有了戒律,你才会战胜魔军。修道如果不持戒,那纯粹就等着被杀、被砍,没有啥意义。你看他人活着,那只不过是俗人一个,将来上哪去还不知道呢。有戒律的人,龙天都护持,没有不敬佩的。

  原先我都担心,说:“咱们这⽇中一食、不摸金钱,谁能理解?人家那都是吃三顿饭、摸钱,能理解你吗?”你看看,这个事就怪了,不可思议!人家虽然没做到,他不是不想做,可能是机会没成,但是他真心称赞你,恭敬你。这个恭敬,他想恭敬也好,不想恭敬他也得恭敬,戒律就有这么大的威力。

  所以亲舟师出外去开会,就有俩人在那议论,说:“你说你修行,先别跟我谈修行;要说你修行,先上大悲寺住三年,然后你再说你修不修行,住三年你才能有资格谈修行。”现在形成了这么一个标准了。这个标准要是出来,可就⿇烦了,大悲寺将来就住不下了,是不是?有人说:“我得修行啊!”“那好,你上大悲寺吧!”左一个派,右一个派,都派到我这来了,那得盖多少寮房啊?是不是?

  所以我们得按照戒律去做。现在有这么个说法,目的也是鼓励大家,同时也是大家对戒律的认可。我一看,不光我们修行,人家也在修行,人家就算做不到,他也会随喜赞叹哪。暂时做不到,也有可能明天做;明天做,可能比咱做得还好,是不是?

  所以我们应该把这个戒律抓得牢牢的,这个基础打得好好的,别怕枯燥、烦躁。说:“我现在学得也差不多了,我基本都明⽩这些意思,而且还能背下来。”那不行。说:“不但能背下来,我还能讲。”能讲下来,那还不行。“我能做到。”说“我今天做到,明天做不到还不行,我永远地做。”而且做到这行不行?也不行,我得需要所有的人都做到了,这才行。最后,所有的人都做到了还不行,得所有人都成佛,那才是我的目的。

  我们想走出这个生死的大门,你首先就得持戒,你不持戒连这门边都找不着。在世间上,你想做件善事、做点好事,你都不知道怎么去做,你上哪找门去?用什么来做你的武器,你都不知道,你本就不懂得。别说作战了,跟谁作战都不知道,光生烦恼、痛苦。

  对于这个我是深有体会,所以一听到有戒,生起的喜心无量无边哪。确实是,有了这个武器还怕什么?什么都不怕,就是死了都心甘情愿了,因为我已经听说了有戒,生起喜心了,就是来生再修或哪生修,那是以后的事。就是马上死,我心里都有一个満⾜的愿,太満⾜、太満意了,总比那种糊涂死不知道強了多少万倍。

  我们有了戒,才能找到门,没有戒你找不到门。那时候你想修行,你就想好,都不知道怎么去好,没人帮你好。现在的人,你说那个当“‮姐小‬”(注:指世间从事⾊情服务的女人)的,哪个不想清清净净地过⽇子?没办法,让人牵着走,欠人钱、被人惑,因为她没有这个铠甲,也找不到出路,就像无头苍蝇似的。

  咱们看得明明⽩⽩,说:“你这人出家就完事了呗。”“不行啊,放不下呀!”因为他没有戒律,没有这个戒、定、慧。所以你看,也没人拦着他,但他就是出不来;你瞅着他,他非要在那赚钱不可,成天跟人混,成天去做生意,跟人家磨嘴⽪子,成天去搞那个,把那个东西(货物)搬来搬去的。一天就在那混着,混到老,死了,他也就那么地了,他就是不知道出来。

  不是出不来,也不是他不想出来,是他找不着门,就像俗话说的“鬼挡墙”晚上就在那转起来了,心里想走,就是转不出来,怎么转也转不出来,所以很可怜的。人的时候是找不着道的,怎么找也不好使,就算没人拦着,他也出不来。

  所以只有佛法,依靠佛的戒律才能找到门。我们既然找到门,就不要有“意或怯弱”疑惑和怯弱,这都不应该有,你不要怀疑和懦弱,懦弱都不行。有人说:“我胆小,胆突突的。”你既然有了这无价之宝,你应该勇敢地承担如来家业。你有一分胆量就有一份产,多大胆多大产,你有多大的心,就会承担多大的如来家业。

  说:“我能把天下人都度尽吗?我最后才成佛?”你别害怕。有的人就害怕了“万一真是那么回事,我怎么办呢?人家都成佛了。”你放心,都成佛了,谁能放下你呀,是不是?早就把你提着走了。

  “那他先成佛,还不如我先成佛,我先成佛再度他多好。”完了,你看说得好听,实际上已经离开成佛的道了。因为你先有“我”字,就不能成佛了。看着是口说成佛,他反而不能成佛。那个是让别人先成佛,自己后成佛,好像是没有想先成佛,而第一个真正成佛的可能就是他,因为他没想成,所以才成的。他心里早成了,行的是菩萨道,外面你看不见,这叫密行。

  所以你不能软弱,要发大心,更不能“半路而退”如果打仗,你要是半途而退,也是死路一条。修修道,刚想精进,那面又给自己安排一个后路“我还有个去处啊,反正人家对我尊重的,你寻思我就死在一条路上了,实在不行就换一种生活方式。”实际上,你就等于在修道上半途而退了,有那一念,半途都得退了,那是危险的事情。退了只有死路一条,看着是有路,实际上都是悬崖,都是绝路,那路是通不了的。看着有种种的方便,那都是祸患,都在骗人。所以你的意不能软弱,不能半途而退。

  “或格斗而死”你怕死,那也不行啊,越怕死他反而死。挂盔甲不是怕死,是武器。越怕死越死,为什么呢?他老想保护自己。别把⾝体吃出病来,别把⾝体修出病来。一打坐“我这地方难受了,那地方难受了,得了,我休息休息。”完了。那虚云老和尚七窍流⾎都坚持打七,人家最后成就了。就这么点事,你要是有那个退心,非被战死不可。勇者胜,真正的胜者是勇者。所以佛讲了“得胜而还”

  所以“沙门学道”应该像过去战场上的大将一样“应当坚持其心”绝没有半点退道之心。说:“我没有退道之心,我没想过,我就想出外溜达溜达。”实际上,你那就是退道之心。要坚持其心,绝不退道。绝不退道必须在行为上要做。不退道,它就没有想法了,什么想法都不让它有。

  环境啊,环境不成问题。什么环境难修呢?就是好环境难修。所谓的好,它正是你难修的地方。集体修,它不让你存在个人的想法,一会敲板了,一会上殿、诵咒、打坐,它不允许你有自己的想法。你自己出去就不是了,说:“我这好修,大森林里尽是虫子,所以我不能行道。回头累了,我想休息就休息,我自己说了算。”那“我”就坚固了。今天“我”坚固了,明天“我”坚固了,后天你就不知道“我”变成什么样了。

  为什么单独“好修”?因为他修行那个轮转得慢,容他考虑。那个轮转得慢,一分钟可能转十下,或是一分钟转两下,或一天转个十下。因为它慢,像老牛车,你坐那可稳当了,稳稳当当地慢慢走。但是你要走到‮京北‬,得走几个月,它走得慢哪,咣当咣当…慢慢爬,它速度慢。但大众熏修就不一样了,它那个轮子转得快,像火车一样,像飞机似的,不长时间就到了,不知超过你多少倍。它不允许你有“我”的存在,你稍稍有点心,你要是动动念,就会被这个车轮给抛到外面去,一点都不客气。

  我在碧山寺的时候,我天天思惟的是什么呢?就是:“今天我要发心去修行,要好好做、要苦修,要依教奉行。”天天早上思惟这个,所以天天不惹事。那天就寻思:“这思惟有没有必要呢?是不是可以不想呢?”就想出这么个念头:“哎呀,今天随缘吧!”还没想别的,就“今天随缘”不是说不努力,就随缘。那天,我忘了是惹出一桩什么⿇烦事,就惹出点⿇烦事来,可能是惹一肚子气。

  后来我自己回来反观一下:哦!就这么一念不正确,那都不行啊,就惹了⿇烦气了。所以那时候有一个感觉:这个法轮转得太快了!集体力量消业快的速度是不可阻挡的,不允许有半点私情,也不允许你半口气。你气,说:“我合计合计,这个事对不对呀?能不能顺我心?”那都不好使的。有人说:“我脑袋还没转过劲呢,我这心里能不能接受?”它不管你接受不接受,你愿意不愿意,那车轮“咣”一下就过来了。你不愿意就被刮着了,就得伤着你;你要是愿意,马上就能躲过这一关。就是转得太快了,所以说集体熏修有力量。

  那时候我就深深地感觉到集体熏修的这个力量特别大,所以在众中消业特别快,特别是发心,消业更快。你想不发心都不好使了,就像上了船你想下去?跑不掉的,你的标准提⾼到那块了,你要其名,想下来,那都不好使的。我跟你说,下来就得摔着。这玩意还怪呢,它只许前进,不许后退,你想再退回原先的地方,那都不行了。

  有的人寻思:“我已经不想修道,我再还俗。”那不允许的,只许前进,不许后退。不管你精进到什么程度,你后退就找你⿇烦。所以佛法这就不可思议,你上了船就别想跑,跑了,你就得受伤。

  所以我们“应当坚持其心”为什么要坚持其心?因为它不允许你有退路,只有这么一条路才能到达胜利。所以不要想半途而逃,找个安乐窝,或是“我上哪去,人家顺我的心”人家顺你心,那就完了,那就不在道上了。我们得与道会,天天与道会,你得往道上会,别老往世间上那个想法会,世间想法和道是两回事。

  “精进勇锐”就是说要精进。我们要严格持戒,不光会读、背、讲,而且要严格地忏悔、检查,这叫锐。锐是什么意思?把你微细的东西都给找出来。你不找,明天就是⽑病。今天是想,明天就是行为。你得找,把脑子里刚想出来的都找出来,你只有这么锐利和勇猛。勇猛是什么?谁说一说?

  弟子:智慧。

  是谁说的?

  弟子:是佛说的。

  他说是佛说的。

  弟子:永远不懈怠。

  永远不懈怠,是谁说的?哦,是你说的。谁能说一说“勇猛就是智慧”这句话是谁说的?

  “勇猛就是智慧”是普贤王菩萨说的。勇猛就是智慧啊!我们天天念普贤愿,普贤菩萨就说过“勇猛是智慧”以勇猛为智慧,所以我们要勇猛。

  “勇”是勇猛“锐”是深⼊。不光要有勇猛,还要锐利,一下就捅到那个要害的地方去,一下就能把贪嗔痴钩出来。你跑?跑也跑不掉。什么办法最好呢?就是忏悔。

  鞍山有个居士,我上回给大家讲了,他忏悔以后,那心里可清净了。他说:“我现在就没有什么烦恼。”他说没什么烦恼。“那烦恼一来,就察觉出来了,它本就站不住。”他修了几个月以后,觉得特别好特别好,殊胜!都想写文章告诉天下人,都赶紧修这种法门,太好了!他这一⾼兴,他说自己基本上没啥可修的了,起了慢心了。光有勇猛,锐利不⾜,所以又起了慢心了。

  那天我又给他讲一讲,他又生起大忏悔心“哎呀!师⽗,你要是不给我讲,我可坏了。我怎么变成这样式的?我怎么起这么大的慢心?我以为…哎呀,还有这么多的缺点呢!”这就生了惭愧心。后来又打电话叫我给开示,我说:“你先修吧,先写忏悔吧,写它一个月、两个月的,再找我吧。”光听不行那有啥用啊?

  所以说,忏悔是很好的。我们每天都要检查⾝口意,特别是咱们这个法轮转得特别快,你要是不常检查,在⾝口意上有哪个动作、哪个眼神,你要是做错了,下回就是大⽑病,它就起现形。我跟你说,那才快呢。所以每天晚上都得检查,检查的目的:明天别犯错误,可别犯错误。这是个无价之宝,养成这么一个观察的习惯,将来可以避免很多的过失。所以人遇事要退三步,就是常检查,把它消灭在萌芽之中,这是很殊胜的。

  今天就讲到这里。

  ……

  昨天讲到第三十三章“智明破魔”昨天咱们讲了一部分。

  “精进勇锐”这个“勇”很少有人能理解勇是一种智慧,他有时候把勇看成是一种蛮⼲,把这个蛮⼲和勇给混淆了。我们这个勇是有智慧的勇,和蛮⼲是两个概念。蛮⼲,它没有道理,不顾真理。我们这个勇虽然没有得到真理,但我们知道这条路是正确的,因为它能得道。我们不畏千难万险,而且敢为这里去舍掉自己的一切,包括自己的生命,敢于取道。

  这个勇猛,好像世间人都认为这是一种傻,实际上是一种大智大勇的行为,所以我们必须要与那种懦弱区别开。懦弱的人,他往往说“勇猛是一种愚痴”世间人看到我们勇猛地精进,他认为是不可想象和愚痴。

  比如说,我们勇猛地持戒,敢⽇中一食,敢不摸钱活着,敢什么都不贪,敢一切都不求人,以此来约束自己。这样勇猛地持戒修行,在有些人看来就是一种愚痴的行为,他认为“你们自找苦吃,而且是不现实的”就是佛讲了以后,他也认为过时了。由于他这种懦弱,什么都不会成功的。我们坚持这种勇猛,实际上是一种大智慧的表现。为什么这么说,说勇猛是大智慧?谁能简单地用一句话把这个问题说明⽩?

  弟子:勇猛精进就是一心向道。

  为什么说勇猛是大智慧?这个是很重要的一关。

  弟子:勇猛的人有大定力,大定力的人才能有大智慧。

  还有什么?

  弟子:还有无我,只有无我才能够勇猛。

  我问的是为什么勇猛是大智慧,勇猛和大智慧是什么关系?

  一句话,我们不勇猛就堕落虚妄里了。不勇猛就是虚妄,勇猛就是智慧,就是‮实真‬。有的人认为:“我修道不必勇猛,我可以慢慢修。”糊弄!实际上你不知道,你的不勇猛正是堕落在虚妄里了。有时候勇猛,虽然⾝体各方面以及疲劳都上来了,甚至一顿饭觉得饥饿,但是你不知道,那正是破虚妄啊!

  我们都是贪着自己的感受,在领受这个四大,被四大所转,所以我们都在六六尘里转悠。你的感受也是那些六六尘的作用,六六尘支配你应该做这个、应该做那个,应该怕热、怕冷、怕苦、怕⾝体气⾎不⾜、怕⾝体有病,等等的怕,这些怕是从哪来的?我们前一篇已经讲了,是由于爱所来的。你怕来怕去,这些东西都是由爱所生,你有爱的心。如果你空掉这个爱心,就不会有怕的概念。什么叫空掉爱心?就是‮实真‬,你破了虚妄。虚妄,你必须勇猛才能破,你没有勇猛是突破不了这关的。这是我们修行中一个很关键很关键的问题。

  我们虽然说是修行,但有的不勇猛,不能把你的“我”放下,而且碰一下子马上就不行了。稍⼲点活,累了“累了,明天我得休息了。”⼲一天休三天。这个勇猛心没有坚持到底,所以离道果就很远了。如果不休息,我们⾝体很苦、很累,往前走,但是你能克服⾝体这种感受,就是在破妄,你没有这个决心不行。

  哪个祖师大德修行是轻松的?都是千辛万苦、舍⾝舍命的,甚至让你燃指、燃香去供佛,目的是⼲吗?破妄,破除这个虚妄,通过这种大勇猛彻底的无我,马上就见道了。我们平时都是在一般的环境里转悠,实际上还没有真正生起智慧,因为勇猛可以见到你的如来蔵,如来蔵就是你真正的智慧。

  所以说,想开悟必须得勇猛,勇猛精进。所以这个勇猛很重要,对我们修道特别重要。重要到什么程度?我们这个道是否能修下去,都在这上。有的人遇到点困难了,或⾝体不好,或有想法了,就觉得修不下去了,为什么?因为勇猛心还没有起来。如果勇猛心起来的话,他不会打妄想。这种妄想起来,就说明我们的勇猛心还没有到位;到位了,他就不会有这个想法、那个想法了,他不会有的。

  你看看历史上的虚云老和尚,七窍流⾎还在那硬着,那,别说,只要是活着就得咬牙着走。进了禅堂,那是硬坐啊,最后打完禅七了,⾝体也好了,什么都好了。他就是用这种勇猛心把这幻境破了,破的时候必须得有勇猛心。精进行道不能怕苦,你越怕苦,苦越增加,你怕不好使。我们走道见到⽔就拐弯,见到石头就绕了好几圈,走过去了,所以我们养成了一个回避的心态。你越回避,前面障碍的东西就越多,而且就专门欺负你。

  原先我跟大家讲过,我闭关了以后,这可能是闭关将近两年了才发现,从五台山走回来所穿的鞋是小的,也就是三年前了,三年以后才发现这个鞋子是小的。把脚趾盖都挤得得那么厚,都变黑了,那腿疼得蹲都蹲不下去。不知道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始终查不出,也没认真去查,脑袋也不往那合计,脑袋就是转不过这个弯。

  那天突然好像灵机一动“哎呀,鞋小吧?”去拿鞋这么一比量,原先那是42号的鞋,等我拿一个41号的鞋和它一比,它们一般大。我当时就把41号的鞋当成42号的穿,它那号写得大,实际上小,从来没有考虑这个问题。就是说,你只能精进,不能考虑别的了,有时候修道就是这样。

  比如说,我往回走的时候,有一天想写⽇记,说:走这一道,我想把⽇记写上。写上⼲吗呢?将来有个记载啊,是吧?后来一想,不行。为什么不行?还有“写⽇记”还有“为自己留下记忆”这一部分,还是一个妄想,不写了,把写⽇记也放下了。

  所以现在就苦多了,想找点材料,记住从哪走的,不知道了,除非凭记忆想那么一点,有很多事就想不到了。但是有一点,就是说,不让任何的时间、任何的事情打扰自己的修行,就是好的东西都不做。所以用这种——不能说是勇猛,就是敢于放下自己的得失,去求无上法。如果写了⽇记,恐怕就有了名利心,是不是?但这不是说让你们不写⽇记,你们得写,得忏悔。我那时候是属于那种状态,那种状态是不应该写的。

  这个勇猛,特别是我们在修道的时候,当我们最疲劳的时候,当我们甚至不能再前进的时候,甚至爬都爬不起来的时候,我们应该怎么办?我们是缓下来,还是继续前进?如果继续前进,有可能死亡、有可能成残废,对这个问题,大家会怎么看呢?有很多人认为:没有必要,缓一缓,太急了不行,太急了,伤了⾝体如何如何,或是有想法了。这样的思惟表面上是正确的,但实际上还有它不正确的一部分。

  说:“我要是勇猛精进了,有可能真把⾝体伤了,伤了怎么办?而且长期不好又怎么办?残废了怎么办?”这些问题都是我们应该考虑进去的东西。所以我们应该知道:这些东西都是前境,都是你的境界。什么修不过去了,⾝体疼痛了,疲劳了,甚至要死了,这些东西都是你的前境。所以佛说:不要半途而废,要“精进勇锐”要向前精进,只能进不能退,要“不畏前境”

  前年结夏安居的时候来了个师⽗。我在底下讲了——不能说一天,也讲了很长时间,上来说话就像现在似的,比现在还弱。走那个道,走几步就得停下,气上不来了,就像剩半口气似的。那时候上来,每天晚上还要跟大家讲一段,讲一两小时,讲那么长时间。你说,上来已经很疲劳,跟大家又讲了一段时间,讲完正散去的时候,我想回屋休息,有个外来的师⽗要问我问题,我又得跟他答。答到最后,我那口气感觉就是:出了这口气,可能就一头攮倒(指无法控制的扑倒)那了,有可能就是吐⾎,有可能就死。

  当时我是继续讲啊,还是把话截住?我有那个权利,我说“明天再说”也可以。后来我选择了继续讲,死就死吧!当我正在想这个的时候,他提的问题越来越尖锐,那态度马上就变了,而且你不回答还不行了。原先是态度温和地问你,这时候他态度突然变了,变得非常強横、強硬“哎,这个怎么回事?”他问你。我又继续给他解答,后来一看,也没有什么太大事了,这才算结束了。

  所以从那以后,逐渐地这个气⾎就上不来了,说多了就落下这么个⽑病,但是我从来没有后悔那天。我虽然这么精进,也没有什么证道,但是我觉得我的心很‮实真‬,没有在那个问题上退得太多,在勇猛上、在为自己的生死后路上没退得太多,我感觉到很欣慰,这已经⾜够了。这是一个“不畏前境”为什么要讲这些?是要鼓励大家。

  出关的时候,我的两个脚全肿,都肿得这么耝,落脚的时候都疼得要命,不敢落在地面上,睡觉起来那脚本就不敢落地。所以我就一点点落地,得一点点走,最后有人架着我走,架着我都疼,脚拖着地走,那都疼。虽然两脚都疼,但我心情非常愉快。

  原先有个弟子就说过,他说:“师⽗,我之所以跟你出家,我观察你那时从来没皱过眉头,没因为脚疼皱一下眉头。从来没喊一声苦、疼啊,没有那个时候。”不是我不想喊或我控制不去喊,而是什么呢?我觉得我心里很自在,很清净。我这算个啥呀?这不算个什么事。我觉得已经对不起大家,还有俩人在搀着我、扶着我,这已经很不错了。

  所以不管多大的困难,我们只能勇猛前进,不畏前境,不怕前面的敌人多么多,要“破灭众魔”把自己的贪嗔痴和“怕”字一定要破除,把一切魔都要破灭。不论什么事情你都要勇猛前进,不要考虑自己,就像我们⼲活似的,你不要考虑自己“哎呀,我拿不动这个东西,我拿它⼲吗?”就不行了。

  在这个问题上,有几个人做得都是不错的。⾝体有病,看到活都是抢着去做,他们从来都是有一种爆发力,抢着⼲,从来没有说:这活我等着别人去做,然后自己再⼲吗。就这一念真诚和勇猛心,不再考虑自己的这个心就能破灭众魔,因为这一念心就是智慧。所以说,我们只有不断地挖掘自己的智慧,最后达到什么目呢?“而得道果”你这么样才能去证。你念佛、参禅也是这样,都是破灭众魔,而且要勇猛精进。

  今天继续讲第三十四章“处中得道” UMuXS.coM
上一章   佛说四十二章经   下一章 ( → )
您目前阅读的是佛说四十二章经,历史小说佛说四十二章经小说免费阅读已更新供您免费阅读,非常感谢您对作者佚名的支持,想要阅读更多与佛说四十二章经小说免费阅读类似及相关的优秀历史小说请持续收藏游牧小说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