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与诗经原文及翻译小说免费阅读相关的优秀历史小说请收藏游牧小说网
|
|
游牧小说网 > 历史小说 > 诗经原文及翻译 作者:佚名 | 书号:39935 时间:2017/9/8 字数:6618 |
上一章 皇矣 下一章 ( → ) | |
皇矣上帝,临下有赫。监观四方,求民之莫。维此二国,其政不获。维彼四国,爰究爰度。上帝耆之,憎其式廓。乃眷西顾,此维与宅。 作之屏之,其菑其翳。修之平之,其灌其栵。启之辟之,其柽其椐。攘之剔之,其檿其柘。帝迁明德,串夷载路。天立厥配,受命既固。 帝省其山,柞棫斯拔,松柏斯兑。帝作邦作对,自大伯王季。维此王季,因心则友。则友其兄,则笃其庆,载锡之光。受禄无丧,奄有四方。 维此王季,帝度其心。貊其德音,其德克明。克明克类,克长克君。王此大邦,克顺克比。比于文王,其德靡悔。既受帝祉,施于孙子。 帝谓文王:无然畔援,无然歆羡,诞先登于岸。密人不恭,敢距大邦,侵阮徂共。王赫斯怒,爰整其旅,以按徂旅。以笃于周祜,以对于天下。 依其在京,侵自阮疆。陟我⾼冈,无矢我陵。我陵我阿,无饮我泉,我泉我池。度其鲜原,居岐之,在渭之将。万邦之方,下民之王。 帝谓文王:予怀明德,不大声以⾊,不长夏以⾰。不识不知,顺帝之则。帝谓文王:訽尔仇方,同尔弟兄。以尔钩援,与尔临冲,以伐崇墉。 临冲闲闲,崇墉言言。执讯连连,攸馘安安。是类是禡,是致是附,四方以无侮。临冲茀茀,崇墉仡仡。是伐是肆,是绝是忽。四方以无拂。 注释 (1)皇:光辉、伟大。 (2)临:监视。下:下界、人间。赫:显著。 (3)莫:通“瘼”疾苦。 (4)二国:有谓指夏、殷,有谓指豳、邰,皆不确。马瑞辰《⽑传笺通释》引或说:“古文上作二,与一二之二相似,二国当为上国之误。”此说是,上国系指殷商。 (5)政:政令。获:得。不获,不得民心。 (6)四国:天下四方。 (7)爰:就。究:研究。度(duó):图谋。 (8)耆:读为“稽”考察。 (9)式:语助词。式廓:犹言“规模” (10)眷:思慕、宠爱。西顾:回头向西看。西,指岐周之地。 (11)此:指岐周之地。宅:安居。 (12)作:借作“柞”砍伐树木。屏(bǐng):除去。 (13)菑(zī):指直立而死的树木。翳:通“殪”指死而仆倒的树木。 (14)修:修剪。平:铲平。(15)灌:丛生的树木。栵(lì):斩而复生的枝杈。 (16)启:开辟。辟:排除。 (17)柽(chēng):木名,俗名西河柳。椐(jū):木名,俗名灵寿木。 (18)攘:排除。剔:剔除。 (19)檿(yǎn):木名,俗名山桑。柘(zhè):木名,俗名⻩桑。以上皆为倒装句式。 (20)帝:上帝。明德:明德之人,指太王古公亶⽗。 (21)串夷:即昆夷,亦即⽝戎。载:则。路:借作“露”败。太王原居豳,因⽝戎侵扰,迁于岐,打败了⽝戎。 (22)厥:其。配:配偶。太王之为太姜。 (23)既:犹“而”固:坚固、稳固。 (24)省(xǐng):察看。山:指岐山,在今陕西省。 (25)柞、棫:两种树名。斯:犹“乃”拔:拔除。 (26)兑(duì):直立。 (27)作:兴建。邦:国。对:疆界。 (28)大伯:即太伯,太王长子。次子虞仲,三子季历。太王爱王季,太伯、虞仲为让位于季历,逃至南方,另建吴国。太王死后,季历为君,是为王季。 (29)因心:姚际恒《诗经通论》:“因心者,王季因太王之心也,故受太伯之让而不辞,则是能友矣。”友:友爱兄弟。 (30)则:犹“能” (31)笃:厚益,增益。庆:吉庆,福庆。载:则。 (32)锡:同“赐”光:荣光。丧:丧失。 (33)奄:全。尽。 (34)貊(mò):《左传·昭公二十八年》及《礼记·乐记》皆引作“莫”莫,传布。 (35)克:能。明:明察是非。类:分辨善恶。 (36)长:师长。君:国君。 (37)王(wàng):称王,统治。 (38)顺:使民顺从。比:使民亲附。 (39)比于:及至。 (40)悔:借为“晦”不明。 (41)施(yì):延续。 (42)畔援:犹“盘桓”徘徊不进的样子。 (43)歆羡:犹言“觊觎”非分的希望和企图。 (44)诞:发语词。先登于岸:喻占据有利形势。 (45)密:古国名,在今甘肃灵台一带。 (46)阮:古国名,在今甘肃泾川一带,当时为周之属国。阻:往,至。共(gōng):古国名,在今甘肃泾川北,亦为周之属国。 (47)赫:然大怒的样子。斯:犹“而” (48)旅:军队。 (49)按:遏止。徂旅:此指前来侵阮、侵共的密军国队。 (50)笃:厚益、巩固。祜(hù):福。 (51)对:定安。 (52)依:凭借。京:⾼丘。 (53)陟:登。 (54)矢:借作“施”陈设。此指陈兵。 (55)阿:大的丘陵。 (56)鲜(xiǎn):犹“巘”小山。 (57):山南边。 (58)将:旁边。 (59)方:准则,榜样。 (60)大:注重。以:犹“与” (61)长:挟,依恃。夏:夏楚,刑具。⾰:兵甲,指战争。 (62)顺:顺应。则:法则。 (63)仇:同伴。方:方国。仇方,与国、盟国。 (64)弟兄:指同姓国家。 (65)钩援:古代攻城的兵器。以钩钩⼊城墙,牵钩绳攀援而登。 (66)临、冲:两种军车名。临车上有望楼,用以瞭望敌人,也可居⾼临下地攻城。冲车则从墙下直冲城墙。 (67)崇:古国名,在今陕西西安、户县一带,殷末崇侯虎即崇国国君,《尚书大传》有“文王六年伐崇”的记载。墉:城墙。 (68)闲闲:摇动的样子。 (69)言言:⾼大的样子。 (70)汛:读为“奚”俘虏。连连:接连不断的状态。 (71)攸:所。馘(guó):古代战争时将所杀之敌割取左耳以计数献功,称“馘”也称“获”安安:安闲从容的样子。 (72)是:乃,于是。类:通“禷”出征时祭天。祃(mà):师祭,至所征之地举行的祭祀;或谓祭马神。 (73)致:招致。附:安抚。 (74)茀茀:強盛的样子。 (75)仡(yì)仡:⾼崇的样子。 (76)肆:通“袭” (77)忽:灭绝。 (78)拂:违背,抗拒。 译文 上帝伟大而又辉煌,洞察人间慧目明亮。监察观照天地四方,发现民间疾苦灾殃。就是殷商这个国家,它的政令不符民望。想到天下四方之国,于是认真研究思量。上帝经过一番考察,憎恶殷商统治状况。怀着宠爱向西张望,就把岐山赐予周王。 砍伐山林清理杂树,去掉直立横卧枯木。将它修齐将它剪平,灌木丛丛枝杈簇簇。将它挖去将它芟去,柽木棵棵椐木株株。将它排除将它剔除,山桑⻩桑杂生四处。上帝迁来明德君主,彻底打败⽝戎部族。皇天给他选择佳偶,受命于天国家稳固。 上帝省视周地岐山,柞树棫树都已砍完,苍松翠柏栽种山间。上帝为周兴邦开疆,太伯王季始将功建。就是这位祖先王季,顺从⽗亲友爱体现。友爱他的两位兄长,致使福庆不断增添。上帝赐他无限荣光,承受福禄永不消减,天下四方我周占全。 就是这位王季祖宗,上帝审度他的心,将他美名传布称颂。他的品德清明端正,是非类别分清眼中,师长国君一⾝兼容。统领如此泱泱大国,万民亲附百姓顺从。到了文王依然如此,他的德行永远光荣。已经接受上帝赐福,延及子孙受福无穷。 上帝对着文王说道:“不要徘徊不要动摇,也不要去非分妄想,渡河要先登岸才好。”密国人不恭敬顺从,对抗大国实在狂傲,侵阮伐共气焰甚嚣。文王对此然大怒,整顿军队奋勇进剿,痛击敌人猖狂侵扰。大大增加周国洪福,天下四方安乐陶陶。 密人凭着地势⾼险,出自阮国侵我边疆,登临我国⾼山之上。“不要陈兵在那丘陵,那是我国丘陵山冈;不要饮用那边泉⽔,那是我国山泉池塘。”文王审察那片山野,占据岐山南边地方,就在那儿渭⽔之旁。他是万国效法榜样,他是民人优秀国王。 上帝告知我周文王:“你的德行我很欣赏。不要看重疾言厉⾊,莫将刑具兵⾰依仗。你要做到不声不响,上帝意旨遵循莫忘。”上帝还对文王说道:“要与盟国咨询商量,联合同姓兄弟之邦。用你那些爬城钩援,和你那些攻城车辆,讨伐攻破崇国城墙。” 临车冲车轰隆出动,崇国城墙坚固⾼耸。抓来俘虏成群结队,割取敌耳安详从容。祭祀天神求得胜利,招降崇国安抚民众,四方不敢侵我国中。临车冲车多么強盛,哪怕崇国城墙⾼耸。坚决打击坚决进攻,把那顽敌斩杀一空,四方不敢抗我威风。 鉴赏 这也是一首颂诗,是周部族多篇开国史诗之一。它先写西周为天命所归及古公亶⽗(太王)经营岐山、打退昆夷的情况,再写王季的继续发展和他的德行,最后重点描述了文王伐密、灭崇的事迹和武功。这些事件,是周部族得以发展、得以灭商建国的重大事件,太王、王季、文王,都是周王朝的“开国元勋”对周部族的发展和周王朝的建立,作出了卓越的贡献,所以作者极力地赞美他们,歌颂他们,字里行间充溢着深厚的爱部族、爱祖先的思想感情。《⽑序》说:“《皇矣》,美周也。天监代殷莫若周,周世世修德莫若文王。”全诗八章,有四章叙写了文王,当然是以文王的功业为重点的。但谓诗意乃“周世世修德莫若文王”还是值得推究的。朱熹《诗集传》说:“此诗叙太王、太伯、王季之德,以及文王伐密伐崇之事也。”比较客观和全面,比较准确地掌握住了此篇诗歌的主题。 全诗八章,章十二句。內容丰富,气魄宏大。前四章重点写太王,后四章写文王,俨然是一部周部族的周原创业史。 首章先从周太王得天眷顾、迁岐立国写起。周人原先是一个游牧民族,居于今陕西、甘肃接境一带。传说从后稷开始,做了帝尧的农师,始以农桑为业,并初步建国,以邰(今陕西武功一带)为都(见《大雅·生民》)。到了第四代公刘之时,又举族迁往豳(邠)地(今陕西旬邑一带),行地宜,务耕种。开荒定居,部族更加兴旺和发展(见《大雅·公刘》)。第十三代(依《史记·周本纪》)为古公亶⽗(即周太王),因受戎狄之侵、昆夷之扰,又迁居于岐山下之周原(今陕西岐山一带),开荒垦田,营建宮室,修造城郭,⾰除戎俗,发展农业,使周部族⽇益強大(见《大雅·緜》)。此章说是天命所使,当然是夸张的说法。但尊天和尊祖的契合,正是周人“君权神授”思想的表现。 第二章具体描述了太王在周原开辟与经营的情景。连用四组排比语句,选用八个动词,罗列了八种植物,极其生动形象地表现太王创业的艰辛和气魄的豪迈。最后还点明:太王赶走了昆夷,娶了佳偶(指太姜),使国家更加強大。 第三章又写太王立业,王季继承,既合天命,又扩大了周部族的福祉,并进一步奄有四方。其中,特别強调“帝作封作对,自大伯王季”太王有三子:太伯、虞仲和季历(即王季)。太王爱季历,太伯、虞仲相让,因此王季的继立,是应天命、顺⽗心、友兄弟的表现。写太伯是虚,写王季是实。但“夹写太伯,从王季一面写友爱,而太伯之德自见”(方⽟润《诗经原始》),既是夹叙法,亦是推原法,作者的艺术用心,是值得深⼊体味的。 第四章集中描述了王季的德音。说他“克明克类,克长克君;王比大邦,克顺克比”充分表现了他的圣明睿智,为王至宜。其中,用“帝度其心,貊其德音”以突出其尊贵的地位和煊赫的名声;而“比于文王,其德靡悔”既说明了王季的德泽流长,又为以下各章写文王而做了自然的过渡。 《皇矣》在《大雅·文王之什》,当然重点是在歌颂和赞美文王。因而此诗从第五章起,就集中描述文王的功业了。 第五章先写上帝对文王的教导:“无然畔援,无然歆羡,诞先登于岸。”即要文王勇往直前,面对现实,先占据有利的形势。虽不言密人侵⼊和文王怎么去做,但其紧张的气氛已充分显示了出来。接着作者指出“密人不恭,敢距大邦”一场烈的战争势在难免了。密人“侵阮阻共”意侵略周国,文王当机立断“爰整其旅,以按徂旅”并強调,这是“笃于周祜”、“对于天下”的正义行动。 第六章写双方的战斗形势进一步发展。密人“侵自阮疆,陟我⾼冈”已经进⼊境內了。文王对密人发出了严重的警告,并在“岐之”、“渭之将”安扎营寨,严正对敌。写出情况十分严峻,使读者如临其境。 第七章写战前的情景,主要是上帝对文王的教导,要他“不大声以⾊,不长夏以⾰”就是不要疾言厉⾊,而要从容镇定;不要光凭武器硬拼,而要注意策略。要“顺帝之则”、“询尔仇方,同尔兄弟”即按照上帝意志,联合起同盟和兄弟之国,然后再“以尔钩援,与尔临冲”去进攻崇国的城池。崇国当时也是周国的強敌,上言密,此言崇,实兼而有之,互文见义。 最后一章是写伐密灭崇战争具体情景。周国用它“闲闲”、“茀茀”的临车、冲车,攻破了崇国“言言”、“仡仡”的城墙“是伐是肆”“执讯”、“攸馘”“是致是附”、“是绝是忽”取得了彻底的胜利,从而“四方无以拂”四方邦国再没有敢抗拒周国的了。 由此可见,《皇矣》在叙述这段历史过程时是有顺序、有重点地描述的。全诗中,既有历史过程的叙述,又有历史人物的塑造,还有战争场面的描绘,內容繁富,规模宏阔,笔力遒劲,条理分明。所叙述的內容,虽然时间的跨度很大,但由于作者精心的结构和安排,读者读起来.却又感觉是那么紧密和完整。特别是夸张词语、重叠词语、人物语言和排比句式的错使用,章次、语气的自然舒缓,更增強此诗的生动、形象和艺术感染力。孙鑛说,这这样的诗篇“有精语为之骨,有浓语为之⾊,可谓兼终始条理,此便是后世歌行所祖。以二体论之,此尤近行”(陈子展《诗经直解》引),是有一定道理的。 UmuXs.coM |
上一章 诗经原文及翻译 下一章 ( → ) |
您目前阅读的是诗经原文及翻译,历史小说诗经原文及翻译小说免费阅读已更新供您免费阅读,非常感谢您对作者佚名的支持,想要阅读更多与诗经原文及翻译小说免费阅读类似及相关的优秀历史小说请持续收藏游牧小说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