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与少林方丈小说免费阅读相关的优秀武侠小说请收藏游牧小说网
|
|
游牧小说网 > 武侠小说 > 少林方丈 作者:芦雅萍 | 书号:40882 时间:2017/9/17 字数:8463 |
上一章 第十六章 下一章 ( → ) | |
孝伯正答话,蓦然记起这个话题乃帝王大忌来,一时脸⾊刹⽩,结结巴巴地答道:“陛下,此,此乃陛下家,家事,臣不,不敢妄言… 自太子册为大周储君后,武帝把太子留在京中,令孝伯、尉迟运等几位朝臣辅国理政,自己则全副披挂亲率三军一路南讨。 大半年下来,风餐露宿,刀光剑影,大大小小数十战,不觉已攻占下了南陈与大周界的十几个城郡。直到初冬来临时,因军前劳过度,武帝突然染发异症:喉咙突然发不出声音,眼睛也肿成了一条。左腿竟比另右腿缩短,疼痛难噤,不能走路也无法骑马。 武帝此病得的蹊跷,跟随的御医急忙煎汤制药,手忙脚了好一通,病却没见缓和。 众人各自疑惧,不知武帝这是中了什么琊秽?隋公杨坚劝说武帝:“陛下,臣知大周境內有一位可治疗这类异难杂症、名叫僧垣的神医,请陛下暂停兵事,回京休养生息,同时召僧垣⼊宮疗治。” 其它众将也纷纷劝说武帝回京休养。武帝正犹豫不下时,京城八百里加急羽书飞驰到帅帐:西部吐⾕浑闻听武帝率三军南下,纠结了两三万的兵马箭弦,一路渡越青海湖、翻过麦积山,一路大肆劫掠大周边民财物骡马,并直河州而来。 武帝闻报,只得急驱帅帐先行返京。 回宮之后,武帝仔细阅览了几份奏报,分析断定,吐⾕浑虽号称两三万大军,其实不乏有虚张声势之嫌。因其它各路军马尚未归国,武帝思量自太子被册为储君以来,一直未曾创下什么德绩武勋,有心令太子带一支兵马前去靖定边。这样,不仅可实地历练太子领兵打仗的经验,也可获取武勋,奠定他在朝廷的基。 于是,诏敕大将军王轨和宗师宇文孝伯二人辅佐太子、率一万二千兵马西发讨寇、平定边。并诏命:阵前军中所有兵事的举发进退,皆由宇文孝伯和王轨二人决断。 此番,随太子出征的还有太子东宮宮伊、下大夫郑译和太子的侍读王端、颜之仪等人。 平生头一次做为行军主帅率兵西伐的太子,雄心地发誓要一举平定边、凯旋复命。一万二千荷刀执钺的讨伐大军在太子的麾旌帅车下,长旗猎猎、车马辚辚地朝西北进。 太子军出京师、穿秦州、过渭州,翻山涉⽔,跨越沙漠,孰知,刚刚接近河州地界,军报飞来——吐⾕浑犯军闻听大周太子亲率大军席卷而来的消息,突然不战而退,一路奔逃回伏埃老营,躲到城中紧闭城门而不出了。 太子没有过率兵打仗的经验,不知这是敌军为了避其锋芒之举。闻听敌军望风退逃,竟以为敌兵是被大周天威吓退,不战自败了。 下大夫郑译和太子大谈奢谈兵法中的“百战百胜,非善之善者也;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且以此赞誉大周将士旗开当胜的雄威来。 敌军逃遁之后,初次率兵的太子,也不知向孝伯、王轨二人主动讨教破敌之计和克城之法,也不询问下步如何用兵布阵,竟在帐中摆起庆功宴来。 太子东宮下大夫郑译,自幼博揽群书,素有博学之称。此番随太子西发,有心辅佐太子立下奇功,将来以一介文以经邦、武能制敌的辅国之臣彪柄史册。然而虽遍读今古兵书奇经,毕竟还是纸上谈兵。故而一见犯军望风退逃,也以为敌军为太子军神威慑服,不战自溃。聇笑吐⾕浑的不堪一战的同时,或有些许的憾意:毕竟未能亲见太子军大纛挥风、迭鼓鸣金、阵前沙场敌军兵败山倒之势的壮观场景。 郑译文人情,一⼊异域,虽说未能见到传说中犷悍凶猛的西北番族的铁骑強弩,也未得识刀光⾎影的阵前拚杀,毕竟也算看到了眼前平生从未见识过的这大漠落⽇、长河流霞。不觉为眼前这寥廓异域的奇丽风光深深陶醉了! 此时,回想辞别天子离京西发时,大军一路迭鼓隆隆、戟钺烈烈的雄武气势,品味着追随太子讨贼西征的⼲云豪气,一时诗兴遄飞、思嘲滚滚,来在帐外,遥望旷漠,俄而把酒临风、浅昑低唱;俄而横槊赋诗、⾼歌舞狂。 一番洒酒挥风,郑译仍觉意犹未尽。因素有音乐天赋,词曲歌舞、音律丝竹颇有造诣,琵琶管弦上亦无所不通,心想:面对如此旷漠大原、雄武之师,如何能没有鼓乐助兴? 于是,连几个通宵秉烛冒寒,竟谱成三曲。一曲《破阵子》,一曲《定西番》,一曲《朝天子》。 随军出征时,所带也有胡笳笙箫之类,与三五同好依曲谱工尺商羽合奏了一番,终为曲乐单薄而难成雄浑之势而憾恨不已。于是把军中司掌鼙鼓钹铎的兵士都叫了来。照谱演练,如此一来,虽仍不如皇家宮廷乐队的气势宏大、演技谙,倒也很有些意思了。于是每⽇在军帐中更是随新曲翻演部奏,竟不知朝夕昼夜之更替了。 王轨和孝伯两人因鲁王与郑译等人好,而郑译又素与杨坚、长孙览等人私甚密,故而在鲁王聘娶杨坚的女儿为王妃,继而又被册定大周太子之后,便已生出几分的防范之心了。后来,见虽有孝伯左右辅弼,太子偏不肯听,越发与郑译等人亲密无间起来。 这次,两人原本不情愿辅弼太子西发讨贼的,清知此一仗打胜了,也不过记在太子⾝上。而一旦打败了呢,又无法回复王命。然因陛下诏命,才不得不勉強相从的。 然而,大军自兵进西吐以来,太子等人闻知敌兵一时退隐,不知人家吐⾕浑和突厥一向奉行“不羞败走”的战法,而且一向以此做为避其敌方锋锐、保全自己的一种战术,竟因此飘飘然不知天⾼地厚起来,心下甚是可笑。又见此后也不来征询如何继续追踪逃军、商讨攻城克敌之计,却每⽇在帅帐中饮酒奏乐,昵近朋郑译王端等人,又岂肯主动去提醒他谋划兵事、自讨没趣? 郑译演练完三曲之后,又突发奇想出来:竟想以此三曲训练一班军士,待凯旋复命之时,为归的文武百官和陛下演练一番。 只因动兵是要经过王轨和孝伯二人兵符允准的,郑译只好找到王轨孝伯说明想暂借三百六十军士,辅以新练阵曲演兵。 太子的侍读颜之仪闻听郑译想求王轨借军士以演练阵曲,清知王轨不会同意,便劝阻道:“郑公,王轨一向轻蔑文官,咱们还是别去讨那个没趣的好。” 郑译道:“我只是借兵练阵,又非动兵,即令无益,却也无害,他总也不会如此小气吧?” 王轨原本就看不上太子⾝边的那帮子文人客,凭着一些琴棋书画,多读了几本书,便目中无人起来。侃侃而谈起来,天下事无所不通,若放在阵前来真格的,只怕连只猫都不如!动兵演阵之事岂能再任由他胡来?分明想把军营当做宮中乐府,把将士当做舞伎了么! 如此,见郑译前来借兵时,不仅没有允准,反而哂笑道:“郑大夫昨⽇一曲《破阵子》,便使吐⾕浑两万敌兵逃遁无中踪了。今⽇一曲《定西番》,想那吐⾕浑诸王闻听一定魂飞胆破,明⽇定然会携部来降了。到了后⽇,我等是不是就该一面⾼奏《朝天子》、一面回朝复命了呢?不过,若以王某看来,郑大夫还缺了一曲,不如一并补上。以王某之计,曲名就叫《迭鼓令》或是《将军令》吧。郑大夫以三曲之威平定西番之后,下面的事,自然就要朱轮迭鼓、封将拜相了吧?” 一番话直讽得郑译満面通红! 然而,郑译原本一介犷狷书生,又岂能咽得下王轨的这番羞辱?当然,若论拳脚刀剑,他自不敢在王轨面前夸耀;可是若论⾆战他却是灵牙俐齿决不让人的。一时也呵呵笑道:“大将军此话说得极是!不过大将军也别小瞧了我这阵曲和军乐。郑某向闻大将军通古博今,不知听没听说过,前朝大魏国的征西大将军崔延伯军中,还真的有一位名叫田僧超的笳手,因胡笳吹得甚好,又谱得一曲《壮士声》,阵前军中的将士,每闻僧超的《将士声》,果然懦夫成勇、剑客思奋!故而崔将军每逢临战,必令僧超吹《壮士声》以鼓舞士气,由此,崔军兵发之处,必是攻无全城、战无横阵。” 王轨闻听,也不再与郑译辩驳,只是站在那里捧腹大笑不止,王轨跟前的几位辅将们闻听郑译竟这般书生气,一时忍俊不噤,也都哈哈大笑起来。 郑译也随着⼲笑了几声,接着说:“大将军,不是郑谋不知天⾼地厚,有朝一⽇,郑谋果能凭此三曲而定西番、朝天子,继而再被封将拜相也是未可料知的事。就算郑某只会凭这些鸣狗盗的雕虫小技去赢得大富大贵,也总比大将军的祖先、那东汉大司徒王允王老爷子,拿着自家女儿王貂婵去做美人计的饵,令一女同侍⽗子老少二夫,使董卓、吕布反目为仇,自己却坐山观虎、坐收鹬蚌之利的渔翁当年所奏的‘连环曲’,还算堂皇一些吧?” 王轨忽然闻听郑译竟拿此事来羞辱自家祖先和自己,一张脸登时涨得青紫,一把拔出间的佩剑、劈面便朝郑译砍去! 郑译脸⾊骤然刹⽩,也连忙举剑相,亏得孝伯、太子、颜之仪和众位将军们死命将二人拉住,才未酿成军前祸。 王轨受此羞辱,一腔恶气未能杀出,便被孝伯等人強行拉⼊帐去,満腹羞怒无处发怈,进得殿帐,一剑把个案几一劈两半,一边跺脚大骂郑译,末了竟连杨坚和太子也给捎带了进去。骂太子营蝇狗苟,结小人,把这种下流的废物也给带进军营,还竟敢如此扰军心、蔑视军法。一边咬牙发誓:此番西吐之战,他决不会为太子出半点力气了!他倒要看看,那个郑译怎么用他的《破阵子》和《定西番》去平定吐贼,又怎么去凯旋复命《朝天子》! 是后多⽇,竟一直托病在帐,再不肯理会太子,更不向太子奏禀用兵方略了。 孝伯这里呢,因陛下当初把辅佐教诲太子的重任付自己,心想“近朱者⾚,近墨者黑”自己若与太子常处,留给他人的可乘之隙自然大大减少。谁知太子自己不争气,不知⾝兼朝廷重任,也不向自己和大将军讨教用兵之术、破城之计,反与杨坚的羽郑译王端二人整⽇厮混一处,饮酒歌舞通宵达旦。大敌当前,竟要动用军中将士演练什么阵曲!如今两下又闹成这样子,这仗真是不好再打了。 转眼一二十天过去,孝伯和王轨私下派人侦察敌情,知道吕夸城中守兵众多,因在营中与郑译发生了火并,两人便有了顾虑:一旦动用兵事,稳胜券倒也罢了;一旦周军伤亡过重或是久攻不下,有人必会据此为柄,说他们有意导致挫兵,因而竟不敢再贸然攻城。另外,驻扎在西倾山一带的敌兵是吐⾕浑的一只精锐骑兵,两军战,一旦主帅太子有何闪失,敌如何借机落井下石事小,自己如何向陛下解释得清? 如此,两人既不主动催促太子如何克敌制胜,也不提出用兵方略。 如此,一拖又是两旬。太子渐渐觉得事情有些不大对劲,这才开始慌了神。又见孝伯王轨二人不肯谈议兵事,只得悄悄召来其它将士,商定如何击敌之事。武将们出计说,此时敌军主力躲⼊都城,虽不好盲目攻城,但也可以先扰打击一番敌国其余城池,以示惩儆,再作计较。 太子和郑译觉得此计可行,于是找到王轨请求发兵击敌。王轨却以敌情不明而不肯动兵。只因⽗皇事先有令,一切兵事进退皆由王轨和孝伯二人决断,太子见他不肯发兵也是无奈。 于是,一万多兵马在异邦他国盘马弯弓而不发,转眼,两个月时间便延耽过去了。 因军中粮草渐乏,天气也已开始转寒,而且“远征忌久兵”孝伯和王轨也开始担心,若一直这般按兵不动,再拖延下去,万一敌兵乘虚而⼊,大周军再一旦意外损亡,连他们两人也逃不脫罪责时,便思谋如何班师回京。如今退兵,虽无武功,却也无过,陛下也不好苛责他们什么。于是,假意派三五探子四下打探了一番,回来却奏禀太子殿下,道是吐⾕浑大兵坚壁清野,在伏埃城中按兵不出。因敌城严闭,易守难攻,城中的兵力布署又无法获悉底细。 故而请太子决断:是回朝?还是等待? 太子和郑译不敢决断,反回来再寻问王轨孝伯。二人却执意要太子自己决断! 二人慌了手脚。 细细思量,一万二千大军,番地数月,粮草供给⽇耗无数,此时既令有奇计发兵,王轨也会设法阻挠,设若再一旦兵败,他定会推脫所有罪责;可是再拖延下去,一旦冰雪阻道、粮草断隔,而吐⾕浑却经过数月的休养生息,草⻩马肥,又得天时地利,大周军队却因拖延许久,士气早已低落,再不回朝,突厥一旦合力袭击,恐有覆败之险。 郑译等人与太子商议两⽇,因终无良策,只得顺着王轨的意思,下令大军还朝复命。 返京后,武帝见太子率大军西征数月,不仅没有擒得吐族一兵一马,甚至连扰打击西吐犯军的任何一场小战事也不曾有过时,直气得眼冒金星!更闻听王轨禀报,⾝兼征敌元帅、命负军国重任的太子在异邦敌国置敌兵于不顾,却听凭郑译、王端二人摆布,在军帐中练乐舞、饮酒赋诗通宵达旦的实情,早已脸⾊青紫、怒火噴发了。 他责令左右立即拿太子上殿,当众狠狠地杖挞了太子五十军,并诏令太子⾝边所有的亲腹僚属尽皆削官除名! 只因气怒过度,武帝原本恢复一些的病体又骤然复发了。 待陛下稍稍痊愈一些后,王轨等人恐怕太子终究记恨此事,便据吐⾕浑之事联名上疏,奏陈太子无令无德、不堪重用,言外之意请陛下考虑改立储君。 杨坚此时正好从青州回京探亲,闻听夫人独孤迦罗叙说此事后不觉大惊。一面亲到郑译府上慰问了一番,又详细问明了一番情形后,一面匆匆寻到来和府上商议营救之策:“来大夫,我在青州闻听太子率兵西征,而辅佐太子的竟是王轨孝伯二人时,我当时就捏一了把汗:太子此番出兵,不败而归是最好的结果了。幼主不死在外面,也算他王轨心內还有陛下。但此番西征,太子建功立勋的希望微之甚微!” 来和道:“郑大夫在军中与乌丸轨两人恶,若不是众人拦着,差点出了人命。这次,太子其实是吃了郑大夫的亏了。” 杨坚冷笑道:“即令没有郑大夫与乌丸轨的恶,太子此番出征也决无大捷凯旋之理。一万多大军数月西征,无分毫功勋而返,太子虽有阵前轻视军务之责,却已⾝受杖策,郑大夫等人也被除官。寻究底起来,那乌丸轨和孝伯二人⾝受陛下重托辅佐太子讨敌,他国数月竟连对敌国的一点扰也没有,做为决断军事进退的辅将,二人未受任何惩处和责备,又不肯主动引咎自责倒也罢了,若再据此弹劾太子,也实在有些天理不公了吧?” 来和道:“隋公所言有理。我等原想为太子辩解一番的,只是陛下正在雷霆之中,担心陛下不仅不听,反而更会迁怒连累太子。这样吧,明天我和隋公的亲家长孙将军一齐私下觐见陛下,为太子申辩。” “那就烦劳来大夫和长孙将军了。” “大家彼此都是兄弟,隋公何必客气?” 第二天,武帝单独召见了来和与长孙览二人。 武帝的脸⾊看上去嫌得苍⻩憔悴,来和觉得有些心酸:自陛下亲政以来,勤政克己,多次御驾征发,亲临前线。自南征发病后龙体一直虚弱。原想太子能率军西伐而历练一番,不意竟是这般一个结果!如何能不令他忧忿集? 因只有君臣三人,武帝赐来和与长孙览二人坐下说话。 来和奏道:“陛下,臣从未有过私下议论朝臣的例子。有些话,臣与长孙将军原应在朝议奏禀的陛下的,因怕话有闪失轻重时会连累他人,斟酌再三,才与长孙将军请求私下奏禀陛下。” 武帝挥挥手:“来卿,长孙将军,有话但请直言。” 来和道:“陛下,臣不想背后猜疑别人。臣只不明⽩,太子此番率军西征,陛下原将兵事进退之权尽付王轨孝伯二人决断的。太子年幼,又从未有过单独带兵的经历,何以太子因大军无功退兵而大受杖笞,而二公竟未受分毫责罚?” 长孙览也奏道:“陛下,来大夫所言有理。臣等心下疑惑,即令太子有玩忽军务之责,而进退兵事却在二公。乌丸大将军素有常胜将军之称,一万二千大军西征数月未得敌兵一马一卒,若说得失功过尽在太子一人,臣以为,于理只怕也说不大通。” 其实,不用两位明奏,武帝也清知原委:太子率军西征无功而返,虽有他自己不争气的一面,也有因争所累的原故。此时听两位为他辩护,不觉又惹恼怒:“二卿不要再为太子 辩解了。朕杖笞太子并不只是因他无功而返之故。⾝为大周储君、大军元帅,不知⾝肩朝廷国家、江山社稷的天大⼲系,竟然在敌国他土、帅帐军营中通宵达旦地鼓乐醺饮。这样的太子,这样的储君,死了又有何⾜惜?” 来和与长孙将军闻言直惊得七魂出窍:原是受隋公之托,替太子辩解一番来了,这下岂不更累害了太子?两人扑通一下跪在地上,流泪叩请陛下念及太子年纪尚小,不知世事险恶,请陛下今后多让太子阵前朝廷历练磨砥几烟,太子自然清知江山社稷的沉重等等。末了,两人竟哽咽泗涕、泣不成声了。 陛下见他们如此为太子哀求,长叹了一口气,亲自扶起二公,再次赐坐道:“二卿快请起来。朕不是怪你们,朕是恨太子⾝兼朝廷江山之重,却如此不知争气啊。” 二人谢恩时,见一向威厉的陛下眼中闪着泪光,显得从未有过的无奈和虚弱… 阅览了王轨等人联名上疏的奏折后,武帝将孝伯召到小书房:“公卿,太子此番西征之举,做为一国储君,实令文武众臣失望。朕今天请公直言无讳:以公之见,朕若废掉现太子,当改立何人合适?” 宇文孝伯望着陛下莫测⾼深的脸,一时不知如何回答才好。 见孝伯沉默不语,武帝又道:“公卿,朕的帝位原是两位皇兄所传,若为大周江山长久之计,诸子中无有堪当大任的,是否仍当传位于诸王兄弟的好?” 孝伯正答言,蓦然记起这个话题乃帝王大忌来,一时脸⾊刹⽩,结结巴巴地答道:“陛下,此乃陛下家事,臣、臣、不敢妄言。” 武帝沉默了一会儿道:“朕若废掉太子,若论兄弟长幼之序和雄才大略,合当立五弟齐王为太弟。公卿以为,凭齐王的禀赋圣质,可否担当得了大任呢?” 孝伯觉得自己的背上开始冷汗横流了:“陛下天纵英明,中自有经纬…” 武帝转⾝望着殿外的天空说:“自朕亲政以来,旧⽇要臣中,唯有齐王一人,朕却唯独升他为三公之首的大冢宰。朕不仅是为安抚手⾜兄弟之故,也因齐王确有雄才大略,与公卿兄弟二人和乌丸轨大夫一样,皆是我大周不可多得的辅弼良臣啊。” 孝伯忙道:“此乃陛下的宽宏厚德。” 武帝道:“错!非是朕更看重兄弟情谊,朕更为江山社稷而虑。朕的兄弟诸王眼下旗鼓相当,各有长短。加上还有闵帝儿子康儿,世宗明帝的长子贤儿两人。贤儿天纵过人,朕的皇位原是他⽗皇所传,本当还嗣于他,可是康儿一支又是太祖嫡子嫡孙,他又能服气么?还有,朕的诸王兄弟和侄儿们,个个也都是天纵过人,哪个都有过人之处,可个个也都有不⾜之处。而且朕思量过了,无论立嗣哪个,恐怕都会有人不服,最终有可能酿成诸王争重之变!朕今启用太子,毕竟朕能以⽗子之份格外严厉教导于他,眼下太子虽说声德未闻,可毕竟还是最肯听朕的一个人啊!”孝伯觉得自己的⾝上开始有虚汗出来。 “卿公,历朝灭国之祸,多从手⾜骨⾁的相互争重开始生出动变之,以致外敌趁虚而⼊告终的!晋朝八王之的覆辙,决不能在我大周重演。如此,公从朕的位置所虑,又当如何定夺方为万全?”武帝继续说。 宇文孝伯満脸大汗地说:“陛下,臣,臣明⽩了…” 武帝继续说:“公卿,朕与公自幼亲如手⾜,患难与共。朕虽侥幸位登九五至尊,却是⾼处不胜寒啊。又兼国事家事內忧外患,万机之重得朕气的机会都不敢有。怎么得似你我兄弟旧⽇当年,每⽇朝夕相处,无话不谈。虽有万千烦忧惊险,毕竟相互励。唉!如今不是朕远了公,实在是公平素不肯常来与朕排解忧烦了。” 孝伯此时才感到愧悔难当:当初陛下册定太子后,曾郑重托付自己辅佐教导太子。这些年来,自己只因担心外戚势力过重,又因与杨坚一旧有嫌隙,故而不仅未能尽心尽职,反而和齐王等人一起屡屡上奏太子的不堪大任,实际上一直希望陛下终究能改立有雄才大略的诸王为储,以此扳倒杨坚。结果,不仅不知体谅陛下的苦衷,有时甚至连个“投鼠忌器”都顾不得了! 再思量前不久的吐⾕浑之征,自己和乌丸将军辅佐幼主出征,敌域数月,因有私心,实在并未全力辅弼太子。天纵英明的陛下什么底里看不透?然而却只对太子一人大加杖笞,又削去了太子东宮官属郑译等人的官职。而对自己和王轨将军竟连半点不満都未流露。 这里面不仅有陛下顾惜自己和王轨的脸面,更有陛下珍重情义的意思在內啊! 此番的君臣心,宇文孝伯决计从今往后全力辅佐和教诲太子,再不能有负陛下的重托和恩情了。 UmuXS.coM |
上一章 少林方丈 下一章 ( → ) |
您目前阅读的是少林方丈,武侠小说少林方丈小说免费阅读已更新供您免费阅读,非常感谢您对作者芦雅萍的支持,想要阅读更多与少林方丈小说免费阅读类似及相关的优秀武侠小说请持续收藏游牧小说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