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与红楼望月小说免费阅读相关的优秀综合其它请收藏游牧小说网
|
|
游牧小说网 > 综合其它 > 红楼望月 作者:刘心武 | 书号:42149 时间:2017/9/26 字数:26112 |
上一章 从秦可卿入手解读《红楼梦》 下一章 ( → ) | |
傅光明:朋友们,大家好,来文学馆听讲座。今天我为大家请来的是作家刘心武先生。作家中有两位公认的“红学”家,一位是王蒙先生,一位就是刘心武先生。心武先生的“红学”研究是从1993年开始的。他顺着曹雪芹在《红楼梦》中对秦可卿这个人物的暗示——画梁舂尽落香尘,坚持从秦可卿这个人物形象⼊手,解读《红楼梦》,发表了许多学术散文、学术随笔,并把自己对秦可卿、贾元舂和妙⽟的研究成果,以别开生面的探佚小说形式发表了。十年前,王蒙先生还戏言心武先生搞的是“秦学”十年后,基于这十年研究 之功的心武老师觉得“红学”的分支在研究曹雪芹生平家世的“曹学”和脂砚斋评论的“脂学”等等之后,又可以有一个分支,叫“秦学”今天请心武老师来,就是请他将十年的“秦学”研究的心得,向我们大家作一个流,叫“从秦可卿⼊手解读《红楼梦》”大家。 大家好,我来讲一讲我从秦可卿这个艺术形象解读《红楼梦》的心得。大家知道,《红楼梦》里有金陵十二钗,金陵十二钗应该有很多组。因为在第五回,贾宝⽟神游太虚境的时候,他偷看了里面的册页。他打开橱柜,里面有许多金陵十二钗的册子。在《红楼梦》正文里透露有正册、副册、又副册。据脂砚斋批语和后来“红学”家考据应该有九组,可能应该在书的最后把她们都列出来。但在第五回,只把正册里的十二钗开列出来了。秦可卿是金陵十二钗正册里最后一钗。金陵十二钗正册里的十二钗,前十一钗在《红楼梦》的八十回之內都还没有结局。我讨论《红楼梦》是把现在大家读的通行本的《红楼梦》的前八十回和后四十回分开的,这是一种研究的角度。因为很明显,后四十回是一个名叫⾼鹗的人续的。⾼鹗和曹雪芹不认识,了无关系,他的年代也比曹雪芹要晚,大约是在曹雪芹去世三十年的时候,⾼鹗和一个书商叫程伟元合作,搞了一个一百二十回的《红楼梦》。不但续了后四十回,还把前八十回作了许多修改。有人说这是篡改。因此我们讨论问题时就应该把他分开讨论。后四十回究竟续得好不好、怎么样,不是我们今天要讨论的问题,所以我置而不论。我讨论的前提是,大体上据前八十回的曹雪芹的文字来讨论。 在前八十回里面,金陵十二钗正册的前十一钗,都还没有代她们的结局。可是第十二钗,秦可卿在第五回才开始露面,到十三回就死掉了。她是在前八十回里惟一一个有结局的人物。按说这样一个人物,应该是最透明的、最清楚的,可是没想到,我们阅读《红楼梦》发现,恰恰是秦可卿这个形象最离扑朔、最神秘。《红楼梦》第八回末尾代了秦可卿的⾝世,说明她的来历。 《红楼梦》里面所写的贾府是在社会上很有地位的一个贵族。贾府分两支,一个是宁国府,一个是荣国府。宁国府是⾼于荣国府的,因为最早宁国公和荣国公是同胞兄弟。宁公居长,荣公居次,所以宁国府很重要。当然在《红楼梦》故事开始的时候,作者是这样设计的:荣国府还有一位老长辈活着,就是贾⺟,所以宁荣二府都叫她老祖宗,辈分最⾼。 宁国府和贾⺟平辈的都死了。宁国府辈分最⾼的是贾敬,可是书里代,贾敬离开宁国府,不在宁国府住了,跑到都城外的道观里去了,本不回家,包括宁国府给他祝寿,办寿宴,他都不来。因此宁国府的⾎脉往下传就面临了一个非常艰难的状况了。因为贾敬当了道士以后就再没有子女了,他只有一个儿子叫贾珍。贾珍也只生了一个儿子叫贾蓉。所以这样一个封建贵族家庭,这么重要的一个府第,等于就形成三代单传了。小说代,在贾敬那一代,他曾有个哥哥,可在九岁时就死了。这样他就是打单的一个人物了,然后他只生了一个贾珍,贾珍只生了一个贾蓉。因此要延续这样一个府第的⾎脉,在娶媳妇上就应该非常非常的重视。给贾蓉娶媳妇能娶么?一定要门当户对,门当户对里还要精挑细选,这有多重要呀,因为他不像荣国府后来人丁还比较旺盛。 据书里代荣国府贾⺟之下还有两个儿子——贾赦和贾政。当然这两个儿子情况有些古怪,贾赦是老大,可他不住荣国府里。邢夫人到荣国府给贾⺟请安要另外坐车,然后要出荣国府的门,再坐车到一个黑油大门的院落,进去才到贾赦住的院子。这个也不是我们今天讨论的范畴,所以我也不细说。周汝昌先生在他的《红楼梦新证》里,在半个世纪以前就揭示了这一层秘密,我在这里就不多引了。 住在荣国府里的老爷是贾政。贾政的儿子比较多,虽然大儿子贾珠在娶了媳妇以后不幸死掉,但是这个媳妇给他生了个孙子——贾兰,另外,他还有宝⽟,宝⽟还有个弟弟贾环。所以,荣国府人丁比较旺盛。 宁国府人丁比较寥落。所以要娶一个媳妇给贾蓉当老婆,这是一个多么重大的事情呀。可是在《红楼梦》第八回的末尾对秦可卿的出⾝有一个代,非常古怪。这个代是这样的“秦可卿⽗亲秦业现任营缮郞”这是一个很小的官“年近七十,夫人早亡,因当年无儿女,便向养生堂抱了一个儿子并一个女儿”什么叫养生堂?直到1949年以前,京北都还有养生堂,全国各地都有,大家如果看过丰子恺的漫画,就会记得丰子恺有一幅漫画,画的是一个贫穷的妇女把她生的婴儿,由于养不起送给养生堂。养生堂的墙上有一个大菗屉。把菗屉拉开,把婴儿放进去,再把菗屉一推,就算把婴儿推给养生堂了,然后转⾝离去。养生堂来检查菗屉,一看今天菗屉里有孩子,就把孩子养起来,就是野婴、野种,不知悉⾎统,不知悉⽗⺟。自然是很贫穷、很破落或者是罪家的子女,否则不会送到养生堂。《红楼梦》第八回代秦可卿出⾝居然这么代,他⽗亲秦业是个小官,这个人早年不生孩子,于是就到养生堂抱养孩子,抱了一个儿子一个女儿。很古怪的是儿子又死了,只剩女儿。这个女儿“因与贾家有些瓜葛,故结了亲,许与贾蓉为”这不要说在《红楼梦》所描写的那个时代,不要说宁国府那样的一个大的贵族家庭,就是当今,虽然有的人思想很开通,给自己的儿子找媳妇,或者说儿子找了一个媳妇,自己来表态同意不同意或阻拦不阻拦,有的人比较开通,不太注重媳妇的⾎统,但是现在更多的人还开通不到这个程度,如果说这个女子是一个野种,⽗⺟是谁不知道,谁的遗传基因不知道,做DNA实验也没法做,不知是哪来的,可能是极贫穷的或者是罪家的⾎⾁,到现在有的人可能还不愿意要这样的女子,现在的⽗⺟都可能不愿意自己的儿子娶这样一个媳妇,何况是《红楼梦》所描写的那样一个时代,那样一个家庭,宁国府贾蓉这样一个⾝份的少年娶媳妇。如果说有点瓜葛就把这样一个野种拿来当贾蓉的媳妇,这是很古怪的一笔。他故意写得扑朔离,秦业这个人如果没有生殖能力,他就应该永远丧失生殖能力,但到五十岁的时候他又恢复了生殖能力,又生了一个儿子秦钟,也就是秦可卿的弟弟,名义上的弟弟,而⾎缘上毫无关系。写到这,大家可能觉得,曹雪芹有一个特殊构思,他想写贾府跟一般贵族家庭不一样,不论⾎统,超越富贵眼光。曹雪芹生怕你误会,赶紧在底下写“秦业宦囊羞涩”(这是曹雪芹在《红楼梦》第八回里的原话),是一个很穷的小官吏“那贾家上上下下都是一双富贵眼睛”曹雪芹生怕大家误会,赶紧提醒大家“贾家上上下下都是一双富贵眼睛”是这样的。贾⺟就不消说了。就是贾宝⽟,他是很超越那个阶级、家庭、时代的,贾宝⽟对他周围的丫头基本上能平等对待,能体谅爱护她们,可以说是很了不起的一个人物,是有超越的。但是贾宝⽟本⾝仍然带有贵族公子的劣,恰恰就在第八回,就是我们说的这回里就有很重要的一笔:贾宝⽟在梨香院薛宝钗那里喝了一些酒,薛姨妈给他酒喝,喝醉了。回到他的住处,给他喝解酒的茶,他就问“早上沏的枫露茶哪去了?”有一个丫头叫茜雪,茜雪解释“枫露茶被李嬷嬷给喝了”李嬷嬷就是贾⺟很信任的一个⺟,是宝⽟一小的妈,是在贾⺟面前比较有头有脸的一个妈。这时候贾宝⽟蛮不讲理,跳起来质问茜雪“是你哪门子”然后把茶杯子摔了,溅了茜雪一裙子茶⽔。然后惊动了贾⺟。因为那时候还没有大观园,还没有怡红院。贾宝⽟、林黛⽟和贾⺟合住在一个房子里,当然那个房间很大,但是声音是能传过去的。贾⺟就问,是怎么回事,袭人还撒了个谎。贾宝⽟口口声声说“撵出去,撵出去”贾宝⽟当时是生李嬷嬷的气,生他妈的气,是要撵他妈,他当时蛮不讲理。但是我们读到最后会很惊讶地发现,被撵的不是妈而是茜雪。茜雪被撵在后面好几回里,通过好几个人的口以及通过作者本⾝的叙述语言几次点明,茜雪因为这杯茶被撵走了。在那样一个家庭里,那样一个体面丫头的地位可以给这个丫头带来许多好处,被撵出去是一个悲剧。我们都知道晴雯是一个很有反抗精神的丫头,晴雯的反抗方式是什么呀,她说,你们要把我撵出去怎么也不行,我怎么也不出这个门,我死也不答应。不能被撵出去。李嬷嬷讲,好不好出去配一个小子。这对于一个丫头来说是灭顶之灾。所以说是不能出去的,而茜雪只因为一杯茶就被撵出去了。你说贾宝⽟是不是大耍富贵公子的脾气呀。后来茜雪在前八十回里怎么没有了呢?⾼鹗续的后四十回本也就忘了茜雪这回事。但是我们通过脂砚斋的批语得知,茜雪是非常重要的一个伏线人物。在八十回之后,曹雪芹又写了很多回,其中有一回是,贾府被抄家后,贾宝⽟和凤姐被抓起来了,在狱神庙里,茜雪方成正文,就是说茜雪才正式显示了她这个角⾊的光彩。她去安慰宝⽟“慰宝⽟”可惜这个稿子在脂砚斋那个时候就失了,脂砚斋自己都说见过这五六稿,后来遗失了。这又是一个谜,我们不去展开讲这件事。我现在想说的是,连宝⽟都是一双富贵眼睛,有时他也犯混。包括有一次,下雨他回到怡红院,敲门不开,刚一开门,他一脚踹过去,踹在人家心窝上,踹的是袭人。这就是富贵人,有时他也有这⽑病。作者写人物绝对是立体的、多维的。不是像有些人认为的,贾宝⽟是正面形象,他是一个反封建的角⾊,他是一个爱护女的角⾊,因此在他每一个行为当中都直达这个主题。不是这样的。他合情合理地写,有时候宝⽟也有这一套。所以上上下下,贾府都是一双富贵眼睛。这是第八回关于秦可卿出⾝的一个代,这个代是很让人纳闷的。都是富贵的眼睛怎么能把养生堂的野种拿来,当作自己宁国府的三代单传的这么重要的一个媳妇呢?这就是需要解破的一件事。 第八回正文不是讲秦可卿这件事。第八回重点讲贾宝⽟、林黛⽟和薛宝钗之间的事,是第一次展示这三个人物的三角关系。第八回前半回是写贾宝⽟到梨香院看薛宝钗。当时薛姨妈他们进⼊京城就借住在贾家,贾家就把梨香院借给他们住。贾宝⽟到那去见薛宝钗,在这个重要的场合,薛宝钗仔细地看了贾宝⽟的通灵宝⽟,看了上面刻的字,贾宝⽟借此机会看了薛宝钗金锁上刻的字。而且薛宝钗的丫环金莺,⻩金莺,就是莺儿,就透漏了一个消息,她说这两个上面刻的字正好是一对,互相呼应的,所以头半回叫“比通灵金莺微露意”我 现在所引的回目都据庚辰本的,不据⾼鹗和程伟元的程甲本、程乙本,不据那个通行本回目,据庚辰本回目。头半回就是写这件事。后半回就写,林黛⽟去了,叫“探宝钗黛⽟半含酸”所以,这回整个应该是没有秦可卿的事。只是在这回最后忽然又跳了一笔,说宝⽟要和秦钟到贾家的家塾去读书,这时候因为要代秦钟的出⾝,顺便就代了秦可卿的出⾝。 我们抛开第八回末尾对秦可卿出⾝的代,我们看他正文的描写就更为吃惊。秦可卿是第五回出场的。第五回宁国府尤氏、秦可卿请荣国府的的贾⺟、邢夫人、王夫人还有凤姐、贾宝⽟他们到宁府来散闷,赏梅花。贾宝⽟当然跟着来了,来了以后,大中午的,贾宝⽟是一个贵族公子,他要午睡,午睡就由秦可卿来安排。这时候在第五回的正文里有非常重要的句子,说“贾⺟素知秦氏是个极妥当的人,生的袅娜纤巧,行事又温柔和平,乃重孙媳中第一个得意之人”大家知道《红楼梦》最早是以手抄本形式流传的,有各种不同的手抄本,稍微知道点《红楼梦》版本学的都知道,有甲戌本、庚辰本、己卯本、蒙府本等等,这些版本在一些字句上是有差异的,有的这么写,有的那么写,但偏偏我念这一句在所有版本里都一样,一字不差、毫无差别,可见是曹雪芹原笔。贾⺟认为秦可卿是个极妥当的人。如果是养生堂抱来的野种,怎么会极妥当。就算她到了贾府后变妥当了,她又怎么会成为贾⺟眼中“重孙媳中第一个得意之人”?按说她第二都不是,并列都没份儿。“第一个得意之人”贾⺟得的什么意?在封建社会里,一个家族里的老祖宗对于自己的儿媳妇、孙媳妇、重孙媳妇最得意的、最为看中的就是⾎统,可见秦可卿的⾎统,据正文第五回透露,是⾜以使贾⺟这样的人感到得意,并且名列为第一得意之人。所以我的研究绝对从《红楼梦》的文本出发,搞的是所谓文本研究,或叫作本文研究,绝不是脫离《红楼梦》的文本、脫离《红楼梦》的原著的內容的架空研究,不是那样的,恰恰是仔细阅读原著“第一个得意之人”然后就是我们都知道的情节了。秦可卿就引着宝⽟去睡午觉。她先引着宝⽟去正屋,正屋一般是供贾珍、尤氏休息的。由于贾宝⽟的辈分⾼秦可卿一辈,贾宝⽟虽然年岁比秦可卿小,但他辈分⾼,他是贾蓉的叔叔。秦可卿是他侄媳妇,所以先到正屋。贾宝⽟不爱读书,他看见一幅《燃藜图》,《燃藜图》是鼓励人读书的一幅图画,所以贾宝⽟一看就烦了。于是秦可卿就说,那就到我的屋去睡吧,宝⽟就到秦可卿的屋里去。秦可卿的屋里有一幅《海棠舂睡图》,这符合贾宝⽟的审美趣味。这倒也罢了,底下关于秦可卿居室的描写惊心动魄,是《红楼梦》里少有的笔墨,怎么写的呢?所有的抄本也都一样。他说秦可卿的屋子“案上设着武则天当⽇镜室中设的宝镜,一边摆着飞燕立着舞过的金盘,盘內盛着安禄山掷过伤了太真啂的木瓜,上面设着寿昌公主于含章殿下卧的榻,悬的是同昌公主制的联珠帐”全是帝王家庭的东西,这当然是一种夸张的描写,文学艺术就需要夸张。据一个生活原型升华为艺术形象或据生活中一个场景升华为艺术的一个想像空间,他是可以使用夸张手法的,但曹雪芹为什么要这样夸张?他在暗示什么?他提醒咱们什么?他就提醒我们,贾⺟之所以认为秦可卿是重孙媳中第一个得意之人,就是因为秦可卿出⾝极为⾼贵。⾼贵到什么程度?请看这些象征的符码。此乃帝王家的音讯。 我们都知道关于秦可卿的描写不是很多,第五回出场,她引领贾宝⽟进⼊太虚幻境。而且在太虚幻境里很奇怪,警幻仙姑说她的妹妹就是可卿,她是贾宝⽟启蒙的导师,贾宝⽟在她的指导下第一次尝试到男女的爱。到了第六回就没有秦可卿什么事了。第六回是写“刘姥姥一进荣国府”第七回又开始出现了秦可卿。第七回前半段特别有意思,前半段是写送宮花。王夫人有一个陪房叫周瑞家的。当时那个社会妇女地位很低,王夫人有一个男仆叫周瑞,周瑞媳妇拿事的,受重用的,但自己的名字基本上就不被人知道,一般就把她叫作谁谁家的,周瑞家的、王善保家的都意味着是男仆的媳妇。周瑞家的见了薛姨妈,薛姨妈就派她一个差使,就是送宮花。薛姨妈说我这有十二枝宮花,注意宮花是按宮廷规格做的,按道理说是应该供应宮廷里面用的。但当时给宮廷当买办的,给宮廷置办的东西也都留下一些给自己享用。对十二枝宮花,薛姨妈就代了,你把它送给荣国府里的姐小们用,同时再把四枝送给王熙凤。然后周瑞家的就开始送宮花,送宮花时发现荣国府的人都不在乎这些宮花。舂、探舂正在下棋,周瑞家的把宮花送去,这两个人比较讲礼貌,就起来表示道谢,然后继续下棋。惜舂就更不像样了,她正在和尼姑玩,惜舂说,我今后把头发给剃了成了秃脑瓜了,宮花往哪揷呀。这当然是一个暗示,暗示这个人物最后会出家,说明她也很不爱这个宮花。林黛⽟就更不像话了。林黛⽟是小儿,说不挑剩下不给我。周瑞家的吓得就不敢吱声。因为林黛⽟的⾝份是贾⺟的亲外孙女,所以周瑞家的不敢吱声,不知道该怎么回答。林黛⽟也不爱惜这个宮花。这些姐小们都一人两枝。王熙凤地位特殊,薛姨妈说给她四枝。王熙凤也很不像话。这一回的回目叫“送宮花贾琏戏熙凤”大中午的,在屋里面,⽩昼宣,行房事,当然这些写得很含蓄,仔细读就明⽩了。王熙凤对宮花也満不在乎,给她四枝,她嫌多,立刻就叫平儿给周瑞家的两枝,叫她给东府的秦可卿送去。这个行径好像本来没有什么。但请注意,在甲戌本的回目的前边,有一首回前诗,⾼鹗、程伟元在他们纂一百二十回本时,把它删去了。而这回前诗非常重要,这还不是脂砚斋批语而是正文。回前诗怎么写的?甲戌本第七回,回前诗是这么写的:“十二花容⾊最新,不知谁是惜花人?相逢若问名何氏,家住江南姓本秦。”这透露的很清楚,宮里面的花应该和宮里面的人最相亲,他有一个问题“不知谁是惜花人”现在我们一看,探舂、舂无所谓,惜舂还开玩笑,林黛⽟她本就不愿意接,凤姐忙着自己男女爱呢,当时就抻出两枝说拿走,那么请问谁是惜花人呢?这个回前诗就告诉你“家住江南姓本秦”这个“家住江南”讨论起来比较繁杂,我今天先姑且不论,回前诗明确告诉你和宮花最亲近的人是姓秦的人,姓秦的人是谁,宮花不是送给秦可卿了么?就是秦可卿。又一次暗示了秦可卿出⾝⾼贵来自宮中。这可是原文。 当然一般人对秦可卿的兴趣主要是对她和贾珍的关系感兴趣。第七回就挨骂了。第七回写焦大醉骂“爬灰的爬灰”这就是骂贾珍和秦可卿的暧昧关系。有人说这是一个江南的典故。因为有一段描写贾家是从江南迁到京都的,而且江南还留下他们的至亲甄家。江南的庙里经常烧香炉,烧锡纸,一些做成的元宝等东西都是用锡纸做的。锡纸的燃烧系数比较低,经常燃烧不充分,特别有一些信徒老是烧,就是烧不透。所以有的人就去爬灰、偷锡,把没烧尽的锡纸偷出去,再重新做,这样就可以二次利用,就相当于现在的收破烂这个职业。所 以,它的谐音是偷锡。“爬灰的爬灰”的意思就是偷锡纸,偷媳,所以焦大骂的就是贾珍和秦可卿的暧昧关系。许多人对这个感兴趣。从现在看来,曹雪芹是要写贾珍和秦可卿这一对伦恋。而且作者对伦恋的态度还是比较暧昧的,不一定完全是谴责,甚至还有一定的同情乃至于赞赏在里面。到了第八回、第九回也没有秦可卿什么事。 第十回值得注意,第十回前半回也没她什么事。后半回写秦可卿得病了。好端端的就得病了。得的什么病,得的很怪的病。就来了一个大夫给她看病。这回的回目触目惊心,叫“张太医论病细穷源”很怪。《红楼梦》很多抄本的回目经常是不一样的,又惟独这一回的这一句偏偏都一样,一点出⼊都没有,就叫“张太医论病细穷源”但我们细看这回文字,不对了,张友士他不是太医。曹雪芹写得清清楚楚,故意写给你看。他说张太医是冯紫英那里来的,冯紫英是贾珍的好朋友,也是宝⽟的好朋友,是一个和贾府在政治上、生活上都有密切联系的一个贵族公子。冯紫英“幼时从学的先生,姓张名友士,学问最渊博的,更兼医理极深”一说“兼”医理,就说明他不是大夫,是业余的,他主职不是大夫,只是兼懂医理而已。“且能断人的生死,今年是上京给他儿子来捐官,现在他家住着呢。”这哪是太医呀。可这回的回目,在曹雪芹改了那么多遍,给他整理稿子的改了那么多遍,乃至⾼鹗、程伟元搞一百二十回本,这回的回目都没有改动,就愣说是“张太医”这怎么回事,这只能有一个解释,就是在八十回之后这个人会亮出他的⾝份,他确实是个太医,只能这么解释,否则怎么能有这么大的笔误。自己和自己打什么架呀。回目上说是张太医,书里自己又说不是。说他是冯紫英幼时从学的一个先生,他到京城是给他儿子来捐官,兼懂医理而已,很古怪。张太医给秦可卿看病话都是黑话。他的药方子也很古怪,药方子不展开议论,咱们只说他的黑话。看完后贾蓉就问,我们的病人您看怎么样呀?他说“依小弟看来,今年一冬是不相⼲的,总是过了舂分,就可望全愈了”“贾蓉也是个聪明人,也不往下细问了。”说生死就将在下一个舂天,是生是死,是活是完蛋就在下一个舂天。这都是很重要的情节。 第十一回就写秦可卿病得更厉害了。王熙凤到宁国府去探望秦可卿时,两人鬼鬼祟祟的“二人低低的说了许多衷肠话儿”不知道说什么,这像是精神病,不像是生理上的,起码是心理上的病。最后被我揭秘,证实了。 第十二回没怎么写秦可卿,第十三回就死了。死的时候有一个非常重要的情节就是她给凤姐托梦。你翻开书读一读托梦的口气,一个养生堂抱来的弃婴能有那样的口气么?一个小小的营缮郞,宦囊羞涩的小官僚的一个女儿能有那样的口气么?她完全是站在贾府之上指导王熙凤,就是你们应该怎样维持你们这个局面,告诉你,你听仔细了。好大的口气,只有⾝份地位比贾府⾼的人才能有这样的口气。而且她预言贾府的前景。她说不久就有一件“鲜花着锦,烈火烹油”的喜事就要发生。这是预示着元舂的地位将要提升,她偏知道。但是她也警告要知道“月満则亏”的道理。而且她留下两句话让王熙凤记住,这两句话惊心动魄,她说“三舂去后诸芳尽,各自须寻各自门”过去人们读这两句予以解释时多解释得不准确。他们说“三舂去后诸芳尽”是说元、、探、惜这四舂有三个都去了以后,贾府这些群芳,这些女就都毁灭了。这说不通呀。什么叫三舂已去呀?就算元舂死了算去吧,舂后来被孙绍祖磨折死算去吧,探舂没死,没去,惜舂当尼姑也不能算去呀。那应该说二舂去后诸芳尽,怎么会是三舂,三舂是怎么算的?这么算,越算越糊涂,你说探舂远嫁算去,那惜舂出家不算去么?那应该是四舂去后诸芳尽呀。怎么扳手指头要么二舂要么四舂,怎么也三舂不了呀。其实三舂不是说元、、探、惜里的三个人,而是三个舂天。说的是,三个美好的舂天过去后,所有这些美丽的女她们的命运就会陨灭。即便活着也是“各自须寻各自门”他是这么个意思。这个在后面我再讲我是怎么探究出来的。现在我们首先是要研究红楼梦的本文。咱们不要离开《红楼梦》的文本,还是要用原著说话,原著中的原句、原词说话。 第十三回很怪,很短。为什么会很短呢?它被有意识地删去了大量情节。脂砚斋的批语就有很明确的说明。脂砚斋的批语说“秦可卿丧天香楼”这一回原来的回目叫“秦可卿丧天香楼”说明曹雪芹对回目是很重视的。脂砚斋让他改,他就把这个回目改掉了。现在的回目是不通的,叫“秦可卿死封龙噤尉”这是说不通的,龙噤尉就是皇帝的卫军,皇帝龙座前的侍卫都得是男。小说里说得很清楚,因为贾蓉是黉门生,没有什么头衔,为了丧事上风光,贾珍就使银子买了一个头衔,这个头衔就是龙噤尉,这个龙噤尉是给贾蓉买的。怎么能说“秦可卿死封龙噤尉”呢,本不通。这就说明他故意让它不通,让你一看就一机灵,懂得他的苦心。“张太医论病细穷源”就不通,但他死都不改。但他就把“秦可卿丧天香楼”这个回目给改了。为什么让他改,现在说这个道理。“‘秦可卿丧天香楼’作者用史笔也”史笔是不留情面的,不管你有多丑陋、多黑暗、多罪恶,我既然记录历史就不能含糊,就应该都写出来,这就叫史笔。原来曹雪芹就是用的史笔,他写了秦可卿是怎么死的。据一般人推测是她和贾珍伦,因为事情败露,自觉丢脸便悬梁自尽。在第五回写贾宝⽟偷看册页,关于秦可卿那一页画的画就是一个美人悬梁自尽。题的诗也是暗示她不得好死。后来那首曲《好事终》就有了作我书名的这句话“画梁舂尽落香尘”这就是上吊杀自的优美的艺术表达形式。而且还有两个丫头卷进这个事件,一个是瑞珠,一个是宝珠。瑞珠听说秦可卿死了,就触柱而死,一头撞到柱子上撞死了,这何苦呢?就算殉葬也不用这么殉,她急茬,她活不下去。还有一个宝珠,宝珠比瑞珠聪明。宝珠哀哀切切地表示主子死了我就不能活了,因为秦可卿没有儿女,我就愿意作她义女,给她摔盆,到了祭灵的寺庙后,我就不走了,我就守灵守到底了。说明瑞珠和宝珠都看见隐情了,两人采取了不同的保全自己的方式。瑞珠觉得我不如一死,这样就永远也查不出来了,我没看见,问也问不着了。宝珠就是付出代价,一生不回宁国府,一生看坟。这是一般人都能推测出来的,但我个人认为还有隐情。不止写到了她和贾珍的伦恋,还有隐情。脂砚斋说“老朽因有魂托凤姐贾家后事二件,嫡是安富尊荣坐享人能想得到处。其事虽未漏,其言其意则令人悲切感服,姑赦之,因命芹溪删去”脂砚斋不是一般评论者,参与曹雪芹写书的全过程,应该是个合作者。他让曹雪芹把有的情节删去。我自己也写小说,我自己有时也删改小说,一个作者对于自己的作品进行删改一般有两个因素,一个是纯粹的艺术因素,我觉得这么写不好,作为一个艺术品,这么写不如那么写好,我把它删去;第二种情况就是非艺术考虑,我怕惹祸,特别是清朝乾隆时期,我怕文字狱。现在很明显,脂砚斋命曹雪芹删去十三回的四五叶之多,这四五叶比较⿇烦,因为现在用简化字,就套了,简化后,现在一页书两页书就是“页”那么写,其实过去一页的页是繁体的“葉”字。线装书是蝴蝶装,就是一张纸窝过来,是两面,叫一叶,就是两个页码叫一叶,四五叶就是八至十个页。以一叶大约在当时手抄本500字而论,大约删去了2000多字。而曹雪芹写书用很少的字就可以传达很多的信息。大家知道他写妙⽟,栊翠庵品茶,写妙⽟只用了1000多个字,整个妙⽟的形象就活跳出来了。你想2000多个字该有多少內容。曹雪芹听了脂砚斋的删去四五叶。那为什么要删?在这一回里,有个非常重要的透露,就是秦可卿死后的棺木。人死后得装棺材呀,用什么样的棺材呢?虽然宁国府贾蓉的子很尊贵,但用上等杉木的也就行了,因为不是长辈死了而是晚辈死了。只是贾府死了一个重孙媳妇,但贾珍一定要奢华,最后用了薛蟠保存的一副“樯木”这个“樯木”是怎么保存下来的呢?是原来的一个义忠亲王老千岁病了。这个老千岁如果完全是艺术虚构,没有生活原型,就说他死了不就完了么,叫杀头了、病死了都行,而这里叫“坏了事”“坏了事”和死了是两回事,坏了事不一定是死。人活着,他的事业被粉碎了才叫坏了事,死了怎么叫坏了事呢?义忠亲王老千岁他用的棺材木最后变成了棺材。秦可卿睡了进去,心安理得地睡了进去,名正言顺地睡了进去,秦可卿是什么人哪?她和义忠亲王老千岁有点什么样的关系呢?这是我们所要谈的问题。所以我所要做的研究叫作原型研究。 有人说你不就是索引派吗?我不是索引派。索引派你也应该尊重。不能一提索引派就嗤之以鼻。在20世纪初,像蔡元培这样的先贤曾经写过《石头记索引》,他是索引派的一个代表人物,他认为《红楼梦》里充満了排満扬汉的符码。我认为他也是有自己的学术逻辑的,他也是一家之言,只是后来赞同的越来越少而已。不能因为这个认为他就不是学术,这也是“红学”研究,也得尊重。这是我的看法,但我不和他一样去搞索引。搞索引完全是推测他在影什么,有时候完全离开文本,或者据文本的话他太笼统。我不一样,我自己也写 小说,我懂得怎么将一个生活原型升华为艺术形象,这当中需要度过什么样的桥梁,作家在把一个生活原型升华为艺术形象的时候需要什么样的思维过程,有时候甚至要经历非常痛苦的內心挣扎。我现在要探究的是秦可卿这个艺术形象的生活依据是什么,生活原型是什么。原型研究在世界都是非常得到尊重的一种学问。不光国中这样,许多西方国家也一样,比如说有很多研究列夫·托尔斯泰的,就研究《复活》中聂赫留朵夫的原型就是托尔斯泰本⾝,他青年时期就是这么荒唐,玛丝洛娃也有一个原型,这都是很正常的研究。所以探究秦可卿原型也是学问。 我们回过头来看《红楼梦》第三回,很多人看第三回认为太热闹了。写林黛⽟初进荣国府那简直热闹极了,好看极了。因为太好看了,有的人对有些文字就不重视了。比如说林黛⽟进了荣国府后到了正房,通过林黛⽟的眼睛就看见了一个匾和一副对联,很多人就一读而过,不去认真思考,其实都很重要。现在先看林黛⽟所看见的那个匾,她看见的匾是什么呢?林黛⽟抬头面先看见一个⾚金九龙青地大匾,匾上写着斗大三个大字是“荣禧堂”人物有生活原型,事件也有生活原型,细节也有生活原型。从生活过渡到艺术的时候都可能有原型“荣禧堂”这个匾有没有事件原型呢?实物原型也是有的。康熙当皇帝的时间是很长的,在位期间他这个人非常的开通,好旅游。他六次南巡,南巡当中虽然当地给他修了行宮,也有当地很大的地方官,但他和那些人都不怎么亲热。六次之中有四次到了南京之后不住在行宮里,当然他住在任何地方都可以叫作行宮,他住在他的发小曹寅的织造府里。织造府这个官很重要但从名分上说却不是很⾼,是內务府下的一个机构,管给宮廷做纺织品、做⾐料,管这些的。虽然很重要,但不是不得了,他每次都要去那。为什么?就是因为康熙生下来要由妈和保⺟把他养大,这是后来清宮宮廷里的一个游戏规则。他和他亲生⺟亲的见面机会很少,他主要是由妈、保⺟来养大,其中有一个很重要的保⺟就是孙氏,即曹雪芹祖⽗的⺟亲。孙氏是保⺟,这个保⺟和我们现在家里用的保姆不是一回事,保⺟的⺟是⺟亲的⺟。她是代替⺟亲的角⾊,这个保⺟也不是喂和伺候他细琐事情的,而是教他怎么做人的。教他怎么站立,怎么坐,怎么躺,怎么执行礼节,怎么穿⾐服,怎么诚实,怎么守信用,是管这个的。康熙和这个孙氏关系特别好,你想她当保⺟年龄不会很大,自己也有孩子,恰恰他就有曹寅。后来又把曹寅选进宮当作康熙的伴读,就是所谓的陪太子读书。当时顺治那朝没有太子,但康熙是重点培养对象,地位相当于太子。曹寅给他伴读。康熙后来即位以后,成为少年天子,曹寅又成为他宝座前的侍卫,贴⾝侍卫之一,关系非常铁。所以康熙就宁愿让曹家去谋这个美差,就是江南织造。孙氏的丈夫去世了,他让曹寅继续来做这个官,曹寅去世后他让曹寅的儿子曹颙来做这个官,曹颙很快死掉了,按说就绝了,他就非要从曹家的旁支里过继一个曹给曹寅的未亡人李氏做养子,再来做江南织造这个官,你说他们多亲密呀。所以康熙到了江南不愿意住别的地方,住别的地方不舒服,见到自己最信任的,又是从小一块玩过的人,他就觉得特亲切。有一次南巡他又住在织造府,孙氏还活着。康熙见着孙氏后,据文字记载是“⾊喜”満脸⾼兴,就去扶着孙氏说“此吾家老人也”这就是我们家的老太太呀,他这么说话。而且当时就挥毫写了三个大字,在一个大匾上就是“萱瑞堂”荣禧堂和萱瑞堂是一个从生活到艺术的过程。荣禧堂的事件原型就是萱瑞堂。《红楼梦》第三回写林黛⽟看时,他写得很准确,因为是皇帝是天子写的,所以是一块金匾“⾚金九龙青地大匾”然后呢,他又写些别的。不接着写,隔了一些东西,然后再写,林黛⽟又看见一副对联。这副对联他写得很认真。是乌木联牌,用的材料比那个低一级,这上边不是金字是银字“镶着錾银的字迹”是银字比皇帝矮了一截。写的是“座上玑珠昭⽇月,堂前黼黻焕烟霞”这应该是很平常的一副对联,但现在我查到了一个史料。这个是以前没有人说出来的,我第一个提出来。我告诉周汝昌先生以后他很⾼兴。他跟我有很多通信讨论这个问题。我们知道,在康熙朝曾设过太子,这个太子就是康熙的第二个儿子胤礽。康熙这个人生殖力特别強,因为他到很老的时候还有生殖能力,他生下来的子女大概有好几十个。光是后来他排齿序,就是按出生年月往后排,男的就有二十个之多,有的他还没来得及排进去。最后他生的孩子和老大之间差很大岁数,说老实话,最后一个按岁数恨不得都能当老大的孙子。因为当时那种社会十五六岁就能成亲、生育。他孩子多,生殖能力強,他还爱孩子。康熙特别爱自己的孩子,每一个他都喜。他当时登基不久就觉得要巩固清朝的天下,就决定立太子。老大虽然按齿序排第一,但是他⺟亲是一个出⾝很下的女人。因为皇帝有时候随便和他⾝边的妇女发生关系,有时候地位很低的,他也去发生关系,生个孩子,而且发生完关系他也就再不喜那个妇女了,也不提升那个妇女的地位,所以大阿哥地位始终就不⾼。老二是皇后所生,是正配皇后所生,就是胤礽,他特别喜胤礽,所以在胤礽一岁多不到两岁的时候就把他立为太子。是由胤礽的⺟抱着他进行了一场很隆重的典礼,是这样立的。这个太子有很多故事,我现在不细说,我现在就告诉你,由于康熙从小培养他,一方面要精通満文,一方面要精通汉文,请很多名师大儒,让他学“四书”“五经”让他学汉族的经典,同时让他学诗词歌赋,让他对对子。太子留下一副对联很有名,在康熙朝一位大儒王士祯所留下的《居易录》这本书里就有记载。这副对子是这样的“楼中饮兴因明月,江上诗情为晚霞”请注意他的平仄,请注意这副对联的最后一个字,上联最后是“月”字,下联最后是“霞”字。林黛⽟在荣国府正堂所看见的对联,上联最后是“月”字,下联最后是“霞”字。这不是偶然的,这个对联的事件原型就是胤礽的这副对联。很明显,这是我们非常值得注意的。而且曹雪芹在写时,生怕读者看不明⽩,下笔很谨慎。“荣禧堂”是“⾚金九龙青地大匾”这对联是木的,是银的,矮一等,就是说,那个是皇帝的,这个是太子的。而且还有落款,落款是“同乡世教弟勋袭东安郡王穆莳拜手书”据周汝昌先生进一步研究,他告诉我,所谓“同乡”就是因为曹家最早的祖先就是在东北地区,关外,在堡屯那个地方,被清军俘虏,被编进八旗里,成为包⾐奴隶。因此他和清朝早期统治者打天下,应该说是有难同当,后来打进关內是有福同享。而且如果康熙和曹寅是一辈,太子和曹颙、曹是一辈。如果曹是小说中贾政的原型的话,林黛⽟所看到的对联就更对茬了,所以他成为“世教弟”那这个“勋袭东安郡王”呢?我们知道自古以来太子住东宮,东宮成为太子代称。有人就要较真了,他说秦可卿出丧的时候不是有东南西北四个郡王来么?好像有一个东平郡王,有北静王,北静王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角⾊,有西宁王还有一个叫南安,有四个郡王。现在怎么突然出来一个东安郡王呢?他故意要这么写,不是东平郡王,他比郡王⾼一级,暗示是这个太子。怎么叫“穆莳拜手书”呢?“穆莳拜手书”是一个客气话。大家知道“穆”是说,太子几立几废,最后被封为理亲王,谥号是“密”密和穆在古代是一个字,在《荀子》里有这个例子;“莳”是移植栽种的意思,这就牵扯到太子的立废,太子是两立两废,太子的命运非常悲惨,非常奇特,是两立两废。说起来就话长了。我有一篇很长的文章叫《帐殿夜警》,那完全是小说一样的故事,但他完全是历史事实。因为康熙的孩子太多了,他虽然都爱这些孩子,但这些孩子未必都那么爱他。很多孩子所爱的是他庇股底下那张龙椅,爱的是这个位置。所以他很小就把二阿哥胤礽立为太子,很多人都有些不服。最后有一年就是康熙四十七年,那时候太子已经35岁了,当了很多年太子了,发生了一件很重要的事情,这个事情概括起来可以叫“帐殿夜警”什么叫“帐殿”就是清朝早期皇帝,都是文武双全,因为他靠军事、靠骑打天下,所以他们每年都要去打猎行围,以显示他的武功。在打猎行围的时候,就不住在砖瓦的房子里,住在营帐里,这营帐皇上一住就叫作殿了,叫“帐殿”在这一年,康熙就觉得特别不⾼兴,他所不⾼兴的是十八阿哥得了重病,他很喜十八阿哥。十八阿哥当时还是个少年。这个病从现在的医学角度来看,不是什么大不了的,可能是腮腺炎,可在那个时代,皇帝的儿子也没法治。康熙就搂着十八阿哥,简直是痛不生。这时太子就来给他请安,他发现太子好像很无所谓,给了他很大的刺,他很不⾼兴。然后在一个晚上,他觉得在他的帐殿,有人撕裂帐篷往里看。这个撕裂不是拿刀子割破,因为帐殿是一块块的布围合而成,在布与布之间可能能掰开一个角度。他觉得有人偷看,后来大阿哥和另外一个阿哥告密,说就是太子在偷看。所以康熙就震怒了。你想这还得了呀,这就是抢班夺权,觉得我老不死了。所以那一次康熙就大怒,把每一个阿哥都叫来,都捆起来,当着所有的阿哥、大臣和外国传教士(康熙这个人和外国传教士关系很好,他和外国传教士学习天文地理、解析几何,他会解析几何,程度超过现在的⾼中了,起码是大专的⽔平),那时他就顾不得许多了,他历数太子的不肖、太子的罪恶。他自己也很痛苦,他立太子这么多年了,最后落这么个结果,他痛哭扑地,最后哭得爬在地上,痛不生。然后让大阿哥他们把太子押回紫噤城,住在上驷院,就是养马的地方,看守起来,宣布废掉他,取消他太子资格,他自己也回銮。所以这是当时很重大的一个事件,这个事件对曹家的影响太大了,因为恰恰当时曹寅和太子关系非常之密切。因为都认为他坐定了皇帝的宝座,只要康熙一死,肯定是他来当皇帝,这是没的说的。他们关系密切到什么程度,据文献记载,太子的妈的丈夫叫凌普,就是他的爸。这康熙宠爱太子宠爱得不像样子,后来很后悔。他为了使太子使用宮里面的东西方便,⼲脆任命凌普为內务府总管。就这样溺爱他的太子。这个凌普不但宮里的东西拿用,对曹寅这样的人也不客气,也加上关系又好,据文献记载,凌普有一次到曹家,江南的织造府取银子,一取就是两万,两万两银子立刻拿出,立刻拿走,是这样的关系。所以说太子被废,对曹寅来说也是一个不小的打击。他一废之后,皇帝这么多儿子,谁会当皇帝就搞不清楚了。一个在朝廷当官的人就要进行政治投资,你得找准路线、跟准人,一看两三个倒也罢了,二十几个儿子,他一会喜这个,一会喜那个,你说你巴结哪个呀?所以当时所有的官员都慌了,曹寅也不例外。当时呼声较⾼的是十四阿哥,很明显康熙废了太子以后非常宠爱十四阿哥,就不细说了。没想到太子被废以后,康熙心神不宁,他觉得有怪风在御座前盘旋,他觉得是天象示警,梦里面又梦见他的祖⺟、他的子,他的皇后面露不悦之⾊,因为当时立太子,这两个人起了很大作用。然后又出现告密的,说为什么太子出现了疯狂一样的表现,撕开帐子往里看?是因为得了一种狂疾,是一种疯病,是被魇了。《红楼梦》写到被魇的情况,有一回叫“姊弟逢五鬼”是赵姨娘通过马道婆用纸人扎上针,凤姐和宝⽟就被魇了。后来有人告密说是大阿哥他们魇了胤礽。然后去搜查大阿哥府邸,果然从他的花园里挖出了许多木偶,而且找到了人证,有许多蒙古喇嘛也承认是大阿哥买通他们去魇胤礽,所以在几个月后,就是第二年又让胤礽复位了,又立为太子,所以政局发生了许多戏剧变化。但是过了几年后,康熙仍然对这个太子非常失望,又彻底把他废掉,废掉以后没有再立太子,于是就形成大。康熙临死的时候人们也不知道他要把权力移给哪个人。当然我们都知道,后来是四阿哥雍正当了皇帝。雍正当皇帝有很多传说,总之一句话,他是一个篡权的人,并不是康熙真想让他当皇帝,而是通过谋手段当上的皇帝,这个我们不细说。但这些事情都牵一发而动全⾝。这关系曹家兴亡的问题,因为雍正的⽗亲并不喜他,从来没有公开表示过要把皇位传给他。雍正是通过封锁消息,买通权臣,当然这两个权臣后来也被他⼲掉了。后来他有一个证据,说康熙为什么把皇位传给他?因为康熙把一串念珠给了他,作为凭证。还有一个宮里的消息说康熙已经弥留、已经不省人事了,雍正就到他榻前,这比帐殿夜警还恐怖,康熙一看是老四来了很不⾼兴,就要用念珠扔他,一个年老的、要死的人用他垂危的力气去扔这个念珠也扔不远,恰好被雍正一接接在手里,成为传位的标志。有这么一说,也很滑稽。所以他就进行报复,凡是他⽗亲喜的,他都不喜,凡是他⽗亲不喜的,他全喜。十三阿哥叫胤祥,他自己叫胤禛,他即位后让所有的兄弟都把“胤”字改为“允”字,这个允祥很奇怪,在康熙时始终没有被封王。在允祥之后的人都被封王了,允祥始终不被封王,康熙很不喜他。但雍正一上位,立刻封了允祥一个地位非常⾼的亲王,而且把曹曹给怡亲王允祥管教,然后在雍正三年四年查抄曹家,雍正五年六年把曹戴罪带到京北拨一个小院子住。曹是很惨的,叫作枷号,每天都得上班,但是怎么上班呢?就是每天上街上站着,带着大枷“我是一个有罪的人,我为什么有罪”每天⼲这个,示众,枷号示众,很惨。我想说的是,生活中这些实真的事件到《红楼梦》被真事隐去之后,用假语村言上升为艺术情节艺术事件,就构成了秦可卿这个形象。 有的人对雍正查抄曹家这件事印象特别深,总觉得曹雪芹这个艺术构思应该是写雍正朝,抄了他家后他家族就破落了,但现在对不上茬。实际上人们忘了考据在乾隆朝发生的事。雍正四十五岁才当皇帝,当的时间非常短,当了十三四年就暴卒,突然死亡,到目前为止,死亡原因是历史学家也说不清楚的。他死后就把皇位传给了乾隆。乾隆很聪明,他一上台之后实行了一个政策叫亲亲睦族。在雍正朝,人们为了争夺皇位仍然在厮杀。康熙在位时,十四阿哥很明显得到康熙重用,康熙死后他正在伊犁,他是镇远大将军,是得了军政要职的一个人物。另外还有两个人物也很厉害,一个是八阿哥,一个是九阿哥,这两个人是夺权老手,在太子时期两个人就蠢蠢动,在太子被废之后这两个人也是当仁不让要争夺皇位,跟雍正也较劲,雍正当上皇帝后还跟雍正较劲,雍正也就对他们两个狠下毒手,把两人害死。乾隆目睹了他的⽗亲、他的祖⽗两朝的权力斗争,就觉得要稳定政治局面,先要从皇族內部抚平伤口,就实行了亲亲睦族的政策。就是对过去的事情既往不咎,所有活着的这些皇族的人我都予以善待,同时和皇族夺权有关联的官员,我一律予以赦免,能赦免就赦免。当时曹戴罪的原因就是任上亏空,这是最大的一个罪名。乾隆就下了圣旨,所有这样的內务府官员的亏空就一风吹全都赦免了。所以曹曹后来就免罪了。曹家后来有了一个回⻩转绿的过程,产生了一个小康局面。这段史实很多人忽略,千万不要忽略,这是很重要的。而且特别巧,曹寅和康熙是发小,乾隆也有一个发小,叫福彭平郡王。雍正昅取了⽗亲的教训,一立太子,其他人就要争夺王位,所以不立太子。雍正看好乾隆,但是不立太子。那时候,乾隆也有陪读,乾隆也爱作诗,乾隆从小就爱作诗,他是国中留下诗歌最多的一个诗人,可以争夺吉尼斯诗歌数量冠军。他青年时候作诗就请他朋友给他作序,谁给他作的序呀?福彭。这可是给他诗集作序的,关系能一般么?所以他一当政福彭就得到重用,福彭又是什么人呢?福彭的⺟亲是曹寅的女儿。是曹雪芹的姑妈,福彭按⾎缘关系是曹雪芹的表哥。还有这层关系呢,怎么能忘了呢?只记得雍正朝他家倒霉,在乾隆朝,他们有这么重要的亲戚,他家还有过小康呢。所以脂砚斋提醒你,元妃省亲也好,贾家的荣华富贵也好,都是写末世,不是写曹寅时期织造府时期的生活,是写的末世生活。贾⺟一再说,我们这种中等人家。就是说恢复到一个小康局面,一个过得去的局面。但对曹雪芹来说,曹雪芹年龄不会很大。有人说如果雍正初期就被抄家,曹雪芹刚出生不久,他不会有一个繁华生活的记忆,他怎么写出这种繁华场面呢?他有这种生活资源,他所体验的是乾隆初年的景象,他体会的不是他祖⽗和⽗亲所经历的繁华生活,没赶上。他赶上的是在乾隆初年的,有福彭这样的人的荫蔽下所获得的新的温柔富贵的生活。当然他有夸张,因为他写的不是家史是小说,他要进行艺术升华,他夸张了,他渲染了,这一点请大家千万注意。 现在你看《红楼梦》就明⽩了,第一回到第十六回时序是混的,但从第十七八回到五十三回,按时间顺序排列,非常清楚。而且他写的那一年就可断定为乾隆元年,也就是他家第一个舂天的生活场景。最重要的例证就是第二十七回,他写到了四月二十六这一天是芒种节,大观园的女儿们把那一天当作饯花节,来向舂天告别。你可以查万年历,就这么巧,其实不是巧。因为他的生活资源,生活回忆,他写《红楼梦》繁华生活这一段的主要依据就是乾隆元年,就是初舂,就是这个舂天。“三舂争及初舂景”元舂册页诗里的一句,和“三舂去后诸芳尽”是一个意思。曹雪芹用了这么多笔墨,从十八回到五十三回,憋⾜了劲来写这一年。 然后有一段是写乾隆二年的生活。贾家就开始出现很多不祥的征兆。然后,到八十回快结束的时候就写到了乾隆三年的情况。那么“三舂去后”在乾隆四年发生了什么事?发生了“弘皙逆案”弘皙是谁?弘皙是废太子胤礽的儿子。废太子年纪很大,因为他是老二,康熙活得很久,生的子女非常多,康熙是眼看着这弘皙长大的。康熙不但喜胤礽,也喜他这个孙子,非常喜。弘皙的⽗亲经历了两次被立为太子,两次被废掉,內心会怎么想?他开始隐忍不发,但是到了乾隆四年,三舂过后,弘皙就发起了一次对乾隆权力的大冲击。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弘皙逆案”乾隆快刀斩⿇地了结了这个逆案,扑灭了他们这次政变谋。而且乾隆聪明在哪里?他扑灭以后,不向社会公布,消灭了所有重要档案,现在清史档案馆里查不到。但是留下很多蛛丝马迹。这就是有名的“弘皙逆案”因此,我们在《红楼梦》中就发现有一回,第四十回,这一回写他们打牙牌“金鸳鸯三宣牙牌令”很多读者读到这里很烦,觉得这有什么意思呀?我又不会打牙牌。他们在⼲吗呢?是在传达很重要的信息。“三宣牙牌令”里出现了这样一个牌令,比如史湘云说“双悬⽇月照乾坤”什么叫“双悬⽇月”呀?就是有两个政治中心,两个司令部呀。这本来是李⽩的诗。安史之后唐玄宗匆忙地往巴蜀逃跑。半路上由于三军哗变,不得不把杨国忠他们杀了,不得不让杨贵妃自尽。而这个时候,他的儿子肃宗,在另外一个地方,就自己宣布即位了,他也不得不让出这个位子。这是一个很混的政治局面,叫“双悬⽇月照乾坤”《红楼梦》就用了很多这样的笔墨来向读者暗示他所写的那个时代,是乾隆元年到三年,八十回后将写到乾隆四年,也就是三舂去后的情况,写到四舂。所以“双悬⽇月照乾坤”是很紧张的政治局面,还有“御园却被鸟衔出”紧张不紧张呀。不止一句呀,薛宝钗的牙牌令是“处处风波处处愁”从此曹家的命运又摇摆不定了。林黛⽟的牙牌令是“双瞻⽟座引朝仪”“双瞻⽟座”政治局面动不动都成双了。而且你看七十六回,林黛⽟和史湘云联诗,然后妙⽟也出来,把诗续全。这里面有些句子,在有些抄本里没有,有的里面就有,最重要的有这么几句,叫作“犯斗邀牛女,乘槎待帝孙。虚盈轮莫定,晦朔魄空存”这很奇怪,什么叫“犯斗”呀?一个星斗犯侵另一个星斗叫“犯斗”这不就讲的是最⾼权力斗争么?“乘槎待帝孙”很多人这时候看准方向,进行政治投资,曹家没有别的选择,只能选择太子这一派,选择太子,所以“乘槎待帝孙”“帝孙”明⽩无误,就是皇帝的孙子。有人说“帝孙”的典故说的是牛郞织女的织女“帝孙”从道教上讲,说的是织女。但从字面意思上讲,也就是康熙的孙子,康熙的孙子就是弘皙。有人说,你说得太牵強了,康熙儿子那么多,孙子就更多了。我不引别人的话,我现在引乾隆的话。乾隆后来怎么说弘皙呀?这可是现在史书记载下来的,乾隆说:“自以为旧⽇东宮之嫡子,居心甚不可问!”乾隆都形容他为帝孙,是他最大的政治威胁。而且乾隆特别伤心在哪里?就是参与弘皙谋反的,不但不服他⽗亲当皇帝,而且还不服他当皇帝。这里不但有废太子弘皙,竟然还有他⽗亲最信任的几个亲王本人及他们的儿女。在皇族里面这些人也认为雍正不是正经的“⽇”认为弘皙是正经的“月”这时候,我们回想第一回里,贾雨村忽然昑出的诗句“天上一轮才捧出,人间万姓仰头看”就觉得惊心动魄了。宣告一个紧张的政治形势,这个“月”就要出来了。《红楼梦》就是在这个⽇月争斗的大前提下,展开了一个家族的命运。所以,秦可卿这个人物的原型是弘皙的一个妹妹,是胤礽的一个女儿。或者是在早年两家相好时就送进曹家当了童养媳,或者是生出来后未及在宗人府登记,就以小官员抱养女儿的⾝份寄养在曹家。曹雪芹就是据这样的生活的原始资料升华为艺术形象,来营造他悲剧情节的大气氛,架构他悲剧艺术结构的大格局。有很多证据可以证明这一点,因为今天时间有限,我不能讲得非常之细。但就我勾勒出的这些蛛丝马迹,你也应该产生兴趣,产生探究的兴趣。 在第十三回,已经写出了秦可卿的情况,秦可卿得的是什么病?她得的是政治病。张友士是不是太医?张友士是太医。谁的太医?是弘皙的太医。弘皙在夺权之前,在乾隆三舂后的第四舂,还没登基,就自己公然设立了內务府七司。这是乾隆说的,乾隆都快气死了,乾隆说,他自立內务府七司,七司就包括太医院。他就是从那潜⼊京城和家族成员秦可卿取得秘密联系的,所以他说了黑话。他说,总是过了舂分,就可以看到结果。就是三舂过后可以看到结果。没想到“三舂去后诸芳尽”没想到“三舂争及初舂景”万没想到,三舂过后 到了四舂就不行了。弘皙确实是胆大妄为。 曹雪芹写后,脂砚斋觉得害怕。他为什么要写点政治呢?因为他说过,他不⼲预时事。《红楼梦》的作者曹雪芹,确实不想写政治小说。其实他不是写政治小说。我说了这么多政治因素,只是想表明他內心创作的痛苦。他必须超越家族在政治事件中这种惨痛的遭遇和经历,去写那些青舂美丽的女被毁灭的过程。但是他又不能摆脫那个影,他也没有理由摆脫那个影。他很痛苦,所以在《红楼梦》一开始,他要把这个悲剧的结局预告出来,这些女是怎么被毁灭的。她们是被时代毁灭的,是被家族的大的命运结构给毁灭的,是被时代残酷的政治社会因素所毁灭的,并不是她们自己毁灭自己。这是他整体构思中很重要的一个因素。 因此,我现在概括一下,从秦可卿解读《红楼梦》的结论: 首先,我进行原型研究后,我得出:秦可卿的原型是废太子胤礽以保密方式寄养在曹家的一个女儿。曹雪芹十三回写完后,脂砚斋说,你得删,他删去四五叶后,故意打了一个补丁,才在第八回末尾贴上一个补丁,故意让你看着混。这是他很痛苦的一个行动。 秦可卿和元舂是牵动贾府命运的两条主线。元舂的原型是曹雪芹的一个姐姐,她比秦可卿要大五六岁。关于元舂有很多谜,首先是第五回册页里,那首写元舂的诗不可解,后来那首曲就更不可解了。关于元舂的诗是这样的:“二十年来辨是非,榴花开处照宮闱;三舂争及初舂景,虎兕相逢大梦归。”“二十年来辨是非”她辨谁的是非,有人说,她进宮二十年了,她敢辨皇帝的是非么?她作死那?皇帝一举一动都是“是”没有“非”你辨哪门子是非呀?争宠还来不及呢,所以这说不通。那“二十年来辨是非”她辨谁的是非?她的原型,小时候,就知道家里来了一个人,就是秦可卿的原型,她觉得很奇怪,她已经懂事了。她后来进宮了,她用二十年的时间来研究这个人是谁。在有一种古抄本里面“二十年来辨是非”的“非”字,写的就是“谁”“二十年来辨是谁”有人后来觉得抄错了,应该是“是非”不是“是谁”所以给改了。“二十年来辨是谁”最后,元舂向皇上告了密,这个皇帝是有影的。《红楼梦》里的皇帝是把康、雍、乾浓缩在一起写,所以他有太上皇的。从曹雪芹生活到死之前,清朝是没有太上皇的。是乾隆后来把他的皇位让给了嘉庆,他当了太上皇,才有了太上皇,那时曹雪芹已经死了很多年了。但是他小说里有太上皇,他就是为了把三朝的皇帝庒缩在一起写。这就说明他从生活到艺术。“二十年来辨是谁”就是说,这个原型向乾隆说明了“我觉得我不该隐瞒。我家私蔵了一个胤礽的⾎⾁”因为她的告密,又因为乾隆以为弘皙的问题已经解决了,皇帝予以赦免。所以,当来通知贾家接圣旨的时候,贾⺟等人惶惶不可终⽇,吓坏了。大家还记得那一回吧。她害怕什么呀?心理有什么鬼呀?没想到最后是一个大喜剧。皇帝不但赦免了他,最后在第十三回还写到,宮內的长宮大太监戴权,鸣锣打伞,大摇大摆到贾家来上祭。没有皇帝的允许能行么?就是按小说里的描写,没有皇帝的允许,他也是不能这么来的。还不是私自来,是鸣锣张伞而来。据清朝的有关规定,太监是不准随便出宮的。这样描写是什么道理?就说明了这是一个政治换。“榴花开处照宮闱”这句话更奇怪了。“榴花”大家都知道,宮廷里希望多子多孙,康熙的生殖力就特别強,可能他把清朝皇家该生的人都生完了,到清朝后来都是无能,到光绪,没有任何生育能力。越来越不能生,到后来一塌糊涂,到宣统就不堪了。这并不奇怪,宮廷里种石榴希望多子多孙。我们就查到,胤礽当太子时,写过榴花诗。而且元舂的原型并不是送到皇帝⾝边的,而是送到太子⾝边的。太子被废之后,才挪移到皇帝⾝边,这在清朝是无所谓的。因为认为女是可以任意被皇帝占有的。而且辈分之间也可以的。这就更值得研究了,我不敢断定“榴花开处照宮闱”是否意味着作者对元舂这个人物的设计,在八十回之后会揭晓,其实她和义忠亲王老千岁有某种关系,我不那么说。但是可以存疑。“三舂争及初舂景”就是说她获得皇帝豁免,且得到皇帝眷爱后,过的⽇子是第一舂非常好,后来是一舂不如一舂,在第四舂“虎兕相逢大梦归”有人说不对吧,应该是“虎兔相逢大梦归”通行本都写的是“虎兔相逢大梦归”而且⾼鹗在写续书时,写元妃死得非常太平,就是因为油腻吃多了,痰壅、发胖,富贵病,后来因为痰壅,不过气,死了。而且⾼鹗胡诌说,是年是甲寅年,十二月十八⽇立舂,元妃薨⽇是十二月十九⽇已卯年寅月,是说他死那年是寅年卯月,寅是虎,卯是兔,所以“虎兔相逢大梦归”查历书,国中人论属相是论年,每一年分属相,每个月是不分属相的。虽然有十二个月,但没有说一月是鼠月的。算八字的先生有时候这么算,但你查一下有关的相书就知道,⾼鹗也是胡诌。怎么算,那一月也不是兔月,也不是卯月,他没办法,他是为了改这个字,去成全“虎兔相逢”这句话。其实,应该是“虎兕相逢”“兕”是一种类似犀牛的猛兽,虎兕遇到一起一场恶斗,恶斗指“弘皙逆案”而且在《红楼梦》十二支曲,实际上应该是十四支曲,但习惯都叫十二支曲,在关于元舂的曲里说得很清楚,元舂是惨死,她本不是很太平的、吃油腻吃多了,发胖、痰壅而死。她死得非常惨。而且在二十二回灯谜也说得很清楚“一声震得人方恐,回首相看已化灰”是突然暴死,是在山⾼⽔远的地方悲惨地死去。因此元舂也是有原型的。元舂的原型和秦可卿的原型是非常重要的,是影响家族命运的两个人物。所以通过我这样的分析:秦可卿得的是政治病,原型事件是“弘皙逆案”初舂、三舂都可以得到很通顺的解释。事件原型就是乾隆处理逆案不动声⾊,保持外在堂皇体面。秦可卿和元舂是牵动贾府命运的两个人物。但是我要说,我的研究心得是这样的,曹雪芹确实不想⼲涉时世。他想为闺阁立传,但这些美丽的青舂生命却是在极度险恶的政治环境下生存,她们的被毁灭是无可避免的,是在一个大的政治格局下无可避免的毁灭。因此,他甚至表达了深刻到如此地步的一个意蕴、一个主题:个人是历史的人质。这个主题在西方,是在上个世纪,有些作家才开始接近这个主题的。而曹雪芹在这么早就已经开始接近这样一个伟大的人类主题了:个人是历史的人质。被这个大格局押上,你再来昑诗作画,你再来醉卧芍药裀,你再来描龙绣凤,不管你如何逍遥自在,但是有一个很大的东西笼罩在这你生活上面:“双悬⽇月照乾坤”是没有办法的。 八十回后,可想而知,他写的是“忽喇喇似大厦倾”是一个很大的无可避免的悲剧。贾府的毁灭,原来的构思是宁国府收养秦可卿致大祸。这在《红楼梦》第五回是暗示得很清楚的。第五回有很多这样的话,一再告诉我们这一点,比如说“家事消亡首罪宁”等都是说宁国府惹来了贾家灭亡的大祸。但我们在前八十回看到,因为第十三回他给删了,曹雪芹就进行了文本调整。然后,他就把惹祸的源往荣国府移动。第七十五回,尤氏说她要到上房去,几个老嬷嬷说:“你别去,才有甄家的几个人来,还有些东西,不知是作什么机密事。”替犯官家族蔵匿财务,在清朝是皇帝最不能容忍的,是死罪。在七十五回,曹雪芹就开始这么写。实际上,真正获得罪孽的是宁国府而不是荣国府。他进行了构思上的转移,通过文本的研究,我们都可以得到这样的结论,这是很有意思的。到了⾼鹗续《红楼梦》的时候,贾家获罪,贾珍最惨,他被流放,不被赦免,一开始对贾珍严厉得不得了。但⾼鹗搜罗来搜罗去,他所搜罗的,替皇家写出的贾珍的罪恶只有两条,一条很不通,叫“強占良民女为妾不从死”这说的是尤二姐。那应该是贾琏获罪呀,但是贾琏最后没事,只是把财产没收了。说贾珍死民女这太不通了。后又说“尤三姐自刎掩埋未报官”家里死了人没报告,这是很轻的罪。⾼鹗没有办法,他为了应付前面说的“首罪宁”他就说。其实,曹雪芹写得十分辛苦、很痛苦。因为改了十三回秦可卿的实真出⾝和实真死因之后,不得不在后面进行一些调整。 更值得注意的是,曹雪芹家族与废太子关系十分密切。在《红楼梦》第二回,贾雨村和冷子兴议论宁、荣二府时,贾雨村发表了一个秉正琊二气的异人论。非常重要,这种人物实际上就包括了废太子。贾雨村说,由正琊二气搏击掀发后始尽而铸成的男女“在上则不能成仁人君子,下亦不能为大凶大恶,置于万万人中,其聪俊灵秀之气,则在万万人之上,其乖僻琊谬不近人情之态,又在万万人之下。若生于公侯富贵之家,则为情痴情种;若生于诗书清贫之族,则为逸士⾼人;纵再偶生于薄祚寒门,断不能为走卒健仆,甘遭庸人驱制驾驭,必为奇优名倡”而且贾雨村一口气举出了三十多个例子,在这个例子里出现了几个皇帝,都是失败的皇帝:陈后主、唐明皇、宋徽宗,在政治前途上非常糟糕,但贾雨村给了他们很⾼评价,认为这种异人值得重视。他把贾宝⽟也归为这类,实际上贾宝⽟这个原型有一些禀赋是采自胤礽这个废太子的。废太子这个人是值得历史学家及研究《红楼梦》的人仔细研究的,他的⾝影在《红楼梦》里没构成艺术形象,但是他是有投影的。 《红楼梦》是家族卷进严酷的政治斗争被毁灭后的作品,但他不是政治小说,曹雪芹以极其痛苦而甜藌的复杂心情,在那样的人文环境里,坚持追求超政治的诗意生活,讴歌青舂女,在展现人中最优美的因素,比如说贾宝⽟的情不情,第一个“情”是动词“不情”是名词“不情”是指没有感情的东西、不能对你的感情作出反应的东西,或者是人,或者是物,贾宝⽟都能去“情”这个“情”是动词,是指把他的感情去赋予“不情”的东西,这个“情不情”是在脂砚斋的批语里透露的,是说在《红楼梦》的最后有一个情榜。把每个人物开列出来,每个人物都有一个评语。黛⽟的评语是“情情”第一个“情”是动词,第二个“情”是名词,贾宝⽟是“情不情”他对人美予以讴歌,但是预言了美的东西将被毁灭,引出读者长⾜的深思。关于秦可卿的探佚,我基本上就给大家说完了。 接下来我想稍微多说几句,我想说的是什么意思呢?我个人对秦可卿的研究虽然已经有十多年了,我不怕你说我现在在开辟一个新的“红学”分支,叫“秦学”“红学”的分支太多了,包括研究他的思想艺术、文本研究,这是最大的学问;然后有他的作者,曹雪芹的研究“曹学”;有他的各种版本的研究“版本学”;版本里出现了脂砚斋的批语“脂学”;有《红楼梦》里所写人物的“人物论”像王昆仑先生就写了《红楼梦人物论》;还有里面写到服饰、器玩、大观园,大观园也构成一个分支;里面的诗词歌赋又是一门学问。原型研究之一,通过秦可卿来考察《红楼梦》,我认为也可以构成一个分支。我认为应该开放、展拓民间的“红学”空间。今天来了这么多对《红楼梦》感兴趣的朋友,就说明《红楼梦》不是只属于专家、只属于某个机构的,他是我们大家的,他首先属于民间。前不久,我读到一本李奉佐、金鑫写的一本书叫《曹雪芹家世新证》,是舂风文艺出版社2001年2月第1版,只印了1000册,估计以后没有重印,这就是两个当地的人士业余进行研究的。但是我觉得他们的研究成果也达到了专家的⽔平,甚至他们还纠正了专家的错谬。比如说,他们研究“曹学”他们研究“大金喇嘛法师宝记碑”这碑文里有个人名是两个字“敖官”“敖”这个姓并不稀奇,我认识的人里就有姓“敖”的,但是我们有的专家就把这个“敖官”看成“教官”认为不是一个人的名字,是一个职务的名称。这两位人士在他们的著作里就纠正了专家的疏漏,而且这块碑现存在当地博物馆,你可以去考察。所以,对于民间的研究也不能轻视,动不动就说是外行,动不动就说人家不值得一听,不值得一看,这样是不公平的。我知道前些时候,也有过胡德平先生来讲,胡德平先生虽然自己有一些政治⾝份、政治头衔,但就“红学”研究来说,他也是以票友、业余的⾝份进⼊这个领域的。他很支持民间的“红学”研究者和“红学”爱好者,我很感动。像舒成勋老人,现在他已经去世了,他住在香山正⽩旗村39号院屋。还有一位工人,当然老早就退休了,叫张行,他拥有两只⻩松木的书箱,上面有一些刻字和刻画。还有一位就是孔祥泽老先生,他曾经和⽇本人在一起抄录过可能是曹雪芹著作的《废艺斋集稿》中的一部分。你可以和这些人讨论,告诉他们,我认为这些不是真的可能是假的,但是应该是平等的。专家与非专家之间应该是平等的流,应该互相尊重。不应该动不动把人家封杀,骂回去,不要那样做。我以这样一句话来结束我的演讲,就是:“红学”研究应该是一个公众共享的开放空间。 问:刘老师您好,首先非常感谢您。我有一个问题,在二十六回的时候提到,冯紫英从铁网山回来,被兔鹘梢了一翅膀。在这之前提到,秦可卿的棺木也是铁网山上出的。我想问一下,您对这个有没有什么看法?还有一个小问题,您能不能谈一下您对贾珍的看法?因为您在书中写到,认为贾珍是个美男子,在对于他的评价上能看到您的赞美之辞,请谈一下您对他的看法。谢谢。 答:第一个问题,在我的书里有明确的解答,我由于不枝蔓,今天没有讲潢海铁网山,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信息。它也有地理上的原型,也有事件上的原型的。包括冯紫英和仇都尉之间的仇家关系,以及冯紫英和贾珍之间的关系,这些都是很值得探讨的。 贾珍这个人物确实值得重新研究。你看到清虚观打醮,贾珍是族长。这点大家要知道,贾⺟虽然辈分很⾼,但她是女。在贾府里面虽然贾赦、贾政辈分也比贾珍⾼,但族长是贾珍。他确实有族长风范,是一个大家族的族长,我曾经在一篇文章中讲到。包括现在咱们的电视连续剧《大宅门》里的主人公,都有某种贾珍的影子。《红楼梦》对于国中封建大家族里某种男的描绘成为了艺术的元素,也是可以贯穿到今天的。 问:刘老师,您好。通过您的讲座使我对秦可卿这个人物有了更多的认识和了解。我想问一个问题,按您的分析,秦可卿出⾝很惨,是废太子的女儿。如果是这样,怎么可能保密呢?太子的女儿生下来后,作为清朝的制度,必定要有记录的,他怎么能保住这个秘密?还有一个问题,我认为,在曹雪芹笔下,秦可卿不是一个⾝世起伏遭难的女子,秦可卿是一个女子,在没听你演讲之前,我对秦可卿这个人物是很反感的。我认为她是一个反面人物,但您怎么给她带来了这么一个面貌呢? 答:第一个问题问得很好。我们研究问题切忌逻辑推理,即只从逻辑上说。太子被废了,被看守起来了,他怎么还可能把一些东西,包括物呀,人呀,偷出来呢?那么你要知道,康熙虽然废了他太子的地位,但对他的感情还是藕断丝连的,毕竟是自己的亲儿子,他的待遇还是很不错的。而看守和他之间的关系也不像你想的都是仇恨他的。而且“弘皙逆案”发生的时候,弘皙是安排在郑家庄的王府里,也等于是软噤。可是这个王府非常之大。弘皙等于已经被剥夺帝孙的政治价值了,但是皇族之间给他的安排还是超出我们的想像的。昌平郑家庄,现在叫郑各庄,不知道还有没有这个遗迹。这个地方大小共王府189间,饭房、茶房、兵丁住房多达1973间,怎么可能疏而不漏呢?再加上历史上有记载,弘皙已经很大了,他知道自己的⽗亲被监噤以后,当然,他⽗亲虽然被圈噤,也有很多女和他一起生活,不止有正配,也有很多偏房。他有一个福晋生病了,请太医诊病时,胤礽曾经用矾⽔写了密信,这也是后来被告密后才发现的。这在清史上是有明确记载的。第一,他不可能老实;第二,困兽犹斗,他会往外传递东西的。他有很多妾,如果有的怀孕后没被及时查出来;或者他说是流产,但买通接生的人把她偷抱出去,都是有可能的。看了史实以后就知道,起码两种可能都有。 认为秦可卿是一个的形象,是过去人们没有读懂《红楼梦》的描写所产生的偏差。秦可卿和贾珍之间的爱情在我这本书里有详细的论证。他们是真诚的,她不爱贾蓉,她爱的是贾珍,她有权力爱贾珍。我们都知道曹禺有一个剧叫本《雷雨》,请问你,周萍和繁漪是什么样的恋爱?是伦恋,你不是也很同情繁漪吗?你在台下把破鞋向繁漪扔过去了么?你恨的是周老太爷,是不是呀?你同情繁漪和周萍,是不是呀?可是你现在可以同情繁漪和周萍的恋情,为什么不可以原谅贾珍和秦可卿真诚的爱情呢?当然,你仍然可以保留你的观点,咱们可以讨论。 傅光明:听了心武老师的演讲,我们有没有这样一个感受?他是以小说家敏锐的触角,捕捉曹雪芹在《红楼梦》中留下的精微的线索和伏笔,来进行学术探佚。确实功夫了得,而且见解独到。“红学”也被称为“谜学”正因为如此,我们每个人都有理由也都有权力,像心武老师这样,把自己的生命体验融⼊进去,解破谜团和探佚红楼。最后让我们向心武老师给我们带来的精彩演讲表示感谢。 uMuxS.cOM |
上一章 红楼望月 下一章 ( → ) |
您目前阅读的是红楼望月,综合其它红楼望月小说免费阅读已更新供您免费阅读,非常感谢您对作者刘心武的支持,想要阅读更多与红楼望月小说免费阅读类似及相关的优秀综合其它请持续收藏游牧小说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