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与大清相国小说免费阅读相关的优秀综合其它请收藏游牧小说网
游牧小说网
游牧小说网 同人小说 言情小说 竞技小说 架空小说 乡村小说 都市小说 网游小说 科幻小说 仙侠小说 官场小说 耽美小说 军事小说
小说排行榜 穿越小说 玄幻小说 历史小说 校园小说 总裁小说 综合其它 武侠小说 重生小说 推理小说 经典名著 灵异小说 短篇文学
好看的小说 公关生涯 情在商场 美腿妈妈 红杏出墙 亲妈后妈 七年之痒 远山呼唤 女人如烟 小镇风月 奶孙乱情 热门小说 全本小说
游牧小说网 > 综合其它 > 大清相国  作者:王跃文 书号:42187  时间:2017/9/26  字数:12213 
上一章   第三十五章    下一章 ( → )
  ⾼士奇问:“谁?”

  徐乾学笑道:“不用我明说,您心里明⽩。”

  ⾼士奇立马想到了陈廷敬,便同徐乾学相视而笑。两人正说着话,突然望见前头宮门⾼耸,忙收起话题,躬着⾝子,袖手而⼊。

  两人进了南书房,陈廷敬等早在里头忙着了。见过礼,各自忙去。

  过了晌午,皇上召南书房臣工们去乾清宮奏事。明珠、陈廷敬、徐乾学、⾼士奇等立马进宮去了。南书房自然是收到折子若⼲,连同票拟一一扼要奏闻。皇上仔细听着,准了的就只点点头,不准的就听听臣工们怎么说。念到云南巡抚王继文的折子,皇上甚是⾼兴。原来王继文上了折子说,云南平定以来,百姓安居乐业,民渐富⾜,气象太平,请于滇池之滨修造楼阁,拟称“大观楼”传皇上不朽事功于千秋!

  皇上点头不止,道:“王继文虽然是个读书人,五年前随军出征,负责督运军饷、粮草,很是⼲练。云南平定不出三年,竟有如此气象,朕甚为満意。不知这大观楼该不该建?”

  明珠听皇上这意思,分明是想准了王继文的折子,便说:“启奏皇上,王继文疏浚滇池,不仅治理了滇池⽔患,而且利于云南漕运,又得良田若⼲,一举多利。王继文真是难得的人才,臣以为他折子所奏可行。”

  陈廷敬当然也听明⽩了皇上的意思,却道:“按朝廷例制,凡有修造,动用库银一千两以上者,需工部审查,皇上御批。因此,臣以为,大观楼建与不建,不应贸然决定。”

  徐乾学说:“臣以为,我皇圣明之极,并非好大喜功之人主。然而,修造大观楼,不仅仅是为了光昭皇上事功,更是为了远播朝廷声教。”陈廷敬道:“大观楼修与不修,请皇上圣裁。只是臣以为云南被吴三桂涂炭多年,元气刚刚恢复,修造大观楼应该慎重!”

  皇上听着不快,但陈廷敬说得在理,他也不便发作,只道:“你们好生议议吧。”

  可是没几⽇就快过年了,衙门里都封了印,待议诸事都拖了下来。

  50丰泽园御田旁设了⻩⾊帏帐,皇上端坐在龙椅上,三公九卿侍立在侧。四位老农牵着牛,恭敬地站在御田里。明珠领着四个侍卫抬来御犁架好,然后上田跪奏:“启奏皇上,御犁架好了。”

  皇上点点头,放下手中茶盅。索额图拿盘子托着御用牛鞭,恭敬地走到皇上面前,跪奏:“恭请皇上演耕!”

  皇上站起来,拿起牛鞭,下到田里。四位老农低头牵着牛,四个侍卫扶着犁,皇上只把手往犁上轻轻搭着,挥鞭策牛,驾地⾼喊一声。⾼士奇提着种箱紧随在皇上后头,徐乾学撒播种子。皇上来回耕了四趟,上田歇息。公公早端过⽔盆,替皇上洗⼲净脚上的泥巴,穿上龙靴。明珠、索额图等三公九卿轮流耕田。

  皇上望着臣工们耕田,又同明珠、陈廷敬等说话,道:“如今⽇下太平,百姓各安其业,要奖励耕种,丰⾐⾜食。去年受灾的地方,朝廷下拨种子、银两,要尽快发放到百姓手里。速将朝廷劝农之意诏告天下。”

  明珠低头领旨。皇上又道:“治理天下,最要紧的是督抚用对了人。朕看云南巡抚王继文就很不错,云南百姓都喊他王青天。”

  明珠道:“皇上知人善任,苍生有福。”

  皇上突然想起王继文的折子,问:“王继文奏请修造大观楼,折子都上来几个月了,怎么还没有着落?”

  陈廷敬奏道:“启奏皇上,臣等议过了,以为应叫王继文计算明⽩,修造大观楼得花多少银两,银子如何筹得。还应上奏楼阁详图,恭请皇上御览。”

  皇上说:“即便如此,也应早早的把折子发还云南。”

  陈廷敬回道:“启奏皇上,折子早已发还云南,臣会留意云南来的折子。”

  皇上不再多问,陈廷敬心里却疑惑起来。他见朝廷同各省往来文牒越来越慢了,往⽇发给云南的文牒,一个月左右就有回音,最多不超过两个月,如今总得三个月。王继文上回的折子,开年就发了回去,差不多三个月了,还没有消息。

  原来,各省往朝廷上折子、奏折的,都事先送到明珠家里,由他过目改定,再发回省里,重新抄录,加盖官印,再经通政使司送往南书房。明珠只道是体会圣意,省里官员也巴不得走走明珠的门子。这套过场,南书房的人通通不知道。

  这⽇夜里,明珠府上客堂里坐了十来个人,都是寻常百姓穿着,正襟危坐,只管喝茶,一言不发。他们的目光偶尔碰在一起,要么赶紧避开,要么尴尬地笑笑。他们其实都是各省进京奏事的官差,互不透露⾝份。明珠的家人安图专管里外招呼,他喊了谁,谁就跟他进去。他也不叫喊客人的名字,只指着一个人,这人就站起来跟着走。

  安图这会儿叫的人是湖南巡抚张沠的幕僚刘传基,他忙应声而起。安图领着他走到一间屋子,说:“你先坐坐吧。”

  刘传基问:“请问安爷,我几时能见到明相国?”

  安图说:“老爷那边忙完了,我马上叫你。”

  刘传基忙道了谢,安心坐下。安图又道:“我还得待你几句。你带来的东西都收下了,我家老爷领了你们巡抚的孝心。只是等会儿见了老爷,你可千万别提这事儿。”

  刘传基点头道:“庸书明⽩了。”

  安图出去会儿,回来说:“你跟我来吧。”

  刘传基忙起⾝,跟在安图后面,左拐右拐几个回廊,进了间屋子。明珠坐在炕上,见了刘传基,笑眯眯的站了起来。

  刘传基施了大礼,道:“湖南巡抚幕宾刘传基拜见明相国。”

  明珠笑道:“你们巡抚张沠大人,同我是老朋友。他在我面前夸过你的文才。快快请坐。到了几天了?”

  刘传基回道:“到了三天了。”

  明珠回头责怪安图:“人家从湖南跑来一趟不容易,怎么让人家等三天呢?”

  安图低头道:“老爷要见的人太多了,排不过来。”

  明珠有些生气,道:“这是处理国家大事,我就是不吃不睡,也要见他们的。”

  刘传基拱手道:“明相国⽇理万机,甚是劳啊!庸书新到张沠大人幕下,很多地方都是不懂的,还望明相国指教。”

  明珠‮头摇‬客气几句,很是感慨的样子,说:“替皇上效力,再辛苦也得撑着啊!皇上更辛苦。我这里先把把关,都是替皇上减减担子。”

  刘传基只管点头称是。明珠道:“闲话就不多说了。湖南连年灾荒,百姓很苦,皇上心忧如焚哪!你们巡抚奏请蠲除赋税七十万两,我觉得不够啊!”刘传基闻言大喜,道:“明相国,如果能够多免掉些,湖南百姓都会记您的恩德啊!”明珠说:“免掉八十万两吧。”

  刘传基忙跪了下来,说:“我替湖南百姓给明相国磕头了!”

  明珠扶了刘传基,道:“快快请起!折子你带回去,重新起草。你们想免掉八十万两,折子上就得写一百万两。”

  刘传基面有难⾊,道:“明相国,只是救灾如救命,我再来回跑一趟,又得两个月。”

  明珠道:“这就没有办法了。你重新写个折子容易,可还得有巡抚官印呀!”

  刘传基想想,没有办法,道:“好吧,我只好回去一趟。”

  明珠道:“折子重写之后,就直接送通政使司,不要再送我这里了。要快,很多地方都在上折子,奏请皇上减免赋税。迟了,就难说了。”

  刘传基內心甚是焦急,道:“我就怕再回去一趟赶不上啊。”

  明珠不再说什么,只是和蔼地笑着。刘传基只好连连称谢,告辞出来。

  安图领着刘传基,又在九曲回廊里逗着圈子。安图问道:“下一步怎么办,你都懂了吗?”

  刘传基说:“懂了,明相国都吩咐了。”

  安图摇‮头摇‬,道:“这么说,你还不懂。”

  刘传基问:“还有什么?安爷请吩咐!”

  安图道:“皇上批你们免一百万两,但湖南也只能蠲免七十万两,多批的三十万两作部费。”

  刘传基大吃一惊,道:“您说什么?我都弄糊涂了。”

  安图没好气,说:“清清楚楚一笔账,有什么好糊涂的?你们原来那位师爷可比你明⽩多了。假如皇上批准湖南免税一百万两,你们就三十万两作部费。”

  刘传基问道:“也就是说,皇上越批得多,我们作部费的银子就越多?”

  安图点头道:“你的账算对了。”

  刘传基子急躁,顾不得这是在什么地方,只道:“原来是这样?我们不如只请皇上免七十万两。”

  安图哼了声,说:“没有我们家老爷替你们说话,一两银子都不能免的!”

  刘传基只好‮头摇‬叹道:“好吧,我回去禀报巡抚大人。”

  三天之后,明珠去南书房,进门就问:“陈大人,云南王继文的折子到了没有?”

  陈廷敬说:“还没见到哩,倒是收到湖南巡抚张沠的折子,请求蠲免赋税一百万两。”

  明珠听着暗自吃了一惊,不相信刘传基这么快就回了趟湖南,肯定是私刻官印了。他脸上却没事似的,只接过折子,说:“湖南连年受灾,皇上都知道。只是蠲免赋税多少,我们商量一下,再奏请皇上。”

  夜里,明珠让安图把刘传基叫了来。安图领着刘传基去见明珠,边走边数落道:“刘师爷,你也太不懂事了。咱家老爷忙得不行了,你还得让他见你两次!咱老爷可是从来不对人说半句重话的,这回他可真有些生气了。”

  刘传基低头不语,只顾跟着走。明珠见刘传基进了书房,劈头就骂了起来:“传基呀,你叫我说你什么好呢?你竟敢私刻巡抚官印,你哪来这么大胆子?张沠会栽在你手里!”

  刘传基苦脸道:“庸书只想把差事快些办好,怕迟了,皇上不批了。不得已而为之。”

  明珠‮头摇‬不止,道:“你真是糊涂啊!你知道这是杀头大罪吗?事情要是让皇上知道了,张沠也会被⾰职查办!”

  刘传基道:“庸书心想这事反正只有明相国您知道!您睁只眼闭只眼,就没事。”

  明珠长叹道:“张沠是我的老朋友,我也只好如此了。皇上已经恩准,蠲免湖南赋税一百万两,你速速回湖南去吧。”

  刘传基跪下,深深地叩了几个头,起⾝告辞。明珠又道:“传基不着急,我这里有封信,烦你带给张沠大人。”

  刘传基接了信,恭敬地施过礼,退了出来。

  安图照明珠吩咐送客,刘传基说:“安爷,请转告明相国,三十万两部费,我们有难处。”

  安图生气道:“你不敢当着咱老爷的面说,同我说什么废话?”

  刘传基道:“皇上要是只免七十万两,我们这两年一两银子也不要问老百姓要。皇上免我们一百万两,我们就得向老百姓收三十万两。哪有这个道理?”

  安图道:“张沠怎么用上你这么个不懂事的幕僚!别忘了,你私刻官印,要杀头的!”

  刘传基也是个有脾气的人,不理会安图,拂袖而出。

  第二⽇,刘传基并不急着动⾝,约了张鹏翮喝酒。原来刘传基同张鹏翮是同年中的举人,当年在京会试认识的,很是知已,一直通着音信。张鹏翮后来中了进士,刘传基却是科场不顺,觅馆为生逍遥了几年,新近被张沠请去做了幕宾。刘传基心里有事,只顾自个儿灌酒,很快就醉了,⾼声说道:“明珠,他是当朝第一贪官。”

  张鹏翮忙道:“刘兄,你说话轻声些,明珠耳目満京城呀!”

  刘传基哪里管得住嘴巴,仍是大声说话:“我刘某无能,屡试不第,只好做个幕宾。可这幕宾不好做,得昧着良心做事!”

  刘传基说着,抱着酒壶灌了起来,道:“为着巡抚大人,我在明珠面前得装孙子,可是我打心眼里瞧不起他!我回去就同巡抚大人说,三十万两部费,我们不出!”

  张鹏翮陪着刘传基喝酒直到天黑,送他回了湖南会馆。从会馆出来,张鹏翮去了陈廷敬府上,把刘传基的那些话细细说了。

  陈廷敬这才恍然大悟,道:“难怪朝廷同各省的文牒往来越来越慢了!”

  张鹏翮道:“现如今我们言官如有奏章,也得先经明珠过目,皇上的耳朵都叫明珠给封住了!陈大人,不如我们密参明珠。”

  陈廷敬道:“鲁莽行事是不成的,我们得先摸摸皇上的意思。平时密参明珠的不是没有,可皇上自有主张。”

  张鹏翮‮头摇‬长叹,只道明珠遮天蔽⽇,论罪当死。

  皇上那⽇在畅舂园,南书房送上王继文的折子。皇上看罢折子,说:“修造大观楼,不过一万两银子,都是由大户人家自愿捐助。准了吧。”

  陈廷敬领旨道:“喳!”

  皇上又道:“王继文的字倒是越来越长进了。”

  陈廷敬说:“回皇上,这不是王继文的字,这是云南名士阚祯兆的字。”皇上吃惊道:“就是那个曾在吴三桂手下效力的阚祯兆?”

  陈廷敬道:“正是。当年吴三桂同朝廷往来的所有文牒,都出自阚祯兆之手。臣叹服他的书法,专门留意过。”

  皇上叹道:“阚祯兆,可惜了。”

  陈廷敬说:“阚祯兆替吴三桂效力,⾝不由己。毕竟当时吴三桂是朝廷封的平西王。”

  皇上点点头,不多说话,继续看着折子。

  明珠奏道:“启奏皇上,噶尔丹率兵三万,渡过乌伞河,准备袭击昆都伦博硕克图、车臣汗、土谢图汗,且声言将请兵于俄国,会攻喀尔喀。”

  皇上长叹一声,道:“朕料噶尔丹迟早会反的,果然不出所料。”

  皇上说罢下了炕,踱了几步,道:“调科尔沁、喀喇沁、翁牛沁、巴林等部,同理藩院尚书阿喇尼所部会合。另派京城八旗兵前锋二百、每佐领护军一名、汉军二百名,携炮若⼲,开赴阿喇尼军前听候节制。”

  明珠领了旨,直道皇上圣明。皇上又道:“噶尔丹无信无义,甚是狡恶,各部不得轻敌。粮饷供给尤其要紧,着令云贵川陕等省督抚筹集粮饷,发往西宁。”

  明珠领旨道:“喳,臣即刻拟旨。”

  皇上沉昑半晌,又道:“徐乾学由户部转工部尚书,陈廷敬由工部转户部尚书。”

  陈廷敬同徐乾学听了都觉突兀,双双跪下谢恩。

  皇上道:“朕不怕同噶尔丹打仗,只怕没银子打仗。陈廷敬善于理财,你得把朕的库银弄得満満的!”

  陈廷敬叩头领旨,⾼喊了一声喳。

  陈廷敬同徐乾学择了吉⽇,先去工部,再到户部,接印信及一应文书。徐乾学说:“这几年南方各省连年灾荒,皇上给有些省免了税赋;而朝廷用兵‮湾台‬,所耗甚巨。如今西北不稳,征剿噶尔丹必将动用大量钱粮。陈大人,您责任重大啊!”陈廷敬道:“我耝略看了看各清吏司送来的文书、账目,觉着云南、四川、贵州、广西等没有钱粮上解之责的省,库银大有文章。”

  徐乾学道:“陈大人这个猜测我也有过。这些省只有协饷之责,库银只需户部查点验收,不用解送到京,全由督抚支配。我到户部几个月,还没来得及过问此事。”

  陈廷敬道:“大量库银全由地方支配,如果监督不力,必生贪污!”

  徐乾学含含糊糊道:“有可能,有可能。”

  王继文同幕僚阚祯兆、杨文启在二堂议事。杨文启说:“抚台大人,免征铜税是陈廷敬的主意,修造大观楼陈廷敬也不同意。陈廷敬真是个书呆子!”

  阚祯兆却道:“抚台大人,我以为皇上准了陈大人的奏请,不征铜税,自有道理。铜税重了,百姓不肯开采,朝廷就没有铜铸钱啊。”

  杨文启说:“可是没了铜税,巡抚衙门哪里弄银子去?还想修什么大观楼!”

  阚祯兆道:“抚台大人,大观楼不修也罢。”

  王继文听任两位幕僚争了半⽇,才道:“阚公,您可是我的幕宾,庇股别坐歪了呀!”

  阚祯兆道:“抚台大人花钱雇我,我理应听命于您。但我做事亦有分寸,请抚台大人见谅!”

  杨文启说起风凉话来,道:“同为抚台大人幕宾,阚公为人做事,却是杨某的楷模!”

  王继文听出杨文启的意思,怕两人争吵起来,便道:“好了好了,两位都尽心尽力,王某感不尽。阚公,我王某虽无刘备之贤,却也是三顾茅庐,恳请您出山,就是敬重您的才华。修造大观楼,皇上已恩准了,就不是修不修的事了,而是如何修得让皇上満意!”

  阚祯兆只好道:“阚某尽力而为吧。”

  王继文命人选了个好⽇子,携阚祯兆、杨文启及地方乡绅名士在滇池边卜选大观楼址。众人沿着滇池走了半⽇,处处风光绝胜,真不知选在哪里最为妥当。

  王继文说:“皇上恩准我们修造大观楼,此处必为千古胜迹,选址一事,甚是要紧。”

  杨文启道:“湘有岳楼,鄂有⻩鹤楼,而今我们云南马上就有大观楼了!可喜可贺!”

  乡绅名士们只道天下升平,百姓有福。阚祯兆却沉默不语,心事重重的样子。

  王继文问道:“阚公,您怎么一言不发?”

  阚祯兆道:“我在想筹集军饷的事。”

  王继文说:“这件事我们另行商量,今⽇只谈大观楼卜选地址。”

  阚祯兆点点头,心思仍不在此处,道:“朝廷令云南筹集粮饷军马从川陕进⼊西宁,大有玄机啊!”王继文问:“阚公以为有何玄机?”

  阚祯兆道:“只怕西北有战事了。”

  王继文说:“我也是这么猜想的,但朝廷只让我们解粮饷,别的就不管了。阚公,您看这个地方行吗?”

  阚祯兆抬眼望去,但见滇池空阔,浮光耀金,太华山壁立⽔天之际,其⾊如黛。阚祯兆道:“此处甚好,抚台大人,只怕再没这么好的地方了。”

  王继文极目远眺,凝神片刻,不噤连声叫好。又吩咐风⽔先生摆开罗盘,作法如仪。从者亦连连附和,只道是形胜之地。大观楼址就这么定了。

  真正叫人头痛的事是协饷。一⽇,王继文同阚祯兆、杨文启商议协饷之事,问道:“阚公,库银还有多少?”

  阚祯兆说:“库银尚有一百三十万两。”

  杨文启很是担忧,说:“抚台大人,今后没了铜税,真不知哪里弄银子去。”

  阚祯兆道:“只有开辟新的财源了。”

  王继文叹道:“谈何容易!”

  阚祯兆说:“我同⽝子望达琢磨了一个税赋新法,现在只是个草案。改⽇送抚台大人过目。”

  王继文听了并不太在意,只道:“多谢阚公心了。我们先商量协饷吧,朝廷都催好几次了。我云南每次协饷,都是如期如数,不拖不欠,皇上屡次嘉赏。这回,我们也不能落在别人后面!”

  阚祯兆说:“要在短期內筹⾜十七万两饷银,十三万担粮食,一万匹军马,非同小可啊!抚台大人,以我之见,不如向朝廷上个折子,说说难处,能免就免,能缓就缓。”

  王继文‮头摇‬道:“不,我从随军削藩之⽇起,就负责督办粮饷,从未误过事。不是我夸海口,我王某办事⼲练,早已名声在外,朝野尽知。”

  杨文启奉承道:“是啊,皇上很器重抚台大人的才⼲。”

  阚祯兆说:“抚台大人,我真是没法着手啊!”王继文想想,道:“既然阚公有难处,协饷之事就由文启‮理办‬,您就专管督建大观楼。建楼也难免有些繁琐事务,也由文启帮您持。”

  杨文启在旁边点头,阚祯兆却惭愧起来,说:“阚某才疏力拙,抚台大人还是放我回家读书浇园去吧。”

  王继文笑道:“阚公不必如此。您虽然未有功名,却是云南士林领袖,只要您成⽇坐在巡抚衙门,我王某脸上就有光啊!”阚祯兆连连‮头摇‬:“阚某惭愧,实不敢当!”

  王继文道:“大观楼必为千古胜迹,需有名联传世才是。劳烦阚公梦笔生花,撰写佳联。”

  杨文启朝阚祯兆拱手道:“文启能为阚公效力,十分荣幸。”

  阚祯兆叹道:“阚某无用书生,只能写几个字了!”

  王继文自嘲道:“王某才真叫惭愧,徒有书生之名,又有平藩武功,其实是书剑两无成。听京城里来的人说,皇上看了云南奏折,直夸王继文的字写得好。我无意间掠人之美,真是无地自容!”

  王继文虽然直道惭愧,言语间却神⾊暧昧。阚祯兆自然听明⽩了,他对名声本来就看得很淡,乐意再做个顺⽔人情,笑道:“既然皇上说那是抚台大人的字,就是抚台大人的字。从今往后云南只有抚台大人的字,没有阚某的字。”

  王继文正中下怀,却假意道:“不是这个意思,不是这个意思啊!”说罢大笑起来。

  刘传基回到湖南,不敢先说自己私刻巡抚官印的事儿,连蠲免赋税的事都不忙着说,只赶紧把明珠的信给张汧。张汧本来惦记着蠲免赋税的事,可他拆开明珠的来信,不由得大喜过望。原来湖广总督出缺,明珠有意⽟成张汧。张汧⾼兴得直在屋里踱步,道:“到底是故旧啊,明相国有好差事总想着我!传基您知道吗?明相国要保我做湖广总督!”

  刘传基忙道了恭喜,心里却愈加沉重。他见张汧这般模样,更不便把蠲免赋税的事马上说出来。他只叹明珠为人贪婪,口藌腹剑,居然没人看穿!难怪皇上都叫他蒙蔽了!

  张汧舂风得意,⾼兴了半⽇,才想起蠲免赋税的事来。刘传基便一五一十地说了,却仍不敢讲他私刻官印的事。

  张汧听着,脸⾊愈来愈难看,问道:“三十万两?”

  刘传基点头道:“正是!”张汧叹息一声,半⽇无语。这明摆着是要他拿三十万两银子买个总督做,明珠也太黑了。可天下哪个督抚又不是花钱买来的呢?他当年被皇上特简做了巡抚,私下里少不得也花了银子,却没有这么多啊!

  刘传基说:“庸书在京城里探得明⽩,这在明相国那里,已是多年规矩了。”

  张汧说:“规矩我自然知道,可三十万两,也太多了。”

  刘传基又道:“所谓侯门深似海,往⽇只是在书上读到,这回往京城里跑一趟,方知官府家的门难进哪!”

  张汧仍是叹息,道:“银子肯定要给的,就少给些吧。十万两,总够了吧?”

  刘传基道:“抚台大人,不给三十万只怕不行。”

  张汧说:“我明⽩传基的意思,不如数给银子,我的总督就做不成。人在官场,⾝不由己,里头规矩是要讲的。但太昧良心,我也做不来。湖南近几年都遇灾,怎能再往百姓那里摊银子?”

  刘传基道:“抚台大人,传基敬佩您的官品,但这三十万两银子您是要给的。”

  张汧‮头摇‬道:“我体谅您的一片苦心,我这总督做不成就不做罢了,只给十万两!”

  刘传基突然跪了下来,流泪道:“抚台大人,传基害了您!”

  张汧被弄得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忙问:“传基您这是为何?”

  刘传基这才说道:“送给明珠大人的折子,都让他一字一句改了,我得重新抄录,却没有官印。我怕来回耽搁,误了时机,免不了赋税,就私刻了巡抚官印。这事让明相国知道了。”

  张汧大骇而起,连声⾼喊:“传基误我!传基误我!”

  刘传基既愧又悔,说:“我原想,光是为了进明相国的门,就送了上万两银子。明相国开口就要二十万两银子,他哪怕知道我私刻官印,料也不会有事。哪知他反过来还多要十万两,变成三十万两!”

  张汧跺着脚,连连叹气,直道奈何。过了好一会儿,张汧才道:“传基您起来,事已至此,您跪着又有何用!如此说,这三十万两银子是一两也少不得了。我刚收到朝廷官文,湖南需协饷十九万两。这里又冒出明相国部费三十万两,银子哪里来!”

  刘传基说:“我在京城风闻西北有人反了,可能协饷就为这事。”

  张汧这会儿脑子里只想着银子,没在意刘传基说的西北战事,问道:“藩库还有多少银子?”

  刘传基回道:“八十万两。库银是不能动的。”

  张汧道:“我们湖南需上钱粮的有二十三个富县,仍向他们征收吧。没有别的办法啊!”刘传基道:“这几年湖南几乎处处有灾呀!”

  张汧道:“正常年份,这二十三个富县需负担漕粮十五万担,田赋银九十万两。姑念这两年灾害,今年只征协饷十九万两,部费三十万两,总共四十九万两,比往年还是减少了许多。传基,没有办法,就这么定了。”

  刘传基道:“抚台大人,您巡抚湖南几年,深受百姓爱戴。如今百姓有难处,理应体恤才是。再向百姓伸手,会毁大人英名啊!祸由我起,就由我担着好了。抚台大人,我甘愿承担私刻官印之罪,要杀头就杀头,不能害了您!”

  张汧缄默良久,‮头摇‬道:“传基,您担得起吗?就算砍掉您的头,我这做巡抚的也难逃罪责!”

  刘传基痛哭流涕,悔恨加,只道自己⽩读了几十年书。张汧也不觉落泪,道:“我今后哪怕想做个好官也做不成了!”

  南书房大臣们都去了畅舂园侍驾,近⽇皇上为征剿噶尔丹调兵遣将,甚是繁忙。大臣们不时被叫到澹宁居,问长问短。皇上心思缜密,细枝末节通要过问。大臣们更是警醒,凡是关乎西北的事,不敢稍怠,即刻奏闻。

  这会儿,南书房收到几个协饷的折子,明珠便叫上陈廷敬和徐乾学,去了澹宁居面奏皇上。明珠奏道:“收到理藩院尚书阿喇尼的折子,奏报云南巡抚王继文协饷甚是卖力,云南所征饷银、饷粮、军马已全部运抵西宁!阿喇尼专此替王继文请功。”

  皇上大喜,道:“朕早就说过,王继文可不是个只会读死书的人,他随军⼊滇,为平息吴三桂叛出过大力的!廷敬哪,这么个当家理财的好巡抚,朕怎么从来没听你说过他半个好字?”

  陈廷敬说:“王继文协饷如此之快,的确出臣意料。臣一直担心云南协饷会有困难。云南本来不富,又兼连年战,如今又取销了铜税。臣原本以为,王继文应奏请朝廷减免协饷才是。”

  皇上道:“可人家王继文到底还是如期如数完成协饷了呀?”

  陈廷敬说:“臣以为,国朝的好官,既要效忠朝廷,又要爱护百姓。如果只顾向朝廷邀功,不管百姓疾苦,也算不上好官。臣说这话并非评说王继文。”

  皇上非常不快,道:“朕真不知道陈廷敬同王继文的过节打哪儿来的。”

  陈廷敬道:“启奏皇上,臣同王继文没有过节,臣只是据理推测,就事论事。”

  皇上知道陈廷敬的话自有道理,但朝廷目前就需要鼓励各省协饷。皇上略作沉昑,便升了王继文的官,道:“着王继文署理云贵总督,仍巡抚云南事务!”

  明珠领旨道:“臣即刻拟旨。”

  皇上又问:“湖广总督谁去合适?”

  明珠道:“九卿会议遵旨议过,拟推湖南巡抚张汧擢补!”

  陈廷敬昨⽇参与了九卿会议,当然巴不得张汧出任湖广总督。可他毕竟同张汧沾亲,会上没有说话。

  皇上道:“张汧也是个能办事的人,为官也清廉,准了。”

  徐乾学又奏道:“启奏皇上,这里正好有王继文的折子,大观楼已经落成,奏请皇上御笔题写楼名!”

  皇上道:“王继文巡抚云南有功,这千古留名的美事,就让给王继文去做吧。”

  王继文升任云贵总督,同僚、属官、幕宾、乡绅自要庆贺一番。这⽇,巡抚衙门摆了宴席,黑庒庒的到了上百宾客。王继文⾼举酒杯,道:“我王继文能得皇上赏识,多亏诸公鼎力相助!我这里谢了!”

  王继文先举了杯,一饮而尽。众宾客连声道贺,仰首⼲杯。喝了半⽇酒,王继文突然发现没见着阚祯兆,便悄声儿问杨文启:“咦,怎么不见阚公?”

  杨文启道:“回制台大人,阚公一早就出门了,没准又在大观楼。”

  王继文心里不快,嘴上却道:“阚公为大观楼⽇夜劳,真是辛苦了。”

  杨文启说:“制台大人,庸书说句难听的话,他阚祯兆也太清⾼了!这么大喜的⽇子,他再忙也要喝杯制台大人的喜酒才去嘛!”

  王继文拍了拍杨文启的肩膀说:“文启不可这么说,阚公不拘礼节,正是古名士之风。这里且让他们喝着,你随我去大观楼看看。”

  王继文同杨文启出了巡抚衙门,策马去了滇池之滨。远远的望见大观楼,王继文颇为得意,心想自己平生功业将以此楼传世,真可以名垂千古!到了大观楼下,见两个衙役站在楼外,躬⾝道:“制台大人,阚公吩咐,谁也不许上去。”

  王继文回头道:“文启在这里候着吧,我上去看看。”

  王继文独自上得楼来,只见阚祯兆一手捧着酒壶,一手挥毫题写:大观楼。

  阚祯兆自个儿端详半⽇,略为点头,又笔走龙蛇,写下一副对联:

  天境平函,快千顷碧中,浅浅深深,画图得农桑景象。

  云屏常峙,看万峰青处,浓浓淡淡,回环此楼阁规模。

  阚祯兆全神贯注,不知道王继文已悄悄站在他⾝后了。王继文不由得又是‮头摇‬又是点头,拊掌道:“好,好,好字好联啊!”阚祯兆回头望望王继文,并不说话,仰着脖子喝了口酒,又提笔写道:云南巡抚王继文撰联并题。

  王继文故作吃惊,望着阚祯兆道:“阚公,不可不可,如此沽名钓誉的事,王某不敢做,恐后人聇笑。”

  阚祯兆満口酒香,哈哈笑道:“阚某不过山野村夫,不会留名于世的。后人只知有制台大人,不会知道有我阚某。” UMuXS.coM
上一章   大清相国   下一章 ( → )
您目前阅读的是大清相国,综合其它大清相国小说免费阅读已更新供您免费阅读,非常感谢您对作者王跃文的支持,想要阅读更多与大清相国小说免费阅读类似及相关的优秀综合其它请持续收藏游牧小说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