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与中国人史纲小说免费阅读相关的优秀综合其它请收藏游牧小说网
|
|
游牧小说网 > 综合其它 > 中国人史纲 作者:柏杨 | 书号:43336 时间:2017/11/5 字数:25465 |
上一章 第二十章 第七世纪 下一章 ( → ) | |
本世纪初叶,刚恢复统一的国中,又发生混战,使全国三分之二以上人口死于刀锋和饥饿。这场大混战,来自暴君杨广,他是隋王朝第二任皇帝,具有绝顶的聪明和精力,所以只短短的十数年工夫,就把自己的王朝消灭。 代之而兴的是唐王朝,在一片瓦砾中,收拾残灰余烬,上下一心,兢兢业业,迅速走向繁荣,使国中历史进⼊第二个⻩金时代。 这次⻩金时代约一百三十年,其中并不是全无风暴,犹如混战时代并不是全无和平一样。本世纪末叶,出现了一位女皇帝武(上明下空)。她当过姬妾,当过尼姑,但传奇般的机会和她敏捷的政治才能,使她竟然夺到政权,建立她自己的周王朝(史称南周)。 一仁寿宮弑⽗凶案 隋王朝开国皇帝杨坚使分裂的国中归于统一,是他最大的荣耀。他虽然有很多缺点,但他很俭朴,很知道珍惜国力,使国中很快地就恢复应有的強大。但他的子独孤皇后却是一个具有奇异癖好的女人,不但自己吃醋,也为别的女人吃醋。他们夫妇共生了五个儿子,其中跟我们有关的是长子杨勇和次子杨广。杨坚曾说:“从前帝王,小老婆太多,儿子们不同⺟亲,所以往往分相争。不像我的五个儿子,一⺟同胞,亲如手⾜。” 可是,世界上有两种东西能摧毁人和人伦,那就是权力和金钱。就在隋王朝统中一国后不久,担任攻陈总司令的杨广开始夺嫡,向他的同胞哥哥皇太子杨勇伸出毒手。杨勇是一个大而化之的花花公子,疏阔豪慡,不注意小节。老娘独孤皇后最讨厌男人讨小老婆,杨勇偏偏有很多小老婆,以致子郁郁而死。老爹杨坚最讨厌大臣花天酒地,杨勇偏偏喜音乐歌舞,饮宴达旦。这些本都是小的隙,但已够杨广有计划地楔⼊。杨广只有子萧妃一个人,仅此一点就使娘亲⾼兴。老夫妇有一次到杨广家,发现婢仆们都老而且丑,乐器上布満灰尘,甚至连弦都没有,不由大喜。老夫妇每派人到儿子们那里,杨勇只把他们当仆人看待,杨广却不然,他和子一定双双站到门口,亲自接,致送厚礼,于是老夫耳畔听到的全是赞扬杨广的声音。杨广出镇江都(江苏扬州),每次⼊朝辞行时,都痛哭流涕,依依不舍,⽗⺟见儿子如此孝心,也流下眼泪,不忍他远离膝下。杨广知识程度很⾼,有很好的文学素养,对任何人都很诚恳,谦虚有礼,尤其曲意结府政重要官员,包括杨坚最信任的宰相(尚书左仆)杨素。他所展示出来的,全是一个千载难逢的标准领袖,具有肝胆相照、义薄云天的英雄格和救国救民、民胞物与的圣贤抱负。节俭、朴实、谦恭、虚怀若⾕、好学不倦、礼贤下士、不爱声⾊⽝马。一一集人类美德于一⾝。 一切布置成后,本世纪(七)的第一年(六○○)“诬以谋反”的法宝罩到杨勇头上,杨坚下令把杨勇贬为平民,囚噤深宮。改立杨广当皇太子,杨广夺嫡成功,全盘胜利。 本世纪(七)第三年(六○二),杨广的娘亲独狐皇后逝世。第五年(六○四),悲剧降临到后死的⽗亲头上。这一年,杨坚前往长安西北一百二十公里外的仁寿宮(陕西麟游)避暑,病情沉重,杨广⼊宮侍奉。他內心的奋兴使他无法再继续控制自己,不久就对老爹最宠爱的陈夫人,垂涎三尺。一天,乘着陈夫人上厕所的时候,上前一把抱住。陈夫人挣扎逃掉,杨坚看她神⾊仓惶,问她怎么回事,她垂泪说:“太子无礼。”杨坚大怒说:“独孤误我!”命他的两位亲信官员去长安召唤杨勇。杨广得到消息,急急通知杨素,杨素立即把两位亲信官员逮捕,勒兵戒严,包围仁寿宮,断绝內外通。杨广的部属张衡(他后来被杨广杀掉灭口),闯进杨坚卧室,把老爹抱起来,猛击他的部。杨坚口吐鲜⾎,哀号的声音,传⼊后宮,后宮陈夫人以下全体宮女,屏声静息,面无人⾊。 杨广弑⽗后的第一件事就是找他的美丽庶⺟陈夫人上,第二件事就是派人驰赴长安把他那已经被罢黜的哥哥杨勇杀掉。杨广从开始采取夺嫡行动,到他行凶之⽇,历时十四年,在这段漫长岁月中,一直保持伪装,真是一件不容易的事。而杨广竟做得天⾐无,可说明他具有绝顶的聪明才能。可惜他欠缺人类所特有的⾼级灵魂和情,他夺嫡的目的只有一个,就是获得无限权力。获得无限权力的目的也只有一个,就是发怈他的大头症。 二杨广的大头症 大头症是一句民间俗语,形容一个极端自私的人所发作的肤浅而強烈的炫耀狂。杨广如愿以偿的当了皇帝之后,被庒制十四年之久的兽,像火山一样,以雷霆万钧之力,向外爆发,最后除了一绞绳外,任何东西都阻挡不住。他在位十五年,大头症也历时十五年。为了叙述方便,我们将这十五年中他的重要作为,列一年表: 杨广于弑⽗后,迫不及待地从长安前往洛,证调民夫二百万人,从事扩建洛城和洛宮。⽗征调民夫一百余万人开通济渠(河南荥到江苏淮安间运河),十余万人开邗沟(淮安到江苏扬州间运河,吴夫差和赢政都曾开凿过),他开运河的目的不是为民人兴办⽔利,而是便于他一个人乘船前往他曾经驻守过的、当时全国最繁华的大都市江都(江苏扬州)。沿着运河建皇宮四十余所,称为“离宮”命江南赶造龙舟,龙舟完成之前,杨广不堪寂寞,先在洛西郊兴建西苑,面积三百平方公里,內有人工湖和连绵不断的人工山,山上宮殿林立,曲折盘旋。另有人工小运河,由人工湖通到洛⽔,沿小运河两岸,建皇宮十六所,称为“十六院”每院美女二三百人,布置豪华,犹如天堂。杨广每出游赏月,骑马随驾的宮女就有数千人之多。然而,女⾊的享受,⽇久也就烦腻。等到龙舟造成,运到洛,他就立刻出游江都。帝王出游已经不平凡,杨广出游更八方威风。仅只皇家所乘龙舟就有数千艘,不用浆篙,而用纤夫,纤夫有八万余人。噤卫军(骁果)乘坐的军舰也有数千艘,但由军士自己拉纤。一万余艘船只,首尾相衔一百余公里。骑兵夹岸护卫,万马奔腾,旌旗遍野,诚是壮观。饮食供应由二百十五公里以內地方府政奉献,竞争着极尽精美,宮人们无法吃完,临走时一概抛弃。杨广宣称他喜江都,其实他在江都仍居深宮,从没有跟南国中江山如画的大自然接触。他之所以喜江都,正是喜沿途这种使人惊心动魄的场面。杨广如果生在二十世纪,可以乘飞机往江都的话,他一定不⾼兴,因为天空无人,不能发挥他的大头症。 六○七年,杨广又向北出游,到启民可汗的王庭。这时启民可汗已击败他的对手,推进到⻩河以北,成为突厥汗国的大可汗。杨广随驾卫士,步兵就有五十万,战马就有十万匹,旌旗辎重,连绵五百余公里。跟出游江都一样,皇家人员和文武百官,全体跟从。不过乘船改为乘车,车跟船一般大,在新开的御道上,不用车轮,而由人肩抬着走动。启民可汗用最尊荣的礼节接待他。杨广大为満意,仅绸缎就赏赐二千万匹。然而这次大炫耀却种下两个祸:一是,启民可汗的儿子,将来的始毕可汗,冷眼旁观,看出杨广的愚昧本质,他决心反击。二是,杨广无意中见到⾼句丽王国派到突厥汗国的使节,杨广吩咐那使节说,他将于六一一年前往琢郡(京北),命⾼句丽王⾼元亲自到涿郡朝见。 杨广于六一一年真的前往涿郡,⾼元却没有到。杨广感到没有面子,而没有面子能使一个大头症病患者发狂。杨广七窍生烟,下令讨伐⾼句丽,动员全国士兵集中琢郡,粮秣集中辽西郡(辽宁义县)。军令惨急,造舰工匠站在⽔中,昼夜加工,部以下都生満蛆虫,半数死亡。官仓粮食和兵器盔甲,也紧急运往辽西,车船衔接,路上川流不息的有十余万人,病死饿死,无人收葬,尸体横路数百公里。而这一年,⻩河南北都发生大⽔,三十余郡成为泽国,饥民纷纷投奔荒山大泽。但民间征粮,毫不放松,朴实的老农赶着牛车,带着自备⼲粮,踽踽上道,大多数连人带牛死于中途。没有牛车的人,二人合推一辆小车,可载米三石。沿途用米充饥,到达辽西时,已无剩余,无法缴纳,只好避罪逃亡。隋府政指称他们是“盗贼”一面派兵征剿,一面逮捕他们的家属处刑,以期收杀一儆百之效。于是,官退民反的形势,完全成,民人纷纷武装抗暴,集结起来,杀屠官员,抢夺富民食粮,天下大。 明年(六一二),集中于涿郡的兵力已达一百一十三万。杨广御驾亲自东征,最精彩的是他对将领们所作的一段训话,我们姑称之为“杨广训话”以与“苻生诏书”媲美。杨广说:“国家这次远征,完全是为了吊民伐罪,并不是好大喜功。你们中间有人不知道我的本意,打算乘此机会,使用奇兵突袭,以博取个人的前途,邀取勋赏。须知我们是堂堂正正的王师,正义的军队,岂可有不光明磊落的行为?所以任何军事行动,都要随时向我报告,听候指示,不可擅自作主。”换句话说,他要摇控指挥,以显示他的军事天才。辽东(辽宁辽)是⾼句丽王国西境第一大城,在国中兵团猛烈攻击下,城垣塌陷,⾼句丽守军悬⽩旗乞降。可是将领们既不敢接受,也不敢继续攻击,只好停战,急向御营报告杨广。等到指示回来,守军已把缺口填住,恢复抵抗。一连三次,都被耽误,以致那个并不坚固的孤城,竟不可动摇。加之渡鸭绿江深⼊⾼句丽国境的另一支军队失败,杨广只好狼狈撤退。第一次东征,损失三十万人。 明年(六一三),杨广第二次御驾亲自东征。这一次辽东城绝不可能再支持下去,可是杨玄感救了它。杨玄感是杨广夺嫡杀⽗同杨素的儿子,这时正在黎(河南浚县)督运军粮。他在黎叛变,截断杨广的退路。杨广对杨素一直侧目而视,当杨素病故时,杨广说:“他如果不死,我会杀他全家。”所以杨玄感始终恐惧不安,乘着前方战争紧张,后方民变纷起之际,想一举把杨广解决。杨广只得放弃辽东,回军战,第二次东征也草草结束。杨玄感兵败而死,但他的叛变使杨广设立特别法庭,展开大规模逮捕处决,促使民变更加燎原,不可遏止。 六一四年,全国已经一片沸腾,旧有变民滚雪球似的四出攻掠,新的变民风起云涌,四方响应。可是杨广仍作第三次东征,⾼句丽王国一连三年受到攻击,已精疲力尽,只好求和,并且把杨玄感的同,去年投奔⾼句丽的斛斯政,送回国中,以表诚意。杨广总算争到一点面子。可是杨广回到洛,用酷刑把斛斯政处死之后,征召⾼元⼊朝,⾼元仍然不至,杨广光火三丈,下令准备第四次东征。 第四次东征准备期间,杨广不能闲着。六一五年,他从洛出发,先到汾宮(山西宁武)避暑,避暑已毕,再悠悠北进,打算顺着御道前往啄郡,开始第四次军事行动。突厥汗国始毕可汗(他⽗亲启民可汗于六○九年逝世)得到消息,亲统骑兵十余万,向杨广突袭。杨广退到雁门郡(山西代县),被突厥团团围住,百道攻城,流箭堕到杨广面前,城內存粮又仅够二十余⽇。杨广魂飞魄散,整天抱着他最心爱的幼子杨果哭泣,哭得两眼红肿。大将樊子盖建议说:“现在别无他法,只有一面征兵勤王,一面请陛下宣布不再东征。立下重赏,亲自鼓励将士奋死卫城,才有希望支持到救兵到达。”杨广作这种表面工夫,游刃有余。他登城巡视,向守城将士说:“各位努力杀贼,只要能够脫险,凡随驾官兵,不要发愁不富贵,我绝不允许铨叙机关舞文弄墨,减少你们的功劳。”大臣萧(王禹)建议说:“以突厥习惯,可汗出兵,可敦(皇后)必定知道,请派密使去见义成公主求救,不失为一策。”——义成公主是杨姓皇族的女儿,在隋王朝和亲政策下,下嫁启民可汗。杨广大喜,立即派人间道前往。幸而有此一策,义成公主向始毕可汗告警说:“北方发生情况!”始毕可汗才解围而去。杨广回到洛,心神稍定,发现又处于绝对全安之境时,立刻恢复了伟大,深以自己在雁门郡的懦夫表现为聇,决定一手遮天下耳目。第一步,对他所作的重赏有功将士的承诺,全部不认账。樊子盖一再请求不可失信,杨广大怒说:“怎么,你打算收买军心呀。”樊子盖不敢再说话。第二步,杨广向群臣宣布萧(王禹)的罪状:“一小撮突厥丑类,窜以雁门城下,有什么能耐?只几天没有逐走,萧(王禹)竞怕得不成样子,实在可羞。”把萧(王禹)贬出洛。接着,杨广下令加強第四次东征的准备工作。 六一六年,全国三分之二的郡县都陷落在“盗匪”手中,杨广对付“盗匪”的方法,跟赢胡亥、王莽、胡太后相同,即本不愿听到“盗匪”但他已不能再在涿郡集结兵力。东征既然不行,于是他改作第三次出游江都。很多大臣泣涕劝阻他,他把他们一律斩首。临出发时,还作了一首诗告别留守在洛的宮女,诗上说:“我爱江都好,征辽亦偶然。”到了江都后,各地官员朝见,杨广从不问他们的政绩,只问他们奉献多少礼物钱粮,多的升官,少的贬黜。有些官员搜刮民女进贡,马上受到奖赏。于是地方官员更暴“盗匪”也更多。 六一七年,杨广一年都守在江都,这是他当皇帝以来第一次一年之久停留一个地方,并不是他变老实了,而是遍地“盗匪”无处可去。并且他终于承认他已无力收拾残局。在千万人⾎染刀锋和饿死山野之际,杨广以一种世界末⽇的颓废心情,更变本加厉的享乐。皇宮內分一百余房,称为“宮”跟洛十六院一样,每房美女数百人,由阶级最⾼的一位美女主持,每天由一房作主人,杨广和随驾的一千余宮女作客人(注意,仅江都宮美女,至少三万人。如连同其他各宮,全国供杨广一人享乐的美女,总在十五万人以上),酒不离口,宾主全醉。杨广常对着镜子说:“好头颅,由谁来砍!”萧皇后安慰他,他说:“贵苦乐,互相换,没有什么可以伤心!”这是赌徒失败时勉強装出来的门面话,其实他內心却肯定他绝不会死,至少也会像陈叔宝一样被封为一个公爵。他不敢面对现实,当他的噤卫军密谋叛变,一个宮女得到消息,向他报告时,他因无法处理而大怒,竟把宮女处斩。 六一八年,杨广最亲信的大将字文化及率领噤卫军⼊宮。杨广逃到一个小房间躲蔵,被一位恨透了他的美女指出所在。噤卫军把他拖出来,杨广还恬不知聇说:“我有甚么罪,对我如此?”噤卫军当面把他最心爱的幼子,十二岁的杨杲杀掉。杨广这时才发现公爵已没有希望,他要求服毒杀自,噤卫军不愿浪费时间,于是把他绞死。杨广死时才五十岁,当了十五年皇帝。他的故事使人想到《伊索寓言》,一个农夫牵着一匹驴子走过悬崖,农夫恐怕驴子跌下去,牵它靠里面一点,驴子坚决不肯,越牵它,它越向外挣扎,最后它跌下深⾕,粉⾝碎骨。农夫探头说:“你胜利了!”杨广尝对大臣宣称:“我天不喜听相反的意见,对所渭敢言直谏的人,都说他们忠诚,但我最不能忍耐。你们如果想升官晋爵,一定要听话。”杨广也胜利了。 三十八年改朝换代混战 杨广跟他的前辈孙皓、石虎之流的暴君,不同类型。孙、石之流的凶恶,可以直接从行为上观察出来,而杨广不然,他给人的是一种非常厚道和非常理的印象。他作的诗充満感情,造诣很⾼。他的言论跟他所颁布的命令,都大义凛然,无懈可击。他把暴行间接化和制度化,使成为一种合法的暴政。这暴政表面上好像不是杨广的本意,实际上却恰恰是他的本意;而且他的本意比官员们所做的更恶毒,所以对民人的伤害就更大,民人的还报也更烈。 六一一年是民变开始的一年,杨广下令准备东征,征兵征粮,官员们传统的贪暴使民人发现,奉公守法只有饿死,铤而走险或许可以求生,像陈胜、吴广一样,第一个发难的是邹平(山东邹平)人王薄,他在长⽩山(山东章丘)号召群众,武装抗暴,自称“知世郞”意思是“看透了这个世界的人”另一位是清河郡(河北清河)人孙祖安,他名在征兵之列,但他全家被大⽔淹没,子饿死,停尸在。他要求免役,不准。再要求准许他安葬子后⼊伍,然而他所属的漳南(河北故城东)县长却指责他误期报到,予以鞭打。他就杀了县长,号召群众叛变。 从六一一年王薄起,到六二八年最后一位民变领袖梁师都被新兴的唐王朝所灭,全国再归统一,十八年间,兵变民变以及宮廷政变,共一百三十六起。有五十余位领袖人物,每人都集结兵力十五万人以上,割据一方,或称帝王,或称可汗,互相混战。其中最重要的有二十余人,列如下表: 在宇文化及宮廷政变的前一年(六一七),镇守太原的大将李渊已先行叛变,起兵南下,攻陷长安(陕西西安),立杨广的孙儿杨侑当皇帝,遥尊杨广为太上皇。六一八年,字文化及把杨广绞死后,立杨广的侄儿杨浩继位,统军北返洛。但遍地都是武装的抗暴力量,这个噤卫军团每一步都受到攻击,已不可能到达目的地。字文化及看到大势已去,索把杨浩杀掉,自己当皇帝。李渊在长安听到消息,也把杨相杀掉,自己也当皇帝。 杨广的另一个十五岁的孙儿杨侗,在洛即位,作隋王朝第五任皇帝,支持到明年(六一九),宰相王世充也把他杀掉,自己坐上宝座。隋王朝历时仅三十九年而亡。以隋王朝力量的雄厚,如果杨广只是中等暴君,帝国可能仍承受得住,不致如此迅速地覆没。但杨广太能⼲了,他在短短的十五年中,就灭掉这个強大无比的帝国。 十八年的大混战,最后的胜利属于李渊,他建立的唐王朝代替隋王朝,使国中于二十年代再行统一。比起从前“二十年”、“三十年”改朝换代混战,十八年是最短的痛苦,然而这最短的痛苦却中。使全国三分之二的民人死于非命。下列统计数字,可作说明: 这还是就平均数而言,在混战烈地区,如中原(河南省)、关中(陕西省中部)一带,民人幸存的不及十分之一,我们不能想像其中有多少人间惨剧。 四国中第二个⻩金时代 唐王朝是国中历史上贡献最巨,国力最強,历时最长的王朝之一,共二百七十六年,其中接近一半时间在⻩金时代之內。 但创造这个王朝的皇帝李渊,却是贵族世家中的平凡人物。在隋王朝时世袭他⽗亲的公爵封号,担任太原防卫司令(太原留守),因为不能抵御突厥汗国的侵袭,又因为有谣言说姓“李”的将代替姓“杨”的君临天下,这两件大事,促使杨广对他不満和疑忌。又因为民变如火如荼,只有叛变才有可能死中求生,所以李渊冒险起兵。不过他虽然平凡,他的三个儿子:长子李建成、次子李世民、四子李元吉,却都是一代英雄。而尤以李世民的勋绩最大,几个最強悍的敌人,像薛仁杲、刘武周、王世充、窦建德都被他击败。于是新兴不久的唐王朝,踏上隋王朝走过的道路,发生夺嫡斗争。——每逢亲王的声望和力量,跟皇太子相等,或超过皇太子时,定律的要发生流⾎惨剧,这是专制政体下无法解决的死结。 六二六年,唐王朝建立的第九年,李世民伏兵玄武门(皇城中门),把⼊朝的哥哥李建成和弟弟李元吉格杀。李渊正在皇宮內湖上泛舟,李世民的军队冲到面前,声称护驾。老爹这才知道两个儿子已死。为了避免与杨坚同一命运,他立即传位给李世民,自己退居为太上皇。 这是著名的“玄武门之变”李世民既杀兄弟,又⽗亲,俨然第二个杨广。但杨广没有通过瓶颈,李世民却顺利通过,历史重演到这里为止,以后即向相反的方向发展。李世民大帝是国中最杰出的英明君主之一,他用他⾼度的智慧,殷勤而小心地治理他的帝国,不久就为国中开创了一百三十年之久的第二个⻩金时代。 ⻩金时代的来临,原因之一是人口大量减少,荒芜的肥沃田地,举目皆是,谋生比较容易。原因之二是太久的战争使人厌恶战争,乐意于和平定安。但仅此两个原因不能促成什么,将近三百年的大分裂大混战,民人也有这种客观环境和主观愿望。所以,另一个原因是,李世民大帝和他的府政正确方向的领导。再大的船舶,掌舵的只有一人,负责航行的只有少数人,这少数人即国家领导人,其重要用不着解释。李世民大帝和他的⼲部房玄龄、杜如晦、魏征随时随地都用杨广作为警惕对象,每一件措施都求其跟杨广不同,使他们成为一个战斗团队,互相勉励督责,兢兢业业从事国家建设。在民人尊重和信任的支持下,推行廉洁政治,获得空前成功。 李世民大帝个人的优秀是最主要的因素,他严厉地控制自己不去触及无限权力的毒牙,并且鼓励和接受最难堪的逆耳之言。他对官员们要求:“君主如果刚愎自用,自以为比别人聪明,他的部下一定谄媚他。结果君主失去国家,部下也不能单独保全。隋王朝宰相虞世基一味阿谀杨广,以保他的富贵,结果也难逃一死。各位应以此为戒,对国家大事有意见,一定要报告给我。”——我们绝不以言论判断人,而只以行为判断人,李世民大帝的言论有事实作为基础。有一次,他下令男子年龄虽不満十八岁,但体格健壮,也应征集当兵。魏征拒绝在诏书上副署(署敕),李世民告诉他:“这都是奷民逃避兵役,故意少报年龄。”魏征说:“陛下常说:我以诚信待天下,要民人不可诈欺;可是你却先失去诚信。”李世民愕然,魏征说:“陛下不以诚信待人,所以先疑心民人诈欺。”李世民立即收回命令。李世民又下令凡官员伪造资历,限期自首,否则处死。限期过后,又有查获,李世民命即斩首。最⾼法院副院长(大理少卿)戴胄忠却只判流刑,李世民大怒说:“你故意使我说话不算话!”戴胄忠说:“陛下命令,不过一时的喜怒。法律却经过慎密研究,颁布天下,民人共守。陛下应忍小忿而存大信。”李世民大喜说:“你执法如此严正,我还有什么忧虑!”李世民又命宰相封德彝荐举人才,久久没有消息,一再催促他,封德彝说:“不是我不尽心,实在是今世没有人才!”李世民说:“这算什么话,帝王治理国家,都是取才当世,岂有到几百年之前去借人才的。只可说自己不知道,怎么可诬蔑一代国中人。”封德彝大为惭愧。——这是李世民大帝的真知灼见,历史上有一种现象,越是府政人才缺乏之时,也越是民间人才辈出之时。李世民原籍武川(內蒙武川),跟关中(陕西省中部)接近,谈话时常评论关中人如何,山东人(崤山以东,非山东省)如何,监察官(御史)张行成抗议说:“国家元首应该以四海为家,不应该在地域上划小圈圈。”李世民立加赏赐。李世民又大修洛宮殿,一位御前督导官(给事中)张玄素说:“陛下当初克复洛,把隋王朝宮殿全部烧掉,不到十年,却加倍经营。为什么从前厌恶它,而今却效法它。这种情形,比杨广更坏。”李世民变⾊说:“你说我不如杨广,那么比子受辛如何。”张玄素说:“如果不停工,就跟子受辛一样。”李世民叹息说:“我考虑不周到,才有此错误。”赏赐张玄素绸缎二百匹,立即停工。李世民的儿子李恪亲王打猎时伤害农民,被监察官(御史)柳范弹劾。李世民责备亲王府秘书长(长史)权万纪:“这都是权万纪不能规劝阻止,罪应处死。”柳范说:“房玄龄还不能阻止陛下打猎,怎么能单单责备权万纪。”李世民大怒回宮,很久很久,怒气平息,发现自己理屈,马上再出来召见柳范嘉勉。最严重的一件事发生在六三二年,李世民受不了魏征的直言指责,也在大怒中回宮,一面发誓:“看我杀掉这个庄稼老汉!”长孙皇后问庄稼老汉是谁,李世民说:“当然是魏征,他总是在大庭广众之下侮辱我。”长孙皇后也是一位杰出的妇女,立即穿上皇后官服,站在庭院之中,向皇帝参拜。李世民大吃一惊。长孙皇后说:“我听说,领袖英明则部下正直,魏征所以正直,正由于你的英明,我怎能不祝贺!”李世民这才想到他自己过分,不久之后,即擢升魏征当宰相(侍中)。 向理屈服是一件不容易的事,李世民大帝的伟大在此,尤其难得的是,夫妇二人都有这种⾼度智慧的认识。自从盘古开天辟地,李世民大帝是国中帝王中最初一个被国中人真心称颂崇拜的人物,固由于他的勋业,也由于他本⾝的美德。他治理国家的一言一行,成为以后所有帝王的规范。 在这样伟大的领袖领导下,从本世纪(七)三十年代起,国中开始从恶运中复苏。不数年间,欣欣向荣。 战争变容易叙述,而和平繁荣不容易叙述。我们叙述第二个⻩金时代的国中社会时;深有此感。不过那盛况是显然的,最主要的现象是一年复一年的大丰收,六三○年时,一斗米只值三四个钱。国中人特别強烈的复兴潜力,完全发挥。全国判处死刑的囚犯,一年中不过二十九人。六三二年时。拿国判处死刑的囚犯增加到三百九十人,年终,李世民准许他们回家理办后事,命于明年秋天再回来受死(古时秋天行刑)。六三三年九月,三百九十人全部回狱,无一人逃亡。社会繁荣而秩序定安,夜不闭户。从前行旅们要自己携带食物,现在则凡是有道路的地方,都有旅店,工商业随着社会定安而蓬。杨广时代的暴政,成为不可思议的古老故事。 五唐府政的结构 我们应先行了解唐王朝的府政机构。 国中 央中 府政组织,到第三世纪曹魏帝国时,把九卿挤到次要地位,另行成立“尚书”、“中书”二省,作为行政中枢。经过继起各王朝帝国四百年来不断修正,到了唐王朝,遂成为下表所列的形态: 所谓崇官,即现代所称的国家元老,一种只有尊荣而没有实际权力的最⾼顾问。“三公”、“三师”只是习惯称呼,事实上包括六种官位:太师、太傅、太保、太尉、司徒、司空。他们只支领俸禄,不⼲预国家政务。 乙级机构秘书省,二世纪中期,东汉府政设立秘书监官员,负责保管及校勘府政所持有的图书。三世纪初,三国时代之曹魏帝国府政,把秘书署扩大成为一个“省”而命秘书监作为首长。唐府政仍维持它存在,类似国立图书馆,当然只供应帝王和⾼级官员阅读,不向民人开放。翰林院,是唐府政创立的类似文化人聚会所,或⾼级官员储备所的官署。唐王朝初建时,各地经学家(研究儒书五经的学者)、文章家(专门写宣言、文告,或短篇论文之类的知识分子)、预言家(星相占卜)、艺术家(包括画家、雕刻家),纷纷向首都长安集中。皇帝特别指定一个处所,招待他们之中最杰出的若⼲人士,以便随时召见。这个处所称翰林院,由年⾼德劭的一位担任首长,称翰林承旨,其他人士则称翰林学士。以后各⾊人等陆续淘汰,只剩下文章家,专为皇帝撰写诏书。因为汉字和文言文运用困难,一个人至少要有二十年以上的刻苦努力,才能胜任。文章家在这方面的特殊能力,很受到皇帝的重视。因之翰林学士往往比其他官员容易升迁到宰相地位,所以当时称翰林学士为“储备宰相”(內相),成为知识分子最羡慕的一种职位。御史台负责监察弹劾,首长御史大夫,副首长御史中丞,以及所属诸御史。他们是皇帝的耳目,但也不时反映民意。 丙级机构九寺,即九卿办公官署,从次要地位又再被挤到府政的角落,职务和权力都非昔比,大半被尚书省的六部所夺,唐王朝九卿的职掌跟秦王朝的职掌大不一样。一、太常寺,负责典礼布置跟宮廷医药。二、光禄寺,祭把用品跟宮廷饮食供应。三、卫尉寺,管理军械库。四、宗正寺,处理皇族事务,如继承封爵,保护坟陵之类。五、太仆寺,马匹牧养跟牧场管理。六、大理寺,最⾼法院。七、鸿鼐寺,藩属事务部。八、司农寺,农林部。九、太府寺,负责宮廷费用供应,也就是皇帝的私人钱库。 丁级机构四监是尚书省的附属机关,但它具有完全的立独。一、国子监,隶属礼部,即国立京师大学,设六个学系:国子学系、太学系、四门学系、律学系、算学系、书学系,每学系有若⼲教授(博士)。二、将作监,隶属工部,负责府政重大土木建设工程。三、军器监,隶属兵部,就是兵工厂。四、都⽔监,也隶属工部,负责⽔利建设工程。 最后,我们叙述行政中枢,即甲级机构的“三省”;尚书、中书二省,是三世纪曹魏帝国的旧制,不过尚书省所属六部的权力,更为扩大,实质上已完全代替了九卿,他们的职掌在下表中已加说明。六世纪北魏帝国和南梁帝国时,又在这二省之外增加门下省——因它设在宮门之下而得名。于是央中 府政遂成为三省,具有下列的编制: 三省职权的划分:中书省发布命令,门下省审查命令,尚书省执行命令。普通情形下,诸宰相在设于中书省的政事堂,举行会议,由中书舍人(中书省专门委员)先用书面写出各人的意见,送呈中书令,征求同意,然后提出会议,由会议作成决定,奏报皇帝。皇帝批准后,再中书省,用皇帝名义,发布诏书。在发布之前,必须送门下省审查,门下省认为不合适时,可以拒绝副署,诏书缺少副署,依法即不能颁布,而给事中且有把诏书退回(封敕)的特权。如果门下省没有异议,则副署之后,即成为国家正式法令,由尚书省执行。整个帝国政令,在这种方式下运转。 三省职掌的划分,十分有趣,却也十分无聊,它只不过是皇权一权的琐碎分配、实质上中书省只是皇帝私人的秘书室,门下省只是皇帝私人的收友室。看它们的官属,无论官称和职务,几乎完全相同,只好勉強用“左”、“右”予以区分。只有尚书省有其存在价值,但没有像国会之类或像罗马元老院之类会议质的制衡机构。国中传统文化中缺少人权思想,政治思想中缺少主民思想,再多的农民暴动或民变政变,因缺少这两大思想的最⾼指导原则,所以始终无法产生代议政治或其他任何种类的民意机构。 三省首长是当然宰相,但因李世民大帝曾经担任过尚书令的缘故,大臣们不便于再称这个官号,尚书省遂一直由副首长尚书仆(执行长)代理首长,成为当然宰相之一。除此之外,其他官员——大多是中书、门下二省副首长(侍郞)或六部首长(尚书),皇帝命他“参知政事”、“同平章事”、“同中书门下三品”时,同样也是宰相。所以宰相名额,总在三人以上,而以声望最⾼的一人为首相,不过并没有首相名义,他只有影响力,而没有法定权力。诸宰相除了定期会议外,还要定期在政事堂共同进餐,以便有更多的时间会商国事。 唐王朝的学校制度和试考制度,影响国中一千三百年之久。 学校的设立是国中古老的传统,但大分裂时代中,各立独王国因军费不⾜,往往停顿。上世纪(六)国家统一,学校教育也随之复兴。唐府政带给民人 定安,学校教育更趋发达。各州有州立学校(州学),各县有县立学校(县学)。首都长安有三个⾼等教育机构:一是前述的隶属于尚书省礼部的“国子监”即国立京师大学。二是隶属于门下省的“弘文馆”即府政主办的普通贵族大学。三是隶属于皇太子宮的“崇文馆”即皇太子主办的⾼级贵族大学。后二校学生限定必须具备某种资格,如皇族近亲、皇后或皇太后近亲,或宰相的儿子,一品以上⾼级官员的儿子,才能⼊学。只有国子监大学,低级官员的儿子或平民出⾝的学生,才可以就读。李世民大帝在位时,常常去国子监视察,使学校教育更受到重视,当时学生人数已达三千余人。东方⾼句丽王国、新罗王国、百济王国、渤海王国、⽇本帝国;西方⾼昌王国。后来还有吐蕃王国以及南方南诏王国,都有大批留学生前来受课,成为世界上最可观的⾼等学府。 学校所用教科书,当然限于儒家学派的《五经》。因为对《五经》的解释,各学者互不相同,唐府政指定国子监大学校长(国子祭酒)孔颖达,组织一个委员会,对《五经》的解释,重新确定,出版《五经正义》,共有下列九书——因之世俗有时也索称之为“九经’: 经过唐府政的核定颁布,这九本书遂成为学校的标准本教科书,无论研读或试考,或其他任何情形下涉及《五经》时,都以此《正义本》为标准。这是一个统一思想的基本措施,儒家学派的思想领域,再被缩小。学生们在学校研究《九经》,只要能搞通其中一经,即由唐府政授予官职。 学校教育的发达,促使科举制度的发达。上世纪(六)隋王朝统一全国后,对门第世家独霸府政的现象,予以变⾰,改用试考的方法,向平民阶层选拔新进官员。凡试考及格的知识分子,不问什么门第,一律委派官职。唐王朝继承了这个办法,并使之成为一种最受尊重的制度,称为“科举”试考分很多种类,而以“进士科”、“明经科”最有地位,又因进士科及格的人士比较容易得到⾼位,宰相又大多数都是进士科出⾝的缘故,所以尤为尊贵。参加试考的考生称为“士子”士子大多数来自学校和地方府政的推荐(乡贡)。他们千里迢迢,集中首都长安(陕西西安),首先向尚书省礼部报到,然后等候通知,⼊场应试。试考及格,当时术语称“进士及第”跟现代的“博士”一样,是一种光荣的⾝份。在以后,试考及格的第一、二、三名,更专称为“状元”、“榜眼”、“探花”尤属光荣中的光荣。他们在发榜时所受的崇拜,不亚于第一个登陆月球的太空人。科举制度在国中实行了一千三百年,直到二十世纪初叶才被废止。在此一千三百年中(只十三世纪蒙古帝国时中断数十年),成为儒家学派知识分子所追求的最⾼目标。状元、榜眼、探花,也成为家长为女儿求偶最理想的对象。国中无数文学作品,都用此作为题材。 李世民大帝对科举制度有他的看法,当他从宮殿⾼处望到进士们鱼贯而⼊的肃穆行列时,奋兴地说:“天下英雄都被我装到口袋里了。”⾝为世袭的专制帝王,这种看法极其自然。在此之前,政权一直是关闭的,只限于贵族和门第世家。因科举制度,使政权的大门向民间开放,虽然只是窄窄的一条隙,但与本关闭多少有点差异。聪明才智人士为了从这一条窄窄隙进⼊府政,不得不把全部生命消磨在《九经》的九本儒书之中,再也没有精力谋反⾰命了。这种现象,可以减少社会上下稳定的因素。 七佛教净化与三教合一 继五世纪⾼僧释法显之后,本世纪(七)又出现⾼僧玄奘。他的行迹和功绩,跟释法显相同,而影响更大。玄奘于六二七年离长安西行,冒犯当时不准出国的严格噤令,渡过西域(疆新及中亚东部)流沙和葱岭雪山,到印度寻求佛教经典。历时十九年,⼲四六五年返抵长安。李世民大帝没有追究他偷渡的罪名,反而给他很⾼的尊敬,请他主持长安最大的庙院弘福寺。玄奘翻译他千辛万苦从印度带回来的佛经,先后完成了七十五部。这是一个庞大的数字,即令在二十世纪,翻译工具如字典词典之类书籍具备,一个人能译出七十五部巨著,也不容易。 玄类被人们称为“唐僧”、“唐三蔵”在国中家喻户晓,连儿童都知道他。历史上⾼僧太多了,释法显就是其中之一。只有玄奘盛名永垂不朽,这应归功于十六世纪时的大文学家吴承恩所写的一部小说《西游记》。这是一部成功的幽默小说,不过书中却把玄奘写成一个脓包,而把他的门徒之一孙悟空,写成一个神通广大的英雄人物。 佛教是一个在非常复杂的印度社会中产生的宗教,它包括两种成分,一是印度当时崇拜的鬼神,一是印度当时盛行的唯心哲学。佛教经典因之也分为两部分,一部分称“小乘”属于前者一部分称“大乘”属于后者。玄奘带回来的佛经,以大乘为主,而大乘与宗教无关,只与哲学有关,于是佛教內部,开始分裂。宗教的要件就是崇拜鬼神,必须崇拜鬼神才能称为宗教。犹如画家的要件是绘画,他必须绘画,才能称为画家。佛教徒中部分知识分子从大乘经典中发现到系统分明的心理分析,是国中古哲学和儒家学派儒书中所本没有的东西,遂如获至宝,宣称佛教都是哲理,并不信,好像画家宣称他并不绘画一样,这种态度在佛教中产生一种我们姑且称之的“佛家学派”它的发展顺序跟道家相反,道家先有道家学派,再分裂出道教。佛家则先有佛教,才分裂出佛家学派。佛家学派与佛教的差异,如同道家学派与道教的差异,以及我们曾经比喻过的“热狗”与“狗”的差异。 佛教传到国中后,小乘受到道教仇视,大乘受到儒家学派仇视。数百年斗争的结果,终于产生一种调和的局面,即“儒”、“佛”、“道”三教合一。这种调和的出现十分突兀。而且在理论上本不可能,一则“儒”还没有资格称为宗教。二则,信仰具有排他。不过如果发现佛教的分裂现象,合一的只是学派而不是宗教,便可了然。所谓三教合一,应正确的指出是三个学派合一。我们试用下表作一说明: 佛教译经事业在本世纪(七)达到⾼峰,玄类之后,便无以为继。因为佛教在发源地的印度已告没落,不再有新的经典出现。佛家学派在大量问世的佛经冲击下,更分为很多琐碎的派别,如“律宗”、“禅宗”、“华严宗”、“法相宗”等等,在自己的小天地中,互相排斥攻击。但真正的佛教,却终于抛弃掉大乘的纠,成为纯净的宗教,跟道教一样,向民间传播,这种力量超过仅在士大夫之间流行的大乘万倍。因果报应,轮回转生,冥冥中自有神灵为人类主宰的观念和信仰,深植人心。 八国中疆土的再扩张 第二个⻩金时代带给国中对外的最大成功,是恢复固有的疆土。大分裂时代使沿边土地大量丧失,隋王朝虽一度振发,但时间太短,不久即因府政覆亡而再丧失。唐王朝最初的目标只希望排除北方突厥汗国的威胁。可是接连着不断的军事胜利,使国中疆域回到元纪前三世纪秦王朝和元纪前一世纪西汉王朝时的版图,而且还要超过。唐府政在沿边疆土,先后设立下表所列的六个总督府(都护府),像六巨柱,保卫国中本土。 国中的沉重外患既是北方的突厥汗国,自然成为反击的第一个对象。 本世纪(七)六○三年,启民可汗的对头达头可汗兵败,向启民可汗投降,启民可汗遂成为突厥的大可汗。可是位于西部金山(阿尔泰山)小可汗之一的泥撅处罗可汗却不承认,宣称他才是突厥的大可汗。于是突厥汗国分裂为二,东西对峙。 东突厥汗国虽然失去了西部部落,但仍然保持強大,尤其本世纪(七)初叶,国中正逢十八年改朝换代大混战。北方崛起的民变领袖们,像梁师都、刘武周都向东突厥进贡,接受封号。唐王朝开国皇帝李渊初叛时,也同样向东突厥进贡。李渊在位期间的二十年代,东突厥使节和商人到了国中,就像猛虎进了羊群,奷烧杀,无法无天。而突厥兵团仍不时深⼊国中国境,本忽视国中的存在。大臣们一度建议放弃长安,向南方迁都。李渊虽因关系太大没有采纳,但对突厥人的横暴,始终不敢表示一丝不愉快。 六二六年,玄武门事变刚刚结束,李世民大帝刚刚即位,东突厥汗国即向长安发动奇袭。大可汗颉利可汗(启民可汗幼子,始毕可汗幼弟)和他的侄儿小可汗实利可汗(始毕可汗长子),长驰南下,直抵渭⽔便桥。距长安只隔一⽔,上下震恐。李世民大帝无可奈何,只好孤注一掷,亲自到渭⽔便桥向颉利大可汗乞和,除了重申誓言继续臣服外,并答应增加进贡财物的数量,颌利大可汗才行撤退。这对李世民大帝是一个莫大的聇辱,然而也正因为这一次会面,李世民大帝亲眼察看到突厥在组织上所呈现的低能,遂决定提前反击。三年后六三○年,大将李靖北征,出定襄(內蒙古和林格尔),深⼊山,颉利大可汗全军覆没,只⾝向西逃走,被国中追兵擒获。东突厥汗国所向无敌,竟被国中一战击溃,使北方各部落大为震骇,李世民大帝遂赢得“天可汗”的尊称。 东突厥汗国各部落从此星散,但仍不时有“可汗”出现,或出于某一些残余部落的拥立,或出于国中 府政委派照顾某一些残余部落。其中也不断有若⼲可汗跟国中对抗,不过都像火花一样,倏燃倏熄。如此断续地维持到下世纪(八)七四五年,最后一任大可汗⽩眉可汗被回纥汗国的怀仁可汗击斩,才彻底消灭。 东突厥汗国所属的铁勒部落,组成份子跟突厥一样,也十分复杂,包括很多不同种族的小部落,其中有两个小部落最为強悍,一是薛延陀部落,一是回纥部落。六二八年,薛延陀部落酋长夷男取得铁勒部落领导权,遂脫离东突厥,自称可汗,建薛延陀汗国。两年后六三○年,东突厥汗国星散,薛延陀汗国就收纳突厥的流亡部落,进⼊突厥故地,直接跟国中为邻。国中的富饶使它跟突厥一样,不断南侵。不过它的运气太坏,恰巧遇上国中第二个⻩金时代。四六六年,国中大将李道宗亲王出击,薛延陀兵团崩溃,最后一任可汗咄摩支可汗向国中投降,汗国灭亡,立国只短短十九年。 薛延陀汗国灭亡后,回纥部落立即填补起来沙漠上的权力真空。但它仍然是一个部落形态,国中册封它的酋长为瀚海都督。 九西域征服与西南地区挫败 西域(疆新及中亚东部),国中的故地,但丧失的时间已有六百年,是太久了,所以当本世纪(七)四十年代,国中势力向西扩张时,面对着的是一个完全新面貌的西域,已非元纪前二世纪张赛和元纪后一世纪班超时代城邦林立的西域。现在西域只剩下几个大国:⾼昌王国、焉耆王国、⻳兹王国、于阗王国、疏勒王国、西突厥汗国,在互相争夺霸权。其中焉耆、⻳兹、于阗、疏勒都是古老的王国,因并呑邻国之故,疆士大大地膨。 引起国中势力西进的是建国于车师前王国故地的⾼昌王国,面积达五万左右平方公里,首都河城(疆新吐鲁番)。它跟西突厥汗国结盟,对国中采围堵政策,封锁边境,断绝国中跟西域的通。虽经国中一再呼吁,但仍扣留国中难民不准回国。四六○年,国中大将侯君集西征,⾼昌兵团大败,西突厥汗国协防的驻屯军惊骇之余,垦夜撤退。横挑強敌的国王囗文泰忧愤而死,继位国王囗智盛出降,被送到长安,国亡。国中把河城改为西州,可汗浮围城(疆新吉木萨尔)改为庭州。 接着是焉耆王国,东西横亘四百公里,首都焉者城(疆新焉耆),跟国中邦一向敦睦。侯君集灭⾼昌王国时,焉耆国王龙突骑支因跟⾼昌是世仇之故,还亲自到国中远征军司令部道贺。可是后来却和西突厥汗国缔结婚姻(西突厥大臣的弟弟,娶了龙突骑支的女儿),对遥远的国中转为冷淡,并一再扣留过境的国中使节和往返国中的其他国家的使节。四六四年,驻军⾼昌的安西总督(安西都护)郭孝恪进攻焉耆,生擒龙突骑支,另立一位新王。但国中远征军撤退后,西突厥汗国来攻,把新王杀掉,另立王族亲戚龙薛婆阿那支当国王。四年后(四六八),国中大将阿史那(姓)社尔(名)西征⻳兹王国时,顺便攻击焉耆,把龙薛婆阿那支杀掉。这一次国中兵团不再撤退。 ⻳兹王国,面积约十万平方公里,拥有七百余个城镇,首都伊逻卢城(疆新库车)。最初跟国中相处也很好。但西突厥汗国终于把它争取过去,参加对国中的围堵。四六八年,国中大将突厥籍的阿史那社尔西征,生擒国王⽩河黎布失毕。国中原设在西州(疆新吐鲁番)的安西总督府,遂向西推进,移到⻳兹。 疏勒王国(疆新喀什)、于阗王国(疆新和田),两个与⻳兹王国面积相当的国家,没有经过战争,就向国中投降。国中遂在焉耆、⻳兹、疏勒、于阗,设立四个军事据点,称为“四镇”隶属安西总督,作为国中西陲屏藩。六七○年,吐蕾王国以倾国兵力对西域攻击,四镇一时陷落。二十二年后的六九二年,国中大将王孝杰反攻,吐蕃败走,四镇又回到国中版图。 对西域(疆新及中亚东部)诸国来说,国中和西突厥汗国,是两个巨人。西域诸国处在国中和西突厥汗国夹中,跟前二世纪时处在国中和匈奴汗国夹中一样,十分狼狈。上述五个王国,就是两大超级強权间的牺牲品。等到所有立独王国都被国中并呑,国中边境向北向西推进,直接跟西突厥汗国接触时,终于爆发一场决战。六五七年,国中大将苏定方率领远征军,包括回纥兵团和若⼲归附国中的东突厥兵团,向西突厥汗国总攻,三道并进。西突厥沙钵略可汗亲统十姓(十个部落、兵团,自中亚向东进击。两国大军在伊丽⽔(疆新伊犁河)以北相遇,沙钵略可汗大败,率领残军渡伊丽⽔,向碎叶⽔(哈萨克吹河,或译楚河)撤退,国中远征军穷追,在碎叶⽔北岸再次决战,沙钵略可汗再大败。带着左右少数侍卫,向西逃亡。逃到咸海东南的石国(乌孜别克塔什⼲市),被石国生擒,给抵达城下的国中远征军。 跟东突厥汗国的情形一样,西突厥汗国的部落从此星散。以后虽然同样也有“可汗”兴起,总归昙花一现。到下世纪(八)四十年代七四二年,最后一任国中派遣担任大可汗的阿史那听,被突骑施部落击斩,西突厥汗国途名实同亡。 国中在西域获得的是完整的胜利,跟张骞、班超时代有很大不同,那时不过限于移植屯垦,主要的是断匈奴右臂的军事联盟。而本世纪(七)起,却设州设县,又设军区,把西域纳⼊国中行政系统,正式成为国中领土。 但在西方边陲,国中的扩张却受到挫败。 西方边陲的吐⾕浑汗国(青海省),是四世纪五胡十九国之一前燕帝国的兄弟国。弟弟的一支进⼊国中本土,在邺城(河北临漳)建立前燕帝国。哥哥的一支辗转二千公里之外,来到青海湖附近,建立吐⾕浑汗国。在大分裂时代中,跟国中西部边陲上的几个短命小国,如南凉、西秦,不断发生战争。本世纪(七)初,可汗慕容伏允在位,国力正強,遂跟国中大起冲突。六三五年,国中大将李靖率军深⼊青海草原,慕容伏允大败,集结兵力再战又大败,不能成军,只好率领残部向西北逃走,打算投奔西域当时还立独的于阒王国。走到柴达木盆地,部下散去,剩下的骑兵千余人,勉強支持,到了大沙漠中,部下几乎跑光。慕容伏允被侍从所杀。国中就册封他送到长安作人质的儿子慕容顺当可汗。但慕容顺在国中太久,汉化太深,不能为他的民人所接受,不数个月,就被刺死,由他的儿子慕容诺易钵继位。李世民大帝为了稳定两国间的关系,把弘化公主嫁给慕容诺局钵。然而吐蕃王国却在它背后不断抄掠它的牧群,慕容诺易钵不能抵御。六七二年,整个汗国溃散,慕容诺局钵和他的公主子带着仅只一千余家残余部落,投奔国中。 吐⾕浑汗国灭亡,土地民人,全被吐蕃王国并呑。吐蕃王国是羌民族的一支所建的王国,包括现在的西蔵、青海大部分——整个世界屋顶,比西域(疆新及中亚东部)面积还要大三分之一,首都逻些城(西蔵拉萨)。国中从来不知道有这么一个国家,即令风闻,因为它在万里关山之外,也从来没有予以注意。当它于本世纪(七)三十年代派遣使节到国中进贡,在长安出现时,国中只不过把它当作一个荒远的小部落,但事实上它当时已十分強大。国中为了利用它在吐⾕浑汗国背后发生牵制作用,于四六一年,把文成公主下嫁给它的国王弃宗弄赞。不过吐⾕浑汗国却在连续不断攻击下衰弱不振,使国中不得不倒转过来扶助吐⾕浑汗国。 文成公主下嫁后三十年,六七○年,吐蕃王国进攻西域(疆新及中亚东部),西域四镇全失。国中大将薛仁贵从青海湖西击,一则希望影响西域的局势,一则希望驱逐侵⼊吐⾕浑收地的吐蕃部落。但被吐蕃击败,全军覆没,只剩下薛仁贵和少数将领逃回。八年后(六七八),国中再派大将李敬玄西击,再度全军覆没,副统帅刘审礼被吐蕃捉去。六九二年,另一位大将王孝杰才收复西域,但六九六年王孝杰第二次向吐蕃攻击时,又告失败。 吐蕃王国的強悍善战,使国中在西南边陲遇到劲敌。 十东方战争与永久和平 东方,指朝鲜与⽇本。 ⾼句丽王国在本世纪(七)初,抵抗国中隋王朝攻击之前,南端的新罗王国(韩庆国州)曾占领它纵深二百五十公里的土地。四十年代后,⾼句丽王国发生政变,宰相(莫⾼支)泉盖苏文把国王⾼建武杀掉,另立⾼建武的侄儿⾼蔵当国王,由泉盖苏文专政。他需要用对外的军事胜利以增加威望,于是跟半岛南端的另一王国百济(韩国扶余)联盟。于四六四年。向新罗进攻,宣称索回失去的国土。但连陷四十余城而仍不停止,显然的它要全部咽下去。新罗王国向国中告急。国中命⾼句丽停战,泉盖苏文拒绝。明年(四六五),李世民大帝亲征,那座杨广倾全国中之力不能攻陷的辽东城(辽宁辽),终被攻陷。接着连破⽩崖城(辽宁海城),盖牟城(辽宁盖州),进围安市城(辽宁海城)。安市城在⾼句丽名将杨万舂固守之下,成为第二个辽东,国中兵团百般攻击,杨万舂百般防守,终不能攻破。而严冬已至,大地冰封,国中远征军没有御寒装备,不得不撤退。杨万舂在城上拜别致谢,李世民大帝命送他绸缎一百匹,表示对他的敬意。这一次的军事行动并不算是成功,但李世民大帝与杨广不同处在此,李世民没有斗气再来。 ⾼句丽在北方失地丧师,对南方新罗的侵略只好停止。但百济王国却不停止,新罗真德女王撰写《太平颂》,亲自刺绣,呈献国中,乞求援救。六六O年,真德女王的继承人金舂秋,再向国中告急。国中派遣大将苏定方率海军赴援,舰队从成山(山东荣成)出发,在百济王国熊津江(锦江)江口,強行登陆,百济战败,首都泅批城(韩国扶余邑)陷落,国王扶余义慈投降。国中就把百济收⼊版图,设立熊津等五个都督府,苏定方不久率军回国,留大将张仁愿镇守。 苏定方刚走,百济的⾼僧道琛和大将福信,就接当时在⽇本的太子扶余丰回国,继承王位,包围泅批城国中驻屯军。明年(六六一),国中大将刘仁轨增援,也在熊津江口登陆,百济军战,大败,泅批城之围解除,退保周留城(韩国韩山)。刘仁轨所率的兵力不多,不能进攻,只能帮助张仁愿坚守泗氵比,僵持两年之久。六六三年,⽇本大军⼊援百济,国中再派大将孙仁师渡海增兵,另一位大将刘仁轨率海军从熊津江进⼊⽩江(韩国锦江),准备跟孙仁师会合后进攻周留城。想不到就在⽩江口,与⽇本⼊援的海军舰队相遇,遂行决战。国中舰队猛烈锲⼊⽇本舰队的部,⽇本舰队被从中切断,首尾不能相应,只好边战边退。国中不断冲击,四战四捷,击沉和焚烧⽇舰四百余艘,烟火冲天,海⽔都化成⾎⽔;⽇本舰队全军覆没。这是国中跟⽇本第一次战争。扶余丰得到败讯,知道大势已去,放弃周留城,向北逃往⾼句丽王国。百济王国立国六百八十一年而亡。 ⾼句丽王国宰相泉盖苏文于六六六年逝世,儿子们爆发烈的夺嫡斗争,嫡子泉男生失败,投奔国中。一个无比坚固的国家,外部历无数严重打击,都没有使它崩溃,如今却从內部裂开。国中抓住这个机会,派大将李(责力)当总司令,泉男生当向导,由陆道东征。六六八年,攻陷首都平壤,国王⾼蔵被俘。⾼句丽王国立国七百零五年而亡,朝鲜半岛的三国时代结束。 现在,朝鲜半岛四分之三的土地⼊于国中,新罗王国局促在半岛东南角四分之一的土地上。不过国中统治的时间只有九年,新罗王国对国中并呑了那么多土地而竟没有分给它一点,深为不満。这个忘恩但勇敢的小国,开始暗中向庞然大物的国中挑战,到处发动民变,促使平壤孤立。六七六年,国中驻屯军不能支持,只好撤退,把设在平壤的安东总督府迁到辽东(辽宁辽),新罗王国遂统一朝鲜半岛的中部和南部,隔着氵贝⽔(朝鲜大同江),跟国中为邻。 新罗王国统一半岛南中部后,并没有继续跟国中对抗,反而非常明智地采取事大——事奉大国政策,对国中十分恭顺。这个政策获得完美的效果,从此国中和朝鲜之间,再没有战争,永为手⾜般的兄弟之邦。 ⾼句丽王国灭亡后三十年,即本世纪(七)最后一年(六九九),它的一位流亡在北方松花江流域的大将大柞荣和他率领的一部分武力,跟当地(⾰末)(⾰曷)部落结合,建立渤海王国。跟朝鲜半岛上的一些国家一样,全盘华化。官制官名,以及府政组织,与国中无异。它对国中也采事大政策,所以中渤之间,邦敦睦,从没有战争。 大祥荣最初称他建立的王国为震王国,下世纪(八)七一三年,国中册封大祥荣为渤海郡王,才开始改用渤海作为国名。 ⽇本帝国,跟朝鲜半岛上诸国同样古老,但那时候文化却比朝鲜落后,因为国中文化必须经过朝鲜,才能传⼊⽇本。本世纪(七)之前,⽇本仍是部落形式的结构,但在国中绝对优势的文化冲击之下,⽇本固有的一切,已不能适应国內的需要和崭新的国际局势。于是产生现代化——即国中化运动。四六六年,孝德天皇下令把全国土地从贵族手中收回,改为国有。废除类似奴隶主的世袭官爵制度,使全国民人不再隶属贵族,而直接隶属天皇。效法国中办法,贵族只有封爵,没有土地。改用国中国特有的“年号”制度,定本年(四六六)为大化元年。依照国中 府政三个“省”的形态,组织⽇本府政,设立六个(省),分别掌理国务。并普及教育,采取国中文字为法定文字,以孔颖达的《五经正义》为法定课本。这是⽇本第一次大规模接受现代化文化运动,史学家称“大化改新”从此,⽇本跟朝鲜半岛诸国一样,成为国中之外的另一个“国中”无论文字、教育、官制、府政,甚至意识形态和国中几乎完全相同。 ——⽇本的国中化运动,大化改新只是起步。从此之后,对国中文化的昅收,一千余年间,与⽇俱增。因之普遍地产生一种国中崇拜,认为⽇本一切都是错的,国中一切都是对的。若⼲著名的学者甚至认为国中的改朝换代才合乎经典,而⽇本天皇万世一系制度,是一种可聇的谬误。⽇本人最初以夷狄自居,尊奉国中是国中,后来则自以为⽇本才是国中,国中反而成了夷狄。平安时代(七九四——一八五)名诗人赖忠传,曾有诗说:“乘船当乘作文船,扬名无逾作汉诗。”可说明⽇本对国中倾慕的程度。 十一武(上明下空)——国中唯一的女皇帝 ⻩金时代二十年后,进⼊五十年代,一个年轻美丽的女人在唐王朝宮廷中站起。 这个女人是武(上明下空),当她十三岁时,被选⼊皇宮,之后被列为李世民大帝的姬妾之一。唐王朝初期的皇宮姬妾,有十九级:“惠妃”、“淑妃”、“德妃”、“贤妃”、“昭仪”、“昭容”、“昭媛”、“修仪”、“修容”、“修媛”、“充仪”、“充容”、“充媛”、“捷好”、“美人”、“才人”、“宝林”、“御女”、“采女”武(上明下空)是第十六级的“才人”而“才人”同时有九人之多,她不过九人中的一人,那是一个绝望的位置。武(上明下空)二十六岁的那一年,即四六九年,李世民大帝逝世,依照皇家规定,已故皇帝的姬妾,都要出家削发为尼,在空门青灯之下,寂寞的各终其天年。李世民大帝的姬妾都被送到长安的感业寺,武(上明下空)自然也在其中,这更是一个更绝望的位置。然而,命运之神施给她恩典。五年后的六五四年,继任皇帝李治跟他的子王皇后,到感业寺进香。李治当太子时曾对武(上明下空)的美⾊垂涎三尺。现在,他在尼姑行列中看到武(上明下空),武(上明下空)当然也看到他,但今已非昔比,她流下眼泪,李治也流下眼泪。这一切被王皇后收⼊眼底,王皇后那时正跟李治的另一位姬妾萧淑妃争宠,于是把武(上明下空)接回皇宮,想用她帮助自己打击萧淑妃。武(上明下空)的嘴可以流出藌来,使王皇后待她如同姐妹,竭力推荐给李治。 李治于六五四年时二十七岁,武(上明下空)已三十一岁,比李治大四岁。一个没有人生经验的年轻男人,一旦落到一个备尝风霜,充満机心,年龄又成了的美丽女人之手,就好像一只苍蝇落到蜘蛛网上,除了粉⾝碎骨外,很难逃生。仅仅几个月工夫,李治就成为她掌中物玩。武(上明下空)遂开始她第一个目标:皇后宝座。明年(六五五),她把她刚生下来的女儿亲手扼死,然后诬陷是王皇后下的毒手,这个杀女案不久就发展成为王皇后与她的家人以及萧淑妃也参加的,图谋对李治不利的谋反案,兴起宮廷大狱。结果把王皇后、萧淑妃各打一百,砍断手⾜,再投到酒缸,听她们衷号而死。李治正式册封武(上明下空)当皇后,距她离开感业寺只有一年七个月,攻势之凌厉与无情,使人惊骇。 武(上明下空)完成第一个目标后,接着追求第二个目标:权力。这当然需要非凡的设计与耐心。李治头部经常剧痛,双目不能睁开。武(上明下空)就跟李治同时出现在金銮殿上,听取大臣报告,并由武(上明下空)裁决,府政官员称她们夫妇为“二圣”府政的控制权遂无声无息地滑到武(上明下空)手中。武(上明下空)所需要的是李治这样不生不死痛苦地活下去,使她有充分的时间铲除反对她的人,并埋伏下自己的力量。然而李治活得未免太久,他在位三十五年,到六八三年才死。 武(上明下空)后来对李治厌恶⼊骨,但她能控制自己,没有谋杀他,这是她绝顶聪明的地方。李治死后,武(上明下空)所生的第三子李显继位,只有三个月,武(上明下空)把他罢黜,立她所生的第四子李旦当皇帝,武(上明下空)以皇太后⾝份临朝听政,李旦完全成为木偶。这样维持了七年,到六九○年,武(上明下空)认为时机已经成,再把李旦罢黜,自己坐上皇帝的宝座。唐王朝,这个声势煊赫,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帝国,被武(上明下空)不动声⾊地取消。武(上明下空)是国中历史上第一个,也是唯一的一个女皇帝,她建立的王朝称周王朝(史称南周或武周)。 武(上明下空)是一个杰出的女人,具有绝顶的才⼲和智慧,她苦心孤诣二十八年才当上皇太后,再苦心孤诣七年才当上皇帝,那时已是六十七岁的老太婆了。在那个时代,可以想像到的,几乎所有的人都反对她,李姓皇族和府政全体官员,以及当时的儒家学派礼教社会,无一不拒绝一个女人担任皇帝。所以武(上明下空)用她自己的方法保护她的王朝,即任用醋吏,无情而扩大地执行冤狱政策。作大规模但表面合法的杀屠。凡是反对她的人,或被认为反对她的人,以及酷吏所网罗的人,一律用法律判决他们谋反,连同家属或家族,一并处斩。包括李治的舅⽗长孙无忌(李治所以能立为太子,完全是舅⽗之力)和武(上明下空)亲生的两个儿子——长子李弘、次子李贤。而且连武(上明下空)的嫡亲孙儿,也都被这位应该是慈祥的老祖⺟鞭死。 ——只有无限权力才有如此猛烈的毒,使一个⺟亲和祖⺟疯狂成武(上明下空)这种样子。 十二酷吏与酷刑 南周王朝政权是一个⾚裸裸的特务政权,建立在酷吏主持的诏狱系统之上。名义上是武(上明下空)在统治,实际上是酷吏集团在统治。 法律的好坏,不在“法条”的本⾝,而在“诉讼法”的执行。不在如何处罚犯罪,而在如何确定犯罪。唐王朝的法律,是国中各王朝法律中最完善的一种,但因国中古政治思想缺乏人权观念,所以国中始终不能产生证据主义的诉讼法,《唐律》自不例外。于是酷吏的酷刑就代替诉讼法,法官在侦查报告时,不追求事实,只追求口供。一个人明知道一旦诬服谋反,即将全族被屠,而仍“坦承不讳”、“自动招认”这便是酷吏的功能。 武(上明下空)所组成的酷吏集团,最有名的可举出下列数人; 来俊臣武(上明下空)最亲信的助手之一,在他当权时,除了武(上明下空)自己和武姓亲属外,所有府政官员和牵连所及的民众,都在他的刑事诉讼法——酷刑之下发抖。任何人(包括亲王、宰相)只要由来使臣逮捕审讯,很少能活着走出狱门。他审讯被告时所用的酷刑,仅只“枷”一项,就有十种使人心悸的名号:“定百脉”、“不得”、“突地吼”、“著即承”、“失魄胆”、“实同反”、“反是实”、“死猪愁”、“求即死”、“求破家”其他酷刑,也各有名称,而且美丽香,充分表示对人权和对人尊严的摧折和戏弄。如“凤凰展翅”:把被告手⾜绑上短木,像扭绞绳索一祥地扭绞双臂。“驴驹拔撅”:把被告绑到柱子上,用绳子系着颈项,向前牵引,如果不及时招认,脖子就会被拉断“仙人献果”:教被告⾚裸着⾝体跪在碎瓦砾上,双手捧枷,举过头顶。“⽟女登梯”:教被告爬上⾼梯,用绳子拴着脖子,向背后牵引,或窒息而死,或跌下摔死。 来俊臣不仅是实行家,还是理论家。他著有《罗织经》一书,是人类有史以来第一部制造冤狱的经典,经上指示的程序有七: 一、先确定对象。 二、由特务们从四面八方向有关机关或当权人物,发出告密信件或检举信件。 三、等候有关机关或当权人物把这些信件,下调查(事情发展到此,对象的命运已经确定。也可以说,当酷史在确定对象时,对象的命运就已经确定,因为那些涉及到谋反叛国巨案的信件,不可能不下来)。 四、据这些下来的信件,把对象逮捕审讯。 五、审讯时施用酷刑,取得理想的口供。——注意的是,如果拒绝招认而死于酷刑之下,就又多了另一个罪名:“畏罪杀自”被告只有两条路可以选择,一是招认,一是死于酷刑之下。事实上并不需要对每一个被告都施酷刑,如宰相狄仁杰等,就没有受到拷打,只教他知道如果不合作将发生什么,效果相同。 六、审讯时教被告们在口供中互相牵引,并扩大向会牵引,人数多寡和范围大小,由当权人物或酷史决定。 七、把被告口供整理编撰,使互相吻合,毫无破绽。于是,程序完成,一件谋反叛国巨案,宣告破获。 索元礼武(上明下空)情夫之一的薛怀义的⼲爹,所以最得信任。他最大的本领是,只几天工夫,就可以从一个被告牵引出一千个被告。被告给他,跟给来俊臣一样,百死一生。他发明一种特制的铁笼,教被告把头伸到里面,而里面钉満铁针。有时他把被告倒悬起来,在头部系上石头,使它下坠。有时用醋汁灌被告的鼻孔,直到招认或被窒息而死。有时用铁圈套到被告头上,在隙中打⼊木楔,直到招认或脑浆崩裂。 侯思止一个不识字的法官,他对武(上明下空)说:“我虽然不识字,可是我忠心除奷。”武(上明下空)很欣赏他。侯思止以审讯宰相魏元忠一案而闻名,当魏元忠拒绝承认谋反时,他认为魏元忠空言狡辩,把魏元忠双⾜缚住,在地上倒拖。 周兴他当权的时间很短,但他在冤狱史上的地位却非常重要。有一天,武(上明下空)把一件密告周兴谋反的检举信件给来俊臣调查。来俊臣跟周兴是最好的朋友,而且那一天二人又恰恰在一起共进午餐。任何人都以为来俊臣一定会为他的好友昭雪,但这是不懂特务本质的人的想法。特务的本质是互相呑噬的,对越是要好的朋友越加忍残,用以表示他自己的清⽩与忠贞。来俊臣问周兴说:“有一个被告,态度非常顽強,不肯承认谋反,最好用什么办法对付他?”周兴说:“简单的很,把他装到大瓮(缸)里,四周燃起炭火,他就非承认不可。”来俊臣教人如法布置妥当后,对周兴说:“有人告兄台谋反,我奉命调查,请君⼊瓮。”周兴的尴尬与狼狈,以及结局,是可以推断的。从此“请君⼊瓮”一语,成为国中最有名的成语之一。 十三东西方世界 六○七年(杨广在启民可汗王庭炫耀威风),⽇本帝国推古天皇遣使节小野妹子前来国中,国中遣使节裴世请赴⽇本报聘。 六二二年(国中正逢十八年改朝换代混战),伊斯兰教教主穆罕默德在麦加被逐,率门徒出走麦加那。伊斯兰教徒即以本年为回历元年。 六三○年(国中擒东突厥颉利大可汗,李世民大帝被尊为天可汗),穆罕默德攻陷麦加,建阿拉伯帝国。国中史学家称之为大食、天方。 六三二年(国中擒颉利大可汗后二年),穆罕默德逝世,没有儿子,府政设“哈里发”为元首。 六三八年(国中灭⾼昌王国前二年),阿拉伯帝国攻陷东罗马帝国属城耶路撒冷,伊斯兰教从此在巴勒斯坦传播。 四六六年(国中灭薛延陀汗国),(一)阿拉伯帝国攻东罗马帝国北非领地,陷亚历山大城。伊斯兰教从此在北非传播。(二)⽇本帝国“大化改新”全盘昅收国中文化。 六六一年(国中灭百济王国前二年),阿拉伯帝国第四任哈里发被刺死,大臣穆阿伟亚自立为第五任哈里发,废除选举制,改为⽗子世袭,并把首都从麦地那迁到大马士⾰。西洋史学家称之为奥米亚王朝,国中史学家称之为⽩⾐大食。 六七二年(吐蕃王国灭吐⾕浑汗国),⽇本天智天皇逝世,皇弟大海人起兵攻皇太子大友,大友兵败杀自。大海人即位,是为天武天皇,史学家称“壬申之” UmuXs.CoM |
上一章 中国人史纲 下一章 ( → ) |
您目前阅读的是中国人史纲,综合其它中国人史纲小说免费阅读已更新供您免费阅读,非常感谢您对作者柏杨的支持,想要阅读更多与中国人史纲小说免费阅读类似及相关的优秀综合其它请持续收藏游牧小说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