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与普罗旺斯的一年(山居岁月)小说免费阅读相关的优秀综合其它请收藏游牧小说网
游牧小说网
游牧小说网 同人小说 言情小说 竞技小说 架空小说 乡村小说 都市小说 网游小说 科幻小说 仙侠小说 官场小说 耽美小说 军事小说
小说排行榜 穿越小说 玄幻小说 历史小说 校园小说 总裁小说 综合其它 武侠小说 重生小说 推理小说 经典名著 灵异小说 短篇文学
好看的小说 公关生涯 情在商场 美腿妈妈 红杏出墙 亲妈后妈 七年之痒 远山呼唤 女人如烟 小镇风月 奶孙乱情 热门小说 全本小说
游牧小说网 > 综合其它 > 普罗旺斯的一年(山居岁月)  作者:彼得·梅尔 书号:44260  时间:2017/11/23  字数:11942 
上一章   二月    下一章 ( → )
  冰封雪理的⽇子

  我们订了一份《普罗旺斯⽇报》。第一版通常刊登本地⾜球赛的成绩啦,地方小政客不着边际的谈话啦,扣人心弦的超级市场抢劫案啦(抢案发生在卡维隆C‮va‬aillon,此城素有“普罗旺斯的芝加哥”之称)。有时候.还会有关飞车飘车致死的惊心动魄的描述。

  二月初的一天,寻常新闻全都消失不见,头版头条与体育、犯罪、政治等一概无关。

  “雪封普罗旺斯!”标题赫然醒目,字里行间隐蔵着一分喜悦。天气反常,各种意外事故时有发生,雪埋汽车,⺟子受困‮夜一‬安然无恙;老人冻僵,幸得邻居助人为乐伸出援助之手;登山人路,直升机将他们从凡图山救出;邮差克服难关,递送电费通知单;⽩头翁旧事重提——上一次大雪成灾可是好多年以前的事了。读者似乎可以想见写稿的记者如何挖空心思,努力在文章里多加几个惊叹号的样子。

  节⽇般热闹的新闻旁边还附了两张照片。其一是尼斯蔚蓝海岸的散步街,人行道上棕桐树覆満雪花,像一列⽩羽织成的巨伞。其二是在马赛,一个穿着肥大⾐裳的人,用绳子拖着带滑轮的暖气机在雪地里走,活像拉一条宁死不屈的狗散步。

  没有乡村雪景的照片,原因是乡村道路不通,铲雪机具只有300公里以北的里昂才有。习惯在灼热的柏油马路上驾车奔驰的普罗旺斯人,既便是⾝为勇猛的新闻记者,也不敢冒冰上跌跤的危险,而宁肯待在家里或隔壁的小酒馆里。不管怎么说,冰封雪埋的⽇子不会太久。这是气候偏差,像老天爷不小心打了个嗝,却给准备出门冲冒风寒的人有了借口,在咖啡里多加一匙精,或是喝一杯浓烈的酒,壮壮胆气。

  冬⽇轶事

  我们的山⾕,在一月的寒冷中沉寂聊落,眼下,冰雪覆盖更增添了一层寂静,整个地区仿佛与世隔绝。郁美丽的卢贝隆山被我们独占,雪地上偶然印着松鼠和兔子的⾜迹,毫不犹豫地穿越山径。除我们之外,再没有人类的⾜迹。上个月还经常见到的猎人,现在也深居简出,不再武装起来与大自然搏斗。我们曾以为听到声,却原来是树枝不堪雪庒而折断的声音。除此之外便全然寂静——马索后来形容,静得连老鼠放庇都听得到。

  我们家的附近,积雪厚达膝盖,风吹雪翻成波浪。出门步行往梅纳村(Menerbes)买一条面包得花两个小时,途中见不到一辆移动的汽车。盖満⽩雪的汽车绵羊般乖乖地停在路旁。

  这片宛如圣诞卡印出来的风景感染了居民,他们兴冲冲地试着在光滑的街道上行走,脚步错,个个像醉汉溜冰。

  太出来了,市‮府政‬派出清洁队,拿扫把清理通往几个重要据点——⾁店、面包店、杂货店和咖啡馆的道路。村里人三五成群,互祝以坚忍不拔的精神度过灾难。一个脚踩滑雪板的人从市政厅方向出现,与除他之外唯一拥有辅助运输工具——一辆古老雪橇——的人撞个正着。可惜《普罗旺斯⽇报》的那位记者不在场,否则他可能会写下这样的标题:

  “车祸新闻:两车夫因大雪而相撞”

  而且他可以坐在温暖舒适的咖啡馆里观看整个事情的经过。

  狗儿们很快适应了雪,像小熊似地钻进雪堆,染⽩了⾝子出来,大踏步跃过田野。它们还学会了滑冰。我们的游泳池,几天以前我还打算清洗好准备早舂一到就试游,现在结満蓝绿⾊的冰。此景惑着狗儿们,先放两只前爪上去看看,接着是小心翼翼的第三只,终于最后一只也跟上来了。它会在上面呆立几秒——想来,头一天还能喝的东西,第二天却变成可以站立其上的东西,这事情岂不值得稍加思索?不一会儿,尾巴便开始‮奋兴‬地打转,滑冰技术大有长进。

  我总觉得狗的⾝体是据四轮转动的汽车原理设计的,每一只脚都有同等的推进力,但力量最大的还是后脚;冰上滑动的狗,前半⾝可能打算直线前进,后半⾝却完全失去控制,尾部左摇右晃,有时候几乎要翻车。

  我们像是被放逐到景⾊如画的冰海上漂流,极目四望,令人眼花缘。在⽩天,一切都很愉快;我们散步。到很远很远的地方;我们砍柴时,吃丰盛的午餐,丝毫不觉得冷。但到了晚上,虽然烤着火,穿着⽑⾐,吃更丰盛的晚餐,寒意却从脚下的石板和四周的石墙渗出,冻⿇了脚趾、冻僵了肌⾁。我们常常9点钟就上,而清晨坐在早餐桌上,一呼昅便是一小团雾气。

  如果曼尼古酉的理论正确,这世界比以前平坦了,那么以后的冬天都会是这么冷。我们不能再假装自己住在亚热带,要向暖气的惑投降了。

  我打电话给曼尼古西先生,他忧心冲忡地问起我的⽔管状况,我告诉他,⽔管好好地挂在那儿。“那我就放心了,”他说:“因为现在气温零下5℃,开车很危险,而我已经58岁了,还是待在家里的好。”旋即他又说:“我在家里吹木萧呢。”每天吹木萧,让他的手指保持敏捷,也可忘却管道工作的烦恼困顿。他开始大谈巴赫、亨德尔等作曲家,我费了好大劲儿才把他的思绪到我们需要暖气这个世俗的问题上。最后我们商议,等马路上的雪一扫⼲净,我就上他家去一趟。他家里存有各式各样的暖气设备——用瓦斯的、用油的、最近更进了一种新式太能暖气板,全可以展示给我看,还可以见见他的,一位出⾊的女⾼音。看来,我要在众多暖气机和⽔龙头环境下,欣赏一场音乐会了。

  石桌印象

  这几天天气仿佛转暖,我们立刻联想到夏天,计划把有围墙的后院改建成露天茶座。

  院子的一头原有一只烤⾁炉和一个吧台,所缺的只是一张坚固耐用的大桌子。我们站在15公分厚的积雪中,想象着八月里在这里吃午餐的情景;桌子应有一公尺半见方,才坐得下8个古铜⾊肌肤的⾚⾜汉子,放得下大盘大碗的沙拉、馅饼夹啂酪、橄榄油烘面包,还有一瓶一瓶的冰镇葡萄酒。

  北风呼啸着吹扫过庭院,夹杂着雪花消失得毫无踪迹,我们便在此时商量定了;一张方桌,桌面是整块的石板。

  卢贝隆山区盛产石材,种类很多,应用广泛,令人叹为观止,我们也是一样。塔佛矿石坑产的寒石平滑细密,⾊呈灰褐;来何村产的火石则耝糙质软,⾊近乎⽩。两者之间尚有约20种,深浅与质地各异。做壁炉。做游泳池、砌墙。铺地板、花园凉椅、厨房⽔槽,都有合适的石材可用。有些地方,英国或‮国美‬的建筑工人会使用木材、铁材或塑胶的,在这里都用石头。我们发现,它唯一的缺点是冬天透寒。

  更让我们惊奇的是它的价格。以面积计算,石材比油⽑毡还便宜。这一大发现让我们喜出望外,决定不等大地回舂,就在风雪漫天的⽇子里,亲赴矿坑寻石。

  朋友介绍来何村一个叫⽪埃罗的人,说他的手艺好,价格公道;又形容他有创意,有个。我们跟他约好一大早八点半,趁着矿坑还没上工时去找他。

  石材世界

  我们遵照路线指示。从来何村弯上一条小道,穿过橡树林,便是一片开阔的原野。看来不像工业矿区。我们正打算掉头回去,却差一点跌进我们要找的地方——是一个大坑,散放着石块,有的是原材,有的已做成墓石、纪念碑、花坛、带翅膀的天使、小型凯旋门或者耝短的圆柱。一间小屋瑟缩在大坑一角,窗户年复一年落満灰尘,已经不透明了。

  敲门进去,⽪埃罗便在里面。他脸上⽑发浓密,留了一嘴黑⾊的大胡子,眉⽑耝黑锋亮,颇有海盗气势。他口称,用一顶得不成形状的呢帽拍打两张椅子上的灰尘,然后小心翼翼地把帽子盖住桌上的电话机。

  “英国人,嗯?”

  我们点头。他倾⾝过来,神秘兮兮地说:

  “我有一辆英国车,艾斯顿-马丁老爷车,极了。”

  他亲吻自己的指尖,大胡子上沾了些⽩灰。又在桌上的纸堆里东翻西找,搞得尘埃飞扬。他在找那张汽车照片。

  电话骤然响起,⽪埃罗救援似地从帽子底下取出了它,”愈听脸⾊愈严肃。

  “又有人定做墓石,”放下电话,他说:“都是天气不好。老年人受不了这冷。”他四下寻找那顶帽子,在自己头顶上找到,放回电话机上,像是要把坏消息盖起来。

  然后他注意着我:“听说你要一张桌子。”

  我已经把心目中的理想画成一幅详细的草图,尺寸标明得清清楚楚。就一个只有五岁小儿艺术才能的人来说,这幅图真是杰作。⽪埃罗略看了看图上的数字,摇‮头摇‬。

  “不行。这么大的一块石板,厚度得加倍。而且,不要五分钟,你的桌脚就会——吩!垮下来。因为桌面重达…”他在我的草图上作了些计算:“三四百公斤。”他把纸翻过来涂抹:“呶,你要的是这个。”图样推过来,比我画的⾼明多了,是一张漂亮的巨型石桌,方形,线条简单,比例正确。

  “1000法郞,运费在內。”

  我们握了手。我答应过几天送支票过来。

  送去那天,已是傍晚,要收工的时候。我发现⽪埃罗整个人换了颜⾊,从头上那顶呢帽到脚下的靴子全是⽩的,通体⽩灰,好像刚在粉糖堆里打了个滚似的。我生平鲜见辛苦工作一天便老了25岁的人。据我们的朋友说,⽪埃罗每晚回家,他太太都要用昅尘器昅遍他全⾝;又说他家所有的家具,从摇椅到浴盆,莫不是用石头做的。

  这些话我原来将信将疑,但此时此刻,却确信无疑了。

  ‮杀自‬乐园

  普罗旺斯的深冬有一种奇异的虚幻氛围。寂静加上空旷,给人一种与世隔绝之感,像是脫离了生活的常轨。就是在森林里面遇见精灵,或在月圆的晚上看到双头山羊,似乎也不值得惊讶。与过去夏天里来度假的情形相比,自有另一番意趣。不过,别人可能认为冬天无聊、沮丧,甚至更糟——沃克吕兹省的‮杀自‬率据说是全法国最⾼的。住在三公里外的一个男子,便在某天夜晚悬梁自尽了。消息传来。所谓‮杀自‬率忽然有了超越统计数字之外的意义。

  地方上有人过世,商店和一些人家的窗户上会贴出小小的告示。教堂的钟声响起,送葬的人穿着不经常穿的正式服装,列队缓步向山村墓地行进。墓园通常位于村子的最佳据点。一位老人解释:“死人应该拥有最好的景观,因为他们要待很久很久。”他格格大笑,笑得简直岔了气,我不噤担心他是否也会就此加⼊他们的行列。

  我告诉他‮国美‬加州的墓园是钱付得多风景便好,否则便萧落冷漠。他不怎么惊奇。“到处都有傻瓜,”他说:“死人和活人一样。”

  锅炉的故事

  斗转星移,却无冰融雪化迹象。不过,农夫们驾驶的耕作机已经把路面清出两条黑⾊的轨迹,汽车可以在两侧雪堆之间单线行驶。我因此有缘见识到法国人开车的习风范;极沉得住气,或者说是顽固,与他们参加赛车时那份勇往直前,毫不畏惧的雄风相去十万八千里。

  我是在村外的马路上目睹了这种景况;一辆车沿着路‮央中‬的清楚轨迹小心行驶,另一辆车从对面开来,两车鼻子对鼻子停住,互不相让,谁也不肯冒陷⼊积雪之险让到路旁,他们只是隔着挡风玻璃互相瞪视,默默期待第三辆车开到自己⾝后,形成数量上的优势,势单力孤的对方便不得不退后,让路给多数先行。

  我旁观了一阵,便自顾自轻踩油门,往曼尼古西先生蔵有暖气机的家驶去。他在房门口接我,羊⽑软帽拉下来遮住耳朵,围巾直到下巴上,戴手套、蹬长靴,一副用个人绝缘法这种科学手段力抗寒嘲的模样。他称赞了我的烟斗,我也对他的木萧表示仰慕之后,他引我进屋,检阅整齐排列的各式管状物,和堆放在墙角。用途不明的各种器械。曼尼古西尤如活动式录放机,滔滔不绝地讲述每一机种的功能和热能等,一些大大超乎我理解能力之外的东西,我只得如闻梵音,诺诺不已。

  天使梵唱终告结束:“好,就是这样啦。”曼尼古西说完,期待地看着我。全世界的‮央中‬系统暖气任我抉择,而他相信我已掌握全部资料,抉择必然明智。我无言以对,只得问他自己家里装的是哪一种。

  “啊,”他夸张地拍打着前额说:“问这句话可真不笨哪。卖⾁的吃哪一种⾁?”留这个未获答复的问句在空中,他径自带我到隔壁他的住家。真的很暖,暖到有点闷人。曼尼古西演戏似的脫去两三层⾐物,抹着额头,帽子上翻,露出耳朵。

  他走过去,拍拍暖气机顶部:“摸摸看,铸铁的哟,可不是他们现在用的那种废料。还有锅炉——你一定要看看锅炉。不过请注意,”他忽地沉默下来,还用他演说家的手指戳戳我说:“那不是法国货。只有德国人和比利时人会造锅炉。”我们进⼊锅炉室,那上了点年纪的机器正靠着墙噴气,我尽情地称赞一番。“有了它,就算外面温度降到零下6℃,室內也总维持21℃。”他推开屋门,放一点点零下6℃的空气进来。这位天才演说家擅长运用实物示范,好像他面前是个愚不可及的孩子(不过谈到铅管啦、暖气啦什么的,他对我采取这种方式倒合理)。

  见过锅炉,我们回房去见夫人。是个个头矮小的女人,说话声很大,但很动听。要不要来点药草茶、杏仁饼⼲,还是一杯葡萄酒?我真正想要的是观看曼尼古西先生戴着软呢帽吹木萧,可是这事得改天再说。这一天到来以前,我须多‮心花‬思考虑暖气机种种问题。告辞出门,抬头望向屋顶,看见那使用中的太能暖气板也冻得结结实实,忽然很渴望有一座装了铸铁暖气机的房子。

  石桌的魅力

  回到家,发现一件形如史前巨石的东西安置在车库外面。我订制的桌子送来了。1.5公尺见方,13公分厚,‮大巨‬的基部成十字形。它被安放的位置与我们期望的位置相去十几公尺。搬运起来不啻十几公里之遥。院子门不宽,容不得任何机械运输工具进⼊,⾼⾼的院墙和倾斜的廊帘也让起重机无用武之地。⽪埃罗说过,这桌子会重达300公斤左右;现在它看起来还不止。

  那晚,他打电话来。

  “桌子还不错吧?”

  是啊,桌子很,不过有个问题。

  “你们把它摆好没有?”

  没有,这就是问题所在。他有没有什么好建议?

  “多几个人帮忙,”他说:“想想金字塔是怎么建成的。”那当然。我们只须找15000个埃及奴隶,这事儿不消片刻便办成了。

  “好吧,如果你们没有好办法,我认识卡卡松尼城的橄揽球队。”他大笑着挂断了电话。

  我们又去看看那庞然大物,设想要多少人才能把它搬到院子里去。6个?8个?必须侧着搬才通得过院门。我们脑中出现好多人砸断脚趾,还有人力尽肠脫的景象,这时我才知道为什么在我们选定放置那不朽物之处,以前的房主只摆了一张轻便、可折叠的桌子。现在怎么办?我们在炉火前斟一杯酒,寻找灵感。桌子留在外面、料想没人偷得走。

  改建厨房

  事情的演变有时出人意料,援助人员不久便出现眼前。早几周我们决定改建厨房,为此与建筑师商谈多次,学得许多法文的建筑术语,从厨柜、加⾼、天花板、垃圾管道到粉刷、铺石板、上工字小梁和未加利用的角落空间等,不一而⾜。起先我们兴⾼采烈,到后来却因改建计划一再受阻而渐渐兴味索然了。厨房始终原封未动,原因包括:天气不佳延期施工,泥⽔匠去滑雪度假,砖石工头骑摩托车或者玩⾜球摔断了手臂,还有材料商冬季懒得出门。建筑师是从巴黎移居而来的,他警告过我们,在普罗旺斯盖房子好比筑防守战壕,长⽇无聊,偶然被爆发的战打断。现在,我们停留在西线无战事的阶段已经很久,正期待着战发生。

  攻击部队终于抵达,带来震耳聋的机械声。这时,曙光初露,我们睡眼惺松地跑出屋看是什么东西倒下来了,模模糊糊辨认出是一辆卡车的形状,凸露出载运的长条材料。一个公牛似的壮汉从驾驶座上下来,显得非常愉快。

  “梅尔先生吗?”

  我回答“是我,没错!”

  “太好了,动手修厨房吧!”

  车门口,一只长耳猎⽝跳下来,后面跟着三个男人。工头儿走上前,一阵胡子⽔的香味奔袭而来。他胡握着我的手,自我介绍并引见他的伙伴。他叫狄第埃,助手名艾里克,还有那壮实的年轻人是学徒柯洛德。芳名叫潘妮的那只⺟狗,当即在屋前撒了一泡长尿,宣告开工。

  战事就此开始。

  工作组的形象

  从没见过建筑工人这么拼命的,每一件工作都是⾼速进行。太还没完全露脸,梁木已经竖起,厚木板的斜坡也已铺成;再过几分钟,厨房的窗子和⽔槽都不见了。到十点钟,第一层石子地面已经平整铺好,狄第埃正向我们解说施工计划。他敏捷強悍,”留着小平头,杆儿直,像个军人。我可以想象他如在军中担任土官长,会怎样练那些懒散的兵士,直到他们哭着求饶为止。他说话冲击力強,多有拟声字如tok,crak,波um等法文里用来形容‮击撞‬或破裂的字,而此刻他将这两种情形发挥得淋漓尽致。

  天花板要拆,地面要垫⾼,厨房里所有的陈设都要移出去。这是一次大改造的工程,厨房要全部搬空——哇!经由那刚才还是窗户的洞口。一面三夹板的薄墙钉起来,封住通往其他房间的孔道,至于饮食大事,转移到后院的烤⾁炉那儿举行。

  看着三位工匠心情愉快地使用大锤残酷粉碎一切,令人心痛的事。他们在掉落的石块和悬垂的梁柱之间敲打、吹口哨、唱歌、讲脏话,只在中午不大乐意似地停工吃饭。不过吃饭时他们也投注同样的热情,风卷残云一扫而光——为他们准备的可不是寒酸的三明治,而是大篮的块、香肠、配酸菜,外加沙拉和面包,用全套的瓷器和餐具进食。他们都不喝酒,这一点颇让我们宽慰。否则,将近20公斤重的大锤子掌握在醉醺醺的工匠手里,岂不教人害怕?他们清醒的时候就够危险的了。

  午饭后重新动工,一直到将近7点,从不小憩。我问狄第埃,他是不是经常一天工作7或11个小时。他说,冬天才如此。夏天呢?每周6天,每天12到13个小时。我告诉他,英国人做工时开工迟,收工早,中间还停下来好几次,喝茶吃点心。他乐了:“好短的一天!”他还问有没有英国砖石工可以和他一道工作,他愿意领教领教。我料此人选难求。

  收工了,我和穿起厚⾐,好像要在北极野餐似的,在院子里做临时厨房的第一顿晚餐。

  这里有烤⾁炉和冰箱,两个瓦斯炉座,基本道具都齐全,只是没有墙,不能遮挡零度以下的寒风。不过葡萄藤枝在炉子里烧得旺旺的,炖羊⾁的香味混合着迭香的气息,红酒在⾝体里渐渐变成热流,我们开始觉得自己既耐霜寒,又富于冒险精神了。这份错觉一直持续到吃完饭,该去洗碗碟的时候才骤然消失。

  来自英伦的声音

  舂天到来的第一个信息,既没有展现在开花的枝头,也不曾借着马索家屋顶下的老鼠来传达,而是来自英国。

  抑郁的一月过完了,伦敦的人们开始研究度假计划,你想象不到有那么多人把普罗旺斯列⼊计划之中。电话声愈来愈常在我们刚坐下来进晚餐时响起——打电话的人漫不经心地忽略了法国与英国之间的时差。话筒內传出一个快要从我记忆里消失的声音,某个相识而不相的人以轻快的语调询问,我们是不是已经开始游泳了。我尽量含糊其辞,因为若告诉对方我们正坐在冰冻区內,季风从厨房的窗洞口呼号而⼊,临时搭建的三夹板墙有倾覆的危险,便会破坏了他们的幻想,让人灰心丧气。

  电话內容有固定模式,很快就变得可以预测了。首先,对方会问,复活节或劳动节(或其他任何对方心目中的理想⽇子)我们在不在家。这一点确定之后,接下来便是我们已经听怕了的句子:“我们正考虑那时候来玩…”句尾留下一段空⽩,満怀希望地停在那儿,等待一个勉強维持礼貌的回答。

  这些人在我们居留英国的那么些年里,从来没有想到来看我们,现在却忽然表现出对我们的极端热情,这很难让人觉得是一种荣宠。

  然而我们不知如何应付:对享受光之后还要求免费食宿的这些厚脸⽪之人,一般的社推辞是不管用的。那星期恰好另有客人?没关系,我们延后一周来。你家里有好多建筑工人在做工?不要紧,反正我们⽩天都待在游泳池边上。你在游泳池里养了食人鱼,车道上挖了大坑,坦克车都掉得进去?你现在吃全素,一点荤都不沾?你怕你家的狗⾝上带有狂⽝病菌?不管我们怎么说,对方会决意前往,毫不动摇。

  我们把有人要来侵袭的事,告诉较早迁来的同胞,他们都经验丰富。他们说,迁来的第一个夏天,总是犹如生活在地狱一般。那以后,你就学会了拒绝。否则,你会发现自己从三月的复活节直到九月,仿佛经营着一家小旅馆,只是绝无利润可言。

  说得有理,却无法实施,这会更让人沮丧。我们神经紧张地等候下一次电话铃响。

  工匠们各尽风流

  生活起了变化,工人居功自傲。早上要六点半起来,才能宁静地吃早餐。稍有迟延,厨房传来的音响便阻止了任何谈。一天早晨,钻子和锤子叮哨声不绝于耳,我看到我的嘴在动,却无一字传⼊我耳中。最后她递过一张字条:趁着灰尘没掉进杯子,快把咖啡喝了吧。

  工程确有进展。厨房剥成空壳之后,工人开始以同样的喧嚣重建。所有的材料都经由木板搭成的斜坡,从离地三公尺⾼的原来窗口运进来。他们力大无穷,而狄第埃似乎可以充当一架起重机用。把装満⽔泥的独轮手推车推上斜坡时,他嘴角衔着烟,另一边嘴角却自然地吹着口哨。我实在不明⽩这三人如何能在局促的空间、寒冷的天气、恶劣的环境下工作,而仍然保持绝对愉快的心情。

  厨房结构逐渐有了规模。第二批部队开到,审视一番,然后各施绝技,展开后续工作。他们是泥⽔匠雷蒙、油漆工马斯托、瓷砖工特律斐、木匠詹七,还有那亲率学徒堂堂前来的铅管师傅曼尼古西先生。他们常常聚在碎石破砖之间同时发言,争论哪一天谁该来。建筑师克里斯钦则充任调节人。

  我们心中浮起一个念头。如果他们腾得出一点点时间,凭他们強壮的筋骨,一定可以把石桌搬进院子里去。我一提出这个要求,立刻得到他们的合作。何不现在就搬?他们说。是啊,为什么不?我们爬出厨房窗洞,围在铺了一层⽩霜的石桌旁。12只手抓紧桌板往上抬。丝毫不动。每个人都狐疑地咂着⾆头,绕着桌子打量。最后是曼尼古西用手指出问题所在。这石头是透⽔的,他说,像海绵一样昅満了⽔。⽔结成冰,石头跟着冻住,和地面冻成一片。天哪!那真是奈何它不得。你得等它解冻。也有人断断续续提到用吹管、用铁锹什么的,但曼尼古西制止了谈话,斥之为“胡扯”之类的。队伍解散了,我的心愿只能留存心內。

  主厨伊凤阿姨

  周一到周六,家里都充斥着噪音和灰尘,星期天便像绿洲般特别受到。我们可以奢侈地在上赖到七点半,直到狗儿吵着要出去散步为止;我们随时可以谈,不必到外面去说;我们还可以安慰自己:距混扰的结束又近了一周。不过有一件事我们不能做:受限于厨具不⾜,不能像一般法国人,花很长的时间烹调一顿午餐。我们以临时厨房太简陋为借口,欣然养成周⽇外出吃饭的习惯。

  ⾝为美食爱好者,我们参阅餐馆评介,而且愈来愈信赖戈氏指南。米什兰指南也是无价之宝,在法国旅游不可不随⾝携带这本书,可惜它只列举了各家餐馆的价格、等级和名菜,犹如有骨无⾁。戈氏指南则不然,它会告诉你有关厨师的各种情况:他多大年纪,在哪儿学的手艺;他是否已成大师,目前是停滞不前还是不断追求进步。书中甚至谈到厨师的子,告诉你她是笑脸人或是冷若冰霜。这样你便多少明⽩这是什么样的一家餐厅,窗外有没有好风景,有没有漂亮的花园台。作者评断餐馆的服务和顾客⽔准,议论价格⾼低和气氛好坏,还常常详细讨论菜单和酒单。书中所述不见得绝对正确,作者一定也难逃个人偏见,但是內容精采、引人⼊胜,又因为是用法文写的,对于初学这种语文的人,也就是像我这种人,是很好的课外读物。

  1987年版的戈氏指南介绍了5500家餐厅和旅馆,我们发现有一家本地餐馆赫然名列其中,看起来非得去拜访一下不可。那是在兰贝斯村(Lambesc),距此约半小时车程,厨师是个女子,书中形容她“善做普罗旺斯最著名的佳肴美点”她的烹调“富于太的热力”她的餐馆是一间磨坊改装的。这些推荐词已经充満了惑力,但最让我们感兴趣的是厨师的年龄:她80岁了。

  开车到兰贝斯那天,是多云有风的天气。晴朗的⽇子如果待在家里,会让我们深感內疚。但这个星期天萧瑟又凄凉,街道上铺着一层薄薄的前些时下的雪,村民从面包店买了面包,都是抱在前急奔回家,双肩尽力前缩以御风寒——这是享用丰盛午餐的理想天气。

  酒美菜香人好

  我们来得早,拱圆形屋顶的大餐室里空,静谧无声。家具是漂亮的普罗旺斯古董,沉重、深黑,光可鉴人。大餐桌参差排列,给人各桌之间相去遥远、互不⼲扰的感觉,这气派通常只在豪华大餐馆里才会有。厨房传出人声和锅铲铿锵声,香味扑鼻而来,使人馋涎滴。显然营业时间还没到,我们踮起脚尖,打算出去找家咖啡馆先喝点东西再来。

  “是谁呀?”一个声音问。

  厨房里走出一个老人,打量着我们,门口进来的光刺痛了他的眼睛。我们说,我们预订了午餐的桌位。

  “那么,请坐吧。你们不能站着吃。”他轻快地朝空着的桌子挥手。我们顺势坐下,等候他步履瞒珊地拿来两份菜单。他坐在我们⾝旁。

  “‮国美‬人?德国人?”

  “英国人。”

  “很好,”他说:“战时我和英国人并肩作战。”

  我们觉得自己像是通过了第一场测验。只要再答对一题,就能阅览到老人一直抓着不放的那份菜单。我问他可否推荐什么好菜。

  “样样都好,”他说:“我太太做的菜没有不好的。”

  他出菜单,起⾝去招呼另一对客人。我们‮奋兴‬地指点着“烧小羊⾁”、“红焖牛⾁”、“木耳炒牛柳”还有一道“主厨奇想”却不知是什么。老人回来,坐下,听我们点菜,一边点头。

  “总是这样,”他说:“男人都喜奇想。”

  我请他在上第一道菜时来半瓶⽩酒,以后再来些红酒。

  “不对,”他说:“这样叫不对。”他告诉我们该喝什么:维善(Visan)产的隆河坡地红酒。好酒和好女人都产在维善,他说。

  他站起⾝,从一个黑⾊的大橱柜里掏出一瓶酒来。

  “就是这个。你们一定喜。”(后来我们发现,每位客人桌上都摆着这种酒。)

  人生迟暮乐融融

  这位全世界最老的领班走进厨房,把我们点的菜单给大约是法国最老的现役主厨。我们仿佛听见厨房里有第三个人的声音,可是却无其他服务员。我们不知道两位年龄加起来超过160岁的老人,如何能应付长时间辛苦的工作。而且,宾客渐多时,上菜并未延误,也没有哪一桌遭到冷落。老人以他一贯迟缓而庄严的方式周旋往来,不时坐下来与客人谈几句。一道菜做好了,老太太会敲打厨房里的一口钟,她的丈夫便假装恼怒地把眉⽑一扬。如果他还坐着说个不休,钟声会再次响起,带几分坚持的意味,他便不得不起⾝,嘀咕着:“我来了,我来了。”

  食物恰如戈氏指南夸赞的那般好,老人推荐的酒也妙不可言,我们真的喜。他送着啂酪切片(浸了药草和橄榄油)来时,我们已经把酒喝完了。我要再来半瓶,他不赞许地看着我。

  “等会儿谁开车?”

  “我太太。”

  他走到黑橱柜前。“没有半瓶酒,”他说:.“你可以喝到这儿。”他用手在新拿出来的那瓶酒中段比划了一下。

  厨房的钟声不再敲响,老太太伊凤阿姨出来了。被炉火熏得红通通的脸上挂着笑,问我们吃得好不好。她看上去只有60岁,夫妇俩站在一起,他把手放在她的肩上。她碟碟不休地谈论着屋里的古董家具,说那是她的嫁妆,有人则从旁打趣。他俩融融乐乐,喜爱工作。遂让人渐觉得,人生迟暮如此匆匆容容,也很坦然自乐。

  泥⽔专家

  泥⽔匠雷蒙仰面在一片摇摇坠的平台上,距厨房天花板只有手臂那么长。我递了一罐啤酒给他,他侧过⾝,用一只手肘支撑着喝。这样的姿势不管是喝东西或是做工都好像很不舒服,可是他说他习惯了。

  “反正,”他说:“你总不能站在地板上,把⽔泥往上摔。给基督大礼拜堂油漆天棚的那位——你知道啦,那个意大利人——他一定这样子仰着好几个星期的。”

  雷蒙喝完啤酒(他今天的第五罐),递下空罐子,打个嗝继续做工。他做事缓慢而有韵律,泥刀一下一下地在天花板上往复涂抹⽔泥,再用手肘充当滚筒,庒得平平滑滑推来拉去。他说,完工以后,看起来好像天花板100年来就是那样的。除了泥刀和他自己的眼睛以外,他不用其他任何曲直工具,他说他的眼睛错不了。一天晚上他收工回家后,我细心检查他的成绩:果然平整无暇,而又确乎出于人手,非机器所能为。这人是个艺术家,有资格消耗大量啤酒。

  微风穿进墙上的窗洞,竟带着几分温柔。我听见滴滴答答的⽔声,走出屋外,发现季节已经变换,石桌正在渗⽔,舂天降临了 UmuXs.CoM
上一章   普罗旺斯的一年(山居岁月)   下一章 ( → )
您目前阅读的是普罗旺斯的一年(山居岁月),综合其它普罗旺斯的一年(山居岁月)小说免费阅读已更新供您免费阅读,非常感谢您对作者彼得·梅尔的支持,想要阅读更多与普罗旺斯的一年(山居岁月)小说免费阅读类似及相关的优秀综合其它请持续收藏游牧小说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