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与白门柳3:鸡鸣风雨小说免费阅读相关的优秀架空小说请收藏游牧小说网
游牧小说网
游牧小说网 同人小说 言情小说 竞技小说 架空小说 乡村小说 都市小说 网游小说 科幻小说 仙侠小说 官场小说 耽美小说 军事小说
小说排行榜 穿越小说 玄幻小说 历史小说 校园小说 总裁小说 综合其它 武侠小说 重生小说 推理小说 经典名著 灵异小说 短篇文学
好看的小说 公关生涯 情在商场 美腿妈妈 红杏出墙 亲妈后妈 七年之痒 远山呼唤 女人如烟 小镇风月 奶孙乱情 热门小说 全本小说
游牧小说网 > 架空小说 > 白门柳3:鸡鸣风雨  作者:刘斯奋 书号:44495  时间:2017/12/1  字数:15955 
上一章   第七章(2)    下一章 ( → )
  “啊,到底怎么了?这是怎么回事?怎么会变成这样?”他睁大眼睛,茫然自问“莫非、莫非我当初参与进来,是决断错了么?但要是不参与进来,任凭鞑子人踞中土,又如何保有我华夏教化?而为着保有华夏教化,在目前的情势下,就惟有竭力维护朱姓朝廷;而这么一来,就不能容忍任何有损于它的行为。但是,这个朝廷其实又已经到了积重难返的地步,即使侥幸得以‘中兴’,充其量也不过是旧曲重弹,让百姓万民再遭一轮磨难…”这么想着,再加上这些⽇子里的种种所见所历,⻩宗羲就觉得,自己似乎正落在一个愚蠢、盲目、‮忍残‬,并无任何道义和崇⾼可言的旋涡之中,不管最后是成是败,也许结果都极其悲惨和荒谬,本不是自己所一心期待的。他摇‮头摇‬,打算摆脫这种感觉,却反而被这种感觉更紧地抓住了。他不由得恐惧起来,试着逃开,却不知道该朝哪个方向迈脚,慌之际,竟然‮腿双‬一软,浑⾝像散了架似的坐倒在地上。

  轰!轰!轰!三声巨响从对面的山坡上传来。这是号炮。它向军容鼎盛地集结在山下的各支兵马宣告:阅兵仪式就要开始了…五⻩宗羲在这一刻里的怀疑和恐惧,并没有妨碍大阅兵的顺利举行。正相反,在接下来的两个多时辰里,由上万精锐之师在官山下耀武扬威、往来驰骋所展现的壮观场面和勇猛声势,不仅使鲁王君臣看得如醉如痴,大为‮奋兴‬;就连钱塘江对岸的清军官兵,也因为从五云山顶远远看到了这一幕,而止不住‮头摇‬惊叹,啧啧称羡。当然,他们免不了照例把这种军情修成塘报,派人火速送往南京,向洪承畴报告。

  现在,这件塘报已经静静地躺在总督行辕签事房的公案上。一方乌木镇纸庒住了它的一角,而洪承畴本人,则倒背着手,站在东面的一扇敞开的窗户前。冬⽇的光从屋檐上斜照下来,透过梧桐树光秃的枝桠,洒落在窗沿上,并在他那剃光了的前额,以及沉思的脸孔上勾画出几道灰⾊的暗影。

  在平定了徽州的反抗之后,按照洪承畴的计划,本来接着就要集中全力打垮割据浙东的鲁王政权。但是,当他从徽州赶回南京之后不久,就接到朝廷的紧急命令,调派随同他一道南来的平南大将军勒克德浑和都统叶臣,立即率领所部的八旗兵开拔,全力驰援湖广,以对付那里的农民军和明军残部的联合反攻。说起来,尽管清军人关之后,一路攻城占地,势如破竹,实际上所凭借的,只是区区十万的八旗军队。一年多来虽然陆续收编了一些归降明军残部,但要对付偌大一个‮国中‬战场,仍旧捉襟见肘,远远不够。因此,即使是江南这样重要的地区,当初投放的军队其实相当有限。如今再这么一分兵,力量更加不⾜。何况勒、叶二人离开后,江南的整副担子,顿时全庒到了洪承畴的肩上,也使他感到有点顾此失彼,力不从心。正是这种软弱的地位,使洪承畴不得不谨慎起来,转而集中力量巩固已有的地盘,不再采取大规模的军事行动。

  无疑,他也已经估计到,变攻为守的结果,不可避免地会引发抗清势力的乘机蠢动。但他也同样认准了:只要做到南京这个大本营,还有杭州这个扼控着浙、闽、赣地区的重镇确保不失,江南的局面就不至于发生大的动遥不过,近一个月来,鲁王政权在钱塘江一线的反扑势头却不可轻视,不只前所未有地使清军遭到重挫,还一直攻到杭州城外的草桥门!那么接下来,他们会不会发动更猛烈的攻势,甚至企图把清军一举逐出杭州呢?从近⽇对方又是阅兵、又是拜将的动向看,这是完全有可能的。“嗯,为着避免闪失,自然最好是尽快派兵增援杭州。

  但是眼下,就连南京本⾝也只有区区四千守兵,为着维持局面,这些天已是煞费苦心,尚且处处捉襟见肘,又哪里再菗得出兵来?”心中这么为难着,洪承畴就不由得烦躁起来,于是转⾝离开窗户,跨过门槛,走出庭院去。

  这是一个位于二进的庭院,由于屋宇宽大,这庭院也相当阔大,一⾊的青石板铺地,西边墙角还砌着一口⽔井。一株⾼出屋脊的⽩⽪松向四面八方伸展着枝桠。时节已是仲冬,那针状的叶丛虽然仍旧保持着苍翠,但也枯瘦零落了许多。

  大约被脚步声惊动,一只栖息在上面的喜鹊正扑扇着黑中间⽩的翅膀,飞了起来。

  “是的,”洪承畴一边绕着庭院踱步,一边不无忧虑地想“从近⽇的塘报来看,浙、闽这边且不说,江西、湖广那边的子分明是愈闹愈大了。何腾蛟、堵胤锡自收编了流贼郝摇旗、刘体纯、李锦、⾼一功所领的残兵之后,竟然号称拥众四十余万,而且还不算江西夏万亭、艾南英和万元吉、杨廷麟那两股兵。

  难怪朝廷十万火急地一再菗调各地之兵前往进剿。可是,如今张献忠还占据着四川,云、贵和两广尚未归顺,而且听说山东、陕西也在一个劲儿捣。这么四面八方一齐闹起来,光凭我朝从关外带来的区区十万八旗精兵,以及那些陆续收编的前明降卒,应付得了吗?当然,眼下还不至于即时便有逆转之虞,但若是耗⽇费时地长久拖下去,将来局面会变成什么样子,可就有点难说了…”由于想到,清兵初下江南时,各府县眼见前明气数已尽,纷纷望风归降,如果能全力抓住时机,速战速决,事情就会好办得多;谁知忽然节外生枝,颁下了那样一道剃发令,结果闹成如今这个八面受敌的局面,洪承畴不由得从內心发出苦笑。为了摆脫困扰,他摇一‮头摇‬,⼲脆停止思索,转⾝走回签事房,在公案前坐下,把下面的一份公文拿了起来。

  这是书吏房的幕僚草拟的一份给朝廷的揭帖,內容是关于上次平定徽州一役的详细情形,以及对所擒获的金声、江天一、吴应箕等“匪首”如何处置的请示。

  这件事是洪承畴本人吩咐办的。本来,自从把金声等人带回南京之后,他希望这三个人的态度会软化下来,同意投降,免遭杀⾝之祸。谁知他们在总督行辕旁边的馆驿里住了一个多月,受到种种照顾优待,却一直顽固异常,毫无回心转意的迹象。至于⻩澍揭发他们暗蔵兵械火器于山洞,图谋再起那桩事,也审问不出什么结果。眼看到了必须上报朝廷的期限,洪承畴于是只好决定不再等待。现在,他把草稿反复看了两遍,觉得文字也还清通,便提起笔,略加增删之后,打算在上面批上“呈”字,然而,心念微微一动,不觉又停笔沉昑起来。

  “唔,也许还是最后再审一次?虽然这几个人死硬得很,未必就会顺从。可是要抚定江南,最终还是以收服人心为本。更何况这战局,今后到底如何演变,也还难以逆料。那就更要多留活口,少开杀戒。这也是为⽇后预留地步之一法…”这么想着,洪承畴就把揭帖放下,拿过一张笺纸,写了几个字,然后吩咐在一旁侍候的中军官:“你即刻着人去隔壁馆驿,提取这三个人来见我!”

  等中军官接过笺纸和一支令箭,应诺退出之后,他往椅背一靠,闭上眼睛,考虑到时这一场开审该如何着手。直到有了一个主意之后,他才重新伏回案上,亲自动手起草另一份机密奏章,向朝廷报告浙东义军近⽇的动向,并力陈南京和杭州兵力过于单薄,而且装备十分破旧,一旦有事,就会岌岌可危,请求朝廷尽快派兵增援。这样过了小半个时辰,只见那个中军官匆匆走进来,行着礼说:“启禀中堂大人:三个人犯已经提到。如何处置,请大人示下。”

  “传我的话——就说:请吴次尾先生大堂说话,其余二位且在花厅奉茶!”

  这么吩咐之后,洪承畴照旧坐着不动。直到中军官再一次报告吴应箕已经被带到了大堂,他才放下⽑笔,收好草稿,站起来,端正一下⾐冠,慢慢向外走去。

  在决定再审的这三个人中,洪承畴之所以首先选择吴应箕,并不是彼此有什么旧情。相反,由于出仕得早,加上长期在北方做官,他过去并不认识吴应箕。

  不过,自从对方成了俘虏之后,彼此倒是接触过好几次。在洪承畴的印象中,此人不止傲慢偏,言辞锋利,而且行为和想法都有点古怪,往往超越通常的路子和规矩。以洪承畴这些年东征西讨,与各种各样的人物都打过道的经验,知道这一类人往往格耿直,有真情⾎,只要一旦觉得意气相投,就会不惜为朋友豁出命去⼲。至于想法超越常规,反而往往比那种死心眼的蠢材更易于拨弄,只要找到一条能够进⼊对方心思中去的路子。因此,在过去的审讯中,虽然重重地碰过钉子,甚至弄得下不了台,但是洪承畴仍旧决定首先选择这个人人手。

  现在,洪承畴已经来到大堂,并且一眼就认出那个⾝穿直裰,束发簪髻,由一名狱吏监视着,正在屋子当中昂然而立的⾼⾝量男子就是吴应箕。虽然已经多时没有打道,但这位前复社的头儿看上去并没有多大的改变,依旧是又黑又瘦的一张脸,依旧是刺猬似的一腮拉碴胡子。而且,与在徽州山村中逮到他时相比,像是还胖了些。显然,一个多月的囚噤生活,随时随地都有可能降临的死亡威胁,并没有妨碍他的吃喝睡眠。甚至此时此刻,置⾝于威严肃杀的总督行辕大堂之上,他也丝毫没有表现出任何局促不安;相反,就像在自己家里似的,神态安闲地站着。如果不是那双叠在肚子下面的⾐袖,露出来一段耝黑的铁链,简直没有人能看出他其实是一个囚犯。倒是站在旁边的那个⾝材矮胖的狱吏,显然被他那种放肆的态度吓慌了,眼见洪承畴已经从屏风后转了出来,吴应箕却反而傲慢地仰起脸孔,急得叫也不是,动手拉扯也不是,末了,只好自己迅速把袖子捋下,屈膝弯,向上司行起了“打千”之礼。

  “罢了!”洪承畴摆一摆手,随即转向吴应箕,打算同对方行礼相见。然而,对方⾝上那段锁链所发出的声响引起了他的注意。

  “唔,我不是明明吩咐把吴先生‘请’来此问说话的么!”他皱起眉⽑,向那个狱吏说“你们这是怎么请的?快点,马上给我把吴先生手上的东西拿掉!”

  那个狱吏呆了一呆,连忙答应,随即从⾝上掏出一串钥匙,手忙脚地把锁链除了下来。

  洪承畴这才重新堆起笑脸,对吴应箕拱一拱手。看见对方一动不动地站着,并没有还礼之意,他也不着恼,只点点头,径自走向自己的座椅,坐了下来。

  “哦,先生请坐!”看见吴应箕仍旧站着不动,洪承畴蔼然地做着手势,又回头吩咐狱吏和那些跟进来侍候的随从:“嗯,你们可以退下了!我要同吴先生静静地说话。”

  “不必了!”一直傲然站立着的吴应箕,忽然冷冷地开口说“礼下于人,必有所求。我吴某一介死囚,连命都在洪大人的掌握之中,又哪里值得如此礼遇?想来大人这些⽇子费尽心思,所求者,无非是吴某的名节。若是这等,奉劝还是早早断却痴念!皆因吴某平生,视名节更重于命,是断断不会让大人得去的!”

  这几句话说得尖刻决绝,不等谈话开始,就一下子把大门关死了。不过,洪承畴与对方不是第一次打道,对于这种令人难堪的言辞已经见怪不怪。因此,他只是微笑着摇‮头摇‬,依旧把随从们打发了出去,然后才回过头来,平静地说:“先生休要误会。学生今⽇请先生来,并非向先生索要什么名节,而是久慕先生学养渊深,见识超群,适值今⽇偶闲,意与先生品茗共话,切磋学问而已!”

  洪承畴这样说,自然是预先考虑好的。鉴于目前对方仍旧十分顽固,他估计,如果继续直截了当地劝降,恐怕很难有什么效果,弄不好,还会一下子弄成僵局。

  因此决定绕一个弯子,借助读书人所感兴趣的“切磋学问”的方式,来消解对方的敌意。至于“切磋”的题目,他也想好了,并且觉得手中握有充分的据,完全有信心折服对方。也许因为这缘故,在等待吴应箕作出反应的当儿,洪承畴甚至少有地生出了一种急迫之感。

  谁知,吴应箕却一声不响,对于他的解释仿佛本没有听见。

  “嗯,学生今⽇请先生来,是意切磋学问!”洪承畴重复了一句,并且稍稍提⾼了嗓音。

  吴应箕仍旧神⾊漠然地站着,没有任何反应。

  洪承畴眨眨眼睛,感到有一点难堪。他沉昑了一下,决定先不理会对方的傲慢态度,于是伸出手去,从方几上端起茶盅,揭开盖子,一边在杯沿上掠着沫渍,一边微笑着说:“嗯,洪某今⽇与先生切磋者,乃一至大至重之题目。岂止关乎学问,且尤关乎苍生关乎天下。闻得先生是复社领袖,平生以天下为己任,褒贬时政,量裁人物,直声播于朝野,必有真知灼见,可以教我!”

  说了这几句开场⽩之后,他也不看对方,垂下眼睛,接着又说:“学生所请教之事,说来惭愧,却是人人眼前都摆着的。这使是大明三百年基业,恩泽被于‮国中‬,仁德布于宇內,何以会亡?大清起于关外,人不过百万,地不过一隅,何以会兴?此中必有极精深不易之理。学生平⽇也曾反复思之,始终若明若暗,不能穷其究竟…”提出这样一个题目,洪承畴自然同样有他的考虑。因为明之亡和清之兴,是把举国上下都卷进去的一场巨变,不管是谁,都无法回避。而对方作为一个以天下为己任的士人,对此中因果必然有所思考,而且还会思考得很多、很深⼊。但无论如何思考,都不能改变明朝衰亡、清朝兴这样一个事实。只要拿出強有力的证据,从道理上说明这种结果是必然的、无法改变和不可抗拒的,那么不言而喻,为明朝尽忠守节,就是一种不明事理的、没有前途的愚蠢行为。洪承畴觉得,这样来切⼊问题,较之浮浅地从生死荣辱来威胁利,更能动摇和摧毁对方的信念。至于他自称对这个问题仍若明若暗,无非是故作盘旋,使对方开口而已。

  然而,仿佛看穿了这种花招似的,吴应箕仍旧沉默得像一块石头。如果说有什么变化,就是黝黑的脸上多了一丝揶揄的冷笑。

  洪承畴不由得皱起了眉⽑,觉得此人确实傲慢得可恶。但是,就此中断“切磋”把对方轰出去,他又有点不甘心。迟疑了一下之后,他终于只好决定硬着头⽪,自己先说。只是,由于弄不清对力的虚实,加上那种莫测⾼深的冷笑也使他感到不自在,因此说话的口气就不免变得有点踌躇,失去了先前的自信。

  “据学生所知,”他试探地瞅住对方,选择着字眼“此一题目虽则思之者不少,惟是往往就事论事,未穷底里。甚至有谓明室之亡,乃因流寇与我大清一里一外,两面夹击之故;又谓我大清朝此番⼊关,乃背信弃义,乘人之危云云,尤属谬妄!其实明亡清兴,譬犹⽇夜四季之消长,自有必然之理在焉…”这么先端出论题之后,接下来,他就以自己分仕两朝,洞悉內情的见闻经历,列举出种种事实,说明明朝政权是怎样的极端黑暗和‮败腐‬,灭亡乃是必然之理。

  即使清朝不介⼊,这天下也不会再是明朝的天下,而势必会落人“流寇”之手。

  如此一来,广大缙绅之家就必定会受到无法无天的抢掠和报复,就像在无数地区发生过、最后又在‮京北‬城中发生过的那种情景一样。总而言之,是倾家产,死无葬⾝之地!那么与其如此,倒不如让清朝来人主‮国中‬。因为清朝毕竟打垮了万恶的“流寇”为明朝的臣民报了不共戴天之仇。而且清主雄才大略,君臣上下一心,八旗兵骁勇善战,所向无敌。⼊主‮国中‬,可以说是天命所归。其实,清朝也没有别的过分要求,只要肯剃发归顺,就不仅可以保住昔⽇的地位和财产,还能乘时而起,风云际会,一展抱负。就像包括洪承畴本人在內的许多明朝旧官所正在做的那样…洪承畴以一个经世故的长者姿态述说着,如果说,在开始时,还有点犹疑踌躇,字斟句酌的话,那么,后来就渐渐变得流畅起来。由于感到自己所说的都是无可辩驳的事实,不管是谁,只要肯用心去想一下,都会发觉其中所包含的见解又是多么的精辟有理,博大纯正,与人为善,他的语句甚至越来越雄辩,态度也越来越诚恳,而且具有一种布道者般的崇⾼意味…“哈哈哈哈!”一阵大笑忽然响起,使沉浸在述说的‮奋兴‬中的洪承畴吓了一跳,反似的定眼看去,这才发现,一直冰冷地沉默着的吴应箕,不知什么时候已经坐到一张椅子上,而且发出了那一阵突如其来的笑声。

  “那么,”只见吴应箕蓦地收敛起笑容“照洪大人之意,大约已经认定,所谓明亡而清兴,乃是天经地义,不容抗拒之理了?惟是以吴某看来,却是未必!”

  洪承畴看了对方一眼,没有立即说话。今天带到行辕来谈话的这几个人,都是死硬分子,绝不会轻易就范,这一点他是清楚的。但自己费了半天⾆,只换回对方这么一声冷笑和一句反驳,却使他多少感到有点怈气。当然,对方从一言不发,到终于开口,又说明自己的一番话毕竟发生了效用…这么掂量了之后,他就把态度放得更加谦和,微微一笑,客气地问:“噢?愿闻其详。”

  这当儿,吴应箕的目光已经移到屋梁上。只见他的脸上现出深思的神⾊,自言自语说:“大明已矣,虽有复兴者,或者也难;惟是清国之兴,却似筑沙成塔,垒冰为屋,终是枉然!”

  “噢——此话怎讲?”

  “怎讲么?”吴应箕把视线移回洪承畴的脸上,嘲讽地说:“须知‮国中‬之与夷狄相敌,有如人与虎狼相搏。虎狼或可食人于一时,却无法胜人于长久。此乃万古不易之理!否则,今⽇吴某也不会同洪大人在这⾼堂华屋之中,品茗焚香,‘切磋学问’,而只能伏于荆榛草莽之中,作狐兔之嗥鸣了!”

  把崛起于关外的清人,说成是凶恶的虎狼,算不得人类,这是坚持反清立场的‮国中‬土人们一种普遍的看法,也是他们目前借以号召民众的一种颇为有效的手段。无疑,那些来自蛮荒之地的征服者,未经中原教化,不善耕织,生计简朴,一味崇尚武力,不谙文治之道,固然是事实;但是,以洪承畴本人投降清朝之后这几年来的经历见闻来看,中低层的官员民众且不论,若是说到上层的王公贵胄,包括顺治皇帝和摄政王多尔衮在內,对于‮国中‬的文明教化其实是十分向慕,而且一直在努力学习的。洪承畴私下里觉得,只要他们愿意这样做,就不仅可以像历代的许多统治者那样,坐稳天下,而且‮国中‬传统的文明教化也得以保存不灭。而想做到这一点,就恰恰需要有大批汉官参与进去,共同设法去推动和促成…当然,这样一种设想,在实行时要极其谨慎小心,而且绝对不能明⽩说出来。因此,怎样把这种意思传达给吴应箕,倒使洪承畴感到颇费踌躇。

  “先生此言差矣!”半晌,他缓缓地说“我朝⼊主‮国中‬之后,典章制度,一如前明,归顺汉官,俱得起用,而且开科取士,仍由四书五经,又岂得以虎狼视之!”

  “岂得以虎狼视之?”吴应箕的眼睛顿时睁圆了。他霍地站起来,咬牙切齿地说:“建虏占我土地,掠我财货,焚我居屋,杀我‮民人‬,我妇女,我剃发,只江南一地,便有扬州十⽇、嘉定三屠、江之戮,百万生灵,尽遭灭绝,虽虎狼食人,亦不致如此之惨!你还要我以人类视之,真亏你说得出口!还有,你洪亨九生为汉裔,幼承名教,世受国恩,不思一死以报,却苟且偷生,认虏作⽗,引狼⼊室,可谓不知人间有羞聇事!今⽇居然还在此惺惺作态,要与我吴某切磋什么学问。试问你配么?啊?”

  这一顿臭骂,可谓狗⾎淋头,然而,却又都是事实,令洪承畴无从反驳。而且当初他在生死关头,出于对命的眷恋,投降了清朝,虽然至今并不感到后悔,但心中到底有点自觉理亏气短,杆直不起来。不过,面对对方咄咄人的指责,完全不回答也不成,于是,他只好勉強地说:“鼎⾰之际,战频仍,生灵涂炭,无代无之,这也是迫不得已之事。何况前明朝政浊,民心厌恨已久,大清以新朝气象,清扫浊秽,可谓应天顺人。之所以兵祸未已者,实因江南若⼲缙绅黎庶斤斤于剃发改服之事,作无谓之争。其实教化之存亡,在于典章制度、经籍文字、纲常礼乐,其余俱属旁枝末节。而彼数大宗者,我朝俱从善如流,一仍其旧,并无更改,此亦可见新主之见识襟也!

  凡有良知者,又安能不改容动心乎?”

  吴应箕眼神凝注地站着,使洪承畴觉得对方正在琢磨自己的话。然而,只一瞬间,他的期待就再一次被猛然爆发的笑声所打破。

  “哈哈哈哈!那就等他们都学会做人之后,洪大人才来对吴某说吧!不过,就怕虎狼终归是虎狼,到死也变不成人;反之,那引狼⼊室、为虎作伥之人,自己倒先变成了禽兽!哈哈哈哈!”这么笑骂着,吴应箕就转过⾝,大摇大摆地向外走去。

  洪承畴没有动弹。有片刻工夫,他失望地望着对方⾼瘦的背影,心中滚动着那些石头似的话。“看来我是⽩心,本没有用!这种人偏太甚,只会逞才使气,图一时之快,即使投降过来,恐怕也是成事不⾜,败事有余。那么,就成全他的名节好了!”他苦笑地想,随即向在堂外站立侍候的狱吏做了一个手势。

  等后者急步走进来之后,他就板着脸吩咐说:“嗯,把他锁起来,打人死牢去!”

  那个狱吏应了一声“喳”然后又请示说:“那么其余两个…”洪承畴略一迟疑,随即‮劲使‬咽了一口唾:“算了,统统押进牢去。本督这就上报朝廷!”说完,他就站起来,一甩袖子,头也不回地向后堂走去。

  六

  一嘲切磋学问”闹成了这样的结果,吴应箕和金声、江天一等三人的命运,也就成了定局。不仅如此,洪承畴最后还以没有功名、不属于要犯为理由,把吴应箕的名字从揭帖里勾掉,不再上报朝廷,而是改为发回原籍,斩首示众。因此,吴应箕甚至要比其他二人更快地结束他那倔強的生命。

  对于这样一件不大不小的事,在总督行辕的幕僚班子里,人们照例会议论上一阵,然后就抛到一边,继续为各自的事情忙碌去了。不过,有一个人却例外,那就是⻩澍。作为与这件事有密切关联的人,近一个多月来,⻩澍对于金声等三个人的命运,一直异常关切。这不仅是由于那几个人都是被他出卖的老朋友,而且还因为在徽州时,为着逃避直接出面审讯,他胡诌了那样一个谎言。本来,他以为洪承畴一怒之下,会立即把金声等人处决掉。谁知洪承畴没那样做,反而把金声等人带回了南京。结果弄得⻩澍大为紧张,整天提心吊胆,生怕那个谎话一旦被拆穿,自己会吃不了兜着走。现在,这种情形没有出现,相反,金声等三人的死罪已定,只等着处决。这确实使⻩澍心中一块石头落了地,私下里感到说不出的轻松。不过话又说回来,在南京进行的这几次审讯里,洪承畴却没有再召他商量,也没有让他参加。对此,⻩澍猜测是上司的有意关照,但同时又多少有点疑心:他的那个谎言其实已经被拆穿,只不过洪承畴老谋深算,暂时不声张罢了。

  由于想到如果真是后一种情形,那么自己今后的前程,也许就会变得有点不妙,⻩澍又开始忐忑不安起来。因为事实上,直到目前为止,洪承畴始终没有给他安排任何官职,他在行辕中仍然只是一名普通幕僚。

  现在,⻩澍就是怀着这种患得患失的心情,乘着一顶小轿,缓缓地走在南京城中的街道上。这是连接大中桥西南的一条通衢,名叫文思院街。仅仅半年前,这一带还是店铺林立,行人如鲫的热闹处所,可是到如今,由于大中桥以东的旧皇城区已经成为清兵驻扎的军营,就迅速变了样。虽然不少店铺仍旧在开门营业,顾客却大多数换成了⾝穿号⾐的清兵。前一阵子,在勒克德浑和叶臣还坐镇南京的时候,前来光顾的兵尤其多,其中有不少还是満人。他们一边着刚刚学到的几句汉话,一边做着手势,指这个,买那个,却是十有八九都不会讨价还价,加上前些⽇子他们一路南来,或多或少都发了横财,因此出手还颇为大方。结果那些大商小贩,只要敢大着胆子留下不走——自然还得加上嘴甜⾆滑,都能连哄带骗地赚上一笔。不过,自从満族兵开拔了以后,这种热闹景况也随之消失了。到如今,那些店铺虽然仍旧大开着门户,但生意已经清淡了许多,就连街道上的行人也明显稀落了下来。

  不过,⻩澍却并没有注意这些。因为他这次出来,并不是为着买东西,而是要到桃叶渡旁的长昑阁去,访他的老朋友柳敬亭。说起来,⻩澍虽然早就知道“柳⿇子”的大名,并且听过对方说书,但是两人密切来往,却是在左良⽟镇守武昌那阵子。当时⻩澍任左营的监军,而柳敬亭则被左良⽟聘为幕僚。由于两人同东林、复社都有点关系,因此,在针对马士英、阮大铖的那一场恶斗中,彼此尤其意气相投,明里暗里没少使过劲。后来到了左良⽟起兵“清君侧”半路病死之后,他们便各奔东西。⻩澍投降了清朝,而柳敬亭则回到了南京,依旧以说书为生。直到不久前,⻩澍也来到南京,得知老朋友的消息,找到长昑阁,两人才又重新有了来往。只不过,近一个多月当中,却是⻩澍有事没事都往这边跑,而柳敬亭至今还一次也没有回访。

  现在,又已经来到长昑阁。⻩澍凭着是客,一下轿子,也不待长随通报,就径自往里走。这个以说书场子闻名的长昑阁,在南京城里,可以说几乎无人不晓。要在以往,碰上柳敬亭开讲,不必说总是黑庒庒地挤満了听众,就连闭场休歇的时候,这里也成为人们消闲聚脚之所。不过,自从经历了半年前那场巨变之后,这所阁子也如同许多别的有名去处一样,明显地衰落了。不仅那种人头攒动、如醉如痴的景象已经然无存,就连门边那块公布开讲书目的招牌,也漆彩剥落,一副灰暗失神的样子。不过,⻩澍已经来过好几次,对此不再感到诧异。他踏⼊门槛,发现书场子里空的,那摆成一圈一圈的长凳上,连个人影也没有,就回过头,对跟进来的长随说:“你去寻个人问问,看柳老爸可在家?就说我来了!”

  长随答应了一声,先把手中拎着的一壶酒和一包下酒物放在长凳上,正要转⾝去找人,就听见二进门里传来了脚步声,接着,一个十六七岁的小厮跨了进来。

  “哦,原来是⻩老爷!”那小厮连忙站定,行着礼说“⻩老爷可是要寻我家老爸?不巧,我家老爸出门了。”

  ⻩澍一听,顿时皱起了眉⽑:“怎么,出门了?到哪儿去了?”

  “好教⻩老爷得知,也去不远。我家老爸说,半个时辰就回。到如今,去了已有一阵子了。”

  “那好,我等他!”这么说了之后,⻩澍就走向长凳,坐了下来。

  “⻩老爷不去阁子上坐么?”那小厮眨眨眼睛,讨好地问“方才来了两个客人,也是要见我家老爸的,现正在阁子奉茶哩!”

  “噢?”听说有人比自己先到,⻩澍有点意外“是什么样的客人?”

  “一位余淡心相公,与我家老爸也是相的。还有一个和尚,却不曾见过。”

  “余淡心!怎么,他也来了?”⻩澍一下子站了起来。因为这个余怀,同他不只是旧相识,而且上一次他到长昑阁来访时,彼此还会过面。现在柳敬亭不在,碰上个人,正好免却等候的无聊。“好,我这就上去会他!”

  这么说了之后,也不等小厮答话,⻩澍就径直向场子尽头的那道楼梯走去。

  所谓阁子,是指书场顶上的一层屋子。⻩澍已经不止一次上去过,知道它同样面向街道,但是比书场要小上一半。里面摆设着些桌椅古玩,还有一张卧榻,是柳敬亭平⽇接待客人的地方。现在,他登上阁子,发现有两个人在里面坐着,其中一个果然是余怀,于是大声地招呼说:“啊哈,淡心兄!巧遇,巧遇!”

  余怀想必也认出⻩澍,连忙站起来,拱着手说:“哎呀,⻩大人…”“淡心兄几时来的?怎地如此之巧?”⻩澍走过去,一边还着礼,一边继续表示着惊喜;接着又转向那个⾝材瘦小的和尚“这位师⽗是…”“⻩大人怎么不认得了?”余怀微笑说“他是沈昆铜呀!”

  沈昆铜,就是沈士柱。⻩澍自然也是认识的。不过,他记忆中的沈士柱是儒生打扮,即使到如今剃了发,也不外就像自己和余怀这样。然而沈士柱竟然剃得一头发也不剩,庒儿就成了一个和尚。这确实出乎⻩澍的意外。

  “噢,原来是昆铜兄!”他惊讶地说,随即也就认出来了:漆黑的眉⽑,亮晶晶的眼睛,再配上一张清瘦的小脸,眼前这人确实就是沈士柱。至于对方把头发全部剃光的缘故,⻩澍也猜到了。自从剃发令下来之后,一些人因为不愿意把束发改为留辫,但又无法继续保留前明的式样,于是⼲脆落发为僧,从此不问世事。对于这种行为,清廷倒还是容许的,因此⻩澍也就不加避忌,照旧兴冲冲地同对方寒暄:“不想别来才只年余,昆铜兄已成方外之人!只是未知祝发何方,法号怎生称呼?”

  “不敢!”沈士柱合掌当“贫僧号法明,是今年六月在杭州灵隐寺皈依我佛的。”

  “恭喜恭喜!只不知我兄皈依佛门之后,那《六韬》、《三略》,可还句句不离口么?”由于想起沈士柱平⽇说话,最喜囫囵呑枣地搬用兵书上的语句,⻩澍继续打趣说。

  “阿弥陀佛!”沈士柱连忙低眉垂目“罪过罪过,法明以往种种,俱如昨⽇死,哪里还敢有一丝妄念萦于中。如今只觉四大皆空,才是无上之境!”

  “哎,⻩大人请坐!”余怀从旁揷进来,做出相让的手势“听柳老爸说,大人公务繁忙,今⽇怎么得空,来此间走动?”

  ⻩澍一庇股坐到椅子上,说:“忙是不假。不过那些事,就算再卖力地给他⼲,又有什么用?横竖我⻩某充其量不过一个幕僚,既无权也无责,该出来散心,还是得出来散心!”

  听他这样说,余怀同沈士柱对望了一眼,都没有做声。

  ⻩澍看出两位朋友心存疑惑,不过,要把肚子里的牢一古脑儿端出来,毕竟又不合适,他只好把手一摆,故作放纵地说:“哎,二位怎么还站着?来来来,弟今⽇特地带了酒和小菜来,本想与⿇子把盏共话的,偏偏他不知跑到哪里去了。

  那么我们就先饮它三杯再说!”这么说了之后,也不等对方答应,就回头吩咐站在楼梯边上的长随:“快,把东西都摆上来!”

  那长随答应一声,走近前来,把提着的一壶酒、一个荷叶包放到桌上,并按照他的指点,先去橱里拿来三只杯子、三双竹筷,又替他们挨个儿斟上酒,然后把荷叶包打开,却是半只鹅,外带一堆五香⾖子。

  “来来来!”⻩澍首先端起杯子“弟与淡心兄虽然已经见过,但尚未曾共谋一醉,与昆铜兄却是劫后初逢,尤其难得!且満饮此杯,以表庆贺!”

  说完,看见余怀也端起了杯子,他就转向沈士柱,却发现后者坐着没动,于是催促说:“哎,昆铜兄!”

  “阿弥陀佛!”沈士柱再一次合掌当“贫僧是戒了荤的!”

  “那——就光喝酒好了。这酒却是素的!”

  沈士柱仍旧摇‮头摇‬:“贫僧自⼊空门,已经连酒也一并戒了!”

  ⻩澍不噤皱了皱眉⽑,觉得有点扫兴。看见这样子,余怀连忙提议说:“难得⻩大人盛情,昆铜就以茶代酒好了!”

  对此,沈士柱却没有拒绝,顺从地举起茶杯。于是⻩澍也就点点头,不再勉強。席面上的气氛,这才变得融洽起来…七“哎,淡心兄,近⽇不知可有什么新鲜时闻?”当三杯酒下肚之后,⻩澍把一片鹅⾁夹进嘴里嚼着,笑嘻嘻地问。

  余怀的目光闪动了一下,乖巧地说:“⻩大人每⽇出⼊总督行辕,什么事不知道?还来问小弟!”

  “弟不是说那种劳什子公事,而是说城中的里巷传闻。”

  “这个么…”余怀朝嘴里丢了一颗⾖子,随即微微一笑“倒有一件,还是说的我辈的一位人。只是中苒之言,说出来恐怕难免可羞可叹呢!”

  所谓“中苒之言”就是指的闺房丑事。⻩澍一听,顿时来了劲,连忙追问:“此间又没有外人,说说又何妨!”

  余怀仍旧踌躇着,不过,终于还是点点头:“也罢,这件事近⽇已经传得沸沸扬扬,说的却不是别人,而是钱牧斋家的那位大名鼎鼎的河东君!”

  ⻩澍眨眨眼睛:“河东君?”

  “就是牧斋的如夫人柳如是。河东君是牧斋给她起的号。”

  “原来如此!可是她怎么了——这柳如是?”

  余怀摇‮头摇‬,说:“出了大丑事了!本来呢,这柳如是原是盛泽归家院的一位姐儿,早年弟也见过,论姿⾊不算绝顶,才情风调却是万中无一!她嫁给牧斋时才只二十四岁,而牧斋年近六十。老夫少妾,当时许多人都料定牧斋降不住她。

  后来也就果然听说牧斋对她畏惮得很。不过除此之外,倒还不曾传出别的事来。

  谁知这一次,牧斋被豫王带去了‮京北‬,她独自留在此间,立即就生出纰漏来了!”

  说了这么几句之后,余怀就停了口,举起杯子。不料杯子是空的,于是他伸手去拿酒壶。⻩澍急于听下文,连忙把酒壶抓过,一边亲自替他斟満,一边问:“生出纰漏来了?莫非竟是红杏出墙?”

  余怀呷了一口酒,叹息说:“正是如此!闻得她搭上了个旧⽇的相好,⽇⽇朝来暮去,打得火热。起初还遮遮掩掩,怕人知道,后来竟是越来越大胆,连⽇间都不回避了。结果弄得街知巷闻,丑声四播,连带牧斋也遭人聇笑。幸好他远在‮京北‬,否则一张老脸真不知往哪儿搁呢!”

  “这,她如此大胆,莫非家中的人也不管束她么?”⻩澍不解地问。

  “闻得她与正室不合,早已别居一院,与家中的人甚少往来。况且,她有牧斋宠着,家中的人即使想管,也管不了她。”

  余怀这么说完之后,有片刻工夫,屋子里变得寂然无声。⻩澍只顾捋着胡须,回味着刚才听到的秘闻;沈士柱则始终低着头。一声不响。看见这样子,余怀的眼珠子转动起来,瞅瞅沈士柱,又瞅瞅⻩澍,末了,他哈哈一笑,说:“罢了罢了!谁叫钱牧斋一世风流,临老还不收心?这也是自作自受!我辈听听就是了,为他费神设想,却是一百个犯不着!咦,⻩大人,你⽇⽇在总督行辕走动,想必新闻更多,何不也说说给我们昕!对了,闻得两浙和湖广近⽇闹得凶,何以大清朝不早早发兵,把它一鼓平?”

  ⻩澍眨眨眼睛,还在想着:柳如是出了那样的丑事,如果钱谦益知道了,不知会怎样想,又会做出怎样的举动来?不过,他终于回过神来,并且弄明⽩了余怀的话,于是随口回答说:“哼,一鼓平,谈何容易!兵呢?洪亨九有兵吗?

  别瞧他装模作样,从容澹定的样子,其实心里慌着呢!”

  “噢,怎么?”

  “他能不慌吗!偌大一座南京城,只有四千兵,而且还是不中用的降卒,⾐甲刀都残缺不全。万一有人真的作起反来…”说到这里,他忽然意识到这些都是军事机密,怈漏不得,便顿住了。

  余怀和沈士柱却像是并不怎么在意,看见⻩澍闭上嘴巴,也没有继续追问。

  于是三个人继续一边喝酒,一边说些别的话,无非是前朝旧事、故人生死。在这当中,⻩澍始终小心地回避开有关吴应箕的话题。他发现余、沈二人对于吴应箕在徽州被捕,并且同金声、江天一一道秘密押解到南京一事,似乎一无所知,因此就更加讳莫如深。这样谈了一阵,忽然听见楼下传来响动,接着,就听见柳敬亭悉的大嗓门在问:“谁来了?余淡心相公么?还有谁?一个和尚?还有⻩老爷?哪个⻩老爷?

  是⻩仲霖老爷么?”

  阁子里的三个客人互相看了一眼,不由得现出惊喜的神⾊,余怀首先站起来,向楼梯走去。⻩、沈二人也连忙离开椅子,跟在后面。

  “哎呀,原来是你们三位!不知三位光降,有失恭候,⿇子该打!该罚!”

  当他们从楼梯上鱼贯走下去的时候,柳敬亭急急上来,大声说。

  “是该罚你!”余怀板着脸说“老等你都不回来,真是可气可恨!幸而⻩大人带来了好酒和好菜,本来是要等你回来共享的,现在我们把它全吃光了,让你没份,这才好歹消了一口恶气!”

  “啊呀呀,淡心一向恨着⿇子,倒也罢了!不想连仲霖兄也是如此?”柳敬亭故作吃惊地叫起来。

  ⻩澍笑着摇摇手:“别听淡心的。酒菜都还有,却说不上好,就等着你老爸回来呢!倒是正巧遇上淡心、昆铜二位,把酒共话,免却等候之苦是真!”

  “嗯,这才像是实话!”柳敬亭点着头说“果然如此,⿇子之罪,好歹可以减却几分!”说完,他又转过⾝,特地走到沈士柱面前“我说呢,怎么还来了个和尚?原来是昆铜兄!久违了,久违了啊!”还在最初看见柳敬亭的一刻,沈士柱的眼睛就变得闪闪发亮。这时候,他连忙合掌当,向对方深深地行下礼去。

  “那么,老爸,我们不如仍旧到阁上去,也好坐着说话。”看见寒喧已经差不多,⻩澍于是建议说。

  柳敬亭点点头:“⿇子来迟,正该洗盏更酌,稍补失礼之过!那么,请!”

  虽然这么说了,但是,当大家移动脚步,他却忽然回过⾝来,说:“啊,几乎忘了,小老还带回一个朋友来!”说着,急急向门边走去。

  也就是到了这时,大家才发现,那里原来还坐着一个人,看上去⾝材‮大硕‬,分明是个胖子。不过,令人不解的是,柳敬亭称他做朋友,可是在刚才那一阵子里,他却尽自全⾝蜷缩,没精打采地坐着,始终不过来同大家行礼相见。

  这当儿,柳敬亭已经走到他⾝边,开始同他说话,大约是邀他过来,但是声音很低,听不清楚。只见那个光着脑袋、辫发蓬松,而且⾐衫破旧的人一个劲儿地‮头摇‬,像是不肯。这样说了一会,又见柳敬亭招呼小厮过去,吩咐了一句什么,那小厮答应着,走进里屋,片刻之后,重新出来,把一样东西给柳敬亭,柳敬亭又转给那个人。那人接过之后,便站起来,转过⾝,头也不回地出门去了。

  瞧着这种情形,楼梯旁边的三位客人都不由得暗暗纳罕,等柳敬亭重新走回来,便一齐投去询问的眼神。

  “列位认得那是谁人吗?”柳敬亭苦笑地问。看见大家都不做声,他才叹息地说:“知道么,他就是当年堂堂魏国公府的二公子,徐青君!”

  “什么,他就是徐青君?”余怀首先失声叫起来。因为说起这位徐二爷,在南京城里可以说无人不晓。他家的先祖是明朝开国功臣徐达。凭着这份福荫,他家在南京⾜⾜安享了二百七十多年的荣华富贵。直到不久前,他的哥哥徐弘基还担任着明朝的南京守备,而这徐青君则无所事事,终⽇斗走马,看戏游园,过着穷奢极的生活。用当⽇侯方域的话来说,就是此人的银子多得简直令人“恼火”余怀还记得大约三年前,侯方域和顾杲等人因为⻩宗羲的一部什么宋版书,曾经在大街上同徐青君发生过一场冲突,狠狠敲过他一笔银子…柳敬亭点点头:“想当年,他富可敌国,园林房产多得数也数不清。可是到如今,一应产业俱遭官府抄没,旧⽇的姬妾仆从都作鸟兽散。他同儿只能住到养济院里。列位可知道他如今靠什么为生么?”

  “…”“说来可怜,他自出娘胎就是锦⾐⽟食,饭来张口,⾐来伸手,自然什么营生都不会。结果到如今,只能凭着⾝躯肥胖,经得起打,因此便⽇⽇到衙门口守着,遇到有人犯事,要挨板子,他就出来顶替,好歹换得几个钱去买米,这才不致饿死。不过也真是破落到了家了!小老旧⽇因蒙他看得起,常常请到他府中去说堂会,所以彼此认得。适才行经上元县衙,见他站在门外,等候接活计,还遭到那一⼲闲汉泼⽪的欺凌戏弄。小老一时看不过眼,才把他带了回来。方才本想请他过来与列位相见,他死活不肯,自然是如此落魄,羞于见人。没奈何,惟有给他点银子,让他去了。”

  大家听了,这才恍然。不过,想到仅仅大半年前,徐青君还是何等富贵,何等尊荣!转眼之间,就落到替人挨板子糊口的地步。这种命运的剧变,较之一下子被杀⾝死,甚至还更惊心动魄。只是话又说回来,徐青君宁可用自己的⽪⾁躯体去挣钱,而不肯辱没祖宗,去做沿街讨饭的乞丐,似乎毕竟还算有点骨气…_。正是这种复杂而又強烈的感受,有片刻工夫,把大家的心情弄得既沉重,又混,以致重新登上楼梯时,全都呆呆的,一句话也说不出来… UmUxs.Com
上一章   白门柳3:鸡鸣风雨   下一章 ( → )
您目前阅读的是白门柳3:鸡鸣风雨,架空小说白门柳3:鸡鸣风雨小说免费阅读已更新供您免费阅读,非常感谢您对作者刘斯奋的支持,想要阅读更多与白门柳3:鸡鸣风雨小说免费阅读类似及相关的优秀架空小说请持续收藏游牧小说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