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与识时务的阴谋家——刘邦小说免费阅读相关的优秀历史小说请收藏游牧小说网
|
|
游牧小说网 > 历史小说 > 识时务的阴谋家——刘邦 作者:雾满拦江 | 书号:49690 时间:2020/1/15 字数:22529 |
上一章 第八章 生死暗算 (1) 下一章 ( → ) | |
1、友情比爱情更稀有 井陉之战,是人类历史上的伤心之战。张耳和陈馀,一对老伙计,两人一起历过生死,共过患难。在最艰难的时刻,他们头顶上就悬着追杀两人的通缉令,两人相互保护对方,爱对方甚至超过了爱自己。后来两人又齐心协力,追随陈胜复兴赵国,但钜鹿之战后,危机解除,两人却突然之间形同陌路,最终竟成为不死不休的对头。 何以如此?为什么这么珍贵的友情,能善始而不能善终? 推究起来,导致两人翻脸成仇的症因,还在于他们彼此介⼊对方的生命太深,彼此都将对方视为自己生命的一部分,而不再视对方为一个立独个体。正因为不再尊重对方的立独,所以就无法容忍对方的立独意识和立独选择。井陉战役,死的不只是陈馀一个人。张耳在杀死他的时候,因其人格破产,在诸侯中失去了声望与名誉,从此沦为刘邦的附庸,成为一具没有灵魂的行尸走⾁。 所以说,人际往,必须要建立在尊重对方立独人格的前提之下,不能无限苛求与索取。一旦你的要求超过了对方的心理承受能力,相互的信任就会迅速转化为彼此的不満与怨怼。 实际上,同之间的友情,比之于异之间的爱情更为稀有。异之间有着天然的昅引,始终存在着“合作”的可能。而同之间更多的是竞争,合作与友情只有在极特殊下的情形下才能产生。张耳和陈馀,如果不是被大时代的命运抛到了相依为命的低⾕状态,他们也许早就打得你死我活了。而如项羽、韩信,这些大时代的失败者,有着一个共同的特点——他们孤独一生,没有朋友。 一个没有朋友的人,问题大半出在自己⾝上,但也与国中传统文化中缺乏平等观念有关。比如说刘邦,他虽然智慧过人,却心险恶,将每个人定位于他的奴仆的地位。追溯刘邦的一生,所有他遇到的人,如夏侯婴、他的大嫂,包括他的子吕雉,都被他要求无限地付出。这种不对等的朋友关系,到了汉朝灭亡的时候,刘邦的后人刘备,与关羽、张飞的朋友关系,也是这样一个定位。关羽和张飞之所以被后人永世景仰,留名青史,就是因为他们认可这种不平等的关系,死心塌地地坚守这种社会伦理。那些不认可这种伦理的人,则被视为小人与奷贼。由于平等意识的匮乏与平等文化的空缺,导致了国中人无法找到朋友。除非你愿意像关羽、张飞这样,硬生生地管朋友叫主公,否则主公不认你这个朋友! 张耳和陈馀,正是这种不平等文化的牺牲品——两人结怨之由,是张耳要求陈馀与自己共同赴死,而陈馀拒绝。这个拒绝成为了双方友谊断绝的转折点。之所以国中人能够共患难而不能共富贵,正是因为患难之时,大家都是平等的,不需要分出主从。而一旦富贵了,总会有一人努力要骑到对方的脖子上去,不管你是让他骑还是不让他骑,朋友关系到此已经不复存在。 所以,能够成为长久朋友的人,必须是具有平等意识的人。只有具有平等意识,才会尊重你的立独选择。 楚汉时代已经成为了过去,但因为同样的时代已经在我们的历史中循环了两千多年,这漫长的时代,导致了我们文化中残存有许多不平等的奴因子,并造就了许多缺乏平等观念与平等意识的人。所以即使是到了文明时代,也仍有很多人不懂得如何朋友,又或是,仍然以张耳、陈馀时代的观念来朋友。所有这些人,其朋友关系终将会因为求索过度或缺乏⾜够的人格尊重,而最终走向破裂。 所以,从张耳陈馀的悲剧中,我们得出朋友往的规律: 第一,并不是每个人都能够成为朋友,只有那些有平等观念、具平等意识的人,才能够成为朋友。因为他们不会无限地苛索,而是尊重你的立独与尊严。 第二,与朋友往的规则,要注意底线之所在。每个人对周边的人群,都有一个定位。如果你不清楚这种定位,或是不关心,就必然会触犯对方底线。这也是古人所说的,君子之淡如⽔,意即朋友之间一定要注意为对方预留私人空间,如果失去对这一点的把握,也就必然会失去朋友。 第三,不做不知分寸的人——不知分寸,就是不知道别人的底线在哪里,贸然逾越,必然会引起怨憎。同时也要注意那些不知分寸的人,不知分寸者多半心智不成,给他⾜够的时间,等他心灵成长起来,能够接受人际往的基本法则,再与之成为朋友也不迟。 实际上,在我们所关注的楚汉争霸的时代,只有张良具有在这种不平等文化下与人平等相处的智慧。 张良,是唯一知道君子之淡如⽔的原理与规程的时代智者。他知道在这个时代不能独存,所以选择依附刘邦,却始终保持着客卿的⾝份,这个⾝份让张良避免了遭受刘邦的恶意羞辱。 而张耳,在杀掉老朋友陈馀之后,人格破裂,心理也趋于崩溃。他的儿子张敖显然是陷⼊了心智恍惚的状态,才会⼲出娶了刘邦的女儿,却把自己的宠姬送给刘邦,又把自己和刘邦女儿生的女儿嫁给刘邦儿子的伦事——所谓心理崩溃,实际上是大脑思维的崩溃,已经无法理解正常社会的行为法则,所以才会⼲出正常人所无法理解的异常事。 总之,泥陷于不平等文化背景下的人,莫不是受限于不平等文化的负面因素,感受到莫大的痛苦。 比如说韩信,他就是一个能够从平等文化中获益,却沦为不平等文化的牺牲品的典型。 2、不战而胜 井陉大捷,平定赵国之后,韩信在军中的威信,从最初的不被信任,霎时上升到顶点。于是他下令,有活捉赵国逃将广武君李左车者,赏千金。 重赏之下,必有勇夫。没几天的工夫,果然有人把李左车捆绑着送来了。韩信付了千金之后,命人将李左车带过来,他亲自替李左车松绑,请李左车坐到面向东的尊贵位置上,以对待老师的礼节对待李左车,请教道:“我准备向北征讨燕国,向东去攻打齐国,要怎样做才能够取得胜利呢?” 韩信向李左车请教这个问题,是有缘故的。 首先,李左车的祖上是齐国人,他的祖上则因为齐国內,逃到了赵国,从此又成为赵国人。而李左车自己,据碑庙记载,是生于雁门关。因此他对于赵国、齐国及燕国的情形,是最悉不过的。而他又是一个兵法家,更清楚这三个国家的弱点所在,至少有一千个法子,能够让这三个国家死于无声无息之中。 其次,李左车和韩信是同类人,都是属于智商⾼、情商低的类型。而且李左车比韩信更郁闷,他比韩信智商更⾼,情商却更低。 韩信的⾼智商,是有历史依据的,毋庸多说。他的情商低,一是体现在青年时期被同乡人鄙视上,二是体现在他不停地在项羽和刘邦之间跳槽,始终无法让人相信自己。如果不是萧何力荐,韩信很可能空负大志,抑郁一生,但好歹他也能赢得夏侯婴和萧何两人的赏识及认可。而这个李左车,却比之于韩信更惨,自打这个赵国复兴以来,历经了不知多少劫杀与险难,而李左车却始终被排斥在局外,得不到机会一显⾝手。好不容易碰上此次井陉大战,又被酸腐的陈馀拖累,成了韩信的俘虏。 如果我们把每个人的情商和智商,打一个总分数的话,那么刘邦、张良、韩信和李左车,大概算是⾼分者,总分都在二十分左右。刘邦的智商打十分,情商也是十分,两相持平。张良的智商可以打十二分,情商八分。韩信的智商可以打十五分,但情商只有五分。李左车的智商大概可以打十八分,但情商只剩下二分。所以刘邦知道这些人的智商⾜够⾼,并用自己的情商能力驾驭控制之,因此成为唯一的赢家。 照这个打分标准,萧何和陈平大概算是第二梯队,他们的情商加智商,总分大概在十六分左右,虽然比不过刘邦、张良,但也能够获得第一梯队的认可。 而项羽、曹参、夏侯婴及樊哙等人,其智商和情商的总和,不过是十二分左右。因为总分低,所以无论怎么摆弄,也无法与刘邦张良相比。但这些人有一个暴力加分,项羽可以加十分,因此总分甚至超过了刘邦。所以项羽的机会,就在于哪次战斗中,碰巧把刘邦打死了——这种可能很大,那么项羽就赢了。但因为这种偶然事件没有发生,项羽的⾼分数也就没大价值了。樊哙的暴力分可以加八分,曹参和夏侯婴可以加六分,所以这一拨人也可以混上一段时间。 再下来,还有九江王英布、枭雄彭越等人,这些人的智力和情商的总和,不会超过八分,完全是靠了暴力加分,才能混下去。一旦他们的暴力加分没有价值了,也就迅速被除名了。 我们这个打分标准,完全是据史料中的印象得来的,没有更规范的检测手段和更为科学的依据,最多只能把每次战斗的情形判定一个大概的分值,最后得出这个结论——但这个分值,主观极強,最多只能是为了更好地说明问题,打一个比喻而已。 这样分析的目的,是想说清楚一件事:为什么韩信知道李左车的价值,而别人不知道。只是因为他们两个都是⾼智商者,所以才能够公正地判断对方。而陈馀等人在智商上与两人的差距较大,已经失去了评判能力。这就好比小孩子是无法判断出成年人的优劣⾼低来的,他只能依据成年人对自己的态度,把成年人分为自己人和非自己人——许多心智不成的成年人,也是这样研判问题的。 还有一件事,在心智成的范畴里——注意这个标准,许多人并不在这个标准之內——情商⾼的人,因为洞悉人,居处于天然的智力优势地位,往往会很狂傲,对别人持蔑视态度。而情商低的人,却因为难以获得别人的认可,屡受打击,反而非常谦和。比如说李左车,当韩信向他请教的时候,他就谦虚地回答道:“我是打了败仗的亡国俘虏,怎么可以参与谋划这么大的事呢?” 韩信则说:“事情是这样子的,比如说,战国时代有个百里奚,他在虞国,可是虞国却灭亡了。于是他就去了秦国,却让秦国強大起来。这并非是百里奚在虞国愚蠢,到了秦国突然变聪明了,而是虞国的国君不肯用他,而秦国的国君肯征用他罢了。再拿我们两个来说,你之所以吃了败仗,并非是败在我的手下,而是那个讨厌的陈馀,他本事不大,却非要骑在你的脖子上,结果拖累了你。总之,对于我们这些⾼智商、低情商的人来说,一生的命运,就在于能不能遇到个愿意重用你的有权人。用你你就赢了,不用你你就输了,没什么道理好讲。” 李左车说:“小韩啊,你既然这样说,那我也就说说好了。你现在的情形是,接连打了安邑、井陉两场胜仗,灭了魏国,俘虏魏王,亡了赵国,杀了陈馀。你的威名已经传遍了天下。只是有一桩,你手下的士兵,也打得疲惫了,想要休息休息,享受一下胜利的果实。这时候如果你強行进军,比如说,打到燕国的城池之下,一旦燕国拼死抵抗,就会陷⼊旷⽇持久的消耗战。你在这边消耗,你家老板在荥跟项羽消耗。大家一起耗的后果,就是你帮不了刘邦,刘邦也帮不了你。所以你绝对不能陷⼊消耗战中,一旦陷进去,就死定了。” 韩信问:“是啊是啊,我也是为这个情况而为难,可到底应该怎么办呢?” 李左车说:“最好的办法,是把自己的优势发挥出来。你现在最大的优势是什么呢?就是你已经接连赢了两场战役,这两场胜仗,对于齐国和燕国来说,具有強大的冲击效果。你所要做的就是,強化这种冲击,用你的胜仗,加大对手的心理庒力,直到对手心理崩溃,自动认栽为止,从而达到不战而屈人之兵的完美效果。所以呢,你现在不是真的打,而是要摆⾜架势,气势汹汹,威胁齐燕两国。同时派使者过去,鼓动三寸不烂之⾆,尽可能地忽悠。忽悠的目的,就是要把对方忽悠傻了,那你就赢了。” 韩信听了大喜,立即下令三军摆出架势,准备一举端掉燕国。同时派出使者,去忽悠燕王臧荼。这个臧荼原本没什么本事,只是一个将领起家,因为与项羽关系铁,所以被项羽封为燕王。再加上臧荼不久前杀掉了老燕王韩广,本来就基不稳,风声鹤唳,被韩信这么一吓,赶紧写降书投降。 于是燕国就这么不费吹灰之力地摆平了。而此后,韩信和老板刘邦的关系,陡然间进⼊了冰河期。 因为刘邦又吃瘪了。 3、替对手创造敌人的天赋 当韩信摧城拔寨,扬名天下之时,楚汉相争的最大战役,成皋之战的大幕,已经徐徐拉开。 成皋之战,是一场超级复杂、旷⽇持久的立体战争。这场战争具有战争时间漫长、战争形态复杂、重大战斗次数多及多战场作战的特点。 先说战争时间长。这场战争始于公元前205年四月末,直打到公元前203年十月,⾜⾜打了两年半。战争开始的时候,刘邦五十二岁,项羽二十八岁。等打完了这场仗,刘邦马上就五十五岁了,而项羽三十一岁了。正所谓少年子弟江湖老,这么漫长的战争,对人的体力及智力的柔韧度,都是一个大巨的考验。这实际上是一个智能消耗战,刘邦和项羽,比的是谁的智力后劲⾜,谁更具有无休无止扯⽪而乐此不倦的扯淡精神。最终是项羽扯不过刘邦,一生中最美好的年华,全都耗在跟人扯⽪捣蛋上,耗不起。这个念头一旦出现,最终的结果就出来了。 再说这场战争的形态复杂,这场战役因为时间漫长的缘故,整个过程包括了多次心理战、反间战、策略战、金融战以及声东击西、调虎离山、围魏救赵、瞒天过海,甚至连美人计、走为上都派上了用场。基本上除了战场上更为普遍的骑兵战、车战及步战之外,古代的所有战争模式,你都能够在成皋之战中找到原型。 再说战争次数多,实际上是战场的规模大,单说刘邦个人的行动轨迹,他从荥打到成皋,从成皋打⼊函⾕关,打⼊长安,又打到武关,再从武关杀出来,打到河南南、叶县,打回荥又被打出来。不要说刘邦一个老头,纵然是年轻体壮的项羽,都因为如此这般的长途跋涉而导致精神崩溃。这与其说是智力战,毋宁说是体力消耗战,没有一个好⾝板,真的玩不起这坑爹的游戏。 最后一个特点是多战场作战。遇到刘邦,项羽心里一定曾经后悔过,刘邦具有一种替对手创造敌人的神奇天赋。项羽刚刚出道的时候,与刘邦是有过短暂的藌月合作期的,那时节两人联手,杀屠城的百姓,堪称战无不胜。但等到两人分道扬镳之后,项羽的人生就越来越不如意,他的朋友越来越少,越来越孤独,他实际上是被刘邦带人群殴而死,而且伙同刘邦群殴的打手,却都曾是项羽的朋友。总之当时的战场上,项羽以其无可匹敌的暴力,追着刘邦満世界跑。但就在这个过程中,项羽却后院起火,四面开花,尤其是他昔⽇的朋友英布,给他造成了最大的困扰。 简单说来,成皋战役,大致能分为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可以称为大崩盘,得分的是项羽,崩盘的是刘邦。战争形态包括了离间计、美人计、金融战、破击战等,总之是琳琅満目、丰富多彩。 第二个阶段可以称为小崩盘阶段,这次得分的还是项羽,崩盘的仍然是刘邦。此阶段战争形态包括了声东击西、调虎离山、瞒天过海等诸多花样。刘邦虽然是二次崩盘,却未伤筋骨,反而是项羽频繁地出击,累得有点脫⽔。 第三个阶段可称为不崩盘阶段,刘邦在这个阶段中得分,项羽则陷⼊被群殴的惨状之中。这阶段的战争形态仍然是多姿多彩,包括了破袭战、将法、游击战,扰战等多种战术。甚至还有精彩漂亮的说客大战。 第四个阶段可称为反崩盘阶段,这阶段刘邦和项羽各有得分,也各有失分。但刘邦虽然是个老头,却特别适应这种⾼庒力的奔波人生,项羽的心理却已经被至极限。在多次心理战不见效果之后,双方握手言和。 成皋战役第一阶段:大崩盘。这个阶段从英布开始,由他亲自为此战役奠基剪彩。 英布,秦始皇时代的一个善良百姓,只是心眼有点不够用。有一次,他遇到个算命术士,对他说:“你面相非常好,将来会称王的。但你要称王,必须先要犯罪,不犯法犯罪,不被抓起来严刑拷打,你称不了王。”这个算命先生,有可能是英布的仇家花钱雇来坑他的,有这么给人算命的吗?但是英布对此信之不疑,立即放下手边的正事,出门去犯罪。 犯罪之后,官府在英布的脸上刺下罪犯的字样,然后送到骊山去服苦役。或许是他坚信自己犯罪之后就会发达,所以在苦役犯中极有担当,形成了很大的影响力。于是英布就率领这些人,完成了漂亮的大越狱,逃到长江当⽔盗去了。 陈胜起事之后,英布随之响应。有消息称他曾和秦兵的正规军过战,此后他率师东进,途中遇到项梁,就归附了项梁,从此和项羽成了战友。 英布和项羽的藌月合作期相当漫长而浪漫。两人一道打过楚王景驹,力项梁拥立了楚怀王。项梁自号武信君,英布也有了个封号叫当君。项梁败于定陶之后,英布逃回彭城,归于楚怀王。再后来楚怀王将兵权授予上将军宋义,于是英布和项羽又肩并肩,在宋义的领导下奔赴钜鹿。 途中,项羽杀死了宋义,英布不敢吭声,于是项羽就成为了他的老板。英布先做先锋,打赢了钜鹿战役,为项羽赢得了如⽇中天的荣耀。然后又是英布于新安夜袭已经投降的秦兵,坑杀降卒二十万。除此之外,英布还替项羽杀掉了义帝。理论上来说,他应该算是项羽手下的头号亲信了,能为老板⼲这么多的脏活,彼此的信任和依赖,应该是没有问题的。 但不知是什么原因,当项羽攻打齐国的时候,英布却假装生病了,不肯跟着去。这件事让项羽心里生出了小小的不愉快,认为英布不给自己面子。导致两人的亲密关系,出现了一线小小的裂痕。 刘邦获得了这个信息,并牢牢抓住了这个机会,派出使者随何出使九江。随何的任务,就是要拿撬杠,揷⼊项羽与英布的裂痕之中,硬生生地把这两人给撬开。 理论上来说,随何接受的不是件正常人能够完成的任务,但这个任务必须要完成不可。不完成,成皋大战就无法如期开盘,大家就没得热闹看了。 4、蠢货曝光计划 公元前204年十一月,就在韩信灭了赵国、杀死陈馀,并得李左车之助,胁迫燕国臣服的时候,汉使随何的参观考察团抵达九江,下榻于九江大客栈。 九江这边负责接待的,是九江王太宰。太宰这个怪官,自殷朝时代设置,周朝时称冢宰,为天官之长,辅佐君王治理政务。而天官的主要职责,主掌祭祀鬼神、治历数等职,相当于九江国天文台台长兼教育部部长,当然还得兼任外部部长。总之,负责接待随何一行的,就是这么个怪角⾊。 这么快就找到了对口的接待单位,感觉有点儿戏。 实际上,这正是刘邦选择了英布的主要原因。刘邦已经精心研究过英布,并判断出了英布是个什么样的人。 英布连算命先生的话都信之不疑,试想他的智商,能靠谱吗? 实际上,在刘邦眼里,英布应该算是蠢人中的极品,蠢人中的蠢人——蠢人有两种,一种蠢人知道自己的蠢,这类蠢人灵智已开,假以时⽇,就会成为聪明人。而第二种蠢人,是不知道自己蠢的蠢人。一旦蠢人不知道自己的蠢,就会⼲出许多蠢事来,并自以为聪明。 英布就是这样一个人。他⾝在项羽的军事阵营中,却接待刘邦派来的使者。他想做的是居于两派之间,两面讨好,谁也不得罪。这恰恰证明了他的愚蠢,他缺乏最起码的观察与判断能力,无法判明刘邦与项羽谁更強一些,谁取胜的把握更大一些。因为他对外界环境的观察判断接近于零,所以他选择同时站在两个阵营中,并认为自己的选择绝顶聪明。 蠢人最大的特点,即不知道自己的蠢,也不知道别人的聪明。在英布看来,我瞒着项羽接待刘邦来使,项羽以为我是他的人,刘邦也以为我是他的朋友,不管你们两家谁输谁赢,我都有便宜可占,岂不美哉? 刘邦正是针对他这种愚蠢的心理,预先制定了行之有效的打击方案。而随何,就是这个方案的具体执行人。 史书上说,抵达九江之后,随何一行等了三天,英布也没有接见他。使者来了却不接见,这透出蠢人之蠢,就在于他以为一切尽在掌握之中,其实,他的一切尽在人家的掌握之中。 等了三天之后,随何就对负责接待的太宰说:“你们大王不见我,无非是因为现在楚国強大,汉军疲弱罢了。但实情并不是这样,我来见大王,就是要说清楚这件事。如果我见到大王,能说清楚,固然是好。我说的话无法让大王信服,这也简单,大王正好把我们二十个人推出门外斩首,以此表明大王反对汉国,而与楚国好的决心,岂不是更好?” 太宰把这番话告诉了英布,英布果然接见了随何。 见面后,随何说:“汉王让我来递国书,是因为对贵国与楚国之间的关系,感觉到有些奇怪。” 英布说:“这有什么好奇怪的?我以大臣的⾝份,服侍楚国。” 随何说:“这就更不对了,楚国是个立独国家,你也是个立独国家,你之所以以一国之尊服侍楚国,无非是认为楚国強大,可以成为依托罢了。但是在前不久,楚王去打齐国,招呼你一块去,可你推三阻四,最终也没有去,这让楚王大为不満。可见你心里也是犹豫不决,声称服侍楚国,其实做的完全不是那么一回事。只不过你认为楚国強大,所以才不得不如此。实际上,楚国的強大只是个虚架子,因为楚王残暴不仁,杀戮天下,早已失去了人心。现在楚国和汉国兵,倘若楚国打败了汉国,诸侯国都会感到恐惧,就会一起来打楚国,到这地步,楚国就算是完蛋了。所以说,楚国強大只是个表面现象,只是个伪命题。我为大王考虑,与其等到诸侯群起,楚国灭亡的时候你再觉醒,就为时太晚了,到时候你就会被视为楚国的同类,遭到诸侯的攻击。所以我为大王考虑,最聪明的做法莫过于先人一步,率先起兵攻击项羽。如果大王起兵,项羽就会被拖在齐国,这样拖上一段时间,楚国灭亡,汉王必然会封更大一块土地给大王。大王不仅仍然能够保住九江,还能够向外扩张,这是多么幸福的美事呀,希望大王不要再犹豫了,立即举兵起事吧。” 英布说:“好,你说得非常有道理,我坚决支持你。”然后就把随何打发走了。 这就是英布的算计,项羽的人来要求他出兵,他口头答应。刘邦的人来要求他出兵,他也口头答应。答应归答应,但就是按兵不动。每个骑墙派人士,都认为自己绝顶聪明,我骑在墙上,一只脚在你这边,一只脚在他那边,两边都以为我是他的人,其实我是自己的人。不管哪方面赢了,我立即跳过去,便宜占尽,包赢不输,岂不美哉? 但骑墙派最大的危险,就是害怕曝光。一旦被曝光,被人发现你骑在墙上,骑墙派就从两边渔利,变成了两边不讨好,那就惨了。 而随何此来,目的就是要曝光英布的骑墙态度。 就这样,随何又在客栈里等了一段时间,这时间汉军的情报系统⾼速运转,紧张地盯着项羽那边的动静。终于消息传来,项羽派了使者来九江,催促英布快点发兵。 随何接到情报之后,就立即行动起来。 当时英布正亲切会晤楚国来使:“项王⾝体还好吗?战事顺利吗?什么?让我发兵?对对对,我不是正说这事吗?我肯定要发兵的,尽快发兵,你先等我…”突然之间,就听门外轰的一声,随何带着他的人手杀了进来,把英布吓了一跳。 进来后,随何冲着楚国来使大吼道:“你缺心眼呀?人家九江王已经归属了汉王,你算个什么东西,凭什么让九江王替你出兵?” 曝光了,英布最害怕的事情发生了。 英布表面上是项羽的人,暗中却与汉军眉来眼去。他以为自己最聪明,谁也不知道这事,所以才会占尽便宜——可刘邦派随何来,就是要对英布实施曝光战略,让英布的小心眼暴露在光天化⽇之下,因而陷⼊绝境,无路可走。 5、心理征服战 事出意外,楚国来使没料到九江王已经与刘邦联系上了,惊恐之下,跳起来就逃了。 而英布则完全惊呆了,头脑一片空⽩,不知如何是好。 随何乘机过去劝他:“大王,别伤心成这个样子,大丈夫光明磊落,说不买项羽的账,就是不买他的账,为什么还要虚与委蛇,委屈自己呢?大王要是认为我的做法不妥当,⼲脆把我杀了好了。” 英布:“事到如今,杀你又有什么用?” 随何道:“既然大王不杀我,那就得赶紧杀掉楚国来使,不能让他回去报信。咱们俩呢,赶紧张罗招兵买马,防备项羽来攻打,你看如何?” 英布:“…还能如何?本来以为我是世上最聪明的人,你⼲吗如此忍残,撕碎我的幻想?” 英布却不知道,他面对的实际上是一场心理战、情报战、信息战。这场心理战,是建立在扎实准确的情报搜集与⾼⽔平的情报研习基础之上的。在项羽的⾝边,有潜伏敌营十八年的特工。特工的情报,让项羽几乎成了透明人,一举一动,刘邦这边都清清楚楚。 此外,对英布的统战及策反,却是刘邦方面的第二次信息战役了——很快刘邦还会打响第三次信息战役,到时候我们再来总结刘邦时代信息战的法则及原理公式。 英布之所以被刘邦和张良选定为统战第一人,不是因为英布能打,而是因为英布自作聪明。刘邦要做的是,针对英布的自作聪明,通过強效曝光手段,让英布无路可走,只能跳到汉军的破船上来。 这次曝光事件,导致了英布心理遭受重创,从此大脑陷⼊空⽩状态,智商更加靠不住了——所有自以为聪明的蠢人,一旦发现自己愚蠢的现实,过于強烈的打击就会让他陷⼊思维空⽩的状态,既无法接受现实,也无法理解现实。 此后的英布,就宛如一个没有生命意识的人偶,被随何牵着鼻子走。他懵懵懂懂地杀掉了楚国的使者,组织军队向楚国进攻。项羽很生气,就派了手下大将项它和龙且,来⼲掉英布。 此前在项羽阵营,英布的名头是庒在龙且之上的。但实际上两人的⽔平相差无几,必然存在着某种程度的竞争关系,所以此战龙且全力以赴,要向这个世界证明,他才是项羽阵营之中当之无愧的一号打手。 而英布因为刺过度,无法接受自己竟然是个蠢人的现实,大脑基本上已经丧失了反应能力,结果被龙且轻易击败。 盖世猛将,吃了大败仗,这已经够丢人的了。再接下来,英布的表现更加离奇。他不敢带着部队逃,害怕目标太明显,被项羽亲自追杀而来⼲掉他。他竟然丢掉部队,化装成老百姓,和随何两人昼伏夜行,风餐露宿,逃到荥刘邦之处——那么远的路,真不知他是怎么逃过去的。 这时候的英布,已经不值钱了。 江湖传说中的九江王英布,那可是威风凛凛,舿下宝马,掌中银,风生⽔起,万众响应。这幅画中的英布,是世人心目中景仰的英雄,卖个⾼价不成问题。可现在的英布,破⾐烂衫,満脸惊恐,尘土覆面,污垢満⾝。这样状态的英布,刘邦的接待仪式,也是有所不同的。 淮南王至,上方踞洗,召布⼊见,布大怒,悔来,杀自。(《史记·黥布列传第三十一》) 刘邦对英布到来的仪式,是“踞洗”有关这个“踞洗”刘邦已经不是第一次⼲了。早在说客郦食其求见的时候,刘邦就玩过这一手,可知刘邦并非是非要挑在这个时候“踞洗”而是一种明确的政治态度,又或是一种強大的心理攻势。 再说这个“踞洗”考虑到当时的不过是低矮的凳子,而短又没发明出来,这个姿势就是十⾜的羞辱。所以才会有“布大怒,悔来,杀自”这么个表现,因为英布好歹也是一号英雄人物,刘邦竟然这样羞辱他,让英布气愤于心。可此时自己却被刘邦套牢了,连发火的资格都没有,因此他才会恨不能让自己立即死掉。 但是接下来,英布被送到客舍,进去一看,里边的装饰陈设,竟然与汉王刘邦的一模一样。也就是说,英布发现他也可以踞洗,也可以恣意享受人生,并拥有羞辱别人的特权。这个发现让英布既惊且喜,顿时认为刘邦这是拿自己不当外人,一下子就被刘邦征服了。 在这里,刘邦收服英布,有一个奇妙的心理战技巧。具体就是先将目标一下子打落最底层,让你一文不值,摧毁你最后的一点自尊和自信。而后呢,再猛一下将你抬到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崇⾼地位。 先行将英布贬到一文不值,摧毁英布的自尊与自信,目的只是为了彻底毁灭英布的人格。因为自尊与自信近乎人格的全部。而后再突然将他⾼抬起来,意味着让英布人格重生。重生新长出来的这个新的人格,因其生命源于刘邦,从此就会对刘邦感恩戴德,彻底沦为刘邦的附庸。 可见,自从刘邦和张良将英布视为统战目标的时候,就据他肤浅的格与自作聪明的愚蠢,设置了一系列精密的圈套,牵着英布的鼻子,让他一步步陷⼊汉军这边的阵营,想逃都逃不出去。 到这里,刘邦的招数还没有用完,后面还有更狠的。 话说英布安顿下来之后,因其获得了从此可以“踞洗”的政治待遇,从此死心塌地,追随刘邦。他派手下人去九江寻找被自己丢掉的部队,这时候他听到了一个坏消息: 九江已经被楚军攻占,九江国的部队被楚军掠走。而且,楚军还杀掉了英布的子和儿女。 楚军的将领是哪一个?他为什么要杀掉英布的子儿女?就连刘邦自己的⽗亲和子吕雉,都关押在楚军的战俘营里,没有杀掉。连刘邦的⽗亲子都不杀,楚军又有什么理由,非要杀掉英布的子儿女? 如果你知道攻占九江的楚军将领是哪一个,就会知道他为什么这么⼲了。 攻占九江并杀掉英布子儿女的人,是项伯! 6、楚营中的王牌特工 项伯,项羽的叔叔,张良的朋友,他是刘邦第一个统战过去的间谍,为了強化双方的合作,刘邦甚至与项伯挂上了儿女亲家。从此项伯就成为了潜伏在楚营中最深的间谍,专心致志、兢兢业业地要搞死他的亲侄子。 现在我们知道刘邦对英布的打击为何会如此有效果,这是因为整个事件过程中,有项伯在参与——是项伯,向刘邦密报了英布与项羽之间的关系出现裂痕。又是项伯,将楚国使节赴九江的消息转报到汉使随何处,从而让随何顺利完成了曝光英布的任务,让英布再也无路可退。最后又是这个项伯,他杀掉了英布的子儿女,目的只是让英布再也不可能与项羽达成和解,从此死心塌地地为刘邦卖命。 说起来,自打项梁死后,项伯就是项羽最亲近的族人了。如果这时候有人告诉项羽,他的叔叔想要搞死他,项羽准保连死的心都有。 事实上,项羽直到死,都没有想到过自己的叔叔在暗害自己。 可这是为什么呢? 史书上没有记载过为什么,我们也不好瞎猜。但有一种可能是存在的,那就是项梁死后,或许项伯会认为自己应该成为项氏族人的家长,但年轻的项羽却气势汹汹地占据了家族族长的位置,这肯定会让项伯心里不痛快。 变生肘腋,后院起火,亲叔叔蹲在⾝边磨刀霍霍,这人伦惨变,又岂是项羽能够理解得了的? 总之,在项伯的帮助下,刘邦奇计迭出,硬生生地把英布这支生力军,从项羽阵营中分化了出来。英布派去的使者,在九江找回来几千人,都是英布的死。刘邦看英布这边人数太少,感觉力量不⾜,就给英布增派了许多官员,让英布回去尽量去扯项羽的后腿。 但是,地下战线的隐蔽斗争,短期內是很难见到明显效果的。在主战场上,也就是荥一带,项羽的主力军步步进,挑准了刘邦的运粮甬道,不断地进攻,一次又一次地掐断了刘邦的粮道,让刘邦很是头疼。 刘邦很清楚,以目前双方的力量配比,汉军并不具备与楚军决战的实力。不要说决战,实际上刘邦最大的⿇烦,就是荥都面临着随时被攻破的可能,他必须要找到一个本的解决方案,一揽子解决所有问题。 为此,刘邦召开了军事扩大会议,要求大家脑力,快点想出好法子来。 这个法子,让说客郦食其想到了。 郦食其说:“大王,你可曾知道,为什么商汤立国,有五百年。周武王立国,有八百年。而秦始皇立国,却只不过十二年,就彻底崩盘了吗?” “为什么呢?”刘邦问。 “这是因为,”郦食其解释道“商汤伐夏桀,却仍然把夏桀的哥哥封到杞地。周武王伐商纣,却仍然把纣王的哥哥封到了宋国。正是因为商周两国的开国之君善良厚道,分封了前任君主的后人,这才赢得了民心,所以商朝延续了五百年,而周朝则延续了八百年。但是秦始皇,他灭了六国,只剩下他一个皇帝,六国的后人他一个也不封,让六国后人连个立锥之地都找不到,结果失去民心,秦帝国才支撑了十二年,就稀里哗啦崩盘了。所以,大王你要想取得天下,那实在是太简单了,只要效法商汤和周武王的做法,不要学秦始皇,再立六国的后人为诸侯。老百姓定然感你的恩德,所有人都会仰慕你的风范道义,都希望成为你的臣仆。德行布及天下,必然是南面称霸,可以确信,到时候就连楚国都只能乖乖前来朝贡大王。” “真的吗?”刘邦听得动了。 郦食其:“相信我,没错的。” 刘邦:“好,赶紧下令,找工匠来刻制六国印玺。老郦你辛苦一下,准备出发,去寻找六国后人,大封天下。” 郦食其大喜,就去支领差旅费,准备出发去分封六国后人。他还没来得及走,张良从外边回来。当时刘邦正在吃饭,就急忙招呼张良:“子房,你快点过来,你刚才不在,我们开了个军事会议,有人提出个非常的建议,你来替我分析一下。” 刘邦不提郦食其的名字,单只是把郦食其的建议,详细地解说了一遍。说完问:“子房,你帮我分析一下,这个建议,到底靠谱不靠谱?” 张良笑道:“到底是谁替你出的这么好的主意呢?这主意真是太好了。” 刘邦:“真的吗?” 张良:“真的,我可以明确地告诉你,如果你按照这个主意来办,那你就真的死定了,谁也救不了你。” 7、人的弱点 听了张良的话,刘邦都吓傻了:“怎么会…怎么会这样?” 张良说:“大王,借你饭桌上的筷子,我来给你解释解释。” 说着话,张良拿起桌子上的筷子,问道:“昔者商汤伐夏桀,却将夏桀的后人分封在杞地,那是因为商汤随时可以取他们的小命。请问大王,你现在是不是也能轻易取项羽的小命?” 刘邦:“…项羽取我小命,这还差不多。” 张良放下一筷子:“好,这是此计第一不可行。咱们接着往下说,昔年周武王伐商纣,而将商纣王的哥哥分封在宋国,那是因为周武王可以随时摘下商纣王家的脑壳。请问大王,你现在能随时摘下项羽的人头吗?” 刘邦:“…我现在只求别让项羽摘下我的人头。” 张良又放下一筷子:“好,这是此计的第二不可行。再接着来,昔年周武王⼊殷,旌表殷代贤士商容的门楣,释放被商纣王关押起来的贤士箕子,在被商纣王杀害的贤士比⼲之墓前,焙土致敬。请问大王,你现在能做到这些吗?” 刘邦:“…这…好像有点够呛。” 张良再放下一筷子:“好,这是此计的第三不可行。咱们继续,昔年周武王⼊殷,发放钜桥储存的粮食,散尽鹿台库存的金银,以济贫穷,以恤孤寡。请问大王,现在你能做到这些吗?” 刘邦:“…这…好像不太贴边。” 张良又放下一筷子:“好,这是此计的第四不可行。再继续,昔年周武王取代殷商,把战车改为民用车,把武器倒置着,再覆盖上虎⽪,以表示天下大治,从此偃武行文,不复再行兵事。请问大王,你现在是这么个情形吗?” 刘邦:“…这…确实不靠谱。” 张良又放下一筷子:“好,这是此计的第五不可行。后面还有,昔年周武王平定天下,将战马放归华山南麓,表示从此再无战事,战马不再需要驰骋沙场。请问大王,这件事你现在能做到吗?” 刘邦:“…这…好像是上一个问题的重复耶?” 张良再放下一筷子:“好,这是此计的第六不可行。现在我们将重复进行到底,昔年周武王平定天下,将战牛放归于桃林之北,表示天下从此太平,再也不需要运输粮草。请问大王,这件事你能做吗?” 刘邦:“…这也算一条?” 张良又放下一筷子:“如果不算,我手里这么多筷子往哪放?所以这是此计的第七不可行。先别急,咱们还有下一条。大王,现在你⾝边的谋士们,他们远离亲人故土,丢弃祖宗坟墓,跟随你征战天下,图的是什么?是他们太缺心眼,跑你这儿无私奉献来了吗?不,他们之所以这样做,只是为了渴望⽇后能够获得一块封地。可如果你现在恢复六国,大封韩、魏、燕、赵、齐、楚的后人,那么你⾝边的谋士们,就只能返回故乡,去侍奉你扶立的这些君主。这对他们来说是最明智的,因为他们的家人在故乡,祖宗坟墓在故乡。到时候大王你剩下孤家寡人一个,还扯什么夺取天下?” 刘邦:“…说了这么多,好像就这条贴边。” 张良放下手中最后的一筷子:“诚如大王所见,这是此计的第八不可行。还有一条,现在楚国的疆域最大,实力最強。一旦你恢复了六国,他们必然要依附最強大的楚国,而不是依附你。你这等于是凭空替楚国增強了力量,替自己找来许多要命的对头。所以我才会说,如果你采用了这条计策,那就意味着大势去矣,彻底完蛋了…最后这一点,归⼊第八不可行內。” 刘邦:“我觉得你最后说的,应该单列一条。” 张良:“可问题是,我手中只有八筷子。” 刘邦:“你…他妈的郦食其这个死读书的腐儒,差点坏了你爷爷的大事。赶紧,快点把刻制好的六国印通通毁掉,千万不要流到外边去。” 这段文字,记载在《史记·留侯世家第二十五》中,如果菗走这段文字,张良的传记就没內容了。但当我们仔细审视这段內容时,就会发现,这段文字在逻辑阐述上,相当没⽔平。张良把刀⼊库算一条,马放南山算一条,牛放桃北又算一条。把同一个问题硬生生拆成几个枝节,这有什么意义吗? 史记中的所谓八不可行,不过是刘邦军事集团的宣传部门,统一发布的新闻通稿而已。这个通稿明显是读书没读明⽩的小文人蹲在小黑屋里草拟出来的,逻辑层次是平行的,归纳方法是错误的。如果张良就是这⽔平,很难想象,他能够在那个时代,混得顺风顺⽔。 那么,张良究竟对刘邦说了些什么,才让刘邦放弃了分封六国之后呢? 张良应该就是讲了这段历史——历史,只有最鲜活的历史,才是最富人智慧的。因为历史是人类的历史,而人类的历史,不过是人的规律重复再现而已。如果你知道了历史,你就知道了人。 张良应该是这样对刘邦说的:“大王,你确信你封的王,就一定会支持你吗?” 刘邦:“…应该是这样吧?他不支持我,岂不是忘恩负义?” 张良:“哦,那么请问大王,你在彭城之败前夕,曾经拥有五十六万之众,而且手下至少有八个王,大王还记得他们都是谁吗?” 刘邦:“当然记得,当时我手下,有翟王董翳、塞王司马欣、代王赵歇、常山王张耳、河南王申、西魏王魏豹、殷王司马卬,以及一个后来补封的韩王。” 张良:“请问大王,这八个王,都是谁封的?” 刘邦:“…是项羽封的。” 张良:“大王,你明⽩了吧?还需要我再多说吗?” “谁告诉你的,你封的王,就一定会支持你?是谁把这个愚蠢的念头,灌进你的脑子里的?项羽的下场你不是亲眼看到了吗?他封的每一个王,都成了他的敌人,无一例外!” “人的规律是,天大的恩德,也敌不过小小的私怨。芝⿇小的私怨,其心理感受会強过天大的恩德。所以人类具有忘恩负义的天。如果你学项羽,大封天下,那么你就等于为自己找来许多冤家对头。如果你恩泽六王,你就为自己找来六个仇人。如果你恩泽天下,那就意味着天下人皆曰可杀。只有恐惧才能够慑服人类忘恩负义的天。人们之所以臣服项羽,不是因为他封了多少个王,而是他残暴⾎腥。人们之所以追随你刘邦,是因为你曾经接二连三地屠城,选择站在你或项羽的⾝边,只为了避免被你们两个杀掉。” “⾼筑墙,广积粮,莫封王。” “如果你想赢,就只能这么玩。” 8、谁是大內奷 幸亏张良提醒,刘邦才幡然醒悟,避免了让损主意把自己害死。息未定,他忽然看到旁边帅帅的陈平,顿时火了:“陈平,你有必要这么帅吗?帅能当饭吃吗?” 陈平:“老板,谁又惹到你了?” 刘邦:“少废话,你给我说清楚,你长这么帅,能让动的天下恢复定安吗?” 陈平:“我帅…可这天下动,又不是因为我帅引起的。” 刘邦:“天下动,是不是你的帅引起的,这事等会儿再说。但你既然如此之帅,总应该让天下人,也沾点光吧?” “让天下人沾光…大王,莫非你想让我想个法子,快点搞死项羽?”陈平问。 刘邦:“那你到底有没有法子呢?” 陈平:“我能有什么法…对了大王,我想起来,你现在的情形,很像当年的秦始皇。秦始皇当初扫平六国的时候,面对的对手,比项羽更厉害。当年赵国有名将李牧,魏国还有一呼百应的信陵君。这两人中的任何一个,都有能力阻止秦国的扩张。但秦始皇还是想了个好法子,轻松地摆平了他们。” 刘邦:“快说,怎么摆平的?” 陈平:“对于有能力的人来说,不怕明,只怕暗箭。当年秦始皇用的办法,就是派间谍携⻩金珠宝,潜⼊赵国魏国,寻找最嫉恨李牧和信陵君的无聇小人,给他们多多的钱,再让他们诬陷李牧和信陵君意图谋反。结果李牧被赵王杀掉,信陵君被魏王夺走权力,郁悒而死。正因为秦始皇的离间计奏效,所以六国才自己搞死自己,成全了秦始皇的功业。” 刘邦:“…这真是个好主意。” 陈平:“大王你看,项羽手下的人,真正有本事的,不过是亚⽗范增、亲信钟离昧、龙且及周殷这么几个人。如果大王你肯给我几万金,我招募人手,潜⼊楚国,散布谣言,就说这几个人对项羽有意见。项羽是个极端自我的人,喜猜疑别人,如果我再给他上点眼药,他们內部一定会陷⼊自相残杀之中。到时候大王你乘机进兵,项羽必败无疑。” 刘邦:“我给你四万金,不用报账,也没人查你的账。怎么用,给谁用,都由你说了算。但有一点,你得给我把事情办成了。” 刘邦重施秦始皇之故技,派人携金银珠宝潜⼊楚国,散布谣言,项羽果然中计,开始对钟离昧等人,产生了严重怀疑。 这些损招很管用,但项羽玩得更狠。他已经做⾜了准备,要迫刘邦与之决战,楚军嘲⽔般涌上来,把荥城围得铁桶一般,滴⽔不漏。 情况危急,刘邦紧急召张良、陈平开会:“感觉有点不妙,你们俩说,咱们这次是不是要死定了?” 张良:“没错,咱们这边虽然招不断、损招连连,但正面战场上本顶不住。这次如果破城,项羽不会跟咱们有完。为今之计,只有一个办法,投降吧?” 刘邦:“投降?” 张良:“说得好听点呢,叫求和。说得难听一点呢,就是投降。我看咱们求和的文书上这样写,要求割荥以西的土地,通通都给咱们汉国,你看如何?” 刘邦:“你这不是拿项羽当傻子吗?…对了,都这节骨眼上了,咱们不想着逃生的事,还要继续坑人害人吗?” 张良:“为什么不呢?这时候害人,项羽是无法理解的。所以不能放过这个好机会。” 刘邦:“那咱们这次害哪个呢?” 张良:“我隆重推荐亚⽗范增,他这么大年纪了,不知道自爱,跟在小年轻项羽庇股后面跑跑颠颠,必须要给他点教训。” 刘邦:“好,我批准这个方案。” 于是刘邦这边派使者出城,去找项羽,要求和谈。项羽当然不想谈,但礼尚往来,他也必须要派使者来荥,否则会被诸侯们说他不懂礼,没文化。 楚使来到,负责接待的是天下第一美男子陈平。就见鸭鱼⾁,各⾊美味,流⽔般送上桌来。使者大喜,拿起筷子正要吃,这时候陈平进来了:“咦,怎么使者换人了?亚⽗前几次派来的使者呢?他们这次怎么没来?” “亚⽗?”楚使很诧异“我不是亚⽗范增的使者,是楚王项羽派来的。” “什么?你不是亚⽗派来的?”陈平大为惊讶“弄错了,真对不起弄错了,来人,赶紧把这些酒菜撤下去。”就见侍者上前,将美味的酒菜全部撤下。又听陈平吩咐道:“重新给人家上菜。”侍者又端了新菜进来,竟然全都是难以下咽的耝茶糙饭。 看着使者那张错愕惊讶的脸,陈平笑眯眯地问道:“项羽叫你来,有什么事吗?” “没…什么事!”使者怒火攻心,站起来就走。回到楚营,就去找项羽投诉。项羽听了脸⾊大变,这时候恰好范增过来,让项羽立即组织攻城,打破荥,擒杀刘邦,早点结束这漫长的战斗。项羽却问:“亚⽗,你跟刘邦那边…没联系吧?” 范增说没有,项羽更加疑心。他这人有个⽑病,一旦起了疑心,你再说什么他也不信,而是怀疑你是不是有什么谋。他认准了亚⽗劝他擒杀刘邦是个大谋,越发不肯攻城。 发现项羽居然在怀疑自己,范增的心里顿时生出悲凉,说:“大势去矣,项羽你在这里慢慢玩吧,请允许我告老还乡。” 失望的范增离开项羽,在回返彭城的路上,就因为伤心死掉了。 可这事还真不能怪项羽。很显然,项羽已经感觉到,在他的阵营里有內奷,而且是大內奷。他怀疑这个,怀疑那个,却唯独没有怀疑到真正的內奷项伯⾝上。项伯可以说是国中特工界的成功鼻祖——他这个鼻祖,也没什么值得骄傲的,不过是暗中坑害自己的亲人,这事真不是正常人能⼲得出来的。 诡计连环,除掉范增,这却是短时间內刘邦第三次情报战与信息战了。在三个案例中,刘邦和张良,甚至有一个完美的信息战公式在重复运用。 9、情报战与信息战 刘邦的三起情报战和信息战,都是发生在公元前204年。 从时间序列上来看,第一起情报战,应该是偶然事件。发生在安邑战争之初,刘邦命说客郦食其,去西魏国游说魏王豹,想让魏国站到自己的阵营中来。魏王豹明确拒绝了郦食其,却毫无防范意识,让郦食其搜集了魏军国队的详细情报,満载而归。而后,刘邦和韩信针对魏军国队的布置,制定了具明确针对的打击方案,结果一战而灭魏。 很明显,顺利地消灭魏国,让刘邦一下子意识到情报的重要。可以确信,就在此次事件之后,他想到了埋伏在项羽⾝边的棋子,并正式启动了针对项羽的情报战。 项伯为刘邦送回来的情报,就是关于九江王英布和项羽之间关系不睦的资料,这个资料让刘邦产生了希望,并决定实行曝光计划,让自以为聪明的骑墙派英布,无路可走,只能死心塌地地与项羽为敌。这次行动,就是刘邦发起的第二次信息战了。 所以,当汉使随何一行,抵达九江并受到接待时,计划就已经成功了三分之一。而当英布接见汉使随何时,计划就已经成功了三分之二。 计划的最后一步,虽然在流程上只占三分之一,但在总体计划中,却占到决定的分量。这一步就是等到楚使来到之后,随何硬冲进去摊牌,把英布脚踏两只船的事件公布于众,让英布无路可走。 曝光计划顺利推行,最终让英布与项羽决裂,跳到了刘邦的阵营。但这起成功战例,一定是发了刘邦和张良等人的灵感,对这起案子进行了详细分析。 要分析的问题只有一个:针对英布的曝光战役,决定的变量是什么? 如果你找对了这个关键变量,那么你就掌握了信息战的基本法则,从而可以灵活机变地运用这一战术。 从情报战演变到信息战,关键的变量只有一个:信息的传递! 汉军之所以能够获得安邑大胜,是因为首先掌握了对方的军事情报,掌握了准确的信息。 由此我们可以得出信息战的第一条定律。 定律一:信息是决策的前提。 接下来,刘邦和张良启动了针对英布的曝光计划,计划的顺利成功,使得他们迅速总结出信息战的第二条定律: 定律二:控制信息,就可以控制对方的生死。 曝光计划中最重要的一点是,刘邦这边对信息拥有绝对控制权。他能够及时准确地获得有关项羽的信息,同时又能够把自己所希望的信息,传递到项羽的耳边,促使项羽按照自己所期望的那样行动。 整个事件过程中,项羽宛如一具没生命的木偶,完全由刘邦玩弄。刘邦想知道他的情况,就能够通过特工项伯准确地获知。而刘邦希望项羽听到些什么,他就能够顺利地把这些信息传递过去,从而主宰了项羽的选择。 可以确信的是,刘邦和张良,通过摆布英布,终于发现了信息战的第三条定律。 定律三:信息通过渠道传递,渠道不能控制,但信息可以控制。 这条定律的意思是,项羽的使者,忠实地向项羽反映了他所见到的情况——但这个情况却是假的,这就导致了项羽判断失误。 当刘邦发现第三条定律的时候,他同时也发现,他可以随意纵项羽那边任何一个人的命运。所以他不顾荥城被楚军团团围困,自己已是命在旦夕的危情,仍然发起了打击亚⽗范增的第三次信息战。 在针对亚⽗范增的打击中,刘邦已经牢牢控制住了两条信息渠道,一条是潜伏在项羽⾝边最深的项伯,另一条是美男子陈平所纵的间谍网。这两条信息链,一在朝一在野,一条是项羽⾝边,一条是民间舆论,已经形成了对范增极端不利的环境。可以确信,这时候的项羽,会经常听到“群众反映”听到有关范增暗通汉军的风言风语。但这些信息,都是隐的,不能公开的,刘邦所要做的,必须是控制住项羽的信息通道,将扭曲的信息传递到项羽耳边。 项羽的信息通道,就是他自己派出的使者。在九江,刘邦已经成功地利用这条渠道,将自己所希望的信息,传递到了项羽的耳中。这一次,刘邦仍然是要故技重施。 从信息战的第三定律来看,项羽的信息通道对项羽本人是忠实的,但其所反馈的信息却是可以控制的。刘邦用这个手法已经玩弄了英布,现在他要再来玩范增。 于是当楚使来到之后,陈平按刘邦的授意,假装认错人,故意送上丰美的酒食,等楚使心花怒放之际,却又突然将美食撤掉。这強烈的刺,強化了楚使对范增的怨恨与不満。他忠实地把这个信息传递了过去,而项羽却没有任何理由怀疑这条信息的实真。 通过上述分析,我们可以发现。汉使随何在九江面对楚国使者说的话,与美男子陈平在荥对楚国使者的戏弄,在其机制与原理上是没有区别的。都是刘邦利用项羽的信息通道,先行制造虚假信息,通过这条通道传递过去,从而控制项羽的选择。 需要说明的是,当刘邦兴趣盎然地沉浸于信息战的研究之中,控制项羽的行为并活活气死范增,是在荥城被楚军团团围困,面临着城池随时被打破,城中人死多活少的情形下做出的。 这说明什么? 只能说明刘邦太贪玩了,死到临头,还天天琢磨着坑人害人,真是拿他没办法。 10、荥大崩盘 史书上,对于支线战场和情报战、信息战等描述的极为详尽,那是因为刘邦是最后的赢家,历史当然要偏向着他点。但在被后人所忽略的主战场上,真正具庒倒一切力量的,却是项羽的楚军。 先来看看楚汉两军的作战序列。 正方汉军的作战序列: 统帅:汉王刘邦。 谋士一:成信侯张良。 谋士二:护军中尉陈平。 谋士三:广野君郦食其。 谋士四:谒者随何。 将领一:将军夏侯婴。 将领二:将军周。 将领三:将军樊哙。 将领四:中大夫灌婴。 将领五:九江王英布。 将领六:御史大夫周苛。 将领七:都尉郦商。 将领八:将军刘贾。 将领九:楼烦将(无名)。 汉军总兵力:八万至十万人。 反方楚军作战序列: 统帅:西楚霸王项羽。 谋士一:历侯范增(遭受刘邦的信息战打击,被除名)。 谋士二:武涉,一名说客,但业务能力比较弱,最终误了大事。 将领一:大司马曹咎,秦朝时,他是蕲县的监狱长,当时项梁⼊狱,是他出面说情,释放了项梁,所以项羽依其为亲信。但他的⽔平,始终维持在监狱长状态,未能及时提升。 将领二:长史(前塞王)司马欣,秦朝时,他是栎监狱长,当时项梁⼊狱,就是由他负责监押。但他卖了蕲县监狱长曹咎面子,释放了项梁,所以在归附项羽后,就立即受到重用。 将领三:将军季布。 将领四:将军钟离昧。 将领五:将军龙且。 将领六:将军项声。 将领七:将军终公。 楚军总兵力:十五万至二十万人。 通过双方的实力配比,我们可以看到,楚军的兵力人数,恰好是汉军的一倍。这个兵力上的优势,完全是项羽在彭城战役中打出来的。彭城战役前夕,刘邦拥有的总兵力多达五十六万人,结果被项羽的三万楼烦骑兵,轻松杀掉了至少二十万人。剩下的三十万人,三分之二归了项羽,刘邦那边只剩下三分之一,这就是目前双方配比形成的因由。 彭成大捷之后,楚军迅速向西推进,计划先把刘邦打⼊关中,或是彻底消灭,或是再打回蜀川老巢去。为此,楚军作出了以下几项决定: 一是拒绝刘邦提出的割荥以西归楚的求和建议,从各个方面加紧西进的准备。 二是派遣使臣游说英布,使其兵出武关,西击关中,抄刘邦的老巢。但这个策略被刘邦的信息战所挫败,英布不仅没有去抄刘邦的老巢,反过来揪住项羽的后腿不放,导致了楚军西进计划止于荥。 三是与赵齐订立和约,稳定楚北、东北和西北方向的局势。但这个计划同样被韩信的支线战役所挫败,韩信灭了赵国,只剩下一个齐国孤悬在一边。 四是由项羽亲统主力军,重力进击荥,切断刘邦的运粮通道,造成汉军的供应困 UmUXs.CoM |
上一章 识时务的阴谋家——刘邦 下一章 ( → ) |
您目前阅读的是识时务的阴谋家——刘邦,历史小说识时务的阴谋家——刘邦小说免费阅读已更新供您免费阅读,非常感谢您对作者雾满拦江的支持,想要阅读更多与识时务的阴谋家——刘邦小说免费阅读类似及相关的优秀历史小说请持续收藏游牧小说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