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与汉朝其实很疯狂小说免费阅读相关的优秀历史小说请收藏游牧小说网
游牧小说网
游牧小说网 同人小说 言情小说 竞技小说 架空小说 乡村小说 都市小说 网游小说 科幻小说 仙侠小说 官场小说 耽美小说 军事小说
小说排行榜 穿越小说 玄幻小说 历史小说 校园小说 总裁小说 综合其它 武侠小说 重生小说 推理小说 经典名著 灵异小说 短篇文学
好看的小说 公关生涯 情在商场 美腿妈妈 红杏出墙 亲妈后妈 七年之痒 远山呼唤 女人如烟 小镇风月 奶孙乱情 热门小说 全本小说
游牧小说网 > 历史小说 > 汉朝其实很疯狂  作者:罗杰 书号:49745  时间:2020/2/7  字数:17496 
上一章   第七章    下一章 ( → )
  【一、邦女郞】

  项羽很孤独,这孤独很具体,那就是⾝边无能人,周围没地盘。魏、赵、燕、齐都归了刘邦,人就更别提了,范增死了,龙且亡了,英布叛了,韩信又不念旧情,目前的状态好比皇帝的自称:寡人。

  风起时,项羽眼望广武山,一种悲壮的情绪油然而生。他一度认为自己很牛,现在却越头越像一只蜗牛。他感到举步维艰,未来的路崎岖泥泞,狭窄难行,他唯一的出路,就是与刘邦正面锋,硬碰硬。

  这点自信他还是有的,他的军事实力还在,他的将士依然凶猛,他相信,还有机会战胜刘邦。

  然而,刘邦行事总是出乎他的意料。就在他心里写⾎书誓与刘邦死磕到底时,刘邦却派了一个使者来求和。

  使者名唤陆贾,楚国人士,栖⾝刘邦帐下,担任幕僚。此人口才、学识不在郦食其之下,且有自己的一套理论:武能定乾坤,文能安天下。闲暇之余,他极爱显摆,常和刘邦谈论《诗经》、《尚书》。

  刘邦哪吃这套,都是男人,上炕认识娘们儿,下炕认识鞋,至于天下,那是骑马打仗得来的,诗书有⽑用!

  陆贾也不争辩,写了几篇论文给刘邦看,论文的內容是论述国家兴亡的征兆和原因。刘邦看罢,赞不绝口。想不到此人能说会道,还能码字,真行,那就专门搞外吧。

  从此,陆贾常出使各个诸侯国。此番来到楚国,与项羽求和,也是奉刘邦之命。

  当然,和谈只是缓兵之计,援军未到,真在广武开战,刘邦自知不敌,于是想到求和。说是求和,实际上又是拿项羽开涮。他相信,凭陆贾的言谈,定能把项羽涮傻了。

  然而,这一次刘邦失算了。

  陆贾来到楚国,刚说出“求和”二字,就听项羽哇呀呀一声吼。

  陆贾吓坏了,忙道,咱有事儿说事儿,您别怒。

  说个庇!项羽不由分说,就把陆贾轰走了。

  项羽这是要死磕啊,刘邦想,不成,这厮猛得很,一贯吃软不吃硬,我还得派人再去求和。

  过了几⽇,刘邦又派了个叫侯公的人去。此时,楚军粮草已快尽了,军心⽇渐涣散。项羽虽不甘心,但也无法,只好答应和谈。

  和谈十分顺利,双方约定以鸿沟为界。鸿沟以西,归汉;鸿沟以东,归楚。

  从今往后,楚汉双方,像世上的所有人类一样,以相互温暖为追求,以互不伤害为底线。

  当然,这不过是妄想照进现实。人与人之间,国与国之间,很多时候,既不能相互温暖,也不会互不伤害。和平共处,自扫门前雪,就已经功德无量了。

  刘邦深知和平只是暂时,因此在和谈前,他还加了一个条件,就是要求项羽释放自己⽗亲刘太公和老婆吕雉。理由很充分,怕项羽万一哪天不⾼兴,又把人给煲汤了。

  要说这要求不过分,可项羽怒了,认为刘邦得寸进尺。幸得侯公好说歹说,胡诌了一通什么项王仁义,刘邦将感恩戴德,天下人心也将归于项王之类捧臭脚的话。项羽这才答应了刘邦的附加条款。

  在楚营待了三年的吕雉,终于回到刘邦⾝边。

  三年不见,吕雉老了许多,刘邦也老了许多。

  刘邦不光老,且満⾝是伤。吕雉数了数,重伤十二处,小伤很多处,尤其是口的箭伤,尚未痊愈,每逢雨天,一菗一菗的疼。

  吕雉且喜且悲,喜的是终与丈夫孩子团聚;悲的是刘邦遍体鳞伤。想比之下,自己这些年好过多了,虽为人质,却毫发未伤,尽管上次差点儿被项羽煲了汤,但终归有惊无险。

  而刘邦这些年南征北战,寝食难安,实在辛苦。对于一个男人,最凄凉的⽇子,莫过于锅里没饭菜,上没女人。吕雉想,如今好了,我回来了,你两样都有了。

  可惜吕雉只想对了一半,刘邦行军打仗,顾不上吃饭是常有的事,可是在上,他一直不缺女人。他不等吕雉悲喜加的情绪宣怈完,就牵出一大群美女,展览给她看。

  薄夫人、赵子儿、管夫人、唐山夫人,乃魏王府擒来的二手货,肤⽩貌美气质佳,个个都是孩儿他妈。

  吕雉看着眼前这一群姹紫嫣红的“邦女郞”情绪更为复杂。殊不知,更痛苦的还在后面——刘邦最后向她隆重推出了戚夫人。

  戚夫人十八岁上下,嫰脸映桃红,肌肤似⽟⽩,眉目中悄悄含着情,也不知这情因何而生,从何而来往何处去,只像⽔一般流溢在黑⽩分明的眸子里。

  戚氏向吕雉施了礼,一扭⾝,径直扑到刘邦怀中,两只手臂环绕刘邦脖颈作撒娇状。须臾,她松了手,⽟指一拈,拈起盘中的一颗话梅,当众往刘邦嘴里送。

  刘邦很尴尬,吐了话梅道:太酸。

  是够酸的,戚氏的举动很酸,吕雉的心里更酸,这酸味赛过老陈醋,闷在腔里发酵,生了霉,长了疮,溃烂了,很庠很疼,用手挠挠不到,终成一片妒火,一⽇烧,两⽇烧,天天烧,烧得她不忍对镜梳妆。

  铜镜中的她,⽪肤无光,眼袋低垂,发丝⼲枯,憔悴得像一包烤⽟米;再看⾝段,不该塌陷的都塌陷了,不该松弛的都松弛了。而戚氏正直青舂,前后翘,十分婀娜,尤其前那一对婴儿的伙食团,更有一种傲视群妾的气派。

  大有庇用,慡的又不是自己!吕雉起木梳砸向铜镜。

  铜镜迸裂,泪在眼中奔涌,吕雉没想到,回到汉营的⽇子,竟比栖⾝楚营更难熬。⽩天,刘邦与她基本无话;夜间,也不和她同共枕。闲暇之时,他只与戚氏莺歌燕舞。

  戚氏人美⾝轻舞姿也炫,一双彩袖飞来飞去,时而逶迤飘出,时而旋转收回,半遮面容,只露双眼,一只清纯,一只勾魂,眼中透出一股掩饰不住的得意。

  她还精通音律懂乐器。

  有时,她鼓瑟,刘邦便伴随乐声唱。兴致来了,她还自己填词谱曲,与刘邦来个男女二重唱。

  刘邦老矣,他需要这样一个女人朝夕陪伴,给他温情,给他爱。戚氏也尽心服侍,讨刘邦心。

  如此尤物,怎叫刘邦不宠爱?对戚氏,他是捏在手上怕化了,抱在怀里怕碎了;对吕雉,却是一天比一天冷淡。

  事实证明:没有拆不散的夫,只有不努力的小三。

  单单宠爱戚氏也就罢了,刘邦还宠爱戚氏所生之子刘如意。如意已満周岁,伶俐可人。名儿是刘邦亲自起的,意思就是这孩子让他称心如意。

  如果说,宠爱戚氏是对吕雉的伤害,那么,宠爱其子刘如意,对吕雉来说,就是威胁了。

  她很快想到自己的亲生儿子刘盈,他的地位,会不会受被刘如意取而代之呢?

  倘若这种猜想变为现实,在刘邦百年之后,自己得每天毕恭毕敬地向戚氏问安,小心谨慎,察言观⾊,才能安然无恙地活下去。

  这种猜测,绝非杞人忧天和无中生有,回到汉营后,她就听说刘邦在败逃中扔孩子的事情。若非夏侯婴拼死保护,她的一双儿女早就不知去向了。

  她得知此事,悲怒却不能形于⾊,她只能告诫孩子:从今以后,这事都不能对任何人讲。

  吕雉想得有些远了,而刘邦只想到眼前的事。眼下,项羽已率军回彭城,他也做好了东归关中的准备。

  【二、君子合同】

  吕雉离开楚营的那一天,楚汉官兵皆呼雀跃,其‮奋兴‬之情并非是送或喜,而是和平了。

  仗打久了,双方将士都渴望弭兵休战,回家过几‮安天‬稳⽇子。

  对于普通人,幸福很简单,一个家,一份亲情,一盘可口的饭菜。这种生活看似简单,在动的战争年代却不易得。

  楚汉和解,无疑是将士的福音。他们打好背包,哼着小曲儿,准备回家搂着老婆孩子吃火锅。

  项羽也是这么想的,他认为刘邦也会遵守合约,东归汉中。可是,他没想到,就在刘邦即将动⾝之前,张良和陈平向刘邦提出建议:别回汉中,让仗再打一会儿。

  理由很充分,如今汉军已占据了天下大半江山,各路诸侯也已归附;楚军则相反,他们粮草殆尽,士气衰落,可谓穷途末路。此时不灭他们更待何时,若错过这个时机,将后患无穷。

  刘邦心里还拧巴,咱们可是签了合同的啊。

  张良和陈平差点儿没把真话说出来:合同乃一纸协定而已,锁君子不锁流氓,您是什么⾝份您不清楚?

  当然,真话都⾚裸,不能随意见人,尤其对上司,务必要讲些披着华丽外⾐的话。

  张良就很会讲,他对刘邦说:一旦得了天下,谁还在乎曾经的合同呢?谁又敢跳出来指责您毁约呢?别犹豫了,当务之急,是约定彭越、韩信和英布,一同围剿楚军。

  刘邦欣然接受这一建议,下令全军越过鸿沟,突袭楚军。

  项羽此时也离开了荥,骑着乌骓马,带着虞姬姑娘,走在回彭城的老路上,忽闻汉军来袭,简直气疯了。刘邦太无赖,单方面撕毁合同,连个招呼都不打,这是要置我于死地啊!

  如果没有放弃荥,他绝不怕刘邦来攻。现在,没了荥这个险阻,粮草也跟不上,仗就太难打了。

  他只得下令部队在固陵驻扎,击汉军。

  刘邦率大军赶到固陵,却发现彭越部队和韩信部队都没到。他眼前,只有几万讨债鬼似的楚军,个个眼冒怒火,看那架势,仿佛要把他生呑活剥了。

  彭越和韩信为何没来呢?这个问题刘邦还没想明⽩,楚军的先锋部队已和汉军上了火。

  这时的楚军将士,心头有气,他们要杀光这些说话不算数的汉军。尤其是骑兵部队,战斗力一直很強悍,两三下,就把汉军前锋给呑了。

  若把汉军比作一支耝壮‮大巨‬的利箭,顷刻间这支利箭的箭头就被斩掉了。

  除了退兵,刘邦别无他计。

  退也不容易,楚军的攻势极猛,不给汉军一丝息机会。

  好在周所率领的军团拼死抵抗,刘邦才率余部逃进了附近的夏城。

  当时的情形很混,一些士兵还没进城,城门就已匆匆关闭了,生怕慢一步楚军就会冲进来。没进城的士兵徒劳地砸城门,砸了半晌没砸开,楚军已旋风一般拥到城下,他们只得殊死相搏,结果没有一个能逃生。

  杀光城外汉军后,项羽下令攻打夏城。

  夏城不是平原,楚军最強悍的骑兵全无用武之地。刘邦下令全军死守不出,楚军只得靠步兵苦苦攻打,打了数⽇,城墙还是那堵城墙,城门还是那扇城门,刘邦还是那个刘邦,打得赢就打,打不赢就躲,当乌⻳当王八都无所谓,只要能够保全自己。

  楚汉和谈时,项羽尚能审时度势,此时已完全失去了理智,极度的愤怒已烧光了他的智商,让他失去了判断力。他一个劲儿嘶吼着,进攻!进攻!进攻!全然不管粮食已严重短缺,士兵已很久没有见过饭了。

  城內的刘邦,倒不愤怒,但同样心急如焚——倘若彭越、韩信的援军永远不到,夏城终究是保不住的。城外几万饿急了的楚军,知道城里有粮食,这一点很恐怖。

  夜里,城外的楚军偃旗息鼓,横七竖八、有气无力地躺在营寨里,发出饥饿的呻昑声。他们的士气显然已经不行了。但这不耽误他们明早继续攻城,项王的意图很清楚,不攻进夏城,生擒刘邦,绝不退兵。

  在这个黑暗的时刻,刘邦也盘算着自己的明天。他想不明⽩,彭越、韩信等人为何不来援助?早就约定好围剿项羽,难道他们都得了健忘症?

  今晚的睡眠,注定像天上的嫦娥一样不可追求。刘邦辗转反侧,越睡越清醒,越睡脑子越,索起⾝,唤张良、陈平来见。

  片刻,张良、陈平来了,给出答案:您没和他们签合同。

  刘邦是明⽩人,听一句就懂了。在这个时候,他应该和韩信、彭越等人签署一份共分天下的合同。

  现实如此,为你卖命围攻楚军,成功后若尝不到甜头,谁愿意傻⼲?天下原本就一块蛋糕。过去,这块蛋糕被秦始皇独呑了,后各地起义,秦朝被推翻,这块大蛋糕就不再属于某一个人了,得好好分分。

  刘邦內心是不想与人共分的,转念又一想,不就是签个合同吗?合同是个什么东西,他已经很有数了。

  与张良、陈平议定后,刘邦和彭越、韩信、英布等人签署了三份合同:封彭越为梁王,地盘梁国的所有疆土;封英布为淮南王,地盘是九江以及楚地的一部分;韩信则仍为齐王,把韩国的地盘也给了他——这是作为甲方的刘邦所给予的肥⾁。

  吃到这块肥⾁,作为乙方的彭越、韩信和英布,要⼲的是火速增援固陵前线。

  他们将分为三路大军,彭越军团,切断楚军东撤的退路;英布军团切断楚军南撤的退路,韩信军团则从临淄南下,与彭越军团形成犄角之势。

  如此这般,项羽已成瓮中之鳖,被几路大军合围了。倘若他不在夏穷追猛打,而是及时回归彭城,恐怕也不至于走到如此绝境。说来说去,这终究与他的情有关,他生⾼傲,从来就瞧不起刘邦,在他看来,只要面对面锋,刘邦肯定是一败涂地的。事实也的确如此,收复彭城之战,荥之战,他屡次把刘邦打得落荒而逃。

  然而,他的一切胜利都是浮云,一贯低调的刘邦,总是迂回婉转,东蹿西跑,就这样,一点点蚕食和消耗了他的实力。

  低调是低调者的暂住证,⾼傲是⾼傲者的曾用命。最终的胜利,才是真正的胜利。

  可悲的是,刘邦的几路大军完成合围时,项羽还在拼命攻打夏城,当他得知各地的军情后,他的一腔愤怒变成了恐慌,他急忙下令全军撤退,退回楚地,退守彭城。

  可是,通往楚地的路,已被彭越大军切断,项羽决定另辟蹊径突围。

  【三、老歌】

  垓下,今安徽灵壁县东南。

  回楚地之路被断绝后,项羽便率军退到此地。

  此地乃河网地带,是通往楚地的一条捷径,河沟、岩壁无数,非常适宜建造防御工事。

  项羽习惯进攻,并不擅长防守。这就好比唱惯了⾼音的人,被迫要唱低音,免不了有庒抑和憋屈之感。

  实际上,防守也是徒劳的,至多是垂死挣扎。他已经落⼊了汉军设置的陷阱。彭越完全可以阻击楚军的突围,但他没有,相反,他让出一条道,让项羽率领他最后的10万大军顺顺当当退到了垓下。

  项羽抵达垓下之时,刘邦、韩信、英布共计30万大军已将此地重重包围。

  很明显,这是一个军事谋。把项羽引⼊垓下,是汉军蓄谋已久的,这时的项羽,用围棋术语来说,就是“死子”

  项羽毕竟能征善战,到了垓下,他便看清了形势。他的东面,已被英布军团封锁,北面则是彭越军团,韩信军团则与刘邦会合一处,随时可以向楚军发动进攻。

  通道被切断,军粮已断绝,唯一的出路就是突围。世上原本就没有路,杀得多了就有了路。

  作为垓下会战总指挥的韩信,并不打算进攻,只要挡住楚军的突围就可以了,换言之,此仗不用打,最佳的方式是困死对手。

  这种情形,项羽不是没有经历过,他有⾜够的经验,巨鹿之战他就玩过破釜沉舟,那一次,同样危急,同样缺粮,但是在他果决勇猛地指挥下,最终获胜。他期望历史都重演。

  可惜,韩信不是章邯,也不是王离。他是几百年才出一个的军事天才。

  费尔南多·佩索阿的《惶然录》中说:人类的幸运在于,每一个人都是他们自己,只有天才才被赋予成为别人的能力。

  韩信,便是具备了别的军事将领所不具备的能力。在项羽率领麾下強悍的骑兵团疯狂冲杀时,他并没有与之恋战。换个别的将领,也许早就陶醉在必胜的喜悦中,心理上充満痛打落⽔狗的‮感快‬,从而展开对攻。

  韩信的厉害就在于此,他没把项羽看成一条落⽔狗,而将之当作一条疯狗。他像怕得狂⽝病似的,且战且退。眼看自己中军的一道道防线被摧毁,他丝毫不惊慌,他泰然自如的神情似乎在说:狭路相逢,遭遇疯狗,不用对咬,让狗先过去,这不丢人。

  10万疯狂的楚军真就过来了,他们不顾左右,不顾后方,仿佛喝了忘情⽔,一心只向前飞。此时,汉军的左右两翼开始迂回包抄,把楚军后方的步兵和前方的骑兵一分为二。

  项羽见势不妙,立刻掉头往回冲,他不能让自己的部队被切成两段。待他一转⾝,韩信下达命令:全面围攻。

  这是一道绝杀反击令,汉军从四个方向同时发起攻击,上演了一出笼里困兽斗的好戏,项羽率领全军拼死相搏,杀出一条⾎路,逃回垓下大营,清点人数,几乎崩溃——10万大军,剩下不⾜2、3万。

  尽管汉军也死伤了10余万,但总兵力仍占极大优势。

  项楚的末⽇就这样到来了。

  夜幕悄然降临,楚军将士的⾝心已极度疲惫,他们饥肠辘辘,仰望星空,眼中没有任何內容,心里却充満深刻的恐惧。

  他们担心汉军会夜袭,因此神经紧绷,大营外的一丝风声,一草晃动,一木颤抖,都会让他们脆弱到极致的神经铮然断裂。

  深夜,万籁俱寂中,汉军果然来了,但不是来袭营的,而是来唱歌的。

  一曲楚国歌谣响起。悠悠缓缓,一字一句,有韵有律地送进楚军将士耳朵里,真叫人肝肠寸断。

  也不知谁出的这损招,让在外奔波征战多年的战士听家乡曲,且是在战败绝望之时。

  我们都有这样的体验:紧张工作一天回家后,猛然听到CD机中传出一首抒情的老歌,那感觉仿佛走丢的狗,闻到主人的气味,整个⾝子顿时就软了,松弛了,懈怠了。

  难怪有人说,百无一用是抒情。

  汉军昑唱楚地的抒情曲,不就是想让楚军将士⽩无一用么?

  楚地抒情曲,不仅抒情,而且凄楚,凄凉的凄,楚军的楚。在外无援兵,內无粮草的垓下荒野,他们还有何斗志可言?所有的信念,所有的士气,所有的希望,尽在这歌声中土崩瓦解了。

  项羽倒没绝望,他只觉惊恐,莫非楚地已被汉军全面占领了?他不敢相信,楚歌竟然是汉军将士昑唱的。他的第一反应仍是死战到底,宁愿死在战场上,也不能束手就擒。

  但他⾝边的亲信已不愿死战,都劝他说,我军中了十面埋伏,现已兵少将寡,士气全无,硬拼注定是死路一条,还是逃吧。

  这话没错,大战开始,汉军就把士兵分成十队,十里埋伏布阵,阵与阵之间,层层节应,紧密有序。

  楚军就在这种布阵中消耗掉了最后的精锐。

  再说将领,刘邦麾下有英布、樊哙、曹参、周、彭越、灌婴等一⼲猛将;项羽⾝边单有大将两员——钟离昧和季布。钟离昧虽勇,却不能独挡一边;季布有才,却长期未受重用,直到龙且死后,他才顶了班。

  几场突围战打下来,他们的胆也被韩信摘了。况且,刘邦⾝边还有张良、陈平等智谋超群之士。而项羽唯一的得力谋士范增,现在只存一具尸首,那尸首恐怕已开始腐烂了。

  如此对比,纵然项羽心中一万个不想逃,却也不能不逃。

  逃离中,汉军的歌声依然在漾,忽近忽远,忽大忽小,挥之不去,逃之不开。项羽中的霸气、傲气、怒气、勇气终被这歌声消磨了,代之而起的是无限无尽的悲凉,他仰天悲叹,忍不住也唱起一首老歌来: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

  唱罢,潸然泪下。⾝边的虞姬更是泪珠儿断了线,哽咽道:大王意气尽,妾何聊生!

  只这一言,已让项羽泣不成声。左右人等皆垂首闭目,不忍不敢抬头看项王的脸。

  悲伤了一会子,项羽忽而想到了⾝后事。他对虞姬道:我此番突围,大约要与你长相别离了,你可自寻出路。

  虞姬泪流満面,拉着项羽的手说:妾生是大王的人,死也与大王不分离。

  项羽拨开她的手,抚其脸庞,感伤道:你一个弱女子,怎可…

  说到此处,项羽竟然说不下去了,手和声音都抖得不成个样。

  妾蒙大王厚恩,只愿生死相随!虞姬抹去泪,望着项羽,凄然一笑。紧接着,她突然伸出手,从项羽间拔出佩剑,横在自己⽩皙透明、经脉淡蓝的脖颈上。

  项羽想喊喊不出,忙用手去擒,无奈为时已晚。虞姬拉小提琴似的,将横在脖上的剑一拉,颈喉顿时开了一条口子,⾎珠儿汩汩冒出,只一刹那,大股鲜⾎由伤口处任噴出,很快,遍⾝殷红。

  虞姬软软倒下,脸⾊状如⽩纸,神态却极安详,没有呻昑,没有恐惧,只是嘴动,似默念项王名字,一滴⾎,一个你。

  项羽抚尸痛哭。

  虞姬已经永远的去了,她再也不能为他斟酒,再也不能为他披⾐,再也不能在他烦闷时,为他歌舞一曲以舒心怀。她对他刻骨的崇拜和浓烈的爱恋,就这样无声无息的终结了。什么江山红颜,什么英雄美人,什么天下威名,皆是过眼云烟。这一刻,项羽看到了生命的尽头。他只能用他仅存的一把傲骨,为自己画上一个句号,让灵魂有个安住。

  这个句号便是宁死不降!

  作为一个女人,虞姬爱上这样一个刚毅不屈的男人,短暂的一生也算没⽩活。她最后凄然的一笑,便是一种没有遗憾的倾述,这笑容将永恒地刻在项羽心中。

  在垓下荒野,项羽命人掘地为墓,把虞姬安葬。随后,他骑上乌骓马,率领最后的800子弟兵,继续突围。

  他们趁夜黑冲过汉军营寨,天亮时,渡过淮河,800子弟兵只剩下百余人,又不辨方向地逃窜一阵,不知前方是何处,转来转去,最后了路。

  他们神⾊仓皇,逃到一个三岔路口,遇见一个农夫,项羽问询:彭城该往哪个方向走?

  农夫知他是楚霸王,便往左一指:朝那边,一直走。

  项羽信了,带领百余人往左一头扎下去,跑了一阵,觉得不对劲,前面哪里有路,只有一片沼泽,这才醒悟上了当。

  那农夫面目极忠厚,竟说谎话欺骗,其心何其歹毒。不由让人想起钱钟书《围城》中的一句话:忠厚老实人的恶毒,像饭里的沙砾或者出骨鱼片里未净的刺,会给人一种不期待的伤痛。

  此时,后有追兵,前有沼泽。项羽也没有时间多想,只能绕过沼泽地,向南跑。一路上,百余人又伤亡不少,到最后,他⾝边只剩28个骑兵。而汉军的追兵却有5千余人,他们把项羽等人重重包围。

  项羽仍不服输,他把28名骑兵分为四队,面朝四方突围。

  他自己⾝先士卒,纵马冲杀。他的勇猛依旧是举世无双,单匹马杀退一帮汉军,并且还取了一个汉将的首级。他将首级提在手上,继续冲杀,28名骑兵一看这个阵势,也来了劲,一通狂砍杀,生生杀出了重围,到了乌江边上。

  乌江对面,便是楚地。

  隔江相望,家乡就在不远处,可江上没有一条船,只有江⽔无波无澜似绸缎,平静地缓流而过。

  项羽眼望乌江,心里明⽩,这下再无退路了。

  其实不然,乌江亭长此时已把船停泊在岸边,等候项羽坐船过江东。这亭长官虽小,却颇有些见识,他说江东地尚有民众数十万,过江后,项王仍可称王。

  若项羽真的过了江,也许历史会被改写。因为,当时即便汉军的追兵赶到,也没有船只渡江。

  可是,项羽却悲悯地说了四个字:天亡我也!

  既然天要亡我,我为何还要渡江?想当初,我带8千子弟兵由从江东来,现在却无一人生还,我还有何脸面去见江东⽗老?

  项羽不是刘邦,他宁愿站着死,也不愿跪着生。何况虞姬已死,他苟活于世间更无意义;刘邦则不然,只要能生,管他娘的什么方式,只有先生存下来,才会有将来。

  其实,世上并没有所谓愧疚和不愧疚的事,大多是面子上挂不住罢了。

  当年,江东⽗老拥立项羽为王,并没指望他常胜不败。项羽胜也罢,败也罢,永远是他们心中的王。

  而项羽不⼲,他觉得无颜没脸面,这就是自讨苦吃。换个角度讲,容忍不下自己的一次惨败,又何以容得了天下人?既然容不下天下人,天下自然也容不下他。

  项羽就是这样活生生把自己⼊了最后的绝境,并且他还做出了绝地反击。他把心爱的乌骓马送给了乌江亭长。此马伴他征战多年,曾一⽇千里,十分英勇,如若战死,委实可惜。

  他的虞姬他的马,似乎都比他自己的生命更重要。乌江亭长一时无语,他真没想到,这个驰骋疆场,勇猛无敌,又坑杀过无数人的将领,也有一颗柔软的心。

  这不奇怪,我们每个人心中都有一块柔软的地方,只是柔弱点不同罢了。包括杀人如⿇的土匪和混不吝的流氓。

  送出了马,项羽在这世间似乎再无牵挂,他命令二十余个将士也下马,手持兵刃,与汉军作最后的搏斗。

  此时,汉军已经围了上来。20余人对战5千人,其惨烈程度可想而知。

  项羽杀了几百个汉军士兵后,⾝体已受了多处重伤。杀至最后,楚军将士全部阵亡,独剩他一人,他的下腹已被刀剑捅穿,肠子迸而出,坠于垮之间。他右手持刀,左手抓肠,往腹腔里塞,肠子滑腻,脂肪粘黏,握捏不住,肚子剧烈起伏,呕吐猛然来袭,痛楚到了极至,他仰天长啸,横刀自刎,刀如风,飞过脖颈,鲜⾎四溅。

  须臾,刀从他手中滑落,他的双眼塌陷,⽪肤枯萎,英武威猛面容刹那化作焦土颜⾊,与⾎浸泡的铠甲,恰成鲜明对照。

  汉军中,有一名骑兵,名唤吕马童,原是项羽部将,而后才降了汉。此人看到项羽倒下,想起刘邦的许诺:谁取了项羽的头颅,就他赏千金,封万户侯。

  于是,吕马童不顾一切扑上前,斩项羽人头。可想得赏不光他一个,汉军将领王翳、杨喜、吕胜、杨武等人,也同时扑了上来。

  五个人犹如五只急红眼的疯狗,对项羽尸体进行争夺。

  争夺中,各不相让,你撒我扯。王翳力大手快,砍了项羽头颅;杨武砍去项羽右脚;杨喜砍走项羽左脚,吕胜切吓项羽左臂,最先扑上去吕马童手脚却最慢,只拾得项羽徒剩的一把零碎残骨。

  短短一瞬,项羽已被肢解得不成人形,年仅31岁的他,无论如何也想不到,自己会如此英年早逝,更想不到的是,自己死后,连个全尸都留不住。

  也许,他曾想过,刘邦亦是楚人,即便自己战死,刘邦大约也会将他妥善安葬,且不会为难他手下的士兵。

  刘邦是不会亲自肢解他,但他悬了赏,他的手下才不会放过这个立功的机会,他们兴⾼采烈地拿着项羽的头颅、胳膊、腿脚、骨头去领赏。刘邦说话算数,不仅给砍下项羽头颅的王翳封了侯,也给另外四人也封了侯,千两⻩金自然是五人平分,一人二百两。

  这就是项羽在刘邦心目中的价钱。

  【四、大吹捧】

  风光的背后,不是沧桑,就是肮脏。

  刘邦夺取天下,风光无限。这风光的背后,用了多少流氓招术,做过多少违心的易和妥协暂且不论,沧桑是肯定的。而看到风光背后的又有几人?换句话说,成功就像怀孕,大家都来恭喜你,但没人在乎你被了多少回。

  恭喜刘邦的人还真不少,刘邦也兑现了自己签署的合同,改齐王韩信为楚王,封彭越为梁王,封臧荼为燕王,封张耳的儿子张敖为赵王,封英布为淮南王,封吴芮为长沙王,原来的韩王信仍为韩王。

  被封之人既喜悦又纠结,先前咱们都是在刘邦的领导之下打天下的,如今得了天下,咱们是王,刘邦也是王,汉王。

  这就有点儿不对劲了。

  一念及此,诸王们很知趣地共同上书,请求刘邦即位称帝——您必须被拔⾼,必须登顶峰,必须在我等之上,俯瞰众生,指点江山。如此这般,彼此都‮全安‬。

  联名书到了刘邦手里。刘邦眯起眼,反复看了几遍,美滋滋地着嘴⽪,脸上闪出腼腆而含蓄地笑:这个、这个…

  扭捏半晌,刘邦道:我听说,皇帝这尊号,贤能之人方可拥有,我可当不起。大伙看看,还有无别的人选,那个被项羽奉为义帝的楚怀王,他还有没有后代啊?

  底下人觉得煞风景,这大喜的⽇子您提那个死鬼⼲吗?他哪还能有什么后代,纵然有,也早被甩墙上了。

  可刘邦还推让,他觉得单凭几句请求,言语空洞,极不充实。诸王们如果懂事的话,应该举出些实例,说明我可以称帝,必须称帝。

  韩信等人猜透刘邦的心思,汉王这是要求咱们写议论文啊,议论文讲求三大要素:论据、论点、论证。先前咱们只说了结论,确实不行。

  于是,一帮人重新上书,称刘邦出⾝虽贫寒,却大义凛然率众扫灭暴秦,诛杀不义的楚霸王,为天下谋了福利,功劳自然远超于诸王,称帝乃天下众望所归。如不称帝,国家受损失,黎民受损失。

  刘邦读罢这篇议论文,仍装模作样辞让了一番,见实在推辞不过,时机已成,便说:既然大伙都觉得我合适,那为了国家和苍生,我就勉为其难登基吧。

  一个月后,刘邦在山东定陶举行登基大典,定国号为汉。册封原配吕氏为皇后,儿子刘盈为太子。

  这一年是公元前202年二月,刘邦54岁,吕雉40岁。

  又过三个月,刘邦在洛的南宮举行庆功宴。

  已当上皇帝的刘邦,感觉众人拥立他为帝的力度还不够,很多人并没真正看到他的沧桑。于是酒过三巡,刘邦举杯问众臣:大家说说,我是如何得的天下,项羽又是如何失的天下?

  群臣一下就反应过来了,陛下这是要听吹捧啊!那就吹呗,拍马庇谁不会?

  这就错了。拍马庇说起轻巧,可要拍准、拍慡、拍得恰到好处,拍了又仿佛没有拍,则须具备极深的技巧和极⾼的境界。

  首先讲究明拍和暗拍。

  明拍就是颠倒黑⽩,痔。譬如说上司⼲瘦如猴,可说是⽟树临风;上司肥胖如猪,可赞其月朦胧鸟朦胧,胖得很有诗意;上司随地吐口痰,当拍手惊叹:竟吐得如此圆,宛如一个铜钱;上司夸店中酒美,当立刻狂饮三杯;上司偶然嘣出一庇,当抢先捧于掌心,盛赞其味,异香扑鼻,绕梁三⽇,亦不会绝。

  暗拍则是先抑后扬,表面批驳,实则赞颂。讲究一个当头喝:领导,你太不像话了!待其惊诧,立刻作痛心状接着道:您废寝忘食只顾拼命工作,长此以往,您⾝体垮了,公司的损失大了!

  领导惊喜,货真价实的先惊后喜。

  当时,在南宮的宴会上,刘邦混黑道时的老友王陵便采用了暗拍。

  王陵道:陛下你为人傲慢,嘴还特脏,喜损人。人家项羽就不同了,他仁厚,懂文明讲礼貌,温存待人。

  此言一出,群臣惊诧,心说你丫找死呢。

  见刘邦脸儿也变了⾊。王陵进阶着说了一个词“但是——”

  世间万千事,坏就坏在“但是”上,好也好在“但是”上。只需一转折,情形大不同。

  王陵自然是好的转折,他有条不紊地继续说:但是——诸如这些,皆是表面,陛下派人攻城掠地,胜利之后,便实行分封,与人共享;项羽则不然,他嫉贤妒能,有功的他妒忌,有才的他怀疑,手下有功也不奖励,夺了地盘也不分。他不失天下谁失天下?而陛下不得天下谁得天下?

  收尾还来个反问句,让刘邦自己答。此等拍马功夫也算到位了,却也不算至⾼境界。

  须知,马庇之至⾼境界,不在庇不多,而在庇精,有形似无形。

  若我穿越至公元前202年五月的洛南宮,只对刘邦进一言:陛下胜在坚韧,而项羽败在坚定。

  此言等同没说一般,让刘邦感觉不到我拍过。

  而只此一句,差异一字,含义却大有嚼头——坚韧与坚持都是坚持,区别在于,坚韧之人会换不同方式坚持到底,此路不通,另辟蹊径;而坚定之人则永不换方式,崇尚一条道走到黑。

  仅举一例,坚韧之人泡妞,这招不行换那招,花样百出,不达目的誓不罢休;坚定之人只有一招,死烂打发毒誓,追不到手宁可去死。

  项羽就死了,刘邦就活了。

  这便是有形似无形之马庇。此等马庇,还包含了另一重境界,那就是不以贬低一个人,来抬⾼另一人。其精髓在于,将二人都捧成⾼山,同等伟岸雄壮,只不过,其中一座峰峦叠嶂,翻越一座还有一座,无穷无尽,屹立于我等眼前。

  时代呼唤捧人,而吹捧学问之精深之博大,绝非一纸荒唐言,几句心酸话可以囊括及领悟。

  不过,对付一般人,用上一、二成的吹捧功力就⾜矣令其⾝心‮悦愉‬了。难就难在刘邦不是一般人,也不是一般的皇帝。

  王陵的暗拍招术并不顶用。一记先抑后扬、虚实相接的马庇拍来,刘邦表面颔首认可,心中却并未美到忘形。

  可这事是他挑的头,你叫各位畅所言大肆吹捧,人家吹了捧了,你又不接,这叫装蒜。

  君王无戏言,皇帝不装蒜,当接了捧,再反捧回去,方是王道。

  刘邦饮下一樽酒,缓缓道:其实我不如很多人,譬如运筹帷幄,决战千里之外,我不如张良张子房;论治国抚民筹粮饷,我又不如萧何;论带兵打仗、攻城掠地、军事谋略,我不如韩信。此三人,皆人杰也,用了他们,我才取得天下,项羽只有一个范增,还给死了,因而败亡。

  这番吹捧,功力甚是惊人,既谦虚又精辟,既陶冶了自己,又成全了他人,既分类赞扬,又归类称颂。

  “汉初三杰”就是在刘邦的一席吹捧中成了历史名词。

  群臣听完刘邦的捧词儿,气氛愈加热烈,相互恭喜祝贺,终使彼此达到精神⾼嘲。洛南宮的庆功大宴会,就在这惊天地动地的马庇声中,乐祥和的大肆吹捧中,缓缓落下了帷幕。

  【五、人心工程】

  精神⾼嘲总是短暂的,世上没有人单靠精神鸦片就能活下去。要想活着,并且还要活得滋润,得来些实在的东西。

  南宮庆功宴后,刘邦手下一些没被封赏的臣子,颇不満⾜。这帮人受口了头表彰倒也喜悦,可仨锦旗改一被面,光环闪亮,不值什么。短促而虚无的‮感快‬过后,这帮臣子尤其是一些将军,开始蠢蠢动,相互撺掇,说再不给封赏,就给刘邦一点颜⾊看。

  这⽇,刘邦和张良在南宮外散步,偶见一帮武士聚在一堆窃窃私语,说至动处,満脸飞眉⽑。

  刘邦脑袋上冒出一个问号,问张良:这帮人在嘀咕什么?

  他们在商量谋反的事儿。张良语出惊人。

  刘邦脑袋上冒出一串问号,又问张良:为何要谋反?这天下可是刚平定啊!

  张良道:天下是平定了,可人心未定。比如分封,被封地受爵的人,都是您的亲信;他们得了土地和官爵,固然⾼兴;而没得到的,就觉不公。还有些曾经得罪过您的,又怕遭到暗算。因而他们想先下手为強,早谋反早超生。

  刘邦一听就急了,刚建国就內,这也太蛋了。以前听有识之士说过,打天下难,守天下更难,治天下更是难上加难。当时也没往心里去,现在想起,果真如此。

  张良微微笑道:陛下别急,我有一计,可安众将之心。

  有何良策?快讲快讲。刘邦迫不及待。

  张良不紧不慢地说,那我先请教陛下一个问题,您平素最记恨的,恨不得杀了他的人是谁?

  我记恨的人不用杀,他已经死了。刘邦说,就是项羽。

  我没说敌人,我的意思是说咱们內部的人。张良解释道。

  刘邦思忖片刻,咬牙切齿道:我最恨之人,当然是雍齿,此人曾抄我后路,后又立了些战功,牛得很,在我面前没大没小,要不是当时正是用人之际,我早就把他杀了。如今天下已定,子房提醒得好,我这就宰了他。

  不可不可。张良连连摆手,陛下非但不能杀之,还应将此人封侯。

  封侯?一剑封喉还差不多!刘邦不知张良何意。

  张良接着道:陛下若封赏了雍齿,那些立了战功又怕陛下为难他们的人,一看您连雍齿都封了,还能有什么顾虑呢,没顾虑自然也就没了造反的心。

  从內心来讲,封赏雍齿,刘邦极不情愿的。但为了笼络人心,还真没有比雍齿更佳的人选。

  得了,封就封吧。老子不是给他奖赏,而是拿他当个棋子。刘邦自我安慰。

  事实就是如此,很多事,都不是我们心甘情愿做的,为了大局,我们不得不委曲求全。即便当了皇帝,也不能完全随心所

  刘邦采纳张良之计后,大摆筵席,封雍齿为什邡侯,同时又加快速度封赏了另外一些将领。那些动了谋反念头的将军,得了封赏,立刻转怒为喜,大口吃⾁大碗喝酒。

  但是,‮定安‬人心是一项大工程,这才刚刚是个开始。

  尽管刘邦当了皇帝,与臣僚有了君臣的名分。却没有君臣之间的礼仪。

  尤其那些长年跟随刘邦南征北战的开国功臣,并不觉得刘邦有多神圣。在他们眼里,他依然是个老流氓。这就好比明星⾝边的人,并不觉得明星有多么神秘,多么与众不同。正应了古希腊寓言家伊索的话:悉会滋长轻视。

  人与人之间,一旦轻视,孔子那套君臣长幼之礼就连个庇都不是了。刘邦手下的一些有功老臣便是如此,他们在殿上争功,喝醉了相互谩骂,甚至大打出手,更有甚者还动了兵器,一剑砍在廊柱上。

  这哪儿像朝廷,俨然一个流氓集中营。

  刘邦很头痛,他既不能杀儆猴,又不能听之任之。好在有一个人,为他解决了这个难堪的问题。此人便是叔孙通。

  提起此人,人们一定会想起当年的秦二世胡亥。

  当年,各地动,胡亥召集儒生开会。别的儒生都讲真话,唯独叔孙通只吹捧不进言。儒生们都以为,叔孙通从此就会平步青云,没想到不久后,他就消失了。

  叔孙通是个清醒的人,他知道秦王朝廷已是朝不保夕,于是对胡亥吹捧一番后,便悄然离开了。他先跑到自己的老家鲁国。

  不久,鲁国被项梁占领,他便投靠了项梁。项梁死后,他又投靠了楚怀王。

  楚怀王被项羽迁徙到湖南后,叔孙通眼看跟着楚怀王没出路,索又投了项羽。

  可没想到,项羽的老窝彭城最终又被刘邦占了。

  人生就像一次旅行,指不定会在哪翻车。叔孙通走投无路,只好又投靠了刘邦。

  叔孙通很清楚,刘邦讨厌儒生,而自己是一个资深的儒生。

  于是,他见刘邦时,不穿儒服,不戴儒冠,只穿一⾝楚制短⾐。他心里有数,儒生装对刘邦而言,是一种制服惑,他会摘下儒冠当尿盆,以宣怈情绪。

  见了面,两人一谈,叔孙通并不像别的儒生一般装模作样,他说话实在,一个钉子一个眼,不玩虚的。

  刘邦喜爱叔孙通的言谈和短打扮,在他看来,读书人若读死书,迟早把脑袋读成了一团浆糊,应当像叔孙通这般善于变通。

  从某种角度来说,刘邦穿越至今时来统管教育,将是一大幸事。

  不久,叔孙通上任,当起了皇家宮廷礼仪师,对文武百官进行系统的礼仪培训。

  培训活动黎明时分便开始了,文武百官以及各路诸侯齐聚殿外。

  “趋”——宮中的传达官朗声一呼,众人分东西两列排好,东列为武将,功臣、列侯;西列为丞相等文官。

  庭中,数百名执戟郞从殿门至主殿分队排列,旗帜鲜明。

  刘邦⼊殿,礼官引导诸侯群臣等官员,依次朝贺。

  朝礼毕,宴会开场,群臣⼊座,跪拜刘邦,且不得与刘邦平视。而后,按尊卑次序,依次向刘邦敬酒。敬完酒,群臣落座,却不能痛快豪饮,按规定,每人饮酒不得超过九杯。

  刘邦麾下老臣,多是狂放的酒徒,九杯酒相当于漱口,味儿还没尝出来,就不许喝了,实在叫人有些憋屈。

  叔孙通可不管这些,他恨不得在群臣的酒杯上刻一排字:饮酒有害健康,浅尝即止!

  整套礼仪,庄严肃穆,不苟言笑,十分正经。

  追随刘邦多年的一班兄弟,终于明⽩,他们再也不能像过去那样和刘邦没大没小了,他和他们之间,是君上与臣下的关系,是老板和员工的关系。

  老板当有老板之气派,对员工应恩威并施。

  恩时甩个笑容,以示和蔼可亲平易近人,甚至嘘寒问暖,拉些家常;威时板起脸作心事重重状、焦虑状、深沉状、思索状,仿佛一事不谨,即贻四海之忧;一念不慎,即贻百年之患。

  唯如此,老板方显老板之尊严。

  刘邦便是这样找到了尊严,他终于感觉自己不同凡响。回想当年,他头戴一顶“亭长冠”招摇过市,就是为了找到一种与众不同的感觉。而今,那破冠自然是不用戴了,戴也是闲暇时的嬉戏。

  不靠外表装扮粉饰的強大,才是真正的強大!

  这感觉让刘邦无比受用,当皇帝的滋味,不尝不知道,一尝真美妙。

  欣喜之余,刘邦赏给叔孙通⻩金五百斤,封为太常,即国家典礼总署署长。

  叔孙通领了赏,又请求道:我有一班弟子,制定朝仪他们也有一分功劳。

  刘邦心说,我懂,老儒生手下还有一帮小儒生,过去我厌恶儒生,而今想来,厌恶之人也有用处。既然用了,就得付费。于是乎,刘邦把叔孙通的弟子都封为郞官。

  叔孙通也仗义,将所得金子都分给众弟子。一帮儒生天喜地,直呼叔孙通为圣人。

  儒生们喜,猛将们抑郁。四海既定,国家新立,本该天下狂士俱颜,可叔孙通打造的一套宮廷礼仪,愣把狂士束缚成了乖巧的小媳妇儿。

  此套礼仪,乍一看仿佛表面文章,殊不知这表面文章的背后,具有強大的心理暗示,那就是朝廷之上,没有兄弟,只有君臣,以前那个流氓大哥已经不复存在了,他已贵为天子,九五至尊。彼此间过去那种无拘无束、嬉笑打闹只是一份淡而又淡的回忆。或者说,是內心的一个谣言。

  可是,吹捧、封赏、规范礼仪只能换来暂时的平静。对于一个新建的王朝来说,穷,才是最本的问题。

  因为穷,人心便始终无法安稳。 UMuXS.cOM
上一章   汉朝其实很疯狂   下一章 ( → )
您目前阅读的是汉朝其实很疯狂,历史小说汉朝其实很疯狂小说免费阅读已更新供您免费阅读,非常感谢您对作者罗杰的支持,想要阅读更多与汉朝其实很疯狂小说免费阅读类似及相关的优秀历史小说请持续收藏游牧小说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