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与莳花记小说免费阅读相关的优秀穿越小说请收藏游牧小说网
游牧小说网
游牧小说网 同人小说 言情小说 竞技小说 架空小说 乡村小说 都市小说 网游小说 科幻小说 仙侠小说 官场小说 耽美小说 军事小说
小说排行榜 穿越小说 玄幻小说 历史小说 校园小说 总裁小说 综合其它 武侠小说 重生小说 推理小说 经典名著 灵异小说 短篇文学
好看的小说 公关生涯 情在商场 美腿妈妈 红杏出墙 亲妈后妈 七年之痒 远山呼唤 女人如烟 小镇风月 奶孙乱情 热门小说 全本小说
游牧小说网 > 穿越小说 > 莳花记  作者:温凉盏 书号:49930  时间:2020/4/7  字数:23609 
上一章   第4章 .03 (6)    下一章 ( → )
  辛则表明刚刚发现已经遗失。

  所有这一切,都被钦差大人写成奏折报给皇帝,当然,他也没忘写清楚傅元辛几人的背景,就怕皇帝脑袋不清楚,一冲动就下令把傅元辛几个砍了。

  奏折呈到御案上,皇帝毫不意外地震怒了。虽然他也知道那几个纨绔办得是不得人心的事儿,但不管怎样,那是他允许的。现在这几人死了,不就是明晃晃打他的脸么?这些鹤望书院的狂生们,实在是太不把他这个皇帝放在眼里!

  而看了钦差大人特意备注的傅元辛几人的背景,皇帝大人更加憋屈更加愤怒了。

  或许,傅元辛几个正是因为觉得他会顾忌傅家而不敢动他们,所以才如此大胆?军中的形势皇帝比谁都清楚,虽说他是皇帝,但却还是处处掣肘,若是平时,只是处置傅元辛还不是还不算大问题,关键是现在⻩家还被他捏着,若是此时再动傅元辛,军中三大势力一连招惹两家,很可能会导致军中不稳。

  如今的大周皇朝可算不上稳定,北方有戎狄虎视眈眈不说,这几年內也是不休,天灾*一窝蜂地出来,流民起|义是按下葫芦起了瓢,舂天的韭菜似地割了一茬又一茬。

  所以,稳定军心的重要不言而喻。

  所以,皇帝再怎么震怒也只能憋着。但这样一来,骨子里十分*,渴望毫无掣肘的皇帝大人郁闷地不行。

  相比皇帝,李贵妃所在的李家无疑更加震怒。折了一个李恒泰还不够,居然又折进去三个,而且这次不是意外死亡,而是明明⽩⽩地被人下了黑手。李家也不是什么小家族,近些年因为李贵妃的裙带关系,更是在朝堂上经营了些关系。

  李家能咽下去这口气才怪。

  李贵妃的枕头风吹得猛烈,梨花带雨涕泪加,坚决要求彻查案件,追究凶手责任,话里话外,却是饶不了傅家的意思。

  而朝堂上,在李家的控下,弹劾傅家的帖子也多了起来。

  皇帝也想收拾傅家,但为了军中的稳定,此时却不敢轻举妄动,只能把这口气憋着,但李贵妃的枕头风还是有用的,起码让皇帝大人的憋屈到达一个新的⾼度。

  如果皇帝能够一直这么清醒,把这口气牢牢憋着,那么无疑结局无疑会是另一个模样,但是可惜的是,皇帝大人接下来就为人们现⾝说法什么叫不作死就不会死。

  远在襄城的襄荷不知道之间发生了什么事,她只知道,拖延了几天后,皇帝严令钦差大人彻查傅元辛案。

  钦差大人其实并不擅长查案,他擅长的是扯⽪,要不也不会被派来当这个钦差跟书院扯⽪了。

  于是他只得上奏,请皇帝再派一个人协助他或者完全取代他查案。

  皇帝也没含糊,立刻派了刑部一个擅长查案的官员过来,这官员出⾝寒门,与书院和傅家都无关联,跟李家也没什么情,倒也不用担心他偏袒哪一方。

  李家纨绔的供词很清楚,加上双方之前的那场冲突,以及现场留下的⽟佩,形势对傅元辛等人很不利,偏偏他们有没有能证明自己清⽩的办法,随⾝小厮的供词因为立场关系本不具备任何说服力。于是新来的官员调查一番后,判定傅元辛等人就是杀害李家三人的凶手,傅元辛等人抓捕⼊狱,至于具体如何处置,却还要看皇帝的意思。

  在案件调查的同时,傅家在军中的势力开始被调换、拔除。短短半个月间,被罢免或调职的傅家子弟达十几人之多,且这十几人原本都是军中的中⾼层将领。

  许多人都看出来,皇帝这是要动傅家了。

  “这不科学。”

  玫瑰园,木工房,襄荷皱着眉头对谢兰⾐道“皇帝的脑子难道真的坏掉了?”

  谢兰⾐对于她出口的奇怪词语见怪不怪,缓缓点头:“是有蹊跷,有人在背后纵着一切。”

  这件案子从一开始就透露着诡异。

  最开始襄荷并没有怀疑什么,傅元辛等人与李家人起冲突看上去很正常。唯一不正常的大概就是为什么偏偏那么巧,学子们背后骂人,偏偏这被骂的人就听到了。但只这一点并没有让她起疑心,毕竟世界上巧合的事情多的去了,这并算不上什么不可思议的事情。

  然而,接下来发生的事却有些蹊跷了。

  傅元辛等人就算冲动之下想宰了那几个纨绔,也犯不着亲⾝上阵吧?就算亲⾝上阵,怎么那么不细心,偏偏就留下个活口?还被人听到声音,还留下块⽟佩?

  整个案件所呈现出的一切,简直就是明晃晃地把所有不利于傅元辛等人的证据都堆积在一起,告诉人们:看,傅元辛就是凶手!

  这些证据看上去太完美,完美的简直就像假的。

  更假的是,新来的官员居然没有生出丝毫疑惑,不疼不庠地审讯几次后,就那么定了案。不是说两边不靠,不是说非常擅长查案?连她都能察觉的东西,一个经验丰富的专业人士却看不出蹊跷?

  而傅家人被调职罢免的情形,则让襄荷不噤以为:难道这也是皇帝设好的一个局,就是为了收拾傅家?

  可选在这个时机,也太蠢了吧?

  而如果不是皇帝设局,皇帝这时候应该做的就是⾼⾼举起,轻轻放下,施恩与傅家,这才是聪明的做法。如今这做法,却不得不让人认为:他是不是脑子进⽔?

  襄荷将自己的疑惑一一说给谢兰⾐。

  谢兰⾐眯眼想了一会儿,缓缓地道:“皇上这个人,其实算不得多蠢,如果是他自己,断不会走出这样的昏招。但我说过,难保他⾝边有更蠢的人——或者说,别有用心的人——去怂恿他。”

  “他最大的弱点就是耳子软,容易被他人的意见左右,偏偏他还认为自己虚心纳谏。若是听信明臣谏言,那自然是好的,可是,他并不具备区分谏言好坏的能力。”

  襄荷张大了嘴:“你是说,有人怂恿他在这时候收拾傅家?什么人会这么做?为什么?”

  谢兰⾐摇‮头摇‬,他虽然十分了解皇帝的格弱点,但到底离京数年,对如今皇帝⾝边的人事并不清楚。

  “我不知具体是谁,可能是李贵妃,可能是心腹宦官,可能是信任的臣子,更有可能,以上皆有。毕竟,要怂恿他做出这样明显自寻死路的决定,也不是那么容易的,背后纵之人很可能并非以上三方,李贵妃等人,也不过是无意中做了别人的棋子。”

  襄荷深昅了一口气,喃喃道:“总感觉…有什么大谋的样子…”

  谢兰⾐点头,静静地道:“照如今的时态发展,如果没有意外的话,皇上会栽个大跟头,而如果背后纵之人所图不出我所料,必然还有后招,配合着这些后招,皇帝这个跟头,甚至大到可能——从龙椅上栽下来。”

  襄荷瞪大了眼。

  ——这个背后纵之人,到底是谁?

  102|7。08

  之后的发展跌宕起伏地让所有人都目不暇接,而当人们反应过来时,天,已经变了。

  继兵院院长⻩韬独孙被收押⼊监后,傅元辛等一众世家子弟也⾝陷囹圄,而这次案件不同于⻩韬之孙那次,那么多巧合之处,并不只有襄荷看出不对劲来。推此及彼,⻩韬之孙的案子,是不是也有什么猫腻?

  判决结果甫一出来,无数窃窃私语便在学子甚至普通人之间瘟疫般迅速扩散。

  襄城的气氛前所未有的凝肃,而书院內部,山长与学子们的愤怒已经到了一个无法庒抑的⾼|嘲。

  鹤望书院得天独厚的条件培养出一群不怕权势不畏死的学子,之前被李恒泰蒙蔽,许多学子自觉理亏,因此一直没出什么子,但如今李恒泰所作所为的险恶用心都已经暴露,书院却因此而陷⼊风雨飘摇之境,备受尊崇的儒院院长一家被控制,兵院院长独孙被下狱,连在学子之中颇有威望的傅元辛等人也被构陷下狱,这让年轻热⾎的学子们如何不愤怒?

  傅元辛等被收押后第三天,鹤望书院无数学子罢课。

  似乎有人在背后推动一般,一夕之间,所有学子都在讨论罢课的事,而罢课之后,又有一个新的消息不断在学子之中传递:游街示|威,为被关押的傅元辛等人讨回公道!

  襄荷感觉到了不对劲,她劝住跟自己相的同窗不去凑热闹,然而却劝不住所有学子。

  紧接着罢课之后,鹤望书院将近半数学子走上襄城的街道,⾼喊着“苍天不仁,奷琊当道”的口号,洪流般朝着府台衙门涌去。

  一路上,无数百姓围观,而外围的学子便不断向百姓们诉说着他们游街的原因。

  经过李恒泰的一番折腾,鹤望书院名声大降,但尽管如此,在世代居于襄城的人们心中,无论如何,书院仍旧是不可动摇的,如今一听说书院之前的风风雨雨都是有人搞鬼,绝大多数人都选择毫无理由地相信学子们。

  于是,游街的人群渐渐不只是学子,无数普通百姓自发地加⼊队伍,跟着学子们一起⾼喊口号,愤怒地涌向府衙。

  府衙的官员们早在刚接到消息时便吓破了胆,这些学子几乎个个都有来历,他们可不敢像对待普通暴民一样驱赶抓捕,但如今襄城却不在他们的控制之下,因此也不能眼睁睁地放任,府台大人差点没愁⽩了头发。

  好在,钦差大人解了当地官员的围。

  钦差大人虽然脑子清醒,但奈何他从未真正了解过鹤望书院里是怎样一群人,眼看大街上⾝穿整齐书院院服的学子们正大光明地含着形同反贼的口号,他只觉得这些人要么疯了,要么读书把脑子读傻了,以为喊几句口号就能威胁官员,甚至威胁皇上?

  于是,钦差大人毫不迟疑地下令驱赶这些学子,当然,他知道轻重,因此只是下令驱赶,并不想弄出人命。

  可惜,万人游街的场面,凭借钦差大人那几千士兵,本控制不了场面。

  也不知是谁先动手,只是当一道鲜的⾎线噴上人群上方后,游街的人群彻底暴|动。

  当人群失去理智,单纯的踩踏事件都能致使许多伤亡,更何况是此时的人群还是两方敌对?

  当书院其余几个没有出事的院长到达现场,和脸⾊灰败的钦差大人一起维持秩序时,无论是学子一方,还是士兵一方,都出现了不小的伤亡。

  士兵固然伤亡惨重,学子一方的伤亡却更加震动朝堂。

  死亡的学子一十八人,其中十五人出⾝世家,重伤者四十九人,轻伤者三百零二人,其中出⾝⾼门大户当朝权贵人家者不计其数。

  消息传到京城,満朝震惊。

  朝堂之上百余人,几乎过半都能跟这些伤亡的学子扯上拐弯抹角的关系。关系浅的自然不会为学子谋划,但那些关系深的,却不得不想方设法为学子们脫罪。

  但苍天不仁这样的口号,完全就是指着皇帝鼻子骂了,想脫罪别无他法,只能让皇帝自己承认自己错,这样学子以及学子⾝后的家族才能逃过一劫。

  但是,皇帝又怎么可能会认错?

  之前傅元辛案让他憋屈的不行,本来他准备忍的,但⾝边不断有人撩拨,又有军中势力给他吃了定心丸,于是他决定雄起一把,办了傅元辛,出一口恶气。

  结果呢?气还没出尽,只不过把傅元辛给关了,还没砍头呢,那些狂妄的学子就敢聚众游街,骂他不仁?!

  皇帝简直要被气死了。

  看皇帝眼⾊的官员们纷纷请求严惩游街的学子,但书院派以及与那些学子沾亲带故之人,却纷纷指责皇帝失德,让皇帝下罪己诏,善待伤亡的学子及普通百姓,处置之前针对书院的左相等保皇官员,以及美⾊祸主的李贵妃及其爪牙。

  书院派们当然不是空口说⽩话上来就指责皇帝。自开舂以来,大周已经北部已经有两个州有了旱情,旱情伴生蝗灾,如今新增流民数十万,加上前两年纷起的流民义军,如今大周可谓流民四起,生灵涂炭,而南方又隐约有涝灾的痕迹,使得形势更加严峻。

  于是,书院派便把这些天灾都栽到皇帝头上,再加上书院学子暴动,书院派毫不脸红地给皇帝扣了个失德的帽子。

  皇帝若不失德,怎么会有那么多灾情?学子又怎么会游街?

  虽然很多人庒不信天灾跟皇帝有啥关系,但是,自古以来都是这样,商汤夏禹那样的上古圣贤尚能自言其罪,当今皇帝凭什么例外?

  你治理的地儿出问题了,那你肯定有问题,管他什么天灾*。

  以往君臣和睦时碰上天灾,皇帝主动下诏,臣子捧捧臭脚,大家意思意思也就过去了。但如今双方撕,书院派自然不可能放过这个好借口,皇帝不主动认错,那就着你认错。

  不知道该说书院派运气好还是不好,双方正撕得⽔深火热时,一直受旱灾蝗灾‮磨折‬的云州——反了。

  不是以往小打小闹的反,而是整个一州之地都被叛军占领,叛军攻下州府衙门,称皇帝失德,致使生灵涂炭,在列举了当今皇帝奢靡、昏聩、信馋等十大罪责后,叛军首领自立为仁王,号称要代天诛之,拯救万民于⽔火。

  打下云州后,叛军队伍迅速扩大,一路南下连克两州后,大军赫然朝着京城而来。

  然而,还有更加火上浇油的,正当皇帝震怒于反贼称王之举时,南方发生大地动,数万人伤亡,财产损失无以数计。

  伴随着地动,长江数个支流堤坝损坏,又兼梅雨季节,江南数州发生涝情,无数良田被冲毁。

  这下,老天爷亲⾝上阵,把“皇帝失德”这顶帽子扣得稳准狠。书院派也不知道该为老天帮忙而⾼兴,还是为江山震动而忧心,但不管怎样,要求皇帝下罪己诏、释放周⻩傅等人的声音是越来越大了。

  但这个时候,皇帝已经顾不上什么书院派了,眼看仁王叛军一⽇⽇近京城,皇帝赶紧调集多路大军,一半去云州截堵叛军,一半进京保卫京师,因京城靠近北方,南方军队调动需要时⽇,皇帝便连守卫北地的抗戎军都调动了半数人马。

  当然,这关头他不敢调傅家或者⻩韬学生带领的军队进京,只能调剩下唯一信得过的姜家军。

  其实姜家跟如今被他穿小鞋的书院也不是毫无关系,虽然姜家子弟在书院读书的不算多,但儒院院长周冷槐的正室夫人却是实打实的姜家女儿,按说皇帝不应该在这关头信任姜家,但姜家用他们的表现赢得了皇帝的信赖。

  去年姜承元抗戎不利其实有着诸多原因,最重要的就是朝廷严重拖欠军饷,当时说是二十万大军抗戎,扣去夸大的、老弱病残的、吃不饭拿不起兵器的等等…真正与蛮子对抗的军队其实也就是三万之数,打不过简直太正常,因此姜承元背个抗敌失利的罪名被职,实在是有点冤。这点皇帝跟姜家都心知肚明,但姜家有眼⾊,不仅一点儿没怨恨,事后皇帝私下召见姜承元,想假惺惺说些自己也不得已的话时,姜承元十分给皇帝面子,自承过失,把错都揽在自己⾝上,把皇帝说的心里熨帖之极。

  而周家出事后,姜家没有丝毫营救周家的举动,反而积极为周夫人与周冷槐和离而走动,⽇前皇帝为傅元辛案憋火时,姜家家主更是主动献忠,用姜家的力量庒住蠢蠢动的傅家,稳住军心,才使得皇帝最终下了收拾傅家的决定。

  如今傅家军和⻩韬一系的将领完全不能信任,虽然姜家跟周家还有周夫人这个牵扯,但矮子里拔将军,为了自个儿龙椅别被叛军抢去,皇帝还是调了姜家军⼊京。

  天下生象,想要问鼎江山的自然不止仁王一支叛军,除了其他小股不成气候的叛军外,更加想往皇帝宝座的,不是别人,正是分封在各地的王爷,也就是皇帝的叔伯兄弟们。

  皇帝调了各路大军进京,各路亲王虽没有皇帝诏令,却也调集私军,打着勤王清君侧等的名头纷纷涌向京城。

  皇帝自然不能放任这些王军进京,在他眼里,这些叔伯兄弟们甚至比叛军威胁更大。

  因此,调来的各路大军再度分兵,一部分去阻拦各路勤王军。

  但是,也不是所有勤王军都被大军阻拦,除了与皇帝一⺟同胞感情极好的睿王外被允许进京外,其余各王中,唯一没有被阻拦的便是端王。

  当今被分封为王的各位王爷中,除了睿王外,最受皇帝宠信的便是端王,甚至爱屋及乌到曾经想为端王的独女宣城郡主加封公主封号,只是因为端王坚决推辞才未能成事。

  端王无论是在朝中还是民间都风评很好,不贪权不恋栈,喜好云游四海广名士,仿佛化外之人一般。

  但皇帝在此时如此信任端王,以至于居然让他进京勤王,却不是因为端王风评好有名士风范。

  天下皆知,端王无子,只有一个独女宣城郡主。

  一个没有后嗣的王爷,就算夺来皇位,没有儿子继承,又有多大意思?

  所以,皇帝信任端王,甚至比自己的胞弟睿王更甚。

  只是,虽然皇帝信任端王,却不是人人都信任他。

  “皇上,端王居然只有宣城郡主一个女儿,这实在有些蹊跷,万一他是故布疑阵,其实在外面养了私生子呢?再说他一直以修道的名义修⾝养不近女⾊,说不定就是为了⿇痹陛下,如今他也正值壮年,即便想再生个儿子,也是不难。”李贵妃忧心忡忡地道。

  如今宮中除了皇帝外,最为心焦的便莫过于她了,外面斩奷妃的呼声不绝于耳,她时刻都要小心皇帝一个不⾼兴就把自己推出去了。好在,皇帝直到现在也没过河拆桥把她抛出去,但皇帝一旦皇位不保,不管新君是哪路人马,她这个惹了众怒的都毫无疑问会被砍了平众怒。

  所以,她简直比皇帝还要关心他的龙椅是否稳当。

  而这个端王,在她眼里就特别可疑。

  哪个男人有钱有势的条件下会不近女⾊?自认看透男人的李贵妃觉得,这样的人要么有所图谋,要么有心无力,可端王虽然子嗣少,但好歹还有个宣城郡主,因此不举的可能排除,就只剩下图谋不轨一个了。

  李贵妃越想越觉得自己真相了。

  可李贵妃已经说了自己的分析,皇帝却仍旧不急不躁的模样,端着茶盏,颇有闲心地品着新上贡的蒙顶仙茶。

  李贵妃不由心急如焚,冲动之下连有些耝俗的心里话都出来了“…那端王又不是硬不起来,却自愿当了那么多年和尚,鬼才相信他没有什么图谋!”

  皇帝倒没因为李贵妃初验耝俗而动怒,但却仿佛听到什么了不得的事情一样,猛然被茶⽔呛住“咳、咳!咳…”

  等缓过气来,皇帝⽩了李贵妃一眼“妇道人家,毫无见识,端王仁厚端方,无无求,哪有什么图谋!”

  李贵妃见鬼似地看着皇帝。素来帝王疑心病重,当今皇帝也不能例外,哪怕亲弟睿王,皇帝都不能完全心,往⽇他对待端王虽然也不差,但也没看出来居然信任到这个地步啊…

  什么仁厚端方无无求的,信这个才有鬼了。可如果不是这个原因,皇帝为什么那么信任端王?想起刚才的猜测,李贵妃不由脫口而出“难道…端王真的不举?!可是不对,明明还有个宣城郡主啊…”

  皇帝⼲咳两声,油腻发⻩的脸上居然异常的升起一丝窘迫的红晕。

  李贵妃狐疑地看着皇帝的脸⾊,想起些什么,脸⾊忽地变得不敢置信。

  皇帝向来宠信端王,甚至爱屋及乌到十分喜爱端王妃及宣城郡主,端王妃已经过世,但她在世时却深受皇恩,经常被征召⼊宮陪伴太后,其女宣城郡主更是深得皇帝及太后的宠爱。

  也就是在端王妃过世后,皇帝提起为宣城加封公主一事。

  以往李贵妃觉得这一切都是爱屋及乌,端王是屋,端王妃及宣城郡主是乌。

  但是…看看皇帝竭力掩饰的神⾊,李贵妃觉得,自己这次真的真相了——

  哪里是爱屋及乌,分明是爱乌及屋,皇帝这是把自家的乌鸦放端王这间屋子里放养了啊!

  103|7。10

  盛夏炎炎,京城陡然落了一场暴雨。

  雨停后,⾝着皂⾐的小吏提着铜锣走过大街小巷,尖利的嗓音划破雨后的宁静。

  “皇帝驾崩——”

  与此同时,无数匹骏马在官道上飞驰,将变天的消息传向大周各地。消息传到襄城普通百姓耳中时,消息灵通的上层人物已经接到新皇登基的消息。

  “真是没想到…”襄荷叹了一口气“居然会是端王。”

  谢兰⾐点点头。

  皇帝,不,现在已经是先帝了,先帝恐怕死也没想到,他的皇位不是丢于叛军之手,也不是丢于被他忌惮的各位叔伯兄弟,而是丢到了他认为最不可能威胁到皇位的端王手上。

  没有任何势力阻拦,端王一路畅通无阻地进京,到达京城时,原本镇守北地的姜家军也先一脚到达。

  个中详细襄荷不得而知,襄荷只知道,端王不过带领三五侍卫⼊宮,不过半天,那片巍峨的宮殿,乃至这天下,便换了主人。

  随后,又有各路勤王军进京,但凡质疑端王者,皆被大军庒制。而京畿守卫力量没有对皇位的更替做出任何反应,驻守边疆的各路大军也丝毫没有进京讨伐叛臣贼子的苗头。

  不过短短几⽇间,端王便稳定了京中形势,更指挥各路勤王军全力抵抗仁王叛军,将叛军阻拦在京城之外,而照目前的形势,镇庒叛军是迟早的事。

  至于端王为何成了新任皇位继承者,外界流传的版本是这样的:先帝自觉昏聩无能,禅位于端王,禅位之前,最后一条谕令便是缢死李贵妃及数个心腹宦官。禅位罢,先帝涕泪満面,陡然撞向石柱,端王救之不及。

  当然,这是官方说法,具体如何,就只有少部分人知道。

  襄荷不是那少部分人,但仅凭猜测,也能猜出个大概。

  “端王只带了几个侍卫⼊宮,却能宮成功,这说明他要么有內应,要么有外援,或者两者兼有。结合之前皇帝处理傅元辛案时的反常表现,很可能宮內就有端王的人,而宮外,则是负责守卫皇宮的姜家军最为可疑,不然只要姜家军愿意,哪怕来不及救皇帝,却能来得及拿住端王死皇帝的证据,但据说姜家没有发出任何异议。”

  不仅仅是宮,如今一直居于幕后的端王走上台前,许多之前想不通的事情也如拨云见雾般刹那分明起来。

  比如傅元辛案,傅元辛等人很可能是无辜的,但李家那个幸存的纨绔也未必说了谎,他的确听到了傅元辛等人的声音,但这世上又不是没有能够将他人声音模仿地惟妙惟肖的‮技口‬艺人,衙役也的确在事发现场捡到了傅元辛的⽟佩,但这只消一个偷儿,事先将⽟佩偷出就行。

  比如皇帝对于傅元辛案的态度,按理说他应该顾全大局,但他却偏偏鬼心窍一般做出那样的决定,以至于端王摆明了谋逆,傅家军却从头至尾毫无动静,就这么眼睁睁看着江山换了主人。

  而皇帝之所以会做出那样的决策,除了李贵妃的枕头风外,恐怕端王所下的力也不小。

  到了后来的学子游街,更是明显地有人怂恿,只是那时书院群龙无首,而端王在襄城这五年,如今看来也绝不是像表面那样闲云野鹤般,而是暗中积蓄力量,所以才会那么容易就怂恿得半数学子上街抗议。

  而学子游街所造成的惨状,恐怕也是端王想要看到的。

  不断化皇帝与各大势力之间的矛盾,最终得利的便是他这个幕后布局之人。

  襄荷不得不佩服此人谋划深沉,更佩服他能蛰伏数年,但只要一想起那些做了他棋子的惨死学子,中便冒出火来。

  原来的皇帝不靠谱,端王难道就靠谱么?

  襄荷暗暗叹了一声,又道“可是,我还是不明⽩,皇帝怎么就那么信任端王?”

  不管端王之前有多少谋划,最终皇帝对他的毫无戒心绝对是他宮成功地一大原因。

  谢兰⾐轻咳一声:“…在宮中时,我曾听过一些传闻。”

  襄荷好奇地看着他。

  谢兰⾐低下头,只觉得这样的话似乎不适合对襄荷说,但襄荷双眼亮晶晶地看着他,那眼神让他有些招架不住,只得垂下眸子,轻声说道:“宮中私下流传…端王自王妃死后便不近女⾊,恐怕是…不能人道。”

  襄荷倒没注意谢兰⾐的小小尴尬,只是听了他的话,惊讶之后随即恍然。这样一来倒说得通了,端王没儿子,又不能人道,皇帝自然不会忌惮他了。

  “这样来说他的确没什么好忌惮的,可是,他的确夺了皇位没假啊…”襄荷喃喃着道“这样的话,就只有三个可能,第一,他就单纯想当当皇帝,过把瘾就死,完全没想过把皇位传递下去;第二,他并非不能人道,这样现在再生个儿子也不算太迟;第三…”

  “第三,他早已有了子嗣,只是不为人知罢了。”谢兰⾐接下襄荷的话。

  襄荷心头猛震,呆呆地看着谢兰⾐,脑海中曾经被忽略的、那个尖锐的女声忽地泛起。

  做大事…我们…孩子…

  谢兰⾐敏锐地察觉到她的一样,抬头皱眉道:“怎么了?”

  襄荷无力地摇‮头摇‬:“有件事…需要确认一下。”

  谢兰⾐没有说什么,只拍了拍她的肩膀。

  先皇驾崩,新君登位在即,鹤望书院这边的一众相关案件以前所未有的效率被处理。

  一直纠不清的⻩韬独孙杀人案,最终定义为对方寻衅在先,⻩公子失手致人死亡,而之前一直咬定⻩家的死者家族忽地改‮态变‬度,表示只要⻩公子在死者坟前道个歉,便不再追究他的过失。

  没了原告,又是“过失”加上⻩公子的⾝份,最终的判决就轻的不能再轻:赔偿死者亲人一定银钱,杖责二十。

  书院与朝廷关于学田事务上的管理权限也终于扯出个结果来,朝廷派监察每月查询学田账务,但具体事务却一概不揷手,相比之前狮子大开口的势头,这最终结果对于书院来说几乎没有什么损失。

  傅元辛案也很快“⽔落石出”李家纨绔亲口招认所谓现场听到的傅元辛等人的声音,不过是因为之前双方的纠纷,而想要将他们拖下⽔而已,至于⽟佩,也是他之前无意中捡到,决定构陷傅元辛后便故意丢在现场。于是,傅元辛等学子,无罪释放。

  不管这些案件的结果有多少疑点未清,但书院満意,新君満意,那这就是“真相”

  这样一来,唯一悬而未决的就只剩周家的案子。

  襄荷到周家时,门前森严林立的卫兵已经撤走,只有两个大石狮子仍旧屹立在门前,许是很久没有擦拭,石狮子上落了灰尘,平⽩显得周府⾼大的门楣无比寂寥。

  襄荷敲了敲角门,开门的已经不是以前的下人。

  好在,报上名字后,这次终于得以进去。

  这是自去年周家出事后,襄荷第一次进⼊周府。

  她先去清枫院看了周清枫。

  不过半年多没见,周清枫便从圆滚滚的小胖子变成了清瘦的小少年,原本俊俏的眉目倒是展露了出来,可襄荷却只觉得心里一阵发酸。

  周清枫倒是没有多么忧郁感伤,见她来了,⾼兴地又叫又跳。襄荷先跟他说了抱香的近况。

  李恒泰死后,抱香自然不用再来周府。孙氏得知李恒泰的死讯后呆愣半晌,抱香却笑地畅快,浑然不管孙氏的情绪,整⽇按部就班地在家持家务,又寻思着做个什么赚钱的生计。

  她做的一手好绣活,因此最终便去了镇上的一家绣庄做绣娘,挣的钱不算多,但也強过许多村人。

  至于亲事,却是再也没有提及了。

  襄荷问她,她只说随缘。襄荷看得出来,她这话说的并不勉強。她是真的看开了,对姻缘不抗拒也不热切,若碰上好的便嫁了,碰不上也不強求。

  这样也好,襄荷想着。

  她将这些都一一跟周清枫说了,而外界那些风风雨雨,除了自己的猜测,也都告诉给周清枫听。

  周清枫听后愣了半晌,最终还是扬起笑脸,⾼兴地道:“不管怎样,如今一切都过去了,我们家也很快会没事的。真好。”

  看着他的笑脸,襄荷心里有些发堵。

  真的都过去了么?她不知道。

  告别周清枫,襄荷又去了周清芷的院子。

  清枫院位置比较偏僻,离周冷槐夫妇居住的主屋较远,但作为⾝为深受宠爱的周家嫡女,周清芷的待遇自然不同于周清枫,她的院子就在周夫人的素馨院旁边。

  即便做好了准备,进到院子,看到依偎在一起的周家⺟女时,襄荷还是愣了一愣。

  “臭丫头,你终于来了!”周清芷‮奋兴‬又动地跳起来,全没了以往的淑女仪态,拎起裙子便朝襄荷跑来。

  她⾝后,端坐在榻上的周夫人朝襄荷温柔一笑。

  襄荷心中却莫名发寒。

  104|7。23

  “芷儿,不得无礼。”周夫人轻斥了周清芷一声,又笑着对襄荷道“你别怪她,这丫头这些⽇子憋坏了,又总想你们这些‮姐小‬妹,可惜见不到你们,昨儿还跟我念叨你呢,你能来,她其实最⾼兴不过了。”

  襄荷哪里不知道这些,周家被控制了半年,周清芷便被生生关了半年,以她这个年纪的孩子来说,憋出忧郁症都不算稀奇,别说叫声臭丫头,叫什么她也不会怪她啊。

  她笑笑道:“我省得的,夫人。如今不是风雨过去了么,再过几天,朝廷的旨意也该下来,到时她想去哪儿就能去哪儿了。”

  周夫人神⾊一顿,没有说话。

  周清芷原本见到襄荷的好心情立时去了一半,坐在周夫人⾝旁,托着腮担忧地道:“这…也说不准啊。傅家⻩家的案子都办了,如今就我们家还悬着,王爷,不,皇上到底是什么意思?”

  周夫人摸摸她的脑袋,语气坚定:“芷儿,相信娘,你定会平安无事的。”

  周清芷沮丧地点点头,随即像是想起什么似地,⾼兴了起来:“对哦,娘,皇上以前跟咱们家关系好啊,以前在书院读书时还跟您和爹是同窗,要不然也不会提出让郡主姐姐跟大哥定亲,可惜还没定下来就…娘,那现在这亲事还算不算啊?”周清芷抬头问周夫人,也没顾忌襄荷还在这儿,就说起了自家的家事。

  周夫人朝襄荷歉意地笑笑,随即对周清芷道;“这个可不由我们做主。”

  周清芷点点头:“也是。”

  “唉,净说这些做什么,好不容易你们姐妹相聚,定然有许多话要说吧,我就不碍你们的眼了。”周夫人笑笑说道,便要离开。

  周清芷调⽪一笑,没出口阻拦。

  襄荷起⾝施礼。

  周夫人在一群丫鬟的簇拥下施施地远去。

  看着周夫人远去,襄荷才转过头开口道:“清芷,皇上…跟你爹娘很么?”

  周清芷托着腮笑:“是啊,皇上以前在书院读书时和爹很好呢,娘当时又是女院最出⾊的闺秀,据说娘当年之所以能嫁给爹,也是多亏了皇上帮忙呢!你知道的,我娘出⾝満是武夫的姜家,所以刚开始祖⽗祖⺟并不怎么中意娘呢,可是爹对娘一往情深,当时还是端王的皇上又极力撮合,爹和娘才走到一起。”

  有着这份旧情在,皇帝应该会善待周家吧?周清芷这样想着,脸上的忧愁便刹那飞走了。

  襄荷低头思索。

  “臭丫头,怎么又走神了?我攒了好多话要跟你说呢!”见襄荷低着头沉默不语,周清芷不満地娇嗔道。

  襄荷抬起头,強笑一声,旋即却又沉默下来。

  周清芷这才看出襄荷的异样,皱着眉道:“臭丫头,你怎么了?是不是发生什么事了?你不要瞒着我啊。”

  “没事。”襄荷摆摆手,深昅一口气,竭力让自己的表情正常一些“我只是,有个问题想问,但…太失礼了…”

  周清芷嘟着嘴不満:“什么失不失礼呀,你怎么也学我娘那一套。想问就问,我又不会吃了你。”

  “既然你爹对你娘一往情深,为什么还会有妾室?”襄荷闭着一样一口气问完。

  这个问题看上去很好笑。

  这是三四妾的男为尊的封建社会,男人有妾简直再正常不过,更何况是周冷槐这样有⾝份有地位的男人?对于这个时代的人说,或许所谓的一往情深,只是说男人喜这个女人而已,但这并不影响他同时喜别的女人。

  所以,襄荷问的这个问题,如果换成不相关的人听到,一定会觉得可笑。

  但以襄荷最近搜集的关于周冷槐以及周夫人的信息来看,这问题却一点也不好笑。

  周清芷说的云淡风轻,但周冷槐与出⾝武将世家的姜家女儿姜素馨的恋情,当年也曾轰动一时。

  周冷槐⽗⺟看不上姜家,姜家又何尝看得上周家?据说当年姜素馨⽗⺟上门,周老太爷和老太太自恃清⾼,慢待姜氏夫,使得姜氏夫气急拂袖而去。

  事后,周冷槐为了说服⽗⺟而长跪不起,姜素馨也因⽗⺟受辱而不忿,但周冷槐执意挽回,姜素馨最终还是选择妥协,与周冷槐一起努力克服种种阻碍,最终才得以长相厮守。

  故事的前半部分如此感人,如果只听这部分,襄荷绝不会想到故事的男女主人公就是如今的周院长和周夫人。

  虽然如今还是奉行一夫一多妾的男尊社会,但由于前朝谢琰这个穿越者的蝴蝶效应,以及谢琰时期涌现的众多彪悍女人物,如今的女子地位其实比‮实真‬历史上要⾼得多,有⾝份的男子也不是个个三四妾,像书院的许多山长哪怕花甲之年也只有一个老陪伴。

  事实上,只要两人有感情,什么规矩什么不得已都是狗庇,皇帝都能一生只一人,男人纳妾无非是想纳罢了,什么理由都是借口。

  所以,襄荷以为,按周姜两人故事的前段来看,怎么也不会发展到如今这个地步。

  周院长妾室通房好几个,周夫人端庄大度不嫉妒。

  这简直就是个笑话,襄荷默默想道。

  仿佛过去很久,周清芷没有发出任何声息。

  襄荷睁开眼。

  周清芷昅了昅鼻子,整个⾝子无力地趴到在软榻上。

  “都是那些女人勾引我爹!”半晌,周清芷冒出这么一句。

  襄荷默然,很想回她一句苍蝇不叮无的蛋。

  但周清芷显然也知道自己不过是在为⽗亲寻找借口,因此理了理心情后又沮丧地道:“其实,还是因为娘刚嫁过来那三年一直无出…祖⺟十分不満,⽗亲也是迫不得已才纳了妾。”

  襄荷还是第一次知道这事,不由仔细问起来。

  周清芷也不避讳跟她谈起爹娘的私事,或许是因为这些话憋了太久,襄荷一问,便像倒垃圾似地一股脑儿全倒了出来。

  “祖⺟本来就不満⺟亲,后来⺟亲三年无出,祖⺟便着⽗亲纳妾。⽗亲是孝子,迫于无奈只得纳了妾,可纳了一个又一个,还是无所出,后来还是娘先生下大哥,

  宋姨娘才有了⾝孕。”

  襄荷道:“只有你娘和送姨娘有过⾝孕?”

  周清芷丝毫没察觉到什么,趴在软榻上的小脑袋上下点了点。

  襄荷屏息不语。

  告辞了周清芷,襄荷心里的,一时觉得自己所想太过荒谬,一时又觉得无比接近真相,然而无论真相是不是如她所想那样,局势已不是她所能影响的了。

  又过了几⽇,一些消息灵活的人家已经得知了新皇对周家的处置。

  毕竟违反了大周律令,不能一点不罚,因此周家被罚了许多财帛,更重要的是,周冷槐作为周家一家之长罪责最重,人品上有了瑕疵,再难担当教化重任,因此新皇示意周冷槐主动请辞儒院院长之职。

  不过这也是做给外人看的,据说这不过是暂时之计,等过几年事情逐渐过去,周冷槐文名渐复时,新皇便会安排人为他造势,好让他顺势重回儒院院长之位。

  这些据说,襄荷都是从周清芷那里听到的。

  周清芷对于新皇这样的处理不算太満意,但相比半年多来连院门都不能出的⽇子,这样的结果已经算不上不错,因此对襄荷说出这些时,她还是笑意盈盈的。

  周家案件有新皇新派任的钦差亲自审理,到了正式审理那⽇,襄城县衙衙门大开,钦差端坐中堂,县太爷与县丞等坐在下首,衙门前挤満听审的百姓。

  审理时,主审的钦差大人将周家及周冷槐罪责⾼⾼提起轻轻放下,果然如传闻所说,除了罚了些财帛外并无其他重罚,而周冷槐也在堂上当众请辞儒院院长之位。

  至此,周家一案似乎终于尘埃落定。

  挤在衙门外遥遥望着的襄荷想到。

  可是,心中却总有股不安挥之不去。

  周冷槐主动请辞后,门外听审的百姓们不由纷纷为之叹息。海运一事虽说为朝廷律例所噤,但终究于民无害,相反襄城还有不少人家以此谋生。再加上周冷槐在襄城一向声望颇隆,因此百姓们对于他因此事受罚请辞,态度多是同情为主。

  看到百姓们这般反映,钦差大人便眯眼扬声道:“退堂——”

  “大人且慢,民妇要状告堂上之人!”

  一道凄厉尖锐的女声如锐利刀刃,刹那截断钦差大人的声音。

  堂上堂下一片哗然,纷纷向声音来处看去。襄荷心中一突,目光随着众人转动,看向那发出声音的人。

  她的瞳孔骤然紧缩。

  只见堂下听审的百姓之中,一⽩⾐素服的中年妇人越众而出,盈盈拜倒。

  “民妇宋巧儿,状告周冷槐十八年前強纳民妇为妾,以致死民妇⽗⺟双亲!”

  ⽩⾐女子面⾊悲戚,吐出的话语却如惊涛骇浪,搅方方才要平息的风雨。

  105|7。24

  満堂肃静,周冷槐満脸不敢置信地看着跪在堂下的宋巧儿。

  宋巧儿却视若无睹,双手捧着手中的诉状,双目悲戚,死死地望着堂上的钦差。

  命师爷收了诉状,钦差大人草草扫了一眼,双眉紧蹙,喝道:“宋巧儿,按我大周律令,凡妾告夫,不问情由先要杖责三十,若是诬告,则处以绞刑,你可知晓?”

  宋巧儿俯首拜道:“民妇知晓。”

  堂下百姓纷纷窃窃私语,宋巧儿⾝形纤弱,面⾊苍⽩,看上去⾝体并不太好,三十大板下去,能不能活都是个问题。

  奴讦其主、妾告夫、子孙告⽗⺟祖⽗⺟等先要受杖责之刑的律令在前朝谢琰时曾经废除,但到了前朝末期,许多大儒以维护礼制的名义联合上书要求恢复此令,当时的谢宋皇室积弱已久,早已威严不再,因此便恢复了这条由老祖宗亲自废除的法令。

  巧合的是,当时联合上书的大儒中,为首之人正是周家先祖。

  也正是因为这条律令的恢复,自前朝末期至如今,人们已经很少看到奴仆告主、妾告夫这样的事情了,毕竟不论最终案件结果如何,状告之前就要打上三十大板,那么很可能还没等讨到公道,自个儿就先送了命。

  可即便这样却还坚持要告,可见是有天大的冤屈了。

  难道,周院长真是強抢民女死人命的道德沦丧之人?

  方才还在为周冷槐的遭遇同情喟叹的人们不由生了疑窦。

  见宋巧儿如此做答,钦差大人无奈,只好命衙役将宋巧儿拖去后堂行刑。三十大板,若是衙役下了死劲儿打,宋巧儿几乎必死无疑,但或许是宋巧儿在众目睽睽之下告状,衙门外还有无数等着看热闹的百姓,衙役不敢做的太过,力道不过是中等,因此三十杖之后,被抬出来的宋巧儿虽然下⾝几乎全被染红,但却无命之忧,还可以勉強对答。

  接下来的审理过程十分顺利。

  宋巧儿显然准备已久,虽然事情已经过去十几年,各种人证物证却保存地十分完整,略去取证的时间,堂外围观的百姓们很快便拼凑出十八年前那场惨案的真相。

  宋巧儿是周冷槐的第四个妾,在她之前,周冷槐有一三妾,但这一三妾却没有一个能给他带来一个孩子。而宋巧儿的悲剧,则是源于静潭寺大师为其断出的旺夫多子命格。

  周老妇人盼孙心切,常去静潭寺礼佛,偶然遇到宋巧儿,得知其命格后便生了将其给自己儿子做妾的心思。可宋家⽗⺟心疼女儿,不愿女儿去做妾。

  周家态度強硬,宋家⽗⺟爱女心切,两強相撞必有一伤,最终的结果便是冲突之中宋⽗被周府家丁围殴致死,宋⺟受伤,宋巧儿被一顶小轿连夜抬了进周府。

  为了让宋巧儿安心为周家生下子嗣,宋巧儿自进周府后便不被允许出府,等到周夫人意外地怀了⾝孕,周家人的注意力都转移到周夫人肚中的孩子上时,宋巧儿才有机会回家探望。

  回到家才发现,⺟亲赫然已经去世。

  那场冲突中宋⺟本就受了伤,加上老伴去世,女儿进⼊周家失去联系,周⺟郁结在心,不久就撒手人寰,临走时还念着宋巧儿的名字,却终究没能再见女儿一眼。

  宋巧儿悲恸不已,但自知凭借自己本无法撼动周家报不了仇,只得⽇⽇隐忍,后来生下两个儿子,她便也渐渐熄了报仇的念头,只愿好好守着两个儿子。

  可如今却有了报仇的机会。

  钦差是由皇帝亲派,不会像其他的襄城地方官一样惧怕周家势力而为其掩罪,趁着钦差审理周家海运案的时候当堂告状,更是可以趁势让所有围观的百姓知晓她的冤屈,哪怕最终定不了周冷槐和周家的罪,也能让周家名誉大损,出出她憋了十八年之久的一口恶气。

  所以她来告状,所以即便要先受杖刑之苦,也要趁着这时机狠狠闹一把。

  宋巧儿流着泪叙述完毕,堂下已经有许多百姓开始怒骂周家。

  一向在襄城民众眼中⾼⾼在上不食人间烟火的周家居然也会⼲出这等恶事?亏他们还有脸自诩诗书礼仪传家!

  对于宋巧儿的控诉,周冷槐自然不可能应承,但宋巧儿人证物证俱全,容不得抵赖。可即便事实确凿,具体怎么判罚也是大有周旋的空间,毕竟宋⺟是病死,宋⽗虽然是因周家而死,可却是死于家丁之首,周家強纳民女固然不对,可若想凭借这一条就将周家或周冷槐怎样,只能说还不够。

  但即便如此,这案子一旦传出去,周冷槐的名声就毁于一旦,周家的声望势必也会大大受损。

  周冷槐是明⽩人,知道在证据确凿的情况下主动认罪是最好的选择,因此一看到那些证据便改了口风,承认全部罪责,但言语之间说的颇有技巧,只将自己和周老夫人塑造成求子心切乃至被下人蒙蔽的可怜人,所有罪责都在打死宋⽗的恶仆,而他与周家,不过是担个御下不严之责。

  周冷槐这样的说法,虽然很多人不信,但没有证据的情况下钦差也的确没法定他的罪,眼看这案子就要这样不轻不重的落幕,堂外却又传来喊冤声。

  “小民也要控告周家!周家仗势欺人,以不到市价一半的价格強买小民良田,如今那田地正挂在周大老爷名下!证据俱在,请钦差大人为小民做主啊!”

  襄荷站在人群中,看着那哭号的贫苦男人以及匆匆赶来的周家众人。

  神情动的周老太爷和周老夫人似乎快要晕厥过去;周冷槐的叔伯兄弟们打点的打点,旁观的旁观;周清晗和周清柯周清枫也站在人群之外,离得太远,襄荷看不清他们的表情,而那远远地停在街角的华贵马车,里面似乎便是周夫人了。

  原本以为海运案今⽇便能尘埃落定,周家除了周冷槐便只来了两三个族人和一⼲下人,但如今,周家几乎所有人都来了。

  可是,那又有什么用?

  襄荷长叹一声。

  周家,或者说周冷槐,要倒了。

  之后的发展果然不出所料,直到这天暮⾊沉沉,襄城县衙的衙门便一直没有关上,无数听到消息来围观的百姓挤満了县衙门前的大街,眼看着周家和周冷槐被撕去所有道貌岸然的面具,无数私被一一揭露。

  即便是鹤望书院那样的地方都会发生崔实案学田案等丑闻,更何况是周家这样一个屹立了上百年的大家族。任何一个大家族繁荣昌盛的背后,都少不了见不得人的腌臜,只要有心人想要查,又何愁找不到借口?

  而周冷槐作为一家之主,有些事即便不是他亲自犯下,但最终的罪责却还是会落到他的头上。

  就比如第二个被強买了良田的男人,那块田实际上是周冷槐一个堂叔借他之名強买而来,田里出产也是被那个堂叔得了,可谁让地契上写的是周冷槐的名字呢?被強买了田地的男人一口咬定周冷槐,那么罪责就只能落到周冷槐头上。

  宋巧儿只是一个开始,被強买良田的男人亦不过是周家做下的罪恶中毫不起眼的一件,他们就像最先被点燃的导火索,导火索燃烧殆尽后,便是周冷槐被炸地粉⾝碎骨之时。

  原本钦差大人只需要在襄城县衙待一天,然而最终却⾜⾜待了三天,只是后面两天所审的却已经不是周家的海运案,而是数十个与周冷槐有关的案子。

  数十个案子,或者直接或者间接地都与周冷槐有关,周家的其他人倒是很少被波及,只除了在宋巧儿案中做主的周老夫人以及后面几个案子中也揷手的周老太爷。

  三天审理过后,在全城百姓的注目之下,周冷槐以及周老太爷被收监。

  次⽇,周冷槐被狱卒发现自尽于牢房之中,留下⾎书一封,上书“吾生有愧”四字。

  一生荣辱,尽毁于此。

  106|7。26

  姜素馨出⾝于世代行伍的勋贵姜家,⽗兄皆是横刀立马的铮铮男儿,连家里的姐妹们也不同寻常闺秀,举止落落,英姿飒慡,巾帼不让须眉。

  子温柔绵软的姜素馨在这样的姜家简直就是一个异数。

  姜⺟曾经抱怨给女儿取错了名字,素馨花芳姿洁⽩,幽香袭人,无一处不美,偏偏太过柔弱,文人曾言,素馨,花中最弱者,是为可怜花。

  柔弱固然惹人怜惜,然而,凭着他人怜惜又怎能长久?这世道,姑娘家強势些才不被人欺。

  那时才九岁的姜素馨被⺟亲抱在怀里,并不十分明⽩⺟亲的意思,窗外舂光正好,素馨花的香气又幽幽袭来,小胖手捂住嘴,打了个哈欠,在幽香中浓浓地睡去。

  姜素馨自小聪慧,七岁能文,十岁读‮家百‬,跟着哥哥们做那科举文章竟也是有模有样,因此十岁时便进了赫赫有名的鹤望书院读书。

  来到鹤望书院时,正赶上最热闹的⼊院‮试考‬。

  初次离家来到陌生地方的姜素馨好奇地四处张望,人嘲拥挤,恍然不觉已经与家人走散。

  各⾊院服挤満了经义坪,写着各院院名的影壁前排起一条条长龙,准备报考的学子们正择院报名,他们⾼谈阔论,指点江山,少年朝气肆意飞扬。

  姜素馨羡慕地看着那条条长龙。

  她知道,那是哥哥们才能去的地方,她是女孩子,只能去女院。

  可是,她总想看看那些不被允许看到的风景。

  不知不觉,她走到了一条长龙的末尾,看上去像个正在排队的学子,除了那一⾝格格不⼊的粉⾊衫裙。

  “喂,小丫头,你走错了!”一个吊儿郞当的声音忽地在耳边响起,近在咫尺,甚至能感受到对方的鼻息。姜素馨吓了一跳,回眸望去。

  是个⾝穿儒院院服的少年,修眉俊目,顾盼神飞,端的一个翩翩少年郞。

  她杏目一瞪,温柔的眉眼偏带着决然的忿怒,⽔汽氤氲弥漫,盈盈⽔波眼映⼊少年的⾝影。

  这一眼,便让这吴周王朝最后一位帝王记了一生。

  不过片刻,发现与女儿走散的姜家人急急忙忙找了过来,又一⾝着儒服,气质沉稳的少年引着姜家人找到姜素馨。

  “姜姑娘,此处人多,切切小心,不要在与家人走散了。”少年低头温声嘱咐。

  他比她⾼许多,她仰着头望他,只看到一双波纹不动的眸子,漆黑地仿佛深沉的天幕。

  姜家⽗⺟忙谢那少年人。

  周冷槐。

  被⺟亲挽着手,姜素馨记住了这个名字。

  至于那个吓了她一跳的冒失鬼,早已被她忘到脑后。

  女院的课程对姜素馨来说并不艰深,还不如她在家时跟着哥哥们一起念书有难度,因此她毫不费力的稳坐五年女院同级之首,簪花宴上次次皆有她的坐席。

  因着出众的才学和温婉的相貌品,虽然出⾝于一惯给人印象耝鲁的行伍之家,及笄之年的姜素馨仍旧成为书院最出⾊的闺秀,拥踅爱慕者众多。

  人人皆知,爱慕者中最为瞩目的便是周家的长子,两人心心相许,历经无数波折才得厮守。他为她建造栽満素馨花的庭院,她为他练起最不喜的女红针凿;他为她在⽗⺟面前长跪不起,她为他与家人生分…

  好不容易才能在一起,他将她从姜素馨变做周夫人。

  洞房夜,她看着年少相识的夫君,一反往⽇的温婉寡言,难得地阻住了他要杯酒的手臂,杏眼横溢着⽔光,娇俏俏地嗔声道:“你要答应我,一辈子只许有我一人。”

  早已被灌了许多酒⽔的新郞看着她如花的面容,含笑点头。

  杯酒喝过,金红帐子一撒,镂金错⽟的四⾜狻猊熏炉中苏合香馥馥,两人合做一人。

  鸳鸯被里梦一生,不见红泪滴到明。

  **

  “天字甲号,呶——”提着⽩惨惨灯笼的牢头拿出间撞得叮当作响的一大串钥匙,找出一把递给旁边的狱卒。

  狱卒接过钥匙,看了看门外,小声问道:“刘哥,来人是什么来头啊?不是说这姓周的罪大恶极,谁也不能探望么?”

  牢头虎目一瞪,啐他一口:“管他什么人,能进来就是贵人。瞎打听什么,知道得多了没你的好果子吃,还不给贵人送钥匙去!”

  狱卒撇撇嘴,忙点头哈的去了。

  见到那浑⾝包裹在黑⾐斗篷里,看不出模样胖瘦的贵人,狱卒恭敬地递过钥匙和灯笼,小心打量,却终究连是男是女都没看出来。

  牢房里总是肮脏暗的,哪怕是相对最为⼲净整洁的天字号牢房,也不过是比其他牢房⼲净一些,甚至连周家最低等下人住的通铺都不如。

  姜素馨提着灯笼,一步步走过一间间寂静无人的牢房,直到最深处的天字甲号房。

  一个⾝着儒服的⾝影端坐其中,虽然⾝处囹圄,⾐发却丝毫不,惨⽩灯光中,模糊的面目竟有着一丝从容。

  好似⾝周不是腌臜的牢狱,而是兰香盈鼻的雅室一般。

  听到脚步声,周冷槐睁开眼,看向铁栏外的人影。

  一袭宽大的斗篷罩住全⾝,只看得出⾝量不⾼,男女胖瘦却全然看不出来。

  “夤夜来访,可惜此处无好酒好茶,慢待了。”周冷槐起⾝洒然一笑,话里有些叹息,似乎真的在哀叹无好酒好茶招待客人一般。

  来人却并良久不作声。

  周冷槐眉头慢慢皱起。

  “你总是这般,连在这种地方也不忘所谓的君子风度。”来人缓缓扯下斗篷的兜帽,露出雪⽩温婉的面容。

  “…夫人!”看到斗篷下的人,周冷槐再无方才的淡定模样,讶然出声,急步上前,双手前伸要捉住姜素馨的手。

  临到跟前却又突然停步。

  “你、你为何会来这里?”他⾝形一晃,颤声问道。

  “你不是已经有所猜想了么?”姜素馨的声音平平无波,看向周冷槐的眼里却突然绽出惊心动魄的笑意。

  “我来送你最后一程。”

  周冷槐急步后退,⾝形再也支撑不住,沿着牢房墙壁委顿下滑。

  “呵呵,我早猜到姜家与端王勾结,只是没料到…罢了罢了,你若为自保要与我划清⼲系,我”

  姜素馨‮头摇‬一笑“你没料到的还很多呢,你别急,我慢慢说,你慢慢听,最后一场,总要圆満些。”

  周冷槐面⾊惨⽩,不敢置信地看着往⽇爱重的女人云淡风轻地说出那般绝情的话语,比得知往⽇旧友,如今的新皇想要致自己于死地之时还要震惊悲痛。

  她温婉的眸子定定地看着他,像在看一个无理取闹的孩子。那眸子是他悉的眸子,眼神却再不复平⽇的温柔如⽔。好像北地漫卷的风沙,吹出行人沧桑的面容,凛冽的风刀霜剑深埋眼底,静待时机破匣而出。

  记忆中她一直是温柔如⽔的女子,善良,大度,贤惠,持家…几乎是他想象中最美好的贤范本,可,如今这个眼里风暴聚集的女人是谁?

  到底…发生了什么?

  眼前这人绝不是他的夫人!

  “你是谁?你不是素馨,她不会这么无情也不会这么狠绝,你为何要冒充她!”周冷槐咬牙问道,额上绽出一条条青筋。

  然而姜素馨仍然面⾊平静的看着他,目光里満是嘲弄。

  冒充?二十年朝夕相处,他悉她的眉她的眼,悉她脸上每一丝细小的皱纹,又怎会看不出是不是有人冒充。

  悉的眉眼,陌生的神态,人还是那个人,却陌生地让他心惊。朝夕相处二十年,他却一直没看清自己的枕边人。

  想起往⽇的恩爱,周冷槐心下大恸。

  “原来…你竟也早与端王勾结了么?他许了你什么好处,竟让你罔顾我们这二十年夫情分!,

  听了这话,姜素馨终于‮头摇‬失笑,开始是无声,后来渐渐有低低的、庒抑的笑声,庒抑的笑声终于变成放声大笑,仿佛要用这笑声将庒抑的所有情感都发怈出来一般,不多时,整个空旷的天字号牢房都充斥着她几至疯狂的笑声。

  周冷槐被这笑声震得连连后退。

  笑声渐息,姜素馨冷冷的声音敲冰碎⽟般在空旷的牢房中响起:

  “夫情分?你也有脸说情分?在你⺟亲对我肆意辱骂时你怎么不想想我们的情?在我苦苦哀求你遵守诺言不要纳妾时你怎么不提夫情分?你将一个又一个女人进门时怎么不想想我们之间的情分?!”

  闻言,周冷槐丝毫不惧,反而不屑地一笑:“我还当是什么,原来你还在为这恼我?素馨,我一直当你是温柔大度的女子,万万没料到你的心思竟是如此偏狭嫉妒。”

  “你嫁到我周家三年一无所出,爹娘盼孙心切不过是人之常情,娘虽然对你有诸多不満,但也不过是斥责几句,事后我也好言安慰于你,你也是读诗书礼仪之人,竟不知孝字为何?连长辈的几句斥责都不能忍受,至于如此小肚肠地心心念念十几年?”

  “再说纳妾。不孝有三,无后为大,我纳妾不是因为贪图美⾊,而是为了周家,为了子嗣大计!”

  “三四妾本就是天经地义,你若懂事就不会在此事上如此纠结。我虽纳了几房妾室,可不过是为了让她们诞下周家子嗣,从始至终,我心中始终只有你一人,即便纳妾也从未因此冷落你,亦时时不忘维护你⾝为正的尊严与地位,对待清晗清芷更是比清柯清枫用心无数倍。为此你曾经甚至还劝解我对清柯兄弟多关注一些,原来全是作假的么?”

  “我如此待你,你却如此不知⾜,反而怨恨于我,素馨,你——太让失望了…”

  他叹息着‮头摇‬,眼里是毫不掩饰的失望。

  姜素馨冷冷一笑。

  “果然是正人君子周先生,事事遵从大义礼数。可是,老爷,那是你的礼数,是你周家的礼数,是天下男人的礼数,却唯独不是我的礼数。”

  “你周冷槐的⽗⺟是你的⽗⺟,既未生我又未养我,反而辱我⽗⺟,对我不慈,我又为何要对他们讲究什么孝悌?平⽩忍受他们的折辱?”

  “你周家子嗣大计于我何⼲?那是周家的子嗣,不是我的子嗣,清柯清枫叫我一声⺟亲我就是真是他们的⺟亲了?笑话!”

  “不过说到作假,老爷您还真冤枉我了,清柯清枫都是好孩子,您恪守礼法,因为他们是庶子而疏于关心,清枫幼时被娘欺辱待,你何曾注意过?若不是我三五不时派人探望,清柯即便活下来也不会长成如今这子。”

  “至于你口口声声对我如何深情不悔,如何心里只有我一人,呵呵,谁稀罕你这般的‘深情”?!嘴上说着如何爱我,⾝体却睡着别的女人,周冷槐,你知不知道,每次你一副临幸施恩的嘴脸与我行房时,我有多恶心?”

  姜素馨上前走了一步,一字一句地看着他:“周冷槐,我嫌、你、脏!”

  周冷槐脸⾊大变,霍地噴出一口鲜⾎:“你、你!”

  姜素馨快意地一笑,眼里跳动着落⽇般燃烧的火焰,衬得她原本温婉的面容多了丝妖媚。

  她拢拢耳边的发丝,忽地莞尔一笑。

  “对了,老爷,你知道么?成婚三年无出,公公婆婆着我同意你纳妾时,我托端王找了位擅长妇科的龚御医。”

  周冷槐闻言握紧了双手。

  姜素馨呵呵一笑:“老爷您可别多想,那时我与端王可没勾结什么,不过是想着他是王爷,认识的御医总比公婆找来的那些除了让我喝药调养就再也说不出什么的大夫強。”

  “…我那时想啊,反正我是绝忍受不了与人共夫的,但我也不想断了你周家子嗣,若是确定我的确终⾝无望怀孕生子,那我就退位让贤,与你和离。你另娶一位大家闺秀给你生孩子,即便新娶的夫人也不能生也没关系,反正已经不是夫,你想纳多少妾便纳多少,都与我无⼲了。”

  “可是,那位御医 UmUXs.Com
上一章   莳花记   下一章 ( → )
您目前阅读的是莳花记,穿越小说莳花记小说免费阅读已更新供您免费阅读,非常感谢您对作者温凉盏的支持,想要阅读更多与莳花记小说免费阅读类似及相关的优秀穿越小说请持续收藏游牧小说网